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和社会讲义现代化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4d2c87d289eb172ded63b719.png)
所谓二元结构,简而言之,不过是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 区分 。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产方式上,还表现在生活 方式和思想方式上。二元结构主要由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 两大部分来体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另外两个二元结 构隐隐约约地正在中国出现,一个是贫富二元结构,不仅 存在于城乡之间,还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中。第二个是国 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也正在形成二元结构 之雏形。但两种二元结构都比不上城乡和工农这一主要二 元结构明显。
整体与局部变迁(规模)
进步的与倒退的社会变迁(方向) 渐进的与激进的社会变迁(方式) 自发的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人的 参与和控制)
自然环境 人口 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
经济
社会进化论 历史循环论 社会均衡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城市化的发展取决于: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2、社会文化条件
现代制度和现代人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方面 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的性质决定了现代人的特征 人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
人的现代化包括:现代人应具有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变迁, 积极获取新信息,守时惜时,有计划性,信任,对生活采取分 析的态度,积极地解决问题。
2016.04.10
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含义 类型 影响因素
根源与机制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
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 的结果。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f34a09581b6bd97f19ea1f.png)
五、现代化与全球化
社会学把全球化看作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就是人类从以 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域彼此分割的原始闭关自 守状态走向一种全球性社会的这样一种社会变迁过程。
(余见资料)
六、现代化的未来
1、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时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差别: ①在工业社会中,最典型的经济活动是制造业、农业和资 源开发业,而在后工业时期,服务行业将成为占主导地位 的经济活动。 ②如果说工业时期是机器的时代,那么后工业时代将是电 脑的时代,许多工作方式、学习和交往,都会受到自动化 和电脑化的深刻影响。 ③在工业时代,蓝领工人占大多数,但是在后工业时代, 劳动大军将主要由白领和中产阶级工人组成。科学家和工 程师将是构成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 ④后工业社会的问题一般都需要通过高技术的途径来解决。 因而社会对知识和技术给予高度重视,而且几乎所有重要 的社会职位都要求有长期的教育准备。 ⑤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对于组织决策和指 导变革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
3、第三次现代化的浪潮 第三次现代化大潮的出现引发了全球性的大变革,成为了 现代化的全面加速期。科学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工业化国 家经济繁荣经历了“第二个黄金时代”(1945-19 75),相继进入了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三、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 三、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 展效应” 展效应”
/
四、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批评
1、依附论
依附理论使用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国家与边陲国 家的概念,认为作为边陲国家的非西方不发达国 家之所以未能现代化并不象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 化理论所说的那样,是由于不发达国家内部的制 度结构和文化传统所导致,而是由于作为“中心” 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贸 易关系控制和剥削“边陲国家”,使得它们不得 不依附于“中心”国家,为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发 展条件的状况所造成的。
第13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13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c7657c7e21af45b307a891.png)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社会变迁的规模
整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局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社会变迁的方向 进步的: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倒退的:袁世凯的复辟帝制 社会变迁的方式 渐进的:改革开发 突发的:土地革命 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 自发的:采集社会——农耕社会 有计划的:长株潭一体化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什么是现代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 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 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和非现代化社会的本质区别。
(一)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三)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四)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4. 索罗金的“文化类型循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索罗金认为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理念型文化。它以上帝的特征为一切真理的标志, 认为一切真理的事实或价值都是基于超感觉的或超理性的终 极现实。 二是感觉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以感官的见证作为一切 真伪的判别标准,认为一切事实及价值都是感性的。 三是理想型文化。这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文化类型, 也称整合文化。 他认为文化类型的转换会伴随着持续的社会危机、战争以 及其他灾难。现代西方社会正面临着危机。
进化理论
1.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孔德相信,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 在完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知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 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Comte, 1988)。 这是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划分的“三个阶段 法则”。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 不可逆转的。前一个时期奠定的基础必然会引出后一个时 期的发展,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接近,但却永远无法获得完 善的实证知识。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ppt课件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b5ee51195f312b3069a535.png)
13.04.2020
18
索罗金(1889—1968) (Pitirim Sorokin)
(3)索罗金的循环理论
文化意识分为三种基本类 型:一是理念文化;二是感觉 文化;三是混合文化。
理念文化:置现实于超越 感觉的或精神的范畴内;
感觉文化:置现实于我们 能通过自己的知觉器官直接感 觉的范围内。
13.04.2020
7
二、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二)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三)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类型 (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发达
国家社会变迁的趋势
13.04.2020
8
三、中国现代化的困惑
(一)中国现代化的两种不利因素 (二)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我国可
以复制吗
13.04.2020
9
一、社会变迁概论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 现象、文化现象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与结 果的范畴。
从狭义上讲,更倾向于将社会变迁的 实体看作是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就是特指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与结果。
13.04.2020
10
社会变迁的层次:
社会结构变迁(阶级阶层结构、产业结构、 职业结构、组织结构);
意识形态变迁(指导思想的变迁和观念的变 革);
13.04.2020
17
(2)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Toynbee)的“挑战”和“反应” 论
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 世界几大文明的兴衰史进行了分析,认为 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 “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 生存的常规模式,随后是为了适应各种不 同的社会条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 “反应”,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 作出反应的历史,挑战和反应的多次重复 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e1298771fe910ef12df88a.png)
8。核心家庭扩大 9。正式国家制度取代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机制 10。大众文化 11。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得到发展 12。人们心理与价值观变化
讨论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功能主义: 社会变迁的发生有两个因素:特定系统 的外部或体系内部的张力与紧张关系。 文化是维持社会紧密结合的“胶水”, 特别不易变化。因此社会结构的变迁如 果与文化相冲突,其变迁速度会非常慢。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三个要素;工业化、城市化与科层化 是一个历史过程 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断裂性”结果 包含着特殊的体系,是社会变迁的过程, 而不单是工业化或经济的增长。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公社与社 区) 理性化 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 经济的持续增长 城市化 全球化
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1。经济关系从其他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 2。工厂体系的出现 3。主要的经济活动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 再转向第三产业 4。新的职业出现 5。行政管理组织出现 6。新的职业角色的发展增加了地域和社会的 流动 7。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既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整体的、局部的 进步的、倒退的 渐进的、激进的 自发的、有计划的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社会变迁最显著的原因是自然灾害 人口:人口分布与人口数量 制度:经济、政治、文化(内部与外部) 技术:非计划性的 非物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 有计划性的:
三、社会变迁的理论
一、社会进化论 当代社会进化论者: 1、技术发展提高了社会控制环境的能力 2、群体、组织和社会设置的进一步专门化过 程,即社会分化 3、社会构成要素的功能性相互依赖,每个构 成要素都更加依赖于其他构成单位的帮助而得 以执行自己的任务。 二、循环理论 认为社会文化都在经历一个无方向性的、边疆 的成长和衰落、挑战和反应的变化模式
05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05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ddc8f7e1b8f67c1cfad6b828.png)
六、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1.社会变迁的含义。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一般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看成社会结构的变迁。
而所谓社会结构,就是指社会的各范畴、各类属之间比较稳定的联系方式。
2.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社会变迁与局部社会变迁。
整体社会变迁是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变化。
局部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的部分结构和制度的变化。
(2)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社会革命则是社会的剧烈的、本质性的变化,它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而且是在短时问内完成的变化。
(3)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社会进步是指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社会变迁被认为是社会倒退。
(4)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自然而然发生的社会变迁称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它并非是人们刻意追求、有意干预而发生的。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设计而推动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带有明显的人为色彩。
3.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变化。
自然环境的重大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变迁。
(2)人口变动。
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变化发生多方面的影响。
(3)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在一个社会中,对科学技术的占有也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成正比。
(5)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社会价值观念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人们行为和社会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社会规划1.社会规划的含义。
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活动叫做社会规划,它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臵。
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2.社会规划的特点。
(1)科学性。
社会规划是对某一范围内的人类多种活动及其后果的理性没计。
第十一讲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十一讲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50cefe3210661ed9ad51f3e0.png)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
•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 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 秩序》,P30
• “所谓现代化,作者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即在科学和技术 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正在发生着变 化……‘现代化’的定义是:就同时存在的社会形式而言, 无生命动力源泉对有生命动力源泉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或 者超过了不可回转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如 果无生命动力的比较少量的减少无法为有生命动力的增加 所‘弥补’或者如果不对社会作不可避免的、广泛的改革 就无法弥补,那么这个社会或民族就现代化了”。—— [美]西里尔.E.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P18、19 • “‘现代化可以定义为:反映着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 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 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只有一种 无所不包的定义才更适于描述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各方 面的相互关联”。 ——[美]西里尔.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 力》,P11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 • • • • • 工业化 民主化 城市化 科层化 社会结构分化 人的现代化 世俗化和理性化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 • • • 意识形态的“西方中心”论 一元单线的历史观 理论架构中的概念简单化 实践发展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文精神缺失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 “依附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崛起的, 以拉丁美洲的学者为主体的一个学术潮流, 代表人物:普雷毕什(R.Prebisch)和弗兰 克(G.Frank)等 • 主要观点(1)“不发达”不等于“不发 展”;(2)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是不平等世 界格局的结果;(3)发展的途径是摆脱依 附而不是西化。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2)PPT课件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db8eb56c175f0e7cd137ff.png)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 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 人类社会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 的过程。
❖ 不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就无 法把握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的规律性, 不能把握社会现象的全貌。
17
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全面而深刻地 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过程和结果。
是逐步走向自足、自由、平等,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
社会现代化作为一场全面深刻的、特 殊的社会变迁,它具有以下特点:
18
社会现代化是传统社会 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 (1)特殊性对普遍性; (2)广泛性对专一性; (3)品质对行为; (4)易感性对冷漠性; (5)自我倾向性对集体倾向性。
12
❖ 2)汤因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人 类历史都经历了同样的发展阶段:发明、发展、 停滞、分化。
❖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压力的 适应。当这种压力过大时,一个民族呈现衰微 或停留在边缘地带上。如爱斯基摩人那样,生 活在阿拉斯加的严寒地带,文化是难以发展的, 而当这种压力过小,很容易被克服时,文化也 不易成长。如波利尼亚人,他们生活在南太平 洋群岛上,生活很容易维持下去,没有什么大 的压力,但文化也不很发展。
❖ 社会发展到今天,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 社会现代化。
16
❖ 社会现代化,是当代无数人关注的焦点, 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在朝着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迈进。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b20ee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5.png)
一、社会变迁旳涵义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旳动态过程及其成果。 因为社会变迁含义旳宽泛,所以它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
次来把握。宏观旳如人类社会形态变化、国家旳治乱兴衰;中观 旳如社会构造旳重大调整、社会制度旳变化;微观旳如人们旳行 为方式和行为规范旳变化。
二、社会变迁旳类型
1.规模:整体社会变迁与局部社会变迁 2.方向: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3.速度与方式:社会渐变与社会激变 4.人旳作用程度:自发旳社会变迁与有计划旳社
四、社会变迁旳理论
• 社会进化论
1.马克思旳生产方式演变论 2.孔德旳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论 3.斯宾塞旳生存竞争与选择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
• 早期旳社会进化论者有三个基本假定: 1相信变迁是一种积累旳过程; 2变迁增长了社会旳文化和分化,增长了复杂性; 3变迁提升了人们旳适应力,因之激发了进步。
四、社会变迁旳理论
思考题
1. 社会渐变与社会革命之间旳关系。 2. 战后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旳历史演变。 3. 全球化旳问题。
第三节:了解当代化旳主要理论模式
• 一、“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 马克思以为当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旳成果。 • 二、“工业社会”理论模式 圣西门、孔德等以为建立在科学实证知识基础上旳当代社会最根本旳特
征是工业化。 • 三、“理性化”理论模式 韦伯提供了一种从个人行动和社会生活“理性化”角度来了解当代化旳视
球化浪潮中处境不佳。 二、“迟发展效果” (一)有目旳、有计划、赶超型旳当代化 (二)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旳引入与接受
(1)文化碰撞、冲突、对抗,引起多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2)社会急剧变革和发展, 造成原有旳社会关系和社会构造解体,改革力量和保守力量旳冲突,使得当代化过程很不 稳定甚至中断。(3)来自发达国家旳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旳社会压力,使得人民有过高 旳期望,政府急功近利,损害发展中国家旳正常和稳定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c6ee0aa98271fe900ef92a.png)
并非所有的物质环境环境变迁都是如此剧烈和 突然,例如,工业污染就可能是逐渐形成的, 但它同样是改变一个社区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口
一个社会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变迁会产生巨大影 响。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生产力、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三大块构成的,而社会变迁是由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运动引起的。
2. 观念文化:强调精神价值、努力工作、自我克制和一种严格的 道德规范。(宗教是核心)
索罗金认为所有社会在其发展中总是在感性文化和观念文化之 间变动。希腊文化(观念文化)——罗马文化(感性文化)— —中世纪(观念文化)——20世纪(感性文化)。他认为最理 想的阶段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接、混合的中间阶段。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造成冲突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权力 和权威的不平等分配。因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社会变 迁总要涉及权再分配的斗争。这种权力变迁可能突然 爆发,也可能缓慢地发生。
5、马克思主义理论(Marxism theory)
马克思社会结构论明显优于其他社会结构论的地方在 于它不必在社会结构以外寻找社会变迁的根源。
3. 结构变迁:指同以往性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组织的 出现。例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组织中所有 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时所产生的新角色(职业经理人 和股票持有者)出现了,新型组织也出现了。
4. 社会群体结构的变迁:群体结构、群体意识水平和 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迁。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
1. 社会文化进化论 2. 循环论 3. 社会均衡论(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4. 冲突论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16b131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9.png)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
社会变迁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社会结构的矛盾和冲突,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等;而外部因素包括科技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动等。
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社会变迁的发生和进程。
社会变迁常常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在经济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政治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权力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以及现代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在文化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改变和现代化文化的兴起。
社会现代化对于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社会现代化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化的工业化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为社会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被工业化社会所取代,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分化成为可能。
再次,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传统的家庭、亲戚、地方性组织等社会关系被现代家庭、政府、企业等现代社会关系所取代。
最后,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变化。
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被现代化的理性和科学观念所取代。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均衡的。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而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这一过程中。
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文档资料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ae3317ccbff121dd368339.png)
2.社会变迁特点
必然性——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的一种必然的现象;
前进性——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变迁总 趋势的范畴。
非直线式——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直线式的,有曲折, 呈波浪式的态势。
全面性——涉及社会的各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国体——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倒退:社会倒退是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 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 原因——战争、天灾或其他不可测事件引起。是 一种暂时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新生力量成长时期 和新生的社会结构刚刚诞生时期。
2)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变迁可分为社会改 革与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是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 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过程。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有意识的 短期内就见效的一种社会变迁。
开始阶段——18C中~19C70s:西方殖民引起反 控制斗争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
起飞阶段பைடு நூலகம்—19C70s~20C60s:全球交往增多、 相互依存提高;多元化倾向发展
增强阶段——20C60s:全球意识增强;全球性 机构和运动大增;呈全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局 面;国际体系趋向多元化。
2.当前全球化表现
政治——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 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 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文化——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 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 与融合的机遇。
2)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在这个秩序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损害。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002f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5.png)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 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 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 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异,又表 现为开展水平上的差异。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 指导作用
如果说在“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 其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市民社 会〞,在现 代化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国家〔政府〕才开 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话,那么,“后 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起始时期,国家 〔政府〕就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的动因与机制
西方社会学理论曾对社会变迁的动因和 机制做过大量研究,如进化理论、循环理论、 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四、有方案的社会变迁
人类在认识社会变迁客观规律的根底上, 不断地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形 式和条件实行有方案的指导和管理,并不断 扩大指导和管理的范围,深化它的内容。
〔三〕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 承的过程
〔四〕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开展的 过程
第三节 开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开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开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 它们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兴旺国家有很大不 同。
二、“迟开展效果〞
〔一〕有目的、有方案、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二〕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什么是现代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 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 根底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 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 面开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开展过程和非现代 化社会的本质区别。
〔一〕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https://img.taocdn.com/s3/m/adc0e57b31b765ce050814d6.png)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理性化 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城市化 人的现代化 全球化
20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个人角色的分化 社会组织的分化 社会地位的分化
25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经济不断而迅速地增长 经济结构的改变 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6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五、城市化
城市化的发展取决于: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2、社会文化条件
?二社会变迁不同于社会进步社会变迁具有多向性特点社会变迁不带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只是一种事实陈述88回到各章安排回到课件构成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8三社会变迁不同于自然变迁?社会变迁以人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自然变迁则亘古存在?社变包含人为因素自变依自然本身规律运转?人类有计划的参与使社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自变则是盲目的?社变比自变更复杂99回到各章安排回到课件构成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9二社会变迁的类型?整体与局部变迁规模?进步的与倒退的社会变迁方向?渐进的与激进的社会变迁方式?自发的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人的参与和控制10回到各章安排回到课件构成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10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经济11回到各章安排回到课件构成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11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社会进化论?历史循环论?社会均衡理论?社会冲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12回到各章安排回到课件构成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12社会进化论?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三阶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a89eea08a1284ac85043a9.png)
(3)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 制度日益完善。
3、中国现代化的两种不利因素 (1)两个国内基本矛盾的制约
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资源约 束;
基本体制矛盾: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与相关制度 安排——体制约束。 (2)当前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 —国际环境也非常严峻。
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几 大问题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指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 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 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 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
现 代 化 过 程 的 基 本 特 征
第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第二,整个社会日益理性化;
第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 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v.ifeng/opinion/china/200912/2fd3775 f-909f-40fa-81619ddf8322b8f7.shtml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进步的变迁与倒退的变迁; (3)进化的变迁与革命的变迁; (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1、环境 2、人口变化
3、科学技术
4、经济 5、社会制度
6、思想观念与主观努力
1、自然环境
一个地区环境对 社会变迁有重要影 响。地理位置、自然 资源、环境变化等因 素都会影响社会变迁。
2、人口
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是 影响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 因素。
3、发明和发现(科学技术)
所谓发明,就是原来没有的事物被创造出来, 其中有物质方面的产品,也有精神方面的产品。 发现是认识到原来已经存在但过去未被认识 的事物及其特征。发现虽不是创造,但不能说发 现不如发明重要。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9445599cfad6195f302ba636.png)
了农业革命,因此在工业化开始制度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很大差异 • 6.国际经济环境对后进国家不利(工业生产系
统化、投入大,成为后发国家的障碍)
二、迟发展效果即后发优势
• (一).有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供利用 • (二).有其他知识和经验教训可供借鉴 • (三).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 (四).世界经济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
三、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科学技术也促进了社会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 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 技术更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发 展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1、经济不断而迅速地增长。
• 1、收入水平悬殊巨大。 • 2、人口增长更为迅速。医学的进步使得婴儿死亡率下降和人均寿命
延长,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这样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 3、国际移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 纪30年代这100年中,欧洲向海外移民总共超过了一亿人,在20世纪初,移民运动达到了高潮,然 后开始下降。
• 现代化的标准: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法 制化、世俗化、科层制化等。
• 现代化的国际标准既具有纵向动态的历史相对 性,又具有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的横向绝对性。
• 历史相对性:5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 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 和《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
(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影响重 大而深远。
(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