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如:蚯蚓、虾、蝴蝶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都是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如:蛇、鱼、麻雀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都是脊椎动物)

3、观察鱼的外形,找出其特征和作用:

4、 、

(1)水流经鳃的途径是:水背鳍(1片) 尾鳍(1片) 臀鳍

(1片) 腹鳍(2片) 胸鳍(2片) 1、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体型呈梭形(流线型),外表覆盖鳞片,鳞

片上有粘液。这两个特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

水对鱼自己身身体的阻力,便于在水中游泳。 3、鱼体的背面为深灰黑色,腹面为白色,不易于被敌害发现。

4、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胸鳍和腹鳍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掌握前进方向的作用;侧线(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躯干和尾部尾鳍的摆动提供了前进的

动力;

5、以上的特征有利于鱼在水中游泳、获取食

物和防御敌害;动物形态结构均与生活环境相

适应。

侧线(两侧2条) 鳃盖 鳃丝

鳃丝

口 鳃丝 鳃盖后缘

(2)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开闭合,这是鱼在呼吸和摄食,鱼吸收的是溶解

在水中的氧气。

(3)活鱼鳃丝呈鲜红色,是因为鳃丝内部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在鳃丝被进行

气体交换,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流入的水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

的呼吸器官是鳃。

5、鱼类共同的特征:体表被鳞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

6、其它水生动物:(认识辨别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

外。例如: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靠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的动物。例如:乌贼(贝壳退化)、章鱼(贝

壳退化),扇贝,河蚌,蛾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例如:水蚤、蟹类、虾类等。

7、水域保护:

(1)、水域遭到破坏的原因:工厂污水排放;乱扔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使用过多的含磷洗衣粉;人类对水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2)水域破坏带来的后果: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域有机物过多,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鱼类会因为缺氧而大量死亡等。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物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特点:(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

的结构。如:蝗虫的外骨骼、爬行动物角质的鳞片或甲等。

(2)、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攀援、奔跑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避敌。如:哺乳动物的四肢等。

(3)、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器官和肺。

(4)、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

反应。

2、蚯蚓

(1)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的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的有机物为食。(可以在菜园的土壤等湿润的有腐殖质的土壤中寻找蚯蚓)

(2)、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征:

1、体型:蚯蚓的身体呈长圆柱形,有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使运动

更加灵活。身体前端有环带,从头到环带共有13个体节。靠近环节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节的是身体的后端。

2、蚯蚓的呼吸:蚯蚓的体表湿润,是因为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利用湿润的

体壁进行呼吸。体表能分泌粘液,体壁中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粘液中,然后渗入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是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表粗糙,是因为蚯蚓的腹面生有刚毛,体内长有肌肉,蚯

蚓的运动是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共同完成的。

4、蚯蚓的体温不恒定,只能生活在土壤的深层。(变温动物)

5、蚯蚓能在陆地上运动,并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

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挪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3、兔子

(1)兔子具备用肺呼吸、体表披毛、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2)兔的外形特点:体表披毛,有保温的作用;兔的前肢短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兔的身体除了靠皮毛保温外,还要考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协调共同完成,

(3)兔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兔的体腔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呼吸器官是肺,心脏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输送氧气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样可以使兔的体温不会因为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它跟其它哺乳类和鸟类一样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兔是植食性动物,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消化食物纤维,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其它动物如:虎、狼等哺乳动物,除了门齿、臼齿外,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5)兔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其中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很发达,有发达的四肢,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迅速作出反应。

4、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能为动物的生活提供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等基本生

存条件。人类的活动如:旅游开发、深林面积减少等破坏了动物的栖息环境,。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1)、鸟的飞行器官是翅膀(也叫翼),由前肢特化而成。身体被羽毛覆盖,有正羽和绒羽之分,其中正羽与飞行有关,绒羽与保温有关。在排列上相互重叠,展开成扇形,增加了翅膀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2)鸟的外形:鸟的体型呈流线型,能够减少空气对身体的阻力,有利于进行空中飞行。

(3)鸟的肌肉特征:鸟的胸部的肌肉要比其他部位的肌肉要发达得多,有利于牵动两翼的扇动,增加了飞行的动力。

(4)、鸟的骨的特征:鸟的胸骨发达,胸骨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鸟类的骨有的

很薄,有的中空,能减体重,有利于飞行。

(5)、鸟的消化系统特征: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为身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利于飞行。

鸟类的直肠很短,食进去的食物半个小时后就能被消化,形成食物残渣随粪便排出,排便迅速,减轻了体重,与飞行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6)鸟类的心脏特征: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所以鸟的心脏肌肉发达,心脏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空中飞行。

(7)鸟类的呼吸:鸟类的呼吸是双重呼吸(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呼吸器官是肺。鸟类的双重呼吸与翼的扇动有关,体内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气囊并没有参与呼吸作用。

总结: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2、昆虫

(1)、昆虫的的外骨骼:昆虫的外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所以昆虫可以生活在干旱的陆地环境中。

(2)昆虫的外形及运动器官:翅是昆虫的运动器官。昆虫的身体分为头(取食和感觉中心)、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3)昆虫的呼吸: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体进出虫体是通过气门,气体由气门进入体内,通过气管等到达组织细胞,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产生的二氧化碳由气门排出体外。

3、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昆虫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运动能力强。

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用肺和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第二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运动系统的构成:骨骼和肌肉构成。

2、动物的骨骼由前肢骨和后肢骨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