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a6ee9a2cc58bd63086bd2a.png)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知识点知识点教材分析:《丁香花》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我会写:缀zhuì(点缀、连缀、后缀)幽yōu(幽雅、幽静、幽美)雅yǎ(雅致、雅观、雅俗共赏)案àn(书案、教案、图案)拙zhuō(手拙、笨拙、拙见)薄bó(淡薄、单薄、厚积薄发)糊hú(模糊、糊窗户、稀里糊涂)蕾 lěi(蓓蕾、花蕾、芭蕾)襟jīn(衣襟、前襟、大襟)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怨yuàn(抱怨、怨恨、任劳任怨)多音字:糊hú(糊涂)hù(糊弄)担dān(担当)dàn(担子)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近义词:茂盛—茂密格外—分外仔细—认真分辨—辨别梦想—理想确实—的确反义词:茂盛—稀疏仔细—马虎笨拙—灵巧平淡无味—有滋有味理解词语:朦胧:不清楚;模糊。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愁怨:忧愁怨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7a76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e.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的语感,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学会运用拼音及注音符号。
3. 培养阅读兴趣。
4.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 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说法。
2. 意群理解法。
3. 拓展联想法。
五、教学内容1. 翻译第一段我家在大草原上。
我的爷爷是牧民,他有一千多只羊。
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妈妈是一名教师,她教我们汉语和数学。
爸爸是医生,他在村卫生室工作。
2. 翻译重点1) 制成。
2) 抬起。
3) 搭上。
4) 卫生室。
3. 讲解难句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也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是宾语。
难点在于“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中的“是蒙古族的”是主谓的定语。
这里的“的”是代词,指代“蒙古族”,起到强调的作用。
4. 给学生展示草原美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草原的宽广、草原的自由。
5. 翻译第三段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下午,祖父会回来,用羊毛做衣服。
晚上,祖母做好饭,我们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奶茶。
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幸福。
6. 翻译重点1) 赶出去。
2) 给……做衣服。
3) 围在……边。
7. 讲解难句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是宾语。
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子。
8. 给学生展示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让学生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牧民的勤劳和牧民的博爱。
九、教学板书1. 草原2. 祖父给山羊做衣服3. 喝奶茶,看日出十、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翻译课文和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另外,我也展示了草原和牧民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与牧民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舒适地进入阅读状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e89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2.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单元重点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作文片段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丁香花的2.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构建自己的作文路径教学难点文章由事物引发联想来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写法教学准备朗读课文,尝试构建本文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很多的花草树木在文人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品质,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树木有象征意义?出示丁香花图片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丁香结?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结?2.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并以此划分课文结构。
丁香花--丁香结赏花--悟花三、再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1.城里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
视觉2.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花色、花香。
视觉嗅觉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态颜色气味。
视觉嗅觉重点讨论,赏析句子:1.“银妆”“星星般”“探出”“窥着”的修辞和作用?2.“积雪”“莹白”代替丁香的好处?3.“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总结:作者赋予丁香什么品格?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四、文章后半部分正式写丁香结,作者由丁香产生了哪些联想?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1.联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问题:1)雨中丁香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丁香应该和微雨在一起”?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联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顺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需要结,否则太平淡。
下位问题:1)联系古诗,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2)作者对此如何理解的?五、读写结合,理清托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写,列提纲。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f375c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2.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现力,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照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回顾闰土的特点。
二、深入感悟闰土的形象。
1.出示课件6,思考:(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去体会)2.汇报,出示课件7:(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拟概括性小标题”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介绍了哪几件事。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3.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出示课件8: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预设:看瓜刺猹。
《竹节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f3b8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竹节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竹节人的形象和意义。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竹节人形象的理解。
4.能够领略课文中的感受以及对竹节人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竹节人》第二课时三、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竹节人的形象和意义。
2.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竹节人形象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领略故事中竹节人的感受以及对他的敬爱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五、教学方法1.听讲教法。
2.华丽转身教法。
3.视频/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图片中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等等。
2.新授1.老师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视觉感受一下故事的情节。
学生跟读课文,对不认识的词汇进行询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竹节人形象:(1)竹节人是什么形象?(2)竹节人中蕴含了哪些人性?(3)竹节人为什么为人们所敬爱?(4)竹节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课文的篇章结构讲解。
3.练习1.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养成“竹节人”的好习惯,“做一个竹节人”的感悟。
2.学生自由表达竹节人的形象、意义等等。
4.作业布置安排课后阅读课文,编写一篇读后感,或画一幅简笔画描绘竹节人的形象。
七、板书设计1.竹节人形象2.人性3.敬爱4.启示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也能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进行分析讨论,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7c6c1b84ae45c3a358c2b.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efac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c.png)
物们的伟大形象。
顶峰歼敌
板书设 计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胜利的喜悦 英
勇 对敌人的憎恨 跳
崖
接受任务 学反思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
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
读——
【出示课件】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
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
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
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五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 众 宁 可 牺 牲
们和班长想的一样,他们一样令人敬佩!)那就让我们带着 自 己 的 高 贵
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
品质。
【出示课件 1】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
敌人引上绝路。
5.师: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
度概括,抓住
4.师:再看看这两条路。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 “选择”两个
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么?(生答) 师:你是在为人民群众 字,由此展开
和连队主力的安全着想。好一个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班长! 议论,可以体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听 会 壮 士 们 为
了这一声“走”,其他战士怎么反应?(生:热血沸腾、紧 了 部 队 和 群
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
阻击敌人?(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
作。)
7.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
丁香结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
![丁香结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770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0.png)
丁香结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丁香结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丁香结》读书笔记篇一初读宗璞的《丁香结》,就像隔着一层轻纱去赏丁香的潇洒,去解丁香理不清的愁绪,去会丁香的冷漠,凄清和惆怅。
丁香是潇洒的,朦胧的。
就像幽姬那样,总是那个竹林间快闪而过的紫色身影。
丁香是初春的使者,公路上,汽车飞速驰骋。
走后,从天空上悠悠飘下来的雪白的几片花瓣————那是丁香的泪!一簇簇,一束束开在丁香三角地里,北极星也上天幕值勤了,月亮也出来守护那簇梦一般的丁香。
月光仿佛给予了丁香更加崭新的力量。
丁香就如同睡眼朦胧的少女,这柔和的月光才是她较洒脱,较随性的生活。
宗璞给了她们充满灵性的魂魄,给了她们迷人的身躯,让她们在城市纷嚣的一角变得格外靓丽。
丁香的每一个结,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她的结里,有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愁怨,她们缠在一起,又无法解开,每一条愁绪,每一条哀愁都密不可分,但这就是丁香,她独自哀愁,独自彷徨,独自走过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的丁香。
微雨和丁香本就应该连在一起,那丁香就像娇花照水的林黛玉。
清晨,窗外烟雨蒙蒙,飘飘洒洒,映着那丁香似有似无,醉了人的眼眸,这微雨,这丁香,便不由自主的烙在了心底。
宗璞把那结比做人生的难事,坎坷重重,但若人生路上没有了台阶,我们又如何向顶峰发起挑战呢?丁香结是解不完的,愁怨是离不开的,但痛苦却只能暂时的,明天才是较好的。
丁香是冷漠的,凄清的,惆怅的。
或许也是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四月的江南,邂逅了一场又一场花谢花飞。
原本寂寥的雨巷,因为有了丁香花,有了这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变得多了几分淡妆浓抹的春意。
她虽然冷漠,凄清,惆怅,但心中依然有属于春天的柔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二课《丁香结》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二课《丁香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4829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二课《丁香结》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和运用联想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和运用联想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和运用联想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作者生平。
查找丁香花的图片。
学生:查找丁香花的图片,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喜欢赏花吗?在你的眼中,花开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请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你喜欢哪种花?你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它吗?比如:有的花已经盛开,花瓣层层叠叠,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花刚刚含苞欲放,像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花……同学们的描述真是太美了!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看看作者在文中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丁香结》。
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词句多读几遍。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把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通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来解决。
2. 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字音和朗读时的节奏、语气等。
例如:“丁香若是静止的/紫色丁香微微张开娇嫩的花瓣/白中泛青的花蕾/却是香气袭人。
”在纠正时,可以把重音放在“静止”、“微微张开”、“泛”等词语上,以强调它们的状态和特点。
3.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丁香的哪些特点?写了作者赏丁香时产生的联想?丁香的特点可以从文中找到:(1)- 丁香花开得繁茂,常常一族挨着一族,远远望去深紫浅紫相交错着,非常壮观。
(2)- 丁香的叶子细小如一瓣瓣碎冰,色彩仿佛镜头里简单的一抹晚霞。
(3)- 丁香的香气淡雅清远,需要聚拢来闻才能明显地感受到。
作者赏丁香时产生的联想则包括:(1)-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讲的都是愁怨之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8b829c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2.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是《山雨》,为方便准小六学生进行课文的预习,小编搜集整理了课文《山雨》的一些预习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
《山雨》中用到的修辞手法:
拟人: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比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引用:
李商隐的诗:“潇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分段提示:
雨来→雨中→雨后
第一段:(1~4)雨来
第二段:(5~6)雨中
第三段:(7~10)雨后
各段段意:
第一段:(1~4):山雨由远而近,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第二段:(5~7):主要写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以及山中雨林那令人怀忘的绿色。
第三段:(8~10):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叫、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中心思想: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相关链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内容解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要背诵的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各单元词语盘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预习要求
相关小升初资料推荐:
小升初资料大全
[高分家长入口] [名人榜样]如何成为好父亲?李亚鹏经受了非凡的考验
[爸爸有道]为何五年级的孩子数学水平竟达高三?
[孩子成长]青春期叛逆,软硬兼施均没用,咋办?。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b4e6a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5.png)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寇、副”等15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结合重点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交流反馈、感受英雄气概。
上节课,我们知道在巍峨险峻的狼牙山上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五名壮士与大批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那些场面、那些形象恍然就在眼前,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深入感悟五位壮士的“壮”。
(一)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3~9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用“”画出,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学生交流感受。
(三)在交流时着重抓以下句子进行引导深化。
1.走哪条路呢?……引上绝路。
(1)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绝路?(2)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班长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3)理解“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热血沸腾”)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更知道,但是为了,他们热血沸腾,毫不犹豫,真是一群英雄。
(5)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2.班长马宝玉负伤了……用石头砸!(1)画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引导:什么是“举”,从“举”字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举起一块大石头”中体会战士们的仇恨、勇敢、顽强。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d440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5.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难点篇一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2、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二、作者介绍: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音:宗璞(pú)笨拙(zhuō)斗室(dǒu shì)朦胧(méng lóng)搁置(gē)缀满(zhuì)窥着(kuī)参差(cēn cī)妩媚(wǔ mèi)纷嚣(xiāo)2、释义:纷嚣:纷乱喧嚣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22244acfc789eb172dc886.png)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幽雅、缀满、笨拙、参差、愁怨”等词语。
2.能正确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花的,理清文章脉络。
3.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受丁香的特点并体会丁香的美。
4.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豁达的胸怀,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前置安排1.准备丁香的图片及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2.布置同学搜集宗璞的简历和她的作品及有关文学作品中赋予花草树木某种品格的材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目标导学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回顾丁香花的特点。
2.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丁香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作者是怎样将丁香的美表现出来的?又是怎样联想到丁香结并生发感悟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出示学习目标(1)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受丁香的特点并体会丁香的美。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豁达的胸怀,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二、小组共学,理解深化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在旁边写批注。
2.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画面一:城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把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7c6c1b84ae45c3a358c2b.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ff5ac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6.png)
1.草原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之美。
2.思考:除了景美,草原还美在哪里?3.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秀美的景色。
2.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并抓住关键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初入草原,感受到草原特别的风景之美。
看,美丽的大草原正向我们走来了!一边出示草原图片,一边配以背诵第一自然段的风景美语句。
2.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那这一碧千里的草原,除了风景美,还有什么也美呢?交流并板书:风景美人情美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那里的人,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跟着作者老舍一起去具体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这份独特的人情之美吧!设计意图:从图片引入,复习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草原美景描写,带领学生走进草原,并概括体会草原人民的人情美,对他们的热情好客形成初印象。
二、新授(一)探究一:喜迎远客,隆重盛大1.(出示)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在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的过程中,哪些语句让你觉得蒙古人民特别热情好客?用“”画出来。
2. 品读“喜迎远客图”——学习第二自然段。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你从这个场面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抓住关键词句:男女老少各色衣裳比喻修辞“飞”的形象性学生交流品词析句的感想,并用朗读加以体会。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64601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d.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9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9bae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c.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的方法。
3、理解对“丁香结”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得详细;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1、用图片导入。
同学们,见过丁香花吗?我们今天一起去赏丁香花。
(ppt放丁香花的图片),赏完图中的丁香花。
2、介绍丁香花。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宗璞的文字,去感受笔下丁香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丁香。
1、默读课文,思考: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丁香花和丁香结)2、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它美在了哪里,我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1)学生找出语句,说一说这是关于丁香花的什么的描写,教师书写样子、颜色、气味。
(2)重点指导两个句子: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3)配乐朗读,感受画面美。
三、深入课文,解读形象1、感受丁香结的形似。
无论是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
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之为丁香结,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是怎么说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了解象征意义。
说起丁香结,自古就有诗句描写它。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桌说:哀愁)丁香结真的代表着愁怨吗?我么再来赏读几句描写丁香结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结: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
的美丽。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
如:“纹痕
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
人类和一切生命。
)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
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
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
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一)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枯竭”的词意(用尽断绝),重点体会“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
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退一步讲实现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而且火星或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
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
因此文章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
星球。
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
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不能移民)
(二)讲读第四段。
1、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应该如
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
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
(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
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
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
(三)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默读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荷叶品格与母爱的伟大联系起来的?
(圈画文中的重点语句,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雨前:
父亲的话:说明全家人都是喜欢荷花的,并把花与人联系起来。
为下文作铺垫。
雨中:
白莲:谢了红莲:亭亭玉立
雨:紧密打没减缓水珠流转无力
红莲(左右倾斜不摇动)
荷叶(倾侧覆盖)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担心不宁静的心绪散尽了感动(直抒胸臆)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生自由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