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位分析指导
地理区位分析
属性信息:城市群,联 系课本知识,组织答案
影响城市 区位因素
气候 —地中海气候,降水和气温适宜 自然 地形 —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河流
自然资源
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济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 便利
政治、宗教等
其它:科技、旅游等 —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
产业发达);技术水平高 地点信息:美国西南部:地形、气候 属性信息:城市群 设问要求:形成的区位条件
例题3:根据下图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 劳动力丰富,种棉历史悠久;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 复种制度、产量;
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 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 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在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 ,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要迁出城区。
例题2:(2004年全国文综)(3)简述20世 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 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 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题目中文字提示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出答案:
1、煤铁(图示)→有丰富的铁、煤矿产资源; 2、东北密集铁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 3、辽河→水源、水运; 4、辽河平原(隐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 5、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区位分析2篇
区位分析2篇第一篇:区位分析区位分析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究不同地理位置的优劣势,帮助人们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区位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概念区位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域差异性,评估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人口等方面的优劣势,并基于此对该区域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地理位置:区位分析的基础是不同地理位置的分析。
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交通条件、人文环境和区域特征等多个方面。
2. 区域差异性:不同地理位置的环境、资源、人口等条件存在各自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又决定了该区域的优劣势。
3. 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口:这几个要素是衡量一个地区优劣势的主要因素。
二、方法区位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SWAT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科技、环保、交通、工业、人口等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来评估这个区域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因子分析法:该方法将一个地区的经济、资源、交通、人口等因素组合起来,通过赋权处理,计算得出各因素的权重,然后综合这些因素的权重得出区域的综合得分。
3. SWOT分析法:该方法主要分析一个区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判断一个区域的综合优劣势。
三、应用区位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实践应用:在产业发展、决策评估等方面,区位分析所提供的优劣势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2. 学术研究:区位分析作为一种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为地理学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支持和参考。
四、结论综上所述,区位分析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人口等方面的优劣势分析方法。
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不同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得出该区域的综合优劣势,进而为制定发展计划、决策评估等提供参考和支撑。
虽然该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但其在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土壤特征与植被特征六个方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一、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原则(一)农业区位分析 (二)工业区位分析(三)城市区位分析 (四)交通区位分析(五)商业区位分析 (六)旅游区位分析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①经济位置要素——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临经济区交通要道。
②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③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④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民族国防(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农业地域列举主体需求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地形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热量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光照和温差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交通运输花卉业市场、水源乳畜业市场、多汁牧草旅游休闲业环境、市场信息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例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交通区位——①五大湖廉价的水运; ②密西西比河发达的水运;③圣劳伦斯河与纽约河之间的运河; ④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例2:渭河平原的农业区位——①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②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③渭河冲积,土壤较肥沃; ④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例1: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例2:潘帕斯草原农业的特殊区位——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欧洲市场广阔例3:“珠三角”的特殊区位——①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有众多的华侨外援; ②中国南方“门户”。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1)自然要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例: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与区位因素的变化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区位因素的变化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生产结构单一世界钢铁过剩二、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设问类型1. 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不合理。
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视野】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图形解码【答案】⑴C ⑵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
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考点透析】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一般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⑴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区;②林业——山地、丘陵区;③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⑵根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布局①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花卉、蔬菜、园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区位分析是指对一个地理位置的环境、资源、交通、人口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在进行区位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本文将从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方面对区位分析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环境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例如,气候条件、自然灾害风险、土地利用状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个地区如果气候宜人、自然灾害少、土地资源丰富,将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资源是区位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类型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将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基础条件。
而如果资源匮乏或者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将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交通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的便利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
一个地区如果交通便利,将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而如果交通不便,将成为地区发展的瓶颈。
最后,人口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
一个地区如果人口众多、素质高、结构合理,将为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而如果人口质量低下、结构失衡,将成为地区发展的障碍。
综上所述,区位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区位分析,才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区位分析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地理区位分析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具体如下: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或我国西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欧温带海洋气候区:气候温和多雨,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利于果树生长,冬季温和,利于果树越冬。
热带雨林(草原、季风)气候: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地形、土壤与地价: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地租廉价。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高山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交通线,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发展国或落后地区);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教育发达(发达国与先进地区)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发展农业限制性因素)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水旱灾害西北内陆地区:水源不足青藏地区与东北北部:热量不足4、我国各地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东北平原——有利区位: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利区位: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有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光热充足;不利: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有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雨热同期;不利: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例1: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例2: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地理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分析地理区位分析是指对一个地理区域进行分析,了解其位置、环境和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利用该地区的资源和优势。
通过地理区位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因素,从而为决策、规划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地理区位的意义地理区位是一个地区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特点。
地理区位分析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战略决策支持:地理区位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关一个地区地理特点、资源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决策和发展战略。
2. 资源评估与利用:地理区位分析可以帮助评估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潜力和可利用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指导。
3. 区域规划与发展:地理区位分析有助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为区域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4. 环境评估与管理:地理区位分析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评估其环境状况和脆弱性,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
二、地理区位分析的要素在进行地理区位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位置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和区位条件等。
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区在地球上的坐标位置,地缘政治是指一个地区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区位条件则与交通、通信等因素有关。
2.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条件等。
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着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
3.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经济活动、交通网络等。
这些因素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对地理区位具有重要影响。
4. 资源要素:包括各类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源是一个地区的财富和竞争力,了解资源分布和利用程度对地理区位分析至关重要。
三、地理区位分析方法地理区位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1. 空间分析: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特征和规律。
这包括地图制图、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总结区位分析方法
总结区位分析方法引言区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地理分析方法,旨在确定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对决策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区位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包括常用的区位分析方法和其应用场景。
一、区位分析方法的概述区位分析方法基于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区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地理位置。
常用的区位分析方法包括交通可达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经济环境评估、市场潜力评估等。
二、交通可达性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是区位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评估交通网络的便利程度,确定地理位置的优势。
交通可达性分析通常从不同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的角度进行评估,考虑交通线路、拥堵程度、交通设施等因素。
通过交通可达性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物流中心、商业中心等地理位置。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区位分析中常用的工具,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GIS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估地理位置的优势,包括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因素。
通过GIS分析,可以绘制出地理位置的影响范围图、热力图等,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地理环境。
四、经济环境评估经济环境评估是区位分析的关键环节,它评估了地理位置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经济环境评估通常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用地政策等因素的分析。
通过经济环境评估,可以确定最佳的商业、工业区位,为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五、市场潜力评估市场潜力评估是区位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评估了地理位置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潜力。
市场潜力评估通常包括市场容量、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因素的分析。
通过市场潜力评估,可以确定最佳的零售、服务业区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引。
六、区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区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商业区选址、工业园区规划等领域。
例如,政府可以利用区位分析方法确定新建医院的最佳位置,企业可以利用区位分析方法选择开设新店铺的最佳位置。
高考地理四大区位分析
高考地理"四大区位"答题思路分析区位论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社经济会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来探讨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四大区位的考察。
复习时要构建起正确的区位分析思维模式,找出区位的主导因素,正确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简析高考区位取向及对策对区位因素的考察高考一般分为两大层面:一是区位因素分析,二是区位评价。
在区位问题分析时,首先要从区域特征入手,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区位因素,构建区位因素结构,然后找出主导区位因素,这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并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位变化趋势,动态地分析问题。
考察内容大致有六种类型:类型1: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类型2: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类型3: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类型4:选择最佳区位;类型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类型6:比较某些区域共同或不同的区位因素。
二、区位问题分析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既在认清问题的情况下,不矛盾多说。
首先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并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如:①自然区位要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②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③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与工业协作、国家政策(政治)宗教、军事(国防)等。
2.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区位因素的判断一般会是考察的重点,一定要根据时间的变化动态的推理,同时要根据空间位置找出区域特征,既时空兼顾加以判断。
3.区域性原则: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反映所在区域,同时要注意区域的特殊区位。
三、四大区位分析及命题趋势1.农业区位:①农业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一是分析某一区位因素对某种农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分析具体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中地理: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地理区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小麦
播种 面积 最大 的粮 食作 物 ;小麦最 大的 生产 国 水热要求不 高,耐寒、耐旱 、适应 温 带 大 陆性 气 候 ,我 国冬 小 麦 和春 小麦的分界 线 ( 3 5 0 0  ̄ C积 温 中 国 ; 最 大 出 口国— — 美 国 性 强 线)
— —
粮食 作物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的季风 气候 区 ,东南亚 的 水稻 热 带雨林 区来自 喜水热 ,地 势平坦 、
,
光 照 充足 。土 质 疏松 ,有 灌 溉 排水条件好 ,土壤肥 沃 水 源
全年 降水在1 0 0 0 毫米以上 日照 时间长
印度
喜湿热 ,肥 沃的 沙质 土壤 喜凉爽湿润 ,土壤肥沃
亚麻 中国、俄 罗斯 的中温带地 区
油菜 主要分布在 长江流域 ,有北移南迁的现象 油料 作物
教 学经验
3 . 领 悟地理事物与环境 的内在联 系
当然 ,要分析准确 ,把握好 区位的主导因素 ,更 主要的是理解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
农业区位 农业发展初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 ,
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主要分
布在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的中下游平原。农作物的布局 是依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找到适合 自己生存的地域 ( 表 1 )。而在现代农业 中,科技使得 自然条件发生一定的
接近 消费市场 靠近 火电厂 、水 电站
动力 ( 燃料 ) 动力指向性 劳动 力 技 术 劳动力指向性 技术指向性
纺织 、服装 、包带、制鞋 、电子 装配 具有 大量廉价 劳动力的地方 集成 电路 、卫 星、飞机 、精 密仪 器等 高等 院校和科技发达的地 区
4 9
2 0 1 3年 第 6期
地理区位分析原理
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地理区位分析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通过对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位置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地理区位分析原理是指在进行地理区位分析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理区位分析原理。
一、中心地理理论中心地理理论是由地理学家Walter Christaller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等领域。
该理论认为,城市是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心地位而形成的,各个中心之间形成了一种层次关系。
中心地理理论通过对中心地位、市场范围和居民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空间配置。
二、重心位移理论重心位移理论是基于地理空间重心概念的原理。
地理空间重心是指由各要素权重和其位置坐标共同决定的整个地理空间的中心位置。
重心位移理论认为,地理区位的选择和决策会影响地理空间重心的位置,从而对其相关要素的分布和交互产生影响。
通过对重心位移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理区位对于区域发展和交通运输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交通网络分析理论交通网络分析理论是一种基于交通网络数据的地理区位分析原理。
交通网络是人们进行交通运输和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至关重要。
交通网络分析理论通过对交通网络中的节点、路径和流量等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理区位对于交通效率、运输成本和地域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
这对于交通规划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环境要素分析理论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理区位分析原理。
地理区位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环境要素的分布和特征对于区位选择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利用遥感影像和环境要素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区位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灾害防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总之,地理区位分析原理是通过对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位置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地理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地理区位分析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区位选择与放弃地理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论题是: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即地理学的“3个W”(what,where,why)。
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现象。
“人们面临区位选择”是对地理学“3个W”中关于人的活动那部分进行分析的起点。
因其他区位的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对这个问题分析时,必须设置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设想要建设一座水库,如果坝址已定,比如三峡大坝,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的坝高的淹没范条件,人文地理状况,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不同坝高的社会利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
这些都是水库建地理学家为了使他们的分析具有一般性,情景设计常常是抽象的、概括性的,尤其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中。
场和与市场的远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设定各种农业产品的生产是在与市场中心的不同距离上进行选择。
在韦伯是在燃料地、原料地与市场地之间选择,然后是在运输成本最小和劳动成本最低之间选择,最后是在生产和运输降低之间进行选择,以反映生产要素的分布和工厂区位选择本身对工厂区位配置的影响。
在克里斯塔勒[14]的中的中心地体系中的选择,以反映企业的必要生存空间对产品生产位置的作用。
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有差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空间中进行选择,即强调所谓的经济体在社会文化中的“嵌入”。
因此,区景设计,或者说,思考人们面临什么场面的区位选择,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原理,本文将它概括为“人们地理区位分析原理: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区位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地点,重要的是选择与这个地点相关的在其他地点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
比如类别、户型相关,也与住房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治安有关,与住房与工作地点、服务设施,包括医院、学校、既要看备选地点的通航条件、停泊条件和筑港条件,也要考察它的经济腹地条件,同时还有他与其它港口,比如最佳方案。
在经济特区的选择上,中国就比较成功,比如深圳、珠海和厦门的选择,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三个城市邻,且在社会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区位分析指导一、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2、人文区位因素: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基础与工业协作、政治(政策)、宗教等。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
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
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区位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宜。
5、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
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三、区位问题类型类型1: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如设问: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类型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如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类型3:分析某类最佳工业区位的选择类型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港口)。
如简述近年来该省(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分)类型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四、答题要点区位优选的核心是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说明主体区位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城市发展的区位分析1、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选择——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比例尺的平面图上)例:分析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应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来分析,上海城市在扩张、“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成服务型、信息化、国际化大都市。
故扩大其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是关键。
可答为:①紧邻外滩老商务区,历史基础好;②、与老城隔江相望,易发展成一个整体;③、地势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区人口、工业、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环境问题重,急需减压。
⑤、滨江临海,交通方便。
2、城市“点状”的区位分析(小比例尺的平面图上)。
多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形成多与自然条件相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水源便利、矿产丰富。
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有关。
如重庆市的形成和发展区位:①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
②直辖市。
③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二)、某工业部门设置地理位置的选择1、国内两地或多地的比较区位优势(1)、(小比例尺图上)例:A、分析为什么“东风二汽”总公司要由十堰迁往武汉?——从汽车的生产和营销的需求条件来分析比较省会武汉和山区市十堰相比的优势。
可答为:①、武汉地处省会,市场更广阔,信息更灵便;②、武汉“九省通衢”。
,交通更便利;③、依托华中科技大等,技术更有优势;④、经济基础更好,协作条件更好;⑤、省会城市,资金更易得到;⑥、省会城市,劳力素质更高。
B、又如:试分析唐山成为“京津唐地区”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从大北京的发展需求和唐山发展钢铁产业的条件来分析答:①、北京作为首都、天津作为物流中心均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②、唐山临海、京沈铁路通过,交通便利;③、处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市场广阔;④、依托首都,技术有依赖。
⑤、处于京津唐地区盛行风的下风向,污染较少。
⑥、附近有丰富的煤和铁,进口也容易。
2、国内两地或多地的比较区位优势(小比例尺的平面图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例如:在中部崛起中江西省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应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退二进三)的要求出发,分析江西省的位置和资源状况能满足的条件,即江西省为工业化的发展能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应强调江西工业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和其它不可替代的经济资源优势。
分析回答为:①、劳动力更廉价②、矿产、原材料更丰富③、农产品更丰富④、旅游资源更丰富。
沿海经济发展与内地优势互补:沿海的优势是①、海运方便,处贸发达②、技术先进,宜“高、精、尖”产品;③、信息灵便,宜发展金融业④、发展较早,经济基础较好。
注意两地区位优势综合对比。
应突出地方的特别优势。
如珠三角与北京相比的主要区位是邻近港澳,面向东南亚,有众多的华侨外援。
故企业以外向型、中小型,民用轻工业为主。
北京市与广州市相比的工业区位优势是人才、知识、技术,政策信息和政府强大的采购力故企业以技术密集型、大型企业,I T产业为优势产业。
3、工业类:(大比例尺图上——城市平面布置)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风“——应保证有污染的废气物不吹向居民区。
注意图中风向条件。
②“水”——应保证有污染的废水物不流向居民区,把它放在下游。
注意河流的流向。
③“宝”——有好的经济效益。
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力,接近科研中心等。
④“地”——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三)、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1)、在小比例尺平面图上—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质量要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 A、米袋子问题。
——从要商品粮(余粮)多来分析。
例如:试分析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余粮多,稻米生产的特殊需求来分析。
①地势平坦,易机耕。
②气候优越,水热丰富,单产高。
③劳力充足而廉价。
④国家政策扶持。
B、菜蓝子问题。
例如: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
——花卉、蔬菜的生产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另处花卉、蔬菜对水资源、市场、交通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分析回答为:①、市场广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面向港澳、东南亚。
②、交通方便;③、水源方便;④、劳力廉价。
⑤、保鲜技术先进。
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C、钱袋子问题例如:分析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苹果是非主食,是辅助食品——市场要好;质地要求“脆”——水份适中、“甜”——昼夜温差大、“色丽”——光照充足;施肥、整枝、疏花、护果——耗劳多;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当栽培有中长期的收益故答为:①、品质优良,市场广阔;②、地处我国平原向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品质甜、脆、粉红、个大;③、劳力廉价,土地低廉,成本低;④、土疏松肥沃;⑤、符合“退耕还林”工程需求,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⑥、有利于水土保持。
(2)、大比例尺内平面图上的区位选择。
有种两类型 A、图上的城市是面状分布的,商品农业是为城市服务的。
依据农业的单位土地利用产值和对市场要求的急近程度,从远到近,依序布置——①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②乳肉畜蛋区、③蔬菜区、花卉临河、水产靠水;④粮食产区、⑤水果产区。
B、图上的城市是点,有等高线的,商品农业多考虑为发达地区服务。
农业区域开发利用方向以土地的生态条件特点为思维重点。
山区的高坡及水源区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山区的缓坡以水果栽培为主。
高原、南方草山草坡以畜牧业为主。
平原以种粮为主。
国道两旁以商品蔬菜为主。
(3)、认识区位分析的主体对区位分析特别重要性,主体对区位的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主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主体对社会环境的需求。
如:乳畜业一为对市场的需求,二为对多汁牧草的需求。
茶叶生产一为对多云雾的需求,二为对酸性土壤的需求。
旅游休闲业一为对环境的需求,二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
(四)。
交通线的区位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充分条件和必要要条件来分析。
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
1、在小比例尺图上,多为分析铁路线的区位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
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2、在大比例尺图上,多为分析高速公路线区位、干线和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