安全管理风险源辨识
(完整版)安全风险辨识
一、危害识别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1、危险、危害因素概念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在我们学校可以概括为影响五“个平安”的所有不利因素。
(注:五个平安为 1.政治平安、 2.教育教学平安、 3.治安平安、 4.信访平安、 5.消防与交通平安)。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两大步骤,即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
1 ) 活动分类危险源存在于事项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部参入人员的活动,所有教学现场的设备设施活动。
这些活动又分为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态。
2 )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是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根源,包括存在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
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行为性原因和状态性原因两大类。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结合学校教学等工作活动的特点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照工作分类、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和确定的程序进行。
工作分类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活动特点,确定工作活动的性质,便于分类管理。
按工作性质不同和特点,学校(中心)的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车辆运输等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具有各自的特点。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和工作活动,进一步明确哪些程序和活动是必要的,哪些程序和活动是不必要和不正确的。
危险因素辨识和确定的目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哪些程序(步骤)和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因素,最后确定危险因素的类别。
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
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
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风险源辨识:医疗机构应首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这包括物理风险源,如医疗设备、建筑设施等;化学风险源,如药品、化学品等;生物风险源,如疾病传播、医疗废物等;以及人为风险源,如员工失误、患者行为等。
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评估,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 制定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源,应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员工培训、设置警示标志等;对于中风险源,可以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如定期检查、加强监督等;对于低风险源,可进行常规管理。
4. 监控与反馈:对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根据反馈结果,对管控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5. 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和患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医疗机构可以有效地辨识安全风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级管控,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____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
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1、过程流程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
2.1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2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____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____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安全风险源辨识
安全风险源辨识什么是安全风险源辨识安全风险源辨识指的是对于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威胁进行全面排查和识别的过程,以期能够准确判断存在的风险是否会对企业或者个人产生实质性的危害。
在安全风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可能出现风险的因素、影响产生风险的原因、风险的程度和风险的概率等关键信息。
安全风险源辨识的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安全风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辨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者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安全风险源辨识也是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的必要环节,如果缺乏安全风险源辨识,企业或者个人将难以满足相关要求,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如何进行安全风险源辨识安全风险源辨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辨识流程:1. 项目准备阶段:确定辨识项目及范围,明确辨识的目的和任务。
2. 风险辨识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明确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特征。
3. 风险分析阶段: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4. 风险评估阶段: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个风险的等级和重要性。
5. 风险控制阶段: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预警机制。
6. 风险复核阶段: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审核,以确保控制效果。
总结安全风险源辨识是企业和个人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辨识,可以有效的降低因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是满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的必要环节。
为了确保辨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辨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流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辨识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危险源,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标准,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标准。
一、危险源辨识的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内外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管理标准对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如下:1.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辨识: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相应的辨识计划,并对辨识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2. 全面辨识各类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内部的设备、工艺、物质和环境,以及外部因素如供应链、客户需求等。
3. 严格的辨识流程:辨识过程应明确辨识的方法和步骤,确保全面、深入地辨识危险源,例如通过现场检查、设备维护记录、工艺流程分析等。
4. 定期更新:由于企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危险源辨识应定期更新,确保辨识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专业的辨识团队:辨识应由专业的团队进行,包括安全专家、工程师等,确保辨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评价的管理标准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对企业和员工的风险程度和后果的过程。
管理标准对风险评价的要求如下:1. 评价方法和指标: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价,如风险等级、风险值、可能性和严重度等。
2. 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企业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各个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定期评价:企业应定期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评价,以及对新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报告和记录:评价结果应进行报告和记录,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并作为安全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5. 风险管控策略:评价结果应对风险源进行管控策略的确定,包括采取预防措施、设备改进、人员培训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有效实施管理标准的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标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识别和有效管理危险源,才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管理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质、设备、环境和人的行为等因素。
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并不一定立即引发事故。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危险源的种类各有不同,如化学品泄漏、机械设备故障、高处作业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现场观察法: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对设备、环境、工艺等的观察,例如杂乱的工作场所、使用老旧设备等。
2. 工作过程分析法: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流程图、安全分析评价等方式,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
3. 事故案例分析法:研究历史事故案例,总结其中的危险源,为类似工作场所提供参考。
通过学习他人的教训,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优先级。
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目标。
2. 设备维护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维护情况。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 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保证员工了解危险源的存在和危害,知晓相应的管理措施。
4. 安全标识标牌:在存在危险源的区域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标牌,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
标识标牌应明确简明,易于理解和辨认。
5. 定期检查验收:定期对危险源的管理措施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总结: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辨识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在管理措施方面,风险评估、设备维护检修、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标识标牌和定期检查验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
本制度的目标是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导致伤害、损失或危害的场所、物质、设备或活动。
2. 危险源辨识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询问员工、查看文件和过程分析等方式,全面辨识危险源。
3. 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编号,并编制危险源清单。
清单中应包括危险源名称、描述、所在位置和可能导致的伤害等信息。
三、风险评价1. 定义风险:风险是指危险源产生的潜在损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2. 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威胁和可能性,评估每个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评价工具可以包括风险矩阵、风险登记册等。
3. 风险评价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为高、中、低等级。
4. 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风险等级、可能的伤害和建议的控制措施等。
四、风险控制1. 风险控制原则:根据风险等级,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原则包括优先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风险发生的影响等。
2. 控制措施分类:根据风险等级和特定情况,制定适合的控制措施。
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 控制措施实施: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和监督。
4. 监测和评估效果: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如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文件管理1. 管理制度: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定期回顾和更新。
2. 文件存档:对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估报告、控制措施实施计划等文件进行存档,并建立文件管理系统。
3. 文件保密:对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文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国企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失,也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对危险源辨识的不重视和安全管理不到位。
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1.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 identified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企业应全面收集和分析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全面性。
2. 预防性原则: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动态管理原则:企业应不断更新和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资料,及时调整安全措施,以适应生产过程的变化。
4. 科学性原则:企业应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1. 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 制定制度:企业应制定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3. 危险源辨识:企业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物料、作业过程、环境等方面。
4.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本质安全管理及危险源辨识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体系目标
设备的本质安全: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水 平的要求,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 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 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
环境的本质安全。 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 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
一、相关术语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 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 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 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 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 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 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 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 职行为。对 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 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二、本质安全风险辨识和预控
五、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第一步 是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 -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 风险识别的过程。
第二步 是风险评估过程。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 (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
二、本质安全风险辨识和预控
三、“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
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标是识别出可能对企业员工和生产设施造成伤害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做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组建专业团队企业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
这支团队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
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设施,并能够准确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第二步:收集信息团队成员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设施和相关文档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他们应该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清单、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等。
同时,还应该与职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危险源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信息数据库。
第三步:识别危险源在收集到充分的信息后,团队成员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识别。
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可以采用专家评估、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材料、工艺操作、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团队成员应评估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建立一套标准的分类系统,以便对危险源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管理。
第四步:制定预防措施在识别出危险源后,团队成员应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艺流程、更换危险材料、加强设备维护和修理等。
这些措施应具体、明确,并能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五步:实施控制措施团队成员应确保制定的预防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他们应对设施、设备和操作进行检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设备和遵守操作规程。
此外,团队还应监测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步: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危险源辨识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审查和更新危险源数据库,并不断完善预防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辨识危险源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品和产品等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是否及时?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人员操作:员工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环境因素:工作场所的布局是否合理?通风、照明等环境条件是否良好?以下是一些危险源辨识的案例:●在化工厂中,原料和产品的化学性质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在机械加工车间,高速旋转的设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在电力系统中,电线老化、设备过载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1.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般而言,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危险源评估:确定每种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风险值计算: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计算出每种危险源的风险值。
●风险因素分析:分析影响风险值的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风险评价的案例:在某化工厂,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原料和产品的化学性质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经过风险评价,计算出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风险值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控制措施制定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制定控制措施需遵循以下原则:●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
●考虑措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控制措施制定的案例:●在存在化学性质的原料和产品的情况下,制定严格的防火、防爆等措施。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____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安全管理风险源辨识
其 它 G6 事 故
E2
12
1、化验工要掌握炉水及锅炉给 安监 机电科 中 化验 化验 分管 水的水质测定方法;2、正确的 处动 机电管 等 员 员 经理 使用各种试剂及化学药品; 力科 理人员
其 它 事 故 其 食品加工 1、食品 烫伤或操作不当伤人 它 不注意安 人 烧伤操作人员 事 的加工 全 故 2、工作 其 职工 从事餐饮 它 人员身 食品 工作有传 人 被传染疾病 事 体健康 烹饪 染病 故 不合格 3、餐厅 其 它 、厨房 2、地面 环 滑倒伤人 事 卫生清 有油污 故 洁 4、废化 不按规定 学药品 环 污染环境 处置 的处理
第 630 页
1.关闭 闸阀
未关闭
机 停泵后水压大,损坏 电 人 L2 闸阀 事 故
E2
安监 安监员 一 水泵 1.水泵工缓慢关闭闸阀,使水泵 水泵 机电 处、 、机电 4 般 工 进入空转状态。 工 队长 动力 专检人 科 员
水泵 房停 泵
2.按下 停止按 钮停止 水泵
误停电
人 停错设备
机 电 K2 事 故
其 它 K2 事 故
D3
机电管 机电 排水设施完好、水管无破裂、闸 理人员 分管经理负责及时检查排水设施 一 生活 分管 队、 6 阀无锈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 经理 、环保 的完好情况,当发现排水设施不 般 废水 经理 环保 电缆无漏电、无破损; 管理人 畅,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 科 员
第 629 页
K2 B5 10
1、化验员要将化验废液加酸中 安监 机电科 中 化验 化验 分管 和,用PH试纸测试呈中性加水冲 处动 机电管 等 员 员 经理 洗 力科 理人员 加工食品时注意安全精力必须集 中 分管 办公 分管领 厨师 中,避免烫伤、烧伤或操作不当 厨师 等 经理 室 导 误伤操作人员。
安全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辨识范围和责任。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全面辨识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
(二)系统性: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内容包括:(一)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缺陷或隐患。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员工在操作、管理、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方法:(一)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二)访谈法:与员工、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源。
(三)资料分析法:分析公司安全生产相关资料,发现潜在危险源。
第三章危险源评价第八条危险源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性:评价结果应客观、真实、准确。
(二)实用性:评价结果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动态性: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评价结果。
第九条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二)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故障树分析法: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危险源控制第十条危险源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控制:优先控制重大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适用范围1.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管理.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1.3 本制度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建筑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2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2.1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对中危险源规定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3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来之于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在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中危险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的区别:2.4.1 安全生产法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指重大危险源仅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类的化学物质.它的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建筑业等,也没有涉及存在能量的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2.4.2 综合以上原因,本制度所指危险源是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危险源定义,按照建设部建质安函2006145号转发南京市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2.5 公司在本制度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以外,还包括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活动、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危险作业等.3 工作主体职责3.1 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1.1 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要求;3.1.2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分公司、项目部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控制措施;3.1.3 综合协调和指导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可控在控.3.2 分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2.1 组织分公司、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2.2 督促分公司、项目部做好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预案工作,组织落实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组织整改,做到可控在控.3.3 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3.3.1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及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3.3.2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3.3.3 负责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中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监督所属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3.3.4 协助公司、分公司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项目部研究制定和执行预防事故措施,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并督促落实;3.3.5 根据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及时掌握、分析、评估公司、分公司系统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提出强化危险源管理措施,组织安全生产检查;3.3.6 参与重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工作.3.4 公司、分公司其他部门职责: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3.5 项目部职责:3.5.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5.2 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3.5.3 录入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数据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无遗漏;3.5.4 完善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5.5 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造成的各类事故;3.5.6 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4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流程确定施工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登记重大安全风险→危险源防控.确定施工作业过程,首要是划分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一般性原则可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施工活动、施工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物资储存场所来划分识别评估单元,使识别评估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5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5.1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5.2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5.2.1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分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不安全行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危险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5.2.2 物的因素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状态.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5.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如影响施工作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5.2.4 管理因素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技术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等活动予以控制.6 建筑安装施工危险源辨识6.1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6.1.1 第一类危险源从以下方面进行辨识:a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现场配电箱、空压机等;b 使人体或物件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机械、提升机械、坠落高度差较大的作业场所等;c 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d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充满爆炸性气体氧气瓶、乙炔气瓶、低温液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空间等;e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f 危险物质.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前者指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和混合危险物质八类.后者指直接加害于人体,造成人员中毒、致病、致畸、致癌等的化学物质;g 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氧气、乙炔、油漆、稀料储存设施等;h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例如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尖等.6.1.2.第二类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危险源与临建设施危险源两类,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辨识.a 与人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集中表现在“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b 与物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使用等危险源中.c 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d 与管理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表现为管理缺失,如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6.2 危险源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6.2.1 选择施工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6.2.2 识别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6.2.3 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6.2.4 确定重大风险.6.3.选取作业活动对象:6.3.1 前期施工准备;6.3.2 基础施工阶段;6.3.3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结构安装阶段/设备安装阶段;6.3.4 设备搬运/设备安装/调试、试车、运行阶段;6.3.5 其他辅助活动包括大型起重机械和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卸、厂内车辆运输、供电和临时用电等.6.4 危险源的识别6.4.1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a 物体打击;a 2.车辆伤害;a 3.机械伤害;a 4.起重伤害;a 5.触电;a 6.淹溺;a 7.灼烫;a 8.火灾;a 9.高处坠落;a 10.坍塌;a 11.锅炉爆炸;a 12.容器爆炸;a 13.其他爆炸;a 14.中毒和窒息;a 15.其他伤害.6.5.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6.5.1.施工现场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1.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事故的教训和管理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辨识出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辨识.2.材料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分析法了解施工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施工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也称定量分析法,详见本制度7.5条款.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 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愈大,说明危险性愈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6.5.2.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的辨识.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特点和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辨识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应采取如下预先分析方法:1.调查危险源作业危险因素.先对施工作业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作业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人员受伤和物质损失的危险性.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存在具有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辨识它,才不会造成遗漏.3.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教训,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既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这五类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其他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还有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等.6.5.3.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主要做法.应针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类型、特点、规模及公司、分公司、项目部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充分辨识出本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列出清单,并采用适当的分析评估方法,评估已辨识的全部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影响,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确定为重大危险源.6.5.4.建筑安装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依据. 1.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可作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4.1.1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第5.0.3条为强制性条款,规定“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6.国家住建部发布的历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对建筑施工事故的类别、发生部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也是辨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6.5.5.重大危险源的认定.6.5.5.1.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6.5.5.2.存在重大施工危险作业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2.地下暗挖工程;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4.30m及以上高处作业与悬吊作业;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6.起重吊装工程;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7.安全风险评估管理7.1.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其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施工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7.2.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安全风险评估一般按照划分的施工作业单元和作业活动,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步骤进行.2.作业活动划分一般按照作业区域、施工任务、施工工序、施工设施和设备进行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使用进行划分,以能够清晰辩别危险、有害因素并无遗漏为准.可将设施、设备、工器具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拆除等和相同工序、相同操作内容的作业活动进行单元划分,施工作业涉及此部分时不再重复划分.3.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主要从施工环境条件、施工总体布置包括施工区、生活区的布置、施工过程和工序、施工设备和设施、尘毒噪温有害作业部位、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辅助作业、生活设施、劳动组织、施工人员生理、心理因素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识别.在辨识充分的基础上,确认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有可能引起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4.对不可承受的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分为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一般按照消除、消弱和个体防护的顺序和原则选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预评审.5.当工程项目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显着变化,以至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受到显着影响,对现有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产生疑义,应及时再进行危害辨识、安全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评审.7.3.安全风险评估范围:1.施工规划、施工过程、试车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施工活动和采用“四新”施工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三违”和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7.4.风险评估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7.5.风险评估工具:可根据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工具有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定义见附录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3.过程危险分析法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6.故障树分析法FTA;7.事件树分析法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7.6.定量评估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估法,也称LEC法,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估系统产生安全风险的大小.7.6.1.其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7.6.2.D=L×E×C 分值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对于机械设备及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从1万元到1000万元.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或1万元财产损失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或1000万元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或火灾损失万元10010人以上死亡1000403~9人死亡200151人死亡507严重,重伤203重大,致残51轻伤14.危险等级划分D值——风险级别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着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D值——风险级别值分数值状态评价﹥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显着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7.6.3.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原则,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评估判定为重大危险: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风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
摘要:本文针对风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风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分析风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风险因素不断涌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
风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应对各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风险源辨识和应急预案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险源辨识1. 风险源辨识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潜在的风险源。
(2)访谈法:与相关人员交流,了解风险源。
(3)资料分析法:查阅相关资料,识别风险源。
(4)专家评审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源进行评估。
2. 风险源辨识步骤(1)确定风险识别范围: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2)收集信息: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收集风险信息。
(3)分析风险: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4)评估风险:对风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三、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制定(1)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确定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分工。
(3)制定应急响应程序: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4)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措施: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充足。
(5)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预案实施(1)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完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3)落实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供应。
(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结论风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风险源辨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风险源识别与排查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风险源识别与排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源,需要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排查。
本文将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源识别与排查进行探讨。
一、风险源的定义与分类风险源,即可能引发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的因素。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风险源可以分为自然灾害源、危化品源、生产设备源、人为操作源等。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各种类型的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与排查。
二、风险源的识别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文献以及历史事故案例等资料,了解各类风险源的特点和发生机理,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实地调查法: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勘查和调研,深入了解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及作业流程,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潜在的风险源。
3. 统计分析法: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进一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源。
4.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评估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风险源的全面识别与准确排查。
三、风险源的排查流程风险源的排查是通过逐一检查企业的场所、设备、工艺、人员等方面,发现潜在安全风险的过程。
为确保排查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应进行以下流程:1. 制定排查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要求,制定风险源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范围和对象。
2. 排查前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排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排查所需的工具和仪器。
3. 排查实施:按照排查计划,逐一检查各项风险源,包括场所布局、设备状态、操作规程以及人员行为等。
4.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对排查出的风险源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风险源辨识
安全管理是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尽可能将潜在的事故风险降低到最小。
而风险源辨识则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风险源辨识的定义、流程、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风险源辨识的定义
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源是指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流程、环境等。
而风险源辨识则是对这些潜在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源辨识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安全问题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提高企业的全面素质,保护员工和财产安全,同时也能提升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
风险源辨识的流程
风险源辨识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1.确定风险源: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可能存
在的风险源,将风险源进行分类。
2.评估风险:对每个风险源进行权衡,判断其可能造成的影
响,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以及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
3.确定控制措施:对风险进行分类,针对每种风险选择不同
的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控制。
4.实施控制:对每种控制措施进行落实,确保风险得到有效
控制。
5.监测风险: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
风险得到长期控制。
风险源辨识的方法
风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
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主要的方法:
1. 事件树法
事件树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它将风险事件分解成以树状结构表示的多个事件,从而形成完整的事件树模型,再根据每个事件的概率及其对后续事件的影响来判断风险等级。
2.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可能产生故障的设备或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故障模式、故障后果及其程度,以预测故障的发生和可能的影响。
3. 人类差错分析法
人类差错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它将人为因素和人的行为考虑在内,针对人类差错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发现人为因素对企业安全产生的影响,使企业在管理上完善并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4. 视觉检查法
视觉检查法是一种直观的分析方法,通过全面检查环境、设备、流程各方面,从而查找风险源,确定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风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风险源辨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在进行风险源辨识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消除可能存在的遗漏和偏差,保证辨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全员参与
风险源辨识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不仅那些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还有其他岗位的员工也要积极参与,将各自的经验和意见贡献出来。
3. 常态化监测
风险源辨识需要长期的监测和更新,及时跟踪风险的发展和变化,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
4. 普及安全知识
普及安全知识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结论
风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安全问题造成的毁灭性影响。
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风险源
辨识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信誉,
并保护员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