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的福利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
哈耶克的福利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
俞鸿儒评价作文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一次作文经历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而这一切都和俞鸿儒老师的评价有关。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语文课的铃声清脆地响起,我们都怀着期待又有些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老师下发上次的作文。
当那薄薄的作文纸传到我手中时,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老师的评语。
我写的作文题目是。
我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校园里秋天的景色。
我记得当时我写到:“秋风轻轻吹过,校园里的那几棵银杏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金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
我走在上面,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秋天的乐章。
”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我可是在课间仔细观察了好久,连一片落叶的形状和纹理都没放过。
俞鸿儒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留下了这样的评语:“描写生动,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但在情感表达上,还可以更加深入,秋天给你的感受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吗?”看到这个评语,我先是一阵欣喜,毕竟老师肯定了我的描写,可随后又陷入了沉思,是啊,秋天给我的感受难道就这么简单?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回想起那天在校园里的感受。
我想起秋风吹在脸上那凉凉的、轻柔的触感,想起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桂花香,那是一种甜丝丝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我还记得看到同学们在这美丽的秋景中嬉笑打闹,那一瞬间,我心里涌动着一种温暖又有些惆怅的情绪,温暖的是这美好的时光,惆怅的是时光匆匆,秋天过去,冬天就不远了。
我把这些新的感受和思考都补充进了作文里,再次交给了俞鸿儒老师。
这一次,老师的评语让我满心欢喜:“不错,有进步!你真正走进了秋天,感受到了它的温度和心跳。
继续保持这样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表达。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写作文不仅仅是用华丽的词藻堆砌,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
俞鸿儒老师的评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写作的道路。
如今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无比感激。
正是因为俞老师那一次次认真细致的评价,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有信心。
关于哈耶克福利思想的几点总结
【 关键词 】 哈耶克;新 自由主义;福利思想
保障与 自由 首先 ,哈耶克 指 出保 障可 以分 为两种不 同 的类 型 ,一 种是 有 限度 的,是 防止严 重 的物质 匮乏的保 障 ,即确保 每个人 维持 生计 的某种 最低需 要 ;第 二种是某 种生活 水准 的保 障,即一个 最低 限度 的收入保 障 。他认 为两 者的 区别 为 ,一种 是为一 切在
一
的范围决定 着 ,一个 人在任何 时候所 得到 的每一件东 西是否都 要有赖于政府 。 关于 政府 的作用 ,他 认为 ,强 制性 的政府措 施才需 要受 到 严 格限制 ,我们 已经看到 ,非强制性 政府措 施范 围很广 ,这是 不 可否认 的 ,而且显 然有必 要通过征 税为这 些非强 制性政府措 施 筹措 资金。他认 为 ,我们 必须承认 ,国家可 以作 为一个服 务 机构来提供 服务 ,协 助实 现也许不 能通过其 他途径 实现 的合 乎 愿望 的 目标 ,而不会造成任何损 害。 四、福利 国家 与国家保障 首先 哈耶 克把福 利 国家的 目标 分为 三种 :第一 种 ,他认 为 有些福 利 国家 的 目标是 可实现 的 ,同时又会 对个人 的 自由毫发 无损 ;第二 种 ,一些 福利 国家 目标在 某种程 度也是 同样可 以实 现 的,不 过人们必 须付 出的代价要 比他们 所想象 的或者愿 意承 担 的大 得多 ,或 者它们 只能随着 财富 的增 长而缓慢 和逐步 地得 以实现 ;第三种 ,还有一 些其他 的福利 国家 的 目标 ,它们 是那 些社会 主义者 最上心 的 目标 ,但 是在一个 想维 护个 人 自由的社 会里是不可实现的。 其次 ,他提 到 了家政式 国家 。认 为如果 政府不 只想为 个人 享有某 种生 活水平提 供便利 ,而是想人 人都可 享用它 ,那 么它 只能通 过剥夺 个人在 这方面 的任何选 择才 能实现 ,这样 ,福利 国家就 会成 为家政 型的 国家 。在家政 型 国家 的阐述 中,他 使用 了 “ 霸权”一词 ,形象地说明 。 最后 ,关 于 国家 保 障方面 ,他对 由国家控制 和实施 的社会 保障体制提 出尖锐的批评 。 他反对实行国家垄 断的养老金制度 , 反对 国家单一控制的健康保险制度 。 总之 ,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在他 的著作和相关作 品具体论 述 中得到 了充分体 现。在 自由与竞争 的理念 之下 ,他强 调平等 和责任 , 反对福利 国家 ,反对责任 “ 集体化 ” ,指 出保 障一定要 以 自由为原 则 ,要 以个人责 任为基 础 ,认为福 利 国家 自身存在 短 视和低效 的严 重问题 。他认 为家政 式 国家在一定程 度上剥夺 了人们选择 的 自由,并威 胁了社会 的发展。 同时 , 对于社会 保障 制度 的合理 性哈耶克也提出了质疑 , 认 为社会 保障制度 因为 “ 大 政 府” ,即上层专 家的主导 和掌权 ,导致运行 过程 中出现 的极 度 膨胀 和模 式 的单一 。政府 强制性 的再分 配以及过度 的干 预也 对 其造成 了不利 影响 。其社 会保 障思想和 主张对 当代 西方社 会 保 障制度 的改革 产生 了直接影 响。对我 国正在进行 的社会保 障 制度改革 和建设也具有一定 的启发 意义 。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福利模式,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西方福利模式鼓励公平分配。
在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来确保收入的公平分配。
社会福利项目,如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等,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减轻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还可以激发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西方福利模式强调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国家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此举不仅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西方福利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西方国家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和绿色技术,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国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加强环境监管,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
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平衡的地区发展差距,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努力。
此外,西方福利模式也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国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中国可以从不同国家的经验中吸取精华,形成适合本国实际的福利模式。
综上所述,西方福利模式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通过公平分配、教育培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中国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纷纷建成福利国家,英国、瑞典、日本是其典型代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福利国家理论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加深,研究西方福利国家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保障充分就业;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扎实逐步地向高福利国家推进。
[关键词] 福利国家;理论;模式及困境;启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更多的关注如何解决民生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如养老、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关注社会保障事业,要追根溯源,考察国外有关发展社会福利的理论,充分理解并运用加以借鉴,这无意对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是有启示的。
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一个蓝图,它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思路,尽管福利国家理论根植于西方,但是,我国仍然可以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的成果,为我所用。
一、福利国家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脉络(一)福利国家理论的提出1941年,威廉·坦普尔第一个提出“福利国家”的概念,用以区别纳粹德国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利国家”,但当时他对概念的解读较为浅显,未对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界定。
1942年,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主持制定了《贝弗里其报告》,这份报告对福利国家的蓝图有了大致的规划,指出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对于英国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对福利国家及社会保障的发展影响深远,标志着福利国家理论的成型。
福利国家是指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学术界对于福利国家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见解,有观点认为福利国家是“管理公共物品的一种工具”;也有学者将其看作是一种社会政策,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措施的结合;还有学者主张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
福利国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什么启示
福利国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什么启示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J.S.密尔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
最初这种思想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业革命和自由放任主义思想造成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德国作为第一个为公民提供全面保障的国家,于1883年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规;1921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财富与福利》一书,系统地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些政治学家和学者把摆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措施和建立福利国家联系在一起,其中最受欢迎的凯恩斯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向政府提出了《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首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而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等国相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也把福利国家思想作为政治纲领。
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生效。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远远晚于西方福利国家,但晚也有晚的优势,前车有鉴,后事才有师。
2013年9月17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年度演讲,宣布荷兰将告别21世纪下半叶的福利国家,重点削减社会保障及长期医疗保健等福利,大刀阔斧地改革福利制度,呼吁民众“参与社会”,民众需为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负责,即所有国民必须积极储蓄与投资,减少依赖政府援助。
欧债危机使登基仅四个月的亚历山大真的是“压力山大”,荷兰作为西方国家高社会福利的代表成为继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之后,又一个陷入“高福利陷阱”的国家。
至此,由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国家福利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峰,最后到福利过了头的一个生命周期。
社会福利的过低过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都显现出来。
那么,针对我国国情,福利国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又有什么启示,引发什么样的思考呢?针对西方国家出现的“福利病”、“高福利陷阱”,很多国内学者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认为高福利国家是行不通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是适合的。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
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
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哲学解读及现实意义
属 感 又可 以分 为 地域 归 属 感 、 神 归 属 感 两 大 类 , 中 处于 核 心 精 其
地 位 的是 后 者 。 是 苏 区 音 乐传 播 的最 主 要机 制 , 为 我们 进 行 它 也
音 乐创 作 提供 了思路 上 的指 导 。当然 , 域 归 属感 和 精神 归 属 感 地
有 三 个最 重 要 的 概 念 : 由 、 艘 性 规 则 和 竞 争 。在 这 三 个概 念 自 一
自 由是理 解 哈 耶 克 社 会保 障 思 想 的 核 心 。 自 由始 终 是 哈耶
克思 想 的核 心 . 认 为 所 谓 自由 指 的是 “ 个 人不 受 制 于 另 一个 他 一 人 或 另 一 些人 因 专断 意 志 而产 生 的 强 制 的状 态 ” 人 的 自 由程度 。
思 想上 的差 异在 言语 、 想 、 为昕 显 现 出 来 的 巨 大 的落 差 导 致 思 行 了 广泛 的争 议 。如 某 些 电 视 节 目l 部 分 参 + 卜者 流露 出来 的拜 金 主义 、 出不穷的 “ 门” 象 , 层 X 现 甚至 是 以耻 为 荣 的 明 星炒 作 现
体 现 , 乐 作 品本 身 的 生命 力 也 就值 得 怀 疑 。 越 来越 密 切 的跨 音 在 国、 民族 的交 流过 程 中 , 乐及 其 以 之 为 载体 的 文化 要 素 , 服 音 如
的 基 本 精 神
【 键词 】 利 国 家 ; 会 保 障 ; 关 福 社 自由 ; 会 正 义 社
自发 社 会 秩 序 是 其 社 会保 障思 想 的 基 础 。哈 耶 克 提 出 了 自
一
、
哈耶克社会保 障思想的知识论背景和哲学基础
由社 会 秩序 理 论 , 为 这 是对 社 会 发展 最 有 益 的结 构 。 理 论 中 认 其
欧洲的福利制度给予中国的启示
欧洲的福利制度建于二战结束后,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基本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等各类“子制度”,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福利制度一度被称作是“均富社会和避免冲突的理想模式”,不仅让世界为之艳羡不已,也让欧洲人长期处于自我满足的陶醉之中,将之视为“欧洲软实力强大的重要标签”。
“从摇篮保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是二战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签。
但近些年尤其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各国财政难以承担“豪华福利”的重负,欧洲多国兴起了福利制度改革,或推迟退休年限,或冻结养老金支付,或降低公务员的薪酬……而因为遭遇全国大范围的抗议和罢工浪潮,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最近更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边是萨科齐政府态度强硬,称要不惧任何阻力推进法国退休制度改革,一边是为反对该项改革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愈演愈烈,甚至导致打砸抢等暴力活动频发,法国在改革上面临的困局其实是欧洲高福利制度遭遇全面危机的一次集中体现。
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最慢的地区,只能仰赖短期刺激金融业带动长期实体经济复苏。
欧元区国家长年采取高赤字财政,债台高筑,一方面,经济增长慢,税收涨得少,政府财政增收也就难;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政府财政在养老、医保等方面的福利支出快速增长。
收支之间的落差被越拉越大,一味地借债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让政府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一般。
欧洲的高福利制度面临着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
欧洲国家一度以福利国为高度文明的象征而感到自豪,如今却在金融危机拖累之下,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而改弦更张,却又因为面临强大的民意反弹而遭受政治压力和民众的示威抗议。
对这些国家来说,福利主义颇有些“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窘困。
最重要的是,它可能冲击欧洲国家对自身国家特性的认定,以及民众对过去引以为荣的制度的信心。
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在转型时期,中国有必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福利体制。
对哈耶克的福利思想的认识
对哈耶克的福利思想的认识作者:杨尚雅高翔周淼淼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6期哈耶克关于政府与权力、自由与责任以及平均主义的深刻论述,直接影响着他对福利国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相关观点的形成。
而他反对经济计划、集权分配,极力推崇经济自由,倡导市场竞争等经济主张,也成为了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通过阐述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分析之中可借鉴的部分,浅谈几点认识。
一、个人责任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离不开个人自身的努力,个人的责任。
哈耶克在《自由宪章》里责任与自由这一章中说到:“如果我们训练出来的技术人员,只是期望被使用,不能自己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而且认为他人有责任来保证自己的能力或技艺获得适当的运用,我们便不是在为自由社会教育人们。
”在这句话中,哈耶克再次强调了个人责任,即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期望被使用,而要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明确自身的定位。
同时,对于目前就业难,失业严重的问题,我认为也可以用这句话加以分析,即有时由于人们自身对职业的期望与所获得的职业不匹配,导致失业,从而产生心理落差,更甚者会把这种落差的根源追溯到政府或者企业的身上,造成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即认为他人没有给自己创造或提供发挥优势的空间。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所属职业是当事人自己的责任,在较长的的时间内,才能浪费或者闲置,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或者心态调整能力不强。
二、小政府,大社会哈耶克的思想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从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同时,其相似性也是蛮大的。
哈耶克强调地方分权,反对家长式管理,主张权利可以一部分转移给私人部门。
我们可以通过对上述三个要点的分析中,得到借鉴。
首先是地方分权。
哈耶克认为:“在那些不能依靠私人积极性来提供某些劳务因而需要某种集体措施的场合,地方当局的措施一般能提供次优的解决方法,之所以如此存在着一些强有力的理由,是因为这一行动措施具有私人企业所具备的许多优点,又带有较少的政府强制措施所具有的危险。
【参考文档】浅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哈耶克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启示-wo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浅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哈耶克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启示哈耶克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其思想的大都围绕着自由展开,他的思想深受英国自由主义、奥地利经济学派和康德批判哲学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学术研究涉猎多个领域,采用跨领域的研究方式,试图从经济、哲学和社会等不同学科领域构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新的框架体系,确立价值标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解读,可谓是博通深邃,一以贯之。
从哈耶克的学术发展行径轨迹可以看出,他最初着手研究的是货币理论与产业波动理论,而后,基于一个广泛的学术观点分析研究自由市场秩序的运作,以及适当的自由市场秩序的运作所需具备的法律与道德条件。
除此之外,哈耶克经由自由社会的哲学理路途径,转而研究政治与科学哲学的理论范畴,并在该领域内匠心独具地提出了诸多在经济与政治秩序抉择方面的至关重要的概念。
因此,若要研究当代中国语境中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及其自由概念,势必不可忽略其本人在研究这一理论时的多学科视角。
一、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简述在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中,其对于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关于经济自由问题的分析格外独到。
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一书中,哈耶克就曾对于秩序做过如下解释:人们将一以贯之的一种事态,并且在其间,无数多样化的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故人们可以从其对整体内部的某个空间或是时间的部分所得到的了解中习得经验,进而对剩余部分可做出正确的预期,抑或仅习得做出可能被证实的预期。
简而言之,社会经济秩序从本质上可以视作为个人的行动是由正确的预期所引导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出行动之前不仅可以依赖于其对自身知识的有效运用,而且还能够得益于与其他人合作的预期。
显而易见,这样的社会市场秩序是不可能通过人为的方式建构而得到的;因为社会市场是由众多的分散的个人所掌握的,其意识是主观能动的,所以哈耶克认为这种秩序是完全无意识的、自生自发形成的,故称之为自生自发秩序。
哈耶克福利国家危机观评析
哈耶克福利国家危机观评析哈耶克福利国家危机观评析摘要:福利国家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盛之后,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陷入了困境。
一时间,“福利”成了众矢之的,以致在西方形成了各种反福利的社会思潮,其中尤以哈耶克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为甚。
哈耶克从认识论与自发秩序取向论证了福利国家的内在危机,认为福利国家的政策设计违反人类有限理性而注定失灵,其势必阻碍经济繁荣,破坏自由社会,断送个人自由。
对于哈耶克的这些探讨和论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哈耶克;福利国家;内在危机[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09)01—0112—06二战后,福利国家曾展现出令人称道的繁盛,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即开始饱受各方质疑,特别是70年代初期爆发的石油危机及其为导火索所引发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不仅终结了二战后福利国家的黄金年代,更使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职能以及社会福利理论再次遭到挑战。
这一时期,即使欧美福利国家在运作上有不同的侧重,且在不同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后果,但在所有国家中,福利制度都陷入了困境。
一时间,“福利”成了众矢之的,以致在西方出现了各种反福利的社会思潮,其中尤以哈耶克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为甚。
事实上,哈耶克从二战末就极力反对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
他曾于1944年发表《通往奴役之路》,挑战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但二战后的局势似乎迎合了凯恩斯的总体经济观,从而使提倡自由市场和小政府理论的哈耶克被贬为过时的思想家。
但即使如此,哈耶克对二战后以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解决危机的方法始终持否定的态度。
随着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自身危机的日益凸显,以及苏联、东欧计划经济的危机四伏,英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氛围开始发生变化。
这不仅给新自由主义的复兴带来了契机,也为哈耶克本人赢回了世界性的声誉。
可以说,自此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批判更具说服力,甚而影响到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福利国家的走向。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资料
• • • •
(二)政治理念 1.政府与权力 关键词:限权、有限政府论 不管是谁,要实现民族间的和平,就必须尽最大努力限制 国家及其影响力。——米塞斯 • 如果不对政府权力施以限制,不仅会摧毁社会的繁荣与和 平,而且还将摧毁民主这一维护自由的手段。 • “通往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设。如果人类放弃自由主义 的精神, 想凭着良好的意愿,自以为是地去计划,设计 社会必将把人类引向深渊。”——哈耶克
• (一)生平: • 哈耶克(1899-1992)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 义的代表人物,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父亲是维也纳市卫生局公务员, 但同时还在维也纳大学兼任植物学讲师。其祖父、外祖父 都是学者。此外他还是哲学家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的表 亲。1921年和1923年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 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先后任维也纳大学 讲师、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 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
2.关于分配
• 关键词:经济自由、市场竞争 (1)如果没有经济自由,不但各种东西不可能由那些最 懂得如何生产的人生产,而且所有消费者最喜欢的东西 也根本不可能都生产出来。 (2) 哈耶克认为在一个经济自由的社会中,要赞成尽可 能多地运用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竞 争是优越的,也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是使我 们的活动在没有当局强制和武断的干预时就能相互协调 的唯一方法,可以免除社会对于有意识的控制的需要 。
3.反对平均主义
(三)经济主张
• 1.反对计划经济 • 关键词:国家干预、计划性、自由竞争 • (1)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 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 的主导地位。任何一种形式的计划经济由于其无法解决的信 息问题,而必然注定失败。 • (2)哈耶克始终认为国家无权或无能力去组织计划,经济 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没有组织能对其有充分理解,因此所 谓的计划是难以成功的。目前国家应该依赖自由市场。
浅论欧洲积极福利制度对完善我国福利体系的启示
浅论欧洲积极福利制度对完善我国福利体系的启示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已然三十年,无论是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军事、教育、文化、还是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
但现阶段,我国全面向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和世界全球化进程积极发展的背景下,并伴随着我国发展起步晚,领土辽阔,人口众多等基本国情,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用完善的福利制度来缓和社会关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政策几十年地不断变革与进步以求适应自身及外界的发展,来思考和推进中国福利制度。
关键词: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政府机构全球化积极福利制度纵观全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种成熟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以及发展都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社会基础;二是理论设计。
一、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优势西方国家拥有不同的哲学思想,从这些思想中,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利益。
例如,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截然相反的政治哲学。
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福利国家做出过贡献,但意识形态上有巨大差异,因此,也对国家的福利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前者强调生活机会与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出发,并强调自由优先,但与资本主义中的自由主义相比较好,它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参与社会和政治的自由,而不是摆脱外在的束缚和限制。
另外,它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必要性。
社会民主主义的公正是建立在所有人具有同等权力这一基础上的,要求在法律、自由、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享受同等的机会;要求收入、财产方面具有更多的平等。
资本主义中的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前提是最初社会基本益品平等分配,而社会民主主义更体现结果的平等。
而且他们相信只有受到国家的干预,这种结果的平等才会成为现实。
最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之一是互助,这也是极为反对西方个人主义的体现。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他天生的社会性。
个体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与他人和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只有保证了共同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哈耶克的福利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
社会福利思想哈耶克的福利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摘要】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人瞩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文明进步也十分显著,但是相比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社会保障之福利制度方面,欧洲一些国家一直都是我们国民羡慕的对象。
的确,相见于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福利制度有很多地方仍待完善。
哈耶克是一位坚定的市场崇尚者,他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
哈耶克依此展开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批判。
【关键词】哈耶克福利思想中国福利制度发展方向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有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也有面向社会特定成员的。
就是通过人为努力去建立一系列规则,来保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防范社会成员可能遭遇的一些风险。
穷本溯源,福利的供给是离不开财富作为后盾的保障的,而只有财富的增加才能满足福利的需求。
而话又说过来了,财富的增长是要靠发展经济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发展经济,我国社会财富增长迅速,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显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而哈耶克就是一位经济自由的倡导者,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人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作为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主导地位的竞争,“我们一切批评所针对的计划只是指那种反对竞争的计划---用于代替竞争的计划”。
○1哈耶克特别指出,过分的国家干预和计划性的结果就是,经济计划几乎涉及人们全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们原始的需要到我们和家庭、朋友的关系;从人们工作的性质到人们的闲暇利用,很少有生活的哪一个方面不受到计划者的有意识的控制,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新中国刚建国时,我们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力、物力、财力都很有限,所以当时把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有计划的发展,在当时确实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如果市场一旦成熟,政府还因循守旧……苏联的解体就是很好的一个反面教材。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亟需改革。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福利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旨在提高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这一模式注重政府的积极参与,通过国家财政的投入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公民福利的保障。
与此相关的是,西方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等,为公民提供了稳定的福利待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西方福利模式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应当加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和规划。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加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政府应当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其次,中国应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和协调。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散性、碎片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不相同,导致公民权益难以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也存在困难。
与此相对照,西方国家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公民的权益平等和连续性。
因此,中国应该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整合,构建一个全面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另外,中国也可以从西方福利模式中吸取关于公民参与的经验。
西方福利模式的实施是通过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政府提供福利待遇,公民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公民参与的模式不仅能够增加政府的责任感,也能够提高公民的积极性。
在中国,我们应当倡导每个公民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和参与。
公民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建设,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并行使监督权利,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正和透明。
然而,也要明确指出,西方福利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及对中国福利制度的思考
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及对中国福利制度的思考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及对中国福利制度的思考摘要:当代西方主要有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以及福利多元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本文对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作一简单梳理,并对中国的福利制度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字:社会福利理论;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福利多元主义一、社会民主主义亚当斯密等人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活动得到自动调节,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管理。
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护自由和公平的交换制度,社会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没有救助的责任,穷人应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个人必须提高劳动意愿,才能追求到财富和福利。
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福利观。
然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意识到要化解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就要采取适当的社会政策调整,要采取诸多措施扩大社会福利。
这时政府干预开始成为各国执行福利政策的主要理念。
二战后,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英国首先建立了福利国家,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左转”。
福利国家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产物,也成了随后的时代里主要受抨击的对象。
所谓社会民主主义,就是通过议会式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目标。
其基本价值观是平等、自由和团结。
在对待福利国家方面,社会民主主义认为改良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福利制度来实现,不一定要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更替来实现。
他们认为福利国家有六项功能:消除社会问题及改善受苦群众的困境;通过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全民都可以享受同等的福利,建立更平均的社会;提倡利他主义和社会整合;补偿弱势群体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减少横向和纵向等的不平等。
社会民主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建立无所不包所有公民都可以平等享受的福利国家,为公民搭建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
二、新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当社会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后,它的弊端逐渐暴露,20世纪70 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高增长、高福利、高税收”的福利国家制度陷入困境。
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层面上 , 为我们理解 国家行动与 自生 自发秩序这 个 理论 难题 开 放 出 了某 种 可 能 性 , 因 为他 的理 路 明确要求我们在认识到唯有政府才可能将外部规 则扩展适用于 自生 自发秩序 的前提下 , 根据政府 在自 生自 发秩序 中行事时所遵循的具体规则之性
质 对政 府行 动作 具 体 的分 析 和 探 究 , 而不 能 仅 根 据 政府 是 否 参 与 自生 自发 秩 序 之 型 构 的行 动 本
结果 , 是 自由主义社 会理 论 的 “ 核 心概 念 ” 。 ¨ 3 J ‘ ‘ 哈 耶克 自生 自发 秩序 理论 的建 构 与其规 则研 究 范式
的相结合 , 不仅为我们思考 内部秩序所遵循 的内
部 规则 如何 分 立 于组 织 规 则 、 人 们 如 何 设 定 各 种 组 织 的权力 范 围及外 部 规则 的适 用 范 围等 问 题 , 确 立 了一个 极 具 助益 的路 径 , 而且 也 在 更 深 刻 的
有限度的保障 , 是防止严重的物质匮乏的保障, 即 确保 每个 人维 持 生计 的某 种 最 低 需要 ; 绝 对 的保 障, 是其他 的人 或集 团相 比较 的相 对地位 的社 会保
套全新 的社会价值标准。给人以地位和身份的不 再是 自立 , 而是 有保 障 , 一 个青 年人拥 有领 得年 薪
的批判时 , 仍能获得诸多启示 。
一
、
哈耶克 的社会保 障思想
身, 来赞成或反对政府行动。 ” 哈耶克 通过 自生 自发 的社会 秩 序 的建 构 , 展
开 了对 计划 经济 和福 利 国家 的批 判 。他反 对计 划 经 济对 制 度 设 计 的过 度 依 赖 从 而 限 制 了个 人 自
周期 的收益补偿对养老金水平 的影响 , 做到适度保 障。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发挥个人主导作用 • 哈耶克呼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要尽可能为 个人责任的发挥留下空间。他借用本杰 明 〃富兰克林的话,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 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 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3.哈耶克关于西方社会福利的建设性主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 哈耶克支持“有限度的保障”反对“绝对的保障”。 (2)贫困问题与最低生活保障 自由社会与弱者救助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当学会把 我们所有的资源用到最有助于使我们大家都变得更加 富裕的地方上去。” (3)社会保障政策选择 倡导竞争。社会保障制度要尽可能为个人责任的发挥留 下空间。
(二)哈耶克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批评
1.收入再分配的不合理性 哈耶克认为,个人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收入是因为它满 足了其他人的可在市场上进行衡量的需要,而不是 因为政府的强制性收入再分配。 哈耶克认为,否认通过收入再分配获益是公民的一项 权利。他认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努力运用我们 所掌握的政治组织,为贫弱者或不可预见之灾难的 受害者提供福利救济,这种救济的能力或水平要取 决于该社会所具有的总财富 。
2.关于分配
• 关键词:市场分配 人为分配 公平性 • (1)市场所决定的分配是最公正的,任何人为的 分配措施都会破坏这种公平性。 • (2)哈耶克反对用集权的方式对收入分配进行调 节以期达到收入均等的目的,那样会引起不公正, 因为集权就是要用组织的手段进行收入再分配,而 组织是由人控制的,如何对待每一个人是主观判断 的结果,而主观判断不可能公正对待每一个人。
• 4.福利国家对经济具有破坏作用,它抑制了自由市场经济。哈耶克认 为,个人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收人是因为他满足了其他人可以在市场上 进行衡量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收人再分配。高税收政策 使企业和成功的个人缴纳高额税收,从而遏制了福利创造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个人积累。高水平的福利政策助长了懒汉倾向,破坏了经济发 展所需的动力和竞争力。 • 此外,福利国家中,由于效率和平等的双重标准,使得人们在效率和 平等的取舍上难以平衡。效率和平等是一对相矛盾的价值取向,因而 很难达到双方的最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思想
哈耶克的福利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
发展的启示
【摘要】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人瞩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文明进步也十分显著,但是相比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社会保障之福利制度方面,欧洲一些国家一直都是我们国民羡慕的对象。
的确,相见于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福利制度有很多地方仍待完善。
哈耶克是一位坚定的市场崇尚者,他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
哈耶克依此展开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批判。
【关键词】哈耶克福利思想中国福利制度发展方向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有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也有面向社会特定成员的。
就是通过人为努力去建立一系列规则,来保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防范社会成员可能遭遇的一些风险。
穷本溯源,福利的供给是离不开财富作为后盾的保障的,而只有财富的增加才能满足福利的需求。
而话又说过来了,财富的增长是要靠发展经济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发展经济,我国社会财富增长迅速,2010年国内生产总
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显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而哈耶克就是一位经济自由的倡导者,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人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作为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主导地
位的竞争,“我们一切批评所针对的计划只是指那种反对竞争的计划---用于代替竞争的计划”。
○1哈耶克特别指出,过分的国家干预和计划性的结果就是,经济计划几乎涉及人们全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们原始的需要到我们和家庭、朋友的关系;从人们工作的性质到人们的闲暇利用,很少有生活的哪一个方面不受到计划者的有意识的控制,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新中国刚建国时,我们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力、物力、财力都很有限,所以当时把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有计划的发展,在当时确实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如果市场一旦成熟,政府还因循守旧……苏联的解体就是很好的一个反面教材。
关于社会福利这一附属于经济的,也应随着经济的改革、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将社会福利保障交给企事业单位去执行。
政府制定基本的法规和政策,企业按照政府的规定具体落实职工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福利保障制度。
政府为企业提供和拨付资金。
美国社会学家华尔德(Andrew G Walder)阐述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工人从企业得到社会福利的状态:在国营单位中得到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中国,人们获得物质与社会服务———其多寡决定了每个人的
生活水平———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市场上的金钱交易,而是通过官方机构直接分配或用规章来决定。
住房、定量的耐用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补贴食品、各种货物、重要的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等主要是单位通过其行政部门和单位里的工会来提供的。
企业也负责管理国家提供的劳动保险、福利、社会保险,并提供各种各样的补贴、补助、贷款。
与苏联的福利体系一样,中国的福利制度完全通过单位来管理,受益人只包括单位的职工。
得到国营企业正式职工的身份,对一个人的生活水平的重要
性大于工资上显示出来的差别。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福利与
国家、企业紧紧相连,国家成为唯一的福利提供者。
对社会福利资源的垄断,突出表现在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的“直属、直办、直管”。
政府几乎包办了社会福利的全部经济和服务供给责任,福利机构的维持和发展完全依赖政府拨款,体制和机制都比较单
一。
社会福利与政府和企业紧密依附,造成了政府和企业的沉重负担,所以社会福利市场化是很有必要的。
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突出特征是倡导竞争。
他指出,防止出现赤贫的适当保障必须是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政府和社会应为此做出各种努力,但要想使这些努力获得成功而又不损害个人自由,那就必须在市场以外提供保障而让竞争自然进行而不受阻。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本身的提供也应该体现出竞争原则,他强烈反对政府在此领域的垄断行为。
二战后,福利国家曾展现出令人称道的繁盛,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
即开始饱受各方质疑,特别是70年代初期爆发的石油危机及其为导火索所引发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不仅终结了二战后福利国家的黄金年代,更使政府在社会福利中
的角色、职能以及社会福利理论再次遭到挑战。
○3“福利国”的
弊端可以归纳为几方面:(1)政府办的服务素质欠佳,效率低落,太官僚化;(2)国民习惯依赖福利金和政府服务,工作意欲弱化, 自力更生精神从而受损;(3)削弱了家庭和社区的责任;(4)政客、压力团体和官僚为了讨好选民, 不断扩张福利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终于做造成政府功能超负荷;(5)政府负担过重,触发财务危机,公营部门规模过大, 浪费社会资源,不利经济发展,亦减低了竞争能力。
在借鉴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弊端和哈耶克福利思想,中国在福利制度发展上切忌不能政府包揽,我国福利应该走向多元化。
哈耶克提出,“如果政府承担一些或全部财政责任,而由独立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竞争性的机构去具体实施这些服务,那么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服务不仅会得到提供,而且还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提供”。
○4现在我国在一些一线城市,发展出来一些新的社会福利运行方式----政府购买服务,启示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标志,就是政府不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政府出钱,社会出人、社会提供服务,这有利于服务走向专业化,提高社会福利的含金量。
近年,香港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亦渐渐朝向市场化、私营化。
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开始把部分服务外判,鼓励成本回收或
用者自付,对志愿机构的拨款方法变相削减。
再者,因为担心综合社会援助金上升速度太快和市民养成依赖政府的习惯,把部分受助家庭(三口和四口家庭)的援助金额降低,要求有工作能力的人接受培训和做义务工作。
哈耶克在对福利国家批判时指出,福利国家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力,它抑制了自由市场经济。
哈耶克认为,个人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收人是因为他满足了其他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衡量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收人再分配。
同时,高税收政策使企业和成功的个人缴纳高额税收,从而遏制了福利创造者的积极性,降低了个人积累。
高水平的福利政策助长了懒汉倾向,破坏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动力和竞争力。
此外,
福利国家的集体主义和国家责任的特征,也“破坏了自立、自足、个人责任这些促进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碍于社会的前进。
”
哈耶克呼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要尽可能为个人责任的发挥留下空间。
他指出,在受到国家垄断明显影响的养老和健康保健领域,只要是国家尚未全部控制的地方,就有各种新方法自发产生且迅速发展。
长期以来,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家庭养老是我国基础性的养老方式,承担着生活照料、经济赡养、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功能。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养老责任由家庭向社会的
转变势不可挡为有效应对我国的养老问题,减轻政府及家庭的养老负担,我国政府提出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
养老服务的社会互动,强调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性,社会多元主体(包括政府、
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家庭、社区)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共同发展养老服务。
所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趋于向“多元责任主体”发展。
这并不是说国家承担的福利责任减少了,并不意味着福利供给总量的减少, 而是福利供给结构的转换。
在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很多人也热衷于做慈善、福利事业。
例如李嘉诚基金会、壹基金、嫣然天使基金等等。
这是我们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表现,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离开政府的主导不行,完全由政府包揽不现实。
实践证明,调动社
会力量参与,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是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缓解政府财力不足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巨大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惠扶持政策为动力,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福利事业。
推动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的良性互动,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德)帕普克。
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M】。
黄冰源,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6
○2白益华、吴忠泽主编《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3《哈耶克福利国家危机观评析》——-何水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2卷第1期 2009年1月
○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283.
参考文献:福利国家的国家福利责任简析,姚建平
中国社会福利的改革与发展,窦玉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