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学德育功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地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从而明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还可以及时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和地球变化现象,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责任感。
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地理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
德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地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地理教学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奉献和责任。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景观,进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地理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关系,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学生在实地考察和调研中,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受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德育的内化。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学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既有大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即经常说的“地”又有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理”作为地理教学来讲,不仅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还有必要弄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归纳、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自觉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德育水平。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的,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也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
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
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
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可从五个方面实行德育渗透: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二、增强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三、适当使用比较法的有效途径渗透德育教育;四、适时使用地理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五、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准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
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不但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摇篮,也是德育的主阵地。
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
所以,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去思考。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地理教材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德育内容。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如通过学习祖国历史、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等内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爱好;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为了祖国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渗透的依据基础,但是教材在编写时,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对于发展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没有开采和捕捉到,所以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趣味化的材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我们在联系实际时,决不能脱离教材悬空说教。
具体内容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世界各国发体现状、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联系乡土人情等。
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材中并没有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过多,教师可根据中国的人口相关材料,补充一些人口与资源的反比例性,介绍一些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以及民族政策。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更应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发展和不平等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世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地理学科的渗透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加强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成功实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渗透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不断探索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重要性、作用、实质意义、知识传授、综合素质、提高、加强、成功实践、探索、深度融合1. 引言1.1 探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培养尊重他人,守规矩的意识。
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浅析地理的教育中的德育培养
浅析地理的教育中的德育培养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树师德形象,做光辉楷模德育是一种崇高的感性,是一种精神力量.地理教师的职责不仅使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学生就会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会增强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和信心,会激起为保卫大好河山和改造祖国面貌而献身的壮志。
标签:地理教育;德育培养;教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功能”德育”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
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一、德育教育渗透“守”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始终把“守”字放在心上。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如做人要称职,对他人要友善,诚实守信、恪守法纪等。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地理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天地间的宏伟、生命间的联系,并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遵守社会主义法律,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观念培养。
地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事物,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地球观、生态观、人类发展观等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口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强其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口素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文化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渗透“用”字,即把地理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环境的保护,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全方位、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利用教学课程或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参加校园环境维护、水资源保护、气候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有益活动。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扬实干精神和勤俭节约,努力为自己贡献力量。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和国家的发展状况,促使学生形成为祖国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和决心,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渗透“传”字,即注重地理知识和德育教育传承。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的传承需要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到自身价值和时代使命,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地理教学与德育功能
浅谈地理教学与德育功能摘要: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地理课程中富含地理教育的资源,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条件,在地理教学上要始终不渝地渗透地理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世界问题和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实施建议实施原则一、引言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地理课程中富含地理教育的资源,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条件,在地理教学上要始终不渝地渗透地理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世界问题和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因此,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及实施建议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的不同,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概述
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途径。
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渗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着现实社会,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行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教学中往往包含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活动,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 借助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伦理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融入价值观教育:将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国家观念。
4.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作技巧。
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这门学科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生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向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教学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彩(插)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地理教材编排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彩图、插图、示意图、给人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引导学生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陶冶,思想引起共鸣,产生强烈的思想教育效果。
学生通过《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彩图,了解祖国疆域广阔,神州处处生机无限。
如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宝岛台湾还未收复,祖国统一大业要靠我们去完成。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可爱的祖国。
二、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中举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比较幼稚、单纯、富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许多地理事物,现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缺乏全面性。
因而,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可塑性,举例尽量考虑学生的知识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地理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对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时代的中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一点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
因为在实践中,不仅能检验和补充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地理观点。
在学习《水资源》时,要求学生到附近自来水公司,调查目前城乡居民用水情况,观察身边水资源浪费现象。
在社会实践,通过调查中,学生耳闻目睹,深深感受到如果不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的危机就会殃及我们每个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于德育的渗透。
地理学科不仅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更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德育元素。
因此,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代公民。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德育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表达地理信息,具备一定的地理数据解读能力。
(4)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首先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指出其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随后从体现方式、实际效果、策略和促进德育提升等方面剖析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践和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地理教学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渗透对学生长远影响的深远意义。
最后总结指出,地理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意义、体现、方式、效果、策略、促进、提升、重要性、长远影响、载体、学生、教育1. 引言1.1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地理事例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其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学会通过合作与他人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也是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教学中对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和思考的,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渗透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渗透,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示范德育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与地理学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提供有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参考。
重要性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1.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共享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学生可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方法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社会价值观的地理学教材,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课堂讨论:在地理学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从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考量,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课堂讨论、实施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培养
爱国主义 教育是 中学 德育 的重要 内容 , 过地理 教学 , 学生 通 使 了解 祖 国 的辽 阔土 地 , 的 气候 . 多样 富饶 的特 产 , 秀美 的 山 川 、 湖 泊 , 广 的水域 以及 家 乡的 乡土地 理 , 养学 生朴 素 的热爱 家 乡 、 宽 培 热 爱祖 国的情 感。 通过新 旧 中国经济 的对 比 , 尤其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一
生 态 行 为 的道 义 责任 , 立 新 的 价 值 观 、 源 观 、 境 观 , 加 建 资 环 更 自觉地 协 调 人 类 与地 理 环 境 的 关 系 , 生 态 系 统 向 着 有利 于 人 使 类 生存 的方 向变 化 和发 展 。 使 学 生在 认 识 这 些 问题 、 决 这 些 解
浅谈 高 中教 师 的信 息素 养
●刘 涛 随着多媒体 技 术应用于课 堂 、电脑 网络 进入 学科课 程教 学 以 及信息 技术在 教育领域 的广 泛应用 , 传统 的教育理论 及观 念 、 教学 策略及 模式 、 学方 法及手段 在发 生着深刻 的变革 。 教 信 息时代教 师 的角色 已经 发生 了变化 。教 师不 再是教 学过 程 中的 中心 , 由单一 的知识传 授者转 变成学 习模块 的构建 者 、 习 已 学
问 题 的学 习过 程 中 。 明确 个体 应 负 的责 任 和 义务 。选 择 体 现 地 域 特征 的 地理 课 程 资 源 , 学 生 进 行 乡 情 、 情 、 对 县 市情 、 情 、 省 国 情 教育 , 养 学生 热 爱 家 乡 的 情感 , 育 民族 自尊 心 、 培 培 责任 感 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核『 等来培养创新素质。思维能 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 只有通 , 过思维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而问题 的提 出则是思维的开始。 在地理教学 中, 师应善于从教材 内容和学 生的知识水平 出发 , 用 教 采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学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和伟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美丽和独特,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谈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4 、 持续发 展——可持 续发展观 。 随 着科技 的进 步 、 社会 的 发展 , 人类改造 自然 、 发 展经济 的卓著成效 有 目 共 睹 。与此 同
基于 国 家地 理课 程标 准 中对 情 感 态 度价 值 观 的具 体 要 时 , 人 口剧增 、 资 源枯 竭 、 环境污染 、 生 态破坏 等问题也 日益突 求, 中学地理 德育教 育的主要 目 标: 使学生获 得地理基 础知 识 显 , 对 人类社会 的发 展造成 严重的负 面影响 , 甚至威 胁着 人类
一
就 是一个漫长 的 内化过 程 ,在地 理教学 中渗透德 育教育 的有 材 , 但是 只要 我们 在头脑 中始 终有 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教 育 这 效 途径是让学 生们在 亲身体验 中 自我感悟 ,在老 师所 设 汁的 意识 , 善挖 掘 、 巧 设计 , 许多教 材元 素 中都可 以找到适 合 的 教 学活动 中 自我教育 。 比如在 《 旅 游活动 与旅游资源开 发条件 切入点 。 值得 注意的是在 进行德育 渗透 的过 程中 , 要避免过 于 评 价》 一节的教 学中 , 让学生 来分析旅游 活动 中的常见 问题和 偏重理 论的讲解 ,而多从学 生可 以接 受的 良好的行 为 习惯 和 如何对旅 游资源开发进 行评价 是常见 的教 学方 法 ,为 了让学 解决 问题 的基本 技能的培 养上多做些 文章 。只要 我们做有 心 生对旅游 活动有更 深刻的感受 ,我在课 前设计 了 8 个 研究性 人 , 就 会有 许许 多多 的素材 、 方法让 学生 在学 习地 理知识 、 掌 课题 , 要求学 生根据所 选课题到 八达岭长城 进行实 地考察 。 握 地理技 能 的同时 , 受 到 良好 的情 感体 验 、 价 值观 的培 养 , 使 2 、 放 眼全 国 、 全 球——树 立 “ 全 国一家 ” 、 “ 地 球村 ” 意识 。 德育 与智育犹如 盐和汤一 样不可 分割 。 地球是人 类共 同的家园 ,高 中地理教材 中涉 及这方面 的知识 参 考文献 也很多 : 如二 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排 放导致 的全球气 候变暖 、 海 l 张建 利. 地 理教 师应具备 的学科 素质[ J ] . 地理 教育, 2 0 1 l , Z 2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个人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键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地理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有限、环境脆弱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地球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组织清理环境、节约资源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2. 培养学生的地方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社会,培养他们对地方社区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和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参观讲座等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贡献社会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相互联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多媒体资源等,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留学交换等方式,与外国学生展开交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研究。
4.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地理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和模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了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以及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家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等内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文化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以上实践,可以看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1.正面引导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
摘要:地理德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加强地理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特点和思想教育观点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是加强地理德育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事实资料,创设教育情境,紧扣教材,实事求是,把握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形象教育,以新的质量观评估学习成绩,是加强地理德育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教材;德育
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需要。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
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港、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国防意识教育和邓小平开创的“一国
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江河治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讲解分析,来颂扬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指引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大道的坚强信念和建设四化的信心和决心。
4、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5、通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还有较大差距。
从中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产生立志建设好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使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创造条件。
6、通过对人口政策、民族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规的宣传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是制定国策的依据,确
信国策、法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执行国家
有关政策、法规的自觉性。
激励学生为创建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7、通过对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使学生了解家乡,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感情,培养他们立志为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
二、教育原则
1、紧扣教材,寓德育于地理知识之中。
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的。
认识国情就要认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要了解地理环境既有向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物质来源的作用,又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制约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既有保护利用也有破坏污染作用的辩证关系;就要明确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只要人类能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使人地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实事求是,正确导向。
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证的教育方法。
一方面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新旧社会对比和中外对比中,充分发掘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失误,不能采取回避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3、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形象教育。
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影响
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地艰苦工作。
地理课外活动是开展国情教育的好形式。
它具有机动灵活、选题丰富的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国情小论文演讲、专题讲座、国情新闻发布和评论、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活动,还可以把优秀小论文送电台或广播站、报社,向群众进行国情宣传。
4、理论联系实际。
把国情教育与省情、市情、县情和乡情结合起来。
实践经验证明:乡土地理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
”家乡是人生的摇篮,是伟大祖国的缩影,在家乡这块沃土上,母亲的乳汁,家乡的清泉,乳水交融,哺育着人们的成长,家乡的山水草木最能唤起爱乡之情。
总之,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因此,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