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雷技术概述.pptx
防雷接地技术文件概要课件
![防雷接地技术文件概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daec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e.png)
由于雷电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对接地装置的设计和安装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方案:采用新型材料和设计理念,提高接地装
置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02
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土壤电阻率对接地装置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存
在差异。解决方案:根据土壤电阻率进行差异化设计和施工,采取相应
措施降低土壤电阻率。
提供数据支持。
防雷接地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
电力系统
推广防雷接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电力设施的防雷保 护能力。
通信设施
加强防雷接地技术在通信设施中的应用,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运 行。
建筑物
将防雷接地技术应用于建筑物方案
01
雷电活动的不确定性
防雷接地系统的性能要求
01
02
03
可靠性
防雷接地系统应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确保在雷电天 气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 物和人员的安全。
有效性
防雷接地系统应能够有效 引导雷电并迅速将其导入 大地,避免雷电对建筑物 和人员造成危害。
安全性
防雷接地系统应具有足够 的安全性,避免因接地不 良或设备故障等原因而引 发电击等安全事故。
防雷接地技术文件概 要课件
• 防雷接地技术概述 • 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 防雷接地技术的设计与实施 • 防雷接地技术的维护与管理 • 防雷接地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防雷接地技术概述
防雷接地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防雷接地技术是一种通过将雷电 引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对建筑 物、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的工程 技术。
03
维护与更新问题
接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解
《雷电及防护》PPT大纲
![《雷电及防护》PPT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6bf7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1.png)
安全宣传途径与手段
途径
• 学校教育:将雷电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防雷意识 。
• 社区宣传: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册等途径,向居民普及雷电安全知 识。
安全宣传途径与手段
• 企业培训:针对电力、通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雷 电安全培训。
安全宣传途径与手段
手段
• 传统媒体:通过电视、广播 、报刊等传统媒体发布雷电 安全提示信息。
《雷电及防护》 PPT大纲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雷电概述 • 雷电监测与预警 • 雷电防护技术 • 雷电安全教育与宣传
01
雷电概述
雷电的形成原理
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共同作用
• 在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辐射、地形、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均匀的电场分布。当电场强度超过大气电离阈值时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发生电离现象,产生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形成电流,最终导致闪电 放电。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作用,促使雷电的形成。
雷电的种类与特性
电流强度大、放电时间短、光谱范围广
• 雷电的电流强度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间通常在几十 到几百毫秒之间。雷电的光谱范围覆盖可见光、红外线和 紫外线等多个波段,呈现出多彩的光芒。这些特性使得雷 电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威慑力。
雷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雷电击中人体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此外,雷电也 可能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雷 电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屡见不鲜。
02
雷电监测与预警
雷电监测技术
概述
介绍雷电监测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
新兴雷电监测技术
信号综合防雷讲义PPT课件
![信号综合防雷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821b817f1922791688e8f7.png)
• 4)由于雷电电磁冲击(LEMP)使内部系统失效或 工作失常。
10
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 东黄岛油库5号罐遭雷击起火,引 爆了1至4号罐,大火共燃烧了104 个小时,19人死亡,78人受伤, 烧耗原油3.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500万
5
雷电原理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中国,早在公 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 雷电的记录, “正月始雷”、“五月 迅雷”、“秋冬雷潜”。古人认识到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到18世纪,为了 揭示雷电的本质,许多科学家开始进 行了观测和实验研究,并且提出了防 雷的措施。
6
最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提出 了摩擦产生雷电的理论,发明了避雷针并 成功地用于建筑物的防雷。
18
雷电流大多数是重复的,通常一 次雷电包括3~4次放电
当先驱放电到达大地,或与大地放电迎面会合以后就开 始主放阶段,这就是雷击。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 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驱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 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能量,以至发出强烈的闪 光和震耳的轰鸣。在雷击中,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 大多数雷电流峰值为几十KA,也有少数上百KA以至几 百KA的。
暴雨甚至伴隨有冰雹或龙卷风
出現,因此往往可造成災害。
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
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
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
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
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
害甚大,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
对象。
16
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 通常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带电的 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 现象,叫做“直击雷”。其二是带电云层
现代防雷技术PPT课件(第一部分:第1-5章)
![现代防雷技术PPT课件(第一部分:第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f1adb2065727a5e9846a611e.png)
输电线路的存在,改变了雷云—地之间的电场分布,有引雷作用。根据模拟
试验及运行经验,线路每侧的引雷宽度为2h(h为避雷线的平均高度,m)。
因此,对雷暴日T=40 地区,避雷线或导线平均高度为h的线路,每100km每
年雷击的次数
N (b 4h) 100T 0.28(b 4h)
从1025个有效的雷电流观测数据中归纳出来的。
对年雷暴日数小于20的地区(我国除陕南以外的西北地区、内蒙古的部分地
区),雷电流幅值较小,P可按下式计算:
lg P I 44
波形和极性
(1-2)
虽然雷电流的幅值随各国气象条件相差很大,但各国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却是 基本一致的。根据实测统计,雷电流的波头时间大多为1~5µs,平均为 2~2.5µs。我国的防雷规程建议雷电流的波头时间取2.6µs,此时雷电流的平 均波头陡度与幅值成正比,即
在这片雷云对另一雷云放电或者对大地放电时则雷云与大地间的电场随之消失导线上的束缚电荷变成自由电荷并立即向导线两端移动形成对地电电磁感应形成的感应雷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感应雷主要是由静电感应的效应形成根据这一理论在线路上被感应出的雷过电压应该和线路架设的高度成正比那么埋地电缆的架设高度为零自然被感应出的雷过电压也应该为零但实际当中经检测在埋地电缆上的雷过电压可高达数万伏这里用静电感应的理论显然不能完善的解释这种现象
1.1.3 雷电流幅值和波形
幅值分布的概率
雷电流是单极性的脉冲波。对一般地区,我国现行标准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
的概率如下:
lg P I 88
(1-1)
其中,I为雷电流幅值(kA);P为幅值大于I的雷电流概率。例如,当雷击时,
(完整PPT)防雷基础知识
![(完整PPT)防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3482fd3daef5ef7ba0d3cfe.png)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雷神到底是什么样呢? 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 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 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 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 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 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 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 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 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 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 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 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 脸”、“雷公嘴”的说法。
防雷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雷电灾害回放 三.雷电的形成 四.雷电的分类 五.雷电危害形式
六. 雷电的描述 七.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八.相关防雷规范介绍 九.防止遭受雷击的方法
一.概述
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 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天约发生 800万次雷电,每年因雷击造成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 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 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指 挥系统和有室外天馈设备的系统 更是雷电的重灾区。从某种意义 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 的危害就大。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 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 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避雷室是最早出现的避雷设施。南朝刘宋时人盛弘 之撰写过一部名叫《荆州记》的书。书中记载:“湖阳 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 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从盛弘之的记载 看,樊重为母亲建造避雷室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是文石, 文石很可能就是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绝缘作用。大理石 建造的屋室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避雷的。
中世纪国外雷击记载
在1750年富兰克林已指出,用尖端导体来保护房屋。 但仍免不了神学的阻碍,有人认为在教堂尖顶上装铁棒是 亵渎(xièdú)上帝,不想装避雷针,而且把上百吨的军 用炸药内存在有拱顶的教堂大厅里,以求得上帝的保护, 认为这是最安全的。1767年闪电击中了威尼斯一个贮放了 几百吨炸药的教堂的拱顶,引起大爆炸,3000人丧生,威 尼斯城大半被毁。1856年Rhodes(希腊罗德岛)一个教 堂发生类似灾祸,4000人丧生。
综合防雷技术2
![综合防雷技术2](https://img.taocdn.com/s3/m/5f2d9b0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a.png)
综合防雷技术2这些感应正电荷在屋顶上的聚集速度取决于先导发展的速度,因为先导发展的速度约比回击速度小100倍,所以在先导发展阶段,金属屋顶上有足够的时间来聚集大量正电荷。
这些正电荷受到先导通道中负电荷的束缚,不能自由运动。
当先导发展到附近地面时,回击过程便开始,先导通道中携带的负电荷将被地面上的正电荷自上而下地迅速中和,伴随着负电荷的消失,金属屋顶上的正电荷将失去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但由于屋顶金属体与地之间的电荷流散路径上存在着数值可观的电阻,这些被释放的正电荷不能以与回击发展同样的速度来消散。
在回击后的短时间内,可以近似认为金属体上仍有大量正电荷存在,于是金属体与地之间将构成一个电容器,金属体对地将具有一个高电位,它可用下式来表示:上式中的实际是金属体上感应电压的最大值。
随后,金属体上正电荷将通过建筑结构中的路径向地流散,设该流散路径的电阻为R,这种电荷流散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程,因此建筑物金属屋顶的对地电压u将按以下规律变化:式中u——金属体电位;Q——金属体上的电荷;C——金属体对地电容。
雷电流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区有很大差别,一般平原地区比山地雷电大(图2.13),正闪击比负闪击大,第一闪击比随后闪击大。
如2.13所示的是圣萨尔瓦托山的101次负闪击,26次正闪击得到的电流峰值累积概率分布图。
101次负闪击的中值电流为30kA,而26次正闪击的中值电流为35kA。
事实上从1936年至1971年间电流超过100kA的都是正极性。
在北美州等地区得到了正极放电极其强烈的结论。
I(kA)雷电流峰值图2.13雷电流峰值的累积概率分布二、雷电流的波形1、雷电波形作图如图,先由纵轴上的0.1、0.9、和1.0三个刻度作三条横轴的平行,前两条平行线分别与波形曲线的头部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作一条直线,该直线与第三条平行线和横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由C点引横轴的垂线,其垂足E点与D点之间的时间即定义为波头时间,用t1表示。
雷电防护技术ppt
![雷电防护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1417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1.png)
雷电防护技术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挑战
雷电防护技术在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雷电现象的复 杂性、防雷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雷技术的更新换代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机遇
雷电防护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如新兴技术 的应用、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新市场的开拓等,可以推 动雷电防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国外研究
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雷电防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在电 力、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国内研究
我国在雷电防护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 距。
雷电防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精细化研究
未来雷电防护技术将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的雷电效应和防护需求,采取 更加精准的防护措施。
多学科融合
雷电防护技术将与多学科进行融合,包括气象、电磁、材料科学等,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 创新和进步。
智能化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雷电防护技术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雷电预警、 防护、评估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雷电防护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01 02
材料创新
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耐高温 性能,可提高防护装置的性能。
雷电防护技术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雷电防护技术的分类
直击雷防护
根据雷电的危害方式和特点,雷电防护技术 可分为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感应雷防 护等。
主要是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等设备将雷电流 引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 设备。
侧击雷防护
感应雷防护
主要是通过避雷网、避雷带等设备将雷电流 引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侧击击中建筑物或 设备。
《防雷知识》课件
![《防雷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9535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c.png)
一种罕见的雷电现象,通常发生在雷 暴天气中。
地闪
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是造成雷击的 主要原因。
02
雷电的危害与影响
对人类的危害
雷击致死
雷击可以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尤 其是当人们在空旷地区或高处时
。
雷击致伤
雷击可能导致烧伤、骨折等伤害, 甚至可能引起内伤或长期健康问题 。
雷击恐惧
即使幸存下来,雷击的恐惧和心理 创伤可能影响人的生活。
号。
黄色预警信号
表示雷电活动可能持续,并可 能造成一定影响。
橙色预警信号
表示雷电活动强烈,并可能造 成较大影响。
红色预警信号
表示雷电活动极为强烈,并可 能造成重大影响。
应急处理措施
1 2 3
室内应急处理
在雷电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尽量留在室内,并关 闭门窗、电器等设备,避免使用电话、电脑等设 备。
室外应急处理
。
避雷带
环绕建筑物安装的金属带,用 于引导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
避雷器
安装在电力线路上,当雷电过 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将雷电引 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防雷模块
一种集成了避雷针、避雷带和 避雷器功能的综合防雷设备,
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场合。
防雷产品的应用
01
在建筑物顶部安装避雷 针和避雷带,以保护建 筑物免受雷击。
放电现象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 形成雷电。
雷电的原理
电荷聚集
在雷雨云中,水滴和冰晶 等云粒子会携带电荷,形 成正负电荷中心。
电场形成
正负电荷中心形成强大的 电场。
放电过程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 形成雷电。
雷电的种类
【正式版】防雷基础知识PPT资料
![【正式版】防雷基础知识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c1bd7efbed5b9f3f90f1cf5.png)
原理:将雷电能量沿设计的路线导入大地 1981年日本“马特”导弹发射后遇到落地雷,导弹坠毁,操作人员也受雷击倒毙
接闪器:设置在建筑物最高处的金属物,用以吸引雷电; 屏蔽:用金属材料构造一个闭合空间,并且接地,如计算机外壳 二类:国家级建筑、省部级办公楼、一般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高建筑物、特大型厂房、南方潮湿多雷地区 199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一家化工厂因雷击而爆炸,导致毒气泄漏 二类:国家级建筑、省部级办公楼、一般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高建筑物、特大型厂房、南方潮湿多雷地区
当在开阔平坦的地面上时,丢掉一切长的物 体,尽量使身体放低
五、建筑物防雷
防雷参数的选择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把
需要设置防雷措施的建筑分成三类:
一类: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易 燃、易爆场所
二类:国家级建筑、省部级办公楼、一般易燃易 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高建筑物、特大型厂房、 南方潮湿多雷地区
二、雷电的成因
三、雷电危害的类型
直击雷危害 间接雷危害
雷电反击危害 雷电感应危害
三、雷电危害的类型
直击雷危害
雷电放电的通道 瞬时电流高达几万安培,除电效应外,还有热效
应,导致火灾,熔化物体,使闪电通道膨胀,水 分汽化,又造成机械作用
三、雷电危害的类型
间接雷危害 0区:建筑物界面之外的空间。
1989年我国黄岛油库遭雷击引发特大火灾,死亡19人,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备或人身造成危害 为了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可在天线近旁安装避雷针。
雷电防护技术ppt
![雷电防护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17c5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e.png)
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前景
未来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不仅应用于电子设备及人身安全防护领域,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从而为人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雷电防护技术的未来挑战
虽然目前的雷电防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提高雷电防护的效率、降低防护成本等,因此未来的雷电防护技术仍然面临着不断的挑战。
某通信基站防雷实例分析
该机场拥有众多建筑物和设施,包括航站楼、跑道、滑行道等,对防雷要求较高。
某机场防雷实例分析
设备情况
该机场的防雷方案主要包括接地、电源浪涌保护等措施,同时也采用了信号浪涌保护器等现代防雷技术。
防雷方案
通过这些防雷措施的有效实施,该机场在雷电天气下能够正常运行,未发生雷电事故,证明了防雷方案的有效性。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03
雷电防护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雷电防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的线路和设备在户外运行,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危害表现为设备损坏、电压波动和电力中断等。
电力系统遭受雷击的危害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雷电防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设计防雷方案,选用合适的防雷设备,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防雷设施,能够降低雷电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
THANK YOU.
谢pt》
CATALOGUE
目录
雷电防护技术概述雷电防护技术基础知识雷电防护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在雷电防护技术中的应用雷电防护技术实例分析总结与展望
01
雷电防护技术概述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云层与地面之间电荷的放电现象引起。雷电按发生时间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雷电防护技术在通信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第8章--防雷技术PPT课件
![第8章--防雷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55ccb658fafab068dc0226.png)
.
27
雷电对人的危害方式
在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估计 为3000—4000人财产损失估计在50—100 亿左右。
1.直接雷击 2.旁侧闪络 3.接触电压 4.跨步电压
.
28
人遭直接雷击的案例
参加足球赛的两名队员
正并排站着相互盯着对方 时遭到雷击,电流从头部 流到脚,虽然在两人身上 都未发现烧灼痕迹,但在 他们身体相邻侧留有树枝 状电花图。救治无效,两 人死亡。
➢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 距不到100mm时,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 应超过30m;交叉相距不到100mm时,交叉处也应用金属线 跨接。
.
11
5.3 防雷措施
• 雷电侵入防护:
➢ 安装避雷器。 ➢ 采用直接埋地电缆供电,在进户处将电缆 的金属外皮接地。无条件时可在电缆与架空线 换杆处加装一组阀型避雷器。 ➢ 在管道进户处以及邻近的100米内,采取 1~ 4处接地措施。
K=1;
Rx=(1.5h-2hx)K 当hx<h/2时 30<h≤ 120m 时,K=5.5/√ h
45°
hx
Rx
h h/2
1.5 h
.
9
8.6.3 防雷措施
• 直击雷防护:
➢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一般要
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
➢ 照明电源必须采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铁管,并将铅 皮电缆或铁管直接埋入地中10米以上(水平距离,埋 深0.5 ~ 0.8米)才能引入室内。
.
31
旁侧闪络
1、一个士兵骑车经过一棵树时被雷击中,他回忆当时的情 景说:好像挨了一拳恨击,他看见一道火光从树向他射过 来,自行车把带了电。他的皮肤完好无损,没有烧伤的痕 迹。
《防雷知识》PPT课件
![《防雷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55db100722192e4536f67f.png)
人体被雷击中后如何救护
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 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 “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 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 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 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 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雷击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许多农村家庭都用上了电视机电话机等家用电器殊不知这些家用电器都是引雷入室的罪魁祸首
雷电及防护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
云中电荷分布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
云闪
云 地 闪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 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
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 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为什么农村的雷电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呢?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雷击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许多农村家庭都用上了电视机、电话机等家用 电器,殊不知这些家用电器都是“引雷入室” 的罪魁祸首。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农村的房 屋多为农民自己修建的,在建设时由于没有相 应的防雷避雷知识,其房屋根本没有任何雷电 防护装置。
通信设备综合防雷技术PPT课件
![通信设备综合防雷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166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3.png)
由于通信设备大量采用微电子器件和 集成电路,其抗雷击和过电压能力较 弱,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
直接雷击
雷电直接击中通信设备,可能导 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或网络中
断。
感应雷击
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变化可能导致通 信设备的电源、信号线路等产生感 应电流,进而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 传输错误。
电涌保护器规格
根据雷击电流的大小和通信设备的电压等级,选 择合适的电涌保护器规格,确保有效防护。
3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在通信设备的入口处或关键设备前安装电涌保护 器,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措施
等电位连接
将通信设备的外壳、线缆屏蔽层 等金属部件与等电位连接带进行 连接,以减小雷击时各部件之间 的电位差。
通信设备综合防雷技术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雷电的形成与特点 • 通信设备防雷技术概述 • 通信设备直击雷的防护 • 通信设备感应雷的防护 • 通信设备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 通信设备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通信设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通信无处不在
通信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 设施,它支撑着语音、数据、图像等 各种信息的传输,保障了社会的正常 运转。
记 录
理,包括修复损坏的设
管
备、更换失效的元件等。 理
08 案例分析
某通信局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概述
某通信局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和通信中断,需要 进行防雷系统改造。
防雷措施
采用多级防雷措施,包括安装避雷针、引下线、 接地极等,以及在通信设备上加装浪涌保护器。
实施效果
改造后,该通信局的防雷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雷 击,确保设备安全和通信稳定。
综合防雷技术48页PPT
![综合防雷技术4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3d45e052d380eb63946d4c.png)
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等级划分原则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采用雷击风险 评估方法,将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为 A、B、C、D四级,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 施。
第四节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的特点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 感应、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以及雷电电磁脉冲 辐射的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管 道、钢筋、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 感应出雷电高电压,通过电源线、信号线、 天馈线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 架等引入室内造成放电,破坏电子设备。
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对感应 雷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都无能为力;
雷暴引起信号、电源线路感应雷击及过电压
直击雷或邻近雷击:
1 击在外部防雷系统,如保护框架(智能建筑上.)电缆上等。
2b
1a 浪涌电流在接地电阻Rst上引起电压降。 1b 闭合环路感应产生过电压
1 L1 L2 L3 PEN
2a
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连接线路中,只要设计 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对雷电进 行有效的防护。
综合防雷技术
因此,我们既要防止直击雷,也要防感应雷 及雷电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一套 完整的防雷体系,就是现代防雷新理论: “综合防雷技术”。
九、国内外防雷技术概况
我国防雷理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提倡综合防雷理论,采取综合防治 措施,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 到防雷减灾,保护建筑物、电子、微电 子设备之目的。
20 kV
2c 1b
2a 远处雷击: 击在远处架空输送线 缆上
1a
Rst 信号线路
电源线路
2b 雷云之间的放电通过 架空线缆引起感应雷 电波及过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暴引起信号、电源线路感应雷击及过电压
直击雷或邻近雷击:
1 击在外部防雷系统,如保护框架(智能建筑上.)电缆上等。
2b
1a 浪涌电流在接地电阻Rst上引起电压降。 1b 闭合环路感应产生过电压
1 L1 L2 L3 PEN
2a
综合防雷技术
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 张金辉
一、什么是雷电?
雷电是因强对流气候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云层与大地 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当雷电发生时,产生强大的雷击 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 烈的电磁辐射
二、雷电防护学属新兴高科技边缘学科。
自1749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已经 253年了。从实践中可了解到,它对保护建筑 物及其内部工作人员的防雷安全,起到了积 极的保护作用。
十、国内外防雷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防直击雷产品; 防感应雷产品;
电源、天馈、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
防雷原理国内外产品基本相同。
第二节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原则
雷电防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 导方针。
应根据设备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放置在 不同的雷电防护区、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 抗扰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等级划分原则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采用雷击风险 评估方法,将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为 A、B、C、D四级,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 施。
第四节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第五节 直击雷防护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物直击雷的防护以避雷针作为主要的防 护方法,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确定。
然而250多年前科学家富兰克林万万没想到 250年后的时代竟然进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时 代和数字化时代。对当今信息设备的防雷特 点主要是对付LEMP这个问题上,由于历史 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富 兰克林预见到这一点,从而采取预防LEMP 的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娇嫩性和脆弱性
当我们看到它灵通广大、功能优越、效 率高超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娇嫩 性和脆弱性。
避雷针可优先选用中光优化避雷针,优化避 雷针有降低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减小感应雷 击的作用。幅值衰减可达80%,陡度衰减可 达33%。
中光优化避雷针
ZGU系列优化避雷针是一种新颖 的避雷针,是中光公司具有发明 专利权的产品
它采用气隙放电、阻抗限流等综 合技术,既保留了传统避雷针的 吸引雷电和疏导入地的作用,又 明显地改变了雷电流的放电过程
20 kV
2c 1b
2a 远处雷击: 击在远处架空输送线 缆上
1a
Rst 信号线路
电源线路
2b 雷云之间的放电通过 架空线缆引起感应雷 电波及过电压。
2c
在野外,雷电击中通信 线缆
五、电防护由避雷针防直击雷发展到 综合防雷理论的新阶段。
在治理雷电灾害方面总结出了“整体防御、 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层层设防”的基本 原则。
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连接线路中,只要设计 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对雷电进 行有效的防护。
综合防雷技术
因此,我们既要防止直击雷,也要防感应雷 及雷电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一套 完整的防雷体系,就是现代防雷新理论: “综合防雷技术”。
九、国内外防雷技术概况
我国防雷理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提倡综合防雷理论,采取综合防治 措施,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 到防雷减灾,保护建筑物、电子、微电 子设备之目的。
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不仅仅 要考虑使用它的环境因素及如何增强它 对各种病毒的免疫力、抗毒性,更重要 的是如何增强它抗御自然灾害——即雷 电灾害的能力。
三、自然界的雷击主要分为两类:
直击雷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
直击雷的特点
直击雷声光并发,电闪雷鸣,老少皆知。 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的特点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 感应、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以及雷电电磁脉冲 辐射的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管 道、钢筋、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 感应出雷电高电压,通过电源线、信号线、 天馈线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 架等引入室内造成放电,破坏电子设备。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坚持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优化设计、多重保护、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行 综合设计及维护。
第三节 电子信息系统雷暴等级的划分
一、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暴发生的地区划 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
年雷暴日平均值: 2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少雷区。 20天以上4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中雷区。 40天以上6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多雷区。 60天以上的地区定为:强雷区。
七、综合防雷的主要方法是
采用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 与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 电流及雷电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 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八、电涌保护器(SPD)的组成原理:
主要由: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 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 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 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 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 列电涌保护器(SPD);
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悄然发生, 不易察觉,后果远比直击雷严重得多。
四、直击雷和感应雷及雷电电磁脉(LEMP) 的侵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同。
直击雷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 等传统避雷装置,只要设计规范,安装合理, 这些避雷设施是能够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 御,保护建筑物及户外设备的安全。
四川中光公司于1993年在重庆召开的首届 全国雷电防护工作会议上率先提出:“综 合防雷理论”。经过十年的实践现在以被 我国和国际防雷界认可和指导防雷工程工 作。实践正明“综合防雷理论”是中光公 司对雷电防护学的最大贡献。
六、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综合防雷工程包括: 直击雷防护措施; 等电位连接措施; 屏蔽措施; 规范的综合布线措施; 设计安装SPD; 完善合理的共用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