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微生物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1. 引言
抽样检验是统计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符
合某种特定的假设。
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步骤和计算方法,以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抽样检验的概念
抽样检验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通
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与某种特定假设
一致。
常见的抽样检验方法包括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和相关检
验等。
3. 抽样检验的步骤
进行抽样检验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3.1 确定假设
在进行抽样检验之前,需要明确所要检验的假设。
常见的假设
包括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原假设通常假定总体参数符合某种特定的值或范围,备择假设则假定总体参数不符合原假设。
3.2 收集样本数据
根据抽样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样本数据。
样本数据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
3.3 计算统计量
根据假设和样本数据,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常见的统计量包括均值、标准差、t值、z值等。
3.4 确定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水平是指在一个假设检验中,拒绝接受原假设的最小概率。
常见的显著性水平包括0.05和0.01等。
3.5 判断统计显著性
将计算得到的统计量与相应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若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总体参数与假设不一致;反之,若统计量小于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认为总体参数与假设一致。
4. 抽样检验的实例应用。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确保实验室内的显微镜、培养皿、培养基、试管等设备齐全,并且保持清洁。
1.2 检查试剂有效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过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1.3 检查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的环境干净整洁,无污染源存在,保持空气流通。
二、取样和处理2.1 取样方法: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避免外部污染。
2.2 取样器具消毒:使用取样器具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部微生物的干扰。
2.3 取样保存:取样后,必须妥善保存,避免样品变质或受到外部污染。
三、培养和观察3.1 培养基选择: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促进微生物生长。
3.2 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观察。
3.3 观察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根据特征判断微生物种类。
四、结果判读4.1 结果记录: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分析和比对。
4.2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要求进行微生物种类的鉴定和分析。
4.3 结果判读: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微生物检验是否合格,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清洁和消毒5.1 清洁工作:检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避免交叉污染。
5.2 消毒操作:对使用过的试剂瓶、培养皿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卫生。
5.3 废弃物处理: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检验作业,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同时,建议定期对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工作中的变化和需求。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匡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保障生产质量。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生产流程和检验要求,确定样品采集点,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1.2 采集工具准备:准备好消毒的采集容器、取样器具等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1.3 采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
二、样品处理2.1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品变质。
2.2 样品处理:根据检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3 样品分装: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分装处理,避免相互干扰。
三、实验室操作3.1 检验设备准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
3.2 检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检验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四、结果分析4.1 结果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结果解读: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4.3 异常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质量控制5.1 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员工培训: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检验流程和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正确操作和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业指导书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范围:合用于辅料、内包材料和所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参照标准:GB/T4789.3-2003,GB/T4789. 15-2003,GB/T4789.2-2003内容:1 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供试品普通按批号随机抽样;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 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 的 3 倍量(以备复检)。
检验的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
2 仪器与用具恒温恒湿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恒温水浴、高压蒸汽消毒锅、电热恒温干燥箱;试管、锥形瓶、量筒、培养皿(Φ90mm)、刻度吸管、研钵;托盘天平或者电子天平、镊子、剪刀、酒精灯、打火机、编号笔、75%酒精棉球;拖鞋、无菌衣、裤、帽、口罩。
以上玻璃器皿、镊子、剪刀等洗净、晾干,160~170℃干烤2h ,备用。
所有灭菌物品存放于第一缓冲间,不应超过2 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3 培养基、试液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 (细菌用)、孟加拉红培养基 (虎红琼脂培养基,霉菌用),胆盐乳糖培养基 (即BL,用于大肠杆菌增菌培养) 、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 (MUG)培养基 (用于大肠杆菌快速检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即MacC,用于肠道菌分离培养)、蛋白胨水培养基 (供靛基质试验用) 、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 (供甲基红及VP 试验用)、枸橼酸盐培养基 (供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用);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 (TTB ,沙门菌增菌用)、胆盐硫乳琼脂 (DHL) 或者沙门、志贺菌属琼脂 (SS)培养基 (用于沙门菌分离培养)、麦康凯琼脂或者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分离培养用) 、三糖铁琼脂 (TSI) 斜面培养基 (肠道菌初步鉴别用)的配制及灭菌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1000字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调研,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及其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实验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1.选择一个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主题进行调研(如细菌检验、真菌检验、病毒检验等),深入了解其基本特征、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2.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了解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条件,掌握相应的消毒、无菌操作和物品清洗等实验技能。
3.利用自己的调研和实验经验,撰写完成一份微生物检验实验报告。
三、作业步骤1.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主题或者问题,如“医院细菌检验方法研究”、“河水中大肠杆菌检测技术分析”等。
需要注重主题的实际可行性,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难以完成的主题。
2.调研文献。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与选定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专业书籍、技术资料等。
建议访问一些专业网站,如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网站,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
3.实验学习。
根据选定的主题和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流程,并在实验室中学习相关的实验技能。
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条件,掌握相应的消毒、无菌操作和物品清洗等实验技能。
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所选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和流程、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等。
需要注意报告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确保表述准确、规范、清晰。
报告中需要注重科学方法和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四、注意事项1.作业选题要求实际可行性和可完成性,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难以完成的主题。
2.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文献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并及时更新最新的学术信息。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1 目的通过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规范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全过程。
3 职责3.1 检验人员严格按检测流程做好各项工作。
3.2 检测主管做好监督检查工作.4 内容4.1 准备工作4。
1.1 卫生清洁整理普通检验室内的各类检验物品,检查工作台面和地面卫生。
4.1.2样品收集登记4。
1.2。
1与收样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仓库到货的茶原料、内包膜,车间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研发样品,采购样品,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定期跟踪检测的样品)。
4.1.2。
2与质保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自来水、纯水、一楼生产过程跟踪的各阶段液体)。
4.1。
2。
3 按检测计划自行确定的检样品种、数量(如工作间空气、设备内表面、员工手部)。
4.1。
2.4各项确定后,收集并登记样品。
4。
1.3检测方法的确定4.1.3。
1样品收集后进行分类,确定样品的检测方法,若无方法的要尽快上报或查找相关方法。
4.1。
3.2微生物各项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见附表1)4.2 试剂配制、物品包扎4。
2。
1玻璃容器的包扎:灭菌前器皿应包扎紧密完整后才进行灭菌,以防止灭菌后器皿受到污染。
4。
2。
2平皿、吸管按量分成若干单元用牛皮纸、报纸包扎;4.2.3试管及三角瓶应塞硅胶塞,在瓶口再用报纸包扎;4.2.4其它玻璃或金属取样工具也要用报纸包扎;4。
2。
5生理盐水按氯化钠加水比例0.84%配制;平板计数琼脂(PCA)、孟加拉红、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则以标签上规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按需要量分装成于不同规格的容器中。
4。
3 高压灭菌4。
3。
1培养基及器皿的灭菌:4.3.1.1高压蒸汽灭菌:金属器具、玻璃器皿、基础培养基及其它耐热物品均放入锅内灭菌。
4。
3。
1.2灭菌参数:121℃(0。
1034MPa),15~20min;4.3.2染菌培养物:121℃(0.1034MPa),30min;4.3.3含糖类不耐热培养基(按试剂要求):115℃(0。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1. 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所有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3. 检验设备和试剂3.1 检验设备:- 微生物培养箱- 培养基灭菌器- 显微镜- 平板计数器- 灭菌器3.2 试剂:- 培养基- 琼脂- 细菌培养液- 生理盐水- 无菌纱布- 灭菌液4. 检验流程4.1 样品采集4.1.1 样品采集前,操作人员应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保持采样环境的洁净。
4.1.2 样品采集应遵循标准采样方法,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4.1.3 采集样品后,立即送至检验室进行处理。
4.2 样品处理4.2.1 样品处理前,操作人员应将工作台面、仪器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4.2.2 样品处理应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等。
4.2.3 处理后的样品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保存,避免细菌污染。
4.3 菌落计数4.3.1 菌落计数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琼脂等试剂,并进行灭菌处理。
4.3.2 取适量的处理后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4.3.3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放入微生物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4.3.4 培养结束后,使用平板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记录结果。
4.4 菌种鉴定4.4.1 菌落计数后,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菌落进行鉴定。
4.4.2 取菌落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液的接种。
4.4.3 将培养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培养。
4.4.4 观察培养结果,根据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菌种鉴定。
5. 结果分析与记录5.1 对菌落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
5.2 对菌种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菌种名称、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
5.3 结果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档。
微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 8、培养基的监测 • 应对经湿热灭菌的培养基进行监测,尤其要对pH、色泽、灭菌效果和均匀度
等指标进行监测。
培养基的使用
• 1、琼脂培养基的融化 • 将培养基放到沸水浴中或采用相同效果的方法(如高压锅中的蒸汽)使之融
化。经过高压的培养基应尽量减少重加热时间,避免过度加热。培养基溶化 后放入47℃±2℃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直至使用。融化后的培养基应尽快使 用,放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h。 • 2、培养基的脱气 • 必要时,将培养基在使用前放到沸水浴或蒸汽浴中加热15min,加热时松开 容器的盖子;加热后盖紧,并迅速冷却至使用温度。 • 3、平板的制备 •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一个至少2mm厚的琼脂层 (直径90mm的平皿通常要加入15 mL琼脂培养基)。将平皿盖好后放到水平 平面使琼脂冷却凝固。 • 注: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会损失水分。当水分损失的量大于培养基总量的 15%时,就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培养及水分损失的因素很多,如培养 基成分,平皿中培养基总量和培养箱的类型等(如使用带风扇的培养箱,培 养箱中的湿度偏低,平板在培养箱中放置的位置靠近加热管,培养温度过高 等),操作时应注意避免。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1对于培养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如斜面,用过的吸 量管、细菌培养皿等),应使用适当浓度的自配 或商业液体消毒剂(参见表D.1)对处理后一定时 间,或121℃高压灭菌至少30min,或者其他有效 处理措施。将处理物倒入特殊标识的垃圾袋内, 直接送到指定地点。
2对于实验动物尸体及相关废弃物,按照GB 14925 的规定进行处理。
微生物无菌室基本要求及管理
2 无菌室的管理 2.1无菌室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进行有效的消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指南,包括样品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解读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二、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车间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检验员等。
三、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具体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采集。
样品可以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水、土壤等。
2. 采样工具:采用无菌的采样工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采样袋等。
3. 采样方法:根据具体样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进行采集。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4. 采样地点和次数:根据车间的布局和生产工艺,确定采样点位和次数。
采样点位应覆盖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区域。
四、检验方法1. 培养基准备:根据检验要求,准备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检验目的来确定。
2. 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3.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确定适当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4.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确定适当的培养时间,以确保充分生长和检测的准确性。
5. 检测方法: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法、涂布法、膜过滤法等。
6. 结果解读: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和数量等特征,判断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7. 报告编写:根据检测结果,编写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解读和建议等内容。
五、记录与管理1. 检测记录:每次检测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样品信息、采样时间、检测方法、结果等。
2. 结果分析: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3. 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信息共享:及时将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共享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和产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指导,包括样品采集、培养方法、检测技术、结果解读和记录等方面。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车间布局和生产工艺,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涵盖不同区域、设备和工序,以确保全面检测车间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采样器具准备:准备无菌的采样器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采样袋等。
在采样前进行灭菌处理,避免样品污染。
1.3 采样操作:在采样前,工作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人员对样品的污染。
根据采样点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直接接触采样、表面刮取采样等。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二、培养方法2.1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霍乱弧菌选择性琼脂等。
2.2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
培养温度一般为37摄氏度,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检测要求,确定培养时间。
一般情况下,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但对于某些微生物,如真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三、检测技术3.1 基本技术:车间微生物检验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涂布法、过滤法等。
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检测。
3.2 PCR技术:PCR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PCR技术进行快速筛查和定性分析。
3.3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微生物学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生物传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果解读4.1 判断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微生物检验是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检验方法以及结果分析等详细指导,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无菌,避免外界微生物的干扰。
b. 检查所需的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等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
c.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样品采集和处理a.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方法,采集样品。
b. 在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和样品交叉污染。
c.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稀释、搅拌等。
3. 微生物检验方法a. 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标准方法制备。
b.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氛等。
c. 培养方法: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
d.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种类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确保充分生长。
e. 结果读取和记录:根据培养后的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进行结果的读取和记录。
4. 结果分析和判定a. 根据检验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
b. 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菌落总数、特定菌种的存在与否等。
c. 结果分析应准确、客观,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5. 结果报告和记录a.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b. 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方法、结果分析和判定等内容。
c. 检验报告应及时、准确地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样品交叉污染。
3. 仪器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清洁,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4. 1高压蒸汽灭菌锅。
4. 2电子称。
4. 3酒精灯。
4. 4移液枪。
4. 5恒温培养箱。
4. 6带玻璃珠的三角瓶。
4. 7灭菌试管。
4. 8灭菌平皿:直径9cm。
4. 9移液枪头。
4. 10灭菌称量勺。
其中4. 6至4. 10项,均需用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5.试剂的制备
8.2.3将冷却至45℃-50℃的孟加拉红培养基倾注入8.2.2中装稀释检液的平皿内。每皿约15ml,随即转动平皿,使平皿内的检样与培养基混匀。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实验。待培养基完全冷却至凝固后,翻转平皿,倒置放入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96小时。
8.2.4菌落计数方法
见7.2.4
9.结果记录
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程序适用于:
编辑: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
1.目的
规范化妆品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检验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的微生物检验。
3.引用标准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总则、菌落总数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
6.供检样品的制备
6.1制备原则
6.1.1处理样品时应严守无菌操作要求,需在无菌室或超凈工作台进行操作,所用试液需无菌,所用器皿(如三角瓶、吸管、试管、称量勺、平皿等)也均需灭菌,以免污染样品,导致影响试验结果。
6.1.2要使样品充分混合均匀,样品加到稀释液中后,要充分振荡混匀,以免由于染菌的不均匀分布而影响检出结果。
将检验结果登记于《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中,并出具检验报告。
10.相关文件
微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控制,依据GB15979及《消毒技术规范》规范制定微生物检测方法。
二.范围:适用于原料、包材、产品微生物检测(细菌/霉菌和真菌总数)。
三.职责:由研发部/实验室负责执行实施。
四.内容4.1检测前准备:4.1.1将检测用的试管、刻度吸管等洗净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后备用。
4.1.2将使用过的培养皿连同培养基煮沸15-30分钟后,用清洁液洗净晾干备用。
4.1.3 0.9%生理盐水配制:准确称取9g氯化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
4.1.4 中和剂配方1) 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无水磷酸氢二钠 2.84g磷酸二氢钾 1.36g 蒸馏水加至 1000ml将各成分加入到1000ml 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调 pH 至7.2~7.4,于121℃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
2)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0.1%)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硫代硫酸钠0.1g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3) 0.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吐温80 0.3g+0.3g卵磷脂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4) 0.3%甘氨酸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甘氨酸 0.3g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5) 对于复方或特殊消毒剂的中和剂,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选用合适的中和剂或用以下中和剂:4.2灭菌:4.2.1干热灭菌法(160℃-170℃,2小时):适用于培养皿、取样用称量瓶、刻度吸管的灭菌。
4.2.2湿热灭菌法(121℃,0.1Mpa,15-30min):适用于培养基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皿、吸管、取样棉球等的灭菌。
4.3原料、产品微生物检测:4.3.1抽样a固体样品用消毒取样器于同一个批次三个大包装(三个以上员工的产品)中至少随机抽取90g或抽取12个最小销售包。
微生物作业检验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操作,掌握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产品品质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2.适用范围所有需要作微生物的公司产品,原物料。
3.工作程序3.1 微生物检验前准备a. 平皿、吸管及取样所用锥形瓶的干热灭菌,温度160-170℃,时间2小时。
b. 培养基、生理盐水及滤杯的湿热灭菌,温度121℃,时间15-30分钟。
c. 无菌室的紫外杀菌,75%酒精喷洒消毒。
d. 取样所用篮筐300ppmCLO2消毒、手部用75%酒精消毒,药匙、镊子用酒精灯的火焰灼烧。
3.2样品的留样及取样a.成品按规定取样,规定执行。
b. 原物料的微生物取样按《微生物检验作业规范》执行。
c.水处理各环节水样取样前取样阀先用300ppmCLO2擦拭消毒,然后排水20-30分钟,取样时再用300ppmCLO2消毒。
d. 除成品外,检样一经取回,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微生物滋长;需稀释样品按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后检验;检样与平皿做好相应标记。
e. 空瓶、瓶盖、洗瓶水等的取样按规定频率执行,具体操作如下:空瓶取样:带上洒精喷壶去净化间,请操作工暂停机器,用双手喷洒75%洒精,在进瓶前取3个空瓶,戴上鞋套,无菌帽和口罩,用75%洒精喷洒双手,进入净化间,在冲瓶后迅速取3个空瓶,离开净化间,同时记录线别、空瓶容量、生产状态等,将取好后的样品带回放入无菌室,待检。
瓶盖取样:将灭菌已冷却的三角烧瓶做好标识,连同镊子放入75%酒精喷洒的拖盘中,同时带上洒精喷壶和酒精灯,取样前, 用75%酒精喷洒双手,拿起镊子,迅速剥去牛皮纸,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立即向正在运转的每台机取5个瓶盖,放入三角烧瓶中,盖上胶塞,包上牛皮纸。
将取好后的样品带回化验室放入无菌间,待检。
洗瓶水取样:将灭菌已冷却的三角烧瓶做好标识,带上洒精喷壶,取样前, 用75%酒精喷洒双手,尽可能在余氯均匀处快速取样,然后取洗瓶水用比色法检测余氯浓度,同时记录检测结果,将取好后的样品放入无菌间,待检。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微生物检验是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标准化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检验设备和试剂准备1. 检验设备- 培养基制备设备: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灭菌器等。
-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微生物。
- 温度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培养基的温度。
-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试剂。
2. 试剂准备-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制备不同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等。
- 酶标试剂: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的酶活性。
三、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采集产品或环境中的样品。
- 使用无菌器具采集样品,并尽量避免外界污染。
2. 样品处理-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 如对产品样品进行稀释,对环境样品进行均匀悬浮。
3. 培养基制备-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制备相应的培养基。
- 按照配方将培养基粉末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灭菌。
4. 培养基接种- 使用无菌技术将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
-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如平板法、涂布法等。
5. 培养条件控制-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要求,控制培养基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
6. 培养基观察-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7. 微生物计数-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对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 使用显微镜和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
8. 结果分析和记录- 根据微生物计数结果,分析样品的微生物负荷。
- 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四、质量控制1. 阳性对照- 每次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都应配制相应的阳性对照。
- 阳性对照用于验证培养基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
2. 负性对照- 每次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都应配制相应的负性对照。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目的1. 评估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2. 检测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检验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所有环节,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培养、鉴定和结果分析等。
四、检验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2. 培养器具: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无菌吸管等。
3. 检验设备:如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平板计数器等。
4. 试剂:如生理盐水、无菌纱布、酒精等。
五、检验操作流程1. 采样a. 根据检验项目和采样点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采样袋等。
b. 采样前进行手部消毒,佩戴无菌手套。
c. 采样时注意避免污染,避免与其他物体接触。
d. 采样完成后,将样品标注清楚,记录采样时间、采样点和采样人员等信息。
2. 样品处理a.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等。
b. 处理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c. 处理后的样品应尽快送至检验室。
3. 培养a. 根据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制备培养基。
b. 将处理后的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避免交叉污染。
c.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皿密封,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d. 按照不同的检验项目和要求,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培养。
4. 鉴定a. 根据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等。
b. 根据鉴定结果,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5. 结果分析a. 根据检验标准和产品要求,判断检验结果的合格性。
b. 对不合格的样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质量控制1. 培养基质量控制:每批培养基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阳性对照菌株:每次检验中应使用阳性对照菌株进行验证,确保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微生物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2
3、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min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6℃±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6℃±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
空气细菌落菌数(cfu/m3)=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50000--------系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
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
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
a) 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
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 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
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3)采样注意事项:
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
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
(4)将已采集的样品6小时内送达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 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入计数营养琼脂,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于36℃±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5)菌落计算: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A*10/S
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只手)=A*10
式中: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S——采样面积,cm2;
3.2.2.2大肠菌群:
(1)平板法:
a) 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待琼脂凝固后,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
c) 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
d) 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2)试管法:
a) 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LST肉汤培养基
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 置LST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
记录所有LST肉汤管的产气
管数。
c) 结果报告:按LST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
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4.各项卫生指标
4.1配料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1000cfu/m3;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4.2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cm2;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4.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cfu/只手;大肠菌群不得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