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 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

合集下载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同时也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关注,为了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退出“满洲国”的压力,直接威胁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取消人民的反日运动,为其进攻中国内地做准备,于是日本在上海制造事端,燃起了新的侵略战火。

日本进攻上海,也和进攻东北一样,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

1932年1月18日,日本唆使五名日本僧人向上海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打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

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焚烧三友实业社,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暴徒滋事后,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

[3]日军还向上海大量增兵,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193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全部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方表示“满意”,却又进一步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日本海军陆战队便于23时30分向闸北中国驻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一·二八事变,在日军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爆发了。

驻守于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下定抗战决心,违抗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奋起抵抗。

在闸北,与敌展开巷战,他们组成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适时反击,打退了日军的连续进攻。

后来战火延伸到江湾、庙行、吴淞、宝山一线,张治中将军率第五军驰援。

在各界人民的支援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打得日军多次更换司令而不能有所推进。

但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孤军作战,伤亡日重,急需支援,而国民政府一心妥协,不欲扩大,拒绝再派兵增援,军政部还克扣军饷和截留捐款。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

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

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一二八事变和川岛芳子的关系一二八事变川岛芳子一直被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川岛芳子导演了一二八事变。

1931年十月,土肥原贤二将溥仪接到东北,准备建立满洲国。

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土肥原贤二派遣川岛芳子到上海与田中隆吉制造事端。

早在1930年,川岛芳子和田中隆吉就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中相识。

两人很快发展为情人。

关于如何在上海挑起事端,川岛芳子早就有了主意。

川岛芳子用自己的美貌虏获了上海三友公司一个叫吴平的员工。

川岛芳子向吴平哭诉自己被日本和尚欺负了。

吴平马上表示要替川岛芳子出气。

川岛芳子教唆两名日本和尚和三位新特到三友公司外观看工人们,并投入石子挑衅。

忽然门里冲出来三友公司的人,拿着棍棒,对日本和尚大打出手。

其中有个和尚叫水上秀雄,被打后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警察没有逮捕犯人,日本指控中国工人纠察队是这次事件的主谋。

川岛芳子得知水上秀雄死亡的消息,又生一计。

川岛芳子来到居于上海的日本侨胞的聚集处,哭诉自己的亲戚水上秀雄被中国人打死了,希望日本青年能够替她讨回公道。

于是这些日本青年们经过周密的部署对三友公司进行了袭击。

双方发生了一场恶战。

而三友公司也在这次事件中失去了他们的厂房。

川岛芳子的情人田中隆吉煽动上千名日本侨胞沿路游行,前往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军方力量出面干涉。

几天之后,一二八事变爆发。

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二八事变川岛芳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 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 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导语: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同全体将士,敬谨致祭于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之灵曰:呜呼!蠢彼岛夷,狼子野
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同全体将士,敬谨致祭于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之灵曰:呜呼!
蠢彼岛夷,狼子野心,陷我东北,窥我沪滨。

赖我将士,挞伐用申,迭歼顽敌,固我名城。

贼来愈众,我志愈坚,奋勇杀敌,以一当千。

声震陵谷,气壮河山,撼山岳易,撼我军难。

月黑庙镇,风紧江湾,剑光射斗,敌胆皆寒。

再接再励,载守载攻,追奔逐北,叶卷西风。

敌弹如雨,敌机翔空,惟我将士,勇猛精忠。

出生入死,成仁成功。

洒血兮化碧,吐气兮成虹。

呜呼将士,渺矣音容!仓皇戎马,诀别无从。

梦萦回兮故垒,泪涕零兮江东。

鹃啼兮声若,花落兮飞红。

呜呼将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泉台永隔,怆怀何已!
我与君等,如兄如弟,仰事俯蓄,责在后死。

呜呼将士,从此长眠!此仇未报,衷肠若煎。

誓将北指,长驱出关,收我疆土,扫荡凶残。

执彼渠魁,槛车系还,一尊青酒,再告重泉。

呜呼将死,得其死矣,功昭党国,光耀青史。

人生草草,大地茫茫,忠贞亮节,山高水长。

呜呼将士,庶几来飨!
生活常识分享。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委员长卫队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委员长卫队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引起我发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某航空杂志上的“中国宪兵”,不知道什么时候所谓“击败梅川师团的中国宪兵”的伪文在流行,反而将历史的真相掩埋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来自SC论坛的充满爱与正义,富有历史责任感的青年历史爱好者孙白起和来自水木社区的严谨认真的,精于考证的契卡领袖捷尔任斯基,决心在中日德三方众多繁杂的资料片段中还原这段光辉的历史,让他永远为人们所牢记。

引言1938年1月,淞沪战败、南京失守,日军兵锋指处,竟再无有力的抵抗,失败的阴云笼罩在中国上空。

武汉的委员长官邸此时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令当时的侍从人员感到不解的是,蒋介石很快就亲自接见了这个衣衫褴褛的士兵。

士兵将一张皱巴巴的香烟纸从贴身口袋里取出,“这是我们营长临死前让我交给委座的。

”纸张上还带着血迹,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话,“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委员长沉默许久。

时光回溯到1934年,在对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校阅中,一支奇怪的部队引起了在场校阅将官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团法肯豪森的注意,这是一支大约500人的小部队,与教导总队的其他部队一样,他们头戴德式钢盔,身穿德械黄色军装,但是武器配备远为精良,每个士兵都是长短配置,机枪手装备着比利时造FN BAR,步枪手装备着捷克造ZH29半自动步枪,所有军官士兵全部配备德制毛瑟C96,后来的各项军事表演中也充分展示了这支部队的超强实力,在轻兵器射击、手榴弹投掷等各项军事技能上,这支部队体现出远超于一般部队的超强的军事素养。

当这支部队最后列队向委员长致敬的时候,蒋介石不无得意地跟法肯豪森说道,“这就是教导总队宪兵营,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利剑上的锋刃。

”这支委员长最为自豪的部队,就是蒋介石一直以来不惜工本倾力培养,倚为手中利剑的精锐卫队。

为了保密,这只部队有着众多繁杂的番号,包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营、中国宪兵13团,侍从室卫队等等名目,由于部队主官为孙武安,德国军事顾问遂称之为“Battalion Song”,随着时间的发展,“Battalion Song”成为德国人对这支部队的专有称呼。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促进了国内团结,坚定了抗战决心,但也使国民政府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一二八事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一二八事变分析中文名称:一二八事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签署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时间:1932年1月28日~3月3日地点:上海市与周边地区人物: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盐泽幸一一二八事变详情击退日军挑衅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

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

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

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

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

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国军军事部署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

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

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中日战斗持续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

2月6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

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松沪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松沪战役(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战争背景历史背景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

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人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

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

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日本称一·二八事变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

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主要城市之后,在 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中国政府向国际上呼 吁各个列强来干预日本的侵略,西方国家当时没有采 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日本,但是口头上还是予以一些谴 责,另外东北人民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日本在这种情 况下,就希望分散一下国际上的注意力,同时对中国施 加进一步的压力,那么选择的目标在什么地方呢,就选 择在西方国家有大量投资,中国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 ——上海。因为,在这里燃起战火,一方面就可以把西 方的注意力引开,同时对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一· 二八”事变所产生的影响,徐焰教授认为,上海 “一· 二八”抗战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又造 成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
一· 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 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 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党军第十九路 军奋起抗战。 但国民政府坚持力避 冲突政策,十九路军孤军奋战伤亡惨 重。2月14日在蒋介石一面抵抗、一 面交涉的方针下,国民政府军政部下 令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开赴前 线,与十九路军并肩抗日。在英、美、 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5月5 日,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淞沪 停战协定》。
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 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是 可歌可泣的.上海的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以及各种抗日爱 国的群众组织的积极努力下,给予十九路军抗日的支 援,也是极其巨大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在一二八抗 战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 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 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 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日机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被炸毁。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 旅团千余人,在蕴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 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 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中国方面,事变初期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力避冲突,不仅不给十九 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十九路军孤军奋战 伤亡惨重。后全国舆论压力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 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 宣布停战。

128事变之我见

128事变之我见

“一·二八”事变,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

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

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

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

2月8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

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

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

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

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

“一·二八”抗战中的淞沪警备司令戴戟

“一·二八”抗战中的淞沪警备司令戴戟

“一·二八”抗战中的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姚小平《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02日 07 版)“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蒋光鼐(中)、蔡廷锴(右)和戴戟(左)说起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领导者,人们多会想到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而对当时与蒋、蔡共同抗敌的的第三号人物、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却知者甚少。

2012年底,笔者通过采访戴戟的外孙、华东师大历史系退休教授沈坚先生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戴将军在“一·二八”抗战中的一些细节。

戴戟字孝梱,原名光祖,祖籍安徽旌德,1895年生于苏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从苏州到上海参加学生军,改名戴戟,一心想当执戟卫国的职业军人。

1914年戴戟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三期,同期学员有张治中、蔡廷锴、白崇禧、何键、黄绍竑、毛秉文等。

1916年12月戴戟从军校毕业,在部队基层历经战火磨练。

1921年,戴戟到广东投奔粤军第一师四团团长陈铭枢。

陈对戴非常器重,任命他为四团团副,后接任团长职务。

当时蒋光鼐和蔡廷锴也在四团,任连级干部。

从那时起到“一·二八”淞沪抗战前,戴戟与同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共同亲历了北伐战争、国共分裂、中原大战及围剿中央苏区等一系列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件,结下生死之交。

淞沪警备司令部又称龙华警备司令部,是国民党在上海的最高警备机构,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罗亦农、赵世炎、杨匏安、陈延年,以及柔石、殷夫、胡也频等“龙华二十四烈士”均牺牲于此。

戴戟之前的历任淞沪警备司令白崇禧、钱大钧、熊式辉等都是蒋介石极为信任的反共重臣,他能任此职,实属偶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战而退,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受到国人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国民党大佬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借机施压。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被迫下野,“两广”(广东、广西)派上台。

一寸山河一寸血_上_你不知道的_一_二八_抗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_上_你不知道的_一_二八_抗战

在央视“见证 亲历”栏目瞥见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的画面,才蓦然发现“一・二八”抗战距今已78年整。

若不是看到这期节目,也许我同许多人一样,恐怕早已将它遗忘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也称第一次淞沪抗战,有人总是不经意地将它同第二次淞沪抗战,即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混为一谈。

前者虽不如后者那么有名,规模也不是那么宏大,却同样轰轰烈烈,同样震撼我们的心灵。

历史教科书给我们留下的基本印象是:“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十九路军奋起抗争,除第5军后来在张治中率领下参战外,没有其他部队前来支援;由于蒋介石采取妥协投降政策,拒不再向守军发出一枪一弹,致使守军孤军奋战,最终在日军大量增兵且面临被包抄的危险时,被迫撤至二线;5月5日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一・二八”抗战遂以失败告终。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翻阅当年的《第十九路军关于淞沪抗日作战纪要》,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张治中、宋希濂、俞济时等人的亲历回忆等原始史料后,我不禁惊异地感到,原来真实的历史与我们的记忆、印象之间,差距如此之大。

“一・二八”抗战败给日本了吗“一・二八”抗战爆发后,日军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曾狂妄地叫嚣:日军陆战队只需四个小时一寸山河一寸血(上)——你不知道的“一・二八”抗战□ 刘 波就能全歼上海的中国军队。

结果,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下,日军三易主帅,多次增兵,兵力最高时达十万之众,另有军舰80艘、飞机300架和大量坦克、装甲车,但死伤逾万,才占领上海。

中国守军在兵力不济、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主动退守嘉定、太仓一线的第二道防线,继续守卫。

3月3日,主要战事结束。

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经多轮谈判,5月5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协定规定,日军全线后撤至战争前的日本租界内,而中国一方则把军队撤出上海市,上海市内的治安由警察和宪兵维持。

5月23日,中方按照协议收回上海日本占领地区,双方恢复到“一・二八”之前的态势。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经管系 人力1504B 林莹 于栎瀛 修颖
蒋光鼐(1888—1967)
► 参加过辛亥革命,曾
任国民革命军师长, 第十一军副军长,参 加中原大战。一·二 八事变时任十九路军 最高指挥官。
蔡廷锴(1892—1968)
► 行伍出身,凭过人的战功
由士兵升为十九路军上将 总司令。率领十九路军在 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 日军。使世界知道在东北 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 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 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 蒋抗日的初步协定》。
一·二八事变
经管系生化人力1504B 林莹 于栎瀛 修颖
事件简介
► 一·二八事变也称作一·二八淞沪抗战。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 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 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 领下,奋起抵抗。
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即已发表《告全国同
胞一致安内攘外书》,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口号:“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 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 蒋介石声称鉴于“九一八”、“一二八”两次事变, 中共皆乘机“扩大叛乱,涂炭生民”,国军难以全 力抵御外侮,乃于1932年6月9日,在庐山召开“五 省‘剿匪’会议”,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陆战 战争 队爆 在发 示前 威日 本
► 1 月28 日夜,日军突然 指挥抗战的将领 从左到右为戴戟、蒋光鼐、 袭击上海闸北地区。中国 蔡廷锴 驻军奋起反击。蒋光鼐、
蔡廷锴、戴戟连夜步行赶 到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命令后方部队火速 向上海集结参战。闸北地 区的战斗一直延续到29 日下午,中国军队将日军 全部驱出了闸北地区。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陆战 战争 队爆 在发 示前 威日 本
► 1 月28 日夜,日军突然 指挥抗战的将领 从左到右为戴戟、蒋光鼐、 袭击上海闸北地区。中国 蔡廷锴 驻军奋起反击。蒋光鼐、
蔡廷锴、戴戟连夜步行赶 到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 挥部,命令后方部队火速 向上海集结参战。闸北地 区的战斗一直延续到29 日下午,中国军队将日军 全部驱出了闸北地区。
蒋光鼐(1888—1967)
► 参加过辛亥革命,曾
任国民革命军师长, 第十一军副军长,参 加中原大战。一·二 八事变时任十九路军 最高指挥官。
蔡廷锴(1892—1968)
► 行伍出身,凭过人的战功
由士兵升为十九路军上将 总司令。率领十九路军在 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 日军。使世界知道在东北 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 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 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 蒋抗日的初步协定》。
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 首。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 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 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 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 促进了团结。
►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中国
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 且一·二八事变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淞 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 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 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虽然武器装 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性质,和广 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 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 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改变了 中国的国际观感。

一二八事变的骄人战果 22天内日军三次更换主帅

一二八事变的骄人战果 22天内日军三次更换主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二八事变的骄人战果 22天内日军三次更换主

导语:2月14日,日军陆军中将植田抵沪,兵力增至3万余人。

2月16日,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命军政部派张治中率嫡系第5军抵沪,并命令:“着
2月14日,日军陆军中将植田抵沪,兵力增至3万余人。

2月16日,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命军政部派张治中率嫡系第5军抵沪,并命令:“着第5军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

”蒋光鼐决定实行区分作战,下达了兵力布置命令。

以第19军军长蔡廷锴为右翼军指挥,占领南市龙华、真如、闸北、八字桥、江湾一线,军部设在真如;以第5军军长张治中为左翼军指挥,占领江湾北端一线,及死守吴淞要塞,军部设在刘行镇。

各部务于17日拂晓布防完毕。

2月18日,日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我军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范围内军事设施并永不重建。

“父亲愤然拒绝这些无理要求,断然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20日晨,日军发起进攻,父亲一面指挥部队,一面以19路军名义通电全国:“军人报国,粉身碎骨是份内事,大战开始之日,即本军授命之时。

使一卒一弹犹存,则暴日决不得逞……”这种拼死抵抗的决心,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蒋介石直接打电话责问蒋光鼐说:“这个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吧!”
蒋光鼐当即顶撞说:“卫国保土乃是军人天职。

强敌压境,怎能不奋起自卫?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经打起来了,无法收手!”
在19路军的抗击下,江湾、庙行两处争夺激烈,双方都伤亡惨重。

生活常识分享。

“和平将军”张治中 国家兴亡,英雄有责

“和平将军”张治中 国家兴亡,英雄有责

“和平将军”张治中国家兴亡,英雄有责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6期文|张素久2015年8月15日,即将迎来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的中国,经历了一段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浩劫。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中华民族的劳苦大众,度过了一段无比艰难困苦的岁月。

山河破碎,国土焦灼,妻离子散,人亡家破。

在民族兴亡的历史关头,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开始了英勇的抗日战争。

清代学者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难当头,拯庶民于乱世,天下兴亡,英雄更应有责!张治中,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中的一个。

我的父亲张治中,1890年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家庭。

因家境贫寒,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在辞去杂货店工作后,他到扬州考入了警察教练所,毕业后当上了一名警察。

战斗在抗日斗争最前沿的抗日将领武昌起义后,父亲趁着这股革命的热潮赶往上海,参加了上海的学生军,准备北伐。

当时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创建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国民政府。

父亲参加的这支学生军后来奉命到南京,并入陆军军官学校,改编为陆军入伍生团。

父亲被编入该团第一营。

军校的这段学习生活,奠定了父亲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也使他萌生了做一名职业军人,为国打仗为民捐躯的思想。

1912年,父亲到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学习,毕业以后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深造。

1917年,孙中山率领海军,树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

父亲决心到广东去,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的护法运动。

在这个时期,父亲的政治思想开始倾向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运动,对父亲的人生观和政治思想上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父亲在这个时期赴上海读书,接触了早期革命进步人士陈独秀、瞿秋白,以及早期的国民党人于右任等,亲自聆听了他们许多积极进步思想的教诲。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父亲应蒋介石邀请,担任黄埔军事研究会委员,12月赴黄埔军校正式任职,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精简版)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精简版)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冯玉祥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53年,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冯玉祥先生在泰山展览,院内有补刻的冯玉祥、赵望云合作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11月10日撰书《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冯玉祥在泰山的活动资料等。

佟麟阁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

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

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

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

一二八事变中的积极应对 主力第五军驰援上海

一二八事变中的积极应对 主力第五军驰援上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二八事变中的积极应对主力第五军驰援上海导语: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行政院长的蒋介石就下令预防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

1931年12月,蒋介石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由孙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行政院长的蒋介石就下令预防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

1931年12月,蒋介石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由孙科接组南京政府。

但孙科政府软弱无力,难以应付九一八事变后复杂困难的局面,尤其是财政陷入严重困境,军费已积欠2个月未发。

因此1932年1月25日,孙科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出辞职。

1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接受孙科辞职,南京国民政府再度改组,以汪精卫继任行政院长。

当夜,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9日,之前因九一八事变而于1931年12月下野的蒋介石复出,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为军委会委员(同时任命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为委员),负责调动军队,指挥沪战。

同日,蒋介石制定对日应对原则,即“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并且规定:“交涉必须定一最后防线与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要不妨碍行政与领土完整,即不损害九国公约之精神与不丧失国权也。

如果超此限度,退让至不能忍受之防线时,即与之决战,虽至战败而亡,亦所不惜。

必具此决心与精神,而后方可言交涉也。

”同时蒋介石在军事上作出“十九路军全力守上海,前警卫军(即87、88师)全力守南京”的军事部署。

蒋介石于当日(29日)的日记中写下:“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我亦唯有与之决一死战而已!”蒋在日记中亦做出迁都洛阳的决定,以避免城下之盟:“决心迁移政府,与倭长期作战” 。

同日(29日),蒋介石致电驻武汉的湖北省主席何成浚、第4师师长生活常识分享。

张治中将军生平简介

张治中将军生平简介

张治中将军生平简介
张治中将军资料简介
1890年,张治中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年幼时就进入私塾读书。

十年寒窗苦读,造就了张治中儒雅的文学底蕴。

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治中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参加了护法运动,担任桂军参谋长等职务。

1924年,张治中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担任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兼任国军第二师参谋长。

在广州驻防时期,与后来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同志,交往甚密。

在北伐战争期间,张治中曾到欧美进行考察,回国后,担任军校的训练部主任。

1928年,在中原战争中,张治中拥护蒋介石对冯阎联军进行攻击。

曾在1932的上海一·二八战役,将日军赶出领土。

在西安事变发生时,张治中主张和平解决。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张治中在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

败退后,张治中在湖南担任了政府主席,任期一年零两个月。

在任上时,张治中积极向湖南群众增强了抗日救亡思想,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治中帮助了中国共产党,释放了被囚禁在新疆的一批重要骨干。

并在内战时期,张治中没有向共产党打过仗,被人称作是和平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帮助新中国将新疆和平解放。

建国后,张治中担任西北军政的重要首脑,一心扑在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建设上。

直到1969年,张治中因病救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79岁。

抗日名将张治中简介

抗日名将张治中简介

抗⽇名将张治中简介抗⽇名将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1890年10⽉27⽇——1969年4⽉6⽇),原名本尧,字⽂⽩,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黄埔系⾻⼲将领,中国国民⾰命军陆军⼆级上将,爱国主义⼈⼠。

1932年“⼀.⼆⼋”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军;1937年11⽉,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事件⽽被⾰职。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的认可和重⽤;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

抗⽇名将张治中的成就和贡献 政治 1920xx年在第⼀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先⽣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三⼤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貌焕然⼀新;坚决贯彻联共抗⽇的⽅针,使湖南成为抗⽇根据地之⼀。

1938年抗⽇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抗⽇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其中有⼩孩23⼈,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和平谈判,1949年9⽉,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贡献。

新中国成⽴后张治中对国家的⼤政⽅针,重要⽅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军事 1925-1920xx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和第⼆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年5⽉编成中央教导第⼆师,率部参与中原⼤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
导语:一、开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
一、开战前后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行占领。

于是数日之间,河山变色,辽东巨野,尽陷铁蹄。

其后,更扩大其侵略目标,向我沿海各要埠肆扰,乃有天津事件,福州告警,纷至沓来。

而上海“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也系暴日侵略野心及挑衅阴谋所造成。

最先,暴日制造五日僧被殴案;继乃有日浪人的暴动,焚烧三友实业社工厂,捣毁北四川路中国商店,使上海空气趋于极度的紧张;终乃有四项条件之提出,要求我国取缔抗日运动及解散抗日救国会,挑衅阴谋层出不穷。

于是日舰队集沪示威,日陆战队登岸布防,各地日侨撤退等等,而最后的一幕,就是“一二八”的闸北夜袭,我们淞沪抗日的战幕正式揭开。

这时是十九路军驻守上海,首先举抗日之旗,通电云: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

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1时公然在上海闸北侵我防线,向我挑衅。

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

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此志此心,可质天日而昭世界。

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

战争之幕既揭开,这时,蒋介石虽已退职在野,但鉴于当时形势,也曾发出一道通电。

但是我看到一种大可忧虑的情形: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