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婚礼习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婚礼习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很多,像一个百花园。
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家姐姐结婚的习俗。
结婚的前一天,客人就已经来全了,大伯请来了一个唢呐艺术团,从早上一直吹到晚上近十二点。
到了第二天早晨,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大伯家等着男方来接。
一会儿,一阵唢呐声由远而近---男方来了!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共有八辆车。
第一辆车上有许多鲜花装饰着,这辆车叫花车,一会姐姐就要坐上这辆车。
新郎下来了到了姐姐家,要和我们全家人依次照相。
照好相后,新娘要“上轿”了,要等家里最大的大哥背她上车,客人和邻居在旁边撒“金片”和彩条。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新娘新郎上了车,但车还不能迅速开走,要由爷爷奶奶的孙子们站在花车旁,手扶花车两旁一路护送姐姐出村。
然后弟弟们坐上车和姐姐一起去男方家。
同时还有姐姐在村里的四个好伙伴也一起去,她们都是“伴娘”。
等姐姐走后,由村里有名气的人来记账。
所为记账,就是登记客人们给的红包,给了多少。
然后把红包和记过的客人名单交给爷爷,再由爷爷交给大伯。
中午,等客人们都吃好了饭,弟弟们也都从姐姐的婆家回来了,并且每人都有一份红包。
其实爸爸和其他几位大伯也去送姐姐了,但是现在还没回来,原来是留在那里吃饭,这是“送客”。
男方要特别盛情款待的。
第二天,姐姐回来了,还带着新郎。
他们要给长辈们带好多酒、肉等礼品。
这叫“回门”。
爷爷、爸爸和大伯要给姐姐红包,叫做“压篮钱”。
新郎和新娘要在这吃饭,大家对新郎特别热情。
吃过饭,新郎新娘不能久留,有个说法是,如果天黑之前不走的话,婆婆的眼会瞎的。
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是真的。
新郎新娘走后,客人们也都散了,婚礼才算结束。
家乡的婚礼风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婚礼风俗作文600字English: In my hometown,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a significant event filled with distinctiv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e entire process usually begins with the engagement, where the two families meet to discuss and agree on the marriage. Then, the groom's family will prepare the betrothal gifts, which are usually a token of their sincerity and goodwill towards the bride's family. On the wedding day, the bride will be picked up by the groom and his friends who will accompany her to the ceremony, where the couple will pay respects to their ancestors. The wedding banquet is a grand affair, with elaborate decorations, sumptuous dishes, and lively entertainment. It is common for guests to present red envelopes containing monetary gifts as a token of their blessings and well-wishes for the newlyweds. Finally, the ceremony concludes with the couple paying respects to their elders, symbolizing their gratitude and respect for their guidance and support.中文翻译: 在我的家乡,婚礼仪式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充满了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家乡的风俗婚礼,作文五百字详略得当
家乡的风俗婚礼,作文五百字详略得当My hometown's 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s are a beautiful and sacred part of our culture. 家乡传统的婚礼风俗是我们文化中美丽而神圣的一部分。
The wedding ceremony in my hometown is a grand affair that symbolizes the coming together of two families. 在我的家乡,婚礼仪式是一场盛大的盛会,象征着两个家庭的团聚。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exchange of betel nuts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 as a symbol of goodwill and unity. 最重要的风俗之一是两家互相交换槟榔作为友好与团结的象征。
Another significant aspect of the wedding is the traditional rites and rituals that must be followed to ensure a successful and happy marriage.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的传统仪式和仪式,以确保婚姻的成功和幸福。
The bride and groom are adorned in traditional attire, with the bride wearing a beautiful red dress symbolizing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新娘和新郎身穿传统服饰,新娘穿着漂亮的红色礼服,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gather to celebrate the union of the couple, with music, dance, and feasting that last for days on end. 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庆祝这对夫妻的结合,伴随着音乐、舞蹈和持续数天的feast。
丽水的风俗
丽水的风俗丽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善良友善,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美食,更喜欢分享。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丽水的风俗文化。
一、独特的婚礼习俗在丽水,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新娘子要穿上一身红色的嫁衣,头上戴着一顶红盖头,手里拿着一束红色的鲜花,神态庄重,美丽动人。
新郎要穿上一身黑色的西装,手里拿着一束百合花,走到新娘面前,两人互相交换戒指,庄严宣誓,最后热烈地拥吻。
在丽水,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婚礼习俗,就是“抢亲”。
在这个习俗中,新郎要带着一群好朋友,去新娘家里“抢亲”。
这个过程非常热闹,新郎要和新娘家里的亲戚朋友斗智斗勇,最终才能娶到新娘。
二、独特的过年习俗在丽水,过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扫尘、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等。
除了这些常规的准备工作,丽水还有一些独特的过年习俗。
比如,每到年底,人们就会把自己家里的老鼠打扫干净,然后放生到外面去。
这个习俗的寓意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不要再出现老鼠,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放炮”。
每到除夕夜,人们就会点燃鞭炮,放烟花,喜迎新年。
这个习俗的寓意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生活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三、独特的美食文化丽水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这里的人们喜欢吃辣,喜欢吃鱼。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丽水的几道经典美食。
首先是丽水的“烤鱼”。
这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以鲜嫩多汁的鱼肉为主要原料,蘸着各种调料烤制而成。
这道菜色香味美,非常受欢迎。
其次是丽水的“莼菜汤”。
这是一道非常清爽的汤品,主要原料是莼菜和鱼肉,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功效,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最后是丽水的“毛蟹”。
这是一道非常鲜美的海鲜,以螃蟹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丽水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四、独特的民间艺术丽水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比如“龙船文化”、“山歌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都是丽水人民的精神财富,代表了丽水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家乡的风俗 婚嫁习俗的特色
家乡的风俗婚嫁习俗的特色家乡的风俗,婚嫁习俗的特色家乡是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地方,其中的风俗习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在家乡,婚嫁习俗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人们对家庭、婚姻的尊重和祝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乡独特的婚嫁习俗吧。
一、结婚仪式在家乡,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结婚仪式也是极其隆重的。
一般来说,结婚的时间是由家长们商量决定的,通常会选择在农历的某一吉日举行。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要穿着传统的婚服,在家长陪同下举行隆重的仪式。
仪式中,有祭拜天地和祖先的环节,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未来生活的祝福。
此外,还有交杯酒、抛绣球等环节,寓意着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二、嫁妆习俗在家乡,女孩出嫁前家人会准备一些“嫁妆”,以示对新娘的关爱和祝福。
嫁妆通常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这些东西代表着幸福、快乐和美满。
在过去,嫁妆的准备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家人们提前精心准备,以确保新娘在新的家庭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迎亲习俗迎亲是结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由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中迎亲。
在迎亲队伍中,会有一位称为“大红布”的女性,她手持红纱巾,象征着新娘的美好未来。
在抵达新娘家门前,新郎要跪拜新娘父母,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而新娘则要在门口行三拜九叩,以示对新的家庭的敬重。
四、喜宴习俗喜宴是结婚仪式中的压轴节目,通常在结婚当天的晚上举行。
宴会上,除了亲朋好友的祝福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表演,如唱戏、舞龙等。
宴会菜肴也是精心准备的,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糖藕代表“甜甜蜜蜜”,寓意着新人未来生活甜蜜美满。
五、送嫁习俗结婚之后,新娘会随着新郎离开娘家,去新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在送嫁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娘准备一些送行的礼物,如新衣、钱财等。
送嫁的路上,还有许多象征吉祥的仪式,如撒红彩、放鞭炮等,以祈求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在家乡,婚嫁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凝聚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
家乡婚礼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婚礼习俗调查报告一、简介婚礼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常常伴随着各种特色的习俗。
本报告旨在对家乡的婚礼习俗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分析并展现我家乡独特的婚礼文化。
二、背景家乡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婚礼习俗在我家乡被广泛保留和传承,代代相传,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婚前准备家乡的婚礼准备工作一般需提前数月开始,以确保一切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首先,男方需要拜访女方家长,表示婚姻的诚意,并传递彩礼。
接着,双方家庭会商议以确定婚期,同时女方家庭会着手准备婚礼筹备的各项事宜,如酒席预订、婚车布置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传统仪式,如挑选吉日、布置喜字等。
四、迎亲环节在家乡的婚礼中,新郎通常会在婚礼当天前往新娘家迎亲。
这一环节是整个婚礼中最热闹的部分。
迎亲队伍由新郎带领,手持鲜花和红包,有时还会有舞狮等表演,喧闹而热烈。
到达新娘家后,新人会参拜先祖并行礼,然后将金钗交给新娘,象征永结同心。
五、婚礼仪式婚礼仪式在家乡一般由婚庆公司策划和主持,以保证仪式的流程和效果。
仪式开始前,主持人会宣布新娘出嫁,并介绍双方家庭背景。
紧接着,新人会进场,穿越长长的红地毯,伴随着烟花和音乐声,登上主台。
接下来,双方家长会宣读结婚证书,代表双方家庭的祝福。
然后,新人交换戒指,并进行誓言。
最后,新郎新娘会向双方家长敬献茶叶,表示尊敬和感恩之情。
六、酒席宴请酒席是家乡婚礼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般来说,酒席分为宴请亲友和迎宾两个环节。
宴请亲友的酒席通常会有精心准备的菜肴和丰富的酒水。
亲友们会祝福新人,嘉宾也可以逐一上台表演节目,尽情享受喜庆的氛围。
而在迎宾的酒席上,新人会准备红包,以感谢亲朋好友的到来。
七、婚礼小插曲家乡的婚礼中,总是会有一些小插曲,给婚礼增添趣味和欢笑。
比如,在酒席上,参与婚礼的朋友会起哄,要求新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比如,在新房门前,新娘被要求忍着情绪哼几首歌才能进入房间。
这些小插曲都是家乡婚礼习俗中的一部分,更增添了喜庆和欢乐。
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礼仪
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礼仪一、家乡的传统习俗家乡是一个充满了传统习俗的地方,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习俗。
1. 春节的拜年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拜年是其中的一项传统习俗。
在大年初一,人们会穿上盛装,按辈分逐家拜访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尊敬。
人们互相拜年时通常会送上红包,这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2. 红娘婚礼习俗我家乡的婚礼习俗非常独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红娘的作用。
在婚礼筹备期间,新郎的家人会找一位熟悉他们家庭的老人来担任红娘,负责联络婚礼细节和撮合新郎和新娘。
这一传统源于古代媒人的角色,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婚姻观念。
3. 清明节的扫墓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
这是一个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和怀念之情的方式。
在墓地,人们会整理墓地周围的草木,烧纸钱,并且供奉食品和酒类。
这是一种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死者的尊重和追思的传统习俗。
二、家乡的礼仪除了习俗,我家乡也有独特的礼仪,这些礼仪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客人到府的接待礼仪在我家乡,接待客人有一套独特的礼仪程序。
当客人到府时,主人先要主动迎接并致以深深的鞠躬,然后带领客人入座,并亲自倒茶递水。
在交谈时,主人要注意表现出客气和尊重,不插话打断客人讲话,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 婚礼上的排场务必庄重在我家乡,办婚礼是一个十分庄重和隆重的场合。
从仪式到酒席,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安排和布置。
新娘新郎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在主持人的安排下完成鞠躬、祭拜和敬酒等环节。
家人和亲友们也要穿上正式的服装,以示对这一盛事的重视。
3. 恭敬长辈的尊重礼仪在我家乡,尊重长辈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礼仪准则。
当我们见到长辈时,要以双手轻轻合十,低头致意。
在用餐时,我们要等长辈动筷才能动筷,同时要问候长辈的身体状况。
这些行为体现了我们对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总结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礼仪是一座宝藏,它们代代相传,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家乡的婚礼风俗作文
家乡的婚礼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安华,那里还保留着传统的结婚典礼风俗习惯。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响起鞭炮声,“呜里哇啦”吹起唢呐,热闹极了。
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他们穿着一色的演出服,鲜艳夺目,吹出来的曲子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
你瞧,从花轿上轻轻下来一位穿着结结婚典礼服的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里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起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
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司仪清了清嗓子,接着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然后旁边的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盘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
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在向新郎、新娘献上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郁浓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
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睦相处、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道。
顿时这个大厅人声鼎沸起来,新郎、新娘在众人的欢笑声中走向自己快乐的天地。
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意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上。
我家乡的结婚典礼真是热闹隆重,又很有意思,让人回味无穷。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2024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家乡的婚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调查报告将对家乡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文:一、婚前准备阶段1. 婚礼筹备工作:申请结婚证书、选择婚庆公司、购买婚纱等。
2. 婚宴预订和筹备:选择婚宴场所、定制菜单、准备婚宴主题等。
3. 礼金与礼品准备:确定亲朋好友的礼金和礼品标准、准备给婚礼主要人物的礼物等。
4. 婚前照相与婚纱拍摄:选择摄影师、选定拍摄场景、配套服装等。
5. 喜酒摆酒仪式安排:确定主持人、编排节目、准备喜酒等。
二、婚礼过程1. 迎亲仪式:新郎车队的组成和装饰、新娘出嫁的步骤和仪式等。
2. 迎宾入座:安排迎宾、分餐座次、进行主持致辞等。
3. 敬酒环节:酒席次序、敬酒父母、宾客、亲友等。
4. 祝福仪式:请长辈和亲友上台祝福、接受祝福,确保婚礼的吉祥。
5. 婚礼结束与离场:结束婚礼仪式、道别亲友、离场并送走亲朋好友。
三、婚后生活与习俗1. 安排新婚之夜:准备新婚房的布置、安排婚房用品和蜜月长短等。
2. 夫妻新居的入住:准备家居用品、购置家具、布置新居等。
3. 家庭规划与生活方式:规划夫妻生活、分工与合作、制定家庭规则等。
4. 新婚习俗传承:参与家乡传统习俗、尊重长辈、与亲友保持联系等。
5. 夫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和尊重、共同规划未来等。
四、婚俗变迁与保护1. 婚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进步、文化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等。
2. 婚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家乡文化、弘扬文明风尚等。
3. 社会对家乡婚俗的认知与态度:理解与支持、保护与传承、消极与抵制等。
4. 婚俗保护的困境与挑战:人口流失、婚俗商业化、现代婚俗的冲击等。
5. 探索和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教育传统文化、宣传传统价值观念、制定婚俗保护政策等。
五、调查报告总结经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识到家乡的婚俗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生活习惯
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生活习惯家乡是一个充满着传统习俗和独特生活习惯的地方。
这些习俗和习惯代代相传,成为家乡独特特色的一部分,深深地植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中。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我家乡的一些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
1.节日庆典在我家乡,每逢传统节日和一些重要的庆典活动,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这是我们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大红的福字和对联,门口还会挂上红灯笼,寓意着幸福和吉祥。
另外,人们还会举行舞狮、舞龙、放鞭炮等活动,以驱除邪气,迎来新的一年。
还有一个重要的庆典是元宵节,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来庆祝,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灯笼展、赏花灯和猜灯谜等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欢愉。
2.婚礼习俗在我家乡,婚礼被认为是人生中的一大盛事,因此当地的婚礼习俗非常庄重而独特。
在结婚前,新郎会派人去新娘家进行“提亲”仪式,以示诚意。
然后,在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装饰豪华的婚车,带着一大批迎亲的人马前来迎娶新娘。
新娘则会穿着华丽的婚纱,戴着闪耀的珠宝,以示喜庆和美丽。
婚礼上,还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比如敬茶仪式、拜天地、交换戒指等。
整个婚礼过程非常热闹,亲朋好友们会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和礼物。
同时,新婚夫妇会为所有来宾准备丰盛的宴席,以示感谢和好意。
3.饮食习惯在家乡,饮食习惯也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家乡的特色菜肴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传统的独具风味的“xxx菜”。
这道菜由当地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制作而成,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叫做“xxx饭”的传统米饭,它是以多种配料和香料一同煮制而成的,味道独特,口感香浓。
此外,在家乡,人们还有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早餐。
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被认为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能为我们带来充足的能量和精神,使我们能够投入到整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家乡的结婚风俗作文_初中生作文
家乡的结婚风俗作文_初中生作文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古朴的小镇,这里的结婚风俗传统而有趣。
在这里,结婚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更是一种传统的延续和家族的团聚。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结婚风俗。
结婚的准备工作通常是由家里的长辈和亲戚来完成。
新郎的家人会选定一个吉日吉时,通常要选择农历的好日子,而后便开始准备结婚仪式的事宜。
家人们会去挑选和购置一些婚庆用品,如红色的横幅、彩灯、鞭炮等。
还要办理一些必备的结婚手续,如提前办理结婚证、订购婚车等。
在家乡结婚的仪式通常会分为三个部分:迎亲、交杯酒和过门。
在迎亲的仪式上,新娘会穿上家乡特有的传统婚纱,由新郎亲自接到新娘,并随之开始一场热闹的“抢亲”活动。
在家乡的传统风俗中,新娘的家人会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来难为新郎,而新郎要通过一些手段和技巧来突破难关,最终把新娘接回自己家。
接下来是交杯酒的仪式。
在这一时刻,新郎和新娘会同时举起酒杯,互相交换杯中的酒并一饮而尽,寓意着两人将来的生活会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而后是过门的仪式,由新娘向新郎家的祖先行三拜之礼,以此表示对新家的尊敬和敬畏。
整个过程热闹而隆重,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是结婚后的宴席。
在家乡的结婚仪式中,宴席通常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一时刻,亲友们会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共同庆祝这对新人的幸福。
席间有丰盛的菜肴和美味的酒水,亲友们会围坐在一起,喜笑颜开,还会有一些节目表演和互动游戏。
整个宴席营造的氛围温馨而隆重,让人难以忘怀。
在家乡,结婚风俗的传统是代代相传的。
每一次婚礼都是家族的团聚和骨肉情深的见证,也是对永恒幸福生活的祝福。
这种传统的结婚风俗,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正因如此,这种结婚风俗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家乡的风俗嫁娶作文500字开头
家乡的风俗嫁娶作文500字开头示例文章篇一:《家乡的风俗——嫁娶》在我的家乡呀,嫁娶可是一件超级超级热闹又特别有趣的事儿呢。
我就先跟你们讲讲我叔叔娶婶婶那时候的情况吧。
那阵儿啊,家里老早就开始忙活了。
我奶奶呀,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整天在那儿盘算着该怎么把这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我爷爷呢,虽然话不多,可也能看出来他特别高兴,走路都带风呢。
咱这儿嫁娶呀,有好多讲究。
先说这定亲吧。
男方家得找个好日子,带上好多礼品去女方家。
那礼品啊,可都是精心挑选的,像什么糕点呀,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还有烟酒,这是表示对女方家的敬重。
我跟着叔叔去定亲的时候,可紧张啦。
进了女方家的门,叔叔的脸都红扑扑的。
女方家的亲戚们呢,就坐在那儿,眼睛里都带着笑,不过也有点审视的感觉,就好像在看这个未来的女婿够不够格似的。
这时候呀,我就想,这定亲就像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呢,叔叔可得好好表现呀。
定亲之后就是筹备婚礼啦。
家里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得团团转。
妈妈和姑姑们忙着布置新房,新房里到处都贴满了红红的“囍”字,那颜色红得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看着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的。
床品也都是新的,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龙凤就好像要从床上飞起来似的,可壮观啦。
我就在一旁帮忙递东西,心里想着,这新房就像一个装满幸福的魔法盒子,叔叔和婶婶以后就要在这里开始他们甜蜜的生活啦。
到了婚礼那天,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天还没亮呢,叔叔就被一群朋友拉起来了,又是给他打扮,又是逗他。
叔叔就像个木偶一样,任大家摆布,不过他脸上一直带着笑,那笑容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一样灿烂。
迎亲的队伍可壮观了,好多辆汽车都贴着红红的喜字,排成一长串,就像一条红色的巨龙在路上蜿蜒前行。
到了婶婶家,那可没那么容易就把婶婶接走哦。
婶婶的姐妹们呀,早就把门堵得死死的,还出了好多难题来考叔叔。
比如说让叔叔唱歌,叔叔那五音不全的嗓子一唱起来,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的。
可叔叔一点也不害羞,还特别大声地唱着,那声音就像破了的锣一样,不过大家都觉得特别有趣。
家乡传统婚嫁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婚嫁习俗调查报告【家乡传统婚嫁习俗调查报告】一、引言婚嫁仪式是人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刻,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嫁习俗。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本报告经过调查研究,将详细介绍我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
二、婚前准备1. 选择对象:在我家乡,父母对孩子的婚姻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相亲等传统方式,双方家庭会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协商,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2. 红娘牵线:传统上,家人或亲友起到红娘牵线的作用,在寻找合适的对象时提供意见和建议。
3. 订婚仪式:在确定双方结婚意向后,往往会举办订婚仪式。
这一仪式象征着两个家庭的共同祝福和支持。
三、婚礼前的习俗1. 过门礼:在结婚前的一天,新郎的家人会带着礼品和聘礼,前往新娘家进行过门礼。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郎家庭对新娘家庭的敬意和感谢,并表示双方家庭真心合作、和睦相处的决心。
2. 迎亲队伍: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领一支婚车队伍,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队伍中旗帜飘扬、鲜花簇拥,欢乐的喧闹气氛洋溢着整个街区。
3. 喜娘出嫁:在迎亲队伍抵达后,新娘会由娘家传统地徒步出门,向新家出发。
这是新娘告别亲人和童年的象征,也代表着她对新家庭的祝福和承诺。
四、婚礼仪式1.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家后,会有一系列的迎亲仪式,如敬茶、敬酒等。
这些仪式既彰显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亲善,也为新婚生活的和谐打下了基础。
2. 宴席:在家乡的传统婚礼中,宴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人、亲戚和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品尝各种美食,并举杯祝福新人。
3. 拜堂:在宴席过后,新娘和新郎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会进行拜堂仪式。
双方家长会一同见证新人的神圣誓言和对未来生活的承诺。
五、婚后习俗1. 新婚之夜: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回到新家,开始新婚之夜。
在家乡的传统中,新娘会穿上特别的礼服,以示新的开始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 入洞房:在进入洞房时,通常由喜娘或家中长辈带领,进行一系列的祝福、放鞭炮、散花等传统习俗,为新人带来喜庆和好运。
农村喜事习俗
农村喜事习俗一、定亲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后,男方择吉日举办定亲仪式,由媒人通知女方届时参加。
定亲日男方参加人主要由族中近亲组成。
当日摆酒席,男方给女方定亲礼,金额由媒人中间调和定数。
男方父母及族中近亲要给女方见面礼。
女方返程时,男方还要送女方参加定亲礼的人员,每人一份一定数量的礼品。
二、择日定亲后男方择定婚礼日期,由媒人通告女方,商定后男方书写娶亲贴送女方。
三、登记男女双方商定结婚日期后,择日到民政部门登记,届时男方要给女孩礼金,谓之登记不登空。
四、请将男方于婚礼日前十或十五日,备简单酒宴,将族中主事人及族人请到家中,商议婚礼流程、人员安排及上班时间。
先由主家通报结婚日期及喜宴桌数。
因娶亲人员涉及属相相克问题,一般由主家提前定好或当日商定。
娶亲人员主要有加毡2人,伴郎2人,炮手2人组成。
婚礼早晨接下轿2人。
婚礼日所用人员主要有会计出纳各1人,男女迎宾各若干人,厨师2人,茶水供应1人,清洗工2人。
男女迎宾中各设组长1人,负责派桌及其它人员的调用。
派桌主要负责安排喜宴中桌位及调配每桌人员(一般8或10人)。
五、婚礼前族人一般于婚礼日前一到两日上班,届时由加毡2人,伴郎2人到女方家中催妆。
催妆的主要目的是为婚礼再沟通,敲定以前所定细节及商定未尽细节。
催妆时带岁数馒头、催妆馒头若干(含两个大莲花馒头,届时不得让女方人员将莲花尖掰掉)、肉若干斤,粉条若干斤,猪心肝一挂(注意保管时要放直),烟两条,酒两瓶,糖两袋。
(回门时所带礼品于催妆基本相同,不带岁数馒头及两个大莲花),所带礼品均由红线绑住并由红纸或红布覆盖。
这两日族中男人主要负责喜联的张贴、现场布置、喜棚搭建、桌椅摆放、院落清扫。
族中妇女负责婚房的布置(婚床上撒一些黑豆)、新人被褥的晾晒,天地桌前所用物品(主要有斗、剩子、称杆、弓、箭,所有物件均要由红纸粘糊,弓、箭由桃枝做成,箭为三支一长两短,斗内放五色粮食),冠戴匣(匣中用红纸铺好,放入黑豆。
将红纸对折剪一对葫芦,并由针将五色线别好,放入匣中。
家乡的风俗 婚礼习俗的风情
家乡的风俗婚礼习俗的风情家乡的风俗十分独特,尤其是在婚礼习俗方面,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我家乡,婚礼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
一场婚礼,既是两个家庭的联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家乡人民对传统的珍视和尊重。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家乡的婚礼习俗,带领大家领略家乡婚礼的风情。
首先,家乡的婚礼通常在农历的吉日举行,以求吉利。
在婚礼当天,新娘需要在早上起个大早,接受家中人为她准备的丰盛早餐,象征着家人对她的爱和祝福。
之后,新娘的父母会精心为她打扮,梳理头发,穿上华丽的婚纱,戴上喜庆的首饰。
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新娘要端坐在一张装饰华丽的花轿里,等待着新郎来接她。
这个环节被称为“双手捧承”,是家乡婚礼中最为庄重的一部分。
其次,家乡的婚礼中少不了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
在新娘进门之前,需要进行“过门钉”仪式,也就是由婆家长辈在门口用钉子敲打柴火,象征着将来夫妻之间不日无尽。
接着,还会有“破层纱”仪式,新娘需在鲜花和红绸组成的门帘前全身心跃跃欲试。
新郎则需要通过各种趣味性的门槛,如跳舞、唱歌等等,以展现他的机智和才华。
家乡的婚礼习俗多姿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充满了欢笑和祝福。
最后,家乡的婚礼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仪式。
在交杯酒环节,新郎新娘需相互举起酒杯并交杯饮酒,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情和忠诚。
而在敬茶仪式中,新婚夫妇需要向双方父母献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些仪式不仅是家乡婚礼中的传统习俗,更是人们对亲情和爱情的珍视和呵护。
总而言之,家乡的婚礼习俗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承着家乡人民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在这里,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喜事,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让人感受到了浓烈的家乡情怀和文化底蕴。
正是这些风俗习俗的独特魅力,使得家乡的婚礼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和向往。
愿家乡的婚礼风情永远长存,代代相传。
家乡结婚的风俗
家乡结婚的风俗
家乡的结婚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风俗习惯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满。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相亲。
在我们的家乡,相亲是结婚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媒人会安排男女双方见面,如果双方都有好感,就会进行下一步的交往。
这种相亲的方式虽然古老,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采用。
接下来是订婚。
一旦双方确定了关系,就会进入订婚阶段。
在这个阶段,男方会给女方送去聘礼,以示尊重和诚意。
聘礼的种类和数量会因地区和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金银首饰、红包等贵重物品。
然后是婚礼的筹备。
婚礼是整个结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准备工作十分繁琐。
新郎新娘要确定婚礼的主题、场地、餐饮、婚纱照等等。
同时,还要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并提前发出请柬。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穿着华丽的婚纱和礼服,按照传统的仪式举行婚礼。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婚礼前,新娘要进行“上头”仪式,寓意着吉祥如意、百年好合;在婚礼当天,新娘要“过门”,也就是跨过一个燃烧的火盆,寓意着辟邪驱凶;新郎新娘还要喝交杯酒,寓意着恩爱缠绵、永结同心。
总的来说,家乡的结婚风俗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山东喜庆婚礼习俗作文500字左右
山东喜庆婚礼习俗作文500字左右山东婚礼习俗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山东的婚礼就以热烈、喜庆、富有乡土气息而著称。
山东人重视婚礼,认为这是一个家庭重要的仪式,也是对新人祝福的重要方式。
山东喜庆婚礼习俗独具特色,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一、彩礼习俗在山东,彩礼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彩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赠送的一些财物,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也是为了显示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
彩礼的选定非常讲究,一般包括金银首饰、彩绸、酒席、茶叶等。
在彩礼选定后,男方家庭需要派遣人员前往女方家庭送礼,并由长辈为彩礼进行交接。
在交接彩礼的过程中,要求男方家庭表现出诚恳和尊重,以示对女方家庭的重视。
二、喜酒宴席在山东的婚礼上,喜酒宴席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婚礼之前,男方家庭要提前邀请好友、亲戚以及邻里来参加喜酒宴席。
喜酒宴席上,男女双方亲友团聚一堂,共同分享喜庆的时刻。
宴席进行期间,男女双方的长辈要分别提出一些祝福、寄语,以及对新人的期望。
而新人在这一时刻,也需要向宾客敬酒,并表示感谢之情。
三、新房习俗在婚礼之后,新人会前往新家,进行新房习俗。
在新房习俗中,新人需要进行“过门簪”、“炊米”等传统仪式。
在过门簪仪式中,男方家庭会在门口挂上一些象征吉祥的物品,如红纸、灯笼、竹枝等,寓意新人进门后能够顺利、幸福地生活。
而在炊米仪式中,新娘需要在新家炊煮米饭,取“炊米为秋,柔顺为吉”的意思。
四、喜庆习俗在山东的婚礼上,音乐、舞蹈、鞭炮等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往往会邀请一些专业的音乐队、舞蹈队来为新人助兴。
鞭炮的爆炸声也被认为是驱逐晦气、祈求好运的一种方式,在婚礼现场烟花绽放,鞭炮齐鸣,喜庆气氛达到高潮。
五、传统礼品在山东的婚礼上,还有一些传统礼品比较受人喜爱,如糖果、瓜子、核桃等。
这些礼品多以五彩纸折成的花篮或者八宝盒装进行赠送,以表达对宾客的诚挚感谢。
综上所述,山东的婚礼习俗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吸收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婚礼更加喜庆、热烈,也更加丰富多彩。
家乡的婚礼习俗 喜庆的气氛与祝福的传递
家乡的婚礼习俗喜庆的气氛与祝福的传递家乡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着喜庆的气氛与祝福的传递。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两个家庭的联姻,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幸福美满。
以下将详细介绍家乡婚礼的一些具体习俗。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在家乡,一场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会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开始,各种准备工作琐碎而繁复。
首先是择吉选择婚期,选择吉日良辰,以求新人婚后的生活能够顺顺利利,长长久久。
其次是选定婚礼仪式的场地,有的家庭会选择在自家门口举办,有的则会租用酒店宴会厅或者婚庆公司进行举办。
最后就是准备婚礼礼金、婚庆用品、喜糖礼盒以及宾客佳肴。
婚礼当天的流程安排:家乡的婚礼通常会在早晨开始,新郎佩戴红纱帽,新娘戴着红盖头,身穿喜服,盛装迎接亲朋好友。
在鼓乐喧天中,新人步入洞房,进行敬茶、开门等传统仪式。
随后,进行宴席拜堂,宾客们回礼送红包祝福新人美满婚姻。
而后,主持人带领新人敬酒、父母敬酒、朋友敬酒等环节,热闹温馨。
婚礼中的习俗表达:在进出洞房、拜堂、敬酒等环节中,家乡的婚礼习俗要求新人恭敬有礼,依次敬拜长辈,感谢亲友。
而宾客们则会祝福新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为其未来生活送上美好的祝福。
一些传统的婚礼习俗如糖果拼盘、酒席拜访、抛绣球等活动也会在婚礼中上演,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婚礼后的传统习俗: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会收到亲友们送来的礼金与礼物,表示对他们的祝福与关爱。
而新人也会回礼给亲友,表示感激之情。
在家乡,婚后新人一般会在三天、七天、三个月等时间举办小茶席,再次感谢前来祝贺的宾客,传递喜庆的氛围。
总的来说,家乡的婚礼习俗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通过这些习俗,人们不仅弘扬了传统风俗,更传递了对彼此幸福的美好祝愿。
让我们珍惜这些传统习俗,将他们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家乡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愿所有新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共度一生的甜蜜时光。
家乡的风俗嫁娶作文
家乡的风俗嫁娶作文
标题:《家乡的嫁娶风俗:一份深情厚意的传承》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孕育着独特而深厚的民俗文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这里的嫁娶习俗,不仅是一种生活礼仪,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在我们家乡,婚嫁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其过程充满了庄重且热烈的仪式感。
从提亲、纳采到订婚、迎娶,每一步骤都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感和寓意深远的传统智慧。
首先,是提亲环节。
男方家长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女方家中,表达诚意与尊重。
这个过程犹如一场郑重的约定,预示着两个家庭即将结为亲家。
接着,便是纳采和订婚。
男方家庭会根据当地的风俗,送出“六礼”或“九礼”,其中包括象征吉祥美满的各种礼品。
双方交换信物,确定婚约,此阶段标志着男女双方正式确立未婚夫妻的关系。
最后,是热闹非凡的迎娶之日。
新郎披红挂彩,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在鞭炮声中出发,新娘则身着凤冠霞帔,静待夫婿的到来。
拜天地、敬高堂、夫妻交拜,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以及对夫妻恩爱生活的期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乡的婚礼中,还融入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如绣球传情、龙凤呈祥等,既展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又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家乡的嫁娶风俗,就像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它记载了岁月的流转,承载了亲情、爱情、友情的厚重情感,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时代变迁,但这份深深扎根于民间的传统习俗,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延续着那份对和谐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深情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乡的婚礼习俗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总是会寄予着人们的美好祝福。
我的家乡——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在婚礼方面有着它独特的风俗。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媒婆在家乡人们的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在当时是以一种职业的形式存在的。
如果哪家有女孩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有媒婆受到家里有男孩的人家的委托来上门提亲,但是具体去哪一家那就是媒婆自由决定了,不过也会受到“门当户对”这个规则的制约,也不是完全自由的。
当媒婆去女方家时,会带着男方的“庚贴”——写着生辰八字的字条去,还有8根彩色的用丝和棉做成的线,寓意“丝和棉,万万年”。
媒婆在向女方家介绍了情况之后,就会带着女方的“庚帖”回到男方家,然后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看看这两个人在将来是不是可以和谐美满,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要请算命先生来指点迷津,去烧香拜佛来保证婚姻的顺利。
不过不管怎么样,媒婆都会竭力促成这门亲事的,因为她们就是靠这来维生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虚报情况就成为媒婆的家常便饭了,俗语称之为“九个媒婆十个谎”。
在媒婆的穿针引线下,男女双方的家长多半都是会同意的。
然后男方就要向女方下聘礼了,主要包括:银子、衣服、喜饼、烟草等,其中各样的数量是看男方的具体经济情况而定,而喜饼则是用小麦面制成,外面还写有红色的“喜”字,代表吉祥喜庆。
当女方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双方家长就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来成亲,这个日期多半是带有六或者八的(以阴历为准),因为人们认为“六”,意味着顺利,而“八”则与发财联系在一起。
到了结婚的那天,男方就会雇上一顶四人抬的大花轿,在媒婆的带领下去女方家迎亲。
这个时候,男方还会准备一些鱼和鹅作为礼物,送到女方家。
而女方则会由新娘子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都没有的话,就会由她的叔父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子送到婆家。
当然了,还得带上嫁妆,多半是新娘子给未来的公公、婆婆、丈夫所缝制的鞋子、袜底(那时候的袜子都有着跟现在的鞋垫一样的底),除此之外还有蚊帐、被套以及锅碗等物什。
当新娘子乘着花轿后,就会由媒婆牵下轿子,然后新郎就会将一条系有花朵形状的红绸带的一端递给新娘予,自己则拉着另一端,将新娘子引进家门,拜堂成亲。
直到这个时候,新郎和新娘子才第一次见面,也才有了机会对媒婆之前的内容进行验证,不过即使不满意也晚了,两个人已经成为夫妻了。
这真可谓“媒灼之言”。
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回娘家,这被称做“回门”,一般是在新娘家吃一顿饭之后就再回到新郎家。
然后再过三天,新娘家的“送亲”会来把新娘子接回去住上九天,俗称“驻九”。
之后新娘回到新郎家就算是整个婚礼过程结束,开始他们的夫妻生活了。
当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婚礼的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是没有了以专门撮合别人成婚为业的媒婆了,但是婚姻的达成也不像是现在这样的自由恋爱,而是有了介绍人来作为中介。
所谓的介绍人,一般是一家的亲戚、朋友,当那家有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这些热心人就会忙着替他们张罗婚事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但他们的作用也就仅在于介绍,当适龄的男女双方认识之后,他们就完全退居幕后了。
通过介绍人认识的两个人在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还想进一步交往,就会由男方带着烟、酒、点心等礼物,和介绍人一起到女方家去拜访她的父母,同时也接受他们的考查。
这样的考查一般是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完成的,女方家会从邻居、亲戚中找些年轻人来作为“陪客”,和来的男方一起吃顿饭,也借此机会来实际观察一下他的品行。
如果女方的家长觉得还不错,同意他们继续交往,那么男方以后就可以经常来约女方出去玩了;但是如果男方不幸没有通过考查,那么还要看女方的意见怎么样,如果她很坚持,家长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但是一般说来父母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在进一步交往的过程中,女方也会去男方家一次,在家乡被叫做“上门”,目的则是去“看家”——实地考查一下男方的家境如何。
这个时候,男方家里都会精心准备,希望给女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促成这门亲事。
女方一般也是只在男方家吃一顿饭就会回去,这也是表明女方态度的时候了。
因为这时,男方家长一般会拿出一些钱(当时一般是100块钱)或者一些礼物来送给女方,如果女方接受了,那说明她对此行比较满意;但如果她一直坚持不收,那就说明有些地方她不大满意,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但是也有当时接受了礼物,最后两个人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走到一起的,这个时候两家还要把财务上的往来计算清楚,一并返还给男方,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
如果还能继续交往下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女方又都到了法定年龄(男22岁,女20岁)就可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
这需要男方带上烟、酒等礼物,还有100块或者200块钱去女方一趟,叫做“定夺”——对自己终生大事的定夺。
但这次过去就不需要介绍人陪着了,所以也有人戏称“新人进了房,媒人扔过墙”。
不过也不是那么没有人情味了,当婚事确定下来之后,男方一般会带些礼物去介绍人家答谢他的“介绍之恩”的,称为“谢媒”。
在“定夺”的时候,双方就会商定结婚的日期了,通常也是阴历带六、带八的日子。
在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家会举办宴席来招待前来庆贺的客人。
客人一般会带着20块的礼钱,叫做“赶情”。
这一天男方也会来到女方家,不过可不是走着来的,而是会请一辆卡车,在车头前还扎上一朵大红花,作为“婚车”,还会带上一对鱼、一块肉、一只鹅和两只猪腿作为礼物,鱼寓问“年年有余”,那块肉则被称为“礼条子肉”;此外还有为女方准备的一年四季的全身的外衣。
当车到了女方家门时,车上的人就会拿出一串鞭炮来放,来通告自己的到来,听见鞭炮声的女方也会放一挂鞭炮作为迎接。
第二天是正式出嫁的日子。
这一天新娘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由新郎前一天带过来的,红色的,而且是只准穿外衣的,因为之前家乡的人们称“内衣”为“短衣”,认为短字跟短命联系在一起,不吉利,所以就不让新娘子穿“短衣”。
吃过早饭后,就该出发了。
当新娘子到了家门口时,要把穿着的鞋子脱下来,换上新郎带来的新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娘家的富贵气带走了。
而新娘的父母也是在门口等着自己的女儿的,新郎这时要向他们下礼,也就是磕头,来答谢他们对新娘的养育之恩,这时也往往是新娘的父母、新娘落泪之时。
这个时候,前来庆祝的亲戚、朋友们就会帮忙把蚊帐、被套、衣柜、茶几、写字台等嫁妆装上车。
然后由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叔父或者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送到婆家去。
临上车前,新娘的母亲都会在新娘的口袋里装上一些红枣和棉籽,希望她可以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当婚车快到新郎家时,新娘的“送亲”就会先下车,这是因为呆会儿到了新郎家,那些年轻的亲戚、朋友会对着新娘子起哄,他们在的话怕会不雅观,所以先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呆一会儿,等拜完了堂,新郎再来接他们。
婚车到了之后,男方家就会放鞭迎接,而提前一天就过来的男方的亲戚朋友们都会涌出家门口来迎接新人的到来。
新郎家还会请两位有丈夫、儿女双全的有福人作为“牵引娘”,一边一个站在新娘子身边,将她迎下车,然后跟着新郎进家门。
进家门之后,新人首先就会进新房,那里早已有人点上了两只红蜡烛。
这个时候就会有两个小孩子,一个端着水,一个拿着毛巾,来让新娘子洗手。
不过这洗手可不是那么好洗的,新娘子是要给红包的。
而从车上拿着嫁妆过来的人也会过来“捣乱”,拿着东西站着门口不进来,只是望着新娘子,等着她来给红包。
这些红包都是由新郎事先准备好的,一般都是封着两块钱。
在牵引娘的陪伴下,新人喝过了交杯茶,新娘子就要拿自己的衣服来把那对红烛扇灭,而不能用嘴吹,具体是为什么,大家也都不知道,只是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然后就要到堂屋里去拜堂了。
拜堂的仪式是由“礼仗先生”来主持的,他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司仪。
在新人拜过堂之后(对着摆在堂屋上沿的神柜拜一下,算是拜过神),新郎的父母才出现在新娘的面前。
因为大家都认为,如果公公、婆婆在新人拜堂之前就出现在新娘面前的话,以后就会被新娘所“降服”。
礼仪先生这时都会带着大家要求新人交待恋爱的经过,或者想出一些办法来捉弄新人。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很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午饭都是安排在十二点之前,过了这个点就觉得不吉利了。
午饭很慎重,一般都要专门请厨师来打理。
席间新郎与新娘是分开坐的,各由九个人坐陪,每桌都是十个人,取“十全十美”之意。
新郎桌上的客人都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而新娘桌上的九个人则是与牵引娘一般的有福之人。
当上了六个菜之后,厨房就会停止上菜,这时礼仪先生就会拿着一块红布,铺在地上,带着新郎到每一桌前去磕头“谢席”,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庆贺的深情厚义。
然后才会继续上菜,让他们好好享用。
吃过午饭之后,新郎就要到处去招呼客人,而新娘子就会由牵引娘陪着回到新房。
这时,各家的小孩子,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嫂都会跑进来玩,或者是向新娘子要喜糖吃,或者是来和新娘聊天,总之热闹非常。
而晚饭则没有那么正式了,新郎新娘也不需要专门有人来陪伴了,只是需要招呼客人坐下吃饭就行了。
晚饭过后,就要开始喝“闹房酒’’了,但其实也不是在喝酒,而是进行一个游戏。
厨师这个时候会专门地准备十个菜,既有鸡鸭鱼肉,也会有大葱、辣椒之类的,但都是把它们放在一个碗里,然后盖上盖子,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最开心的就该是新郎的表兄弟们了,因为他们是闹得最肆无忌惮的人。
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分别坐在酒席的上席,而且是按着男左女右的顺序。
那些表兄弟们就开始用“喊四句子”的方式,希望借此打动新娘子,让她揭开一个碗盖,可以有机会吃到肉。
所谓“喊四句子’,就是要说出四句话。
如果新娘子觉得说得还不错,就会把一个碗盖打开,不过可不是全部打开,而只是会很快地打开一条小缝,刚刚够一双筷子伸进去。
如果碰巧打开的是个肉碗,那那个客人就有口福了,而且又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的八十年代,就更让人羡慕了;不过要是遇到一个里面是辣椒面的碗,那就该周围的亲朋好友们哄堂大笑,费了好大的力居然只弄到了一些难以下咽的辣椒面。
“闹房酒”到了十一、二点的时候,大家都会知趣的散了,让新人好好休息。
婚后的第三天,新郎会带上白糖、面条、喜饼等礼物,陪着新娘去“回门”。
这趟回门的作用就是,如果新人决定以后要和女方的哪家亲戚继续保持走动,就会把一份喜饼送去他家,如果没有送的话,以后两家就不用亲戚的身份走动了。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家乡的婚礼习俗又有了变化。
婚姻的双方都有是靠自由恋爱,连介绍人这一关都省了,而且举行婚礼的过程也越来越简化,再也看不到“喊四句子”这样的方式了,并且婚礼越来越有西化的趋势。
其实我倒是挺希望可以多保留一些传统的东西,让大家可以有一个传统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