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复习题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by---10级王学姐~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
答案不一定全对。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分*20)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3.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索引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
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二.单选题(2*10分)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一题是皂苷的性质,其他有选填题,给了药材名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
三.判断题(2*10)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
错,留样观察。
2.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
错,硫代乙酰胺,硫化钠。
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分Hgs。
4.芦丁与槲皮素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
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Rf大。
5.中药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浓酸,稀酸,水。
错,顺序反过来6.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
错,加入硝酸银。
7.不记得了,大概是说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溶液。
四.简答题(1*8,1*7,1*10)1.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
中药分析选择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中医药理论在中药分析中的作用是: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2.中药分析和化学药分析的主要区别是:A.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高B.中药成分简单C.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低、干扰较大√D.影响中药含量测定的因素较少3.中药分析的主要对象是:A.中药中的有效成分√B.各种有毒有害成分C.中药中的微量成分D.中药中的无机成分4.《中国药典》规定,室温(常温)温度系指:A.0~10℃B.10~20℃C.10~30℃√D.20~3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B.称取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C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对体积的精度要求D.取用量为”约”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5%√二、多选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2分,共5小题,共计60分)1.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3.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全部A.国家标准B.企业标准C地方标准D.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E.行业标准4.药品的质量特性包括:A.真实性√B.有效性√C.安全性√D.稳定性√E.均一性√5.下列项目属于质量标准正文中的内容有:A.名称√B.性状√C检查√D.鉴别√E.含量测定√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取样的基本原则是: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一定的时间内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2.进行中药制剂分析时,抽取样品数量一般为:A.1倍全检量B.2倍全检量C.3倍全检量√D.10倍全检量3.中药粉碎后过筛时,对于不能通过筛孔的部分颗粒的处理方法是:A.弃去B.将其并入已过筛的试样中C.反复粉碎研磨,使其全部通过筛孔√D.再研磨一次后过筛,不能过筛的弃去4.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下列针对直接萃取法描述错误的是:A.它通常是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目的的B.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来选择适当的溶剂C常用的萃取溶剂有C H C l3、C H2C l2、C H3C O O C2H5、E t2O等D.萃取弱酸性成分时,应调节水相的p H=p K a+2√二、多选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2分,共5小题,共计60分)1.中药分析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A.随机抽样法√B.多点抽样法C偶遇性抽样法√D.针对性抽样法√E.单一抽样法2.试样分析前处理进行粉碎的目的是:A.使取样样品均匀而有代表性√B.提高精密度和准确度√C提高生物利用度D.能快速而充分地提取样品中被测成分√E.使试样体积变小3.中药分析中常用的超声提取法的主要特点有:A.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样品B.提取杂质少C提取效率高√D.提取的选择性较高E.提取速度快√4.湿法消化法常用的方法有:A.硝酸—高氯酸法√B.硝酸—硫酸法√C.碳酸氢钠法D.双氧水法E.硫酸—硫酸盐法√5.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内容均包括:A.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B.检验目的、检验项目√C标准依据√D.检验结果√E.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A.中药醇提取物的鉴别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C.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2.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U V法B.T L C法√C.H P L C法D.G C法3.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相对湿度√B.对照品数量C.原药材来源D.供试品数量4.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下列哪类药品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A.中药制剂B.中药提取物C.中药材D.合成药物√5.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A.大孔吸附树脂B.氧化铝C聚酰胺D.硅胶G√二、多选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2分,共5小题,共计60分)1.对中药材黄芩进行性状鉴别时需要描述的特征有:A.形状√B.大小√C颜色√D.气味√E.质地√2.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A.折光率√B.相对密度√C.比旋度√D.熔点√E.吸收度:3.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有:A.化学反应法√B.升华法√C.光谱法√D.色谱法√E.砷盐检查法4.薄层色谱鉴别常用的对照物包括:A.对照品√B.对照药材√C.对照提取物√D.阴性对照√E.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同时对照√5.薄层色谱系统适用性实验包括:A.分离度√B.检出限√C.比移值√D.斑点颜色E.理论塔板数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不属于中药杂质来源途径的是:A.中药非药用部位B.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C.重金属、砷盐D.农药残留2.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A.抑制锑化氢的产生B.将A s5+还原为A s3+C.除去A s H3D.除去H2S√3.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重金属检查有几种方法:A.1B.2C.3√D.44.在碱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哪种试剂作显色剂:A.氯化钡B.硫化钠√C.硫代乙酰胺D.硫酸钠5.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的组成差别在A.有机物B.硝酸盐C.泥土D.钙盐√采用A g-D D C法进行比色测定时,应采用的参比液是:A.甲醇B.三氯甲烷C.A g-D D C试液√D.水二、多选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2分,共5小题,共计60分)1.《中国药典》检查杂质采用的方法有:A.与标准液进行对比√B.与阴性药品对比C.在供试品中加入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观察有无正反应出现√D.测定供试品的某些特征参数,与规定的限量比较√E.供试品加试剂前后对比2.对中药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其检测对象包括:A.农药残留量√B.水分C.灰分D.二氧化硫残留√E.黄曲霉毒素√3.砷盐检查法中,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有:A.反应液的酸度√B.反应温度√C.反应时间√D.中药制剂的前处理√E.锌粒大小√4.减压干燥法主要适用于下列哪类药物水分的测定:A.含微量水分的药物√B.需精确测定水分含量的药物C.热稳定性差的药物√D.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E.任何药物5.对中药及其制剂中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查,常用的测定方法有:A.化学分析法B.气相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液-质联用法√E.薄层色谱法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化学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测定中药中何种成分:A.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矿物药中的无机成分√B.微量成分C.某单一成分D.有紫外吸收的成分2.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合测定的中药成分是:A.人参中的单体成分R g1B.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C.黄芩总黄酮√D.丹参中所含丹酚酸B3.不属于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的是:A.外标法B.内标法C.归一化法D.吸收系数法√4.薄层色谱扫描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中比移值为多少适宜:A.0.1-0.5B.0.1-0.6C.0.2-0.8√D.0.5-0.9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A.元素√B.高含量的有机化合物C.低含量的有机化合物D.挥发性化合物二、多选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2分,共5小题,共计60分)1.化学分析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哪类成分的含量测定:A.单体成分B.总有机酸√C.总生物碱√D.总鞣质√E.黄芩苷: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时,定量方法有:A.标准曲线法√B对照品比较法√C.吸收系数法√D.归一化法E.标准加入法3.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采用以下方法可减少边缘效应A.层析槽有较好的气密性√B.在层析槽内壁贴上浸湿展开剂的滤纸条√C.减小薄层的厚度D.在层析槽内放置一些装有展开剂的辅助容器√E.使用大的层析缸4.根据药典标准,以色谱法建立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时,需对仪器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该试验包括A.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B.分离度√C.拖尾因子√D.重复性√E.准确度5.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挥发油含量时,应注意哪些实验条件的选择A.固定相√B.柱温√C.进样量√D.检测器√E.检测波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含量测定方法验证中的精密度不包括:A.重复性B.重现性C.中间精密度D.检测限√2.含量测定方法验证中的准确度一般用何表示:A.专属性B.回收率√C.定量限D.范围3.分析方法的重复性考察因素有:A.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人员B.不同仪器和不同批号的试剂+ C.不同分析环境D.同一分析员在短的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的再现性√4.含量测定方法验证中的线性测定的数据要求不包括:A.检测限√B.回归方程C.相关系数D.线性图5.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复习题
复习(二)一、填空题:9-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常用来鉴别药材或制剂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体是将中药样品细粉用水或稀酸温浸,滤液滴加沉淀试剂,应有 3 种以上试剂显阳性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此条件下常有干扰,必要时通过薄层分离或将滤液碱化后,用乙醚或氯仿提取,提取物溶于稀酸溶液进一步实验,应显阳性反应。
9-2.生物碱可以与雷氏盐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丙酮的红色络合物,该化合物的丙酮溶液在525nm 处有最大吸收。
9-3.由于硅胶本身略带酸性,对生物碱的吸附力较强,因此用碱性展开剂,则可得到集中的斑点。
因此,用硅胶为吸附剂分离生物碱时,可在中性展开剂中加入少量二乙胺或氢氧化铵等。
也可在涂铺硅胶薄层时用稀碱溶液使成碱性硅胶薄层,用中性展开剂分离生物碱。
9-4. 在鉴别药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将样品细粉用稀酸温浸,滤液滴加生物碱的沉淀试剂,应有 3 种以上试剂显阳性反应。
在此条件下常有干扰,必要时通过薄层分离或将滤液碱化后,氯仿或乙醚提取,提取物溶于稀酸溶液溶液,进一步实验,应显阳性反应。
10-1.在做薄层色谱分析时,皂苷的极性较大,一般用分配薄层效果较好,亲水性强的皂苷一般要求硅胶的吸附活性较弱,展开剂的极性要大,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皂苷元的极性较小,用吸附薄层或分配薄层均可,如以硅胶为吸附剂,展开剂的亲脂性要求强烈,才能适应皂苷元的强亲脂性性;所用的溶剂系统常以苯、氯仿、己烷、异丙醚等为主要成分,再加以少量其它极性性溶剂。
10-2.皂苷进行薄层色谱所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和氧化铝,有时为了分离的需要加入一定的硝酸银。
这样可以将相似极性但在分子中带有不同数目双键或双键位置不同的化合物分开。
10-3.甾体皂苷的皂苷元由27 个碳原子组成,基本骨架为螺旋甾烷,或___异螺旋甾烷_______;三萜皂苷是由六个异戊二烯以头尾相接而组成,一般由30 个碳原子组成。
可以采用醋酐-硫酸反应和三氯醋酸反应来鉴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
答案不一定全对。
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
-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
)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
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
错,留样观察。
芦丁与槲皮素4.Hgs。
酰胺,硫化钠。
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分中药大。
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
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
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
错,加入硝酸银。
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
)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
药物分析期末考试(附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试卷(A 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 学号 姓名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非盐酸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人体__无害__,但它能反映药物的_纯净程度_及生产过程_是否正常_,因此氯化物常作为_信号_杂质检查。
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检查的条件是在_纳氏_比色管中,在_稀硝酸酸性_条件下与_硝酸银试液_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_氯化钠标准_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_限度_规定。
比较时,比色管同置_黑色_背景上,从比色管_上方向下_观察,比较,即得。
氯化物浓度以50ml 中含_50~80_μg 的Cl -为宜,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度明显,便于比较。
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应_过滤_;如带颜色,可采用_内消色法_解决。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_准确度_、_精密度_、_专属性_、_检测限_、_定量限_、_线性_、_范围_、_耐用性_。
HPLC 法进行药物分析测定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是_确定条件符合要求_;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常见内容有:_理论板数_、_分离度_、_重复性_、_拖尾因子_。
3、砷盐的检查时,有机结合的砷通常须经_有机破坏_处理:取规定量的供试品与_无水碳酸钠_或氢氧化钙、硝酸镁共热转化为_砷酸盐_后,依法检查。
操作中应注意炽灼温度不宜超过700℃。
1、对照品: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化学标准物质。
2、炽灼残渣: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3、百分标示量:制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
4、滴定度:每1 ml 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
5、E 1cm 1%:当溶液浓度为1%(g/ml),溶液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数值,即百分吸收系数。
药物分析期末考试(附答案)
药物分析期末考试(附答案)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试卷(A 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非盐酸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也许引入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人体__无害__,但它能反映药物的_纯净程度_及生产过程_是否正常_,所以氯化物常作为_信号_杂质检查。
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检查的条件是在_纳氏_比群管中,在_稀硝酸酸性_条件下与_硝酸银试液_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XXX浑浊,与一定量的_氯化钠标准_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_限度_规定。
比较时,比XXX管同置_黑群_背景上,从比XXX管_上方向下_观看,比较,即得。
氯化物浓度以50ml 中含_50~80_μg 的Cl -为宜,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度明显,便于比较。
供试品溶液如别澄清,应_过滤_;如带颜群,可采纳_内消群法_解决。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办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纳的办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办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_准确度_、_周密度_、_专属性_、_检测限_、_定量限_、_线性_、_范围_、_耐用性_。
HPLC 法举行药物分析测定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是_确定条件符合要求_;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常见内容有:_理论板数_、_分离度_、_重复性_、_拖尾因子_。
3、砷盐的检查时,有机结合的砷通常须经_有机破坏_处理:取规定量的供试品与_无水碳酸钠_或氢氧化钙、硝酸镁共热转化为_砷酸盐_后,依法检查。
操作中应注意炽灼温度别宜超过700℃。
1、对比品:用于鉴不、检查或含量测定的化学标准物质。
2、炽灼残渣: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3、百分标示量:制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
4、滴定度:每1 ml 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
5、E 1cm 1%:当溶液浓度为1%(g/ml),溶液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数值,即百分汲取系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
答案不一定全对。
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
-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
)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
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
错,留样观察。
芦丁与槲皮素4.Hgs。
酰胺,硫化钠。
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分中药大。
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
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
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
错,加入硝酸银。
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
)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
中药分析练习题
中药分析练习题中药分析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其对人体的功效。
下面是一些中药分析练习题,供大家进行学习和练习。
题目一: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中药的质量评价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简要介绍并比较以下中药质量评价方法:1.外观检查2.理化检验3.显微鉴定4.指纹图谱分析题目二: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中药提取物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原料,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措施。
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题目三: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是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三项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
题目四: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中药药材是中药制剂的基础原料,其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
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题目五: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剂型,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题目六: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分析中药饮片中多个成分的相对含量来评价其质量。
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题目七:中药产地审查的方法中药的产地对其质量和疗效有重要影响,进行中药产地审查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一种中药产地审查的方法。
题目八: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的鉴定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一种中药鉴定的方法。
题目九:中药杂质检验的方法中药杂质检验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一种中药杂质检验的方法。
题目十: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方法中药制剂是中药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历年期末试卷合集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 期末试卷(A卷)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核分人: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共50分)(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 1.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 ) A.水-乙醚B.水-冰醋酸C.水-氯仿D.水-乙醇E.水-丙酮2.药物纯度合格是指( ) A.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B.符合分析纯的规定C.绝对不存在杂质D.对病人无害E.不超过该药物杂质限量的规定3.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 ) A.它是有疗效的物质B.它是对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C.它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D.可以考核生产工艺中容易引入的物质E.检查方法比较方便4.测定卤素原子与脂肪碳链相连的含卤素有机药物(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时,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A.直接回流后测定法B.直接溶解后测定法C.碱性还原后测定法D.碱性氧化后测定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各国药典对甾体激素类药物常用HPLC或GC法测定其含量,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没有特征紫外吸收,不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B.不能用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C.由于“其它甾体”的存在,色谱法可消除它们的干扰D.色谱法比较简单,精密度好E.色谱法准确度优于滴定分析法6.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7.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时,每1m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量是 ( )A .18.02mgB .180.2mgC .90.08mgD .45.04mgE .450.4mg8.四氮唑比色法可用于测定的药物是 ( )A .雌二醇B .炔雌醇C .黄体酮D .睾丸素E .可的松9.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KBr 的作用是 ( )A .添加Br -B .生成NO +Br -C .生成HBrD .生成Br 2E .抑制反应进行10.头孢呋辛酯中应检查的杂质是 ( )A .异烟肼B .甲醇C .丙酮D .异构体E .游离肼11.硫喷妥钠在吡啶溶液中可与铜盐反应,所呈的颜色为( )A .紫色B .红色C .绿色D .玫瑰红色E .紫堇色12.雌激素的特有反应为 ( )A .麦芽酚反应B .硅钨酸反应C .硫色素反应D .Kober 反应E .坂口反应13.四环素类药物中存在异四环素杂质是由于药物发生了( )A .差向异构化B .酸性降解C .碱性降解D .脱水反应E .光反应14.维生素A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中换算因子为 ( )A .效价(IU/g)B .效价(g/IU)C .(g/IU)1%cm1效价ED .1%cm 1(IU/g)E 效价 E .(IU/g)1%cm1效价E15.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如 ( )A .氯化物B .挥发性杂物C .有关物质D .硫化物E .硫酸盐16.药物中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测定时,必须加入 ( )A .三氯化铁B .氯化亚汞C .氯化亚铁D .亚硝酸钠E .氯化亚锡17.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维生素E 含量采用GC 法,所用内标物质为 ( )A.正二十烷B.正二十二烷C.正三十烷D.正三十二烷E.正四十烷18.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水相的pH值过小,则( ) A.能形成离子对B.有机溶剂提取能完全C.酸性染料以阴离子状态存在D.生物碱几乎全部以分子状态存在E.酸性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 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中药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药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1. 试题试题一:中药质量评价与分析某药企生产的一批产地为广西的粳米冰糖膏(规格:1kg/袋,无菌技术包装),批号为20201125,生产日期为2020年11月25日,有效期为3年。
请就该批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分析。
试题二:贵细面的分析一种贵细面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请结合实际情况,对该中药材进行分析,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测定、显微镜鉴别、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等。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试题三:中药提取物的定性分析一种中药提取物,据称可以抗菌、止痛、抗炎等。
请利用一些基本的化学试剂和技术对该中药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包括酸碱度检测、溶解性测试、沉淀反应、有机结合试验等。
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该提取物可能含有的活性成分。
2. 答案试题一:中药质量评价与分析该批产地为广西的粳米冰糖膏的质量评价如下:外观:药品为无菌技术包装的1kg/袋粳米冰糖膏,外观应无异物、无霉斑、无变色。
理化性质测定:- pH值:测定药品的pH值,以判断其酸碱度是否符合规定范围。
- 溶解度:通过测定药品在水、乙醇和醚中的溶解度,评估其溶解性和纯度。
- 粒径分布:使用粒径仪检测粳米冰糖膏中粒子的大小范围,并评估粒子分布情况。
显微镜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粳米冰糖膏的显微形态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异物或杂质。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对粳米冰糖膏中可能存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
在色谱板上,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品的迁移位置、色谱斑点的颜色和相对强度等性质,进行定性分析。
试题二:贵细面的分析对贵细面的分析结果如下:外观检查:贵细面应为细长而有光泽的细丝状,无异味和异物,色泽均匀。
理化性质测定:- 水分含量:通过干燥法测定贵细面的水分含量,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范围。
- 灰分含量:测定贵细面中的灰分含量,评估其纯度。
- 导电性:检测贵细面的电导率,以初步判断是否含有杂质。
显微镜鉴别:使用显微镜观察贵细面的显微形态特征,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杂质或异物。
中药分析学考试题库
中药分析学考试题库
中药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中药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原理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中药分析学考试题库的示例内容:
一、选择题
1. 中药分析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A. 鉴定中药的真伪
B. 确定中药的疗效
C. 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
D. 以上都是
2.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中药分析的常用方法?
A. 色谱法
B. 光谱法
C. 显微镜法
D. 离心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中药分析中主要用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制备纯化
D. 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1. 中药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中药分析中主要用于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药分析学的重要性。
2. 描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中药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四、论述题
1. 论述中药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方法及其特点。
2. 分析中药成分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五、计算题
1. 假设某中药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峰面积为500,标
准物质的峰面积为250,其浓度为10μg/mL。
请计算样品中相应成分
的浓度。
六、实验题
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鉴定某种中药中是否含有某已知成分,并
说明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题库,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教学大纲和
课程要求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进行复习。
中药分析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网课答案
中药分析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一章单元测试1.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20年,共出版了11版药典。
B. 1988年10月,第一部英文版的《中国药典》1985年版正式出版。
C. 自1963年版开始,将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收载于一部,成为中国药典的一大特色。
D. 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出版于1963年。
答案: D答案2.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假药的定义,主要包括:()A. 冒充的和变质的药品;B.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C. 被污染的或过期的药品。
D. 适用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答案: A,B,D答案3. ()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定药典。
A. 唐《新修本草》B.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 《丹麦药典》D. 《佛罗伦萨药典》答案: A答案4. 现行《中国药典》四部主要收载的内容有:()A. 药用辅料B. 通用检测方法C. 制剂通则D. 指导原则答案: A,B,C,D答案5. 下列关于《欧洲药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欧洲药典有英文和法文两种版本,分印刷版、USB版和在线版。
B. 欧洲药典的附录是当今药典中最全面、最完善的。
C. 欧洲药典目前已被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是最具影响力的药典之一。
D. 《欧洲药典》是由欧洲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
答案: C答案6. 取样是指从整批成品中按取样规则取出一部分代表性的供试样品的过程,下列关于取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各类中药制剂取样量至少应满足3次检测的用量,贵重药可酌情取样。
B. 取样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C.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均匀和合理。
D. 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要的5倍。
答案: A,B,C答案7. 下列不属于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检查项目的是:()A. 氯化物检查。
B. 农药残留量检查。
C. 黄曲霉素检查。
D.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中药分析复习题
中药分析复习题中药分析复习题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成分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中药学的学习中,中药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对中药的质量控制、药效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中药分析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中药分析?中药分析是指对中药的成分、质量和药效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和质量指标等,来评价中药的质量和药效,为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分析的方法有哪些?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分析方法,它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在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分离和检测。
薄层色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气体,然后在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3.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在液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然后在质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中药分析的应用领域有哪些?1.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中药的成分和质量进行分析,来评价中药的质量。
中药质量控制可以用于中药的生产和销售,以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中药药效研究:中药药效研究是指通过对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进行分析,来研究中药的药效机制和临床应用。
中药药效研究可以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中药提取和纯化:中药提取和纯化是指通过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来获得高纯度的中药成分。
中药提取和纯化可以用于中药的制剂和新药的研发。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中药分析的任务是()A.对中药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的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2.中药分析的意义是()A.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B.保证中药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C.保证中药有毒有害成分合格D.保证中药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规定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4.中医药理论在中药分析中的作用是()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5.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同系化合物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6.中药分析的主要对象是()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有毒有害元素C.中药制剂中的微量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7.中药分析与化学效分析的主要区别是()A.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高B.影响中药含量测定的因素较少C.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低、干扰较多 E.中药成分简单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A.中药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9.中药的质量分析是指()A.对中药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C.对中药的检查D.对中药的含量测定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电化学分析法11.《中国药典》规定,室温(常温)温度系指()A.0~10℃B.10~20℃C,10-30℃ D.20~30℃12.《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是指()A.70-80℃B.60~80℃C.65-85℃D.50-60℃13.《中国药典》规定,温水温度是指()A.20~40℃B.30~50℃C.40~50℃D.50~60℃14.《中国药典》凡例中关于称重的精确度要求正确的是()A.称取2g,指称取量可为1.8~2.2gB.称取2.0g,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C.称取2.00g,指称取量可为1.99-2.01gD.称取0.1g,指称取量可为0.09 -0.11g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B.称取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C.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对体积的精度要求D.取用量为“约”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5%第二章1.中药材总件数是101件,根据抽取样品的原则,取样时应抽取的件数为()A.5B.6C.11D.102.通常不用混合溶剂提取的方法是()A.冷浸法B.回流提取法C.连续回流提取法D.超声提取法3.原辅料一般保存到最后一批使用的成品效期后()A.1年B.2年C.3年D.1.5年4.中药鉴别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鉴别方法为()A.紫外光谱法B.薄层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5.中药的检查包括的范围是()A. 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B.均一性和纯度C.安全性、有效性D.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6.中药粉碎后过筛时,对于通不过筛孔的部分颗粒的处理方法是()A.可以弃去B.决不能丢弃,应将其并入已过筛的试样中C.要反复粉碎或研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 E.其他7.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现收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8.中药质量分析是指( )A.对中药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C.对中药的检查D.对中药的含量测定9.取样的原则是()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10.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是( )A.抽取样品法B.圆锥四分法C.稀释法D.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11.用于样品净化的方法是()A.高效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超声提取法D.固相萃取法12.无需过滤除药操作的提取方法是()A.冷浸法B.回流提取法C.超声提取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13.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A.沉淀法B.蒸馏法C.直接萃取法D.微柱色谱法14.对直接萃取法错误的描述是()A.它通常是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的B.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来选择适当的溶剂C.常用的萃取溶剂有CHCI、CHCl、CHCOOCH和El0等D.萃取弱酸性成分时,应调节水相的pH=pK+215.用离子对萃取法萃取生物碱成分时,水相的pH值偏低( )A.有利于生物碱成盐B.有利于离子对试剂的离解C.不利于离子对的形成D.有利于离子对的萃取第三章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A.中药醇提取物的鉴别B.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C.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含有原生药粉的中药片或制剂的鉴别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海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的特征A.山药B.获苓C.熟地D.牡丹皮3.六味地黄丸巾牡丹皮的鉴别特征是()A.花粉粒B.草酸钙簇晶C.菌丝D.以上均不是4.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时,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是()的特征A.山药B.获苓C.熟地D.牡丹皮5.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时,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24~40μm,是()的特征A.山药B.获苓C.熟地黄D.牡丹皮6.大黄流浸音的显微化学鉴别,发生升华的是()物质A.酚酸B.游离蔥醒C.结合葱配D.揉质7.强极性、热不稳定、低挥发性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有机化合物如阿胶的鉴别宜采用()A.HPLCB.LC-MSC.GC-MSD.UV8.中药的理化鉴别中,首选的方法为( )A.UV法B.TLC法C.HPLC法D.GC法第四章1.烘干法测定中药制剂的水分时,要求连续两次称量差异不超过()A.0.2mgB.0.5mgC.2mgD.5mg2.在碱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试剂作显色剂A.硫代乙酰胺B.氯化钒C.硫化钠D.氯化铝3.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试剂作显色剂A.硫代乙酰胺B.氯化钾C,硫化钠 D.氯化铝4.硫代乙酰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 值是()A.2.5B.2.0C.3.0D.5.05.冷蒸气吸收法可以用于测定()A.铅B.锅C.伸D.汞6.古蔡氏法的反应灵敏度为()A.lμgB.2μgC.5μgD.10μg7.神盐检查法中的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A.除去 HSOB.除去HSC.除去 AgNOD.除去Ag2CO38.碑盐检查法中加入KI的目的是()A.除H2SB.将五价碑还原为三价碑C.使碑斑清晰D.在锌粒表面形成合金9.重金属检查时,炽灼残度必须控制在()A.500~600℃B.600~700℃C.700~800℃D.800~900℃10.氢化物法可用于测定()A.铅B.锅C.神D.铜11.采用Ag-DDC法进行比色测定时,应采用的参比液为()A.甲醇B.氯仿C.Ag-DDC试液D.水12.在氣化物检查中,如供试液不澄明,可用谜纸过迷,但速纸应事先用含硝酸的水冲洗干净,其目的是()A.除去CLB.除去SOC.除去CO3D.除去纸纤维中的碱性杂质13.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目的是()A.减少甲苯的挥发B.增加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C.避免甲苯与微量水混合D.减少水的挥发14.通常炽灼残渣法的炽灼温度须控制在()A.500~600℃B.600~700℃C.700~800℃D.800-900℃15.农药残留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为()A.丙酮B.中醇C.乙醇D.正丁醇16.黄曲霉毒素B1,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但易受紫外线和一些化学物质的破坏,下列试剂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B1的是()A.次氧酸钠B.过氧化氢C.氯仿D.高酸钾17.测定残留溶剂的方法为()A.TLCB.GCC.HPLCD.LC-MS1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可选用的试剂是()A.异泾厅酸铁盐B.改良碘化泌钾C.硫酸钼酸D.茆三酮19.乌头及其饮片、制剂需检查()A.双酯型生物碱B.生物碱C.马兜铃酸D.節三酮20.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均含有()A.钙盐B.硅酸盐C.淀粉D.钾盐第六章1.化学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测定中药中 ( )A.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矿物药中的无机成分B. 微量成分C.某单一成分D. 紫外有吸收的成分2.酸碱滴定法适用于测定中药中 ( ) 的含量A、酸碱单体组分 B.弱有机酸、生物碱 C.水中溶解度较大的酸碱组分 D.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组分3. 测定总皂背采用的方法是()A. HPLC法B. GC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对某中药颗粒中黄连所含盐酸小樂碱进行测定,应采用的方法是()A.直接荧光法B.制备荧光衍生物C. 化学引导荧光法D.荧光猝灭法5.气相色谱法用于中药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A.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B.含酸类成分的制剂C.含昔类成分的制剂D.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制剂6.靡香中龐香桐的定量方法最常用的是()A.紫外分光光度法B. 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D.荧光分析法7.应用 CC 法进行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A. 外标法B.内标法C.而积归一化法D.标准物质加入法8. 中药制剂分析中 GC 法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 )A. FIDB. NPDC.ECDD. UVD法或HP4C接用于中药制料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A保留时间 B.峰面积C分离度 D.拖尾因子10. 中药检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紫外分光光度法B. 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D.液相色谱法11.中药分析中,采用 HPLC 法进行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A. C18反相柱(ODS)B. C8反相柱C.氨基柱D.硅胶吸附柱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能测定的中药成分是()A. 人参中人参皂昔 RgiB. 黄岑中黄苓音C.黄岑总黄酮D.丹参中丹酚酸 B13.中药分析中最适合采用HPLC法测定的成分是()A. 冰片B. 黄苓苷、葛根素等单体成分C. 总生物碱D. 炽灼残14. 采用 RP-HPLC 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丹参素、阿魏酸,分离及测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 测定波长B. 流速C. 温度D. pH值15. 采用 HPLC 法进行含量测定,常采用的定量方法是()A. 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化法D. 内加法16.中药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的检测器是()A. 荧光检测器(FD)B.紫外检测器(UVD)C.示差折光检测器(RID)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17.当采用 HPLC 法测定黄芪甲苷(紫外末端吸收)含量时,应采用的检测器是()A. 禁外检测器(UVD)B. 荧光检测器(FD)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D.电化学检测器(ECD)1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主要用于测定()A.含水量B.重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C.黄酮类成分D.生物碱类成分19.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中药制N中某金属元素含量时,最靠用的定量法是()A. 标准加入法B.标准曲线法C.内标法D.外标法20.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钙的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A. 化学分析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可见分光光度法21,评价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试验结果时,一般要求()A. 回收率在85%~115%、RSD≤5%(n≥5)B、回收率在95%~105%、RSD≤3%(n≥5)C. 回收率在80%~100%、RSD≤10%(n≥9)D. 回收率≥80%、RSD≤5%(n≥5)22.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C),则()A. 回收率(%)=(C-BY/A×100%B.回收率(%)=(C-A)/B×100%C. 回收率(%)=B/(C-A)×100%D.回收率(%)=A/(C-B)×100%23,对下列含量测定方法验证指标描述正确的是()A.精密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B.准确度是经多次取样测定同一均匀样品,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C.中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精密度以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D.检测限是指信噪比达到10:124.分析方法的重复性考察因素有()A.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人员B.不同仪器和不同批号的试剂C.不同分析环境D.同一分析人员在短的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的再现性25.考察分析方法的重现性需考虑的因素是 ( )A.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人员B.不同仪器和不同批号的试剂C. 不同分析环境D.同一分析人员在短的间隔时间测定的再现性第七章1.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在碱性条件下常使用的固定相是()A. 氧化铝B. 硅胶C. 硅藻土D.聚酰胺2.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 氯化汞试液B.硫酸铜试液C. 三氯化铁试液D. 苗三酮试剂3.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A.强碱性生物碱B.弱碱性生物碱C. 亲水性生物碱D. 挥发性生物碱4.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A.生物碱盐阳离子B.雷氏盐部分C.丙酮D. 甲醇5. 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用于溶解沉淀的溶液是()A. 酸水液B. 碱水液C. 丙酮 D、三氯甲烷6.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 360nmB. 525nmC. 427nmD. 412nm7. 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影响生物碱及酸性染料存在状态的是( )A. 溶剂的极性B.反应的温度C. 溶剂的 pHD.反应的时间8.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溶剂介质pH的选择根据是()A.离子对的稳定性B. 染料的性质C. 离子对的溶解性D.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9.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采用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二)一、填空题:9-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常用来鉴别药材或制剂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体是将中药样品细粉用水或稀酸温浸,滤液滴加沉淀试剂,应有 3 种以上试剂显阳性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此条件下常有干扰,必要时通过薄层分离或将滤液碱化后,用乙醚或氯仿提取,提取物溶于稀酸溶液进一步实验,应显阳性反应。
9-2.生物碱可以与雷氏盐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丙酮的红色络合物,该化合物的丙酮溶液在525nm 处有最大吸收。
9-3.由于硅胶本身略带酸性,对生物碱的吸附力较强,因此用碱性展开剂,则可得到集中的斑点。
因此,用硅胶为吸附剂分离生物碱时,可在中性展开剂中加入少量二乙胺或氢氧化铵等。
也可在涂铺硅胶薄层时用稀碱溶液使成碱性硅胶薄层,用中性展开剂分离生物碱。
9-4. 在鉴别药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将样品细粉用稀酸温浸,滤液滴加生物碱的沉淀试剂,应有 3 种以上试剂显阳性反应。
在此条件下常有干扰,必要时通过薄层分离或将滤液碱化后,氯仿或乙醚提取,提取物溶于稀酸溶液溶液,进一步实验,应显阳性反应。
10-1.在做薄层色谱分析时,皂苷的极性较大,一般用分配薄层效果较好,亲水性强的皂苷一般要求硅胶的吸附活性较弱,展开剂的极性要大,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皂苷元的极性较小,用吸附薄层或分配薄层均可,如以硅胶为吸附剂,展开剂的亲脂性要求强烈,才能适应皂苷元的强亲脂性性;所用的溶剂系统常以苯、氯仿、己烷、异丙醚等为主要成分,再加以少量其它极性性溶剂。
10-2.皂苷进行薄层色谱所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和氧化铝,有时为了分离的需要加入一定的硝酸银。
这样可以将相似极性但在分子中带有不同数目双键或双键位置不同的化合物分开。
10-3.甾体皂苷的皂苷元由27 个碳原子组成,基本骨架为螺旋甾烷,或___异螺旋甾烷_______;三萜皂苷是由六个异戊二烯以头尾相接而组成,一般由30 个碳原子组成。
可以采用醋酐-硫酸反应和三氯醋酸反应来鉴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
10-4.甾体皂苷元多数无共轭系统,因此在近紫外区无明显吸收峰,但与浓硫酸作用后,则在220-600 nm范围内出现最大吸收峰,可以作为甾体皂苷的定性定量依据。
我们还可以用三氯醋酸反应即Libermann-Burchard反应来鉴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喷三氯醋酸试剂后,加热,颜色变化为红色变为紫色。
甾体皂苷加热到60℃时即发生颜色变化,三萜皂苷加热至100℃显色。
10-5.含三萜皂甙植物较多的科有五加科、伞形科。
含甾体皂甙植物较多的科有百合科、龙舌兰科。
11-1.黄酮能和金属离子络和产生荧光或使颜色加深,产生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结构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之一,即5-OH,4-C=O、3-OH,4-C=O和邻二酚羟基。
11-2.醋酸镁的甲醇溶液能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络合物,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铜醇的镁络合物显天蓝色荧光;黄酮和黄酮醇的镁络合物显黄绿色荧光,可作定性区别。
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时,流动相中常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其作用是使峰形变得更为尖锐。
11-3.黄酮类成分的薄层定性分析中一般采用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中:硅胶薄层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薄层分离游离羟基的黄酮及其苷较好,纤维素薄层则适合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11-4. 黄酮类成分的HPLC条件分为正相与反相色谱两类。
正相色谱多用于没有羟基的黄酮类成分或乙酰化黄酮类成分;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可套薄层色谱条件,但极性要相对小些。
-CN键合色谱适用于乙酰化黄酮或含一个羟基的黄酮类成分;-NH2键合相色谱适用于含2个以上羟基的黄酮类成分。
反相色谱多用C18键合相固定液,流动相常用乙腈-水甲醇-水。
11-5. 黄酮类成分的特点之一是分子中往往含有多个酚羟基,成分的极性应首先从未稠合的苯环B上的羟基数目,位置与烷基化情况来考虑,B环上的羟基数目越多,Rf值小;羟基如烷基化,由于极性降低,Rf值大。
12-1.蒽醌类成分薄层展开剂都是各种成分的混合溶剂,而且大多数含水或甲醇。
水或甲醇的加入以增大展开剂的极性以及蒽醌及其苷的溶解度。
不含水或甲醇的混合溶媒则适合于分离蒽醌苷元;乙酸乙酯- 甲醇- 水(100:17:13或其相近的配比)是用途最广的展开剂,适于分离蒽醌苷元和各类生药中的蒽醌;正丙醇- 乙酸乙酯- 水(4:4:3)和异丙醇- 乙酸乙酯- 水(36:36:28)适于分离番泻苷和二蒽酮苷。
12-2.丹参根含脂溶性的菲醌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类成分。
醌类成分有丹参酮I 、丹参酮II 、丹参酮III 等,酚类成分有丹参素、丹参酚酸、原儿茶醛等。
12-3. 原料药在进行蒽醌类成分测定时,样品经过提取即可测定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可水解成游离的甙元类;而蒽酮、蒽酚类可氧化成蒽醌类,即将还原型蒽醌变成氧化型蒽醌,所以最终测定的结果是相当于游离蒽醌的量。
13-1.香豆素类成分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还有其它的如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13-2.香豆素及其苷类,一般为中性或弱酸性。
在稀碱溶液中不溶,加热后,水解开环破裂生成易溶于水的顺式临羟基桂皮酸盐,并使溶液显黄色,再酸化后能环合成原来的香豆素。
13-3.香豆素具有α,β,不饱和δ内酯结构结构,在强碱溶液中可渐渐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但它不稳定,一经酸化,又可复原,但如加热时间较长,或有氧化汞存在,则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不易复原。
14-1.挥发油类成分定量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是色谱法。
14-2.按化学结构分,挥发油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萜类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大多数为苯丙素的衍生物;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
14-3.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挥发油的定性分析,常用保留时间进行对照,也有用加大峰面积的方法作为对已知化合物的定性鉴别。
定量分析则因为挥发油化学成分多,而且经常是若干化合物沸点很接近,同时有些成分又是未知的,因此不易使用内标法和外标法,通常是用法。
如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高,分离度好,也可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14-4. 挥发油类成分同一品种不同生长环境或采收季节其含量和品质(包括成分、香气等)有显著差异,全草类药材一般以开花前期或含苞待放之时含量最高如薄荷、紫苏、荆芥、藿香等。
而根、根茎类以秋天成熟后含量高。
14-5. 挥发油类成分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蕾、茎叶及根茎中。
14-6.挥发油与空气及光线经常接触会氧化变质,使挥发油的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所以挥发油的气味往往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14-7.挥发油薄层上最常用的展开剂是正己烷和石油醚,它们的极性较小,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挥发油成分。
在上述展开剂中加百分之几的乙酸乙酯,增大极性,用以分离极性较大的成分。
15-1.植物药组织变黑常提示有环烯醚萜成分存在的线索,常见的中药有地黄、玄参、车前。
15-2.地黄为常用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其临床应用也有较大差异。
梓醇是地黄的主要指标性成分,属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地黄等炮制后变黑就是由于这类成分所致。
15-3.使用比色法测定多糖的方法有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DNS 法。
15-4.氨基酸是两性离子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
由于氨基酸具两性的特点,故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反应来测定含量。
15-5.蛋白质或酶一般用水冷浸提取,但其浸出液中除含蛋白质外,尚含有糖、无机盐、有机酸和甙类等部分,故常先加入等量乙醇或丙酮,使蛋白质或酶沉淀。
由于在常温下蛋白质和酶对溶剂的不稳定性,故操作时应在较低温度下迅速进行,并需加以搅拌,勿使局部溶剂浓度高。
15-6.有机酸分析时,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离子交换和水蒸气蒸馏法。
16-1.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在动物胆汁中它们通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以肽键结合。
高等动物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是含有24个碳原子的的衍生物。
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27-28个碳原子,是胆烷酸的衍生物,常与牛磺酸结合存在于动物的胆汁中。
16-3.熊胆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胆汁酸类化合物,通常与牛磺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
熊胆的解痉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它也是熊胆特有的成分。
16-4.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8 类。
16-5.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黄黑小斑蝥M.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虫体。
含斑蝥素(cantharidin)、羟基斑蝥素,所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色谱法。
17-1.矿物药常用理化分析方法有容量法、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分析法。
17-2. 配位滴定法也称________络合滴定__________ ,此法在矿物药中多用,最常用的络合试剂为________EDTA_____________;指示剂可用___甲基橙________、__________铬黑T______等。
17-3.矿物药分析时,试样分解是将待测组分转入溶液中的重要步骤。
一般要求是:A.试样分解必须完全分解;B.试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有损失;C.试样分解过程中不应引入被测组分或干扰组分。
判断9-1. 在生物碱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固定相表面的游离硅醇基对色谱行为影响很大,为克服其影响可通过加入季胺盐试剂、使用碳链较短的填料或调整流动相的pH值等措施来改善其分离状况。
(T)10-1.若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具有相似极性但在分子中带有不同数目双键或双键位置不同的皂苷类化合物可以在铺制硅胶板时,加入一定的醋酸钠溶液,使之获得较好的分离。
(F)10-2. 皂甙类成分进行薄层分离时,对于亲水性强的皂苷通常要求硅胶的吸附活性较强些,展开剂的极性要大些,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
( F )14-1. 挥发油类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时通常选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T)14-3.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
(T )14-5.挥发油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油脂等。
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而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溶解一定数量。
(T )14-6.由于中药中所含的挥发油均为混合物,常用十几种乃至上百种化合物组成,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时分离是关键,所以色谱法理所当然成为挥发油分析的主要方法,尤其是高效液相(气相)和薄层色谱。
(F)15-1.中药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其主要指标性成分是有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属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