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五篇“笙诗”,有目无辞。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关键词:艺术成就;赋;比;兴;表现手法;写实;语言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诗经》中诗人广泛的运用赋、比、兴手法,这些手法的广泛运用,在加强作品的形象性方面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形象生动而又意境深远的诗篇。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都对赋、比、兴这三种手法作出了概括,但是普遍认为,概括的最简明扼要、最准确的要数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①朱熹在《诗集传》中解说《葛覃》时对赋做了概括。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直接描写葛覃、黄莺,直言其事。

所谓赋,也就是铺陈,用大量铺陈的场面来造成强烈的气氛。

而后面所写“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瀚我衣。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

”则是直接抒情。

“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

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污,而瀚其礼服之衣呼,何者当瀚,而何者可以未瀚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

”(朱熹《诗集传》)“赋”的手法用于抒情,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将人物情感的倏忽变化和人物的思绪很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②“比”是描写事物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合情合理。

简单的说,就是比喻。

《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于变化,尤其是常用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来比喻较为抽象的事物,使之有一种直观的感觉。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的爱情从甜蜜到悲伤;《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③兴,原是民歌每章借自然景物的形象发端的方法。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肖旭概括说有四点:一、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二、赋、比、兴表现手法;三、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四、丰富的语汇和和谐的韵律。

一、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是《诗经》民歌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

它的形成,总的来说是《诗经》民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决定的;具体来说对于形成《诗经》民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经》中的民歌作品无不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他们的作者都是生活在二、三千年以前北方中原广大地区的,以从事农桑生产为主的普通劳动人民。

他们所创作的民歌,无不是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朴实的愿望的直接反映,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他们所运用的语言和形式是朴素、自然的,毫无雕琢之痕,娇柔之态。

如《七月》一诗,写的是饱受奴隶主压迫的奴隶们,对于自己年复一年所过的生活的回忆,在痛苦的回忆中,他们感到无限的哀伤和不平,于是就把自己一年受的劳累和辛酸之苦,用朴素的语言、诗歌的形式,随口唱了出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衣食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七月》这首诗正是着眼于衣食两方面揭示农奴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生活的悬殊。

先看衣食问题,这首诗一开头就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二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写的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寒气袭人,手脚冻裂,奴隶们连一件过冬的衣服都没有。

是奴隶们不能自己解决衣食问题吗?不是的。

春天一到,奴隶们便投入紧张繁忙的采桑劳动,但是他们通过采桑、养蚕、纺织、染色,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桑麻织品,都做成了公子的衣裳。

另外,奴隶们利用冬闲时猎得来的最珍贵的皮毛送给公子做成了皮衣服,受到了如此严酷的压榨和剥削,奴隶们怎能不心怀怨气呢?再看吃饭问题:诗中描写奴隶们一开春就下田种地,一直要忙到秋收完毕。

劳动时还要受到奴隶主的代理人——田畯的监督。

但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进入了奴隶主的仓房。

奴隶主还可以喝春酒以延年益寿,而劳苦的奴隶们只能靠野苦菜来填充饥肠。

他们又怎能不感到凄苦和悲伤呢?《七月》中所表现的这些内容和感情都是“情由衷发”,既来源于生活,又流出于心底。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总集,全书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所收诗歌大多为东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 前7世纪)的作品。

诗经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上的成就:诗经的诗歌型式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人流传的几种主要诗体:抒情诗、描写诗、祝酒诗、讽谏诗等,不仅表现出古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看到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和趣味性。

二、内容上的成就:诗经所收录的诗歌,表达了古人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上的智慧与见解,充满着对人生和社会的热情和深刻思考,因而也常被当作古代文学最宝贵的文学财富。

三、格律上的成就:诗经注重诗歌的形式和格律,使用的格律类型也很多,如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新诗等,这些格律都被当今的诗人所广泛采用,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我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一、《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1.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3.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涵盖了当时的各种生活场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经》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1. 文学价值:《诗经》的文学价值在于其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俗和人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2. 语言艺术:《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自然,表达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了优美的语言艺术。

3. 艺术表现:《诗经》通过对各种主题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诗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追求,为后世的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在我看来,《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不仅反映了古代我国社会的生活和风俗,更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其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研读《诗经》,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通过撰写本文,我对《诗经》的价值和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重新审视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希望今后能多多阅读和研究我国文学经典,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一同探讨我国古代文学的美丽与魅力。

在文章的构思和撰写过程中,我对《诗经》及其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这份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启发,也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您一同探讨我国古代文学的美丽与魅力。

《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学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和广泛性:《诗经》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内容主题
丰富多样,包括颂、怨、辞、赋、咏等多种文体。

代表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感情和心声,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2.真实性和生活性:《诗经》中的诗歌多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通过描绘各种人物和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深入思考和抒发情感:《诗经》中的部分诗歌通过反思人生、道德道义等问题,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另一些诗歌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爱、恨、悲、怨等情感。

4.音乐性和韵律感:《诗经》的诗歌多以歌谣的形式传唱,具
有浓厚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其中包括韵律明快的风调、婉转柔美的雅颂等,以及适合舞蹈的歌舞诗。

5.意境和象征性:《诗经》中的一些诗歌采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以寓意深远、意境优美的形式传达思想和感情。

通过寥寥数语,折射出千年来人们追求的智慧和追求。

以上是《诗经》的一些文学成就,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宝藏,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依据。

作品中饱含着多彩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在创作手法上表现出的卓越艺术成就。

首先,诗经在文学抑扬顿挫的表现手法上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成就。

以《国风·商颂》为例,它采用抑扬顿挫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是生机勃勃的节奏,以象征性的形式展现出人类生活
作物花草状的情绪变化,描绘中华大地处处充满繁花。

此外,诗经中独特的韵律节奏也体现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它采用五言七言格式,牢牢把
持住旋律节奏,运用韵脚、韵头、韵尾、韵首等传统韵律书写技法,塑造出不同意象,提
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令人难忘。

最后,诗经作品中及其丰富的内容构图也反映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以《小雅·夔之》为例,它把古代内容流派描绘地简洁有力,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古代社会的运转状态,揭
示出古代文化品格的深刻内涵,对研究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称颂的成就,是象征着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宝藏,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

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

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

诗歌描写了周族早期的农业社会生活情况,是现存最古老的农事诗。

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向有争议,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初期社会等说法。

诗歌形象地描写了三千年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们的农业劳动生活。

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

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和生活画面相当出色。

其艺术结构以节令为经,以衣食住行为纬,纵横交错,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画面。

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正笔与闲笔、时景与本事相生相映,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它启示人们不要把文学看成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东西,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诗经》可谓是历代民歌承袭的渊源,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出了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们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那么它的艺术成就有哪些?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的艺术成就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作者们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譬如《七月》,以铺叙直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古代农奴悲惨生活的真实图画。

诗篇不仅概括地描绘了一年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伐檀》《硕鼠》,表现了奴隶们在繁苦剥削压迫下的觉悟和反抗;《君子于役》《东山》,反映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氓》《柏舟》,揭示爱情、婚姻的种种悲欢。

这些诗歌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矛盾。

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与愿望。

(二)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尤其比、兴,是古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

古人一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

风雅颂是体,即表现内容、体制。

这里谈谈“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

“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其写法特点就在于“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而完整的印象。

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的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地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事事铺陈,整体而全面地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

赋这种表现手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够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树立了诗歌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是开创了诗歌的艺术形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道听总集,其艺术成就可以说不可估量。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2、首先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方面来说,《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作者们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譬如《七月》《伐檀》《硕鼠》《君子于役》《东山》《氓》《柏舟》。

3、其次艺术表现方法方面,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

“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

“兴”就是托物起兴。

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4、再者从语言表达上来看。

以四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

多采用重章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叠字、双声叠韵的运用极富创造性。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诗经》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扩展资料:诗经的创作背景:《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西周取代殷商,经济制度的发生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关介绍:《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瞭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朱瑶指导教师:和肖毅摘要:《诗经》是距今三千年前后创作的结集。

它所抒发的情感是真挚的,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赋、比、兴”作为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上古人们生活的面貌;在章法结构和句式上,重章复沓的结构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句式既以四言诗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得灵活自如。

朴素自然地风格,诗人善于应用朴素的语言,白描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了事物的特征,如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艺术成就赋比兴四言诗重章复沓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大多数。

质事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魏风》的《伐檀》、《硕鼠》一类对分配不平等、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鸨羽》一类对繁重徭役予以控诉的诗,《新台》、《墙有茨》一类讥讽统治者德行污秽的诗,都是作为下层民众所能感受的事情,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历,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取向。

讥讽周幽王昏庸无能、进馋误国的《十月之交》、《雨无正》等,则是出自高官显吏之手。

这说明,《诗经》表现不同阶级作者的不同视角、不同经历的各种生活感受,都是真实的。

《诗经》的婚恋诗,或是表现婚恋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婚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我心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

至于那些人生感慨的作品,则更是最深刻的人生感受的真切表达。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郑风﹒狡童》)。

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有了情感摩擦,就直抒胸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爱情遇到阻碍,则呼天换地:“母也,不谅人知”。

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成就:《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
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
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
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在对外交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越南据史书记载,李朝十
世以《诗经》为科试内容,黎朝十二世科试以《小雅青蝇》句为题,士人无不熟诵《诗经》。

从12世纪开始出现古越南文学多种译本,越南诗文、文学故事中广泛引用《诗经》诗句和典故,影响了越南文学的发展,某些成语并保存在现代越南语言中。

《诗经》正以几十种语文在世界传播,在各国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存有评介《诗经》的章节。

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堪称中国文学的起源。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唐代以前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诗经》的背景与特点、作者与流传以及其艺术成就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经》的背景与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周朝。

它是由多位作者创作而成,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诗经》以叙事诗和赋诗为主,表现了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婚姻制度、政治格局等方面。

特点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这使得《诗经》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诗经》的作者与流传《诗经》的作者较为复杂,多位诗人参与其中。

其中最早的诗章为文王、武王的父亲所作,后来的大部分则是由当时的君主、贵族以及一些知名文人所写。

这些作者将自己对社会生活、政治事务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受融入到诗歌之中。

这些诗歌经过多次传抄、整理,并最终集结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诗经》。

《诗经》的流传几经变迁。

最早的版本是在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纸质版本。

在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对《诗经》进行过注释、评点与整理,使得它的版本形态更加丰富。

《诗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与经典之作。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典范之一。

首先,《诗经》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音乐和韵律的表现。

每篇诗歌都有其特定的音律,通过适宜的唱腔和韵律节奏,将情感与意义淋漓尽致地传递给读者。

其次,《诗经》在内容上注重情感与形象的描绘。

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刻画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着力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浑朴。

再次,《诗经》在思想内涵上非常丰富,它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关于命运、爱情、礼仪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丰富多样的思想内涵使得《诗经》成为了后世文人研究的对象。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

除少数史诗中含着民族起源神话以外,《诗》中一般不表现超现实的事物,也没有浪漫的奇想和荒诞的情节。

这一点与后起的楚辞有明显区别。

在此基础上,《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这些成就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同是思念恋人的歌,《郑风·狡童》中的姑娘在失恋时悲伤地唱道:“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而《褰裳》中的女主人公则诙谐地戏谑对方:“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同是弃妇诗,《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的哀婉缠绵和《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刚毅果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周南·关雎》的主人公因思念心爱的姑娘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邶风·静女》的主人公因找不到前来约会的恋人,急得“搔首踟蹰”;《卫风·伯兮》写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家后无心膏沐,以致“首如飞蓬”;《王风·黍离》写主人公走在路上忧思满怀,“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都很有生活气息,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鲜明。

《诗经》中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如《小雅·采薇》用“杨柳依依”反衬主人公离家服役时的悲愁,用“雨雪霏霏”来烘托他远戍归来时的哀苦;《王风·君子于役》用傍晚禽畜归窝的景象衬托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愁绪;《陈风·月出》以月光和美女相映衬,把主人公幽邃的情思和空灵淡雅的画面融为一体。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作品是《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诗集,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诗歌经典。

其艺术成就,主要反映在其题材设置、语言表达和作用等方面。

首先,诗经多以自然观察和农耕活动为题材,深入浅出地反映时代生活。

它把人们的生活本质吟诵成精美的诗句,丰富多彩、语言优美。

诗歌中描写的种种自然现象,如赋格中有“桃之夭夭”,“燕草如碧丝”,“芳草萋萋”,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界的美妙,为研究古代社会的自然观念和现实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诗经的语言表达艺术也甚为精湛。

它以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等体裁为主,把语言表达和精神传达发挥到极致。

诗经的语言表达不仅具有一贯的语言文化特色,而且通过多样的形式、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出自然、情感和思考的多种层次。

最后,诗经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它不仅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声誉,也作为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基本形式,在影响着中国以及东亚的发展。

诗经的影响力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诗经的诗歌本身,二是它的作者,三是它的语言形式,四是它的思想内容。

诗经构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诗集,它以自然观察和农耕活动为题材,语言表达艺术精湛,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艺术成就的佳作。

探讨诗经的艺术成就,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化形式的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不意义。

诗经三首的艺术成就

诗经三首的艺术成就

诗经三首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被记载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最重
要的顶级文学名著。

它汇集了先秦时期的意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对
帝王、建设、社会生活、祭祀仪式等内容的感想和评价,用朴实而优
美的语言勾勒出了中原文化地域的重大历史性特征。

诗经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从诗歌结构上来看,它采用一种古老而
又复杂的五言古诗结构,大量运用对仗和联和押韵。

即以五个字格式
每行,前后两句加以对应,并以“诗韵”来结尾。

这种结构可以让诗
表达更丰富,更精彩,而且能突显出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另一方面,诗歌的文化内容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田园歌谣,歌咏王
室和乡野生活,讽刺官僚制度以及人民对社会、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
感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

再加上其独特的工整并富有寓意的文字押韵,使得《诗经》具有浓郁
的文化气息,极具韵味。

这就是诗经艺术成就的最重要部分。

诗经三首的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其中,《夸夸士·瞻彼谷口》是一
首描写士子瞻望山重的景色的诗歌,充分展现出古代士子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之心;《穆天子·采薇》则描述了古代君主采花而归,以
此暗喻出君臣之间融洽一致的人际关系;《题路桥》描绘了山川曲折,桥难筑,但最终仍立起坚固桥梁,象征了古代君臣携手克服困难共同
发展的智慧。

这三首诗歌点明了古代文化精神的生动形象,从而嶙峋
发人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升华。

浅淡《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浅淡《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诗词艺术研究——浅淡《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第一个光辉的篇章,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水平。

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的解读,对《诗经》形象生动的真实刻画和动人想象的探讨,对其灵活多变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和谐韵律的研究,以及《诗经》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着手,力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个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的精品经典。

"The Book of Songs" is a poetic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lorious chapter in the first one,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literary standards at the time. This paper attempts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Buesch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a vivid and moving portrayal of the real imagination to explore its flexible sentence, tricks of complex, harmonious rhythm research, and "Book of Songs" on the impact of future generations, etc. to try to interpret this from another angle, with a strong vitality of the fine classic.关键词:诗经;比兴;刻画;语言;韵律The Book of Songs Bueschin characterization language rhythm“水自源处流”。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史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国古代诗
歌创作中最重要的著作。

其篇幅繁多、生动而富有实用性,各个时期均有产生重要作品。

诗经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所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
总结结晶。

1、形式多样:诗经形式多样,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变句等形式都有,各种形
式都有其特定的特色。

从遣词造句上可以看到,诗经记录了启蒙诗歌思想和历史上形式多
变的流派。

2、情感强烈:诗歌传达了强烈的情感,有悲伤的情绪和欢乐的态度,有冷淡的情调
和怒潮的塑造,抒发情感有双层意味和重复的意义,有深沉的感慨。

诗经中诗句掷地有声,不仅唱出了当时的历史意义,更映射出人们的情感,具有深刻的内涵。

3、实用性强:诗经中有不少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诗篇,如教育诗、抗议诗、婚礼诗等,都是婉约表现当时民间社会生活的习俗,以此来反映社会的现实环境,蕴含着
深厚的文化内涵。

4、节奏鲜明:诗经的节奏强而明朗,通过精心的押韵使得句节之间的转折轻松、流畅,节奏感强烈,使得诗句间的深隐含义更加清晰显露。

诗句之间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也能
增强诗的主题性,加强文学表现力。

诗经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中国古代文人对古诗格律的熟练把握和掌握,以及古诗歌创作
时对形式主义所追求的极致化,因而在艺术表达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艺术水准受到诗
歌爱好者的高度认可,中国文学史上仍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的艺术成就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各阶层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次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其次:是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参差错落,活泼自然;《诗经》多采用重章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叠字、双声叠韵的运用极富创造性。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诗经》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经》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091003 班谢洋 20092738《诗经》在艺术上获得了优异的成就,并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起艺术成就,主要分为三个个方面,一是现实,朴素、自然的风格特点,二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是优美友善的语言艺术。

第一,《诗经》作品主要表现出重人事、重实质、重现实的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三百篇体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以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为其基调。

这一艺术风格直接表现为真实地反响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感情。

作者擅长运用写实的手法,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各样矛盾,刻画那些颇富特点的细节或生活侧面 ,抒发朴素诚挚的心里感情。

如《卫风·氓》、《邶风·静女》,诗中的朴素自然的风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异传统之一。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描述。

比即打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详尽的比况。

而兴,是指借用其余事物以引出所歌唱的对象。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好的作品 ,可以达到情形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地。

如《秦风·蒹葭》就是一首把秋景与感触情绪不分彼此的诗,构成了凄迷恍然、耐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最后,《诗经》的语言,简洁朴素,精髓正确,绘声绘色。

《诗经》用字特别丰富,意在用少量字来概括复杂的情状,把情思和形状毫无遗漏地描述出来。

这就是《诗经》的语言艺术魅力。

而《诗经》的句法、章法也很有特点。

其句式以二节拍的四言句为主,形成一种自然的音乐美。

《诗经》的章法特点是回环复沓,它不但是简单的重复,在艺术上还有增强作用,使所描述的事物,思想感情更加突出、更加鲜亮。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学成就。

其主要文学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多彩的题材和情感表达
诗经的题材广泛,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爱情、婚姻、家庭、友谊、孝道、忠诚、勇敢等等。

同时,诗经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的甜蜜与痛苦、亲情的温馨与悲哀、友情的信任与忠诚、忠诚与勇敢的表现等等。

这些题材和情感的表达,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

二、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诗经的形式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俚语、歌谣、颂词等多种文体,同时它的音乐性很强,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得诗经的意义更加深刻,歌唱的效果更加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三、表现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经往往是通过对具体的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的描绘,来反映人类的本质和内在世界,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和邪恶、悲喜和痛苦、爱恨和忠诚等多种面貌,在这些方面的思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宋代等时期,不少文人将诗经作为自己的文学素材,
并在其中寻求灵感和启示。

同时,诗经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戏剧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为后世音乐、戏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渊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朱瑶指导教师:和肖毅摘要:《诗经》是距今三千年前后创作的结集。

它所抒发的情感是真挚的,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赋、比、兴”作为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上古人们生活的面貌;在章法结构和句式上,重章复沓的结构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句式既以四言诗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得灵活自如。

朴素自然地风格,诗人善于应用朴素的语言,白描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了事物的特征,如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艺术成就赋比兴四言诗重章复沓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大多数。

质事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魏风》的《伐檀》、《硕鼠》一类对分配不平等、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鸨羽》一类对繁重徭役予以控诉的诗,《新台》、《墙有茨》一类讥讽统治者德行污秽的诗,都是作为下层民众所能感受的事情,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历,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取向。

讥讽周幽王昏庸无能、进馋误国的《十月之交》、《雨无正》等,则是出自高官显吏之手。

这说明,《诗经》表现不同阶级作者的不同视角、不同经历的各种生活感受,都是真实的。

《诗经》的婚恋诗,或是表现婚恋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婚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我心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

至于那些人生感慨的作品,则更是最深刻的人生感受的真切表达。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郑风﹒狡童》)。

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有了情感摩擦,就直抒胸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爱情遇到阻碍,则呼天换地:“母也,不谅人知”。

抒发夫妻间的相思,便直言“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总之,《诗经》的抒情就是这样坦言相对,毫无掩饰。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

如《七月》,按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地劳作,但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态;又在衣、食、住方面对比贵公子和农夫的悬殊差距。

随时平实的叙事,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再如《大雅》的史诗,在叙述周人的历史中,也熔铸着对祖先的崇敬和赞美。

《生民》对后稷的神话记述,《公柳》每章都以“笃公刘”起唱,着力刻画他身先士卒,为民操劳的形象,虽然没有《颂》诗那样的直接颂扬,但崇敬和赞美之情已经洋溢其中。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含义解释不一,南宋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另一个是李仲蒙的解释:“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为之兴,物动情者也。

”朱熹的说法比较平时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他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已重视。

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特征,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的《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谷风》、《氓》、《定之方中》等等。

这类作品,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

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国风》中的《羔羊》、《十亩之间》等。

这些诗作,没有刻意装饰,只是平实客观地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如抒发人生感慨诗、政治讽喻诗、婚恋诗。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把内心的思想情感,借一个事物来比喻。

《诗经》中的“比”主要是修辞意义上的,如:在描摹卫庄公夫人的美时,接连用六个比喻;另一种是整首诗都用“比”的,如《魏凤﹒硕鼠》中借用大老鼠比喻不劳而获、脑满肠肥的贵族,是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艺术形象的例子。

同样是借喻,《小雅》则是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而不是塑造完整的形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箨。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鸣于九皋的鹤、深潜在渊的鱼、园中高大的檀树等。

都是比喻人才的可贵。

兴、比较复杂,历来众说纷坛。

大体说来,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鹤不相关两种情形。

它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没有联系时,其作用则往往是起韵。

《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周南﹒桃夭》首张的起兴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盛开的鲜艳的鲜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渲染了出嫁时的热烈气氛。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赋的运用十分广泛,能够很好的叙述事物,抒发感情,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诗和抒发感情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比的运用也很普遍,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魏諷﹒硕鼠》等,独具特色,有的从局部比喻。

《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新居余下句的内容上联系并不明显,多是有着隐约委婉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氛围,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诗经》中赋比兴运用的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协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毛传”认为是兴,朱熹则认为是赋,实际二者并不矛盾,是起兴后再以赋法叙写。

三、四言诗的典范《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根据现存史料,比《诗经》更为古老的远古歌谣,往往采用二言的句式。

如相传黄帝时期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二言歌谣节奏感很强但是单一,也不利于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

随着初民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丰富和发展,歌谣的句式趋向复杂,就势所必然。

把二言的两句叠加起来为一句,是最自然的发展趋向,四言诗由此诞生。

与二言相比,四言诗表达功能极大的增强了,节奏也有了变化,变得更加节奏鲜明,更具音乐性,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于是,成为了我春秋至汉大约八九个世纪的主要诗歌形式。

《诗经》是四言诗的典范。

《诗经》中纯是四言诗的诗章有140篇,四言间夹杂着二、三、五、六、七、八言的诗章有159篇,通篇不用四言的只有6篇。

这说明:《诗经》是以四言为基础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

如“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出”,“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种以四言为主又不拘于四言、长短参差的句法,带有明显的民族风味。

《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冾,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四、章法结构重章复沓,是《诗经》的主要章法结构。

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

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是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第二种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的关系。

重章不是简单的复唱,而是在意义或情丝上有所添加,重章复沓的章法是民歌的一般特点,它还带有诗歌发展初期的较为粗放的痕迹。

重章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五、《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

动词、形容词的恰当的运用,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

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以少成多”,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的比较多,大雅中则比较少见,国风对语气词的广泛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诗经》中有很多作品都是抒情诗,虽然这些诗中不以人物刻画为主,但是其中都有很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周南﹒关雎》中的主人公,虽然没有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描写,但是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几句诗中能够感受到那位相思中的主人公的情、姿态和品格以及对那美好姑娘的思念。

又如《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刚毅果断,《邶风﹒静女》中主人公因找不到前来约会的恋人而急的“搔首踟蹰”的迫切心理。

《诗经》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者纯真烂漫,或者哀婉悲戚;有的刚烈果敢,有的懦弱痴情;有时热情泼辣,有时彷徨疑惧。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七、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