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氧、硅、铝、铁。
地壳含量,是指一种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中的含量,通常使用百分数表示。
地壳含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百分之48.6,其次是硅占约百分之2,其他超过百分之一的元素,含量排列依序为铝、铁、钙、钠、钾、镁。
地壳(qiào),是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氧、硅、铝、铁占比
1、氧O: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它占总重量的48.6%。
氧是地壳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最重要的元素。
2、硅Si:占26.3%位居第二。
硅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元素,然而它极少以单质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现,而是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
3、铝Al:含量占7.73%。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
4、铁Fe:含量4.75%。
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绳锯木断B. 星火燎原C. 积土成山D. 滴水成冰【答案】B【解析】【详解】A、绳锯木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B、星火燎原涉及可燃物燃烧,其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C、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关系:B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3. 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 元素B. 原子C. 单质D. 分子【答案】A【解析】【详解】喝牛奶可以补钙,是因为牛奶中有含有钙元素的物质,泛指元素;故选:A。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固体粉末B. 点燃酒精灯C. 读取体积D. 过滤【答案】A【解析】【详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直立试管,此选项操作正确;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此选项操作不正确;C、量筒读值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操作不正确;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没用玻璃棒引流,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2N5. 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表示的意义2A. 4个氮原子B. 2个氮原子C. 4个氮分子D. 2个氮分子【答案】D【解析】【详解】氮气的化学式是N2,数字在分子式前表示分子个数,2N2表示为2个氮分子,故选:D。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例析二氧化碳的制取

例析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常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出现,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
命题常以知识应用、方法探究为主线,充分体现“新”、“活”、“精”的特点。
下面通过典型例题加以说明,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例题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 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 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 端”或“d 端”)通入。
解析 (1) 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 中发生的是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入集气瓶后会沉在瓶的底部,所以用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c 端通入,才能将瓶中空气排出。
变式题 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2)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在D 装置中加入浓硫酸作干燥剂,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aCO 3 Na 2CO 3++H 2O +CO 2↑;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
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
解析 本题所选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侧重考查同学们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
地球上元素含量排行

地球上元素含量排行1.氧气(O):占地壳质量的46.6%左右,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氧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铝、氧化铁等。
2.硅(Si):占地壳质量的27.7%,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元素。
硅主要以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中,如石英、长石等。
硅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之一3.铝(Al):占地壳质量的8.1%,是地壳中含量第三丰富的元素。
铝主要以铝矾土和铝硅矿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由于铝可以进行轻便、耐腐蚀的加工,因此广泛用于建筑、电子等领域。
4.铁(Fe):占地壳质量的5%,为地壳中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
铁主要以铁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铁矿石。
铁是制造钢铁的重要原料,也广泛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5.钙(Ca):占地壳质量的3.6%,是地壳中含量第五丰富的元素。
钙主要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石灰石、大理石等。
钙是骨骼、牙齿形成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
6.钠(Na):占地壳质量的2.8%,是地壳中含量第六丰富的元素。
钠主要以食盐和矿物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钠是人体内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电解质。
7.钾(K):占地壳质量的2.6%,是地壳中含量第七丰富的元素。
钾主要以钾长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钾是人体维持心脏、神经功能的重要电解质。
8.镁(Mg):占地壳质量的2.1%,是地壳中含量第八丰富的元素。
镁主要以镁矿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菱镁矿。
镁是人体内维持肌肉、骨骼功能的重要元素。
9.硫(S):占地壳质量的0.05%,是地壳中含量第九丰富的元素。
硫主要以砂岩、卤石、煤炭等形式存在。
硫是合成许多材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10.氯(Cl):占地壳质量的0.019%,是地壳中含量第十丰富的元素。
氯主要以食盐和矿物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氯是人体维持水分平衡、消化等功能的重要电解质。
以上为地球上元素含量排行的部分内容。
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大小对于地壳的化学特性、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1)导学导练

2021/12/10
5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导学导练
知识点1.元素(yuán sù)
【引导自学】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jiàocái)P59~P60,了解元素的相关知 识。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021/12/10
30
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能力 提升 (nénglì)
9.(2018重庆)“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
25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基础 过关 (jīchǔ)
4.化学中将众多(zhòngduō)原子划分为不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 )
A.原C 子质量 B.电子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2021/12/10
26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基础 过关 (jīchǔ)
5.下列(xiàliè)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氧
硅
铝
铁
2021/12/10
8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导学导练
知识点1.元素(yuán sù)
【小组讨论】
讨论下列化学变化中分子(fēnz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的组成 变化情况
硫+氧气 (S) (O2)
二氧化硫 硫由_硫_元__素_ (yu组án sù成) ;分子
(SO2)
氧气由____ 组 __改_变_____; 氧成元;素二氧化硫 原子
D.HCl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填空1 / 1第三单元1、分子是保持 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3、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以分 。
4、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 分裂成新。
5、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带电。
,重新组合成与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6、不相同原子,数不相同、核内数不相同。
7、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 、、 。
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组成的。
如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8、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 1)9、相对原子质量10、质子数 ===+ =元素1、定义:拥有相同 = 数(即核 =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决定元素种类3、元素是一个宏观的看法只讲 =不讲 =。
4、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以水为例)即:水是由 = 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原子组成的。
5、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 简单 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简单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氦为;这种结构为6、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是:。
原子2+7、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Mg 表示表示8、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字:。
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2-。
2O。
2023年初三上半期期末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华侨中学)

选择题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A.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 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 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答案】A【解析】试题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所以A选项叙述错误答案选择A选择题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缺碘易患夜盲症B.缺钙易患骨质疏松C.缺锌会智力低下D.缺铁易患贫血【答案】A【解析】A、人体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选项A符合题意;B、人体中缺钙,幼儿及青少年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选项B不符合题意;C、人体中缺锌易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导致智力低下,选项C不符合题意;D、人体中缺铁易患贫血,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闻气味D. 读取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A、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此选项错误;B、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此选项错误;C、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此选项错误;D、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正确。
故选D。
选择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B.水中溶有的有色物质可用活性炭吸附C.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D.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答案】C【解析】A、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水是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选项A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溶有的有色物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选项C符合题意;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选项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地壳是由沙、黏土、岩石等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
素,含量排在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元素依次是硅、铝、铁、钙等。
地
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铝元素。
(关键记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位元素)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其中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百分之48.6,其次是硅占约百分之26.4。
氧气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氧气在地壳中占467,100ppm(百万分之一),或46.6%。
它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化合物,与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它也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和磷酸盐中。
硅是地壳中第二常见的元素,丰度为276,900ppm,它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幔和地壳中。
在地壳中,它与氧结合形成硅酸盐矿物。
它被发现在沙地,这是一个丰富和容易获取的资源。
铝是地壳中第三大最丰富的元素,铝不作为单一元素存在,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铝化合物包括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硫酸钾。
该元素因其重量轻和铝合金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皿、箔、包装材料,它也用于汽车、火箭和机械零件的制造。
铁存在于地壳中,其丰度为50,500ppm。
提取的铁矿石以氧化铁形式存在,如赤铁矿和磁铁矿,铁有许多广泛的应用,例如炼钢。
铁也被用来做器皿和厨房用具。
地壳中其他丰富的元素包括:钙(36,500ppm)、钠(27,500ppm)、钾(25,800ppm)、镁(20,800ppm)、钛(6,200ppm)和氢(1,400ppm)。
海水中元素分布:
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水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其次是氢元素,这两种元素约占总量的96.5%。
人体中元素分布:
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最最多的是氧元索,其次是碳、氢、氮元素。
碳,氢、氮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却是生命的必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