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2.探究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幻灯片,包含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和介绍;2.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常绿树和落叶树;3.讲解材料及PPT。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10分钟)让学生看一些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树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
2. 讲解(20分钟)学习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的区别。
讲解内容包括:•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习性;•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分布情况。
3. 观察(30分钟)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形态、叶子、花果等方面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强化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观察分析能力。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总结区别的主要方面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如此重要。
5. 拓展(2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树种的特点和树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形态、叶子、花果等方面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2.引导学生思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的区别;3.让学生思考树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视觉上区分不同种类的树木;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树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评价;2.知识竞赛评价;3.认知成果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也增加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整教学深度,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调整,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常绿树和落叶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常绿树和落叶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辨认,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了解不同的树叶形态和生长状态;•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
2. 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和比较,辨识常绿树和落叶树;•能够简述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成长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
二、教学准备1. 器材准备•镜子;•模型图;•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树皮、果实样例;•科普读物。
2. 环境准备•教室或实验室;•放大镜;•树叶、树皮和果实展示区。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科普读物和模型图,让学生想象不同类型的树林,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2. 正文环节步骤一: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和果实样例,带领学生发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之处;•描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区别。
步骤二:观察真实的常绿树和落叶树•引领学生出校门,在学校附近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通过观察,让学生通过识别树叶、树皮和果实等,巩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
步骤三: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老师给学生演示两棵树的生长环境,分别比较其生长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总结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巩固学习成果;•询问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独立设计了一个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内容紧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主题,灵活运用了科普读物、模型图、样品展示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和辨认,帮助学生认识这两种类型的树木,了解不同的树叶形态和生长状态,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在具体实施时,我设计了多个环节,其中包括由老师演示到学生实地观察的方式,在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1 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大班科学课,我们将通过学习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区别,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
1.2 教学目标•能够区分落叶树和常青树;•能够简单描述落叶树和常青树的生长习性和特征;•增强孩子们的自然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0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孩子们回忆起他们曾经学习过的植物并与他们进行互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2.2 演示环节(20分钟)引入落叶树和常青树的概念并分别进行解释:落叶树:在秋天会逐渐地掉落叶子,然后在春天重新长新的叶子,如枫树、梧桐等。
常青树:四季常有叶子,不会出现像落叶树那样叶子全部落光的现象,如松树、柏树等。
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分别向孩子展示落叶树和常青树的样子,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2.3 实践环节(30分钟)让孩子们自由活动,去校园里观察种植着的落叶树和常青树,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状态和一些特征。
2.4 总结环节(10分钟)让孩子们将观察到的结果汇总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落叶树和常青树的生长习性和特点。
三、教学反思本次科学课中,我们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并区分落叶树和常青树,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孩子们自主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在突破自己认知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探究兴趣。
总之,本次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多自然界的奥秘。
大班科学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教案与反思

教案:大班科学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知道它们在秋天的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实物树叶、分类卡片等。
2. 环境准备:户外自然环境,有落叶树和常绿树。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落叶树和常绿树,引导幼儿注意树叶的颜色和变化。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树叶,向幼儿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在秋天的变化。
3. 比较:教师发放分类卡片,让幼儿比较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收集树叶,进行分类。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树木,了解它们的季节变化。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收集到的树叶,进行艺术创作,如制作树叶贴画等。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的观察和发现。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幼儿传授关于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科学知识。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好奇心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落叶树和常绿树大班教案

落叶树和常绿树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幼儿自然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树木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区别与特征展开,通过实践观察、讨论分析,让幼儿了解树木的分类,认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与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然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征及其区别。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准确把握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征,并能进行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叶标本、图片、挂图、实物(树叶、树枝)。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校园内观察树木,引导他们注意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树叶标本,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定义。
(2)通过图片、挂图,对比展示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征。
(3)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生态习性,如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观察实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4. 制作树叶画(15分钟)(1)发放彩纸、剪刀,指导幼儿用彩纸制作树叶画。
(2)展示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树是落叶的,有些树是常绿的?六、板书设计1. 落叶树和常绿树2. 内容:(1)落叶树:秋天落叶,树冠稀疏,如枫树、梧桐。
(2)常绿树:四季常绿,树冠浓密,如松树、柏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判断它们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树名:叶子颜色:季节变化:(2)判断方法:①观察树叶颜色、形状、大小。
②了解树木的生长周期、生态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分析,让幼儿掌握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征及其区别。
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五篇)

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五篇)最新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推举)一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常常问“为什么”。
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常常发觉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渐渐地伸展、水灵。
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汲取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嬉戏活动和观看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展幼儿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1.通过嬉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育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一.设置嬉戏环境,供应材料,让幼儿在嬉戏中发觉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供应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阔的大盆里”,引出嬉戏,并交待规章:不用倒的方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帮水搬家的?”鼓舞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奇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最新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推举)二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究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觉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
通过观看发觉,许多幼儿对食物的观看不够用心和认真,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认真的观看和比拟发觉指纹的隐秘,并培育幼儿喜爱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落叶树和常绿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落叶树和常绿树》
1. 教案概述
•教学时间:30分钟
•适用年龄:4-6岁
•教学内容:落叶树和常绿树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能够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之处;
–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方法
•导入:带领孩子们一起看一看校园里的树,询问孩子们这些树有哪些特点,引出落叶树和常绿树两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
1.落叶树
•在一年四季中叶子会变化颜色;
•在秋季叶子会掉落。
2.常绿树
•一年四季长得一样;
•不会掉落叶子。
•教学活动:
1.带领孩子们收集校园里的树叶,分辨它们属于落叶树还是常绿
树;
2.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发现身边的常绿树或落叶树,并记
录它们的特点;
3.分享活动,让每组代表分享他们小组发现的常绿树或落叶树,
通过分享学习不同树的特点;
•总结:让孩子们回忆整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
•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教育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孩子们从实践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具体明确,针对性更强;
•在分组活动中,孩子间的分工可以更加明确,降低小组间的比较行为;
•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内容,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大班级别的科学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常绿树和落叶树,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2.能够描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3.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内容1.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常绿树和落叶树是两大类树木,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常绿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落叶树的叶子在秋季会变黄、变红,然后掉落;•常绿树会在年底和新年前后开花结果,落叶树则在春季发芽、开花,到秋季的时候果实成熟;•常绿树的枝干和叶子都比较细,而落叶树的枝干和叶子比较粗。
2. 植物的生长变化告诉学生,植物和人一样都有生长的变化。
我们经常会发现它们会发芽、开花、结果等等。
可是对于小小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很神奇的事情。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来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
3. 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采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
然后在教室里展示这些叶子,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 导入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导入本堂课程,让学生进入一个开心、好奇的学习状态。
2. 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如花的开放、树叶的变化,等等。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
3. 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通过图片、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以帮助孩子们记忆常绿树和落叶树之间的不同点。
4. 反复强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比较等,不断反复强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之处。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
5. 实验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带领学生采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并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叶子的细节,引导学生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6. 总结通过随堂小测验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并梳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及反思

目标:1、说出几种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名称。
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秋东季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道理。
2、发展分析、比较能力,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准备:课前教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树叶。
收集一些树叶。
过程:一、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
每组一篮树叶,小朋友观察比较。
这些是什么树叶?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二、通过比较,了解树叶常绿和枯黄的主要原因。
分给幼儿两片树叶(梧桐树叶和冬青树叶)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绿树的叶子和落叶树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三、根据经验交谈。
请小朋友讲讲自己认识的树,那些是常绿树、那些是落叶树。
四、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带幼儿到外面去找树。
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反思一、活动目标与收获本次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旨在通过观察和比较,帮助孩子们认识并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从活动的实施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这两种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理解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二、活动内容与方法反思活动内容的选择:本次活动选择了常绿树和落叶树作为主题,这是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且易于观察的主题。
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两种树的不同,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观察、比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枝干等特征,让他们对这两种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比较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最后,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加深他们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三、孩子表现与互动反思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能够认真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积极参与讨论和比较,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同时,他们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和探索,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不足与改进方向虽然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落叶树和常绿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落叶树和常绿树》1. 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区别;•落叶树的特点。
1.3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图片或实物:落叶树叶子和常绿树叶子。
2. 教学过程2.1 导入与激发•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是什么树。
•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观察和推测。
2.2 学习与探究•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定义和特点。
•结合幻灯片或黑板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让他们积极参与。
2.3 拓展与巩固•分发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让学生互相观察并比较。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两种树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问题,总结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之处。
2.4 归纳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并简单记录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
3. 教学反思本次大班科学教案的主题是《落叶树和常绿树》,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导入与激发环节,我选择了一张图片作为起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推测,产生了积极的讨论。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与探究环节,我以幻灯片或黑板图片的形式呈现了不同类型的树,并讲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我希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在拓展与巩固环节,我分发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
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两种树的差异。
同时,通过自主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范围。
在归纳与反思环节,我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并简单记录在幻灯片或黑板上。
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还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常绿树和落叶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常绿树和落叶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2.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3.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写字板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简要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定义和特征,加深理解。
3. 探究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每组分配一张常绿树的图片和一张落叶树的图片。
•学生观察两种树木的特点,讨论它们的生长环境。
•学生回答问题:常绿树适合生长在哪些地区?落叶树适合生长在哪些地区?4. 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特点(20分钟)•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特点,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总结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 总结和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中的亮点是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观察和比较两种树木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梳理,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时间安排过于紧凑,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观察和讨论的时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及区别。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及区别。
2.实验:观察不同季节的树叶。
3.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不同季节的变化,制作相应的科学活动手册。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及图片,学会分析不同的植物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不同季节的树叶的变化,以此形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3.讨论法:通过老师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及内容1. 开场(5分钟)•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常绿树和落叶树。
•复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树的特点,以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石。
2. 新知讲解(10分钟)•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及区别。
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学生逐渐理解植物的特点与生命规律。
3. 实验操作(25分钟)•将不同季节的枯萎树叶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比较,有结合实物和图片的帮助,让学生推断并发现常绿树和落叶树之间的区别。
•按照表格要求记录对不同季节树叶的观察结果。
4. 总结(10分钟)•回顾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并对学习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科学活动手册,以便日后继续学习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植物的特点和分类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教学内容偏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未能在本节课中激发出足够的求知欲。
在日后教学中,我们将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吸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与常青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与常青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与生态”,详细内容为“落叶树与常青树”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落叶树与常青树的生长特点、区别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落叶树与常青树的基本特点,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落叶树与常青树的生长特点及区别。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标本(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叶子)、图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描述看到的树叶。
b. 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叶会掉下来,有的树叶却不会掉下来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a. 通过PPT展示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b. 展示实物标本,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树木进行观察,画出树叶的形状。
b.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观察心得。
b. 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叶会掉下来,有的树叶却不会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落叶树叶子形状:心形、扇形、椭圆形等生长特点:秋天叶子变黄,冬天叶子掉落2. 常青树叶子形状:针形、狭长形等生长特点:四季常绿,叶子不会掉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树木,分辨出落叶树和常青树,并将它们的叶子形状画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叶子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落叶树和常青树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附近的公园、森林等地方,实地观察更多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大班科学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教案与反思

1. 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知道它们在季节变化中的不同表现。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辨落叶树和常绿树。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若干张。
2. 记录卡若干张,每张记录卡上画有一棵树的空心轮廓。
3. 彩笔若干支。
4. 森林背景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在季节变化中的不同表现。
3. 观察:幼儿分组观察不同季节的落叶树和常绿树,记录在记录卡上。
4. 实践:幼儿用彩笔在空心轮廓的树形里画上不同季节的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落叶树和常绿树,记录下来,与教师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四季森林”主题墙,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随时观察、交流。
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四季森林。
4.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观察、比较和绘画方面的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观察情况。
4. 通过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和表现。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
2.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尊重幼儿的作品,不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判。
4. 保持教学环境的整洁,让幼儿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八、教学资源1. 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2446b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含反思!活动意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
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
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
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著的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1)认识落叶树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
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与常青树》含反思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与常青树》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与常青树》含反思!设计意图: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
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
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这个活动内容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整合精神的引导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来激发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与优美的音乐和诗歌渲染成的一个有意思的活动。
活动的难点在于孩子们需要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下位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
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活动目标: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ppt、各种树叶活动过程: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真好(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真好(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2.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初步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通过给幼儿上课前地和上课后地城市里园所周围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导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之间的区别进行认识。
2. 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将两种树木的图片和实物带到教室中,向幼儿展示,鼓励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以详细的描述来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外观。
3. 感受常绿树和落叶树以视频、图片、物件、听音乐、游戏、体验工作室以及亲身实践等形式来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养分获取、枝干、叶片、花和果实等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
4. 想象常绿树和落叶树引导幼儿发散思维,以期让他们在现象背后发现普遍规律,从而在想象中理解和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态特征,激发其协同创新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准备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视频、图片、物件等素材;–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和实物准备好,用于展示和观察;–制作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过程视频和音频。
2.课程实施–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第三部分:感受常绿树和落叶树,通过云层观测、音乐游戏、捏泥制作和体验工作室等综合实践方式,增强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知;–第四部分:想象常绿树和落叶树,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课后–围绕幼儿的视角和思考,随时记录教学实施情况;–教学反思,教学中所涉及的前提条件、工具效果和实施流程等,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四、教学反思1.教学中在提升幼儿感受力和想象力时,应该更有策略性,注重对现象、事物、行为等方面的感知和领悟,强化讲解的针对性和实际性,以创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相互联系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落叶树和常青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落叶树和常青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1)认得落叶树和常青树的特点。
(2)理解落叶树和常青树在不同季节内的变化。
(3)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2.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幼儿了解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酷爱,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本领目标:让幼儿通过察看、比较、归纳、总结,培育幼儿的科学察看本领、总结本领和学习本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落叶树和常青树2. 教学内容:通过图画、实物模型等手段,引导幼儿认得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外形特点和区分,并了解它们在不同季节内的变化。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察看和探究,培育幼儿的科学思维本领和学习喜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老师向幼儿们呈现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们认得这两种树,并询问幼儿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
(2)让幼儿们通过思考和比较,发觉这两种树的不同之处。
例如:落叶树在秋季会变黄、变红、掉叶子;常青树却不会掉叶子,一年四季都有绿叶。
(3)老师给幼儿们出示各种树的实物样品,让幼儿们察看并比较。
2. 操作活动(1)老师选择一些常见的落叶树和常青树,并将它们的枝条剪下来,让幼儿们察看和比较它们的树叶、树皮等外部特征,并找寻它们在形态上的相像和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们对草地上不同的植物进行察看,并让幼儿依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并命名,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分类本领。
3. 课堂总结(1)通过总结,帮忙幼儿总结出落叶树和常青树的特点。
(2)让幼儿进行口头表达,以检验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本领。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上,由于老师注意了幼儿喜好,为幼儿供应了多种教育资源,让幼儿愉悦地学习。
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和沟通,老师们对于课程目标达成有了充分的了解。
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在课堂上,幼儿个别活动时间略微有些短,老师需要把握好时间,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的时间去逐一察看、分类、测试,巩固已学的学问。
《落叶树和常绿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知道它们在秋冬季节的区别。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秋冬季节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变化。
3. 观察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
2.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3. 音乐《落叶归根》。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观察:展示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它们在秋冬季节的区别。
3. 操作: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落叶树或常绿树,并剪下来。
4. 欣赏: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形成一幅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画卷。
5. 总结:讲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在秋冬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活动1. 歌曲欣赏:《落叶归根》让幼儿聆听这首歌曲,感受秋天的气息,理解歌曲中落叶树的意义。
2.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见过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分享彼此的观察心得。
七、实践活动1. 户外观察:带领幼儿到公园或校园,实地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让幼儿自己分辨落叶树和常绿树。
2. 制作树叶标本:让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制作成树叶标本,以便于后续的学习和观察。
八、教学拓展1. 讲述故事:《树木的成长故事》通过讲述树木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命周期,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2. 科学实验:让幼儿参与有关树木的简单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树木生长的基本需求。
九、家庭作业1. 观察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记录下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特点。
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及反思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及反思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青树教案及反思1设计背景秋季,许多树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不仅符合季节特征,而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刚要》中指出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有的树回落叶,有的树一年四季常青,却不知道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此活动,帮助幼儿提升应验。
活动目标1.知道冬天里有哪些树落叶,有哪些树不落叶,了解两者的简单道理。
2.教幼儿初步懂得观察、分析、比较事物的方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树常绿和落叶的原因。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观察、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1.常青树、落叶树的图片若干存入U盘。
2.常青树、落叶树的树叶若干。
3.有U盘接口的CD机、电视。
4.小鼠标娃娃和奇奇头饰各一张活动过程一、感知青树和落叶树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它们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使幼儿理解常青树和落叶树)小结:落叶树:秋天天气慢慢干燥、树根喝的水少,树叶大而薄,失水快,树叶就变枯黄了,树叶就会慢慢的一片一片落下来。
常青树:常青树是因为树叶很厚,叶面上有一层象蜡一样的东西,保护着叶子中的水分,所以不怕太阳晒也不怕北风吹,有的树叶成针形,树叶面积小,水分不容易散发,这些树一年四季是绿色的',所以我们叫常青树。
观察、比较、感知常青树和落叶树师:今天,我们的奇奇和鼠标娃娃不怕辛苦,带来许多常青树和落叶树的图片,想考考小朋友们,认识他们吗?(教师播放电视收集的各种青树和落叶树图片,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与反
思
活动意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
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
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
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着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着的树的图片。
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
(1)认识落叶树
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
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
(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
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二、初步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征。
1.(出示汉字“落叶树”)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发芽,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2.(出示两种叶子)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各拿一片。
3.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
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在活动中,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如大小,所以,在选择树叶时,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着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三、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现在我们看见树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通过她们的特征区分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后面桌子上是上次我们一起去拾的树叶,请小朋友吧你认为的
常绿树叶放在有常绿叶的标记的篮子里,把落叶树叶放在有落叶树叶的篮子里。
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
交流: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找的对不对,教师拿出一片树叶,让幼儿说是属于什么树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满地的落叶。
看了这张照片,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认识)是啊,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
我们来看看,香樟树是什么树
在活动中,教师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
——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
另外,在认识犹豫时,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这时,教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四、树真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1、师: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2、欣赏《树真好》,了解树的用处。
3、请幼儿说一说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
活动延伸:
原来树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出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吧。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快乐。
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通过关注树木变化,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教学活动重过程、重情感体验、重能力的培养。
活动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准备,要充分考虑材料能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
那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
整个活动围绕着“叶子”,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感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性的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