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0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2021
40
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 《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 画赞》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
2021
41
神采意蕴:
4、神采意蕴
结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辞内容,通过作者 的笔墨所表现出的风格以及带给我们的感受。
同学们,你现在知 道该如何欣赏书法 作品了吗?










2021
12
5、行书——实用灵活的书体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流畅书体。
下面几个“龙”字,哪个是用行书所写?
楷书
行书
行书
特点:笔画间有明显的连带
2021
草书
——牵丝
13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 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
2021
14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 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 的艺术创作。
——杜甫 《饮中八仙歌》
2021
54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 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021
55
挫《
使肚
转痛
,帖
刚》
柔是
变张
化旭
,书
神法
采代
奕表
奕作
。,




2021
顿56
2021
57
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
2021
15
中国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它的抽象具有 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一个从形到线,从具 体到抽象的过程,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 的线的结构和形势美。

我说中国话,我写中国字

我说中国话,我写中国字

我说中国话,我写中国字作者:曹陈正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1年第10期汉字,源远流长,经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打磨成今天我们所见的模样。

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之根本,民族精神之骨血。

它洞穿风烟,回眸与今人对视,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这古老的文明密码,承载着过去,连接着现在,沟通着未来。

在信息更迭频繁的今天,“中国字”在世界文化争鸣的舞台上,却显得有些“冗余”和“笨拙”。

一点一横,竖折撇捺,繁琐的笔画,密密麻麻的字脚,与西方符号化的文字似乎格格不入。

在简化再简化之后,汉字依旧不能讨得所有人的欢心。

所以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废汉字,改文化?这显然是愚昧之人的荒谬臆想。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经无数朝代更迭以及列强的强取豪夺而不倒,怎会到尔辈手里就成了“冗杂多余”的?“汉字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

”鲁迅这样评价汉字。

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美:听,音律顺耳;看,如诗如画;写,力透纸背;悟,内涵丰富。

触及人的感官,将“美”传输到全身上下,传入脑,传入心,给人以至高的精神享受。

而反观西方符号化的语言——简单的组合,固定的发音,机械的语法,相比于汉字则少了许多蕴涵。

如此看来,汉字优势显著。

“微风拂过,柳枝摇曳;阳光盛放,蝉鸣不止;叶落果熟,天晴鹤飞;冰雪纷扬,梅香四溢。

”寒暑易节,四季轮换,温带四季图,仅用8个四字短语就能优雅地描绘出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骈文的工整对仗,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晨与昏的变化之美……汉字精炼传神,概括性很强。

有人曾说:“若将万国史事同时呈上,中华必将为最薄。

”这一说法体现了汉字的言简意赅,所谓的“冗杂多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秦人的浩荡大军、恢弘宫殿消失了;唐人的“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消失了;宋代的汴京之繁华,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消失了;元朝的辽阔疆域,“天下归元”消失了;皇家舰队霸气下南洋、整齐戚家军杀尽倭奴的明朝不见了;坐拥万园之园,盘踞世界规模宫殿的大清王朝不见了。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中国的概念非常简单:我的祖国,我自豪。

他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对国家有种天然的认同感。

当然,等他们更成熟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是,“中国”这个词,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文化符号,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020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过了亿;600年的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官IP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李子柒中国古风美食文化视频在海外“圈粉”无数;华为科技公司,注册下一代商标时,操作系统叫鸿蒙,实验室叫玄武,还有昆仑、浩天、灵豸等商标,均出自《山海经》,这些字词读起来总让我们内心澎湃。

你该怎样解释这种内心感受呢?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你认为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什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中国的文化符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看到作文,我们都知道要精准审题。

何谓精准?就像,一道数学题所给的题设条件都不是白给,必将运用到推导之中。

写作文读材料时,必须将关键词圈画出来,作为“已知条件”;然后,找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

行文时,要做到像数学排列组合一样“不重不漏”。

关于此题,我的“破解”过程如下:“年轻人:天然的认同感;更成熟后:1.向世界学习 2.一整套文化符号。

”这是我从第一段中提取出来的几个关键词。

本段体现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更深入,视野从国内到世界,情感由热烈到客观、深沉,具有递进性。

“汉服——网店;故宫(建筑)——文创;李子柒(美食)——视频;鸿蒙——科技”这是我从第二段提取出来的关键词。

本段为重要的写作提示,给出了几个文化符号供学生参考。

文化传承的摘抄素材100字

文化传承的摘抄素材100字

一、16个精选标题《文化兴盛,激活现代中国之魂》《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文化自信似长河、高山、大海》《腹有“文明”气自华》《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莫将文化传承束之高阁》《文化传承不能浮于表面》《文化自信怎自信?》《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旧调换新曲,炎黄谱华章》《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为文化传承插上翅膀》《文化是我们的地基》《寻找文化的根》二、10个名言金句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

(冯骥才)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林清玄)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木心)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7.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张涛甫)8.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9.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重回汉唐》)三、3个典型人物①单霁翔:唤醒故宫的“掌门人”▣事迹回放:故宫博物院保管的珍贵文物一共是168万件,占全国定级的珍贵文物的41.98%。

为了不让99%的文物沉睡在库房里,单霁翔认为“我们必须开放更多区域,举办更多展览”。

慢慢地,从过去只开放30%的区域,故宫如今,已经开放到80%,那些“游客止步”纷纷解禁。

“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欢笑,这就是博物馆的责任。

”在展示更多藏品后,单霁翔还在故宫举行“元宵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的夜间风光展现人前。

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品类繁多、玩法新奇的故宫文创纷纷上线,人们得以亲近那些曾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藏品。

单霁翔曾许下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如今,故宫已拂去了历史封尘,焕发活力,以更平易近人、青春生动的形象为大众所熟悉。

2021年汉字的魅力作文14篇

2021年汉字的魅力作文14篇

2021年汉字的魅力作文14篇汉字的魅力作文1当那一撇一捺从笔尖流出,我们有没有为它而骄傲?当那一横一竖在纸上挥洒,我们是不是因它而自豪?好看啊,方块字;伟大啊,中国字!这神奇的创造,古往今来,有哪项发明可与之媲美?它是文化的奇迹,是华夏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写一个方块字,就如同画着一幅画。

一个个汉字构成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或喜或悲。

他不像英语那般只是符号,也不会像某些字体上蹿下跳,它只会安安静静的端坐,为人们呈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它不动不响,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中国字必大行于世。

记得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文字,文中作者的一位英国朋友十分热爱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让他这个老外如痴如醉。

他评价说中国汉字“内涵丰富,字体简洁”,是“当今任何一个画家所不能绘出来的!”话虽夸张,但事实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旦”字,仿佛让人看到一轮艳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一个“马”字,又好似使人看到一匹骏骥在昂首嘶鸣?简简单单的笔画,构成了简洁又复杂的中国字,这怎不是一个奇迹?汉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古往今来,中国书法家人才辈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一个又一个名字在中国史册上闪光。

可看看国外,英语法语写得再好,又何曾听说有一个“书法家”?曾在读书是看到一则统计,同样的__,用不同的文字翻译,中国汉字所用的篇幅最短,而内容最全;而同样的,在最短的时间里,阅读中国字所写的读物,所获得的信息是最多的。

看着这一则则消息,我们怎不感到自豪?中国的字是独一无二的!瑰丽的汉字不仅是一项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九千里黄河一万里长城滋养着炎黄子孙,培养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

一个个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的标志。

古人云:“字不绝则国不灭!”一个个汉字构成了中国人的脊梁。

当年秦始皇为何要废除六国文字?因为字是民心所系,字不绝,则国民信仰不绝,则国屹立不倒!而今,传承发扬中国汉字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要尽的义务。

那一个个汉字,是达到极致的艺术瑰宝;那一个个汉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宝库。

2021年关于中国汉字的作文

2021年关于中国汉字的作文

2021年关于中国汉字的作文2021年关于中国汉字的作文1在我们的学校,有着几间特殊的教室。

每当我走进去,墨香就立刻迫不及待的钻了出来,热烈地迎接我,而其外的三种宝贝,也都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放着,等待着我们使用。

大家都猜出来了吧?没错,它们就是我热爱的书法教室。

我们每次看见教书法的洪老师,他都在练字。

日久天长,就发现鸿老师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不停地练字。

因为鸿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一丝不茍地写,写出来的字入木三分,非常漂亮,不亚于王羲之的杰作。

我们书法教室里最好作品,是洪老师一鼓作气写出来的。

对于我们来说,鸿老师每幅杰作都像一字千金那么珍贵。

那些墨宝被装在刻有花纹的框里,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纸上里,真想叫它们离开纸去舒展身体,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快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看到“太阳”这两个字,你能感触到热和力,而望见“月亮”,眼前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

“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

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

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这是一些多私可爱的小精灵啊!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墙上也挂有我们自己的墨宝,一幅幅各具特色: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大方得体,有的秀气无比……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是大家合作,同心协力探讨出的最好字形,用最漂亮线条写出来的,这些墨宝,是我们写出字的精髓。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蕴含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研究汉字,旨在解密中国文化密码,传承文化基因。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字,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汉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汉字文化密码文化基因文化传承一、汉字的研究背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殷墟博物馆,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当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明确把“加强汉字阐释,揭示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列为“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语言工作者“科学解读汉字文化,解释汉字发展规律,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古籍保护传承夯实文化根基”。

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汉语汉字,揭示汉语字词演变规律,探密古人的思维方式,发掘中国汉字密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这是我们这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语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了解汉语字词的来龙去脉,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进文化自信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极为重要。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记录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集语音、形音、义音、形义、义形于一体,是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系统,用于刻在龟骨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

古人缺乏认识自然界的科学知识,以为宇宙间存在一个主宰万物的天神,若要避祸得福,就必须求得天神的保佑,所以占卜,被看做是沟通人神关系最灵验的方法。

在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卜骨,其刻辞内容大多是记录占卜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信息,是研究夏商周文明的重要材料。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代历史是信史。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反映了古代畜牧业的情况,例如会意字
“牧(
)”,就形象地描绘了人拿树
枝牧牛(羊)的情景。而会意字“牢”则是一
幅畜养动物的图画——
2021/3/25
8
动物是关在“牢”(圈栏)中畜养的。成 语“亡羊补牢”的“牢”,指的就是畜 养动物的圈栏。说明牛、羊、马在当时 已经是家畜了。考古工作者在商代遗址 发现了很多地窖,非常像甲骨文的“牢” 字中的圈栏,他们说,这些地窖就是古 代畜养动物的圈栏——牢。
• 四忌涮筷:用筷搅汤,左右捞物。
• 五忌舐筷:放筷于口,吮、吸、舐、舔。
• 六忌剔筷:用筷作签,入嘴剔牙。
• 七忌响筷:用筷敲盆,叮珰作响。
• 八忌插筷:筷如双柱,直插碗中。
• 尤其是“插筷”最受忌讳,因为很多地方,
这种插法只有在祭祀上供时才使用。
2021/3/25
32
•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 于地团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 远古先民通常用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愿 望,特别是通过歌舞来和祖先神灵沟通,希 望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那时候在祭祀或 巫术活动中总是要有歌舞的。
2021/3/25
37
• 广西花山岩壁上画着1900个人共同舞蹈的 场面,气势十分宏大。花山岩画是祭祀山神 和河神的多次巫术活动的记录。在古代,人 们为了风调雨顺,拜龙求雨时也常常要跳舞 的。看来,古代早期的乐舞还不完全是为了 娱乐,劳动生活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 金文 : (竹,筷子) (者,即 “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 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 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欧阳光明(2021.03.07)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

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

一身二人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

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

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

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

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

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

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

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

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

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

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

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耕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

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春春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

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

每到春节,极具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

工“工”字承载着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使中国成为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

禾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禾,最初指北方的粟。

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为君子不忘本、谦虚、感恩的美德。

休甲骨文中像人靠着大树休息,之后引申有休假、停止、喜乐、美好等意思,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清晰地展现出中国文字演变的一个缩影。

田经过人工开发,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在历史进程中是统治者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多少历史事件由田地而发生和展开。

丰远古的氏族部落划定疆域称为“丰”。

甲骨文中是树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后引申出草木茂盛,转指人的容貌丰润、体态丰满。

中国正是在对丰美、丰富、丰盛等的不断追求中得到发展。

丝甲骨文中有此字,说明我国丝绸在上古既已出现。

丝绸是我国古代的一重大发明,在汉代即已远销到欧洲古罗马,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农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所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国将不国。

家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依托。

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安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

对民是“平安”,对国家就是“安定”,从国家层面而言,安与定、平等既表现为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动态。

乐甲骨文中“乐”字是一把类似二胡的乐器。

音乐带来快乐,这个字后来用于书写世上一切的快乐。

道道是处世的原则、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是宗教,也是方术,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国人对理想境界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体悟。

法平之如水,法律必须公道,犹如一碗水端平,体现了执着追求社会公平的传统中国法律意识。

圆是古代对“天”的形状的朴素认识,即所谓“天圆地方”,这种观念影响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建筑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圆”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

中国哲学首先追求德行的修为,继而作用于外部世界,即“内圣外王”。

“内圣”境界表现之一即圆融、圆通,形成圆满的生存逻辑,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儒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悟“觉悟”,看见我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

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的悟的过程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心了。

佛佛陀释迦牟尼是觉者、知者。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戒古代中国的地方官有种“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铭文的石碑,凡事引以为“戒”,行事说话多加小心,从道德上约束自己,从而成了一种中华美德。

本“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药。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被视为社稷守业的不二法门,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元中国人把最初的部分称为“元”,以元为首,奋勇争先,从春秋时代开始成为中国人品质中的一部分。

中古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群众望见而趋附之。

“中”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的意蕴。

喜怒不过节,度量把握恰当,是为“中庸”之妙。

东在五行中,东为木,为春,为生,意喻日出东方。

自古以来,中国人观察黄河、长江,建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认识,因此,根深蒂固的内陆文明逐步接纳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趋势。

土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之一,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社稷也因此成为国家的象征。

北阴阳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国人以北为上,有尊北的意思。

“坐北朝南”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建筑文化和礼仪之中。

社土生万物,地是先民赖以生存的依托,有土才有国。

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为堆进行结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庙进行肃拜。

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大地的感谢,对国家的崇敬,对疆土的珍视。

九在中国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数”,上踞于天,下临于地。

“九”“久”谐音,“九”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表示永恒、喜庆意味的吉祥数字之一。

鼎鼎在古代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作为一种重要的宗庙礼器,它又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象形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效果,它的庄重感认人不由自主产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汉语、汉字、汉学、汉人、汉赋、汉朝……在中国人心中,“汉”几乎成为与“中国”有等同的意思了。

瓷中国为瓷器之国,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

瓷、茶、丝,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商品,由于影响久远而广泛,往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就见惯不惊了。

国“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

帝“帝”字在战国以前专属天帝,战国是始以指人间君主,秦以后为“皇帝”简称保国古代历史的传述体系中,帝系是中国历史之始,也是古代统治秩序之体现。

王“王”字像斧钺。

古代氏族首领率军打仗,斧钺象征其军事统帅权。

进入阶级社会,王为最高统治者称谓,王权、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丰富内涵。

也有将“王”字型与“三才者,天地人”联系起来,说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人能上顺天道,下达民意,即为王者,颇具情趣。

兵兵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

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智慧,如今已运用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车据说车起源于黄帝时期。

先秦以来,就根据不同的用途、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高级的可以嵌金镶玉,最低级的是不加修饰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车文化。

宝甲骨文中,“宝”是会意字,表示屋子里有一串玉。

在古代,玉是珍稀的东西,也是人们十分财富的表现之一。

后来,添加了“贝”“缶”,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是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一步。

简化后的宝回到了甲骨文的写法。

龙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上古时期众多民族的图腾。

龙又是中国古代王权、皇权的象征,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

龙也是几千年来亿万苍生们喜爱和亲近的神灵,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

龙,沟通了中华大地历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们的关系,今天仍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凤凤是古人把很多鸟的美丽部位汇集、变形、组合而成。

在神话传说中,它是最有权威的神鸟。

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与龙凤有关的内容被称为“龙凤文化”。

玉玉是天地华育之精华,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

以玉比德是中国特有的观念。

以玉作为礼天的主礼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石崇拜”观念的理性升华。

礼礼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作为教化体系,“礼教”十分受重视。

礼乐之道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足迹四散传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准则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伦“伦”有次序、辈之意。

“序”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礼制便是以次序为物征。

在社会结构层面,等级制的实质也是一种规定的次序,破坏了尊卑次序,将被视为“儹越”;在社会生活层面,伦理纲常的核心还是约定俗成的次序,破坏了既定的长幼关系,即被视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忠中心为忠。

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做事认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恕如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读书都应该有这份胸怀。

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间公认的道德黄金律,指导个人及社会间的行为准则。

仁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会的德性所在。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义狭义的义是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广义的义是一切文化。

荀子说“人能群而有义”,从而区别于禽兽,“义”就是文化。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仅是儒家提倡,现代也表扬。

智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信人言为信,人无信则不立。

信是理想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作为人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纽带。

中国传统社会不是规则社会,而是人情社会,不需要什么法律的凭证,但只要言从口出,就要一诺千金,为之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