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
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3次作业-电大一体化平台参考资料
![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3次作业-电大一体化平台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1befb352ea551810a687c6.png)
电大一体化平台-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3次作业-参考资料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本文档的说明:题库有可能会换,不保证全部都有!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我国刑法的斗争对象是()。
A : 一切违纪违规行为B : 一切违法行为C : 一切犯罪行为D : 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参考答案是:C2、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A : 对前段的补充B : 对前段的限制C : 对前段的强调D : 对前段的例外参考答案是:B3、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 :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 : 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 :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 : 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参考答案是:C4、刑法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A : 论理解释B : 文理解释C : 司法解释D : 立法解释参考答案是:D5、管制的最低期限是()。
A : 十五日B : 一个月C : 三个月D : 六个月参考答案是:C6、刑罚是一种()的法律制裁方式。
A : 人道B : 合法C : 严厉D : 符合法律法规参考答案是:C7、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
A : 赦免B : 定罪免刑方式C : 刑罚D : 特殊处理方式参考答案是:C8、非法拘禁罪属于()。
A : 持续犯B : 连续犯C : 牵连犯D : 惯犯参考答案是:A9、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A : 违法性B : 社会危害性C : 客观真实性D : 刑事违法性参考答案是:B10、“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 : 罪刑法定原则B : 罪刑相当原则C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 : 罪责自负原则参考答案是:A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分为()。
刑法学考试重点教学提纲
![刑法学考试重点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0d4bf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7.png)
刑法学考试重点教学提纲刑法学考试重点刑法学考试重点一、简答题(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答:1、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2、犯罪的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
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
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只有当危害性的行为触犯了刑律的时候,才构成犯罪。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
只有当行为不仅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违反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次可能被认定为犯罪。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因此,应受刑罚处罚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以上三个特征是紧密结合的。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
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
因此,这三个特征,都是必要的,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
这三个基本特征也就把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从总体上区别开来了。
(二)罪刑法定原则答: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方面的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三)想像的竞合犯答: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它有两个特征: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这是构成想象竞合犯的前提条件,如果是实施了数个行为,则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9b844a3b3567ec102d8ae2.png)
浙工大一体化2011/2012年刑法学复习资料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任课教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A、处罚方法最多B、强制性最为严厉C、具有阶级性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5年B、10年C、3年D、1年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6、主刑的特点是()A、对同一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主刑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C、对同一行为人可以适用两个以上主刑D、可以附加适用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小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8、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限制加重D、并科10、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12、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因果关系中,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D、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1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法学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法学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刑法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8ab2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f.png)
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名词解释:1、刑法: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定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法的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3.立法解释: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包括3种情况A.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做的解释B.是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做的解释C.刑法在施行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做的解释4.司法解释: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的阐明(z最高法和最高检5.扩张解释: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比其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二、简答题: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单行刑法(规定、决定、条例、补充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3、附属刑法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二、简答题:﹡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1、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含义包括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给以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前提。
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即使行为危害很大,也不认定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和给以刑罚处罚。
也即刑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原则。
2、平等适用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当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罪刑相适应或罪刑均衡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讲解)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750f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9.png)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讲解)1. 刑法的定义和特点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主要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的处罚措施。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法益性: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 强制性: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属于国家强制力的范畴。
- 行政性:刑法的组成和实施都由国家机关来完成。
- 公正性:刑法的适用应保证公正和平等,遵循法治原则。
2.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对于犯罪行为的判罚和被害人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定性原则: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应当依法确定,不可随意扩大或限制。
- 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行为和刑罚必须有明确规定,不能非法拘禁或虐待犯罪嫌疑人。
- 罪责个人原则:刑事责任是基于个人犯罪行为的,不可将个人的责任转嫁给其他人。
- 附带民事诉讼原则:犯罪行为造成的民事损害可以通过刑事程序追究赔偿责任。
3. 犯罪构成要件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对于刑罚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客观要件: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
- 主观要件:故意、过失、主观恶意等。
同时,犯罪行为具有某些一般要件,如:- 有罪责任能力:指行为人具备一定的刑事责任能力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 可适用法律:犯罪行为必须违反了法律规定才能认定为犯罪。
4. 刑罚种类和量刑原则刑法规定了多种刑罚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刑罚的适用应当遵循以下量刑原则:- 罪行的轻重和危害程度。
- 罪犯的主观恶性和犯罪动机。
- 犯罪行为的危险性和后果。
- 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危险性。
同时,在量刑时还需要考虑刑法的最低、最高刑罚限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和法律保护。
5.犯罪责任和刑事法律程序犯罪责任是指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承担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
这些程序应当保证被告人的基本权益和公正的审判。
- 犯罪责任主体:行为人的年龄、智力、心理状态等都会对犯罪责任的认定产生影响。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四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四次平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387849c77da26924c5b0f0.png)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四次平时作业(含答案)一、选择题1.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
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100万元。
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参考答案:C2.刘某是某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
该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他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救灾款10万元交给其弟做生意。
刘某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滥用职权罪参考答案:B3.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
A.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B.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C.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D.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现他人非法从事天然气开采、加工等违法活动而不予查封、取缔,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参考答案:D4.滥用职权罪只能由()构成。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参考答案:A5.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是()。
A.公司、企业人员B.国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C.银行人员D.公交车司机参考答案:A6.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参考答案:C7.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
A.司法活动B.正常活动C.行政行为D.国家行为参考答案:B8.某甲被聘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某外商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占10%的股份,某甲被该国有公司委派到合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刑法学考试i复习重点
![刑法学考试i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3f405331b765ce0508145d.png)
第一章刑法概说1、刑法(选择题)⑴概念: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⑵性质:特定性、广泛性、严厉性、补充性、保障性、消极性、被动性。
⑶任务:保护法益⑷刑法解释:按照效力划分分为:①学理解释(非正式的刑法解释)②立法解释(效力等同于所解释的法律)③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作出的,效力低于所解释的法律)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则1、定义(名词解释):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1、刑法的空间效力(简答题)⑴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属地管辖《刑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都适用本法。
第二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刑法》第十一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⑵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①属人管辖《刑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②保护管辖《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③普遍管辖《刑法》第九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⑶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采取消极承认的办法,保留原始审判的权力。
《刑法》第十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2)形考4答案
![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2)形考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bad2976eeaeaad0f33055.png)
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2)形考4答案2021年秋季学期刑法学(2)第4次平时作业-1总分:100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论述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
A: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B: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C: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D: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现他人非法从事天然气开采、加工等违法活动而不予查封、取缔,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得分:4分本题分值:4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2.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才能构成本罪。
A:人员B:国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C:银行人员D:公交车司机得分:4分本题分值:4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3.甲是某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国家工作人员乙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
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100万元。
对甲、乙两人的行为构成()。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得分:4分本题分值:4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C。
最新刑法学复习资料(1)
![最新刑法学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e692776276eeaeaad0f33025.png)
精品文档刑法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罪刑法定原则2.单位犯罪3.犯罪既遂4.数罪并罚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节法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是:( )A .从犯B .胁从犯C.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D .中止犯2. 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 )A .甲犯爆炸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B .甲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C.甲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D .甲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3. 张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三年张某又犯间谍罪,则张某: ()A .构成一般累犯B .构成特别累犯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D .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4. 在以下所列情形中,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 .甲在其16周岁生日当天,盗窃某银行并窃得人民币20万元B .乙(15周岁)在南方某市打工。
为向吴某索要欠他的到期债务1万元,乙将吴某三岁的儿子劫持。
为防止吴某的儿子吵闹,乙用桌布将其嘴堵住,致其窒息死亡C .丙(15周岁)和父亲一起经营一家超市。
一次,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动中,丙以暴力抗拒执法,将一名执法人员打成重伤D .丁在15周岁时加入了某黑社会性质组织。
不久,在该组织实施的一次聚众“打砸抢”犯罪中,丁参与抢走了某私营企业的一辆进口轿5. 行为人进行了犯罪的准备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实行犯罪的,属于:()A .预备犯 B .未遂犯C.预备阶段的中止D •实行阶段的中止犯6. 犯罪既遂取决于t( )A .是否达到犯罪的目的B .是否实际发生了犯罪的结果C.实行行为是否完全实现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事实D .实行行为是否实行完毕7. 甲、乙二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某后两人结婚。
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菜,让丙喝酒。
刑法学复习指导答案.doc
![刑法学复习指导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b61d5dea5e9856a57126052.png)
刑法学复习指导答案一、名词解释1.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4.伪证罪一一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5.抗税罪一一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6.强奸罪一一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7.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8.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9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1 0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滋生是非,或者横行霸道, 肆意骚扰和伤害无辜,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选择题1. A2. AC 3、B 4、B、C、D 5. D 6. D 7、A 8、A 9. ABCD10. B 11、C 12、A 13. C 14、C 15、B三、简答题1、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广告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2、根据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刑法学复习案例分析.doc
![刑法学复习案例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63b8a2102de2bd960588a0.png)
刑法案例分析1、李某深夜潜入木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
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
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
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査看,与李某撞个正着。
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
冋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白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
刚刚返冋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现问:⑴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2) 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3) 李某返冋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女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4) 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1)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
(2) 抢劫。
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3) 犯罪预备。
(4) 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数罪并罚。
本题考的问题均为刑法中的基木问题。
(1) 对于犯罪未遂,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所谓能犯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的情况;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谋而使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
李某意图盗窃保险拒中的财物而不能将保险拒打开,他的行为未实行终了,故而是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李某不能将保险柜打开,是山于其本人的主观能力有限,并非李某对犯罪爭实认识错谋,如将配电柜谋以为是保险柜,因而是能犯未遂。
(2)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腑、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眾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 李某并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故而不是犯罪未遂而是犯罪预备。
(4) 在抢劫行为完成Z后,行为人出于杀人灭口的目的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d122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e.png)
《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总论部分: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解释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第四章:犯罪概念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五章: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第六章:犯罪客体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危害结果的含义及其意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第八章: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单位犯罪的特征和处罚原则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类型,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类型,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系,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第十章:排除立功性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关系,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第十一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类型,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犯罪中止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间的相互区别第十二章: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第十三章:罪数罪数的判断标准,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第十四章: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概念和根本特性第十五章:刑罚概说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目的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各种刑罚的概念、特征和适用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刑罚裁量原则的概念和内容,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及其适用第十八章:刑罚裁量制度累犯的种类和构成条件,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数罪并罚的原则及方法,缓刑的适用条件与考验期限第十九章:刑罚执行制度减刑的条件、假释的条件及撤销假释的条件第二十章:刑罚消灭制度追诉时效的期限及计算方法第一章1、明确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任务、刑法的解释: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浙江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刑法学常见考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刑法学常见考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7e3e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浙江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刑法学常见考点解析一、引言在法学考研的学习过程中,刑法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刑法学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是法学考研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法学刑法学的常见考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实现高效复习及取得优异成绩。
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刑法学常见考点之一。
该原则要求刑法规定具备明确性、确定性、可预见性等特点,不能以类似或高度模糊的说法来规定罪名和刑罚。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学中的核心作用和现行法律中的具体规定。
三、犯罪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在刑法学的复习中,了解犯罪构成要件是非常重要的。
客观要件包括行为、对象、结果和因果关系。
考生需要熟悉各项要件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并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罪名之间的差异。
2. 主观要件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的主观行为意图,包括故意、过失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主观要件在刑法学中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分析中。
四、减轻、免除刑事责任减轻、免除刑事责任是刑法学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情节的具体要求和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条件,例如自首、在逃、紧急避险等。
五、刑罚执行刑罚执行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刑罚执行的具体程序和相关规定,包括刑期计算、减刑、假释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刑罚执行中的特殊情况和应对措施,例如特殊犯罪人群的刑罚执行规定。
六、刑法改革与发展刑法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刑法改革与发展也是刑法学考研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关注当前刑法改革的热点问题和相关政策,例如刑法修订、罪名刑罚的调整等。
同时,还需注意国际刑法的发展动态和与国内刑法的关联。
七、案例分析在刑法学的复习过程中,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考生能够加深对刑法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考前复习阶段,考生可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案例分析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1) (01708)》题库
![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1) (01708)》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0c0b059c1c708a1294a4430.png)
答案+我名字从解释的效力上,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论理解释得分:40分本题分值:4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二、判断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对:错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三、单选题(共1题,共30分)得分:0分1、刑法是一个历史的()。
规章范畴转变蔓延得分:0分本题分值:30分您的答案: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吧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T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包括()。
定罪上的平等量刑上的平等刑罚执行上的平等制刑上的平等单选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刑法空间效力解决国家()的范围问题。
刑事责任刑事管辖刑事统治刑事适用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二、多选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三、判断题(共1题,共40分)得分:40分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原则上都适用我国的刑法()。
:对:错得分:40分本题分值:4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关于生效时间一般有以下规定方式()。
公布之日起生效公布时间起生效公布后一个星期之内生效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实行得分:40分本题分值:4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二、单选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从新原则、即对于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
新法一律具有溯及力旧法依然有溯及力新法没有溯及力旧法的溯及力一律失效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三、判断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
:对:错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对:错得分:30分本题分值:30分回答正确您的答案:二、单选题(共1题,共30分)得分:30分1、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司法考试刑法学复习资料提纲剖析
![司法考试刑法学复习资料提纲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5cbb9e02d276a200292e8a.png)
司法考试刑法学复习(资料提纲)第一部分绪论一、对“刑法”的基本认识(一)刑法之渊源及分类● 刑法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 刑法分类包括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殊刑法(二)刑法之法律特征●调整和保护利益的广泛性与不完整性●最后手段性(其他部门法的补充性)●保障性(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三)刑法之机能● 保护法益机能● 保障人权机能(四)刑法学基本体系刑法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架刑法学就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总体设计,刑法分则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落实。
从学科体系以及总则的基本构架上看,大致可以可以作出这样的勾画:基于刑法学科体系、重要基本理论与基本制度的分布,以下均以重要的专题为主进行讲解。
二、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第3、4、5条)不仅对刑事司法而且对刑事立法也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1、基本内容;2、意义与价值●是人类迈向法治的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即推动法治原则的形成;●被写进国际公约、国际上普遍承认的司法原则●不仅是刑法原则,也是一个宪法原则3、主要要求(派生原则)●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行政规章能否制定罚责?习惯法能否成为刑法渊源?●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即不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禁止有罪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对于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总体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虽然不少教科书与辅导材料中对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有五六个之多,但刑法明确规定的就是三个,其他的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罪责自负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等都不属于刑法明确规定的;三是注意对三大基本原则的考查方式,基本都是间接性的,所以要求大家脑海里应当有罪刑法定的观念,而不是仅因为某种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就定罪处罚,再如,我国刑法典对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原则,其主要体现的就是罪责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学考试重点分析
![刑法学考试重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ad3097aeaad1f346933ff2.png)
刑法学考试重点 2002.091.现代意义的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⑴广义刑法,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所有涉及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如何惩处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刑法通常包括三种形式:a. 综合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刑法,即刑法典;b. 针对某种或某一类犯罪而制定的单行刑事法规,即刑事特不法,如《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c. 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如《海关法》中有关走私罪的规定。
⑵狭义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典形式公布的刑法。
2.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二是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3.第一部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 1979.7.1 ,五届二次人大通过, 1980.1.1 正式施行。
新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于 1997.3.14 ,八届五次人大通过, 1997.10.1 正式施行。
4.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也确实是刑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其内部结构是如何排列的。
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编。
5.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⑴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专门、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⑵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6.刑法条文中以“然而”表示条文内容转折关系的,从“然而”开始的文字,称为“但书”,其作用差不多由三种情况:⑴表示对前段的补充或相反的情况;⑵表示对前段的例外情况;⑶表示对前段的限制情况。
7.我国刑法的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中的用语和规范本身的含义所作的阐明和解释。
要紧有三种形式:⑴在制定刑法时列入解释性条文,这通常是用于明确某些法律术语的含义;⑵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草案的讲明对立法精神和规范含义所作的阐明;⑶在刑法的实施过程中,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解释。
8.我国司法解释的机关只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由于解释的机关和效力不同,刑法的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工大一体化2011/2012年刑法学复习资料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任课教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A、处罚方法最多B、强制性最为严厉C、具有阶级性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5年B、10年C、3年D、1年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6、主刑的特点是()A、对同一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主刑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C、对同一行为人可以适用两个以上主刑D、可以附加适用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小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8、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限制加重D、并科10、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12、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因果关系中,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D、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1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与丙()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单独构成犯罪14、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15、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B、公民的生命权C、公民的健康权D、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16、对于教唆犯,应当:()A、按照他(她)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B、与被教唆者同等处罚C、按照主犯处罚D、按照首要分子处罚17、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18、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受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19、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实施抢劫,甲用暴力加以反抗致乙死亡,甲的行为()A、是故意伤害行为B、是正当防卫C、是紧急避险D、因为运输毒品属于犯罪行为,甲对乙的侵害加以反抗不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所以,不成立正当防卫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毒D、破坏交通工具1、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2.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B.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3.我国刑法理论将危害社会的行为分为()A.直接故意行为和间接故意行为B.作为和不作为C.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5.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
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A.过于自信的过失B.疏忽大意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6.下列关于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一说法是对的?()A.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各共犯人既有可能都是主犯,也有可能都是从犯B.乙以绑架甲满周岁的幼子相要挟,逼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在一周内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单位公款10万元。
甲无奈,盗窃10万元后如数交给乙,自己未留一分钱。
甲的行为实属无奈之举,虽然不妥,但尚不能构成犯罪C.甲为乙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甲构成组织卖淫罪共犯D.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7.假想的犯罪是指()A.行为不构成犯罪却误认为是犯罪B.行为构成犯罪却误认为不是犯罪C.凭空捏造的犯罪D.对犯罪的处罚轻重产生错误认识8. 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只得任凭两名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物。
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A.不作为犯罪B.胁从犯C.过失犯罪D.不构成犯罪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A.12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4周岁10.当某一犯罪行为构成时,可能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A.继续犯B.连续犯C.法条竞合D.集合犯11.甲因邻居丁曾揭发其犯罪行为,遂对丁产生杀意,但考虑到自己不便行动,就找来乙、丙,商定由乙、丙将丁杀掉,甲共付1万元作为报酬。
某日夜,乙、丙携带凶器跟踪丁到某偏僻之所,欲下毒手时,丁苦苦哀求,并提出当场给乙、丙每人1万元,求二人放过自己。
乙、丙二人在利益诱惑下,遂放弃杀人计划。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对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D.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1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13.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A.想像竞合犯 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14.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15.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
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
甲构成累犯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乙构成累犯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
丙不构成累犯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 月14日。
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
丁构成累犯16.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17.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18.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19.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
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20.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B.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
丙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量刑D.丁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该妇女。
丁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只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量刑——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