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精品PPT课件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1. 同学们认识这是几吗?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三、动手操作,感知1~5的顺序
(三)操作感知
问题与操作:你会用小磁珠表示这些数吗? 给这些数排排队,你会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有几头 ?
问题:你还想数什么?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连一连
作业:第18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 第19页练习三,第8题。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有 5 人排队。
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能够熟悉2、3、4的组成。 2. 能够熟练记忆4的组成与分解。
把4个
放在两个筐里,有几种情况?
4
1
3
4
2
2
4
3
1
做一做
加油啊!
3
3
3
1
2
5个
分成两堆,怎样分?
5
3
2
5
2
3
5
1
4
摆一摆,填一填。
2 11
摆一摆,填一填。
3 21
3 12
总结: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1. 这是几?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
二、扩展认识,体会1~5的基数意义
(一)摆一摆
操问作题:请1. 你你拿能出拿数出量数是量“是2“”1“”3的”小“棒4”吗“?5”的小棒, 在数2.字小卡棒片应下该面摆摆在成哪你张喜数欢字的卡样片子的。下面?
2024-2025第一学期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4-2025第一学期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等级评价: ) biàn yi biàn一、辨一辨。
1.下面的物体中,形状是圆柱的,在( )里画“√”;是球的,在( )里画“✕”。
( ) ( ) ( ) ( ) ( )2.下面的物体中,形状是长方体的,在( )里画“√”;是正方体的,在( )里画“✕”。
( ) ( ) ( ) ( ) ( ) ( )lián yi lián二、连一连。
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dāyi dāzài zhènɡquède dáàn xiàmiàn huà三、搭一搭,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1.〔变式题〕下图中哪个搭得最稳?( ) ( ) ( ) ( )2.〔长沙市〕下图中哪个搭得最高?( ) ( ) ( ) shǔyi shǔtián yi tián四、数一数, 填一填。
1. 2.有( )个圆柱, 有( )个圆柱,( )个有( )个球。
长方体,( )个球。
3. 4. 5.有( )个长方体。
有( )个正方体。
有( )个正方体。
kàn tútián yi tián五、看图填一填。
1.有( )个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
2.上面一排从右边数,是第( )个;下面一排从左边数,第( )个是。
3.的个数与的个数相比,( )。
(填“多”“少”或“同样多”)4.和一共有( )个。
5.比多( )个。
àn yāo qiúzuòtí六、按要求做题。
1.将拼图与它所用的材料连起来。
2.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的答案。
(1)()(2)(3)参考答案一、1.(√)(✕)(✕)(✕)(√)2.(✕)(√)( )(√)(√)(√)二、三、1.( )( )(√)( )2.( )(√)( )四、1.3 1 2.3 1 23.44.55.5五、1.2 4 2 2 2.3 23.同样多4.45.2六、1.2.(1)(2)(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案例一)

除了看到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们还看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大家已经是小学生了,自 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在外 出时,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 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这时有几个人在买票?丁丁排第几? 丁丁后面的两位阿姨分别排第几?那位 叔叔排第几呢?
这时有四个人在买票,丁丁排1,丁丁后 面的两位阿姨分别排第2、第3,那位叔叔排第4。
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节 第几(案例一)
我一个人也 可以回家!!
认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 有多少人。
正在买票的阿姨排第1,谁排第2? 丁丁后面的阿姨排第几? 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丁丁排第2,丁丁后面的阿姨排第 3,最后一位叔叔排第5。
.
(1)图上共有( 6 )只小鸟。
(2)把从左边数第2只小鸟圈起来。 (3)在从右边数第2只小鸟头上点一个点。
(1)一共有( 5 )块西瓜。 (2)从右数第( 1 )块被猪八戒咬了一口。 (3)如果猪八戒吃完这块西瓜,还剩下( 4 )块。
(1)3号车排第( 2 ),1号车排第( 1 )。
(2)如果后面再来两辆赛车,从后面数2号车排第
( 3 )。
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 可以怎样放?
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
摆法一
摆法二
小结
数时,数的方向 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和同学们说一说,分享一下吧!
谢谢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
资料
第一课:认识1和认识多少
- 研究认识数字1,并可以写出数字1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练通过分组、比较的方式认识多少。
- 进行一些实际操作练,如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
第二课:认识2和认识相等
- 研究认识数字2,并可以写出数字2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相等,通过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相等。
- 练通过找出相等的物体来巩固概念。
第三课:认识3和认识多一和少一
- 研究认识数字3,并可以写出数字3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多一和少一的概念,通过增加或减少物体的数量来体验多一和少一的含义。
- 练通过操作物体的增减来巩固概念。
第四课:认识4和认识数目
- 研究认识数字4,并可以写出数字4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数目,通过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来判断数目的大小。
- 练通过数数来巩固概念。
第五课:认识5和认识没有
- 研究认识数字5,并可以写出数字5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没有,通过观察一些物体缺失的情况来理解没有的含义。
- 练通过观察物体有无来巩固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33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学习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使学生知道5以内各数的顺序和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演示、动手操作学具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5以内各数,并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知识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16页)一、教学目标:1、认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1-5各数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的排列顺序。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1-5的数字卡片。
学具:1-5的数字卡片,学具圆片若干、小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你们去过农村吗?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村的美景。
请看(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情境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11
12 21
13 22 31
14 23 32 41
用这课么前多准算备式好的,算该式怎卡么片整,理先整呢理?
加法算式,再整理减法吧!
1+0
5-3
1+1 2-0
5-4
0+2
3-1
1-0 2+0
3-3 2+1 4-2
4-3 3+2
3+1
5+0
2-2
3-0 5-0
1+2 4-0
2+2
0+1
3-2 2+3
整理与复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 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1. 数一数,比一比。【课本32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
2
5
2<5
3 5 >3
2. 按照顺序填数。【课本33页“练习七”第1题】
1
3
5
3. 【课本33页“练习七”第4题】
2
2
4. 【课本32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1+3= 4 3+1= 4 4-3= 1 4-1= 3
5+0= 5 0+5= 5 5-0= 5 5-5= 0
2. 【课本33页“练习七”第3题】
24 +- 2 42
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5-4 = 1
5-1 = 4
4+1 = 5
=
1+4 = 5
3.
里可以填几?【课本33页“练习七”第5题】
1+4 0+4
5-2
1-1
4+0
4+1
4-1
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一、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首先引入了1至5这五个基本数字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数字,让学生体会基数的含义。
每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物体的数量,比如有两个苹果就用数字“2”来表示。
●数序:从前往后数,数字的顺序是1、2、3、4、5;从后往前数则是5、4、3、2、1。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数的基本顺序观念。
●数的写法:学生需要学会在田字格中认真、工整地书写这些数字,确保每个数字的形状正确,占格合理。
二、比大小本单元还介绍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当比较两个数时,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等号“=”表示,例如3=3;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大于号“>”表示,如5>3;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则用小于号“<”表示,如3<4。
●使用“>”或“<”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序数和基数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区分序数和基数的概念。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用“几”来表示,比如“5个苹果”;而序数则表示物体的次序,用“第几”来表示,比如“第三个苹果”。
●确定排列顺序:首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四、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分解时要有序进行,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减法1.加法: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比如,2个苹果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2+3=5个苹果。
计算时,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2.减法:减法则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例如,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3个,即5-2=3。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解、想加算减等方法。
六、0的认识本单元还详细介绍了数字0。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同时也表示起点。
学生需要学会0的读法(读作零)和写法(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几》

)。 )。
课件PPT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第几的时候要考虑从左往右数还是从 右往左数。 (1)小雨排第1,说明从左边数起。从小雨 开始数,小华排第4。 (2)如果小东排第2,说明从右边数起。从 小东开始数,小丽排第5。 解答:(1) 4 (2)5
课件PPT
易错提醒
把从左数第4个小朋友圈起来。
课件PPT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排在最后面的是谁?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有5人排队, 排在第二,他前 面有( 1 )人,后面有( 3)人。
“几”表示物体有多少,是数字的基数意义。
课件PPT
探索新知
从前数,排在第3的是谁? 前3人是谁?
课件PPT
探索新知
从后数,排在第2的是谁?后2 人是谁?
“第几”表示有次序的物体中的一个,侧重描述 次序,是数字的序数意义。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只对 应一个物体。本题中要求把从左数第4 个小朋友圈起来,这里的“第4个”表示 从左数第4个位置上的那一个小朋友,而 不是把左边的4个小朋友都圈起来。
课件PPT
易错提醒
把从左数第4个小朋友圈起来。
课件PPT
学以致用
1.圈一圈。
从左边圈出2个。
从右边圈出3个。
课件PPT
学以致用
2. 说 一 说 。
3
1
2
课件PPT
学以致用
3.数一数
一共有( 5 )个
,( 1 )个
。
从左数, 排第( 4 )。 从右数, 排第( 3 )。
课件PPT
学以致用
4.
从右数, 排第( 2 ), 它的左边还有( 3 )个水果。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33页。
知识梳理知识点具体内容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
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1,2,3,4,5;(2)从后往前:5,4,3,2,1。
1~5的认识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比较大小:(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比大小、第几、分与合第几的含义: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
数的组成:把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加法: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1~5的加、减法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加、减法的计算: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0的含义:第一个含义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第二个含义表示起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复习目标1.能够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 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
4.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 以内数的加减法。
5. 能运用5 以内的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 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复习方法本单元讲的是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 教学课件

跳绳的小朋友:( 3 ) 放风筝的小朋友:( 2 )
女生:a( 1 )
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统计的 数据看起来更加的清楚和明白吗?
新知讲解
分类与整理
春光明媚,许多人来到野外游玩。
D
A
a
新知讲解
分类与整理
人真多呀,我们怎样才能分成两组做游戏呢?D
A
a
新知讲解
分类与整理
小朋友们,你们想用哪些方法分类呢?
A a
D
分类与整理(1)
人教版 一年级下
导入新知
淘气的房间
淘气的房间 D
A a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房间吗?
导入新知
淘气的房间
笑笑的房间
√
D
A
a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房 间呢?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笑笑的房间为 什么会这么干净整齐呢?
D
A
a
因为笑笑把所有的物品都分类整理 好了,所以看着就很干净。
2.根据同一标准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的呈现形
式可能不太,但分类的结果一定相同。
巩固提升
做一做
1.在下列水果的下面画“√”,蔬菜
的下面画“×”。
D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巩固提升
2.数一数
2.给下面的机器人按照不同的形状分类。
新知讲解
分类与整理
这春么天多到的了气,球小,朋你友们们知买道了怎许样多分的才气能球又。
快又好的把气球数清呢?
D
A
a
新知讲解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大小

… …
3>2
… … … 3<4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3、6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3=3 等于号
… … …
比大小
3>2
3<4
大于号 小于号
…
等号
…
… …
3 >2
大于号
猴子和香蕉哪个多? 比 多。 读作:3大于2。
…
… … …
3 <4
小于号
猴子和梨哪个多? 比 少。 读作:3小于4。
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
3
3
3=3
3
2
3在2的后面 3>2
3
4
3在4的前面 3<4
怎样写“>”“<”和 “=”呢?
=
左半格
>
左半格
<
左半格
你还可以比较哪些事物的数量?
两数比较大和小, 相等就要用等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 尖尖冲着小数瞧。
通过比一比的活动,可以用符 号表示两种事物数量的多少, 注意区分符号。
课堂练习 1
2=2
<
2< 3
5
4
选自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2
5
2
< < <
4
3
4
1
3<5 5 =5
选自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2题
变式训练
1.先填数,再比一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
第2课时 比大小
情境导入 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看,它们多开心!
探究新知 每只小猴分一种水果,哪种水果够分,哪种不够呢?
3
3
√√ √ √√√
2 4
利用一猴一子对和应桃的子方哪法个比多较?。 …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解析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原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图形拼组
例3:看谁搭得高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认识
问题的解决
图形的关系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主题图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一题连一连中删 掉了圆柱形的饼干,正方 体改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 魔方。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二题的中减少了一个 长方体,增加了一共有( ) 立体图形。答案是10个,原本 是11个,这也是放在十以内数 的认识之后教材的另一改变。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没有变化
二 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例1:做一做第1题。 区别:第1题是旧教材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第1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 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 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增强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立 体图形的认识。可以根据特征拿物体、 根据物体说特征的方式加深对立体图 形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图形拼组(用相同的图形) 区别:例题中新增8个小正方体拼成 的大正方体。对话中增加了“我用” 两个字。 设计意图:原教材只学习五以内的认 识,现在是学完10以内的认识后, 结构上更加合理。 教学建议:拼组出新的图形,进一步 直观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不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写出1~5这几个数字。
2.掌握1~5的数字大小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
2.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团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5这几个数字,写出来并掌握它们的大小关系。
2.理解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理解数字1~5大小关系的抽象概念。
2.进行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时理解运算意义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玩具等。
3.课件:PPT演示(针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展开)。
4.图表:1~5的数量表、加法表、减法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1.教师介绍数字1~5,通过数字卡片或展示图表让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1~5,练习写出这几个数字。
3.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数字1~5,互相观察、比较。
4.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数字1~5的认识。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5的大小关系1.利用游戏或实物,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师演示辅助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数字1~5的大小次序。
3.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1~5大小关系的理解。
4.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数字1~5大小关系的印象。
第三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1.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1~5的简单加减法规则。
2.利用图表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视觉化方式理解加减法运算过程。
3.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加减法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这些学生不能抽象的向学生解释,要在认数、比多少、计算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获得一些
感性的认识。
如,数数时我们从1开始,拿一个物体说“1”,再拿一个物体说“2”,再拿一个物体说“3”……这样的数数过程,实际上就渗透了集合思想——把要数的物体
看作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再如,在比多少的时候,3只猴子与3种水果对应排列,用象形统计图呈现,也渗透了一一对用的思想,通过对图的分析,获得了“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理解了“=”所表示的意思,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低年级只是初步渗透,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11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1-5的认识6课时及加减法2课时,0的认识2课时及加减法1课时,复习与检测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1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备课时间:2016-8-25 授课时间:2016-8-26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看图热爱学校热爱同学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3)请你拿出1根小棒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五、作业回家数一数家里面每种事物的数量,并用数字几来表示书空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1―――5的认识及书写1 2 3 4 5教学反思:学生能会认1-5各数,但书写需要加强。
第2课时比大小备课时间:2016-8-25 授课时间:2016-8-29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343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作业回家向家长介绍<、>、=。
五、板书设计: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但有时容易将大于号和小于号弄混淆,要加强区分。
第3课时第几备课时间:2016-8-29 授课时间:2016-9-2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二、探求新知1、初步感知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三、反馈练习:1、投影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教学反思:孩子对第几掌握较好,但和基数有些区分不开。
需要在练习中强化。
第4课时分与合备课时间:2016-9-1 授课时间:2016-9-6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4 4 41 32 23 14、读的组成(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5 5 5 51 423 3 24 14、读一读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5)试着背一背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6、第19页的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
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