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言古诗100首之于易水送人一绝【唐】骆宾王

合集下载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古诗《于易水送人》

古诗《于易水送人》

昔时人已没, 死去。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不在 人世,仍然,还
今日水犹寒。
但现在的易河水却仍像当年 那么冰冷。
于易水送人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于易水送人
唐 骆宾王
易水,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易县,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 刺秦王的地方。
于易水送人
y唐ān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guān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Fra bibliotek易水岸边
此地别燕丹,燕国的太子,名丹
当年,荆轲去刺杀秦王就是在这里 告别燕太子丹的,
壮士发冲冠。帽子
临行前,他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注】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骆宾王(约638一684),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

”1.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易水送人一绝》中,最后一句寓情于景,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B.《送魏二》中,第二句的“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耐人涵咏。

C.《送魏二》中,最后两句从视听两个方面,虚实结合,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送柴侍御》中,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创造意象,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2.同为送别诗,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和王诗《送柴侍御》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题为“送人”,但他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把昔日之易水送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借怀古以慨今;第二,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代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

在意象运用上,将意象隐于句内。

①王诗《送柴侍御》,有着朋友别离的情景,比如“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也有着明确的送别人“柴侍御”;在意象运用上,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虚实结合”说法错误。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是诗人想象友人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地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唐诗精选五言绝句

唐诗精选五言绝句

唐诗精选五言绝句唐诗精选五言绝句导语: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精选五言绝句。

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唐诗精选五言绝句1一、蝉(虞世南)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九、汾上惊秋(苏頲)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十、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一、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十二、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十三、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十四、孟城坳(王维)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十五、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十六、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十七、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十八、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十九、木兰柴(王维)秋山敛余晖,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二十、漆园(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二一、鹿砦(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骆宾王最有名的一首诗

骆宾王最有名的一首诗

骆宾王最有名的一首诗1、《咏鹅》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蝉/在狱咏蝉》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在军登城楼》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5、《送别》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小古文训练-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小古文训练-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于易水①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②,壮士③发冲冠。

昔时④人已没⑤,今日水⑥犹寒。

品诗意【注释】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③壮士: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④昔时:往日,从前。

⑤没:去世。

⑥水:指易水之水。

【诗意】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赏诗情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

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

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

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读故事荆轲刺秦王公元222年,秦国灭掉了赵国,接着,秦王嬴政又想趁这股士气一口气灭掉燕国,于是派了大量兵马在燕国边境安营扎寨,燕国太子丹不想被灭国,派了胆识过人的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把自己锋利的匕首藏在了燕国都坑的地图末端,准备给秦王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荆轲上了秦国大殿之后,先将樊於期的首级献给了秦王,秦王一见樊於期的首级,心里都乐开了花儿,然后说:“荆轲你把我的心腹大患给除掉了,我要好好的奖励你。

”荆轲心中暗笑,表面上却恭敬地说:“尊敬的秦王能为您办事儿,那是我的荣幸。

”说罢还鞠了一躬。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④。

[注释]
①易水:在今河北易县,战国时属燕国。

当年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燕太子和宾客都来为他送行。

荆轲临行前曾高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据说送行的人听了之后,慷慨激昂,以致头发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②燕丹:燕国的太子,名字叫丹。

③冠:帽子。

④昔时:过去。

这里指荆轲生活的战国时代。

没:死去。

[解说]
骆宾王在易水送别朋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壮士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时的种种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气逼人,好象诉说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充满着对他无限的崇敬之情,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作者简介]
骆宾王人。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最新】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优秀word范文 (3页)

【最新】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①,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

(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请用简练的语言欣赏本诗构思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1)荆轲双足跨开,站在易水边上,他神情坚毅,目光如炬,高举双拳,迎着寒风高歌(仰天长啸):风萧萧兮易水寒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愤,头发根根直竖起来(2)几百年过去了,易水依旧寒冷,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诗人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3)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对荆轲的赞美和自己的激愤,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

昔时与今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

阅读练习二:1、诗中借古讽今,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地指的是2、今日水犹寒一句中寒为什么说用的好?参考答案1、壮士荆轲此地易水2、水寒更能衬托出人的心寒,借水冷来表达人的心更加的凄凉。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作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寒字更是表达了作者忆及古时的一种悲壮愤激之情,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参考译文就在这易水河畔,荆轲作别燕国太子丹,前去刺杀秦王。

悲歌响起,壮士们怒发冲冠。

古时的悲歌之士已长逝,只留下这易水的波涛一如既往地深寒。

赏析:《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经典必读:五言绝句100首

经典必读:五言绝句100首

经典必读:五言绝句100首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春晓》唐朝-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所见》清朝-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静夜思》唐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相思》唐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马诗》唐朝-李贺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8.《画》唐朝-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咏鹅》唐朝-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悯农二首》唐朝-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江雪》唐朝-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鸟鸣涧》唐朝-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竹里馆》唐朝-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5.《独坐敬亭山》唐朝-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寻隐者不遇》唐朝-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7.《鹿柴》唐朝-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渡汉江》唐朝-李频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于易水送人 爱背古诗

于易水送人 爱背古诗

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创作背景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

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个时期。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个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于易水送人》全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全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全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背景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赏析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唐】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唐】骆宾王

• 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样,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 众不同。本诗借用激昂壮别的历 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 的悲伤心情。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意解释:
• 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 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 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 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 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 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 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 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在 yì 送别 故人
于易水送人
bīn 唐·骆宾王
易水,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易县,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 刺秦王的地方。
• 骆宾王
• 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浙江 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 ☆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
唐四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易水送人
yān 此地别燕丹,
guān
bīn 唐 骆宾王
壮士发冲冠。 mò xī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易水岸边
战国时燕国的太子,名丹 此地别燕丹,
当年,荆轲去刺杀秦王就是在这里 告别燕太子丹的,
壮士发冲冠。帽子
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 直立,把帽子都充起来了。
临行前,荆轲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以前

昔时人已没, 死去。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不在 人世, 仍然,还
今日水犹寒。
但现在的易河水却仍像当年 那么冰冷。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诗词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orG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赏析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

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

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

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

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

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

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

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

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

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

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

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

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

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消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闻明和拓深了主旨。

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

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是一首很多人都读过的古诗,如果你读过,不用担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易水送别》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品原文《易水送别》年代: 唐作者: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品赏析[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

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

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

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精选骆宾王写过的诗词五首

精选骆宾王写过的诗词五首

精选骆宾王写过的诗词五首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有不少成为千古绝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骆宾王写的诗词五首,欢迎大家阅读!1、《在军登城楼》唐代:骆宾王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释义: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2、《送别》唐代: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释义:寒冷的更点长夜里敲个不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中那么澄澈。

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3、《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释义: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4、《咏蝉 / 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一作:那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释义: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5、《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唐代: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释义: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