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剂学(重点总结)(2)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药剂学学习笔记第1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2024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2024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药剂学期末重点总结2

药剂学期末重点总结2

药剂学名词解释1.药剂学(pharmaceutis):英文缩写,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剂型:原料药物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必须根据原料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适应症等,制备成适合人体方便使用的给药形式,即药物剂型。

3.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4.表面活性剂:指能显著降低两相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5.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基本达到最低值。

6.起昙与昙点(浊点):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类)因加热而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昙点或浊点。

因为升温使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分子水化作用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

7.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是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

8.沉降容积比F:指沉降物的容积或高度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或高度之比。

F=V/V0=H/H09.乳化剂:能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形成较稳定乳剂的物质。

10.老化: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一定时间后,可交换的H+、OH-数量减少,处理水的能力下降,称为老化,需用酸碱进行再生。

11.氯化钠等渗当量:指与1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用E表示。

12.冷冻干燥:也称为升华干燥,是将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使冰从冻结状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为蒸汽除去的一种干燥方法。

13.活化:109页14.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群占全粒子群的百分数(微分型)。

15.累计分布:表示小于(pass)或大于(on)某粒径的粒子占全粒子群的百分数(积分型)。

药剂学知识点完整整理版

药剂学知识点完整整理版

第一章药剂学概述(1)掌握药剂学、药物制剂、制剂学、药品标准、GMP的概念。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用辅料、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药物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简称制剂)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GM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W H O 对世界医药工业生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指南,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重要性:影响药物作用的效果;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改变药物作用速率;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可增加药物靶向作用分类方法:按形态: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剂型分类按分散系统:液体、胶体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非胃肠道给药按中医理论:酊剂、醑剂、汤剂、曲剂(3)熟悉药品标准的分类和特性。

药品标准分类:药品质量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企业标准两种。

法定标准又分为国家药典、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药品生产一律以药典为准,未收入药典的药品以行业标准为准,未收入行业标准的以地方标准为准。

无法定标准和达不到法定标准的药品不准生产、销售和使用。

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4)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药剂学的任务及GMP的基本内容。

药剂学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新制剂的研发和开发;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科学化;研究和开发优质药用辅料;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GMP内容: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GMP 适用于药物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溶剂
1、分类:
(1)按成分分类:水溶性和非水溶性。

(2)按作用分类:稀释溶液、溶出溶液、固溶体溶液。

2、溶剂作用:
(1)改变溶质形态:改变溶质的溶解和吸收;
(2)改变溶剂性质:增强溶质的溶解度;
(3)控制剂型:控制药物制剂的形态,如固体药物制剂。

三、药物动力学
1、分类:
(1)按作用类型分类: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肤吸收、肠外给药和肠内给药。

(2)按特性分类:渐进型药物、快速型药物、慢速型药物等。

2、药物动力学:
(1)通量:指每单位时间内经药物通道运输药物的数量,常用量纲为毫克/毫升每小时;
(2)吸收速率常数:是药物吸收过程中每秒钟吸收的比例,常用量纲为小时-1;
(3)分布容积:指某一时刻一定量的药物分布在全身渗漏体空间的容积,常用量纲为升/公斤;
(4)清除率:指药物被机体清除的速率,常用量纲为小时-1。

药剂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剂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剂学各章节重点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 (1)第1章绪论 (2)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3)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3)第二节散剂 (4)第三节颗粒剂 (4)第四节胶囊剂 (4)第三章片剂 (4)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5)二、片剂的分类 (5)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9)第六章液体药剂 (10)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0)混悬剂 (12)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4)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5)第1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药剂学重点总结(二)

药剂学重点总结(二)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制剂、生产、性质与使用的学科,它涉及药物的研制、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

药剂学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才能掌握。

以下是药剂学的部分重点总结。

1.药剂形态学药剂形态学是药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剂型的制备、特征、质量控制等方面。

药剂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药物剂型的研发和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药物结构与性质药物结构与性质是药剂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药物的结构与性质,包括药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吸收、代谢、药效学等方面。

药物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对于药物的研究、研发和质量控制都有重要的意义。

3.药用辅料药用辅料是指用于制备药物剂型的各种原料,如填充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等。

药用辅料对于药物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药剂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原理、检验方法等方面。

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的研究、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结构、药物作用等方面,确定药物的成分和性质。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药物的浓度、质量等方面,对药物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5.质量控制药物剂型的质量控制是药剂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主要涉及药物剂型的成分、含量、稳定性、纯度等方面。

药物剂型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药物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药物剂型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原料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原料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购买、检验、存储等方面,成品的质量控制则包括成品的成分、含量、稳定性、纯度等方面。

总结起来,药剂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制剂、生产、性质与使用等方面。

药剂学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药剂形态学、药物结构与性质、药用辅料、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我们需要认真钻研这些知识点,才能对药物的研制、制备和质量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常见考点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常见考点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常见考点汇总(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常见考点汇总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片剂、丸剂等。

(2) 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 注射液等。

(3)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 剂型的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剂型可影响疗效2.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a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

b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和黏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阐明制剂特征溶液型: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乳剂型: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等混悬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气体分散型:气雾剂微粒分散型: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固体分散型: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3)按制法分类:不能包含全部剂型,不常用(4)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固体剂型:散剂、片剂、丸剂、膜剂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药剂学的任务(X):基本理论的研究、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医药师专业课复习重点总结

医药师专业课复习重点总结

医药师专业课复习重点总结一、药剂学药剂学是医药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配方、药物储存条件以及药物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药剂学的复习重点:1. 药剂学基础知识- 药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储存要求- 药物溶解和离子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药物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计算2. 药物配方学- 固体制剂的制备和包装要求- 液体制剂的制备和稀释计算- 气体制剂的制备和储存要求- 配方调剂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3. 药物剂量学- 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的计算- 特殊人群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剂量调整规则4. 药物配伍学- 药物相容性和不相容性评估方法- 药物配伍禁忌与相容性数据的查阅- 静脉注射药物的配伍规则和注意事项- 输液和注射用药的药物配伍问题二、药理学药理学是医药师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涉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药理学的复习重点:1.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导机制- 药物对离子通道和药物靶蛋白的作用-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场景2. 药效学与药物代谢学-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评价与分析-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概念- 药物副作用和药理毒理学的基本概念3. 常用药物分类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药物治疗中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三、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医药师考试中涉及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临床药学知识、药物治疗监测、治疗方案设计和药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临床药学的复习重点:1. 临床药学知识- 临床用药指南的理解和应用- 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严重疾病和急救情况下的药物选择和管理- 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2. 药物治疗监测- 药物治疗的评价和监测指标- 临床实验室指标对药物治疗的监测- 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检测与管理3. 治疗方案设计和药物信息咨询- 基于患者病情和基础情况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解读与咨询- 常见药物的特殊用法和用量- 药物信息的查阅和提供方法通过对以上三个科目的综合复习,相信你已经对医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执业药师知识(二)药剂学辅导:片剂的包衣

执业药师知识(二)药剂学辅导:片剂的包衣

-包⾐概念:⽚剂(称⽚芯或素⽚)表⾯上包裹上适宜的材料⾐层的操作。

包⾐技术在制药⼯业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

包⾐的⽬的:①掩盖药物的不良⽓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②避光、防潮,以提⾼药物的稳定性;③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及速度,如胃溶、肠溶、缓控释等;④保护药物免受胃酸或胃酶破坏;⑤隔离配伍禁忌成分;⑥可提⾼美观度,增加药物的识别能⼒,提⾼⽤药的安全性等。

包⾐的基本类型:糖包⾐、薄膜包⾐、压制包⾐等⽅式。

⼀、常⽤的包⾐⽅法(⼀)滚转包⾐法亦称锅包⾐法,是经典且⼴泛使⽤的包⾐⽅法,可⽤于糖包⾐、薄膜包⾐以及肠溶包⾐等,包括普通滚转包⾐法和埋管包⾐法。

包⾐锅:⼀般是⽤紫铜或不锈钢等稳定且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常为荸荠形。

(⼆)流化包⾐法流化包⾐制粒原理:与流化制粒原理基本相似,是将⽚芯置于流化床中,通⼊⽓流,借急速上升的空⽓流的动⼒使⽚芯悬浮于包⾐室内,上下翻动处于流化(沸腾)状态,然后将包⾐材料的溶液或混悬液以雾化状态喷⼊流化床,使⽚芯表⾯均匀分布⼀层包⾐材料,并通⼊热空⽓使之⼲燥,如此反复包⾐,直⾄达到规定要求。

(三)压制包⾐法⽅法:⼀般采⽤两台压⽚机联合起来实施压制包⾐,是将两台旋转式压⽚机⽤单传动轴连接配套使⽤。

包⾐时,先⽤⼀台压⽚机将物料压成⽚芯后,由传递装置将⽚芯传递到另⼀台压⽚机的模孔中,在传递过程中由吸⽓泵将⽚外的细粉除去,在⽚芯到达第⼆台压⽚机之前,模孔中已填⼊了部分包⾐物料作为底层,然后⽚芯置于其上,再加⼊包⾐物料填满模孔,进⾏第⼆次压制成包⾐⽚。

特点:此法可以避免⽔分、⾼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产流程短、⾃动化程度⾼、劳动条件好,但对压⽚机械的精度要求较⾼。

【相关链接】其他包⾐装置1.⾼效⽔平包⾐锅特点:①粒⼦运动不依赖空⽓流的运动,因此适合于⽚剂和较⼤颗粒的包⾐;②在运⾏过程中可随意停⽌送⼊空⽓;③粒⼦的运动⽐较稳定,适合易磨损的脆弱粒⼦的包⾐;④装置可密闭,卫⽣、安全、可靠。

缺点是⼲燥能⼒相对较低,⼩粒⼦的包⾐易黏连。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章节梳理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章节梳理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劑型、製劑和藥劑學的概念1.藥物劑型:為適應防治的需要而製備的藥物應用形式,簡稱劑型。

2.藥物製劑:是根據藥典或藥政管理部門批准的標準、為適應防治的需要而製備的不同給藥形式的具體品種,簡稱製劑,是藥劑學所研究的物件。

3.藥劑學:是研究藥物製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製備工藝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技術科學。

第二節藥物劑型的重要性①改變藥物的作用性質:如硫酸鎂口服瀉下,注射鎮靜。

②改變藥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與口服、緩釋、控釋。

③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緩釋與控釋。

④產生靶向作用:如脂質體對肝臟及脾臟的靶向性。

⑤可影響療效:不同的劑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第二章散劑、膠囊劑、顆粒劑第一節粉碎、篩分與混合1、粉碎粉碎是將大塊物料破碎成較小的顆粒或粉末的操作過程。

(機械力)目的:減少粒徑、增加比表面積。

粉末的分級,控制物料的細度,獲得較均勻的粒子群(1)粉碎的意義①細粉提高難溶性藥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②細粉提高分散性,利於混合均勻,混合度與各成分的粒徑有關;③有助於從天然藥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粉碎機理、方法及設備①粉碎機理:粉碎過程依*外加機械力的作用破壞物質分子間的內聚力。

(耗能)力的形式:撞擊、研磨、剪切、壓縮、彎曲綜合作用。

②粉碎方法【熟】注意比較它們的對應關係.A、閉塞粉碎:自由粉碎B、開路粉碎迴圈粉碎:度要求高的粉碎。

C、幹法粉碎:在藥品生產中多採用幹法粉碎。

濕法粉碎:D、低溫粉碎:E、混合粉碎:兩種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③粉碎設備【瞭解】球磨機衝擊式粉碎機(萬能粉碎機) 氣流式粉碎機膠體磨粉碎原理《中國藥典》2000年版把粉末分為六級。

最粗粉、粗粉、中粉、細粉、最細粉、極細粉。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之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二)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之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二)考点复习

转运方式 药物的转运方式考点7 药物的 考点 1.载体转运:由生物膜中的蛋白质作为载体介导的转运。

(1)主动转运(逆水行舟) 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能量,由ATP提供; 3)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 4)可与结构类似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如抑制细胞代谢的二硝基苯酚、氟化物等物质可以抑制主动转运; 6)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 7)有部位特异性,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小肠上段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

(2)易化扩散(顺水行舟) 又称促进扩散、中介转运或易化转运,药物的吸收需要载体,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

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即有饱和现象、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抑制。

但与主动转运不同:不消耗能量、且顺浓度梯度转运。

载体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核苷类药物、单糖类和氨基酸等极性物质转运为促进扩散。

2.被动转运(顺水游泳) (1)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

(2)分类: ①滤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如肾小球滤过。

②简单扩散: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脂溶性较大,易通过脂质双分子层。

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

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膜动转运 (1)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2)胞饮(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过程)、吞噬(摄取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和胞吐。

(3)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

对一般药物的吸收不重要。

X型题 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特征的有 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有饱和状态 E.借助载体进行转运『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掌握药剂学相关概念;药剂学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药剂学相关概念: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把各种药物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3. 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简称制剂剂; 例如复方水杨酸片、维生素C注射液、头孢拉定胶囊、醋酸氟轻松软膏4.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配制、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 非处方药: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药剂学任务:将药物制备成适宜疾病的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医药品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二、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片剂、胶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腔道给药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我国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三、了解药剂学分支学科;药剂学沿革;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稳定性的分类1. 化学稳定性:化学反应类型: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2. 物理稳定性:晶型转变----磺胺类沉淀或结晶蒸发----硝酸甘油吸附----聚氯乙烯制剂变化和老化----浑浊或沉淀崩解时限、主药溶出速3.微生物学稳定性: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含糖、蛋白质等营养性物质制剂受微生物污染后,常发生如下变化:物理性状变化,如溶液浑浊、变色;产生毒素和热原、致敏物质;化学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或破坏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a.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胶团,形成一层所谓“屏障”,因而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光线的影响:避光操作、贮藏空气氧的影响: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的影响:避免使用金属器具或加入螯合剂温度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a.改变剂型或改进生产工艺:制成固体制剂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直接压片或包衣b.制成难溶性盐或稳定的衍生物二、熟悉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及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三、了解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其降解动力学有关理论第三章液体制剂一、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与应用;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及处方分析;乳剂的形成理论、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液体制剂的概念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分散相----固体、液体或气体药物;分散介质----液体水、乙醇、油等液体制剂特点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迅速;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化学稳定性差;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液体制剂分类1.按给药途径:内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2.按分散系统:均相液体制剂单相分散体系: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体系:溶胶剂、乳剂、混悬剂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1. 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2. 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主要结构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也称季铵化物,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3.两性离子型: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Ph不同,表现出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性质1.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胶束的结构:球型----棒状胶束----六角束状结构----板状或层状结构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a.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合力数值范围:0~40b.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 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c.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不同d. HLB值的加和性非离子型HLBab = HLBa ╳ Wa + HLBb ╳ WbWa + Wbe. 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HLB=∑亲水基团HLB数-∑亲油基团HLB数+7f.克氏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克氏点:溶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 28℃十二烷基磺酸钠70℃g.昙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昙点:溶解度↓↓如果制剂中含有能起昙的表面活性剂,当温度达昙点后,会析出表面活性剂,其增溶作用及乳化性能均下降,还可能使被增溶物析出,或使乳剂破坏,这类制剂在加热或灭菌时应特别注意;h.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中性无机盐;有机添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i.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多种原因,多种效果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H不同,发生不同的电性结合毒性: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刺激性: 长期应用或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应用1.增溶剂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机理:被增溶的药物以不同形式与胶束胶团相结合影响增溶的因素:a增溶剂的性质;b增溶质药物的性质c溶液的性质电解质,pH等;d增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e加入顺序2.起泡剂和消泡剂3.去污剂4.消毒剂或杀菌剂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1.溶液剂a.制法: 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工艺流程图质量要求:含量准确、澄明、稳定、色香味符合规定;2.糖浆剂a.定义: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g/m1;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易被微生物污染,故应添加防腐剂;b.分为三类:单糖浆;矫味糖浆;药用糖浆c.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制备应注意的问题:药物加入的方法:水溶性药物先使其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溶解度较小药物,先用适宜溶剂溶解,再加入糖浆;药物为含乙醇制剂,与糖浆混合会发生混浊,可加入适量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因含多种杂质,需纯化后再加入;要避免污染、控制温度等;例1:单糖浆simple syrup处方蔗糖850g 蒸馏水加至1000ml例2:磷酸可待因糖浆codeine phosphate syrup处方磷酸可待因5g 蒸馏水15ml 单糖浆加至1000ml3.芳香水剂a.定义: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b.浓度较低,可作矫味剂、分散剂c.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可制成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芳香性植物药材用蒸馏法制成的含芳香性成分的澄明溶液,在中药中常称为药露或露剂;d.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e.挥发油多为有效成分/常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时间长久容易丢失f.现代新剂型制成滴丸、软胶囊、固体药物粉末化等4.醑剂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供外用或内服;醑剂的浓度比芳香水剂大得多,为5%~20%;醑剂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为60%~90%; 5. 酊剂概念溶剂—乙醇浓度 10g/100ml; 20g/100ml制法:溶解法或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6.甘油剂药物的甘油溶液,外用;甘油具有粘稠性、防腐性和吸湿性,对皮肤粘膜有滋润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起延长药物局部疗效的作用;常用于耳、鼻、喉科疾患;名称含义溶剂溶液剂化学药物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的液体溶液水不挥糖浆剂含高浓度蔗糖的药物或芳香剂的单相水溶液剂水蔗糖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水适量的醇醑剂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60%~90%乙醇挥甘油剂以其油为分散媒的液体药剂甘油乙醇药酊剂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液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7. 概述: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溶液剂:系指化学药物非挥发性药物的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溶液;注意事项:溶解慢的药物,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药物可加抗氧剂;挥发性药物在最后加;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再加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助溶剂等;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1.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 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液:1难溶性药物;2增加药物稳定性;3延长药效;但毒剧药不宜制成混悬液;混悬剂物理稳定性1. 混悬粒子的沉降Stokes 定律: Stokes 公式的物理意义与理论意义用Stokes 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2. 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1减少微粒半径,以减少沉降速度;2增加分散介质粘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3.何谓絮凝絮凝剂混悬颗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之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主要是具有不同价数的电解质;4.何谓反絮凝反絮凝剂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5.絮凝状态具有以下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ηρρ9)(2212g r V -=5.何为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加入其的意义何在混悬剂稳定剂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亲水性a.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及山梨醇b.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c.硅酸盐类:硅皂土、硅酸镁铝、硅酸铝等d.触变胶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2.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附加剂;a.表面活性剂类b.溶剂类:常用的有乙醇、甘油等能与水混溶的溶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电解质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AlCl3等4.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乳钵、乳匀机、胶体磨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c.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的介质中制成混悬剂处方分析;P95 P98乳剂的形成理论1.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乳剂的种类:普通乳、微乳、纳米乳3.乳浊液的形成a. 界面张力学说b. 乳化膜学说:表面活活性剂定向、整齐地排列在小液滴的周围形成乳化剂膜,称为乳化膜乳化膜作用-维持乳剂稳定性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1.乳化剂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界面膜2.乳化剂在液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所形成的乳剂越稳定3.乳化剂的选择: 根据乳剂类型: O/W,W/O根据给药途径:口服、外用、注射根据乳化剂性能混合乳化剂的选择4.乳剂的制备a.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比例:植物油为 4:2:1,挥发油为2:2:1,液体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b.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成初乳,加水至全量,混匀即得;比例同上;c.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两相界面上生成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大于70度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形成乳剂;d.两相交替加入法--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e.复合乳剂制备--1先将水、油、乳化剂制成一级乳;2以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成二级乳;如制备O/W/O型复合乳剂,先选择亲水性乳化剂制成O/W型一级乳,再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在搅拌下将一级乳加于油相中,充分分散即得O/W/O 型乳剂;二、熟悉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 液体制剂如何选用溶剂①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③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④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2.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的分类:极性溶剂纯化水、半极性溶剂乙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难溶性固体药物以1~5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或非均相的液体制剂;2.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颗粒分散的疏液胶体溶液如溶胶剂是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3.以单分子分散的亲液胶体溶液如高分子溶液剂是单相均匀分散体系;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1.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沉降速度慢;2沉降物易分散;3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4化学性质稳定;5有一定粘度;6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2.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c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三、了解流变学基础;液体制剂质量要求及对溶剂的要求;其他液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包装和贮存;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一掌握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注射剂概念、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1.灭菌法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湿热灭菌法应用最广泛、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经济2.无菌操作法a药品加热灭菌后,发生变质或降低含量者b所用一切用具、材料以及环境,均须应用前述灭菌法灭菌,操作须在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操作柜内进行;c产品一般不再灭菌,直接使用d能耐加热灭菌的药物制剂,可采用避菌操作,最后必须加热灭菌,如多数注射剂3.空气净化技术a过滤机理属于介质过滤,分为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b影响空气过滤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粒径大小、过滤风速、介质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多少等;c空气过滤器板式、袋式和折叠式等注射剂概念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1.注射剂的附加剂pH调节剂及缓冲液----维持 pH增溶剂、润湿及或乳化剂肌注:Tween-80;静注:卵磷脂、普朗尼克、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悬剂----混悬型注射液抗氧剂和抗氧增效剂抑菌剂----一般不需,必要时加入等渗调节剂----渗透压止痛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粉针填充剂----冷冻干燥制品蛋白质药物保护剂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等渗调节计算方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1.热原指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药剂学中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2.热原的特性:a耐热性 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水溶性b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入蒸馏水中,故蒸馏水器均设有隔沫装置c滤过性直径约1—5nm,一般滤器可通过d吸附性热原可被活性炭吸附,然后可被常规滤器除去e被化学试剂破坏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3.热原除去的方法a.容器上高温法及酸碱法b.水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及反渗透法c.溶液中吸附法及超滤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1.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2.种类: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含药输液3.质量要求量大100ml ;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pH接近血液的pH;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加有任何抑菌剂;无毒副反应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人正常泪液容量约7μl,不眨眼,30μ1;一滴滴眼液约50~70μl2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药物在进入眼睑和眼结膜的同时也通过外周血管从眼组织消除;有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3pH值与pKa值:4刺激性5表面张力6黏度二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输液的质量检查、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1.注射用水的其制备方法:电渗析法; 反渗透法 ; 离子交换法 ; 蒸馏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pH值—渗透压无菌: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度的界限:有外伤—无菌、不加抑菌剂无外伤--无致病菌、可加抑菌剂稳定性可见异物粘度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三了解冷冻干燥技术;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注射用无菌粉末;第五章散剂一、掌握 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包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微囊的概念与特点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1. dC/dt = DS /h C s –CdC/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D为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C 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固定的溶出条件下,D,h——定值,即:k=D/h溶出速度:dC/dt = k S C s-Cdc/dt = K SCS dc/dt K 、 S、CSS,粉碎;K ,搅拌,介质的粘度;CS,改变晶型、固体分散体;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100μm,粒:> 100μm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1.对混合的影响:粉粒的大小、堆密度、形态都直接影响混合的均一性2.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堆密度小,流动性3.对可压性的影响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孔隙率及润湿性5.对药物吸收和疗效的影响散剂的概念散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或与适量辅料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的特点1、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散有保护、收敛作用,3、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和老人服用;4、制备工艺简单,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散剂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固体分散技术是将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包合物的概念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络合物;包合物的特点增加药物溶解度与稳定性,液体药物可粉末化,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微囊的概念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嵌而成的粒径为5~250μm的药库型微小胶囊;微囊的特点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异味;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或减少刺激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⑤能减少复方制剂中药物的配伍禁忌⑥缓释或控释药物;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二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粉体的性质粒径与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密度、空隙率、流动性、吸湿性与润湿性;固体分散物的常用载体、制备方法、速效与缓释原理;包合物常用的包合材料与制备方法;常用微囊的囊材与及微囊化方法物理化学法;。

药剂学章节重点总结

药剂学章节重点总结

药剂学章节重点总结第一章(一)1.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

2.药剂学:是将原料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二)1.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2.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没有药理活性、无毒的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设计剂型和制剂处方以及制备工艺等提供依据,使制剂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三)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口服给药剂型、口腔内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眼部给药剂型、鼻粘膜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剂型、阴道给药剂型、耳部给药剂型、透析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四)1.药用辅料系:是指生产药物制剂时使用的赋形剂或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以外,含在药物制剂中的所有物质。

2.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五)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章(一)1.药用溶剂的种类:水、非水溶剂2.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烃类、亚砜类(二)1.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选择):(1)药物的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溶剂化物;(5)粒子大小;(6)温度;(7)pH与同离子效应;(8)混合溶剂;(9)添加物3.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1)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2)温度(3)溶出介质的性质(4)溶出介质的体积(5)扩散系数6、扩散层的厚度(三)1.渗透压:如果半透膜的一侧为药物溶液,另一侧为溶剂,则溶剂侧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最后达到渗透平衡,此时两侧所产生的压力差即为溶液的渗透压2.等张溶液:是指溶液的张力与红细胞张力相等,也就是药物溶液与细胞接触时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

引言概述药剂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药物的制备、性质、稳定性、激活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剂学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是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是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介绍药剂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药物剂型1.固体剂型a.片剂:由活性药物和辅助成分制成的固体制剂,通过内、外用途逐渐释放药物。

b.颗粒剂:由粉状药物与辅助成分混合而成,常用于口服给药。

c.胶囊剂:由药物与辅助成分充填于硬或软胶囊中制成,常采用口服途径给药。

d.糖衣片:通过糖衣保护药物,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容易服用。

2.液体剂型a.溶液剂型:用溶剂稀释药物制成的剂型,可通过口服、注射、滴眼等途径给药。

b.悬浮剂型:含有悬浮剂的液体制剂,适用于内服和局部应用。

c.乳剂型:由油水混合制成的液体制剂,常用于外用。

3.半固体剂型a.软膏剂:由油脂和辅助成分组成,适用于表皮应用。

b.凝胶剂:由高分子物质与水混合制成,具有粘稠性,适用于局部应用。

4.气雾剂型a.雾化剂:通过喷雾器将药物喷射成微小颗粒,适用于口腔和呼吸系统给药。

5.眼药水剂型a.滴眼剂:用于眼部给药,以滴眼为主要途径。

二、药物制剂技术1.药物稳定性a.光稳定性:制剂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

b.温度稳定性:制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

c.湿度稳定性:制剂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

2.药物激活和控释a.激活:药物在机体内部转化为活性形式的过程。

b.控释:控制药物在患者体内释放的速率和时间。

3.药物制剂加工技术a.胶囊制备技术:包括填充法和压片法。

b.包衣技术:用于改善口感、保护药物或掩藏药物味道。

c.注射剂制备技术:包括溶剂制剂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4.药物制剂质量控制a.纯度的测定:包括药物纯度、溶解度、水分等指标。

b.质量评估:包括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研究等。

三、药物储存和运输1.药物储存条件a.温度:药物储存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和稳定性。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药剂学是研究药品及其制备、保质、存储的一门学科。

药剂学重点知识对于从事药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和从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以下是药剂学重点知识汇总: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品的分类药品主要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草药。

化学药品又可分为普通化学药品、封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又可分为细胞培养药物、蛋白质药物等;中草药则按传统使用的方式分为催情剂、补药等。

2. 质量评价药品质量包括化学纯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

通过对药剂学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控制其质量和安全性。

3. 纯化技术药品的成分往往伴随着非目标物或污染物一同出现,因此需要进行纯化。

纯化的方法包括结晶、分离、提炼等。

二、药剂学制剂学1. 药剂学制剂药剂学制剂是指从药物原料、辅料以及配方出发,采取有序的制药工艺,制成稳定的药品产品,以便于药品的使用和储存。

制剂方式主要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2. 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指药品在其制备、质量控制、储存和质量规范方面的标准。

药学家可根据所需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剂目标,制定制剂配方并进行制剂。

3. 药品质量保证药剂学制剂产品的质量保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方面。

质量保证需要对制剂过程、储存情况进行管理,防止制剂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质量。

三、药物制剂1.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是最常见的制剂之一,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口服制剂和软胶囊等。

常见的口服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衣片、悬浮液等。

2. 注射制剂注射制剂广泛用于取得迅速、有效和复杂药效的临床用药。

注射制剂可分为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3. 外用制剂外用制剂是指涂抹在身体表面外部或塞人口腔外缘、阴道等区域内的制剂,主要包括药物片、贴片等。

四、药物代谢1. 药物代谢的种类及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方式可分为两类:化学转化和物理排泄。

在体内,药物主要由肝脏和肾脏转化或排泄。

代谢途径一般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方式。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国家药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药师资格。

而药剂学是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我们需要对药剂学中的章节进行复习。

本文将根据官方考试大纲,为大家总结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的重点。

一、药剂学及制剂学基础药剂学是研究药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及其与疾病治疗相关的基础学科。

制剂学是研究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性质等方面的基础学科。

复习这一章节需要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二、药理学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复习药理学基础时,需要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药物作用机制方面,需要重点掌握药物的靶点和反应机制。

在药动学方面,需要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在药效学方面,需要掌握药物的作用强度、持续时间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知识。

三、药物与临床应用药物与临床应用是研究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的学科。

在复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治疗作用方面,需要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方面,需要重点掌握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种类、机制以及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在复习中药学时,需要掌握中药的来源、制法、基本药理作用和用药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在用药原则方面,需要重点掌握中药的药物学原理、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五、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研究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临床用药规范、药物信息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学科。

在复习临床药学时,需要掌握药物处方、咨询和配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治疗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

六、药理药物学药理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学规律的学科。

在复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代谢、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006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2)

2006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2)

1. 普通压制⽚(素⽚) 2.包⾐⽚(包括糖⾐⽚、薄膜⾐⽚) 3.泡腾⽚含有泡腾崩解剂的⽚剂,加⽔后迅速崩解,适于⼉童和吞服有困难的⼈应⽤。

4.咀嚼⽚在⼝中嚼碎后再吞下的⽚剂 5.多层⽚有两层或多层构造的⽚剂 6.分散⽚多为难溶药,遇⽔能迅速(3分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剂,也可含服、咀嚼。

7.⾆下⽚置于⾆下或颊腔使⽤的⽚剂 8.⼝含⽚含在⼝腔内使⽤的⽚剂 9.植⼊⽚埋植于⽪下的能产⽣持久药效的⽆菌⽚剂 10.溶液⽚可溶药,临⽤前加⽔溶解成药物溶液后⽽使⽤的⽚剂,多为不可内服药物。

11.缓控释⽚能延长药物作⽤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剂 三、⽚剂的质量要求【掌】 ①硬度适中;②⾊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 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剂量的药物或作⽤⽐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⑥符合有关卫⽣学的要求(固体制剂均有此项要求)。

四、⽚剂的常⽤辅料【掌】 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增加⽚重或体积,从⽽便于压⽚,⽚重≤100mg 应加。

1)淀粉类 淀粉:最常⽤,便宜,可压性差。

还有粘合(其浆)、崩解(⼲燥粉)作⽤。

可压性淀粉:优良填充剂,可压、流动、润滑、⼲粘合和崩解作⽤,可粉末直接压⽚。

糊精:粘性⼤,不单独使⽤。

2)糖类 糖粉:粘合⼒强,硬度⼤,吸湿。

乳糖:优良填充剂,价格较贵、不吸湿,稳定性可压性都好,可供粉末直接压⽚。

⽢露醇:⽤于咀嚼⽚,有凉爽感,价格较贵,常与糖粉配⽤。

3)其他 微晶纤维素:兼多种作⽤(湿润除外)作为粉末直接压⽚的⼲粘合剂,商品名"Avieel". ⽆机盐类:硫酸、碳酸氢、碳酸等的钙盐等,防潮、油类吸收剂,但钙盐可主药的络合。

⼩结: A 粉末直接压⽚:可⽤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性淀粉; B 淀粉(填充)、⼲燥粉(崩解)、浆(粘合); C可压性淀粉:多功能辅料。

2.粘合剂和湿润剂 1)湿润剂:诱发药物本⾝的粘性所加⼊的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2014年实验/精品) 基础实验班第一章抗生素第一章抗生素(一)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1、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9/332、大环内酯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3、氨基糖苷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4、四环素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第一节β-内酰胺类基本结构特征:(1)含四元β-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拼合。

青霉素类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类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水溶性(3)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氨基青霉素类6位,头孢菌素类7位酰胺侧链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理化性质(4)都具有不对称碳,具旋光性青霉素母核:(3个手性原子)2S、5R、6R头孢霉素母核:(2个手性原子) 6R、7R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一)青霉素G(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1、结构特点:(见前)6位侧链含苄基,2位为羧基。

有机酸不溶于水,成钠盐(刺激小)或钾盐注射剂母核上:3个手性碳,2S,5R,6R2、性质不稳定:内酰胺环不稳定,酸、碱、发生β-内酰胺环的破坏(1)不耐酸不能口服(2 )碱性分解及酶解碱性或β-内酰胺酶生成青霉酸不能和碱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一起使用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不耐酶,产生耐药性3、过敏反应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蛋白质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反应,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交叉过敏,皮试后使用!4、青霉素半衰期短,排泄快,与丙磺舒(抗菌增效剂)合用总结青霉素的缺点:1、不耐酸,不能口服发展广谱青霉素6位侧链具有吸电子基团(发展成耐酸的青霉素)2、不耐酶,引起耐药性发展耐酸青霉素侧链引入体积大的基团,阻止酶的进攻(发展成耐酸的青霉素)3、抗菌谱窄发展耐酶青霉素侧链酰基的α位引入极性大的基团,如氨基(发展成光谱的青霉素)发展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名称词干:西林半合成青霉素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4个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1、药物名称记词干“西林”,双环基本结构2、性质同青霉素3、结构特点记与青霉素的区别(6位不同取代基)4、其它各自的特点(一)氨苄西林青霉素1、氨基增加碱性,4个手性碳,临床用右旋体2、化学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3、含游离氨基具有亲核性,极易生成聚合物(类似物的共性,如阿莫西林)4、对酸稳定,可口服给药5、第一个广谱青霉素,不耐β-内酰胺酶(二)阿莫西林6位有甲氧基,对β-内酰胺酶空间位阻,具耐酶活性。

小结词干“西林”氨苄西林1、结构类似氨苄西林,苯环4位酚羟基2、同氨苄西林,四个手性碳,R右旋体3、性质同氨苄西林,可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4、同氨苄西林,不耐β-内酰胺酶(三)哌拉西林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1、是氨苄西林引入极性较大的哌嗪酮酸的衍生物2、在氨基上引入极性大基团,改变抗菌谱,可抗假单孢菌。

3、对酸不稳定,口服给药易被胃酸破坏,不能从胃肠道吸收,注射给药(四)替莫西林共性:结构特点:比青霉素稳定(双键与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轭,为四元环和六元环的稠和,张力较青霉素小)临床应用特点:对酸稳定、可口服、毒性小、与青霉素很少交叉过敏半合成头孢菌素类词干:头孢 XX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8个代表药: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硫酸头孢匹罗1、药物名称记词干“头孢”,双环基本结构2、重点掌握头孢氨苄3、其它代表药结构特点记住与头孢氨苄的区别(3位和7位有不同取代基)4、其它各自的特点(一)头孢氨苄1、结构特点:3位甲基,7位侧链氨基(同氨苄西林)2、性质:除共性,对酸稳定3个手性碳3、其它特点:对头孢菌素C 3位原来的乙酰氧基进行结构改造,明显改善抗菌效力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二)头孢羟氨苄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苯环对位羟基2、临床特点:口服吸收好,排泄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三)头孢克洛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3位Cl取代2、临床特点:改善药代动力学,氯原子亲脂性比甲基强,口服吸收优于氨苄西林(四)头孢呋辛特点:1、3位氨基甲酸酯,2、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因此耐酶,对耐药菌作用强。

3、本身口服吸收不好,注射给药。

做成头孢呋辛酯可口服。

(五)头孢克肟特点:1、3位乙烯基2、7位顺式的乙酸氧肟基,耐酶3、侧链氨基噻唑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构特点4、不良反应为肠道功能紊乱,需停药(六)头孢曲松特点:1、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耐酶;7位氨基噻唑是第三代;3位1,2,4-三嗪-5,6-二酮,酸性强的杂环,产生独特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药代动力学性质。

2、可以通过脑膜,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

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七)头孢哌酮钠头孢氨苄特点:1、3位硫代甲基四氮唑杂环2、7位氨基上哌嗪二酮(同哌拉西林)3、亲水性提高其抗菌性,显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八)硫酸头孢匹罗特点;1、7位同头孢曲松(伯NH2,仲NHR,叔NR1R2)2、3位甲基上引入含有正电荷季铵基团,能迅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增强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作用快,抗菌谱广。

3、季铵,故口服不吸收,注射小结词干:头孢第一章抗生素(二)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氧青霉烷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酶,使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被酶分解失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设计酶抑制剂,解决耐药性按结构分两类1、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钾(1)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特点:自杀性机制的酶抑制剂,不可逆(2)结构特点:氢化异噁唑,乙烯基醚,6位无酰胺侧链(3)单独使用无效,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如与阿莫西林的复方制剂2、青霉烷砜类舒巴坦钠(1)结构:青霉烷酸,S氧化成砜,比克拉维酸稳定(2)作用特点:广谱、不可逆竞争性(3)口服吸收差,与氨苄西林1:2混合(4)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形成双酯结构的前体药物,称为舒他西林,体内水解,给出氨苄西林和舒巴坦。

他唑巴坦三氮唑取代抑酶谱的广度和活性都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四、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二类)(一)碳青霉烯类1、亚胺培南(1)结构特点:去S为二氢吡咯环,3位S末端N-亚胺甲基,增加稳定性(2)使用特点:单独使用时,受肾肽酶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钠合用2、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亚胺甲基)结构特点:3位吡咯烷杂环使用特点:不被肾肽酶分解,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1)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2)N上连有强吸电子磺酸基(3)2位甲基,增加对酶稳定性(4)副作用小,不发生交叉过敏第二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考点的学习方法1、共有5个代表药: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不需要掌握结构式。

2、以红霉素为重点,掌握大环内酯类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稳定性、毒副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3、共同化学性质:酸碱不稳定,苷键水解,内酯环开环都降低活性。

(结构改造后对酸稳定)4、其它4个药是红霉素结构修饰的耐酸抗生素,掌握各特点。

(一)红霉素红霉素A B C1、结构特点14 元红霉内酯环,环内无双键偶数碳上6个甲基9位羰基5个羟基环上羟基与糖形成苷3位红霉糖5位脱去氧氨基糖(碱性)性质:酸碱不稳定,苷键水解,内酯环开环,都降低活性2、只能口服,在酸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酸性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环合酸分解反应涉及:6-OH,9位羰基,6位和9位进行修饰,得到半合成衍生物结构修饰后耐酸的衍生物共4个(二)琥乙红霉素1、红霉素5位氨基糖的2”羟基琥珀酸单乙酯2、胃酸中稳定且无苦味(三)克拉霉素1、对红霉素6位羟基甲基化,耐酸2、血药浓度高而持久。

(四)罗红霉素1、是红霉素9位肟的衍生物,增加对酸稳定性2、改变生物利用度,口服较好,毒性较低(五)阿奇霉素1、将N原子引入到大环,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环大环内酯2、具很好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组织中浓度较高,半衰期长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本考点学习方法:1、代表药物共4个,阿米卡星、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奈替米星、硫酸庆大霉素,不需要掌握结构式2、以阿米卡星为代表,掌握氨基糖苷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使用的注意事项3、其它4个药各自的特点氨基糖苷抗生素结构特征、性质及毒性:卡那霉素(非考点)1、是氨基糖与氨基醇形成的苷2、◆氨基碱性,可形成盐;◆含多个羟基,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较高;◆具有旋光性,3、对肾有毒性,引起不可逆耳聋(儿童毒性更大)4、细菌产生钝化酶(三种),易导致耐药性一、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非考点)1、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引入羟基丁酰胺基(有立体位阻,突出优点是对各种转移酶都稳定,不易形成耐药2、引入的α-羟基丁酰胺对其抗菌活性很重要,含手性碳,构型为L-(-)型活性强,L-(-)型活性>DL(±)型>D-(+)型二、硫酸奈替米星(新)特点:1、N-乙基保护不被各种转移酶破坏,对耐药菌特别敏感,但仍会被氨基糖苷乙酰化酶破坏。

2、耳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低,程度也轻三、硫酸依替米星为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

耳、肾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奈替米星相似四、硫酸庆大霉素混和物,广谱,可产生耐药性,对耳和肾毒性较卡那霉素小。

第四节四环素类抗生素本考点学习方法:1、广谱抗生素,对立克次体、滤过性病毒和原虫也有作用,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2、代表药物共5个,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盐酸美他环素,需要掌握结构式3、以盐酸四环素为代表,掌握四环素类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及使用注意事项4、其它4个药比照四环素,各自的特点一、盐酸四环素二、盐酸土霉素1、氢化并四苯基本骨架(四个环);2位酰胺基,4位二甲氨基,6位甲基和羟基。

四环素5位H,土霉素—OH4、化学性质及毒性:对酸碱均不稳定(1)酸性条件下,C-6上羟基和C-5a上氢发生消除,生成无活性脱水物(2)酸性条件下,C-4上二甲氨基发生差向异构化,差向异构体,毒性大(毒性原因之一)(3)碱性条件下,C-6上羟基发生分子内亲核进攻,导致C环开环,生成内酯(4)羟基、烯醇羟基、羰基与金属螯合生成不溶性络合物,如钙离子形成四环素牙,孕妇儿童不宜服6位羟基除去,得到稳定的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三、盐酸多西环素四环素6位去羟基(有甲基),稳定提高、广谱四、盐酸美他环素6位去羟基(有亚甲基)稳定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五、盐酸米诺环素1、结构特点:四环素脱去6位甲基和羟基,7位引入二甲氨基,对酸很稳定2、使用特点:口服吸收好,是目前活性最好的四环素类,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特点二、配伍选择题A.米诺环素B.青霉素C.氨曲南D.阿莫西林E.舒巴坦1.为单环的β–内酰胺抗生素C2.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E3.目前活性最好的四环素类抗生素A考点:分类、作用、临床使用特点等三、多选题某1岁小儿患细菌性感染,以下哪些药物不能使用A C D EA.阿米卡星B.罗红霉素C.硫酸奈替米星D.硫酸庆大霉素E.多西环素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一、结构分类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如何掌握这个考点?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1、萘啶羧酸类B环:吡啶环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B环:嘧啶环3、喹啉羧酸类二、理化性质和毒性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以诺氟沙星为例(1)3位羧基酸性,可溶于碱(成盐)(2)4位酮基(3)7位哌嗪碱性,可溶于酸(成盐)诺氟沙星(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