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要点整理
《中国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B、贫富论
(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P1
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物质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宣扬“圣人不积”的观点,反对持盈。
B、无为无事:提倡“无为政治”(自然政治)。
C、小国寡民论: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P70)
“小国寡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发端。
八、墨子墨家核心:兼相爱。
A、兼相爱、交相利
黎民百姓三大巨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B、赈灾备荒论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是:
理想的“有道”社会是指:A、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
B、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社会教化的程序是:庶、富、教。
二、孟子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主张:性善说。“四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重民论:(民本主义,以民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民贵君轻,
14、理想社会论P111
阮籍的理想社会论是建立在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憧憬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A、这是一个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
B、这是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简答、论述题
1.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包含哪几个内容:
①“重礼”与“贵仁”②“有道”社会的福利观
三、西汉产期对巩固汉帝国有重要作用的三个人物是:(贾谊)、(晁错)、(董仲舒)。
中国福利思想史重点整理
社会福利——广义、狭义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等。
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
狭义的社会福利紧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就是指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
现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而我国则通常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等提供的服务和保障,它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重民与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思想。
中国气候变迁与灾荒情况对社会的影响首先由于温度的变迁,造成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变化的幅度不同,而且有过多次反复,但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化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的湿润状况还是有变化的,其大势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由于前两个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头或大或小的作用。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
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
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1.社会福利制度是在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才正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福利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思想和思潮,其发生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
3.广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指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资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4.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国民。
5.侠义的社会福利仅指国家出资或给予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6.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而我国则通常是从侠义的角度社会福利,它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7.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救灾救荒思想②济贫思想③安老怀少思想④残疾人福利思想⑤妇女福利思想⑥社会优抚思想⑦社会教化思想8.中国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①中国福利思想的早熟性②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理论性③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④中国福利思想主张乌托邦色彩9.中国的气候变迁及救灾情况:①首先是温度的变迁。
总的趋势是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第一个时期从五千年前到公元前1100年;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第二时期即寒暖交错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期,即寒冷期②其次是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
其大势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③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徙、人口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乱治和王朝的兴衰都骑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气候还与荒灾直接相关,荒灾又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备荒、救灾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自认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10.中国福利思想根植的经济基础: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的社会经济形态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②在农耕自然经济中,手工业和商业是农业派生出来并为之服务的附属经济形势。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知识讲解
4、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赈灾备荒论。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根本原则 出发,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广大劳动者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墨子认为,统治阶级的腐败奢侈和野蛮战争,是人民最 大的灾难祸患。
(二)“利民”、“爱民”思想。墨子把“兼相爱”、“交相利”原则 运用到国宝的治国方略层机上,提出了“利民”、“爱民”的 社会福利思想。即给人民以实际的“衣食生利”,反对苛税 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除了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之外, 还应使“劳者得息”。墨子从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理论出 发,批判统治者无止境的剥削和不可遏止的贪欲,主张“ 爱民”、“利民”,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颇
为丰富的社会救济与福利思想。
《管子.入国》篇中,则指出国君出巡要行“九惠之教”, 即行九项惠政: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 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 振困;九曰接绝。”
这些福利思想及其举措非常具体, 如“老老”,即指国家设立掌老之官,专门负责老年人 的养老事宜。 “慈幼”措施包括:设掌幼一职负责慈幼工作。设掌孤 一职负责恤孤工作,掌孤还要经常问候孤儿的生活情况。 所谓“养疾”即国家设掌养疾一官职,专门负责聋、盲等 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的生活,为残疾者治病,提供衣食, 直至死亡。
所谓“合独”即国家设掌媒官职,使鳏寡者再婚,给予天宅, 帮助建立家室,三年内不承担国役。
所谓“问疾”即国家设掌病一官,对老人及一般庶民中的 患病者给予问候,对于病危者,国君还要亲往探问。
所谓“通穷”即国家设立通穷一官,及时发现无家可归、衣食无着者, 以便救济。
所谓“振困”即在灾荒年头,百姓生计维艰,病、死者极多,国家要 减轻刑罚,赦免罪犯,开仓赈灾。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重点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自考《中国福利思想》复习题简答
简答:一、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6点):1.救荒救灾思想2.重民与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5.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二、中国社会福利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4点):1.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乌托邦色彩。
三、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
四、孔子和孟子主张“惠民”、“利民”、“富而后教”,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派。
五、汉初的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经济措施;另一类则是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经济措施,包括招抚流亡、轻徭薄赋、尊老、恤鳏寡孤、付出即免除徭役税收等。
六、简述贾谊和晁错的灾荒成因论:一方面,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看,灾荒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富商大贾生活腐化,穷奢极欲,霸占和消耗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是国家日益贫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
七、康熙的社会福利思想(4点):1.勤救民疾2.救灾赈饥3.蠲免赋税4.救济旗人八、龚自珍阐发的“贫富论”的内容:1.龚自珍揭露了社会中的贫富不均、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认为这是社会大动荡前夜的主要征兆。
2.龚自珍认为贫富不齐的程度是决定历代王朝存亡兴废的普遍规律。
3.龚自珍还借夏、商、周三代财富分配平均的故事,来影射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平。
4.龚自珍认为造成现实社会贫富大不齐的原因主要是官吏的贪污中饱和商人的兼并。
九、林希元认为社会救助行动,赈济工作特定的程序要求有(3点):1.要注意赈济对象自身对灾难承受能力的差异性特点。
2.赈济工作要讲求艺术。
3.调粟他郡,稳定灾民情绪。
十、“安老怀少”构成《礼记》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包括(4点):1.《礼记》对老人年龄有详细的划分。
2.对老人施行社会福利保障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和地位。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3)“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简答:1、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思想,社会教化思想。
2、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①、中国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②、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③、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性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④、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①、春秋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魏晋南北朝时期④、隋唐宋元时期⑤、明清时期⑥、近代时期4、孔子“惠民利民”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济众助人②、均无贫③、薄赋敛,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
5、孟子“制民恒产”论的内容:①、恒,常也。
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②、“制”,在这里有规定或制定之意。
③、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6、孟子在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
②、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
③、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7、《周礼》中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学术背景②、备荒赈济思想:灾前备荒,灾后救济③、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8、《管子》论的贫富思想:①、《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民智不齐也是重要原因②、贫富应有度,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试图发挥封建政权来调节贫富,夺富予贫)。
③、《管子》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提出“贫穷线”问题。
9、“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①、(消极的)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p7010、李世民与民休息理论的依据和内容:①、把“重民”问题提到了“君道”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②、李世民深入探讨了“君民”关系,提出了“君民相依”的理论。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平等的思想体系,它关注的是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利益。
社会福利的概念不仅仅包含了物质层面上的福利,还涉及精神、文化、社会层面上的福利。
相对于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加重视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倡导以最大化地提高全民福利为终极目标。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的定义入手,重点探讨社会福利思想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为满足个体所需而提供的服务和物品,旨在避免或缓解贫困、疾病、残疾或社会隔离等不良情况,同时也包括提高个体和集体生活质量的尝试。
其目的在于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公正。
换句话说,社会福利是一种‘公共服务’,旨在实现最大的社会公共利益。
二、社会福利思想的重点1.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旨在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引导他们打破贫困、病痛、残疾等困境。
政府的公共服务与资源将优先服务于这些群体,以支持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社会福利思想认为,政府负有维持公平、提高福利水平等责任。
政府在发掘和设计福利政策时,必须根据整体社会利益的原则,以实现平衡和最大化全民福利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资源。
政府应尽力为社会创造更加公正、稳定和平等的环境,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公平分配。
3.集体行动与合作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在社会福利问题上进行更加紧密的集体行动。
相对于个人自以为是的行为,集体行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效果。
在社会福利的推动下,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正携手合作,以解决社会中最大的福利问题。
通过保持民意支持和社会合作,在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上,效果更加显著,更加可持续。
4.公共资源和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思想提高“市场效用下的公共资源”这个概念。
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合理分配,正是因为如此,它应作为社会福利策划的一部分来考虑。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知识要点
绪论一、单选填空1、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正式形式和发展是在()2、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和思潮,其发生源头可追溯到()3、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对象是()二、判断改错1、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指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
2、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等。
3、我国通常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
三、思考题1、中国和大多数欧美国家对“社会福利”理解的差异何在?(P3)2、如何理解广义的狭义的“社会福利”含义?(P2)第一章一、论述1、中国气候的变迁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P13-16)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根值得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二章一、单选填空1、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时期是()2、中国思想史上的“原曲时代”是()3、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是()4、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构建了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的是()5、孔子所强调的“礼”,实际是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6、韩非根据“贫富分化合理论”的论点直接导出了()7、韩非提出“反足民论”的根据是()8、韩非认为实际的“济贫”措施是()9、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激烈的抨击,其出发点是()10、政府贷给灾民种子、粮食、牲畜、农具等生活和生产用品,以帮助灾民维持生产和生计的方法是()11、政府将因灾荒而外出求生的流民有组织地迁往某地就食,以减缓灾区压力的方法是()12、贾谊和晁错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提出了()13、贾谊和晁错从社会政乱安危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的积蓄问题提出了()14、西汉中朝,敏锐地察觉到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其中认为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贫富悬殊分化的是()15、以维护西汉王朝统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使贫者“足以养生”的社会福利思想是()16、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17、董仲舒认为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除官僚地主特权与民争利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18、提出了著名的“限民名田”论的是()19、提“天以民为心”思想的是()20、《救荒活民书》的著者是()21、董煟的救荒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22、主张“童心说”和“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23、唐甄认为,百姓陷于贫困的重要原因是()24、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和近代时期第一位思想家的是()26、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27、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二、多项填空1、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构建了理想的()2、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组成方面是()3、孔子和孟子构建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福利观的理论依据是()4、孔子的“仁”基本内涵包括()5、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是()6、韩非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是()三、判断发错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贵仁”是其表层结构2、在孔子思想体系中,“重礼”是其思想核心。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福利制度的形成始于20世纪。
福利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逐渐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
一、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在古代中国,福利被视为君主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封建社会中,君主通过赈济贫苦、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孝道观念也对福利有所贡献。
二、近代中国的福利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和福利运动。
梁启超提出的“赡养运动”主张强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赡养贫困者的责任。
鲁迅发起的“职业救济运动”呼吁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退休等福利待遇。
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政府开始积极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时期,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应运而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福利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托幼机构等。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提出了“依法办福利”,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福利事业的管理和保障。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福利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崛起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新的力量。
五、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转型中的困难群体等都给福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六、结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近代福利运动、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以及当前的挑战和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各方合作,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将进一步发展,为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福利思想
一社会福利概述1、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设置,根本目的有两个:A、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维持其起码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B、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全民的社会福祉。
2、我国对社会福利的狭义看法: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3、公共福利和社会福利的不同点:A、公共福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而社会福利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宗教机构、私人等共同实施的;B、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是反贫困、教育等,社会福利则还有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涵义。
4、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与安置。
5、社会福利的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6、世界社会福利发发展进程: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型社会福利——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7、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利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矫正市场机制在对无劳动能力者分配方面无能为力的缺陷,从而为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生活帮助。
8、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因素:人口老化、离婚率上升、家庭核心化、失业问题严重、经济竞争激烈、政府威信下降等9、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10、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11、社会福利制度:是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二·古代社会福利思想先秦诸子百家:管仲——〈管子〉、老庄学说——〈道德经〉、孔孟之儒学——〈论语〉、〈孟子〉、墨子——〈墨子〉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古罗马:原始基督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1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包括: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社会救灾、就业保障、轻徭薄赋,裕民富国13、老年人福利:尊老、养老、终老14、社会救灾:防灾、避免人祸、临时赈济、平籴通籴15、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所向往的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安于现状的小农社会。
中国福利思想要点整理
中国社会福利纲要第一章名词和谐社会: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名解)社会保障:指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广义);或者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系列物质帮助或制度保障(狭义)(名解)社会福利:指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名解)西方国有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选择:1.港台地区社会福利项目齐全,分工较细,一方面反映出福利事业发达,福利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也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高。
2.传统中国的福利制度是家庭福利制度。
中国传统家庭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生产、消费、保障功能。
简答/多选/论述1.社会福利的特征:①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②水平的不可逆性。
社会福利的水平只能逐渐提高不能降低。
③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人们在享受社会福利时无需要贡献什么,限制性条件也非常少,最多是规定必须是本国或该团体的成员。
④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2.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和非缴费型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
其中社会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项目。
3.关于社会福利有几种不同看法,分别是什么①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大致与社会资源同义;②是针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正采取的一切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和措施,大致与“社会保障”同义;③是一切形式的由政府、社会、单位和他人提供的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和服务保障,在词义上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对应,指享受型而非生存型的社会利益。
④是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一切低于或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收入、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等。
⑤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扶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保障标准主要是基本生活。
川师中国福利思想概论考试重点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1.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这主要表现在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基本上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提出了。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社会政治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型文化。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极其浓厚的宗法家庭式的伦理统治色彩。
4.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色彩,中国很多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而往往把其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典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的反社会福利思想,提出了“贫富分化合理论”,“反足民论”和“反济贫论”。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论”出发,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提出了“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社会福利主张。
“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从社会福利思想角度看的独特价值在于: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的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判。
2.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方案中,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福利指示。
3.老子认为上述理想社会福利指标的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国与国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
汉初的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另一类则是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救济措施。
贾谊,晁错的“积粟备荒论”认为:一方面,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看,灾荒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富商大贾的生活腐化,穷奢极欲,霸占和消耗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使国家日益贫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扶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保障标准主要是基本生活。
①社会保险制度——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
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面向特殊群体,是解决现实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
3.关于社会福利有几种不同看法,分别是什么
①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大致与社会资源同义;
②是针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正采取的一切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和措施,大致与“社会保障”同义;
③是一切形式的由政府、社会、单位和他人提供的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和服务保障,在词义上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对应,指享受型而非生存型的社会利益。
中国社会福利纲要
第一章
名词
和谐社会: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会;(名解) 社会保障:指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广义);或者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系列物质帮助或制度保障(狭义)(名解)
社会福利:指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名解)
1.社会福利的特征:①保障内容的福利性。②水平的不可逆性。社会福利的水平只能逐渐提高不能降低。 ③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人们在享受社会福利时无需要贡献什么,限制性条件也非常少,最多是规定必须是本国或该团体的成员。 ④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2.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的内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和非缴费型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项目。
③社会补助制度。 ④社会服务制度。
⑤社会融入计划制度。⑥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
西方国有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选择:
1.港台地区社会福利项目齐全,分工较细,一方面反映出福利事业发达,福利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也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高。
2.传统中国的福利制度是家庭福利制度。中国传统家庭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生产、消费、保障功能。 简答/多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