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油包水乳化修井液的试验研究
剂形 成的油 包水 修井 液 在 6 0℃ 和 8 0℃下 , 定 稳
时间均 达 7 2h以上 。
收 稿 日期  ̄06— 8 2。 20 0 — 8 作 者简 介 : 昌, , 6 年生 , 舒福 男 1 6 9 副教授 , 8 1 9年毕业于 9
石油大学 ( 华东) 现主要从 事油 田化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 。 ,
6 0℃
5 0
一
8 ℃ 0
2 0
一
在具 塞 的广 口瓶 中倒 人 配 好 的 油包 水 乳 状
液, 加盖 密封后 放人恒 温烘箱 中 , 止观 测乳状 液 静 稳定 情况 , 以广 口瓶底 部 出现 分层 液体 ( 水相 ) 的
时 间作 为稳定 时间 。
1 3 油 基钻井 液配 制 .
E —mal s u c 1 3 a i :h f @ 6 .c m。
8l
维普资讯
20 07年 3月
断
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油
气
田
第l 4卷第 2期
2 12 乳化剂加 量确 定 .. 油水 比定 为 6 : 0 在 8 c下 随着 H P和 0 4 , 0c S
了评价, 同时对其回收利用途径进行 了探索。试验结果表 明, 该修井液具有密度低、 抗温稳定 能好 、 层保护 效果好 等特 点 , 可转 化为 油基钻 井液进行 再 利用 , 储 且 降低 了成 本 。
关键词 修 井液 油 包水乳状 液 水敏 性 油层 乳化 剂 储层 保护
修 井作业 过程 中 , 正压差 作用 下 , 井液侵 在 修 入储层 。如 果修 井 液 与储 层 不 配伍 , 会 导 致储 就 层 渗流能力 下降 , 而 在 不 同程 度上 阻碍 油 气井 从 产能 的恢复 ¨ 。油包 水 乳 化 修井 液 用 于压 裂 , 早在 2 0世纪 8 0年代 就 由美 国和前苏联 等 国家研 制成 功并 大 力 推 广 应 用 。油 包 水 乳 化 修 井 液 密度低 , 连续 相为 油相 , 泥页岩 有很好 的抑 制能 对 力 , 易造成 黏土膨 胀 、 移 , 利于油 层保 护 , 不 运 有 因 而特别 适用 于低压 易水敏 油藏 。
原油流变学-第4章 原油流变性 §4.8 稠油及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
稠油(Heavy oil)亦称重质原油,是一种富含胶 质和沥青质的多烃类复杂混合物,通常指粘度大于 1102mPa.s(50℃)和相对密度大于0.92g/cm3 (20℃) 的原油。
§4.8 稠油及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
➢ 对于含蜡原油,当油温高于析蜡温度时,粘度较低,原油 呈牛顿流体特性,只有当温度低于析蜡温度并接近凝点时, 粘度才急剧升高,转化为非牛顿流体。
第四章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蜡在原油中的状态受哪些条件的影响?胶质、沥 青质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含蜡原油会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三种流变类型?
3、当加热温度低于最优热处理温度时,含蜡原油的 低温流变性恶化的机理是什么?
4、简述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原因?原油乳状液的类型 有哪些?
➢ 而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其轻馏分(尤其是直链 含蜡烃)含量少,且硫、氧、氮等元素化合物和镍、钒等金 属含量也较高,因而稠油比重大、粘度高、凝点较低,一 般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牛顿流体特性。
➢ 稠油不仅在常温粘度大,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仍具有很 高的粘度。在反常点温度以下,稠油往往呈现宾汉姆流体 特性,具有一定的屈服值。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 电粘效应 ➢ 当液珠带电的乳状液受到剪切时,需要克服液珠表面电
荷与周围双电层内反离子的相互作用,这就导致额外的 能量损失,表现为 粘度增大,即电粘效应。 ➢ 老化 ➢ 新鲜乳状液在环境温度下静置储存,随时间延长,乳状 液的流变性会有所变化。
油包水型电火花成形加工乳化液流变特性研究
有损伤的气体,不能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和煤油基 工作液相比,水基工作液具有成本低、不易燃、不 污染环境等优点,然而水基工作液虽然绿色环保, 但由于其材料去除率不能满足要求,只能用于电火 花小孔加工而不能作为电火花成形加工介质。所以 人们一直在尝试寻找一种既绿色环保又安全高效的 电火花成形加工介质。 国内外学者对采用蒸馏水或者自来水作为电火 花成形加工介质进行过一些研究[1]。一般来说,水 基工作液的材料去除率小于油基工作液,但是也有
190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第 47 卷第 5 期期
与 1 相差越远,非牛顿行为越显著, n 和 κ 是与体 系有关的常数[12]。
图4
不同剪切速率下乳化液粘度与水的体积分数关系曲线
2.2
图 1 不同水的体积分数的乳化液的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
粘度与水的体积分数的数学关系模型
对于极低浓度的刚性球颗粒的悬浮液体系, EINSTEIN 粘度公式是比较常用的 η = η0 (1 + 2.5ϕ ) (2) 式中 η ——悬浮液体系的粘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目前常用的加工介质 主要是煤油基工作液。这主要是因为煤油具有较高 的绝缘强度、低的粘度和良好的流动性、电离及消 电离性。但由于煤油易燃、易分解、易挥发、闪点 低,以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皮肤及呼吸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5225)和山东省科技攻关(2006GG2204001)资助项
月 2011 年 3 月
张彦振等:油包水型电火花成形加工乳化液流变特性研究
189
报道称在一些特殊的加工条件下,比如在采用负极 性的黄铜电极时[2],脉宽小于 500 μs 时[3],可以得 到比油基工作液更高的材料去除率。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在水中添加大分子有机 化合物以提高材料去除率的可行性。MASUZAWA 等[4]采用高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KOENIG 等[5]采 用浓度高达 87%的丙三醇溶液都得到了和油基工作 液相当甚至高于油基工作液的材料去除率。虽然有 上述报道,但是就目前的电火花发展现状来看,水 基工作液只被用于电火花小孔加工和线切割领域, 而很少被电火花成形加工所采用。 国内外学者还研究了以气体作为介质的电火花 加工技术。 日本的 KUNIEDA 等[6-7]为了提高其材料 去除率,采用了中空旋转的管状薄壁电极和冲高压 气的方法,并指出材料去除率与所冲高压气体中氧 气的浓度有很大关系。国内关于气体介质的电火花 加工技术起步较晚,李立青等[8]对气体放电加工基 础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王彤等[9]研究了气中电火 花线切割技术。关于气体介质中的电火花表面沉积 技术也有报道[10-11],但只限于微细加工领域。总体 来说,气体放电电火花加工技术用于大面积加工的 材料去除率还很低,且不能用于电火花成形加工。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大量理论研究和试验的 基础上,成功配制出高水的体积分数、高电阻率的 油包水型电火花成形加工乳化液,并在电火花成形 机床上进行了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作液 综合了油基工作液和水基工作液两者的优点,达到 了既高效又环保的要求。目前该种新型工作液已申 请国家发明专利。 电火花成形加工中的电极侧面和底面与工件 之间的间隙都是很小的,根据加工条件不同,一般 在 10~100 μm 范围内变动。 如此狭小的放电间隙, 对于粘度比较大的油包水型工作液来说是很难自行 进入的,加工屑难以靠工作液的自流动排出加工间 隙,造成加工不稳定或者不能加工。所以在用油包 水乳化液作为电火花工作液时需采取冲液的方式。 影响冲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冲液压力及冲液 孔尺寸外, 另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工作液的粘度。 为了更好地将此油包水型乳化液用于电火花成形加 工领域,本文着重研究了油包水型电火花工作液的 流变特性。当所选用的油相、水相以及乳化剂的种 类和浓度都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流变特性的因素 主要有水的体积分数、温度、剪切速率、分散相颗 粒大小、粒径分布及老化程度等。对于油包水型乳 化液来说,当选用的油相确定时,影响其粘度的最 主要的因素就是水的体积分数和温度。因此本文着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Ap 2O 7 r 0
文章编号 : 00— 6 4 20 )2— 12— 3 10 2 3 (0 7 0 02 0
高 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 流变性研究
孟 江 向 阳 , 小 林 李 顺 勇 , 魏 ,
( .“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 成都 6 0 5 10 9;
图 12直观地 反 映了不 同乳 状 液粘 度 随剪 切速 、 非常 明显 的非 牛顿流 体特 性 , 表观 粘度 随剪切 速 其
0941 /m ,0C 粘度 为 1 5 . P s本 文 率 的变 化情 况 以及它们 的流变 性能 。它 们 都表 现 出 .6 gc 5  ̄下 0 3m a・ , 5 是 以该 稠油 配制 的 W/ O乳 状液 为研究 对象 。
’_ 5% ’ —一 5 6% O 6% 5 —_ ・ 一 7% o ‘。●一 7 % 。・。 5 。・ ・一 7 % 。- - ’- ‘ 。‘ 7 —- 一 8 % — o
制过程 中发 现 , 随着 内相体积 浓度 的增 大 , 制乳状 配 液 的难度逐 渐加 大 , 成 的 W/ 形 O乳状 液颜 色 也 由黄 黑色 逐渐变 为 黄 褐色 。 因此 有 时 可 以 根 据 W/ O乳 状液 的颜 色就 能大体判 断其 含水 量 的高低 。
r = k ・y
相 中水滴 距 离迅 速 减 小 , 间 的 作 用 力 即范 德 华 引 其 聚集体 , 流 中发 生液滴 间 的相互 碰 撞 和相 对滑 动 , 相 以及相 间表 面能 的作用 , 致 了粘 度 的迅 速 上升 , 导 非 低 。在 内相体积 浓度 超 过 7 % 后 , 7 粘度 开 始 明 显下 降, 随着 内相体 积浓 度 的增 大 , 油 W/ 稠 O乳 状 液 开 内相 体积 浓 度 达 到 8 % 时 , 状 液 粘 度 降 到 最 低 , 3 乳 W/ O乳状 液 已经转 化为 O W 乳状 液 或 者高 含 水 的 / 油水 两相 体 系。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开采和输送困难重重。
因此,研究稠油流变性能并开发有效的驱油技术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稠油的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流动和变形的特性。
稠油的流动特性受其粘度、温度和扩散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对于改善注采工艺、提高剩余油资源的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粘度测定与优化:稠油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粘度测定可以评估稠油的流动性能以及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关系。
另外,通过粘度的优化可以优化驱油工艺,提高采油效果。
因此,粘度测定与优化是稠油流变性能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2. 流变参数的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包括屈服应力、流变图、流变指数等。
流变参数对于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可以深入了解稠油的流变特性,并为稠油的驱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3. 多尺度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受到多种尺度因素的影响,如微观分子结构、介观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流动行为等。
因此,研究稠油的多尺度流变性能对于深入理解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尺度流变性能的研究,可以为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储存等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指导。
二、稠油驱油技术研究: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采用有效的驱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稠油驱油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以提高采油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法、燃烧驱油法和电加热法等。
热采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对于粘度较高的稠油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在稠油中加入溶剂,改变其物理性质,以降低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用的溶剂包括轻质烃类和聚合物等。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0-2634(2007)02-0122-03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孟江1,向阳1,魏小林2,李顺勇3(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西安长庆设计院石油所;3.中国石油管道兰成渝输油公司)摘要:稠油形成的高内相W/O乳状液,其流动性对生产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W/O乳状液流动特征可以用幂律模式描述,具有剪切稀释性,粘度与温度服从指数关系。
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粘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内相体积浓就是乳状液的转相点。
在内相体积浓度小于转相点时,粘度随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增大;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时,粘度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下降。
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后,乳状液会由W/O 型转变为O/W型,转相有一个过程。
同时随着内相体积的增大、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
高内相乳状液已经具有了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
本次研究在稠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流变性;高内相;乳状液;稠油;粘度中图分类号:TE312 文献标识码:A胜利油田新滩某区块所产稠油,其密度为0.9641g/c m3,50 下粘度为1550.3mPa s,本文是以该稠油配制的W/O乳状液为研究对象。
1 W/O乳状液的配制在常温下,取脱水稠油和地层水,用手缓慢搅动,分别配制内相体积浓度为50%、55%、60%、65%、70%、75%、77%、80%的W/O乳状液。
在配制过程中发现,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配制乳状液的难度逐渐加大,形成的W/O乳状液颜色也由黄黑色逐渐变为黄褐色。
因此有时可以根据W/O乳状液的颜色就能大体判断其含水量的高低。
2 W/O乳状液的流变性前人对不同油品和低内相浓度的W/O乳状液变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明显的非牛顿特性,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可用幂律模式来描述[1]。
对于乳状液内相体积分数大于0.5时,乳状液的性质可以近似看作非牛顿流体中的剪切稀化流体[2-4]。
稠油流变特性研究进展
稠油流变特性研究进展徐冰;齐超;吴玉国【摘要】随着低粘度原油开采量的不断降低和对能源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关注稠油油藏的开采,这就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稠油的一些特性规律.为了更好的掌握稠油的特性规律,从稠油流变特性的影响因素方面人手,对稠油流变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综述了稠油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另外,针对稠油流变特性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6(045)008【总页数】4页(P1955-1958)【关键词】稠油;流变特性研究要点;发展趋势【作者】徐冰;齐超;吴玉国【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1稠油流变性对采油生产、集输工艺以及稠油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过程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油田的很多开发指标都与流变性有直接关系。
我国稠油地下蕴含量十分丰富,由于这类原油的凝点和出现非牛顿流体特性的温度比较高、粘度大、流动特征偏离牛顿粘性定律、渗流特征不符合达西定律等特点,使得开采作业、储运等过程十分困难,而流变性又是合理设计管网、优化设计运行参数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所以对稠油流变特性规律和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转相转相是构成乳状液体系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互换的一种现象。
转相对稠油乳状液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乳状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改变。
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影响原油转相的因素包括含水率(注入水的体积分数)、乳状液的粘度、液滴粒径的大小及颗粒散布的情况、流体的流动形态等因素[1]。
前人总结出层流时原油的粘度与含水率之间呈对数关系,还不够全面,其中忽略了液滴界面张力、液滴尺寸及其分布的影响,而只考虑含水率油品的粘度、流速等因素,使得计算式不够准确,因此,影响稠油乳状液转相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种油包水型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10744604.2(22)申请日 2020.07.29(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申请公布号 CN 111820291 A(43)申请公布日 2020.10.27(73)专利权人 暨南大学地址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72)发明人 仇超颖 刘颖尉 汪勇 张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专利代理师 雷月华(51)Int.Cl.A23D 7/01(2006.01)A23D 7/04(2006.01)A61K 8/37(2006.01)A61K 8/73(2006.01)A61K 8/92(2006.01)A61K 8/06(2006.01)A61Q 19/00(2006.01)审查员 王鸿赋 (54)发明名称一种油包水型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包水型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和甘油二酯溶解分散于油相中;随后将水相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加入到混合油相中,用搅拌器进行预混,再将粗乳液进行高速剪切乳化;均质结束后,快速用冰水浴冷却至室温,得到水相体积百分比为75~85%的油包水型高内相Pickering乳液,乳液具有优异的塑性与稳定性,脂肪含量低,有较高的营养特性。
本发明方法中乳液在制备过程无需大型设备,环保无污染,成本低廉且不需要复杂的工序,易于生产,可作为新型健康功能配料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CN 111820291 B 2022.06.10C N 111820291B1.一种油包水型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油包水型高内相乳液制备:向植物油中加入乳化剂和甘油二酯,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获得油相;将水相预热至50~85℃,并以恒定的速度在3~6min内加入混合均匀的油相中,同时使用搅拌器以500~1000 rpm的转速使水相与油相充分混合;水相全部加入后,继续在搅拌下混合3~6 min得到粗乳液,混合过程中乳液温度维持在50~85℃;再将粗乳液立即在12000~15000rpm高速剪切均质3~6 min,均质过程水浴保持温度维持在50~85℃,得到水相体积百分比不低于75%的甘油二酯基高稳定高内相油包水乳液;(2)降温冷却:均质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并低温储存;步骤(1)中所述甘油二酯纯度为50%以上,甘油二酯中所含脂肪酸碳原子数为10‑18,为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或硬脂酸中的一种以上;所述乳化剂为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茶籽油、棉籽油、米糠油、亚麻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含聚采出液流变特性及乳化特性研究
含聚采出液流变特性及乳化特性研究随着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大量开展聚驱采油,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采出液难以处理及集输困难等问题,含聚采出液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化学驱油的技术难题之一。
原油采出液的含水率、流变特性、乳化特性可以有效的反映出采出液在流动过程中的内部摩擦阻力、对粘度的影响及引起悬点载荷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原油采出液的流变特性与乳化特性可以更好的弄清原油采出液性质的变化特点,可以为采出液集输技术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实验考察并分析不同含水率、不同含聚浓度、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采出液的流变性质、聚驱原油的流变性质和转相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与机理。
实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含聚浓度下原油静止和剪切下的乳化性质(乳化度)、乳化类型、分离特性并进行了动态(剪切)前后的形貌学比较。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采出液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聚合物浓度的减小及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转相点前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加,在转相点后随含水率增大而下降。
原油采出液在转相点前是油包水型(W/O)乳状液,粘度随含水量、温度、剪切速率变化大;在转相点后是形成水为外相,W/O型乳状液为内相的(W/O/W)水包油包水型复杂的乳状悬浮液。
含聚浓度315mg/L、503mg/L、708mg/L及920mg/L采出液的转相点分别均为65%、70%、50%和50%左右。
采岀液含聚浓度上升,由于水相粘度增大,降低原油的流动性,形成包裹核心,使得乳化增粘效应在低含水值时更为显著,转相点不同程度提前。
本文同时研究了低温下原油/水的乳化形貌与微观结构,通过实验可知,低温下不同油水比原油乳化液的剪切前后,无论乳化液中的油含量多少油层都较薄并且没有过渡相,且乳化液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油水立即分层,且水相比较浑浊。
乳化后的原油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分离,油相中混入直径不等的水滴,进而形成油包水型体系,而在分离后的水相中存在黑色的油滴,所形成的体系是水包油体系。
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在制备多孔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们 成功制备出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多孔材料,如多孔碳材料、多孔金属 -有机骨架材料、多孔陶瓷材料等。这些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的孔 容和可调的孔径,
使得它们在催化剂、吸附剂、生物医学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此外,研究 者们还发现通过调控制备工艺,可以实现对多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精确调控。
1、性能研究: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组分设计,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比 表面积、大孔体积以及良好稳定性的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多孔材料。同时,通过 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类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生物相 容性及可调的孔径分布等特点。
2、制备方法: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高效实用的制备方法,如微球模板法、溶 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等。这些方法在实现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多孔材料的可 控制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现状:
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是一种以乳液为模板,通过胶束反应、溶胶-凝胶反应、 化学沉积等方法合成多孔材料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高内相比乳液模 板法展开了大量研究,制备出了各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多孔材料。同时,通过对 其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也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 性能。
研究方法:
多级孔聚合物材料可用于敏感器件的制备,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在光电领域,多级孔聚合物材料可作为光电器件的结构基元,实现光能的有效 转化和利用。
总之,高内相乳液和双重乳液模板法制备贯通多级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有望为许多领域带来创新和发展。
谢谢观看
例如,如何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如何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何拓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等。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高内相 乳液模板法多孔材料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 践经验。
稠油流变性及室内脱水试验研究
从图 3 、图 4可 以看 出 ,试 验采 用 的两 种 破乳 剂 对 江3 区块 稠 油 脱 水 效 果 都 不 是 很 好 , 破 乳 7 但
油气田地面_ 第 2 丁程 7卷 第 1 1期 ( 0 8 1 ) 2 0 . 】
2 5
10 0m3 罐 基 础 隔 震 分 析 0 球
此 时的油 水 乳 状 液 属 于 油包 水 型 ,还 未 达 到 其 转
相点 。
究,得 出其 流 变特 性 及 室 内脱 水试 验 参 数 。
江3 7区块 稠 油 净 化 原 油 的 粘 温 曲 线 符 合 幂
率 流 体 的 流 变 方 程 ,稠 油 的 转 相 点 在 6 O
以上 。
( 降温度 7 _ 沉 O C,破 乳 剂 AE 6 ) 19
l0 0
温度/ ℃
图 1 江 3 7区块 净 化 原 油 粘 温 曲线
()含水 原 油乳 状 液 流 变性 测 试 。江 3 2 7区 块
样 品在不 添加 破乳剂 条 件下进行 自然沉 降后 ,分 别 得到 了 含水 率为 5 和 5 . 的两 个 稠 油乳 状 液 0 78
在地 震作 用 下损 坏 ,会造 成严 重 的经 济损 失 和环境 危 害 。如 何减 小地 震 作用 下球 罐 结构 的反 应 ,已成 为球 罐基 础 隔震 的重 要研 究方 向 之一 。结 构减 震控
球 罐 结构 减震 控制 提供 参 考数 据 。
1 球 罐 有 限 元模 型 的建 立
一
条折线 。 此 以 5 0 C为分割 点 ,将 江 3 7区块 净
图3 江 3 7区 块 稠 油பைடு நூலகம்含 水 率 随 时 间 变化 曲线
稠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分析
摘 要 : 采 用 R 7 旋 转 粘 度 计 对 稠 油 的粘 温特 性 及 流 变 特 性 进 行 了测 量 及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油 的 粘 温 特 S5 稠 性 在 测 量 区 间 内( 0 2 较 好 地 符 合 Arh n u 8 - 0 C) r e is方程 ; 度 越 低 , 油 粘 度 对 温度 变化 越 敏 感 ; 同 温 度 区 间稠 油 温 稠 不
( . o lg / S o a e Tr n po tto n n tu to 1 C le o 、 tr g — a s ra ina d Co sr cin,Chn i est f Per lu ,Qi g a h n n 6 5 5, iaUn v riy o to e m n d oS a do g 2 6 5 P. Ch n 2 O [h r l gie rn ( n a )Co Lt ., n d oS a d n 6 5 5 R. ia; . f io eOi En n e ig Qigd o v ., d Qi g a h n o g 2 6 5 ,P. Ch n ) R. ia
A nayss o ic st - T e p r t e Cha a t rs is l i fV s o iy- m e a ur r c e itc a d Rhe l gy Be v o o e v ( i n o o ha i r f r H a y )1
Z U ig ,LICh a — xa ,XI e— g n H Jn un in N P i ag
稠 油 粘 温 特 性 及 流 变 特 性 分 析
朱 静 , 李传 宪 辛培 刚 ,
( . 国 石 油 大 学 ( 东 ) 运 与 建筑 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5 ; 2 海 洋 石 油 _ 程 ( 岛 ) 限 公 司 , 东 青 岛 2 6 5 ) 1中 华 储 山 6 5 5 . [ 青 有 山 6 5 5
高密度油包水钻井液润湿性对流变性影响研究
一
低 密度 油包水 乳状 液配 方为 :
1 1 2 0 mL白油 +3 0 m L水 +l %S P一8 5+1 %
OP 一 1 0。
2 1 2 0 m L白油 +1 % 有机 土 + 3 0 m L水 +1 %S P
8 5 +1 % OP 一1 0。
1 . 1 油 包水乳状 液微 观观 察
意义 , 钻井 液体 系 的黏度是 由钻井液 溶液 黏度 、 总 固 相产 生 的黏度 、 固相 粒 子 分 散 带来 的黏 度 及 固相粒 子 间相互作 用 产生 的黏 度 四部分 构 成 J 。显 然 , 各
按照不 同的油水 比例取相应体积的白油和去离 子水 , 先 向 白油 中加 入 配制 好 的相 同质量 不 同 H L B 值的乳化剂。在高速搅拌机里搅匀, 使得乳化剂充 分 的分 散在 白油 中 , 然 后 向高 速 搅 拌 机里 加 入 相 应
、
实验仪器 和药品
泥浆高速搅拌器、 六速旋转黏度计 、 钻井液密度 计、 电子天平 、 恒温水浴锅 、 页岩膨胀仪 、 显微镜、 电 热恒温干燥箱、 电稳定性测定仪。
收稿 日期 :2 0 1 6—0 5— 2 0;修回 日期 :2 0 1 6—1 1— 0 7
作者简介 :岳晟( 1 9 7 9一 ) , 工程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浅海油气, 副教授 , 硕 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 E - m a i l : m b s u n @1 2 6 .  ̄ o m。
在油水 比为 8: 2 的情 况 下 , 加入 1 %S P一8 5和 1 %O P一1 0 , 高速搅拌 3 0 mi n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 可 以看 出 , 水 是 以液 滴 的形式 存在 , 且粒 径大小 几乎 相等 , 乳 化效 果较好 。 1 . 2 含 有机 土 油 包水 乳状液 微观 观察 首 先 向高 搅 杯 中加 入 1 2 0 mL白油 , 3 0 m L水 ,
§4.8稠油及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
1、稠油中的超分子结构
表4-24 沥青质各结构层次的尺寸 层次
单元片 似晶缔合体 胶束 超胶束 簇状物 絮状物
尺寸/nm
1.2~2.0 3.0 5.0 10~20 200~2 000 1 000~20 000
图4-31 石油中不同层次超分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的小圆圈表示含S、N、O的极性官能团)
2、稠油中胶体结构的分子间作用力
600~1200 170~4500 232~11000 28~7 20~28 17~3 0.1~0.3 —— 36~-2 30~60 38~3 0.18~0.65 —— 16~-7 25~33 1.6~0.4 0.09~1.5 ——
胶质+ 沥青质
蜡(%) 硫(%) 金属 (mg/kg)
d 作为胶体,稠油中的分散相是具有超分子结构的胶状沥青状组分,沥青质
(4)温度 温度对乳状液流变性影响很大,随温度升高,乳状液表观粘度 减小,并由非牛顿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如图4-35)。但对不 同原油甚至同一原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乳状液由非牛顿流体转 变为牛顿流体的临界温度不同。许多研究表明,乳状液表观粘度 随温度下降而增大,并可以用下式表示二者的关系: 式中,A、B是常数,B>0。 lg ap A BT
油田原油和水(包括地层水和注入水等)所形成的乳状液是地 球上数量最多的乳状液。其乳化剂一般是原油中天然存在的高分 子表面活性剂(如环烷酸或环烷酸皂)及胶质、沥青质、石蜡、 固体岩屑粉末等,这些往往是W/O型乳化剂。原油乳状液一方面 是在原油开采和油气集输过程中,在天然气参予下,经紊流混合、 激烈搅拌而成。另外,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开采进入中后 期随含水率升高,原油与水一起被采出,在从井底流至地面并进 一步经集输管线流至联合站的流动过程中,经过凡尔、油嘴、管 道、阀门、机泵时的搅拌作用,使其混合成为乳状液。除高含水 期外,采出液中绝大多数为W/O型乳状液,所以本节只讨论W/O 型乳状液的性质及其流变性,而O/W型乳状液大多用于稠油乳化 降粘,详见本书6.8稠油乳化降粘输送。
高含水超稠油乳状液析水特性研究
高含水超稠油乳状液析水特性研究宁雯宇;邢晓凯;杨正然;陈锐【摘要】为分析高含水超稠油乳状液的析水特性,对乳状液油水分离过程中不同层位的油水两相体系进行了显微观测和黏度分析,确定了不同层位分散相的粒径分布及体系黏度的变化规律,从微观上对油水分离机理进行了描述,以锦45区块为例,分析了高含水期集输管道水漂油分层流动状态的形成过程.【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4页(P177-180)【关键词】高含水;微观粒径;乳状液;析水特性【作者】宁雯宇;邢晓凯;杨正然;陈锐【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32.3辽河油田超稠油开采后期,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采方式逐步由蒸汽吞吐向蒸汽驱转变;驱油方式的转变使井口采出液含水率进一步升高,大多数采出液综合含水率高于80%。
高含水原油乳状液为一种十分复杂的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并表现为分散相微观粒径、表观黏度等指标的不同[1,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通过配制高含水乳状液模拟现场井口采出液,研究其不同静置时间下的析水特性指标。
通过对不同层位液滴的粒径和黏度测定,得出了各层液滴平均粒径和油水两相体系表观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结合锦45区块现场集输现状,分析了高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水漂油分层流动状态的形成过程。
1 实验过程1.1 实验原料实验原料为辽河油田锦45区块蒸汽驱超稠油井口采出液经电脱后的油和水,该采出液的含水率在83%。
1.2 实验仪器HAAKE VT550黏度仪;IKA ULTRA—TURRAX T18型搅拌器,转速范围为(3×103~25×103)r/min;水浴恒温槽,量程为-20~100℃,控温精度为±0.1℃;METTER-TOLEDO电子天平,精度为±0.001 g;带有 CCD-ADAPTER.0.5X 摄影仪的显微镜,以及相配套的粒度分析软件。
《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制备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制备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O/W型乳液)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类乳液的特点是水相在连续的油相中形成分散相,且内相的体积分数较高。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的制备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浮选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的制备1. 制备方法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均质法、高压均质法等,化学法则以界面活性剂辅助乳化法为主。
本论文主要介绍化学法中的界面活性剂辅助乳化法。
2. 界面活性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界面活性剂是制备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的关键步骤。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具有良好表面活性和稳定性的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适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3. 制备过程及条件控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搅拌速度、界面活性剂浓度等条件,以保证乳液的稳定性和内相体积分数。
此外,还需注意制备过程中的加料顺序和操作细节。
三、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在浮选中的应用研究1. 浮选原理及特点浮选是一种利用气泡与目标颗粒之间的粘附作用实现颗粒分离的技术。
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因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在浮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这种乳液在浮选中的实际应用。
2. 实验设计与实施本部分采用实际矿石或模拟矿物作为实验对象,以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进行浮选实验。
通过调整浮选过程中的气泡大小、数量和分散程度,研究该乳液对不同类型矿物的浮选效果及影响机理。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在不同条件下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
与传统的浮选技术相比,该乳液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低的资源浪费。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分子层面探讨该乳液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优势。
四、结论与展望本论文详细介绍了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稠油化学驱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生成及运移规律研究
稠油化学驱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生成及运移规律研究马涛;肖朴夫;唐亮;伦增珉;唐永强;周冰【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24(31)3【摘要】乳化作用是稠油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之一,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乳化与油藏温度、驱油剂浓度密切相关。
通过乳化实验研究了稠油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驱油装置研究了稠油化学驱过程中原油乳化及运移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实验温度越高,原油越易于被乳化,所需的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越低;当实验温度由30℃增加到90℃,临界乳化浓度下降了90%。
稠油化学驱的微观驱油实验过程中,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乳化过程存在3种模式。
在多孔介质中,当驱油剂的浓度小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原油在喉道处经历卡断分散、运移、聚并;当驱油剂的浓度大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卡断乳化、运移、再乳化、再运移;当驱油剂的浓度远大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接触、剥离、运移。
因此,开展稠油化学驱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驱油剂的浓度,可实现稠油的高效乳化,进而提高采收率。
【总页数】9页(P156-164)【作者】马涛;肖朴夫;唐亮;伦增珉;唐永强;周冰【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相关文献】1.多孔介质中两亲聚合物驱稠油渗流规律实验研究2.聚合物强化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3.多孔介质中聚合物弹性微球的运移规律与调驱性能4.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形成及运移规律研究5.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三元复合驱乳状液运移规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 ! ! ! ! ! ! ! =>?* %,! @>* % %##) 年! ( 月! ! ! ! ! ! ! A>BCD8? >E F>BGHIJ9G 7JGC>?JB5 KDLMJC9LGN! ! ! ! ! ! ! ! ! 2OC! %##) !
*+,
/!, 相体积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表 !" 不同含水 # $ % 乳状液粘温拟合结果
内相体积 浓度 $ & ! " #! ’( ’’ )( )’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年
)" 结" 论
+(
内相体积浓度不同的 # $ % 乳状液, 在研究范围 内, 其流变特性近似遵从幂律模式。 ( / )# $ % 乳状液随着其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 乳状液由膨胀性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转变。 ( ! )在低剪切速率下 # $ % 稠油乳状液, 表现出 剪切稀化现象。 ( 0 )从粘度变化来看 # $ % 乳状液转相存在一 个过程; 高内相的 # $ % 稠油乳状液具有粘弹性流体 的某些特征。 ( , )高内相体积浓度的乳状液稳定差, 更容易 受温度、 混合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脱水。 因此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降粘节能, 以利于稠
从拟合的参数看, 流变指数 # 随着乳状液内相 体积浓度的增大, 由大于 ! 变为小于 ! 。这表明高内 相的 " # $ 乳状液随着其内相含量的增大, 乳状液由 膨胀性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转变。从研究的范围看, 在 " # $ 乳状液内相体积浓度大于 0,6 时, 流变指 数 # 7 !, 表现为假塑性流体; 在小于 41 % 时, # 8 !, 表现为膨胀性流体。同时在用旋转粘度计测量时, 发现乳状液有爬杆现象, 而且内相体积浓度越高 (低 于转相点) , 表现得越突出。这表明高内相的 " # $ 稠油乳状液具有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 2/ .* 剪切条件的影响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 由于剪切速率较低, 内相体 积浓度不同的 " # $ 稠油乳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 都 呈表现出剪切稀化现象。同时也观察到随着剪切速 率的增大乳状液粘度降低幅度变小, 内相体积浓度 越低粘度降幅越小, 有幂律流体向牛顿流体转变的 趋势 ( 图 !) 。从图 ! 可以看出, 粘度随剪切速率的 增大, 粘度曲线由陡趋于平缓, 内相体积浓度越高 ( 低于转相点) 这种变化越明显。 2/ 2* 温度的影响 2/ !* 内相体积浓度的影响 在稠油确定的情况下, " # $ 乳状液流变性主要 受内相体积浓度的影响。从前面拟合情况看, 乳状 液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 流变特性由膨胀性流 体向假 塑 性 流 体 转 变, 乳 状 液 性 质 发 生 了 变 化。 图 . 是不同温度下的乳状液粘度与内相体积浓度的 关系曲线。 从图 . 可见, 乳状液随内相体积的增加, 其粘度 逐渐增大; 在内相体积浓度达到 006 时, 乳状液的 粘度达到最大值。因为随着乳状液内相体积浓度的 万方数据 增加, 连续相 ( 油) 中的分散液滴 ( 水) 急剧增多, 油 在剪切速率不太高的情况下, 温度对稠油 " # $ 乳状液粘度的影响比剪切速率影响要大得多。& ’ ( 稠油乳状液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随着温度 升高, 乳状液的粘度明显下降。稠油 " # $ 乳状液粘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与稠油粘度随温度变化规
!
摘要:稠油形成的高内相 - . / 乳状液, 其流动性对生产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 - . / 乳状液流动特征可以用幂律模式 描述, 具有剪切稀释性, 粘度与温度服从指数关系。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 乳状液粘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 此时 的内相体积浓就是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内相体积浓度小于转相点时, 粘度随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增大; 在内相 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时, 粘度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下降。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后, 乳状液会由 - . / 型转变为 / . - 型, 转相有一个过程。同时随着内相体积的增大、 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 高内相乳状液已经具有了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本次研究在稠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流变性;高内相;乳状液;稠油;粘度 中图分类号:0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2
在 %#6 和 ;#6 下 分 别 对 内 相 为 +#: 、 ++: 、 &#: 、 &+: 、 )#: 、 )+: 、 )): 、 ;#: 的 - . / 乳状液流 变性进行了测量 ( 图 "、 %) 。
图 %! ;#6 - . / 乳状液 # < " 曲线
%##& $ "% $ %# ! 收稿日期: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孟 江 ( ",)’ $ ) ,男 ( 汉族) ,陕西风翔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 " 卢东风、 张夏泽, 姜海峰- 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流变性 及管输 水 力 的 计 算 [ 6] - 油 气 田 地 面 工 程, /... , /+ (!) : /, 5 /)[!] " 237 8- 29:;79<; =7>? >= @<4A3B7; 4@C=3DA3<A 4A3B979E;F ;G 1@749><4 [ 6] - HIJKL6, /..0 , 0.( // ) : /*’, 5 /*),[0] " JM;< N,O@> P- Q7>? :3AA;C<4 3<F :C;44@C; :C>: 9< :97 ! 39C! ?3A;C AMC;;! :M34; =7>? AMC>@RM M;79D377S D>97;F A@B;4 [ 6] - I<A- 6- T@7A9:M34; Q7>?, /... , !’( ) ,* ) :/(’0 5 /(*![,] " 黄建春, 李光正, 莫乃榕- 油 ! 水乳状液流过弯管的局 部阻力特性研究 [ 6]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 (*) : .+ 5 /(([’] " 喻 高 明- 超 特 稠 油 流 变 性 综 合 研 究 [ 6] - 河南石油 !((, , /+ (0) : ,( 5 ,0[)] " 窦 丹, 宫 敬- 稠油 $ 水乳状液表观粘度实验研究 [ 6] 化学工程, !(() , . ( 0, ) : 0. 5 ,![*] " 张金亮, 王为民, 申龙涉, 等- 辽河油田超稠油流变特 性的试验研究 [ 6] - 油气田地面工程, !(() , * ( /’ ) : // , /’[+] " 宁甲清, 孟#, 李泽勤- 超稠油脱水工艺试验研究 [ 6] 特种油气藏, !((( , * (/) : 0+ 5 !,([.] " 武本成, 朱建华, 蒋昌启- 采用脱水剂强化超稠油脱水 的实验研究 [ 6]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 /!0 5 /!’ , /0/[ /( ] " 郑钦祥- 稠油降粘技术及输送方法 [ 6] - 油气田地面 工程, !(() , , (,) : ) 5 *( 编辑" 朱和平)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孟 江" , 向 阳" , 魏小林% , 李顺勇’
( "*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 ; %* 西安长庆设计院石油所; ’* 中国石油管道兰成渝输油公司)
第 . 期* * * * * * *
* * * * * * 孟 江等: *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2
率的增大而降低, 表现出明显的剪切稀化特性。 为了更清楚的研究乳状液流变性, 对曲线进行 了拟合, 拟合结果如表 ! 。从拟合结果来看, 对于内 相体积浓度不同的 " # $ 乳状液, 在研究温度范围内 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牛顿特性, 它们的流变特性 遵从幂律模式 ! ! " ・" 式中 , %&; ’ (! ; "— 稠度 !— 剪切应力, "— 剪切速率, 系数, %&・’ ; #— 流变指数。
#
降, 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 稠油 " # $ 乳状液开 始向 $ # " 乳状液转化, 从而粘度也发生了变化。在 内相体积浓度达到 +26 时, 乳状液粘度降到最低, " # $ 乳状液已经转化为 $ # " 乳状液或者高含水的 油水两相体系。
)
,/ 3+.4 ,/ 3+04 ,/ 33,, ,/ 33,1 ,/ 33,1 ,/ 33+! ,/ 33,! ,/ 3304
图 "! ;#6 - . / 乳状液 ! < " 曲线
%! - . / 乳状液的流变性
前人对不同油品和低内相浓度的 - . / 乳状液 变性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具有明显的非牛顿特性, 在
[ "] 。对于 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可用幂律模式来描述
乳状液内相体积分数大于 #* + 时, 乳状液的性质可
[ % $ (] 。 以近似看作非牛顿流体中的剪切稀化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