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师说》部分内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2、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三、自主研习阅读全文,阅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任务一: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呢?(自主完成)明确:①他不拘于时②能行古道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三段,完成任务二、任务三。

任务二:韩愈作《师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说“嘉其能行古道”,其中“古道”指的是什么?(同桌讨论)明确:古人从师之道: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圣人无常师任务三: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四人小组合作)明确:古人从师的原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的原则: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五、背景链接——文以载道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补充背景材料: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言文内容。

分析并欣赏两篇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通过翻译和解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学习和师道的重视和尊重。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1.2.1 《劝学》作者背景和文章结构。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析。

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1.2.2 《师说》作者背景和文章结构。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析。

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师道的思考,引出课题。

2.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1.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1.4 教师讲解:教师对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1.5 翻译练习: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1.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启示。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2.2 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3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提供指导和解惑。

2.2.4 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3.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1.2 合作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3.1.3 翻译练习:评价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3.1.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2 评价标准3.2.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

3.2.2 合作讨论:积极参与,主动分享,合理分析。

《师说-韩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师说-韩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师说-韩愈》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师说》是唐代闻名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

通过对师生干系的探讨,体现了韩愈对教育的认识和理念。

本篇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韩愈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师说》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师长,珍惜教育资源,培养正直、勤奋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思想,掌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2. 难点:把握文章中的隐喻和议论技巧,深入理解韩愈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师说》的背景介绍(2)文章主要内容分析(3)韩愈的教育理念探讨(4)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价值评析2.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言或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写作法: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或议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导入:通过介绍韩愈的生平宁思想背景,引入《师说》的主题。

(2)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诠释难点词句和议论技巧。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展开讨论。

(2)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3.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1)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议论文,探讨韩愈的教育理念和文章的文学价值。

(2)批改: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判,指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评判,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课题:师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2、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读】朗读《师说》及文后注释。

【明确要求】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自主学习】知识积累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2、古文运动3、写作背景《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4、文体介绍“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5、疑难字词【交流讨论】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开头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师说》这个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接下来,我
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或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二部分:预习
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师说》这篇文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惑。

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何时写的这篇文章,作者的背
景和写作动机等。

第三部分:讲解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分析重点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
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第四部分:练习
在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如填空、翻译、口头表达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同时,老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阅读或写作练习,让学
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师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
兴趣,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一起期待学生在这节课
上的表现吧!。

10.2《师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学习议论性散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通过解读文章题目和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把握中心论点。然后弄清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如何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来阐述道理的。
3.要大胆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思考和议论表达的能力。思考问题时要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备课组
高三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备课地点
备课成员
主备人
单元主题
学习之道
课标
单元
内容
要求
解读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发展实证、推理、质疑、批判、发现与多元解读的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升理性思维水平”的能力要求。
单元
主题
内容
分析
1.识记、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他文言知识点。能够结合语境准确地翻译课文进而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3.课堂内容较多,耗时较久。
本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上述材料立意并写一段对比式的文字论证你的观点。
板书
设计
师说
1.韩愈
2.文言知识:师、乎、其
3.对比论证
分层
作业
1.《再读教材》对应练习题。
2.背诵《师说》,对应名句默写检测。
环节二
问题情境
引发思考
二、《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在游览花山洞之后得到了些许启示:志、力、物三者具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将其运用在我们学习上,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分析并欣赏《劝学》和《师说》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劝学》和《师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探讨文章的价值观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劝学》和《师说》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

4. 思考与启示: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价值观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分享。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劝学》和《师说》的文本。

2.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3.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3.2 教学材料1. 课文译文:提供课文的白话文翻译。

2. 问题清单:提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导和话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思考与启示:评估学生对文章价值观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文阅读与理解:安排2课时。

2. 分析与讨论:安排2课时。

3. 思考与启示:安排1课时。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背景,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实录导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师说》。

(板书:师说韩愈)一、温故知新师:老师准备了4道情境默写题,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我读情境,你们回答课文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的不错,基本能准确找出相应的句子。

)师:我发现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哦,这既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教师们的讲解之功,让大家很好地理解了这篇文章。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其实提示了《师说》这篇文章的——生:思路。

师:很好。

(板书:师)(明确:用情境默写题的方式,学生重温课文,熟悉课文思路,为精读文本做准备。

)二、精读文本师:同学们,在刚刚的默写句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个实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生:师和道。

师:对的,你们知道吗?老师统计了一下,“师”在文中出现了25次,“道”在文中出现了11次,这篇文章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写了“师道”。

你认同吗?生:认同。

师:这篇文章论述了师道,围绕师道,提到了哪些人?请把有名字的人和虽然没有名字但是也代表了一类人的那些人圈出来。

(学生通读全文,按要求圈出人物)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人可以并列吗?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

师:大家的判断非常准确。

那么你能把这些人进行分类吗?你会怎么分?生1:我会按照人的多少分类。

古之学者、圣人、众人、童子、童子之父母、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是人多的一类;剩下的人少的是第二类。

生2:我会按照教师和非教师进行分类。

圣人、童子之师、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教师一类,其他的是非教师一类。

生3:我会按圣人和普通人来分类。

圣人、孔子、老聃我们称之为圣人,其他的人是普通人。

生4:我会按照人所处的时代来分类,当然古今是从韩愈的时代来说,韩愈之前的时代是古,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今,那么古之学者、圣人、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古,吾、众人、童子、童子之父母、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李蟠是今。

10-2《师+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背诵全文;2、体会《师说》的写作特色;3、联系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习重点1、理解韩愈所确立的从师之道。

2、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三、学习难点1、理清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

2、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脉络。

PART 002四、教学过程导入:“……欧如澜,柳如江,苏其如海乎?”——吴伟业《苏长公文集序》。

说的是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艺术特点:柳宗元风格像清泉,清澈精致;欧阳修风格像海涛,雄浑有力;苏轼风格像大海,波澜壮阔。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盛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韩愈散文代表作《师说》,继续探究学习之道,领略韩愈散文的独特风格。

自读《高考调研》大本125作者简介了解作者韩愈及古文运动。

课文研习:(一)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探究写作目的1、通读课文,找到本文的写作目的?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

2、李蟠一个十七岁后生,何以值得一代文宗韩愈撰文相赠?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3、何为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4、难能所以可贵,才值得“嘉”,李蟠行古道之难得在最后一段中有没有具体体现?有,“不拘于时,学于余”。

5、可见当时社会上比较普遍的风气是什么样的?不从师学习。

6、由此可以推出本文写作的目的除了嘉赠李蟠,还有一个目的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且后者可能更为重要。

这也践行了他古文运动的一项主张——文以载道。

7、需要落实的文言词语是:不拘于时:表示被动关系;余嘉其能行古道:赞扬。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表达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劝学》和《师说》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练习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劝学》和《师说》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和理解大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讲解,解析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训练。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践法: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劝学》和《师说》的文本。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材料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解析。

学习任务单:包括阅读理解、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题目。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的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教学反馈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纠正他们的理解错误。

练习和写作的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纠正他们的答案错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劝学》和《师说》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和理解大意。

10.2《师说》 第一课时 教案

10.2《师说》 第一课时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习检测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传道()老聃 ( ) 冉( )李蟠 ( ) 潘( )苌弘 ( ) 近谀( )须臾 ( ) 贻( )dòu fǒuzhuàn chuándān rǎnpán pāncháng yúyúyí四.作家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师说》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师说》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师说》教案一、课文解读:《师说》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10课。

单元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梳理、探究、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适合的角度阐释自己的看法。

二、课文重点: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三、课文难点: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四、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这些年,遇到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他都会衷心赞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可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

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

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学习《师说》。

【知人论世】1.知人——人物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2.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3.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4.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2.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运用细读法、结合注释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潮州的山水因一个人而改姓。

去过潮州的人都知道,潮州有一条江叫做韩江,有座山叫做韩山,有一条堤岸叫做韩堤,有座公祠叫做韩文公祠,甚至在潮州市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名字当中也有一韩字。

之所以在潮州韩字大行其道,归根结底都是韩愈惹的“祸”。

二、作者简介一位直言敢谏、关心百姓疾病的好官。

36岁担任监察御史,当年关中大旱,韩愈上书请求宽民徭役、除民租赋,触怒当权者,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14年后,担任刑部侍郎时,上表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宫,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虽仅九个月,但他大兴教育,把先进文化带进海滨,对潮州文化教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潮州地区有“海滨邹鲁”之称。

注:海滨邹鲁“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

《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的风气作过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

邹鲁“俗好儒,备于礼”是很有名的。

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儒之一词,即原于邾娄之娄”,而最早的鲁文化也是由“邾娄文化”里发展出来的。

“鲁为娄转,因娄得名”。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华盖,门成邹鲁”之名言。

唐代开元盛世时的“大手笔”张说,在其《奉和唐玄宗〈经鲁祭孔而叹之〉》一诗中,有“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之佳句。

《师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本文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后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

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

这些思想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

因此可以想象,本文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

【教学设想】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针对的现实状况在第二段中较集中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因此,对第二段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

《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师说》一文。

该文出自《韩愈文选》,主要论述了师者的地位、作用以及择师的标准,强调了师道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

2. 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师说》一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教师,树立正确的师道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关于师道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故事,引发学生对师道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师说》,了解文章大意,把握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文章结构和观点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的总体结构,标注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2. 核心观点:突出作者关于师道的观点,用彩色粉笔标出。

3. 修辞手法:列出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师道的理解。

2. 答案示例:从尊重教师、正确对待师道等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文章,深入了解其思想观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师说教学类型新授授课时间授课老师授课班级学情分析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围绕课程标准“思辨类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学习之道”的主题选择了6篇文章(《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前四篇以议论为主,思辨性较强;后两篇兼有议论和记叙。

《师说》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除了疏通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重点句式外,我们还应结合这两篇文章的特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论证方法的使用等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议论文的框架,为议论文写作做准备。

另外,这篇文章是论证“尊师之道”的文章,我们还应配合单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真正领会学习的重要性。

高一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理论知识尚有不足,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还需引导培养。

同时学生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对本课的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有一定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1、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论证思路,能分析出韩愈是如何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展开论证的。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积累文言知识,能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学者”“无”“众人”“不必”;掌握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被动句“不拘于时”,“乎(于)+名词(名词短语)”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借《论语·子罕》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句导入,此为颜渊之语,借以感叹孔子之道的高深和不易捉摸,也表达了他对老师所传之道的真诚信仰,说明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将话题转向本篇课文《师说》的同时复习春秋时的古文,引入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10.2《师说》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课文翻译,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准确把握本文的观点,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表达观点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借鉴《师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师说》的论证思路,画出结构图,把握文本说理的逻辑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课文翻译,积累重要文言知识;准确把握本文观点,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表达观点的方法。

难点:学习借鉴《师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四、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师:《师说》,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想起了哪些篇目呢?生:《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师:可见“说”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齐读以下知识点——“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放在文题中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为陈述和解说,那么“师说”的意思就是——生:“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师:关于“从师”,历来众多名人多有阐述,如:元·关汉卿曾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清·谭嗣同曾说“为学莫重于尊师”,苏联·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唐朝的韩愈,又会阐述关于从师的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师说》,找寻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习检测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传道()老聃 ( ) 冉( )李蟠 ( ) 潘( )苌弘 ( ) 近谀( )须臾 ( ) 贻( )dòu fǒuzhuàn chuándān rǎnpán pāncháng yúyú yí四.作家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五、写作背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

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六、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

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习卡片,讨论合作完成)(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其他组成员回答。

第一组展示:【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受,同“授予”,传授②不,同“否”,不愿第二组展示:【古今异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结果。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

④吾从而师之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

今义:连词,因此就。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②或师焉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结:(一)名词的活用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③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⑤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⑦其贤不及孔子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津津乐道动词,谈论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名词,道理②传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名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达,传授,动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动词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③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代那个童子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郯子之徒代词,这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彼童子之师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结构助词,取独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独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④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⑤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不译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不译择师而教之连词,表目的第七组:【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依据:者、也、是。

②.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宾语“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③.倒装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依据:宾定语前置标志词:之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被动句标志词:于、被、为、所、为……所②.固定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凭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表原因……的原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表示得出结论,因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呢)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点拨:句中“是故”表示总结;“道”即“道理”;“无”,即“不论、无论” 。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教师点拨:句中“圣”形容词活用名词,“圣人”,“所以”为固定形式,“……的原因” “其”,表推测,“大概”。

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 “不”是通假字“否”。

“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

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不齿”是“不屑一提,看不起”。

“乃”是“竟然”“反而”;“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翻译: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八、课堂练习列句中红色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九、拓展提高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D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十、课堂总结要想学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中,通过分门别类的方法整合文言现象,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牢记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师说韩愈通假字学习古今异义阅读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浅易文言文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侯晓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