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美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 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19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开国大典》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人群透视线 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减少了近处廊柱,拾高了灯笼的位置。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 值金秋丰收季节。
23
种表现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也都是生活的精髓所在。这也正 是艺术又高于生活的原因。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真实 再现型
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 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 24 象创造,蕴藉艺术家对世界的认 识、情感和思想。
表现型 抽象
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 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艺术形象 予以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 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 术世界。
16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右图摄影《开国大典》是对历史真实的记录,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它的 纪实性,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生活原型”,与油画《开国 大典》相对照。
17
想一想:
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 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 2.请你思考一下,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不同? 3.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 席形象的?
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
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原创版】目录1.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概述2.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3.美术创作的提升:高于生活4.如何实现美术创作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5.总结正文一、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概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门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美术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源泉和提升,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并通过自己的审美和技艺将这些灵感提升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二、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为美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三、美术创作的提升:高于生活美术创作不仅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这就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概括和夸张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美升华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体现生活的真实,还能够展现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如何实现美术创作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的瞬间,为创作积累素材。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通过自己的审美将这些美升华为艺术作品。
4.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教授学生绘画、雕塑等技艺,使他们能够将创意和灵感付诸实践,创作出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
五、总结美术创作的源泉和生活紧密相连,而要将生活中的美升华为艺术作品,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作技能。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位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作品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 实面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传递生活态度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观众对生 活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04 艺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形式美
艺术作品应具有和谐、统一、对比、平衡等形式 美感,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运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01
02
03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景色、色彩、 形态等都是艺术创作的灵 感来源,如山水画、风景 画等。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中的图案、符号、 建筑风格等也是艺术创作 的灵感来源,如传统纹样、 民族服饰等。
日常用品
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家 具、餐具、服饰等,其设 计风格和美学价值也是艺 术的一部分。
滴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而艺术作品也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和乐
趣。
02
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我学会了捕捉细节和提炼特点,这有助于我在
绘画中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同时,通过创作,我也锻炼了自
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03
激发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
生活对艺术的推动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也 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使 人们在生活中体验艺术的 美妙,在艺术中感受生活 的真实。
03 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观察日常生活
艺术家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 景、人物、事物等,从中获取灵
感和创意。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开国大典(油画)1952-1953 董希文
画面主体: 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 天安门城楼上 前排从左至右:朱德、刘少奇、宋 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 副主席) 朱德后面:周恩来(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后面:林伯渠(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秘书长) 宋庆龄后面:沈钧儒(最高人民法 院院长) 李济深后面:郭沫若(政务院文化 教育委员会主任)
宽4.05米,高2.3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源于生活
开国大典(摄影)1949 侯波
想一想: 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各组手中的资料与问题,分别从构图、 色彩、人物形象、细节描绘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艺术是如 何高于生活的。
一组从构图的角度进行分析: (1) 油画《开国大典》采用的是何种构图? (3) 思考画家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构图形式? (2) 对比摄影作品其构图有何特殊之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董希文(1914年-1973年1月8日), 浙江绍兴人,曾在苏州美专、杭州美专 西画系就读,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国家文物 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 师之一。
主要作品:《开国大典》、《春到 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 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 画。天安门城楼上第一幅毛泽东油画像 便出自他及其学生之手。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 人物形象主观处理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广场开阔,红旗如海
二组从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 (1) 画面总体的色调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2) 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这些彩色有什么特点? (3) 当天的天气是阴雨绵绵,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处理色彩关系?
三组从细节刻画分析:
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件 15张PPT

思考:
1、齐白石的虾和真实的 虾有什么不同?
2、齐白石为什么能把虾 画的这么生动?
奔马图 (中国画) 徐悲鸿
思考:对比生活中的马和徐悲鸿画的马有什么区别? 想一想:艺术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试分析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思考:油画中天安门和真实天安门有何不同?做了哪些改动? 油画和照片哪一个更能突出毛主席?如何突出的?
再现性创作形式: 是以一个真实的再现客观 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 形象是逼真写实的。艺术 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 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 的认识、情感、思想、其 创作的形象以栩栩如生而 称道。
罗中立 (油画)父亲 俄国 普拉斯托夫(油画) 泉
表现性作品
开花的苹果树 蒙德里安(荷兰)
松魂 (中国画)视线引向毛主席
画中天安门 的廊柱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思考:你了解的美术作品如何高于生活? 都体现了哪些美?
传神的美
虾 (中国画) 齐白石
色彩的美
向日葵 (油画) 凡高(荷兰)
悲壮的美
伏尔加河纤夫 (油画)列宾
美术创作的两种形式: 1、再现性 2、表现性
再现性作品
表现性创作形式: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 ,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 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 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 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 的艺术世界。
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灵感
发现
高
于
生活是创作
生
的源泉
激情
创造
活 的
艺
术
作
品
媒介
再现 表现
作业: 写一篇你认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的美术作品的小评论。
动画欣赏
初中美术七年级《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示例附点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示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以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以思考题的出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个中道理,并用语言加以表达。
二、作品欣赏:课件出现六幅美术作品,学生通过感官、心理的参与,完成观察感受,情感体验活动,形成对欣赏作品的初步认识。
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学习新内容: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欣赏美术作品《马拉之死》。
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间互动,并提出问题,自由思考,鼓动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欢迎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诱导学生体验情景,明确本课学习的概念。
这里采用了分析欣赏法,从画家、以及美术作品所处的文化、政治、历史背景进行着手,分析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这些内涵,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四、学生活动:对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和“生活原型”摄影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练习,比较、思考课本中的五个思考问题,诱发学生进行切实观察,并从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构思和表现特长,同时在比较中也体会了不同类型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这样的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学生活动:欣赏美术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根据题目,确定假设,学生模仿、实验,创作画面,并用语言描绘,鼓动学生分析各种不同类型。
这里采用了实验欣赏法,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在体验过程中欣赏作品,逐步领会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六、对开始的三个问题给予简单的回答,课堂小结。
教案点评:该课符合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清晰,具有较鲜明的层次感;语言通俗、流畅。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表现手法
象征 夸张 变形 对比 立体主义
格尔尼卡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 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 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 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 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重要 的代表作之一。
《血衣》构图宏大,全画 以举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 大的人群组织在瞬间情节的绘 画高潮中,多层次却主次分明, 显示了画家把握大场面构图的 能力。那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 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 尽在悲痛欲绝之中;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作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
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
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
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
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 了悲哀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 展出,反响非常强烈。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 与邪恶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
被刺伤、仰头嘶鸣,代表了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格尔Fra bibliotek卡局部赏析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仰天痛哭、悲痛欲绝,说明 了战争的残酷, 象征战争中失去 亲人的人。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 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摘要:一、课程背景与意义1.七年级美术课程的重要性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的主题和目标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生活实例引入2.观察与分析生活艺术作品3.学生实践创作4.小组讨论与分享三、课程教学内容1.生活艺术作品的分类与特点2.生活艺术作品的设计要素3.生活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四、课程评价与反思1.学生作品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3.课程反思与改进正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七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本课程以生活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创作,使学生了解生活艺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生活实例引入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典型的生活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了解生活艺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设计要素。
在实践创作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生活艺术作品的分类与特点、设计要素以及创作方法与技巧等方面。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评价方面,我们将从学生作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课程反思与改进环节,教师将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轮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总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旨在通过生活艺术作品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达·芬奇(意大利)
画家像镜子一般 真实地映摄自然形象, 广泛收集素材,然后离 群独处深思熟虑,从素 材中去粗存精,最后在 头脑中形成一个最精粹 的形象宝库。
——《芬奇论绘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题材和灵感。
材料的美 2、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艺术家以激情,使
艺术家开阔了视野,表现生活创造了美。
伏尔加河纤夫 (油画)列宾( 俄国)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列宾用三年的时间到伏尔加河体验生活,他用这幅画,通过对 被奴役者的悲惨命运的刻画,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美。作品鼓舞 人民奋起抗争,获得自由。
悲壮的美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中国画) 白雪石
•
1.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 律,我 们仍然 不能利 用它们 去预言 遥远的 未来。 这是因 为物理 方程的 解会呈 现出一 种称作 混沌的 性质。 这表明 方程可 能是不 稳定的 :在某 一时刻 对系统 作非常 微小的 改变, 系统的 未来行 为很快 会变得 完全不 同.
•
2.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 存在一 个时间 尺度, 初始状 态下的 小改变 在这个 时间尺 度将增 长到两 倍。在 地球大 气的情 形下, 这个时 间尺度 是五天 的数量 级,大 约为空 气绕地 球吹一 圈的时 间。
•
3.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 天气预 报,但 是要做 更长远 得多的 天气预 报,就 既需要 大气现 状的准 确知识 ,又需 要一种 不可逾 越的复 杂计算 。我们 除了给 出季度 平均值 以外, 没有办 法对六 个月以 后做具 体的天 气预报 。
•
七年级美术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伏虎 (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这一石雕充分利用了石料原始状态的起伏形态变化,略加雕凿而成,仅为了表 现虎身的条纹,而刻出了一些很细的线条,生动的表现出伏虎那威猛机警的神 态。
竹节毛驴(竹雕 现代)胡振昆
三猴(黏土捏塑 现代)张希和
翠玉白菜(玉雕 清)
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
1、你了解的艺术家是怎样深入生活的? 2、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怎样表现虾的眼睛? 怎样删蘩就简画虾的 腿? 齐白石的虾表现了什 么样的美感? 齐白石画虾还给我 们哪些启示?
虾 (中国画) 齐白石
传神的美
色彩的美
在阳光更为明亮灿烂,色彩更加强烈瑰 丽的法国南部,凡高找到了灵感,从次,他 的色彩画得特别有生气,特别强烈。
奥里斯教堂(油画) 凡高(荷兰)
丰收 (油画) 凡高(荷兰)
1、作品描绘了什么? 2、作者表现的内容是凭空想象的吗?
3、它来源于什么?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试分析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第一课
思考与讨论
一、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 么? 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
1、你了解的艺术家是怎样深入生活的? 2、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材料的美
纸பைடு நூலகம்版 画
公牛头
毕加索(西班牙)
(1 )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2)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开阔了视野, 表现生活创造了美。
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艺术家必须热爱生活,提 高艺术修养。
齐白石 —— 著名的 中国画大写意画家,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毕生从事美术创作。 他 所 描绘 的画 , 都是 他 经历体验过的对象。虾 蟹、青蛙、雏鸡、白菜、 牧牛、油灯,他把对土 地、对家乡祖国山河草 木的一片深情化作水墨 和色彩的图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课件

精选版课件ppt
17
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
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 真写实的。
米勒《春》
罗中立《父亲》
精选版课件ppt
18
表现性:
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 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 术世界。
吴冠中《长城》
精选版课件ppt
20
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 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 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 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精选版课件ppt
14
美
术
作
力
品 的
艺
术
魅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精选版课件ppt
15
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的色彩美
精选版课件ppt
16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唐老鸭和米老鼠的原型
精选版课件ppt
1
艺术源于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精选版课件ppt
2
美术作品赏析
精选版课件ppt
3
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 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 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 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 作画要形神兼备。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世"
精选版课件ppt
4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 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来源于哪?
精选版课件ppt
5
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1
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 源于现实生活吗?
f I
“因材施艺”的创造
向往(木雕现 代)张德华
VrlKi U C
“因材施艺"的创造
小结
•任何艺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 些作品我们不然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 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 是一个充满艰辛和充满智慧的创作性劳动, 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剑旁有一朵鲜花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 光 齿一样射向四周,光 和平、希望,寓意法
西斯的 罪 在灯
光里 露无遗。
格尔尼卡
举灯的女人象征
伸长胳膊、举着 火 灯光射向四周象征着 光明。
局部赏析
尼卡
局部赏
这些• 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 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 壮;在支离破碎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 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毕看加到索自的己一的生作辉品煌被之收至藏,进他卢是浮有宫史的以画来家第。一个活着亲眼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 他
以40 %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初识 格尔尼卡
同学们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 的 印象和感受。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
开国大典
油画董希文
1、 作品描绘了什么? 2、 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3、 它来源于什么?
—土——————一―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
III 衣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捣练图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1、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 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 师 赴宴作画。 来到宴会上, 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 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 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 于色。不料, 笔锋轻轻一挥,在 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 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 拂袖而去。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艺术家在生活的实践中,把对人生、自然、生活的思考,融于 艺术作品,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创造出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 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 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 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 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怎样表现虾的眼睛? 怎样删蘩就简画虾的腿? 齐白石画虾的技法是怎样 创造出来的? 对虾腿的取舍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中国画) 白雪石
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是从生 活中提炼而得。
笔法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32张PPT)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仰天痛哭、悲痛欲绝, 说 明了战争的残酷,象征战争中 失 去亲人的人。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战士的手里拿 着什么?他的表情是 怎 样的?
拿着断剑、倒: R 强斗争、死不瞑目。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 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人物形象赏析
手拿字据的老农,劳动了 一辈子的双手粗大有力, 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又一 贫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O
TT
血衣
人物形象赏析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眼眶深陷,满腔凄 楚,欲哭无泪,她 太想见到翻天覆地 的外部世界了……
毕加索生平
•:・毕加索(1881〜1973 )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 有 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 术 大才,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看加到索自的己一的生作辉品煌被之收至藏,进他卢是浮有宫史的以画来家第。一个活着亲眼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 他
以40 %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初识 格尔尼卡
同学们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 的 印象和感受。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ຫໍສະໝຸດ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1、 作品描绘了什么? 2、 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3、 它来源于什么?
—土——————一―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
III 衣
人物形象赏析
血衣
人物形象赏析
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 身体扭曲,儿乎昏倒, 一腔深仇大恨,尽在 悲痛欲绝之中。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

毕加索的《多拉马尔和猫》 售价9520万美元
和平鸽创作背景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公认,当始于毕加索。
1940年 希特勒法西斯 法国 巴黎 老人血淋漓的鸽子悲惨的故事 老人的孙子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 战斗中牺牲的父亲 红布条 纪念 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 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 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 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 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和 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 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画面形象
抱孩子的母亲
表情动作或形状
抱着孩子、仰天痛哭
象征意义
失去亲人的西班牙人民
举灯的女人
求救的人
伸长胳膊、举着灯、灯 (让人联想到纽约的自由 光射向四周 女神) 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 救、恐惧、无奈 象征战争中所有受苦受难 奔跑、痛苦、渴望、希 的、受到残害的西班牙人民 望 拿着断剑、倒地、顽强 斗争、死不瞑目 盛开的鲜花 寓意画家对死难者的哀悼
《梦》
《镜子前的少女》
《坐着的多拉玛尔》
《坐着的女人》
1、三个舞者
2、自我陶醉的女人
《 卡 斯 维 乐 像 》
年 创 作
1910
1912年创作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938年创作 《女孩与小船》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因材施艺
•毕加索的全名: 巴勃罗.迭戈.荷瑟. 山迪亚哥.弗朗西斯 科.德.保拉.居安. 尼波莫切诺.克瑞斯 皮尼亚诺.德.罗斯. 瑞米迪欧斯.西波瑞 亚诺.德.拉.山迪西 玛.特立尼达.玛利 亚.帕里西奥.克里 托.瑞兹.布拉斯科. 毕加索
画家介绍
全名:Pablo Diego José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 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 sima Trinidad Martyr Patricio Clito Ruí z y Picasso 生卒: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描述:画家 籍贯:西班牙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 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 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 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 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区一等奖)

齐白石与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齐白石的画虾变化的过程,并通过对齐白石墨虾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齐白石每个阶段虾的对比分析,学生在对齐白石虾的艺术有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齐白石对墨虾的改造,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尝试以此对画作进行欣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运用到欣赏与创作中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欣赏课对于他们来说较为枯燥,绘画理论性的东西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齐白石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墨画表现能力,将新授的理论性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适当的增加难度引发他们的求知欲,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如何通过对比齐白石虾的发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
教学难点:学生在了解“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的同时如何运用到作品赏析和创作中去。
课时:第一学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构与已学知识的连接)1、设疑引入,带入课题。
提问:屏幕上这个穿条纹衣服的艺术家你认识是谁吗是谁让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都不敢来中国点明主角:今天我们不聊毕加索,而是聊一聊他曾高度评价的齐白石的艺术故事和他的艺术追求。
2、温故知新:简要介绍白石生平概况(包括出生年月、13岁做木匠、27岁学绘画、40—50岁五出五归、57岁迁居北京、93岁去世等。
)活动二:初步探究教师总结:在他的生命轨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一定会有很多故事,一般提到齐白石的画我们自然的就会想到齐白石的虾,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齐白石与虾的故事,这段故事主要发生在齐白石40-71岁这个阶段。
教师提问:画面中表现了哪些内容组成了什么场景那么你们觉得齐白石画虾是一开始就很有名的吗教师总结:说的很对,其实齐白石画虾和我们每个画画的人一样,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任何美术创造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 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 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我们从生活中得到 了灵感和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是一个 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 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知识点: 美术作品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再现性,一是表现性。 再现性的艺术就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艺术形象真实逼真, 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 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艺术形象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 的组合。
格尔尼卡(壁画 西班牙) 毕加索
1937年,德国法西斯炸毁了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亲身目睹了战争给 人们带来的灾难,并激起了他极大的愤慨,因而立即创作了这一幅巨作。
毕加索(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作性 和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 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品的产生 需要哪些条件? 2.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 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 么不同?
向往(木雕 现代) 张德华
竹节毛驴(竹雕 现代)胡振昆
翠玉白菜(玉雕 清)
看了《伏虎》,说说艺术技巧 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 么影响?
三猴(黏土捏塑 现代)张希和
伏虎(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192.0厘米×345.0厘米 )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 东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 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 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 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 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 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 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 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 代 表作《参军》《井冈山会师》 《血衣》《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画家的素材和创作
画家的素材和创作
画家的素材和创作
画家的素材和创作
画家的素材和创作
分析一下地主的形象?
(23厘米×40厘米 )
画家的话:“对所有想表现的人物一定要深深地了解,要有
感情,才能进行概括。不然,尽管作者对人物的要求是明确的, 但其实还是抽象的,离画面所求的具体形象还是很远的,这个问 题,我还是要靠生活中去取得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