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整时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

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

但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方法很快就能理解学会,而在算理理解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将“20、200”理解成2个十、2个百较容易,但是要理解2个十乘3,2个百乘3就比较难。

所以可以将教学目标完全达成放宽到练习课。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教学《千克的认识》这样的内容,我想,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实践、体验、感悟非常重要。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回顾课堂教学,几个方面的做法让课堂教学得以保证效率。

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采用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来帮助学生体验。

课前,特地去超市找到了一些材料:如:两袋红枣1千克,一袋米1千克,一袋面粉1千克;两袋盐1千克。

在称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有1千克吗?在称出1千克的这些物品后,分组让每个孩子掂一掂,每人都感知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本节课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用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例如:通过小精灵游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找出身边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

这样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事物,突出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同时也注意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熟悉身边的物品。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新授时我多次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画方块图,让学生看着图说说60÷3=20、600÷3是怎样想的?在算120÷3时,我仍然是牢牢抓住直观来让学生说说,让学生自己意识到1个百不能平均分成3分,需要拆成10个十,一共是12个十,12条方块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条,也就是4个十是40,从而明晰算理:120÷3想12个十除以3得4个十是40。

人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主题:人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概述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解决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际操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将问题情境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设计精准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了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和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三、教学反思成果1. 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教学反思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相关推荐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1(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降低孩子跨越难度,我利用创编故事的形式,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的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

我将重点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自己创编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里,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

最后练习设计也按照梯度原则,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

从学生课上做题情况来看,基础练习做的很好。

(二)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课中由二分之一迁移到其他分数的学习时,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

过程中,收集学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问题:不同形状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通过操作及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游戏中感悟概念的建构。

针对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细节上把握不足。

主要有:1、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时,对平均分理解不够,说二分之一含义时学生不会强调平均分。

老师在这里引导不到位,应着重强调。

2、教师的倾听不够。

对于学生的错误生成应该立即纠正和补充。

如,对于分数概念的强化,学生一直都没有说该分数是谁的几分之一。

这时教师应做规范示范和引导。

3、个别练习题应该设置再巧妙些,一道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层层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变化。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

教师语言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厌倦,未能激发孩子求知兴趣,教师评价应追求多元化。

202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精选)

202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精选)

202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

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

根据学生的4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

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周五为新教师执教了《需要多少钱》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一课。

本次公开课教学,虽是为新教师而上的,但实质上也是一次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很好机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

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边形教材第79页的内容。

1.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

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从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

师:看来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平面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图。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找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直的)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1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计算机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

从允许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的知识探索材料,到允许学生尝试回答新知识、交流归纳推理、总结计算方法,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该班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算术,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则正确计算。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算术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兼顾后续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垂直计算的优势。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四边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

2、导入新课。

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关于四边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三、探究新知1、认识四边形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自己先判断一下哪个是四边形。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一下以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四边形?同桌议论一下,然后指名说一说。

小结:四边形的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板书)3.动手折一折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那请你们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折出一个和它不同的四边形。

4、展示生活中一些表面是四边形的物体。

四、课堂练一练课件出示一些试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给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在练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用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

五、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六、作业布置填一填1、四边形的特点是有()条()边和()个角。

2、黑板的面是()形,手帕的面是()形。

二、找出四边形。

板书设计四边形1、认识四边形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四边形的特征:(1)有4条直的边(2)有4个角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宽、高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的一个拓展。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看日历教学反思(通用5篇)

看日历教学反思(通用5篇)

看日历教学反思(通用5篇)看日历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日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日历教学反思1《看日历》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对时、分、秒的认知基础上,对时间上更大的单位年、月、日的认识。

关于看日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环节用谈话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正是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想要表达的学生较多,而课上只是形式上的提问了两三个同学,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表达,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如果换做以奥运会、大阅兵或一些传统节日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特殊日子,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又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组合作记录20xx——20xx年各月天数时,有个别小组没有顺利进行,让我意识到大概没有给学生明确任务要求。

如果先带领学生观察其中一年的日历再让学生统计,可能学生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或者先请一到两名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准备怎样进行记录,再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观察、思考,在小组整理、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小游戏环节,根据口令,是大月的举右手,是小月的举左手。

当喊出二月时,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举,也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不举。

这一矛盾的现象虽然可以加深学生记住二月的天数比较特殊,但没有给学生解释应该怎样举手,只是保持中立的观点,认为两种都可以。

课下还有学生在此纠结,学生纠结也就说明他明白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从学习目标来看,教学效果达到了。

但我也在思考是否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明确一个动作。

教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打开思路,张扬个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图然后问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答复的一知半解的,如今想这样的文字的解决问题,应该先让学生读题,只有读懂了题的意思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将重点弄错了,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要有序,课后与大家讨论才知道,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

还有在讨论的环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假如开场就进展讨论,这样后进生就有偷懒的嫌疑,就不能到达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越来越落后。

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甚至还会有一些同学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这些问题,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擅长考虑,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关于估算的几点考虑:《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场,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

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展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从三年级开场,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

但是教学目的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

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

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老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时机,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周长的含义,自己去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通过寻求策略、尝试计算、交流、讨论,自己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能力。

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更具体的感受,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伊始,让学生带着做花边至少需要多少边框料这个问题,展开求周长策略的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和取舍。

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接着,学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使思维得到共同提高。

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迸出了火花,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有如下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不足及启示:一、课前复习占用时间太多,没有做到好的开头作用。

二、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提示太繁琐,课堂气氛不活跃根据学习提示,汇报展示环节不够理想。

教师一味地反复强调笔算乘法的方法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

在教学上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

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从而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几种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年、月、日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2.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与方法:模拟时钟、时钟卡片。

引导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7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三、反馈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1、完成课本71页第1题;并与同伴交流。

2、完成课本71页第4题;并与同伴交流。

3、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列的时刻。

凌晨5时晚上9时上午9时下午4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4、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的时刻。

6时 11时 14时 16时 19时 23时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七、布置作业:完成课本71页练一练2、3题板书设计: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两次(起止)时刻的差=经过的时间教学过反思:时间其实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而且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只不过它一直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出现。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教学反思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
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第1页共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期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体会,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在内容的出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进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视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来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挑选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干体会和相干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屡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增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给学生独立摸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重视孩子的合作交换。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换,然后在全班交换。

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何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摸索,然后合作交换,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换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换增进每个学生感受知道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增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进程,为学生营建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

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

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看日历》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看日历》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

为了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和整理自己对年月日已有的认识, 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提出问题“关于年、月、 日你知道些什么?”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表达,丰富学生的认识,为下面
的学习做铺垫。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知道一年有12个月,当天是几月几日,当月是30天 还是31天,也可能了解到更多的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生汇报后,我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日 历方面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不过学生们有着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并总结规律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我确定了 一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 、平年、闰年。 2、在整理数据、观察数据活动中,能发现某些月份天数相同、2月份天数有 时不同的简单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识记大、小月的活动中,能积极思考记忆的方法,并能清晰的向他人表 达自己的想法。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 的乐趣。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6.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 )年( )月( )日成立,到2015年的( )月( )日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 (2)中国人民解放军( )年( )月( )日成立,到2015年的( )月(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 )周年。
【参考答案】: 1.24 30 180 28 2.7 3.数数 终止 起始 4.31 30 28 29 5.终止 起始 6.(1)1921 7 1 7 1 94 (2)1927 8 1 8 1 88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篇一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计算分母不超过10且结果不需要除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难点:从理解分数的意义出发,理解分数加减的原理。

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

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

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生:……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

(课件演示)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生:……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二、教学例1、2、31.分西瓜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生:……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

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老师:把你的问题告诉大家。

(老师根据学生的指示贴上相应的图片)师:谁能列出算式?4.计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a.加法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生:……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减法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生: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生:.……师:想想怎样计算?生:……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3/8-2/8=1/8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
教学难点
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 律。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活跃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 我准备了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学法指点: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 其中,一起自主学习课文里的内容、确立课后自主学习的主题,小伙伴 们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团队合作。
3.根据箭头所指时刻,填出经过时间。 (1)6:00→12:00→14:00
( )小时( )小时 (2)15:00→18:00→20:00→24:00
( )小时( )小时( )小时 4.一艘轮船上午7时30分从甲港出发,下午2时30分到达乙港,轮 船行 驶了多长时间?
答案: 1. 5:00 21:00 9:00 16:00 12:00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 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内 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发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本节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 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 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 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 获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反思由于分数是学生刚开始认识的一种新的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认
识特点出发,多联系实际,多举实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加强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以后学生在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打好基础。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探究交流数学知识,构建自己有效数学理解的场所。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

为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三年级上学期中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在教学引入这一部分,我用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的人物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引入“4个桃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这一问题,在学生充分表达了分配方案后,进一步追问“哪一种分配方案最公平?”使学生回忆起“平均分”这一已有的知识经验,其根据在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总是从已有的概念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概念的。

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一概念之前,原有认识结构中就必须具有“平均分”这一概念,否则就难以掌握“分数”的本质属性。

在新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由于这是分数认识的第一堂课,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到什么样的数是分数,没有要求给出分数的具体概念。

因此,我结合教材例题有目的地设计了大量动手操作地环节,促进学生正确感知“分数“这一概念。

我首先教学学生认识二分之一。

教师课件演示用圆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学生口述折的过程,再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模仿折出二分之一来,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三种折法。

讨论:这三种折法都能表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其目的再于引导学生抽象出二分之一的本质特征在于“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再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从认识的二分之一获得的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四分之一的认识上来。

我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要求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把它折出来。

并在黑板上展示不同形状纸片折成的四分之一。

讨论:这些图形都能表示四分之一吗?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单位1”这一概念从而完整地感知了分数这一概念。

其后,我要求学生应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解决一些较基本的有关问题以强化概念。

在教学中,我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密切配合,使学生顺利地初步认识了分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时,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整节课我尽量
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

在教学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因为学生已经会计算的情况下,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这一问题,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组合。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主动理解算理,通过比较、综合、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的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因此当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理解算理,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课以分吃蛋糕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

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

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上完这一单元课,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反馈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评价方法单调,未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后半部分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

对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很好的利用,感觉对学生关注不够。

学生多次出现预案外的生成资源,而我没有充分利用。

其实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我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单元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