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合集下载

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发展和近代以来的科技文第38讲 人文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

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发展和近代以来的科技文第38讲 人文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

(2)控制教育。特别是在最初几百年中,僧侣是唯一掌握文化知识的阶层,教会 是唯一设立学校的地方。 (3)精神奴役。首先是鼓励忏悔,即教徒定期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向教会的神父 坦白交代,求得上帝的宽恕;其次是宣扬禁欲主义,禁止教徒有人的各种欲望,认 为人要洗刷自己的“原罪”就要在一生中受苦受难,逆来顺受。 (4)迫害异端。在中世纪西欧,凡是和《圣经》或教会信条相抵触的言论或行动, 一概被罗马教廷斥之为异端,同地狱、魔鬼联系在一起。凡是属于异端的人,都 要受到宗教裁判的严厉惩罚。 5.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 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彼特拉克 在文学作品中谱写了人性的欢歌
薄伽丘
《 十日谈 》讴歌人性,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 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的思想
英国
莎士 比亚
《哈姆雷特》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8.实质:是一场 资产阶级 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9.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方面:有利于 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 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打下了基础。 ④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⑤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认识和征服自然,注重科学实验和实践,推动了 近代自 .
③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 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出现,促使人类社会迈入了电气时代;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文学艺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不 同领域的文学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财富,表 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随着时代变迁,主流文学艺术形式也不断发生流变,具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多元化的特色。

2020年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14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14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解析版)

专题14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勃高考题]计划用时:12分钟U:11«滴分:22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一、逸择意.(本题22分,每小题2分,共有11小题)1.(2019-新课标全国HI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答案】C【解析卜细节的真实'“'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写的,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金书"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正确:《哈姆宙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B项错误:《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答案】B【解析】B对:材料中小城里的人对小官吏的各种巴结,体现了俄国专制体制的腐朽。

A 错:1836年,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C错:果戈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该作品批判了专制体制。

D错:材料体现的是对权力的崇拜,与拜金主义风气关系不大。

3.(2019-新课标全国III卷高考,3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关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解析】第一幅图是新古典主义,第二幅图是现实主义,第三幅图是印象画派,第四幅图是现代主义,四幅图片展示了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择D项。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3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知能总结课件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3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知能总结课件人民版

A.技术的传承
B.经验的积累
C.社会的需求
D.科学的发展
解析:选 C 从材料中的“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 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可知, 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C 项正确;技术的传承、经验的积累及科学的发 展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A、B、D 三项。
二、17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 世纪至 18 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 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 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需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 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 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 世纪中期)
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场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原因
标志
迅速发展阶段 (18~19 世纪中期)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电磁学的新成就和达尔文的
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启 生物进化论等
蒙运动的影响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 年反右派扩大化又破坏
1956~ 曲折中 了“双百”方针
1966 年 前进 (2)1958 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
(3)1964 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导弹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考点二: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20届陕西延安高三模拟)1692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

牛顿在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材料表明A.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C.宗教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D.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答案】D【解析】根据“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可知,材料说明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兼容,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2020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6月阶段检测)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则”。

根据他的理论,同时说明原子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对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对它的速度测得就越不精确。

这一原则A.开始突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C.证明了时空连续场存在弯曲D.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海森堡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微粒和电子,涉及的是微观世界,所以他的研究理论是对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发展,故选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涉及的是低速宏观物体,二者研究对象不一致,因此并不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突破,排除A;该研究原则是对人类认识宇宙观念的深化,不是改变,排除B;C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排除。

故选D。

3.(2020年河北承德高三模拟)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 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 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考向解读】1.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命题热点突破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1.物理学与生物学领域的成就(1)牛顿经典力学①奠基: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②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③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④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2)生物进化论①标志: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②内容: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变异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意义: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相对论和量子论①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的重大革命。

②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就(1)蒸汽机与电气技术的发明①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1807年蒸汽轮船、1814年蒸汽机车。

②电气时代: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利用,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学生版)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学生版)

专题14 近代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1.(2018年江苏卷,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3.(2018年4月浙江选考,34,6分,节选)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

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的物理学。

……大多数情况下,前任的著作中冒出的新问题总是要由下一代的年轻学者解决。

哥白尼之后是开普勒,伽利略之后是牛顿,法拉第之后是麦克斯韦。

……(而)爱因斯坦既是自己的前任又是自己的后继者。

他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目的地之后决定再跑一次。

——摘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综合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

1.(2017年江苏卷,15,3分)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S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40.S1 R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

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

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

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

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

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按顺序排列,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未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的表述正确;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故排除D项。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特点
【名师点睛】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一直是近三年命题的重点,要会区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的区别,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是:(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