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题

合集下载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之中,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2、及时整理和归纳,加强教研记录及个案记录,以便于进行研究反思。
3、每周两节的校本课时间,部分班级难以保障。老师们的课题实验意识需增强,探索如何处理好教材教学与处理语、数、外学科作业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阅读交流、指导提供时间保证。
4、期末,对学生进行考级,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从学生背诵、答卷情况来看、三至六年级学生对校本课程——《华夏经典》中规定的考级内容掌握的较好,能熟练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对一些经典名句理解也很到位;一二年级掌握得不够好,少数学生不能熟练地背诵考级内容,一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考级内容,尚需努力。
以上可能是今后研究工作摸索、探讨的重点,从而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更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从“国学经典”中提取素材、获得写作灵感,写出个性作文,择优发表在校刊《蓓蕾》上。《《论语》读后感》、《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爱剪纸》、《跨越千年与孔子对话》……一篇篇佳作的诞生,就是学生爱上“国学”,爱上作文的最好证明。
5、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读书心得、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课题:研究《弟子规》的总序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研究《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XXX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教学方法:朗读讲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二、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XXX。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XXX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三、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研究时间,需要念几遍。

四、讲解内容:1、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研究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研究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2、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XXX、XXX等。

我们通俗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3、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4、次谨信——次:主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讯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誉。

从小培养优秀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气。

5、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凡间一切众生、花卉树木,小植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6、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研究,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自2009年2月至今,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我校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

学生以学校编写的《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校本教材为蓝本,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15分钟的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是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内容,毕业时都能熟记于心。

学校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镶嵌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孩子们在琅琅书声和耳濡目染中,浸润着传统文化,厚实了文化底蕴。

鉴于此,我校积极申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立身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格。

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国学第九册第四课《道育万物》第四课时优秀教案

国学第九册第四课《道育万物》第四课时优秀教案

第4课:课题道育万物
一、教材内容:
想一想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日出入行》,尝试背诵。

2.通过阅读《道育万物》,谈谈《老子》中的“道育万物〞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谈谈《老子》中的“道〞是否孕育并产生了万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文,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齐读《道育万物》和《日出入行》
2.指名背诵《道育万物》第一句。

3.先说说自己读了《道育万物》之后所理解的“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二〕想一想
1.全班齐读《道育万物》
2.小组探究:你觉得世间万物是从何而来?
指名答,全班交流。

3.小辫论:
老子说,“道〞孕育并产生了万物。

你也这样认为吗?
假设同意,说明理由。

并从本单元学习的几首古文中找到答案。

不同意,说明自己的想法,理论依据要翔实。

4.每组选取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师生点评。

5.师总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同时,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道〞孕育并且演化而来的。

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无处不在。

这就是玄幻的“道〞,内涵丰富的“道〞。

6.再次复习齐读本单元四篇古文《道》、《道虚》、《道无形》、《道育万物》。

背诵相关的重点语句。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现对两年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规划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规划方案

国学经典朗读课题研究方案一、的提出(一)背景1.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中古史源流,内涵丰富,言精,句式整,丰饶韵律,易于,名篇佳作篇目众多,美不收。

学生从小典文,不能拓展他的知面,培育文学的趣好,打下扎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能激学生的国主感情,陶冶他的情操和美情味,全面提高整体素。

吟古典活于塑造少年少儿的灵魂,增民族的骄傲感和民族凝集力,更拥有无与比的的作用。

张开“ ”活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很合适我区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取学生身得益,培育学生做一个“腹有气自”的少年君子。

2.“国学” 基教育生着极的影响力近来几年来,在全国范内,以国学核心的学探、知普及、文化建、教育实行等工作,正在波壮地宽泛张开起来,涌着一股烈的思想文化潮流,就是所“国学”。

从民到学,从大众生活到精英文化,从个人平时行到主流意形,“国学”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称之一种富于代特点的文化象,是绝不算分的。

在山曲阜孔子的家,每年祭孔的次愈来愈高、模愈来愈大;在西西安, 2019 年了声浩荡、人数众多的国《道德》;在上海 APEC(太)上推出的唐装盛极一,一度引装潮流;北京大学、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要点高校,已开了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班等,成学新、教育改革的志;章太炎、王国、寅恪、季羡林等近代国学大的名字,愈来愈多地出在刊志,被奉道德文章的模范;《三字》、《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物以及“四”、“五”、唐、宋等籍,量愈来愈大,影响愈来愈广;“和”、“小康”、“民生”等文化意郁的,更已被确定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根本指意的思想原⋯⋯凡此各种,无不表示国学在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昌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更加宽泛了。

可是,因为有些详细的基性没有完满理清,人的有待一步深入,就不可以够不从理到的各个面影响着国学的研究、教育、普及、实行等工作向着更高的境地和更大的空张开。

自然,践的展更多的是鉴于社会的内在,而常常是来不及等候理的充足圆满以及此后的引;可是,史的明,从践中汲取内在力、而形成其理性内涵的理一旦形成,就必然会践起到巨大的引和推作用。

六年级国学教案国学教案16篇

六年级国学教案国学教案16篇

2016--2017秋季一年级文体教案底寨小学2016.9六年级国学教案[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课时:2课时[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论语》。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7、引导悟理。

国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国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国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引言。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国学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国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国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次国学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国学知识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国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

1. 国学经典研究,对《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2. 国学思想传承,探索国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推动国学思想在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和传承。

3. 国学文化创新,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国学文化的创新路径,促进国学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学经典文献,梳理国学研究的历史渊源和学术发展脉络,为国学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依据。

2. 田野调查法,深入实地开展国学课题研究,走进社区、学校、机构等地方,了解国学知识传承和应用的实际情况,为国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实践基础和借鉴经验。

3. 实证分析法,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对国学课题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国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效果。

五、研究保障。

1. 人员保障,建立专门的国学研究团队,配备具有国学研究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确保国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资金保障,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源,为国学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国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国学课题研究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六、研究成果。

1. 学术论文,撰写国学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提升国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2. 学术交流,组织国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促进国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国学经典诵读 课题 主题班会 三篇

国学经典诵读 课题 主题班会 三篇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主题班会三篇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内容提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本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但是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却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连西方国家都纷纷成立了孔子学堂、孔子研究会、儒家思想研究学会,而我们的孩子在问卷调查中却不知道《三字经》是什么?孔子是何方圣人?长此以往,他们看着日本动漫卡通,穿着耐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忘记了我们的老祖宗,先人的文化香火将会逐渐地在他们身上无法延续,这体现在少年儿童身上的确是一种悲哀。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国学诵读,就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四种功能的作用。

1、环境熏陶功能。

2、发挥音像直观功能。

3、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功能。

4、发挥校本课程功能。

在活动期间,发现学生身上发生着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主题词:中华传统文化国学诵读正文: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本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但是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却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连西方国家都纷纷成立了孔子学堂、孔子研究会、儒家思想研究学会,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编入了《世界儿童思想道德丛书》,而我们的孩子在问卷调查中却不知道《三字经》是什么?孔子是何方圣人?长此以往,他们看着日本动漫卡通,穿着耐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忘记了我们的老祖宗,先人的文化香火将会逐渐地在他们身上无法延续,这体现在少年儿童身上的确是一种悲哀。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同样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传统的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忠孝思想;再比如:重视教育,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创造了“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又比如: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再如:提倡以“礼”治国、注重诚信等思想。

时:国学课题之“相对论”

时:国学课题之“相对论”

国学课题之“相对论”时长江相对论,在哲学里又被称为相对主义。

当然,相对论有科学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也有中国哲学中的庄子相对论。

庄子的相对论主要表现在《齐物论》中。

庄子的《齐物论》的相对论思想主要表现在“大小”“彼此”、“是非”、“利害”、“生死”、“成毁”、“有用与无用”等方面的阐述。

有人说,“相对”是狭隘的唯心主义哲学,而笔者认为,这“相对”之中其实有很多启人心智的智慧。

对于经典,应采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态度。

关于“相对”,庄子的阐述颇多。

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是非就像生死一样,是相对的,有则均有,无则均无;“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

在庄子看来,彼此、是非、有用与无用都是相对的。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一棵参天古木下乘凉,学生向庄子请教说“先生!这么高大华美的大树,为甚么没有人拿来用呢?”庄子详细答道:“这是栎树,做柱子会长蛀虫,做门窗会流出树汁,做器具会败坏,做船会沉,做棺材会腐烂。

”学生连连点头说:“这真是‘无用’的树。

”庄子又解释:“你说这树‘无用’,但是,对这树自己来说,才是相对而言的‘有用’。

”学生又惊奇地问:“先生!这是甚么意思呀?”庄子又详细解释说:“这树就是因为人们觉得‘无用’所以,才没有砍伐它,它不致短命夭折,反之,如果人们觉得‘有用’的话,这树就不可能这么‘长命’。

”庄子最后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的“相对”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复杂,它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方式。

所谓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往往能够产生很多新的见解,特别是这样大胆的假设,往往能独辟蹊径。

“大小之辨”告诉我们,小的事物总有大的事物和它相似,相通,相反,相对。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用)中卫市第五小学班级: .姓名: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学校国学教程安排,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大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按照两个周一个部分、一月背诵一篇的进度来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教学措施:;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国学教学进度表第1课《本末始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课题:《弟子规—入则孝》授课教师:冯永婷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诵读国学经典课题的研究

诵读国学经典课题的研究

立项申请书称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申请人(课题负责申请日期2010 年8 月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课题论证(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学经典文化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探索经典诵读指导课的模式,探求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

课(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题论证国内研究现状: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有“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诵读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等。

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加强了研究,还涉及到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崔峦、巢宗祺等学者对语文素养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课题的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范围已经比较全面,我们提出的课题预计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两方面着手,探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有机整合的有效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双养素质。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人员结构:本课题组包括负责人共有10位成员。

从职称上看,6位小教高级,4位小教一级。

从年龄上看,9位成员都在40岁以下,其中35岁以下的占7位。

从研究经验上看,课题负责人张良才曾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已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课题负责人刘坤主持和参与的课题研究正在研究阶段,多篇论文、课件等获奖;课题组成员也有论文获奖。

国学经典课题申请报告

国学经典课题申请报告

一、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挖掘国学经典的价值,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我们特提出以下课题申请。

二、课题名称《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融合研究——以中小学教育为例》三、课题研究目标1. 深入挖掘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梳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2. 探索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国学教育体系。

3.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素养,培养具有国学底蕴的教育人才。

4. 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时代新人。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 分析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 探讨国学经典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融合研究- 研究国学经典与现代课程体系的融合策略。

- 探索国学经典与现代教学方法的融合路径。

- 构建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的融合机制。

3. 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现状。

- 探索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 建立健全国学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4. 国学教育实践研究- 设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 开发国学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

- 探索国学教育评价方法。

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国内外国学教育的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知和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学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实验研究法:在部分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验,验证国学教育方案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文献综述、课题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工作。

国学经典课题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课题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学经典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有必要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使其在当代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课题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推动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题内容。

1. 国学经典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国学经典课程设置,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选读和解读,以及古诗词赏析等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国学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国学经典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课外拓展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国学经典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经典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国学经典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国学经典的内涵。

4.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国学经典课程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理解。

四、实施方案。

1. 制定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选用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

3. 开展国学经典课程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设立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对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1、《笠翁对韵》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研究《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学生一同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举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春联。

板书设计:《笠翁对韵》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12、小儿语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办法:朗读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研究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告捷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扣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三、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3篇)

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决定开展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使教师成为国学教育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2. 促进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4. 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国学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1)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2)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活动内容:邀请教师分享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探讨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国学教育课题研究(1)活动时间:每月一次(2)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活动内容:成立国学教育课题组,针对国学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3. 国学教育观摩课(1)活动时间:每学期一次(2)活动地点:学校各年级教室(3)活动内容:开展国学教育观摩课,展示国学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 国学知识竞赛(1)活动时间:每学期末(2)活动地点:学校操场(3)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5. 国学教育论坛(1)活动时间:每学期末(2)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活动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教师代表等就国学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国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提高师生参与度。

3. 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检查评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活动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课题:三孔(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巴山蜀水授课时间: 5月12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陈子昂)、《上三峡》(唐李白)。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如何让国学精神指导小学生日常行为的研究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________文科(国学)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王建
负责人所在单位沧州市第三小学
单位地址沧州市林园路文化大街14号单位电话225879 邮编478555
填表日期2011 年5月8 日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填表须知
1、每项课题限报一名主持人。

主持人需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科级以上行政职务(含同级顾问、督学、督导员)。

主持人未达到上述资格的,可由两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推荐(申报重点课题的主持人需要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推荐),并填妥推荐人栏目。

2、封面上的“课题类别”是指重点课题、立项课题或青年专项课题。

3、封面上的“学科分类”是指理科(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等社会学科)、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德育、管理、心理学、计算机、职业技术等)。

填写示例:理科(数学)文科(英语)
4、成果形式指:专著、论文、实验(研究或调查)报告、调研文章、其他等。

5、“申请书”中的内容要求用电脑打印(签名、签字和盖章除外)。

填妥后的“申请书”,经主持人所在单位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核实、签章后报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室。

6、本“申请书”报送一式三份,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报批后,由市规划办、县规划办(教研室)及本人各存一份。

注:本表(A4纸格式)可以复制或复印,但不要随意改动格式或添加内容。

一、课题负责人资料
二、课题组主要成员
三、负责人和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论证
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等条件。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二十一世纪初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其实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成立了300多个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了向世界各国交流和传播包括国学在内的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说明国学已经在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学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其中儒家的“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学说,道家“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御六气,以游无穷”,“以简应繁”等学说,儒道精髓——以“仁”为本,以“义”育人,以“礼”待客,以“智”为贵,以“信”为贵等更是中国民族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现今剔除其糟粕成分,推究其合理内涵,对当今学生的基本生活准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自我约束的教育,对于德育工作的展开推广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人格缺陷: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和狭隘;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缺乏信心,悲观;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

基础差:没学习兴趣。

习惯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爱闲聊、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等等。

而我们的国学中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再者学校是改造人的最主要的场所。

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地要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因此我提出了《如何让国学精神指导小学生的行为》这一课题。

二、国学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重点
研究内容:
首先,精选国学经典读本。

1、学校的读物《小学语文国学》《弟子规》。

2、精选《唐诗三百首》。

3、精选《论语》片段。

其次,以教材为主,校本教材为辅,充分挖掘和弘扬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以积累和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
(3)收集数据,分析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

(2014年10月----2015年7月)
(1)收集各年级研究报告。

(2)撰写学校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验收。

六、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发展性原则。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

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4、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

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合作性原则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尊重、爱护、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6、相容性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

7、循序渐进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七、组建课题领导与实施小组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要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那些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
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

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及所能提供的经费保障
学校图书馆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学校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对运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心理咨询、信息互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学校财务有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学习研讨制度。

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4、通报例会制度。

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

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5、专题调研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6、协作交流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7、评比表彰制度。

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和单位予以表彰。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国学》教育部
2、《弟子规》李毓秀
3、《三字经》
4、《四书五经》孔子主编
5.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
6.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
7.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
五、研究成果
六、推荐人意见(提示:按规定要求书写;不可只签字不写推荐意见)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八、县市区教研室意见
九、专家评审意见
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