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试题1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真题1(理论+语英学前)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真题1(理论+语英学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四县联考)一、判断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题0.4分,共30题,共12分)()1.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这种知识量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

()2.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3.教师关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但另一方面,“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关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矛盾的。

()4.启发式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5.“情通理不通”和“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等现象说明德育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这就要求德育过程可以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

()6.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促进人的发展。

()7.引发求知欲、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是所有课堂教学必备的六个基本阶段。

()8.演示法的运用要紧密配合教学: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等的准备;上课前,将教具等带入教室,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9.区分度与难度有关,难度太低,必然区分度不高,所以增加难度才能提高区分度。

()10.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力求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11.古代没有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尤其是中等教育阶段缺失,致使学校课程缺乏纵向上的连贯性,课程的设置也极为随意。

()12.必修课与选修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学生个体的兴趣需要就难以得到关照,只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将难以保证教育的基本质量。

()13.集中复习易发生干扰,影响其效果,不如分散复习,但复习的时间分配要适度,每次间隔时间过长,即复习过分分散,也易发生遗忘,一般而言,应先疏后密。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1(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SSS_SINGLE_SELA 学习需要B 学习期待C 学习动机D 学习态度分值: 2答案:A解析: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2.学生经常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属于( )SSS_SINGLE_SELA 学校目的B 学习动机C 学习兴趣D 学习热情分值: 2答案:B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是( )SSS_SINGLE_SELA 学习兴趣B 学习动机C 学习方法D 学习过程分值: 2答案:B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4.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SSS_SINGLE_SELA 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B 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C 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D 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分值: 2答案:D解析:按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按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SSS_SINGLE_SELA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 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C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D 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分值: 2答案:D解析: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近景的间接性动机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分数:2.00)A.蜜蜂采蜜B.猴子练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V解析:解析:A和B是动物的本能行为,C是疾病导致的行为变化,此三项都不属于学习。

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分数:2.00)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VD.文化视野解析: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依据()可以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分数:2.00)A.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B.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C.学习时是否记住了所学内容D.学习者是否利用原有经验,并理解了所学内容V解析:解析: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

(分数:2.00)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V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5.接受学习是指()(分数:2.00)A.将教学内容内化,即将新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内V8.自己去发现内容,首要任务是去发现,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C.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D.对新知识加以记忆解析:解析:要区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概念。

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奥苏贝尔VB.布鲁纳C.加涅D.杜成解析: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必会多选题(一)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必会多选题(一)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必会多选题(一)1.在教育构成要素中()。

A.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B.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C.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主动和被动关系2.下列符合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的有()。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3.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具体要求有()。

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从教学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4.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5.教育是对人进行的一种什么社会活动?()A.传授知识经验B.训练技能技巧C.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D.塑造人格6.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D.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7.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有()。

A.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B.能很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C.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D.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8.体谅模式形成于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该理论的观点有()。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尊重儿童发展需要B.认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C.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把培养主动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作为现代德育任务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9.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的本质属性的有()。

A.学生是人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C.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D.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0.张军在校运动会男子百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他将此归因为下列四项,其中()属于不可控的维度。

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B. 技能的培养C. 性格的塑造D. 全部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个是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寓教于乐D. 全部都是答案:D3.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B. 培养学生的能力C. 塑造学生的品格D. 全部都是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讨论法D. 广告法答案:D5. 下列哪个是教育评价的方法?A. 考试B. 观察C. 问卷调查D. 全部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不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

(错误)2.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正确)3. 教育评价只有考试这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并不有效。

(错误)三、简答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2. 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等,这些原则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格,以及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4. 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 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考试、观察、问卷调查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1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1

一、单选题(共50题)1、春秋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B)。

A、《礼记》B、《学记》C、《论语》D、《春秋》2、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D)。

A、凯洛夫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3、新课程改革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实现(A)的转变。

9、。

A、制定课程目标B、指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易公教育出品11、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气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D)。

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适性C、主动性、示范性D、长期性、间接性13、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行礼基础是(A)、尊重与共情。

A、真诚B、友爱C、热情D、理解21、下列Powerpoint功能选项中,可将幻灯片放映的换页效果设为“垂直百叶窗”的(D)。

A、动作设置B、动画方案C、自定义动画D、幻灯片切换22、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采集为数学图像存储到计算机的设备是(C)。

A、数码相机B、扫描仪C、打印机D、手机23、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最常规、最普遍的方式是(B)。

27、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A、注意的转移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28、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D)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散29、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C)。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30、学生希望与同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爱,这种需要属于(C)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32、这是身心发34、,B、原型启发C、原型内化D、原型定向3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D)A、自我归因感B、自我期待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36、根绝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称之为(C)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37、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凑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固式。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分数:2.00)A.蜜蜂采蜜B.猴子练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解析:解析:A和B是动物的本能行为,C是疾病导致的行为变化,此三项都不属于学习。

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分数:2.00)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解析: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依据( )可以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分数:2.00)A.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B.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C.学习时是否记住了所学内容D.学习者是否利用原有经验,并理解了所学内容√解析:解析: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

(分数:2.00)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5.接受学习是指( )(分数:2.00)A.将教学内容内化,即将新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内√B.自己去发现内容,首要任务是去发现,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C.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D.对新知识加以记忆解析:解析:要区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概念。

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奥苏贝尔√B.布鲁纳C.加涅D.杜成解析: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分数:2.00)A.教育质量√B.终身教育C.道德教育D.教育公平解析: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 )(分数:2.00)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情感目标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解析: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这一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分数:2.00)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解析:解析: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4.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分数:2.00)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解析:解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5.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分数:2.00)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解析:解析: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6.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分数:2.00)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解析:解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外、校外教育)-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外、校外教育)-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外、校外教育)-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特点。

(分数:2.00)A.实践性√B.多样性C.自愿性D.组织性解析:解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实践性。

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分数:2.00)A.夏令营B.春游C.文艺汇演√D.冬令营解析:解析:文艺汇演是文学艺术活动,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 )(分数:2.00)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C.师生活动具有互动性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解析: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此可知,它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4.学生在课外开展文学写作、唱歌、演奏乐器、进行手工编制,这些活动属于( )(分数:2.00)A.科学技术活动B.体育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思想教育活动解析:解析:题干所述是文学艺术活动。

5.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

(分数:2.00)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

”强调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6.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C.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D.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解析:解析: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结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分数:2.00)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解析:2.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 )(分数:2.00)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解析:解析: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 )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分数:2.00)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解析:解析:兴趣是社会动机的一种,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与价值观相联系,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4.需要的根本特性是( )(分数:2.00)A.目的性B.心理性C.动力性√D.生理性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因此其根本的特性是动力性。

5.渴望有归属感、被社会承认属于( )(分数:2.00)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解析:解析:归属感和被社会承认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因此是社会性动机。

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解析:解析: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级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后,才会有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7.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分数:2.00)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解析:解析: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试卷1(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A. 校长B. 班主任C. 老师D. 教导主任2. 下面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的是( )A. 法人B. 教育者C. 组织者D. 领导者3. 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 埃拉斯莫斯B. 夸美纽斯C. 德鲁克D. 马卡连柯4.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 “集体中心”B. “德育中心”C. “学生中心”D. “教师中心”5.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教好与管好学生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6.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 )A. 权威的B. 民主的C. 放任的D. 专断的7. 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理论是( )A. 民主管理B. 目标管理C. 平行管理D. 常规管理8.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 学校B. 教育内容C. 教师D. 学生9. 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丁作是( )A.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 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 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D.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10.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 交往B. 学习C. 锻炼D. 考试11. 下列群体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A. 班学生群体B. 班共青团C. 学科小组D. 老同学12. 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 德鲁克B. 马卡连柯C. 杜威D. 布鲁纳13.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 班级环境布置B. 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 班级制度与规范D.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14. 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很多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劳动喻为“良心活”,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分数:2.00)A.严格性B.自觉性√C.示范性D.深远性解析:解析: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中,职业道德意识非常关键。

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认知的基础上萌发的认同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心理意向。

目前,多数教师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信仰和追求,往往对自身也有较高的自觉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分数:2.00)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解析: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分数:2.00)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解析:4.“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分数:2.00)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终身学习√D.教书育人解析:5.“吾日三省吾身”,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上,即要求教师要( )(分数:2.00)A.内省√B.勤学C.兼听D.自律解析: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分数:2.00)A.爱岗敬业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关爱学生解析:7.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教师应做到( )(分数:2.00)A.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团结一致B.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倚C.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D.相互理解,互通情况,密切配合解析:8.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分数:2.00)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C.与时俱进,丰富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解析:9.“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为人师表”( )(分数:2.00)A.蕴含着真√B.饱含着善C.体现着美D.蕴含着人道性解析:10.“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 )(分数:2.00)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解析:11.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状态。

指的是( )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解析:解析: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部世界的觉知及自身状态的觉知。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2.意识的(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B.能动性C.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意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等特征,其中觉知性是其基本特征。

3.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

这种现象叫 ( )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识心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无意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无意识行为是指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是指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4.( )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现象。

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识心理解析:解析:盲视是指受到脑损伤后,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

5.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 )阶段。

A.入睡期B.浅度睡眠期C.中度睡眠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解析:解析:睡眠分为浅睡阶段、睡眠锭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及快速眼动阶段,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

6.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解析:解析:白日梦状态是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即我们通常说的“开小差”,也是题干中所说的想人非非的意识状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试卷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试卷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试卷1(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科学研究始于( )SSS_SINGLE_SELA 现状B 问题C 实践D 个体实验分值: 2答案:B解析:教育研究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为了解决教育问题,因此始于问题。

2.(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SSS_SINGLE_SELA 客观性原则B 创新性原则C 综合性原则D 伦理性原则分值: 2答案:C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新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

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SSS_SINGLE_SELA 课题审查B 课题论证C 课题评估D 课题鉴定分值: 2答案:B解析:课题论证的过程就是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4.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SSS_SINGLE_SELA 问题的应用价值B 问题的范围C 问题的学术价值D 问题的意义分值: 2答案:D解析:问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选题的重要依据。

5.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SSS_SINGLE_SEL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分值: 2答案:A解析:观察研究的类型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景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SSS_SINGLE_SELA 自然情景观察B 实验室观察C 结构式观察D 非结构式观察分值: 2答案:C解析: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分数:2.00)A.学生的学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学与教的规律√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

2.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 )(分数:2.00)A.基础心理学B.临床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自然科学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

3.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分数:2.00)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川的是( )(分数:2.00)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解析:解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分数:2.00)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家们认为,教学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着直接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6.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分数:2.00)A.桌椅B.课堂气氛C.照明D.课本√解析: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1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1

一, 填空题1, 制度化教化阶段开始于:近代。

2, 各国的学校教化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化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提倡者是:孔子。

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化的重要性和教化与政治的关系。

6,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化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化家是:凯洛夫。

7, 狭义的教化主要是指:学校教化。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 古代中国学校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 乐, 射, 御, 书, 数。

9, 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化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 制度化教化或正规教化形成的主要标记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化系统。

11, 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化文献——《学记》。

13, 在古希腊,最早提动身觉法的大教化家——苏格拉底。

14, 古希腊闻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化代表作:《志向国》。

15, 在人类教化史上首次提出“教化遵循自然”学说的教化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 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化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化思想的教化家及其著作)17, 强调教化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化学基础的教化家:赫尔巴特。

18, 资产阶级传统教化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 20世纪初好用主义教化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化》。

20, 主见老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化家:杜威。

好用主义21, 制度化的教化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化制度。

22, 一般教化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化。

23, 职业教化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化。

24, 英国教化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能,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1及答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1及答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2.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B)更为重要。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B)。

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4.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B)。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5.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A)。

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御、文、算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D)活动。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9.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无法判断13.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C)。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课业及进程是指( )(分数:2.00)A.教程B.课程√C.课表D.学期解析:解析: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分数:2.00)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解析:3.“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期间。

(分数:2.00)A.宋元B.唐宋√C.秦汉D.明清解析: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分数:2.00)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解析: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解析:解析: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来设置课程,按照活动主题来组织教学。

其特点是动手“做”,手脑并用。

6.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分数:2.00)A.专业型课程B.结构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本位型课程解析: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解析:解析:这类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分数:2.00)A.读、写、算√B.读、写、画C.画、写、算D.读、画、算解析: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50题)1、春秋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B )。

A、《礼记》B、《学记》C、《论语》D、《春秋》2、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 D )。

A、凯洛夫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3、新课程改革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实现( A )的转变。

A、课程功能B、课程内容C、课程结构D、课程评价4、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5、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C )。

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C、交往互动的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6、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是( A )。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应该属于( B )。

A、学科课程B、隐形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易公教育出品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C )。

A、讨论法B、谈论法C、谈话法D、讲授法1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C )。

A、制定课程目标B、指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易公教育出品11、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气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 D )。

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C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适性C、主动性、示范性D、长期性、间接性13、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行礼基础是( A )、尊重与共情。

A、真诚B、友爱C、热情D、理解21、下列Powerpoint 功能选项中,可将幻灯片放映的换页效果设为“垂直百叶窗”的(D)。

A、动作设置B、动画方案C、自定义动画D、幻灯片切换22、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采集为数学图像存储到计算机的设备是(C)。

A、数码相机B、扫描仪C、打印机D、手机23、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最常规、最普遍的方式是(B)。

A、浏览B、利用搜索引擎C、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D、电子邮件预定24、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利用(B).A、知觉恒常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整体性25、对词句中的某些笔误及顺序的颠倒往往不易察觉,是因为(A)的作用。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2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2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A、注意的转移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28、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D)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散29、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C)。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30、学生希望与同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爱,这种需要属于(C)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31、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C )A、分类标准B、社会道德评价标准C、结构组成部分D、社会属性的体现3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是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33、班杜拉认为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CA、效能期待B、替代强化C、观察学习D、归因方式34、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的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这是(A)A、原型操作B、原型启发C、原型内化D、原型定向3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D)A、自我归因感B、自我期待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36、根绝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称之为(C)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37、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凑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固式。

这一过程叫做(B)。

A、同化B、顺应C、平衡D、不平衡38、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具有哪种智力类型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联合(综合点)(C)A、成功智力B、实践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分析性智力39、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类型的善于确定目标,评估他人能力和弱点,监控自己的思维?(C )A、自我认知智能B、人际关系智能C、自我认知智能D、数理逻辑智能4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同时注意到事物的多个角度,而不受眼前具体内容的限制?(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1.个体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或某些观念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A.态度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原理和规则学习D.问题解决学习4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解决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判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C)A.具体方法B.动作技能C.复杂方案D.学习工具4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B)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知4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例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A)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45.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和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46.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B)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请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47.“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48.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D)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4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50.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多项选择题(共20小题)5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是(ABD)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机制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2.泰勒认为,选择教育目标不需考虑的因素是(ABC)A.学科的逻辑 B社会的要求C.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D.教学计划5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D)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54.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是(ABC)A.教育者 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认识5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AB)来实施的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是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C.教育促进社会的效率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56.学校教育制度在形成上的发展经历过程又(ABD)A.前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C.义务教育D.制度化教育57.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的教学模式称为情感—陶冶式,属于此类的是(ABCD)A.成功教育B.情境教育C.乐学教育D.情知教学58.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是(ABCD)A.支架式教学B.情境教育C.抛锚式教学D.随机进入式教学59.新课程改革理论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ABCD)A.民主B.平等C.对话D.互动6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61.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哪几个时期(BCD)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6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哪几个时期(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63.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有(ABCD)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B.教师指导C.学习材料特性D.迁移的媒体64.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ABD)方面A.认知B.情感C.人格D.社会性65.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的知识有(BD)A.言语知识B.陈述性知识C.书本知识D.程序性知识66.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主要有(ABC)A.活动的对象不同B.活动的结构不同C.活动的要求不同D.活动的不同67.品德的认知结构可归纳为(ABCD)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68.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ABCD)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6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ABCD)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70.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ACD)A.教学B.科研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三、判断题(共30小题)71.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错误]。

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7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