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SSVt221
,212TSSa,aSSnTn12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 t下,V上= -V下
.“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
;V
=16.7km/s
.地球同步卫星:T=24h,h=3.6×104km=5.6R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
.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7.9km/s,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
)
.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①题目要求电压或电流从零可调(校对电路、测伏安特性曲线),一定要用分压式。
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很多时,限流式不起器安全时用分压式。
④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①R
远大于RA时,采用内接法,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分压,测量值偏大;
.一定质量的理想(分子力不计)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
.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
电EW。
.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
V2=2aS求滑行距离.
.“S=3t+2t2”:a=4m/s2 ,V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 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的几个重要推论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的几个重要推论

B.2 m
C.1 m
D.0
解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5∶7,所以由
14 m 7
=x11得,所求位移
x1=2
m。
答案:B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 s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 连续的3个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B)
[特别提醒] (1)以上比例成立的前提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 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比例关系, 可使问题简化。
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
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位移是
()
A.3.5 m
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前 x、前 2x、前 3x…位移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 2∶ 3∶…∶ n。 (5)通过前 x、前 2x、前 3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 1∶ 2∶ 3∶…∶ 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 2-1)∶( 3- 2)∶…∶( n- n-1)。
2
?
(v ? v0 )2 4
?
0
vs ? vt
2
2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个推论 1.1T末?2T末?3T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

关于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大推论

关于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大推论

1 / 4关于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大推论推论一、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v t =v 0+v 2;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02v vx vt t +==推论二、匀变速运动的中间位置速度2x v =推论三、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以上三个推论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历次考试高频考点,学生务必掌握.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一定是6 m/s 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 2 C .物体在前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25 m D .物体在第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9 m【解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根据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 ,则2.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5 m/s ,2.5 s 时刻即为前5 s 的中间时刻,因此前5 s 内的位移为x =vt =5 m/s×5 s =25 m ,C 项对;由于无法确定物体在零时刻的速度以及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故A 、B 、D 项均错.(2016·河北石家庄调研)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 A.2vB.3vC .2vD.5v【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位置的速度公式v x 2=v 20+v22,有v =0+v 2底2,得v 底=2v ,故A 正确。

【答案】a【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十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与公路平行有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m ,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m/s ,若汽车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10s 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1m/s 2B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C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的平均速度为20m/sD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20s【答案】D【解析】汽车在10s 内的位移是:13502100s m =⨯=,由2112s v t at =+,代入数据解得:21/a m s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推论。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八大推论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推论在物理中,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推论则是从已知事实中得出的结论。

根据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匀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即位移与时间的积为物体的速度,可用公式表示为:位移=速度×时间。

2. 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不成正比。

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3. 自由落体运动的推论: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受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加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因此,可以得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研究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根据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即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加速度=力/质量。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三、功和能量的推论功和能量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学四个有用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学四个有用推论

推论1:平均速度:
v v1 v2 v
2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 这段时间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 均值,也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
[例1]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某一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为S,在该 时刻后t2时间内位移为s,则求此物 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a 2S(t1 t2 ) t1t2 (t1 t2 )
s S2 S1 S3 S2 ...... Sn Sn1 aT 2
[例3] 如图2所示,在“测定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次 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中间的一段, 在连续的四个计数点A、B、C、D中C点 的位置没有打上,测出A、B间距离为 S1,B、D间距离为S,试确定B、C间的 距离为S2=?
图2
推论4:对于初速度减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

①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
S3:……:Sn=1:3:5:……(2n-1)
②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
t2:t3 : ……:tn=1:
: :……

[例4] 如图3所示,运行着的汽车制 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经3.5s 后停止, 求汽车在开始制动后ls内、2s 内、3s 内通过位移之比为?
图3
可逆法
3∶5∶6
[例5] 如图1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
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
其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
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
时间相等,求OA之间距离?

图1
OA=1.125m
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 超过40Km/h.一次一辆飞驰卡车在危险 情况下紧急刹车,经过1.5s停止。民警 测量这一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摩擦的痕 迹长9m,根据以上信息试计算说明这 辆汽车是否超速违章?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F=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G=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 ?=F F F 212sin cos θθ+(3)4(1) 为零。

?F=0或?F x 推论:(2)力矩:5(1)说明:a 、(2)说明:a b c d 6、浮力:F=?Vg(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 m m r 122(1).适用条件(2).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1mg=G MmR2g=GMR2c、第一宇宙速度mg=mVR2V=gR GM R=/8、库仑力:F=K q qr122(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B?V)方向一左手定1112VV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V g o2 2(2)上升的时间:t=V g o(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2V go(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V o t一12gt2V t=V o一gtV t2一V o2=一2gS(S、V t的正、负号的理解)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R=2πfR=2πRT角速度:?=φππt Tf==22向心加速度:a=vRRTR222244===ωππ 2 f2R16动量和冲量:动量:P=mV冲量:I=Ft17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一、内容简述大家都知道,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大重点。

关于这个知识点,它其实有一些核心规律我们得掌握。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三大规律,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毕竟高中物理是个难关,我们得一起加油才行。

第一个规律呢,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固定的速度下加速或者减速,它的速度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的。

这个规律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过程。

第二个规律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走不同的距离。

这个规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距离和时间是怎么关联的,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会移动多远。

这三大规律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就能事半功倍了。

所以大家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规律,加油哦!1. 简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高考物理中的重要性高考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是个重头戏。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考生,都得好好掌握。

这个运动规律不仅基础,还非常实用。

毕竟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解释,简单地说它就是物体速度一直增加或减少,方向还保持不变的那种运动。

高考物理里,它的重要性可不是闹着玩的。

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就等于迈过了物理学习的一大门槛。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2. 引出本文将重点介绍的三大规律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你可能会觉得,高中物理是不是都是高深莫测的公式和理论?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了基础,理解这些规律其实并不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三大规律的神秘面纱,让你在高考物理中轻松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高中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考察重点之一,这类运动有规律可循,对于我们高考备考非常关键。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简单来说就是速度一直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有个特点,那就是加速度恒定不变。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物理二级结论“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成品”。

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F 已知方F 2的最小F 2的最小F 2的最小3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资料有关 )2、重力: 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构造而变化,g 极 >g 赤, g 低>g 高)纬纬3、求 F1、 F2的协力的公式:F合F12F222F1 F2 cos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照平行四边行定章。

分解时喜爱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协力范围:F1- F2F F1 +F 2(3)协力大小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物体均衡条件: F 合=0 或F x合 =0F y合 =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均衡,随意一个力与节余二个力的协力必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均衡的方法:合成法 ,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像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能够大于G;也能够等于G;也能够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资料和粗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没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均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没关。

大小范围:0 f 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同样,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7、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p(后边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t理解:( 1)矢量性( 2)刹时性(3)独立性( 4)同体性(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s2 R== R=2 f R t T角速度:22 f =tT向心加快度: a = v224242 2 R R T 2R f R向心力: F= m a = m v22 R= m424 2 m f2 Rm 2RR T注意:(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老是指向圆心。

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公式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v2v202axvv0atxv12平tv0t2atavv0t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gt13.下落高度:h22gt4.推论:v22gh3)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0t4.竖直方向位移:s12y2gtsy5.运动时间:t2g(通常又表示为:t2hg)6.合速度:vtv22222xvyv0gt7.合位移:ss2xs2y,4)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2rtT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v242ar2rr向T24.向心力:Fv242r向mrm2rmT2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5)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GMr3;2r3TGM{M:中心天体质量}4.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GM地r=7.9km2km7km地球同步卫星:{h≈36000km}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3)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4)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重力Gmg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x:形变量}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4.万有引力:FGm1m2r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a: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8)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定义式)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功率:pWt(定义式)4.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瞬Fv;P平Fv平5.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恒定加速度启P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额maxf6.动能:EK12mv27.重力势能:EPmgh{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8.动能定理:W2合12mv2122mv1或W合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12K2mv12mv221}9.机械能守恒定律:EK1EP1EK2EP2或:1mv211mgh12mv222mgh210.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张嘉骐主编高中物理公式0 GAOZHONGWULIGONGSHIZONG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F合F12F222F1F2cos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高中物理九组学运动公式及四组推论

高中物理九组学运动公式及四组推论

高中物理九组学运动公式及四组推论目录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行踪高度h=gt^2/2(从vo边线向上排序)4.推断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大,方向直角向上。

3) 竖直上抛1.加速度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来往时间t=2vo/g (从甩老迈回原边线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contribution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r=m(2π/t)^2_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输出功率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输出功率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输出功率(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备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内容某个力提供更多,也可以由合力提供更多,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更多,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横向。

(2)搞坯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同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发生改变速度的方向,不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维持维持不变,但动量不断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二级结论“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成品”。

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路程v 1,后一半路程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5.自由落体6.竖直上抛运 同一位置 v 上=v 下)1(::)23(:)12(:1::::321----=n n t t t t n TS S v v v v t t 222102/+=+==-202/tt v v v v +==-22202/t t v v v +=221v v v +=-21212v v v v v +=-gh t 2=gH g v t t o2===下上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 0 ,确定了滑行时间t 大于t 0时,用as v t 22= 或S=v o t/2,求滑行距离;若t 小于t 0时2021at t v s +=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 2 式中a=2B (m/s 2) V 0=A (m/s ) 10.追赶、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 匀=V 匀减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 max =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 与B 相距 △S,A 追上B :S A =S B +△S,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 B +△S。

11.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ω平面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船水v v d s ⨯=三、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 =g(sinα-μcosα) 4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m 上,则1m 和2m的相互作用力为212m m Fm N +⋅=6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7分析,之后a简谐振动至最高点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gaa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 tg α方向水平,指向圆心2.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飞车走壁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拉压力之差6mggR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 min =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 。

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T=3mg ,a =2g ,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临 =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4)重力加速度, 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GM/R 2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h 处) :22)('h R GMr GM g +==5)人造卫星:'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gR r GMv =GMr T 324π=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一宇宙速度 V Ⅰ= =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 R = m ,V 运 = V Ⅰ ,T= =分钟6)同步卫星T=24小时,h==36000km ,v = 3.1km/s 7)重要变换式:GM = GR 2 (R 为地球半径)8)行星密度:ρ = 3 /GT 2 式中T 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三、机械能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 F 与S 的夹角(恒力)② F 与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61046⨯⋅gR RGM /skm /97⋅gR /2ππ2.求功的六种方法① W = F S cosa (恒力)定义式② W = P t (变力,恒力)③ W = △E K(变力,恒力)④ W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⑤图象法(变力,恒力)⑥气体做功: W = P △V (P——气体的压强;△V——气体的体积变化)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 = f·S相对。

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µ mg S四、动量1.反弹:△p = m(v1+v2)2.弹开: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1'= [(m1—m2)V1 + 2 m2V2]/(m1 + m2)V2'= [(m2—m1)V2 + 2 m1V2]/(m1 + m2)当V2 = 0时, V1'= (m1—m2)V1 /(m1 + m2)V2'= 2 m1V1/(m1 + m2)特点: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4.1球(V1)追2球(V2)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① P1 + P2 = P'1 + P'2 ;m1V1'+ m2V2'= m1V1+ m2V2动量守恒。

② E'K1 +E'K2≤ E K1 +E K2动能不增加③ V1'≤ V2' 1球不穿过2球④ 当V2 = 0时,( m1V1)2/ 2(m1 + m2)≤ E'K ≤( m1V1)2/ 2m1E K=( mV)2/ 2m= P2 / 2m = I2 / 2m5.三把力学金钥匙五、振动和波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 外=0 ;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6.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要画经过一段位移S 或一段时间t 的波形图:“去整存零,平行移动”。

7.双重系列答案:向右传:△t = (K+1/4)T(K=0、1、2、3…)S = Kλ+△X (K=0、1、2、3…)向左传:△t = (K+3/4)T K=0、1、2、3…)S = Kλ+(λ-△X)(K=0、1、2、3…)七、静电场: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SkQE επ4=,与板间距离无关。

5.LC 振荡电路中两组互余的物理量:此长彼消。

1)电容器带电量q ,极板间电压u ,电场强度E 及电场能E c 等量为一组;(变大都变大)2)自感线圈里的电流I ,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能E B 等量为一组;(变小都变小) 电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同增同减同为最大或零值,异组量大小变化趋势相反,此增彼减,若q ,u ,E 及E c 等量按正弦规律变化,则I ,B ,E B 等量必按余弦规律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