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5= 4+3= 5-4= 8+1=7+2= 9-6= 2+6= 7-3=(指名学生说算理,进一步强调计数单位。

)2、观察计数器提问:(1)30里面有几个十?80里面有几个十?(2)7个十是多少?4个十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创设情境,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你想走进鲜花盛开的苗圃看看吗?请你把看到的、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同桌交流)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小组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八单元总复习。

本节课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加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空间与图形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文具、人民币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人民币使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加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空间与图形等。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加减法退位减法空间与图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入正确的数字。

例:1元_____角,1角_____分。

(2)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3元5角等于_____元。

(3)解答题: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例:小明有2元,他又买了一支铅笔花了8角,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2. 作业答案:(1)填空题答案:1元=10角,1角=10分。

(2)选择题答案:3元5角等于3.5元。

(3)解答题答案:小明剩下1.2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点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3.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4.综合应用。

学习要求1.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等。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学习变成枯燥的训练。

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孩子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指导孩子具有多样化的算法。

目的是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学习12-8,12-5的例题时,如果让孩子展开想象,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然后和孩子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孩子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找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4.引导孩子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1、计算方法:例:15-8①平十法先算15-5=10,再算10-3=7;②破十法先算10-8=2,再算2+5=7;③想加算减因为(7)+ 8=15,所以15-8=7。

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第1~3题和练习十九第1,2,3,5,9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形成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PPT 课件。

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不退位)、整十数。

减一位数在两位数的个位上减减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几。

(进位)。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所得的和再加整十数。

还可以用凑十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十几再用几十加所得的差。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运算题。

先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节课把知识系统地复习了一遍,知识的脉络清晰,联系紧密,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让学生一目了然。

[不足之处]在设计中没有体现师生的互动,只是呈现整个知识体系和各类型知识的算法。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对复习课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个科学的教案,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知识的复习。

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第4题及练习十九第4,6,7,8,10,12,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利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利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圆片。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0-30然后汇报解决,4算出来的。

家解决这【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2)用连加法解决问题用连减法解决问题比多比少,大数-小数(相同的部分)=多的(少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很详尽,很细致,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了,达到了复习课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p 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开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好〕。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

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根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1〕34和56〔2〕78和452、完成41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2 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根底的局部。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才能。

〔二〕核心才能《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纯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才能。

〔三〕学习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难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难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⑤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⑥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2、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③平十法过程:如:12-9=3 把9分成2和7,过程:想9+3=12,先算:12-2=10 则12-9=3 2 7 再算:10-7=310②分解法(破十法)过程:把12分解成10和210 2 先算:10-9=11 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1)(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1)(课件)
82-5= 77 58-20=38 50+16= 66 65-7= 58 97-60=37 36+7= 43 25+8=33 39+40=79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 有什么收获呢?
三、在练习中巩固
1.口算。 68-7= 61
68-9= 59
68-50= 18
15+9= 24
34+6= 40 72-3= 69 50+4= 54 95-8= 87
2.[教材P80 练习十八 第1题]
4 +36 40
50
86
9
45
28 -6 22
45
39
70
64
3. [教材P80 练习十八 第2题]
R·一年级下册
整理和复习(1)
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小括号
解决问题
二、在比较中理解加、减法算理
1. 57+2= 59
57+20= 77
57+9= 66
75+2= 77 75+20= 95
75+9= 84
两位位数加数不观法加 进察一 位这些式两子位,十数你数加有整什么发现进?位加法
明理由。
相同数位上的数可
57-2 75-20

以直接相减
57-2= 55
57-20= 37
57-9= 48
75-2=73
75-20= 55
75-9= 66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57-9和75-9的。
计算57-9时,先算17-9=8,再算40+8=48 计算75-9时,先算15-9=6,再算60+6=66

【精品】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品】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2、按男女分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45、46、47、()、()、()、()、()10、20、30、()、()、()、()、()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2、10个一(),10个十();我是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我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我是79,我的前面是(),后面是();我是85,比我少3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1. 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识别自己或别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开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提醒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展描绘,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展准确的描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绘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绘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绘。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的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确实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假如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

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

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 的效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 创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5)(6)略
2.列竖式计算。 65-30= 28+40= 47+20-8= 91-9= 36+30+8= 92-20-6= 答案:竖式略。35 68 59 82 74 66
3.在 里填上“>”“<”或“=”。
答案:< = < < < > = = = > <
板块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10、12、16题。 第4题:50 57 65 24 39 87 72 34 第10题:(1)2 5 (2)11 5 (3)1+2=3(元) 答:至少要花3元,才能买到两样东西。 (4)提问不唯一,如: 一个笔袋比一把剪刀贵多少钱?
【回顾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怎样计算整十加、减整十?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回顾4】认识人民币。 (1)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吗? (2)人民币单位间怎样换算?
【回顾5】找规律。 (1)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2)你会找图形或数字的排列规律吗?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分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的物体的单价。

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手上的这只小老鼠要多少钱?生:28元。

生:13元。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菜要用到钱。

生:乘车需要钱。

生: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齐)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二、教学新授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第一次合作: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①出示合作提示。

a.认一认,说一说。

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之后,给每个小朋友认一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b.理一理,分一分。

认准了以后,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讨论一下可以有几种分法。

c.分工介绍。

有条理地,一类一类介绍给大家,小组内分工介绍,也可以由一人介绍,另外的同学补充。

②小组合作活动。

③分工介绍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④把整理好的人民币整齐地放入信封里。

(2)认识两种版本的人民币。

①小朋友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那你们认识这几张吗?(课件出示第四、第五两种不同版本的人民币画面,请小朋友认一认)②是啊!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从1948年到现在,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前三套已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使用。

这是第四套与第五套,现在都在流通。

③认识纸币:1角、2角、5角。

(3)欣赏人民币的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师:不同的人民币表示不同的面值,你还发现了什么?②欣赏人民币的反面(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师: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毛主席是我们怀念的伟大领袖,看来人民币是神圣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
1. 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主要研究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方法,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方法,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法和口算技巧。

2. 时间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涉及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研究钟表的
指针指向,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录和计算
方法。

3. 形状和图案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各种简单的图形的名称、特征、属性和分类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图案组合方式和绘制方法。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基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式,研究一些基本的统计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教师出示算式15-4=,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教师让学生结合下面的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明算理:把15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就等于11。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

2(1)教师:比较算式与?5减9不够减,怎么办?用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从15个圆片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9,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先从15里面拿走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下6个。

破十法: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l和5合起来就是6。

(4)再次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看——教师用课件或实物再次演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

实物图:小棒图:摆——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想——让学生闭眼回忆15-9的操作过程。

说——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5-9的,先算……再算……填——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计算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都是十几减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

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
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
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
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
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
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
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
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
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
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课本51页。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如:24 + 8=32
2 4
+ 1 8
3 2
★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

如:36—8=28。

10
3 6
— 8
2 8
4、各类分解法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 35 + 2 =3 7
想:先算:5+2=7
再算:30+7=5
进位:① 35 + 8 =43 ② 35 + 8 =43
想:先算:5+8=13 想:先算:35+5=40
再算:30+13=43 5 3 再算:40+5=45
13 40
不退位:
想:先算:5—2=3
再算:30+3=33
退位: 35 — 8 =27 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
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先算:15-8=7
再算:20+7=27
7
★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5 + 20 =55 35 — 20 =55
想:先算:30+20=50 想:先算:30—20=10 30 5 再算:50+5=55 30 5 再算:10+5=15
50 10
★5、补充:
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什么?
①时针:粗短。

分钟:细长
② 12个数字,从1—12
③一共有12个大格
④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⑤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3、时针走一大格(1时),分钟就走1圈(60分);相反,分针走一圈(60分钟),时针就走一大格(1时)。

所以 1时=60分; 60分=1时。

★4、读时间时,先看时针,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分针走过每个大格时刻表示的分钟数要记住。

★5、时间计算中,单位相同的相加减。

时和时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

八、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双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九、统计
1、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常用的有打“√”、画“○”、用“正”表示等。

注意:一个完整的“正”字是5笔。

表示数量5。

2、在涂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时,要清楚统计图里每个小格表示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