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组成。
2.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压强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除以该单位面积。
3. 浮力和浮力条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能够浮起来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4.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流体的重量。
5.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6. 功和功率:物体受力沿力的方向做运动时,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与所花时间的比值。
7. 运动和力:力是引起物体保持静止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单位是牛顿。
8.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要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与之相互作用,且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11. 轻重和液压: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拉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液力是液体受到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重力加速度、受力点深度相关。
1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守恒。
13. 热和温度: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14. 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传递热能,传热是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运动带走热能,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热能。
15. 热量和能量转化:热量是热能的转移形式,能量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的分类及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速度为常量,可用等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
(2)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需要用到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上运动,速度大小为常量,速度方向不断改变,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速度大小不断增加,可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1)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可以用向量表示,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2)物体的速度和速度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速运动;当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速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加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加速运动。
(4)物体的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和分析1. 力的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接触力:物体之间接触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
(2)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行星运动等。
(3)电磁力: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静电力、磁场力等。
(4)核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核反应、核聚变等。
2. 力的作用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力进行作用和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就会有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个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F=ma。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目录:1. 物理的定义和分支2. 物理量、单位和量纲3. 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4. 能量、功和功率5. 电、电路和欧姆定律6.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7. 光学和光的反射、折射、色散8. 物理实验常识和实验设计物理的定义和分支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物质、能量和物质运动。
物理涉及的范畴广泛,分支也很多,例如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量子力学等等。
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物理量是可以测量的物理性质,例如重量、长度、时间、电流等等。
物理量以及其单位和量纲的确定是物理研究的基础。
国际单位制(SI)规定了一系列标准的物理单位,例如米、千克、秒、安培、焦耳等等。
在物理中,量纲是物理量的单位组合,例如力的量纲为ML/T^2(M为质量,L为长度,T为时间的单位)。
物理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是进行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础。
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问题的分支,而力学则涉及了物体运动背后的动力学原理。
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干扰。
第二定律指出,当物理受到加速度为a的力F作用时,它的加速度a和力F成正比,和物体质量m成反比。
即F=ma。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能量、功和功率能量是物理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物体能做功的能力。
能量有多种形式,例如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等。
力和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能量,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物体的能量。
功率则是功在时间上的变化率,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电、电路和欧姆定律电是一种基本物理现象,指物体之间存在的静电力和电流,其导致物体间的电场和磁场效应。
电路是由一个或多个电源和电阻组成的电子元件组成的连接电路,它可以操纵和控制电流。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是学习者前往更高阶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一、物理基础知识
1.物理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国际单位制
3.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
4.数据的处理
二、机械运动
1.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牛顿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
4.摩擦、将要倾覆和固定轴的情况下,物体如何保持平衡
5.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和功
三、热学知识
1.温度和热量的测量
2.相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描述理想气体变化的知识
四、光学知识
1.光、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2.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3.光的成像
4.色散和光的干涉
5.单一光源的衍射和多个光源干涉的现象
五、电学知识
1.带电物质、电场和电场力
2.环路定律和欧姆定律
3.电功和电功率
4.串联和并联回路
5.简易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
些基础知识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些知识承载着以后的物理学习。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如下:1. 物理量和单位:-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 乘积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功等。
- 衍生物理量:密度、功率等。
- 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厘米克兹定理。
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
3. 重力与运动:-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 力和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和性质。
- 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力的合成和分解等问题。
- 物体的受力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法则和平衡条件。
5.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
-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6. 浮力和浮力的应用:-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 物体浸没和浮起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 浮力的应用:浮力的利用、气球原理、潜艇原理等。
7. 压强与压强的应用:- 压强的概念和性质。
- 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 压强的应用:压强的影响因素、大气压力、水压和液压原理的应用等。
8. 功和机械能的转化:-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功能转化和守恒: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
9. 热量与温度:- 热量的概念和性质。
- 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10. 热量计算和能量守恒:- 热量计算: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
- 能量守恒:热量和功对物体的影响。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知 识 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 103 m,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um= 109 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整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尺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 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cm 。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2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2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测得200
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05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6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小时 、 分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秒表、手表、石英钟 。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随时间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 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远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短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秒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 。速度的单位是由 路程 的单位和 时间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汽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 . (5)单位换算:10m/s=_36__km/h 54km/h=_15__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速度 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公式中V的大小是 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 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下滑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 第二章 声现象(共4节内容)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 介质 传播,一切 固体 、 液体 、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的种类 有关,还跟介质的 温度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固体)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液体) 、 空气(气体)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1/2vt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引起 耳膜 振动,然后通过 听小骨、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 骨传导 感知声。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 音调 、 响度 、 音色 ①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② 响度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振幅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③ 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 是不同的。用 音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 色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 ,符号是 Hz 。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声 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音色 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丙乙甲丁 。 第3节 声的利用 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 2、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 70 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 防止噪声的产生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 (1)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关紧门窗、路旁的隔音板等 。 (3)在 人耳 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 摄氏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分代表摄氏温度的 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0C 。“-4.70C”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或读作 负4.7摄氏度 。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