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
2. 写数:学生能够用数字1-10表示数量。
3. 认识和理解数: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计数器。
2.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教室里的树木,然后让学生用数字进行表示。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数一数自己组内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4. 活动二: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有多少棵树,并记录下来。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 数数:1, 2, 3, ..., 10- 写数:1, 2, 3, ..., 10- 认识和理解数:每个数字代表一定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4有几棵树(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7.4节——有几棵树。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数数并说出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会数数,能够准确地数出树的数量。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观察图片,找出树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树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树林。
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数出图片上有几棵树吗?”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数数。
我会从图片的一边开始数,一直数到另一边。
我会告诉同学们,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一直数下去,不要漏掉任何一棵树。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答案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几棵树”这个问题,并在旁边画上一张图片。
然后,我会写下同学们数出的树的数量,并注明“正确”或“错误”。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数数练习。
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数出每张图片上的树的数量,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数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上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在数数的时候出现了遗漏。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提供更多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
他们可以在家里数数家具,或者在公园数数树木。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正确地数出树的数量,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数数。
2. 数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3. 数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并学会正确地数数。
3.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并讲解数的表示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的概念、表示和运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主要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的运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观察力、思维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
2. 提高题: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并说明是如何数出来的。
3. 拓展题: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所在社区有多少棵树,用数字表示出来,并分析数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多彩的数学世界”,具体是第3节“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数任务,并能够准确地用数词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木贴纸、计数棒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几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数量的概念,并用计数棒演示如何表示物体的个数。
然后,教师用树木贴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观察图片并计数,以及用数词表示物体的个数。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树木贴纸和计数棒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棵树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
2. 用数词表示树木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品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作业答案:1. 根据图片,树木的数量是____棵。
2. 我找到的物品是____个,用数词表示是____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能够数数和识数,并能够运用10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数数和识数,并能够运用10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数数和识数。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环节。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棵树。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板书,呈现一些10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和识数。
教师可以结合树木的图片,让学生将数字与树木对应起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数和识数的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检查和纠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认识物体数量。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文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树的数量,并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图片和直观事物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能够通过数数的方法认识物体数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认识物体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树的数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树木、苹果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树木图片和数量。
3.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树木图片,用于数数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几棵树?”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一起数树。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数的?他们看到了几棵树?”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数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数练习。
首先,教师展示一些树木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前活动:放音乐《小小智慧树》。
师:同学们今天上的精神状态都很好,真棒!老师看谁今天的表现是最棒的,能坚持到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找信息。
师:刘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小小智慧树,今天也请来了一些智慧树,树上还结了很多的智慧星,我要把它奖励给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智慧星?现在就用我们的智慧来找到智慧树吧。
师:(拿下一道口算题)看来我们要做对这些口算,智慧树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师:(做10加几的口算)。
做对一道口算题,刘老师就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10加几的口算,10加几就是?生:十几。
师:左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8棵。
(板书:8)。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
(做9加几的口算)。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9加几的口算。
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十),这样计算起来很快。
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6棵。
(板书:6)。
2、提问题。
师:智慧树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说两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左边有……,右边有……。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师:(你说的非常完整)集体说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有几棵树。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棵树?师:我们要求一共有多少棵树,谁会列式?生:8+6=14或6+8=14。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求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那么8+6=14对吗?我们可以请出我们的学习小帮手小棒来摆一摆。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单元《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案

《有几棵树》【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8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20根小棒(或牙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树木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淘气他们班去植树。
思考: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引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树?注意:学生提出其他相关数学问题,也可予以肯定和引导。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问题:一共有多少棵树?1.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种:把6拆成2和4,2与8凑十。
注意:引导生说清楚,拆分6的道理。
第二种:把8拆成4和4,4与6凑十。
注意:引导生说清楚,拆分8的道理。
3.对比两种方法,初步感知:不管是把6分成2和4,2和8凑十;还是把8分成4和4,4和6凑十,都是用了凑十的方法,让计算变简单了。
(二)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 ,你能看懂吗?(4)师生小结。
1.同桌之间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幅图:每次+1,共加了6次,8+6=14。
第二副图:把6分成2和4,先用2和8凑十,再加上4,8+6=14。
(三)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幅图:或者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说清楚计算的道理。
第二幅图:或者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说清楚计算的道理。
3.师生小结:在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不管是拆分较大的数,还是拆分较小的数,通过凑十的方法都能让计算变简单!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二、新课学习(一)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 (2)8+6=14(3)9+6=15 (4)8+6=14(5)8+6=14己研究其余算式。
2.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5+8 8+68+3 4+8 8+7 8+5 2+89+8 8+9 3+8 6+8 8+2(二)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7+ 6+ 5+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三、结论总结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于8+?法有什么疑问吗?2.教师反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3》,其中第5节《有几棵树》。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从而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准确数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数一数,这幅图片上有几棵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树的数量,同时解释数字3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幅树图片,要求学生合作数出树的数量,并解释数字3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图片数字3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门口数一数,家门口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家门口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教室里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树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数出树的数量。
但在数数时,有些学生对细节观察不够,会出现数错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数一数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如:车辆、书本、椅子等,并尝试用数字3进行表达。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四节——“有几棵树”。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在这一节中会学习如何数数,如何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这些知识。
具体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树的数量;2. 学习如何通过减法来计算树的数量;3. 解决实际问题,如“有几棵树被风吹倒了”。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减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树的小模型,数字卡片,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10以内的减法。
我会用数字卡片来展示10以内的数字,并用减法的方式来展示如何计算树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一些作业。
例如:“如果有7棵树,然后去掉3棵树,还剩下几棵树?”答案是:还剩下4棵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通过反思来评估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了10以内的减法。
同时,我也会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如“如果有12棵树,然后去掉5棵树,还剩下几棵树?”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减法概念。
例如,通过问学生“公园里的树”这个问题,我能够引导他们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数来理解减法的意义。
例题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具体的例子,我能够展示减法运算的步骤,并且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例如,我会展示如何从8棵树中减去3棵树,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减法的结果。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数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习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来准确地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生能够使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拿出苹果树模型,让学生数一数苹果树上有几棵树。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讲解解题思路:先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说出答案。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8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用数字和数量标志表示出来。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答案会有所不同,例如:我有2个兄弟姐妹。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题目:有几棵树?2. 板书解题过程: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量的基本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进行数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数一数身边的物体数量,例如: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数量,数一数学校的教室数量等。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精品教案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P81—82《有几棵树》。
二、教材分析20 以内进位加法中“8加几”,是在9加几进位加基础上学习的,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法计算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教材以“有几棵树”为主题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加法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计算方法,然后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凑十”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加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地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最近雾霾严重,小朋友们下课只能在教室里休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不敢出去玩了。
熊大、熊二这两个环保小卫士提议种一些树来净化空气,绿化我们周围的的环境。
说着就行动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理念】:通过谈话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看主题图,提问题导入新课(1)你能说一说他们分别种了多少棵树吗?(2)找到了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你们都好棒,提出了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板书:一共有几棵树?)【设计理念】:通过主题图直观的展现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新知探究1.列式解答,探究算法谁能列个算式解答这个问题?(生:8+6=15(棵),师板书。
)哦,你们都知道它的得数了,可是熊大熊二还不懂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你们能帮帮他吗?一(2)班的小朋友都很热心,那现在请你们先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算一算,在算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听,摆的人先想清楚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选择你喜欢的学具边摆边说,另外一名同学当小听众,想一想他说的对不对,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摆完之后同桌交换角色。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树的数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讲解计算方法。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交流,观察并说出各种物品的数量,然后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行计算。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如何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5. 总结:通过PPT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几棵树》2. 板书内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说出家中物品的数量,然后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理解“几”的概念,学会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1-5,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数量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用的学习用品,如画笔、纸张等。
3.提前分组,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字森林”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教学课件,展示不同数量的树木,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发现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数数、识数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准确地数出指定数量的树木。
通过竞赛,巩固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字表示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尝试用数字1-5表示更多的物体,拓展他们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数数、比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简单的比较问题,他们也能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但学生在进行符号表示大小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数数、比较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用比较符号正确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在实际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树苗模型,用于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有几棵树。
通过数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两组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组树木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一组树木的数量多,但大小不一定比另一组大;有时候一组树木的数量少,但大小可能比另一组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符号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学生用自己的小树苗模型进行比较。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符号(>、<、=),用模型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严谨的态度,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节《有几棵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学会数数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加减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3 + 2 = ?(2)5 2 = ?(3)小华有4个篮球,他借给了小明2个篮球,小华现在还有几个篮球?2. 答案:(1)3 + 2 = 5(2)5 2 = 3(3)小华现在还有2个篮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四课《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习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看到小河的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
)根据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出示一共有几棵树?)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程第一学程:独立探究8+6=?学习任务:探究8+6=?主问题1:“8+6”怎样算?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第二步:互学对子间交流“8+6”计算方法第三步:展学1.你是怎么计算“8+6”的?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主问题1预设答案:无固定方法,合理即可。
预设1:接着数:从8接着数9,10,11,12,13,14;预设2:“凑十法”:把6分成2和4,8+2=10,10+4=14;预设3:“凑十法”:把8分成4和4,6+4=10,10+4=14;预设4:类推法:9+6=15,8比9少1,15-1=14;预设5:类推法:10+6=16,8比10少2,16-2=14;……(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在植树节,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到公园里去种树。
淘气种了8棵树,笑笑种了6棵树。
你们能根据植树的情境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
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
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
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
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
8+6就等于14。
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刚才,老师听到机灵狗说,他喜欢第二种计算方法:把6分成4和2,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它还给这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凑十法”。
在刚才的几种方法中,欣欣的方法“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叫“凑十法”。
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了,刘老师真为大家开心,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
)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环节,我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
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蝴蝶在花间跳舞。
(出示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小朋友们,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我们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并计算: 8+7=15。
师:花丛中不但有蝴蝶,还有蜻蜓呢,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编故事,提问题。
师: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呢?
学生列式计算:4+8=12或8+4=12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
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
2、购买食品。
师:老师决定奖励给大家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他们!小朋友们,这么诱人的美味,你想要吗?赶快选一选,算一算吧!(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
(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
3、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
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