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_大空头原型谁挣钱最多

合集下载

大空头解析

大空头解析

迈克尔·布瑞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性格古怪的独眼基金经理,她瞧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建立在高风险并且回报越来越少的次级房贷的基础之上。

她预测房地产市场就于2007年的第二个季度崩溃,并且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的贷款违约保险市场,来从中获利,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她就会获得巨额回报。

贾瑞德·韦内特演员:瑞恩·高斯林贾瑞德·韦内特就是一位投资人,聪明绝顶,在2005年了解到布瑞的所作所为,并且意识到布瑞的预测将会成为现实,于就是她决定自己也要从贷款违约保险市场获利。

马克·鲍姆演员:史蒂夫·卡瑞尔华尔街世家出身,就是一位基金经理,被韦内特说服加入她的计划,她们进一步发现,市场奔溃的速度被担保债务凭证影响着。

本·李克特演员:布拉德·皮特已经退休的一位银行家,她就是在金融业中眼光精准老练的投资人。

她在金融风暴来袭之前就预料到了危机,因而意识到全世界的经济可能会崩溃,她承担高风险做空次贷,孤注一掷定下“赌局”,最终大幅获益。

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可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关键在如何监管与规范■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中国楼市总体杠杆不高。

但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进入房贷,问题就在那里了空头不就是元凶,问题本身就存在复旦大学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瞧了两遍”。

她坦言,第一遍主要关注剧情,第二遍则就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引发的反思也就是多维度的。

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回报。

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就是作恶者,就是她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认为:不就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就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就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

墓地里的谁收入最高

墓地里的谁收入最高

墓地里的谁收入最高
作者:暂无
来源:《海外星云》 2016年第21期
1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再一次夺得了去世名人收入榜的第一名,他的音乐版权收入在过去12个月中获得了7.5亿美元,税前总收入达8.25亿美元也占据了不分生者或逝者总收入排行的第一位
2查理·布朗
他是创造了史努比狗、露西和“花生”团伙等卡通人物的漫画家,2016 年他获得的版权收入是4800万美元
3安诺·庞玛
四次获得高尔夫大师赛冠军是安诺·庞玛去世后在近12个月的年收入为4800万美元
4“猫王”普雷斯利
“猫王”去世后在近12个月的年收入为2700万美元
5普林斯
就在今年四月去世的普林斯年收入为2500万美元
6鲍勃·马利
雷鬼音乐灵魂人物鲍勃·马利在去世后近12个月收入为2100万美元
7苏斯博士
美国绘画本最畅销作者之一的苏斯博士在去世后近12个月收入为200万美元
8约翰·列侬
约翰·列侬在去世后近12个月收入为1200万美元
9爱因斯坦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去世后近12个月收入为1150万美元(宁良凌编译自美国路透社新闻网)。

史鉴·重温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中“大空头”们赚得盆满钵满(上)

史鉴·重温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中“大空头”们赚得盆满钵满(上)

史鉴·重温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中“大空头”们赚得盆满钵满(上)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5期文/ 衣公子的剑“ 你们是要买下美国政府吗?”1998 年, 第70 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罗伯特? 爱德华? 鲁宾(Robert EdwardRubin)在得知旅行者集团将和花旗集团合并时这样说。

电话另一边,桑迪·威尔(Sanford Weill)和杰米·戴蒙(Jamie Dimon)微笑不语,这扬眉吐气的一刻他们已然等待太久。

13 年前,由于在美国运通的政治斗争中不敌另一位传奇选手郭士纳,威尔和戴蒙师徒折辱出走,经过十余载的忍辱负重、阴谋诡计、运筹帷幄。

新花旗,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前无古人。

他们又回到了纽约,来到了熟悉的华尔街,站在了新的巅峰。

1这已经是俞敏洪第三次申请美国签证了。

还是因为移民倾向,被拒。

退而求其次,俞敏洪建立新东方,亲自讲课。

他的北大的学弟渔阳就坐在台下,眼神里是那一代中国学子对于美国的想象。

不久后,渔阳对于美国的向往就变得更具体——去美国效率最高、人才最多、入职最难、挣钱最豪的华尔街。

而且要去华尔街最核心、最能够发挥价值的岗位。

隔着距离观察,常感慨美国和中国多么不一样;近距离体会,愈发觉得,人性总是相似。

UC 伯克利大学(UC Berkley)的金融工程,声名显赫,学费昂贵,讲台上站的又是本系头牌、曾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二叉树期权定价理论”的发明人鲁宾斯坦。

即使如此,学生心里敞亮,这门为期一年的学位,本就是迈进华尔街的敲门砖。

很多学生大着胆子不来上课。

鲁教授的方法你我都很熟悉:课堂测试,计入期末成绩。

最后一堂课前,鲁教授提醒:下堂课一定测试。

毫无疑问,所有学生都来了,课堂坐得满满当当。

可是直到下课,鲁教授也没提测试的事。

同学们拦住了准备下课的鲁教授,控诉资本主义学术权威言而无信。

那些传说中赚了大钱的交易员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

那些传说中赚了大钱的交易员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

那些传说中赚了大钱的交易员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小心翼翼地把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随之鼻子用力吸进钞票上的白粉,脸上闪过一丝笑容,他终于理解了导师马克哈纳向他传授的华尔街成功秘诀:“在这里,性和海洛因不可或缺。

”电影《华尔街之狼》中的这个场景还有另一层意思,金钱和毒品一样,可以让你忘乎所以,欲罢不能。

1980 年代,乔丹·贝尔福特曾为鞋业公司 Steve Madden 进行股权融资,一夜之间赚了 2200 万美元,他想通过不法银行家苏里尔的帮助把钱存进瑞士银行,结果被银行家出卖,最终被逮捕。

这部电影也许决定了不少人对华尔街金融从业者的通常印象,他们聪明狡黠、贪婪自大、赏玩金钱并不知节制。

但在美国亚特兰大做交易员的兰尼并不这么认为,“我的同事都觉得这部电影是为了表现疯狂而疯狂,过于夸张。

”高盛的交易员 Winston 则认为,你只能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 35 年前还未电子化的交易工作,那些故事只属于“老华尔街”。

如今,纪实版本的交易员长什么样?我们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采访了包括兰尼在内的 12位交易员。

这些采访最终证明,之所以存在误解,是因为交易员“神秘”,低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要求匿名,同时要求不能提及公司名称。

Q 是其中一位的化名,他毫不隐瞒地声称自己在 2014 年的 3 个月里赚了几百万,但同时又强调,“老板告诉我们,不要接受媒体的任何采访。

”在美国也是一样,对冲基金专家杰克·施瓦格走访了几十位全球顶尖的交易员,最后集结成书《金融怪杰》,书中的采访对象也全部要求匿名。

除此之外,这个群体倒确实有一些意料之中的共同特征,比方说对巨变有强烈的渴望。

“个人以相对较少的资金起步,并最终成为千万富翁的途径极少,而其中一条途径就是交易。

” 杰克在书中提到。

当然,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但至少交易提供了改变的机会。

因此他们的故事包含了比流言和交易本身更多的东西。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经济学开山鼻祖Richard Thaler,(理查德塞勒)以表彰其对于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新晋加冕塞勒是十足的老顽童。

Richard Thaler 毕业于塞勒执教的Booth商学院的G曾经上过Thaler的课。

他说和苦行僧式的学者不同。

塞勒教授倡导以快乐为第一原则,认为凡事只有乐在其中才能走得长远。

他兴趣广泛,喜欢大提琴崇拜马友友,还喜欢品酒、打高尔夫。

他自己说对经济学的兴趣非常一般,只是玩票。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华尔街和经济学课堂之间的距离。

学院派经济学家常被华尔街大佬怼“你既然这么懂市场,为什么还这么穷?”。

塞勒可不只有理论。

他在资本市场真枪实弹地操练。

战绩如何?反正诺贝尔奖的百万美元奖金对他来说不算啥。

1993年塞勒和朋友设立资管公司Fuller&Thaler Asset Management,目前该公司资管规模80亿美元。

旗下包含一只自主管理的共同基金,一只集合信托基金,还参与管理摩根资管旗下的一只共同基金。

自主管理共同基金:行为学小盘股基金(Behavorial Small Cap Equity Fund) 基金的投资理念:经济学中最不理性的假设就是理性投资者假设;投资者常常高估坏消息的影响而低估好消息的影响;坏消息引起市场恐慌时好消息市场无动于衷时均为买入时机。

组合股票数量:90多只注:截至2017年6月末该基金是为数不多的晨星五星基金(晨星评级是国际公募基金最权威的指标),其成立以来表现、过去3年表现、过去5年表现均被晨星评为五星级,该公司参与管理的摩根资管旗下的一只共同基金表现也相当不错。

在接受美国投资杂志Money Week采访时,塞勒表示:反对过度学习,过多的信息对投资决策有害无益;他表示如果要赚钱,每个投资者都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关掉电视!!!不要听彭博、CNBC 7*24的财经新闻报道。

盘点世界上赚钱最快的10位牛人

盘点世界上赚钱最快的10位牛人

盘点世界上赚钱最快的10位牛人当我们还在为月薪多少年薪多少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时,来看看世界上这些大佬吧,人家早就开始以分钟计薪了……巴菲特社会名人:巴郡创办人巴菲特 4.3万元(港元/每分钟) 不足1分钟便可赚到美国1人1个月的平均收入。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再捐市值19.3亿美元股票。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记录的263万美元。

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

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

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

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比尔盖茨社会名人:微软创办人盖茨 5.2万元(港元/每分钟) 每分钟可以买16股Google保值比尔·盖茨(英文:William Henry 1955年10月28日-),是一名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

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

带你认识《大空头》原型,做空专业户保尔森

带你认识《大空头》原型,做空专业户保尔森

带你认识《大空头》原型,做空专业户保尔森来源:汇商琅琊榜●《大空头》剧照在美国,有两个名叫“保尔森”的人,他们都曾名噪华尔街,一个是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一个是有“对冲基金第一人”之称的对冲基金经理、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主角的原型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

1999年,高盛上市后,亨利·保尔森成为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他的带领下,高盛一度成为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行。

2006年7月,在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再三邀请下,亨利·保尔森就任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

他的任期,是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而“另一个保尔森”——约翰·保尔森通过两次做空而闻名华尔街。

其中,在次贷危机时期,他通过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力压华尔街“老字辈”的索罗斯和西蒙斯等巨鳄,笑傲华尔街。

不过,在赚得盘满钵满之后,他却因做多市场陷入了困境。

●约翰·保尔森38岁成立对冲基金:45岁时还默默无闻约翰·保尔森出生在纽约皇后区,1978年,22岁的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纽约大学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紧接着又去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MBA。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杠杆交易先驱Jerry Kohlberg的演讲,于是,立志闯荡华尔街。

毕业时,约翰·保尔森不仅获得了MBA学位,还被授予“贝克学者(Baker Scholar)”的称号——哈佛的这种最高学术荣誉,只授予那些名列前5%的顶尖毕业生。

而此时,华尔街正值熊市,他便在BCG 开始了职业生涯,后来又在Odyssey工作了两年。

●约波士顿咨询集团、奥德赛合伙投资公司1984年,28岁的约翰·保尔森进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并购业务部门。

在与客户的接触中他意识到:虽然贝尔斯登的收益也相当丰厚,但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赚取佣金,这与投资业务的盈利相比显得相当有限。

历史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NO.1如果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那么就非上世纪的华尔街大空头杰西·利弗莫尔莫属了。

他的生平可谓一部传奇。

他的一生是疯狂的。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大崩盘引无数美国人倾家荡产,而他却靠做空一战成为几乎华尔街最富有的人之一。

道琼从350的高位被打到45点。

跌幅将近90%。

美国股市大崩溃。

盈利数亿美元。

被称之为华尔街最大空头。

后来因为儿子自杀,妻子背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无法理性的从事交易,被市场打败。

最后自杀。

NO.2 查理丹尼斯。

商品期货发家,400美元经历15年时间神奇的变成2亿美元的传奇。

后在股市上遭遇挫折。

NO.3。

乔治。

索罗斯,吉姆。

罗杰斯、这两位可是曾经的量子基金的黄金搭档。

对他们的事迹我就不用多说了。

NO.4美国股神巴菲特。

日本股神传银藏。

NO.5彼得。

林奇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

NO.6朱利安。

罗伯逊。

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上世纪老虎基金创始人,是当时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在它面前都显得逊色。

战绩卓越。

后来因为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投资错误导致巨额亏损被迫清盘。

NO.7 约翰。

保尔森亿万富翁,是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最大赢家,在这次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肆做空而获利,因此被人称为“华尔街空神”。

我重点说一下杰西·利弗莫尔。

为啥把他放在第一。

因为索罗斯之流跟杰西·利弗莫尔几乎没啥可比性。

财富:在1914年杰西利弗莫尔破产了,但是在1929年他就赚到了1亿美金(当年美国税收才42亿)理论:突破新高思想、逐步加仓思想等全都是源自他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都快过100年了,这本书还是稳坐股市经典书籍第一把交椅。

大银行家摩根以私人身份请求他不要在卖空了(相当于说你别在赚钱了)。

大空头观后感(三篇)

大空头观后感(三篇)

大空头观后感(三篇)大空头观后感篇1迈克尔·刘易斯,有着华尔街从业经历的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他的成名之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2010年的《大空头》延续了刘易斯的一贯风格,同样是描述华尔街“小人物”成功的纪实文学,大胆质疑、抓住漏洞、全力击打、获得胜利,激发人们对资本主义金融文化的反思,高踞年度全美商业图书各大畅销榜首。

这些“小人物”主要指:三家小型对冲基金的管理人,迈克尔·巴里,斯蒂夫·艾斯曼,查理·莱德利和他的伙伴加米·麦,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债券销售员格雷格·李普曼。

美国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华尔街的各大交易所不停追加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规模,但这一小群人发现了其中的经济学悖论,并对此穷追不舍。

他们的调查方式和数据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答案都是:次贷市场的狂热扩张即将到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空前的大崩溃,因此他们都选择了——做空。

这个过程,与其说巴里等人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不如说,华尔街“精英”们的盲目更让人惊讶。

“怎么可能?绝不可能!”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巴里等人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绝密文档,几乎每个华尔街人都可以看到,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其中自相矛盾的各种问题。

艾斯曼对标准普尔公司的销售代表提问:“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对抵押贷款违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位代表居然无言以对,因为他们采用的地产市场模型根本不接受负增长。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上涨、不可下跌的。

这是一个常识,人人都知道,华尔街人士更不可能不知道。

当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皇帝的新衣”的态度对待次贷市场的时候,“草根”巴里们就像那个纯真的孩子,一眼看破了市场真正的面目,并且动手戳破了气泡,所以,他们赢了!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你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眼睛所及,这个时候就不要指望眼睛能帮上多少忙。

”精英们不仅缺乏想象力,并且长期在安逸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僵化的定向思维。

大空头观后感

大空头观后感

大空头观后感前段时间看了《大空头》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影片围绕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讲述了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者如何在众人皆醉的市场中,看穿了房地产泡沫的假象,通过做空次贷市场而大赚一笔的故事。

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有性格古怪、特立独行的独眼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有聪明机智的贾瑞德·韦内特和他的团队,还有在拉斯维加斯的两个愣头青查理·盖勒和杰米·希普利。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迈克尔·巴里。

他是一个有些孤僻,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怪胎”的人。

整天戴着个耳机,听着嘈杂的摇滚乐,与世隔绝般地沉浸在自己的金融世界里。

他最早发现了次贷市场的巨大泡沫,当他决定做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他的老板不理解他,客户更是威胁要撤资。

但他就是坚信自己的判断,那种坚定和执着真的让人佩服。

为了搞清楚次贷市场的真相,他深入研究各种数据和资料。

那可不是随便翻翻,而是没日没夜地钻研。

他看那些复杂的金融文件,就像是我们平常人在解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眉头紧锁,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注释或者一个不起眼的条款。

还有贾瑞德·韦内特,他带着团队四处奔波,去实地考察那些发放次贷的金融机构。

他们走进那些办公室,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和盲目乐观。

工作人员们根本不在乎贷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只想着尽快把贷款放出去,好赚取高额的手续费。

贾瑞德他们看到这一幕,心里那种震惊和无奈简直无法形容。

记得有一个场景,贾瑞德和他的团队去调查一个社区。

他们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外观看起来很漂亮,但走近一看,却发现很多房子都是空着的,门口的草坪杂草丛生。

有些房子的窗户甚至都破了,也没人管。

他们跟周围的居民聊天,发现很多人都是靠着虚假的收入证明才买到了房子,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表面繁荣,可能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世界上最富有的历史人物排行,比尔盖茨排不上号,第一达万亿美元

世界上最富有的历史人物排行,比尔盖茨排不上号,第一达万亿美元

世界上最富有的历史人物排行,比尔盖茨排不上号,第一达万亿美元评估谁是最富有的人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所积累的确切财富是未知的。

其次,从人死后,很难确定适当的汇率或通货膨胀率,或者是在他的财富顶峰时期。

相反,这些数据大多基于个人拥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

今天就来盘点下世界上最富有的历史人物。

10.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1850亿美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年代”,范德比尔特无疑是亿万富翁的代表之一。

他是著名的航运、铁路、金融巨头,美国史上第二大富豪,身家远超过比尔·盖茨,也是电脑游戏《铁路大亨》的原型人物。

在他死后财产占当时美国GDP的1/87。

9.亨利·福特-2000亿美元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亨利·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业家。

1947年4月3日,亨利-福特去世。

他葬礼的那一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一分钟,以纪念这位“汽车界的哥白尼“。

在他的巅峰时期,福特在大约2000亿美元的地方。

8.征服者威廉-2290亿美元1066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去世。

在他死前,爱德华告诉几个人他们将成为他的王位继承人。

其中一个是威廉,另一个是爱德华的姐夫哈罗德·戈德温。

在弥留之际,爱德华将戈德温命名为他的继承人,并在第二天继承了王位。

这激怒了威廉,所以他决定入侵英国。

1066年的诺曼入侵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使征服者威廉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根据最富有的网站,威廉将价值2290亿美元。

7.米尔·奥斯曼·阿里汗-2300亿美元印度土邦王,海德拉巴大君主(1911—1950),一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阿里汗当年管理的领土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和苏格兰总和。

大空头观后感

大空头观后感

大空头观后感前阵子看了《大空头》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电影里展现的那个金融世界,充满了贪婪、疯狂和欺骗,简直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场。

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和数字游戏,而是影片中人物的坚持和抉择。

就说主角迈克尔·布瑞吧,这个家伙简直就是金融界的异类。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泡沫中,疯狂地赚钱,他却偏偏盯着那些别人都不在意的数据和细节。

别人都觉得他疯了,可他就是坚信自己的判断。

他那股子轴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还记得电影里有个场景,布瑞在自己那乱糟糟的办公室里,周围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资料。

他眼睛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那些数据曲线,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他的助手在旁边都快崩溃了,劝他别这么拼命,可他根本不听。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一片混沌中寻找着真相。

还有那个叫马克·鲍姆的家伙,脾气暴躁得像个炸药桶。

但他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在一堆谎言中嗅出不对劲的味道。

他去实地考察那些所谓的优质房产贷款项目,看到的却是破败的房子和根本还不起贷款的人们。

有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他走进一个房子,墙上的油漆都剥落了,地上堆满了垃圾,房间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他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那一刻,他明白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荒唐。

电影里的这些人,他们不是超级英雄,没有什么超能力。

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抗整个市场的疯狂。

他们在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的时候,依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想想咱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不也这样吗?周围的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都在追求着所谓的“成功”标准,可那真的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吗?这部电影让我反思,是不是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像这些“大空头”一样,有勇气去质疑,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再说说电影里那些金融巨头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满嘴的专业术语,看起来高大上得很。

可实际上呢,他们不过是在玩弄数字游戏,欺骗着普通大众。

《大空头》影评观后感: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大空头》影评观后感: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大空头》影评观后感:史上最伟大的交易《大空头》影评观后感:史上最伟大的交易2018年,是08金融危机十周年,很多旧事会被重提。

在金融市场,向来有“逢8必灾”的说法,而在去金融杠杆如火如荼,互金理财雷暴不断的当下,08年的那场危机似乎有某些现实意义。

201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大空头》,对当时的情形做了一次复盘。

这部电影以做空次贷的投资者为主角,展现了这些提前嗅到寒意的天才,在万众狂热时谋篇布局,在山崩地陷时冷静出击,完成投资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战。

这是一篇超过一万字的影评,不仅涉及到电影中的人物情节,还包含了电影之外的传奇故事。

文章最早发表于2016年4月的本公号同名微博,现在经过相当程度的修改,作为我们解读金融类电影系列“掘金影视”的第一篇。

重温这部电影,不仅是在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从过往看现实,从历史看未来,从彼岸看此岸。

1.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大空头?电影《大空头》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全球投资者和老百姓损失惨重的2008年金融海啸中,有四路投资界的精英团队,提前察觉了美国非理性的房地产泡沫,通过一款天才般的工具,做空了次级抵押贷款,最终获得巨额盈利,套现离场。

在次贷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已属困难重重,能够反过来利用危机赚取暴利,无疑是金融史上惊天动地的顶级交易。

在电影中,这四路天才般的团队分别是:空头一号:诺兰版“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基金经理Michael Burry ,原型为Scion Capital 的同名基金经理。

《大空头》:史上最伟大的交易Christian Bale和原型Michael Burry空头二号:超级大帅哥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投资银行家Jared Vannett,原型为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Greg Lippmannt。

空头三号:著名喜剧演员史蒂夫•卡瑞尔(Steve Carell)饰演的小型私募掌门人Mark Baum ,原型为FrontPoint Partners LLC的Steve Eisman。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大空头》这部作品讲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故事。

标题上,不仅是“空头”,还是“大空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空头》,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一:《大空头》是今年的一部佳片,很多人已经将剧情烂熟于心,也见识了华尔街金融界的愚昧和贪婪,了解了政府和银行对于公众的欺骗。

几位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让影片的质量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迈克尔·布瑞。

他在片中的遭遇给人很多的回味和思考。

布瑞性格古怪、不合群,但是对于经济数据和走势有着异常敏感的直觉和洞察力。

他最先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和高风险因素,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他发现房地产市场已经岌岌可危,处于崩溃的边缘。

他想到了创造一个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贷款违约保险市场,来从中获利。

但是,银行的人都认为他不可理喻,杞人忧天,于是同意和他“打赌”;他所在的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劳伦斯同样不理解他的行为,因为房地产市场看起来稳如磐石,他的行为无异于玩火自焚,会耗光投资客户的钱;布瑞的客户更是不理解他的想法,纷纷要求撤资。

面对种种猜疑和指责、布瑞选择了一意孤行,并且用尽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行为,客户和合伙人都决定要起诉他,他承受着煎熬,基金公司的收益率一直在下滑;终于来到了2007年,房地产风暴来了,布瑞成功了。

但是,他的遭遇却让人笑不起来。

布瑞有远见,对于房地产前景有着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考,当他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时,他提出了一个有创造力的想法。

但是,没人理解和支持他。

银行的人在和他洽谈业务后,背地里嘲笑他;他的领导说他是疯子,他的客户说他不可理喻。

这似乎验证了一个老生常谈: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同理,一个人能洞察事物趋势,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时候,他得到的支持往往微乎其微。

这也许正是人类可悲的地方:人云亦云,好像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大空头》电影解说文案

《大空头》电影解说文案

《大空头》电影解说文案大家好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次贷泡沫有些人用了什么手段在这场危机中大发灾难财富今天带来了电影《大空头》2005年,美国银行不满当下房贷所带来的收益将抵押贷款与债券相结合打包出售这让现在的银行大赚了一笔华尔的金融销售人员开始经常去夜店享受这个泡沫经济带来的短期繁荣而我们的主人公杰瑞非常擅长分析数据杰瑞发现房贷违约率越来越高这让他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好处杰瑞找到银行计划和银行签对赌协议如果抵押债券下跌他得到高额报酬反之他要每月交高额的费用银行的人听着杰瑞的话一脸的蒙圈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房贷债券根本不可能下降这简直就是在给他们送钱他们一遍一遍的跟杰瑞确认并且告诉杰瑞想要多少就给他多少杰瑞不只签下了一家银行而是和很多家银行签下了对赌协议银行的职员们在酒吧庆祝着互相交流着这奇葩的事情恰巧被一位银行经理杰克听到杰克深知房贷债券中的泡沫经济他意识到了这是一场巨大的财富回去后的杰瑞麻烦来了当老板听到他在这场投资中投入了13亿的时候老板认为这是一场荒谬的投资杰瑞也收到了投资人的各种质疑的邮件另一边杰克是肯定不能放弃这一场财富的但杰克自己又没有钱于是杰克找上了有点愤青的沃姆沃姆这个人对金融界很多龌龊的勾当都嗤之以鼻杰克带来了一堆积木找到了沃姆的团队他用积木向沃姆掩饰着房贷债券的泡沫并告诉沃姆现在房贷债券的违规率已经到4%当上涨到8%时这场泡沫经济就会崩塌沃姆还是有些质疑杰克说道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他只爱赚钱并且他是银行的人员他很了解银行内部的运作方式沃姆带着人开始了进行评估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发现这里的房子都已经荒废甚至房子的贷款是用一条狗的名字贷下来的沃姆找到办理贷款的人他们告诉沃姆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获得贷款他们甚至连贷款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并且人们的名下不知一套房子他们使用的浮动利率还款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财务危机这下沃姆完全确定了房贷债券经济的泡沫答应了与杰克的合作签下了对赌协议一对难兄难弟误打误撞的发现对赌协议他们俩也意识到了这是一场巨大的机会但他俩手上没有什么钱于是找到了交易员朋友本本这个人非常奇特对他们从来不会说假话本听过他们的事情后告诉他们这是件可行的事情并决定帮助他们本的本意只是想要揭发丑陋的金融世界就这样在本的帮助下这一对难兄难弟贷到了大量的资金终于2007年到来房贷的违约率也暴增新闻也不断的报道着但房贷债券反而更保值了沃姆找到评估中心理论但评估中心早已经是同流合污杰瑞也是压力巨大眼看着自己就要支持不下去了整日需要摇滚来解压难兄难弟也是苦苦等待着房贷债券的下降沃姆找到了杰克但杰克似乎并不惊慌平稳的安抚着沃姆解释着一切杰克邀请沃姆去参加证券论坛论坛在这最后的安稳时刻还在宣扬着房贷债券多么保值多么的安稳房贷将是美国经济的支柱难兄难弟两人也来到这里发现了房贷债券更大的弱点再一次在本的帮助下达成对赌协议当他们为自己的成就而跳舞时本生气的斥责两人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胜利那将代表着经济危机的到来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是兄弟两人似乎才明白了过来沃姆在论坛结束后也接触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负责债券抵押通过聊天再次看到了这房贷债务中所隐藏的更巨大的财富沃姆毫不犹豫的跟进投入签下更多的对赌协议还在苦苦坚持的杰瑞也是咬紧牙关破釜沉舟他禁止投资人撤回投资终于在2008年的这一天房贷债券重创大跌各大银行开始出现瘫痪状态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然而也是在这一天经济也全面爆发5百万人丢失了工作这场灾难很快遍布各行各业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但在这场危机中的大空头们他们终于等来了自己想要的但心情却不是那样的美好杰瑞整整三年的忍气吞声苦苦煎熬再给各位投资人们一个交代后如释重负的在白板上写下了盈利那对幸运的难兄难弟在抛售出手中的协议后看着眼前这瘫痪掉的银行内心是有惋惜有庆幸杰克拿着自己的奖金在自己的办公桌钱兴奋着而沃姆这样一个曾经那样痛恨在这个丑陋的金融世界里的人们经过各种心理斗争一直不愿意出售他们的协议在下属的不断劝说下最后,做了一个决定让赌博协议被卖掉在这一切的最后所有的结果全都推到了一个人身上用这个做替罪羊承担这一切当一切恢复平静各种福利股票和债券全部化为乌有800万人失业600万人流离失所这只是美国的数据但是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将灾难遗忘似乎这一切都是一个轮回所有的事情又在重新上演XXX在看完电影有的不喜欢电影里的各种煽情与调侃这种自我吞噬的资本主义没什么可反思和感慨的这完全是资本主义客观的自我本能影片中没有太多说教刚看完不禁让人觉得背后有点凉对当前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思考虽然没有欺诈性抵押债券但是一旦崩溃是很恐怖的。

金融怪杰之《大空头》数学天才原型徐幼于博士(附采访原文)

金融怪杰之《大空头》数学天才原型徐幼于博士(附采访原文)

金融怪杰之《大空头》数学天才原型徐幼于博士(附采访原文)温馨提示:小密圈已经上传前高盛交易员Anton Kreil(股票)交易员培训视频课件以及过去大量未发送的554篇文章,请在圈内的小伙伴查看,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加入。

(文末有二维码)影片《大空头》(The Big Short)自上映以来,不仅风靡一时,横扫14个国际奖项,也引发了许多人对金融市场的思考。

而影片中的华人数学天才原型,正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徐幼于,他在华尔街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

1978年,徐幼于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的二等奖,由此免试进入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

在那次全国数学竞赛以后,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召集了他和另外一些在竞赛中获奖的人到复旦学习数学,组成了盛传的“史上最牛班”。

李源潮,李骏等非常有能力的精英都在这个班。

1991年徐幼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1993年进入华尔街。

在影片《大空头》中,原本英文很好的徐幼于,被刻画成了一个不会说英文的数学天才。

而这一桥段还有些渊源。

影片《大空头》是根据Michael Lewis的同名畅销书改编。

2009年,Michael Lewis 写这本书时,找到了德银新闻部,想找些雇员谈论一下金融危机的事情。

华尔街的银行对于记者一般都十分警惕,经过左右权衡,德银最后只允许Michael Lewis采访两个人,Greg Lippmann(影片中Jared Vennett的原型)和徐幼于。

可那时,徐幼于正在中国度假,Michael Lewis并没有采访到他本人。

一年之后,《大空头》这本书面世,徐幼于在这本美国作者的书中被想象成了一个不会讲英文的角色:“有这么个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不会讲英文,只知道算。

他算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有假。

如果谁有问题,只要交给Eugene Xu (徐幼于)就能找到答案。

”对此,徐幼于很不满意,还找到Michael Lewis理论,Michael Lewis也振振有词:“我很想当面跟您聊,但当时您不在美国,后来再去找您,我又被德银拒绝,要说把您写成这样,错不在我,要怪也得怪德银新闻部不给我机会考证。

《大空头》解说文案_长线做空教科书 | 大空头

《大空头》解说文案_长线做空教科书 | 大空头

《大空头》解说文案_长线做空教科书|大空头美国传记/喜剧/剧情电影《大空头》,于2015年上映,由亚当·麦凯导演,迈克尔·刘易斯亚当·麦凯编剧,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了三群不同的人马通过预测到2007到2010年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而从中赚得巨利的故事。

2005年,性格古怪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布瑞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建立在高风险并且回报越来越少的次级房贷的基础之上。

他预测房地产市场就于2007年的第二个季度崩溃,并且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信用违约互换在2005年发现了韦内特的计划,也加入到贷款违约保险市场中来。

他们自感过于稚嫩,缺少经验,于是寻求退休银行家本·李克特的帮助。

他们也参加了美国证券业论坛,并且成功地与银行达成协议。

两个年轻人击掌庆祝,李克特却提醒他们,他们庆祝的是一次可怕的经济危机,很多普通人将失去他们的工作和房子。

from微信订阅号[野评人]本片涉及大量金融知识。

由于我是股市的轻度参与者,所以对其中的细节并不完全明白,本文只是我的粗浅理解。

欢迎懂行人士给予指正。

这是一部剖析08年次贷危机前前后后来龙去脉的影片。

2011年曾经有一部同样讲述这次危机的影片问世(《商海通牒》),由凯文史派西、杰瑞米艾恩斯、扎克瑞昆图和保罗贝坦尼主演,视角集中在一家金融机构的高层内部,时间浓缩在24小时内(即雷曼兄弟破产前夜),氛围营造上胜于本片,如果你对这类题材感兴趣,又或者想通过电影来了解这场灾难,可以一并观看。

本片的阵容有过之无不及,有克里斯蒂安贝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以及上一届奥斯卡影帝小雀斑的有力竞争者:史蒂夫卡瑞尔,时间线则拉长到危机爆发的前6年,克里斯蒂安贝尔、芬恩威特洛克(一个小年轻发起成立一家小型投资公司参与到了做空阵营中来)以及瑞恩高斯林和史蒂夫卡瑞尔这几人代表的几家投资公司分别从报表漏洞、房地产市场供需畸形和信贷评级机构的荒谬性看出华尔街金融崩溃的必然性,然后破天荒的和高盛、美国银行、摩根、雷曼兄弟等银行机构签订了买空协议,这份协议表明,只要美国房产上涨,他们就要向银行倒贴利息,而一旦房产市场崩溃,银行和保险公司将向他们支付数十倍的赔偿。

《大空头》真实主角MichaelBurry:专注寻找便宜股票,而不是市场评价

《大空头》真实主角MichaelBurry:专注寻找便宜股票,而不是市场评价

《大空头》真实主角MichaelBurry:专注寻找便宜股票,而不是市场评价Michael Burry 的经历为人津津乐道,也由于如此富有故事性,连知名财经小说家 Michael Lewis 和 Greg Zuckerman 都以此作为金融海啸主题的畅销小书主要内容。

故事大概是这样:Burry 原本只是个写文章的人。

早期他在网络聊天室里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那1990 年代晚期价值型投资正热时,他就是个价值型投资者。

而Burry 因亮眼的投资绩效,在当时吸引了一群追随者。

有一天,他发文宣布自己要离开医学界,开始成立自己的基金。

而已经持续追踪Burry 文章,且从中获利的乔伊.葛林布雷(Joel Greenblatt) 马上主动联络Burry,提供数百万美元给他的基金,并协助经营。

Burry 原本是以选股获得成功,他喜欢挑选遭低估的便宜股票而非市场宠儿,但后来是在Michael Lewis 一本关于次贷商品交易的小说下成名。

Burry 从一个完全不知名(但非常成功) 的选股者,变成一个成功预测几十年来最大泡沫,且从中获利的基金经理人。

那次交易也成了关于金融风暴的书籍必提的焦点,重量级的人物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和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也因此知道了他的名字。

Burry 的故事常常被以灰姑娘的版本提起,说他只是一个不错的股票选股者,因为发现了什么,然后再以索罗斯式、一生只有一次的大空头法成功了而已。

其实不尽然如此…,事件是这样进行的没错,但是我认为,Burry 在次贷交易上的成功,淡化了他事实上是天赋异禀的选股者这个事实。

无疑地,他是因为房贷崩跌时,在信用违约交换上的投资而被注意到的,但是正如他在投资人公开信中提到的,他的核心理念还是选股。

他是古典的价值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不起眼的角落找寻便宜的股票。

他在早期的文章中说到他的投资哲学:我最欣赏Burry 的地方是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空头”原型:2023年美国经济势必陷入衰退通胀或再攀高峰

“大空头”原型:2023年美国经济势必陷入衰退通胀或再攀高峰

“大空头”原型:2023年美国经济势必陷入衰退通胀或再攀高峰电影《大空头》的原型人物、因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预测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而一举成名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周一警告称,美国经济今年势必陷入衰退,而美联储最终会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引发另一轮通胀。

他在周日的一条推文中写道:“通胀见顶,但这不是本轮周期的最后一个峰值。

我们可能会看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走低,到2023年下半年甚至可能转为负值,而且无论如何,美国都将陷入衰退。

随后美联储将降息,政府将实施刺激措施。

我们将迎来另一个通胀高峰。

”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Michael Gapen)也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走向衰退。

他周日在节目中说道:“我同意大多数人的预测,我确实认为2023年对美国人来说可能是艰难的一年。

美国2023年经济衰退的风险很高,因为通常情况下,当政府政策收紧、推高利率以缓解通胀压力时,往往意味着人们将迎来一段高失业率的时期,经济衰退也会伴随而来。

”他补充道,以目前的境况,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使通胀率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

但加彭也表示,美联储仍有机会在不引发严重衰退的情况下抑制通胀。

他说:“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我认为经济衰退不会很深,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

我们只需要在某些方面让经济摆脱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优势,因为当时的刺激措施带来了过多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埃德·亚德尼在其报告中也警告,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涉及的范围广泛,股市难以恢复牛市。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是根据监测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确定美国经济衰退日期的官方权威机构。

虽然当前一些经济衰退的信号此起彼伏,但该机构尚未正式宣布经济衰退。

NBER将经济衰退定义为“经济活动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会蔓延到整个经济体并持续数月以上”。

一般来说,经济下降深度、扩散广度和持续时间长度这三个维度需要分别满足一定标准,但在极端情况下,某个维度如果出现极端变化,则另一个维度的标准可能适当放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空头原型谁挣钱最多
1994年,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挤着数家对冲基金公司。

对冲基金的名头虽大,但这间公司人数不过两人——保尔森和他的助理,经营着规模不过200万美元的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Co)。

苦心经营了6年,保尔森的对冲基金资产终于增长了10倍,然而这一成绩在当时的华尔街可以忽略不计。

但随后的10年,保尔森开启了封神之路,在每一次经济灾难中,他总能独善其身,甚至赚的盆满钵满。

“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在2007年赚取了29亿,但在保尔森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这也使索罗斯放下身段,亲自邀请约翰·保尔森吃饭,打探如何对赌楼市。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他崭露头角;房地产市场的崩盘成就了其“空神”的大名;金融危机中其“黄金死多头”的执着让他一度成为华尔街赚钱效率最高的人。

然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已经逐渐远去,美国经济的复苏提振了全球经济。

“灾难”成就了保尔森,难道现在,他落寞离去的时候到了吗?
不亏钱=赚钱
进入纽约大学后,保尔森参加了一场由前高盛集团董事会主席、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主讲的关于风险套利的讲座,并由此萌生了对对冲基金的憧憬。

当保尔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他来到了哈佛商学院。

哈佛时期的保尔森终于坚定了其进驻华尔街的信心,因为杠杆交
易创立者KKR合伙人杰里·科尔伯格的一次演讲彻底点燃了保尔森对于对冲基金的热情,并打算为此肝脑涂地。

毕业后的保尔森先后入驻波士顿咨询集团、奥德赛合伙投资公司,以及原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并购部门。

在贝尔斯登,保尔森只用四年的时间,从底层咨询师做到了董事总经理,并锻炼出了相当成熟的财务分析能力。

但他逐渐意识到,贝尔斯登的收益主要是靠赚取佣金,虽然丰厚,但相较于以投资业务盈利的基金投资,保尔森显然认为后者更适合自己。

由于保尔森此时已经深谙财务分析对于投资判断的重要性,因此,摆脱传统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的束缚对于他而言已是必然的选择。

1994年,带着这些年赚取的初始资本金,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Co)正式成立,而员工只有他和一位助理。

公司创立伊始,保尔森专做并购套利以及事件驱动投资。

这一阶段,保尔森的公司规模有限,因此他十分谨慎。

并逐渐实践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一是对市场下跌准备充分,市场上涨时便不必费心;二是风险套利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不亏钱。

卖空是并购套利的重要手段,保尔森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另外,由于他谨慎的投资风格以及扎实的财务分析能力,保尔森对冲基金自成立起只有一年是亏损的。

但是直到2000年,他的基金规模也仅只有2000万美元。

幸灾乐祸的人
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我们99%的人不能再继续容忍1%的人贪婪与腐败”这一口号简直就是为保尔森量身定制,靠对赌次债危机发财这一“罪名”让他千夫所指。

因为在2007年,保尔森竟然赚取了37亿美元,在99%的人眼中,他实在有足够的资本“幸灾乐祸”。

要知道,索罗斯在那一年只赚取了29亿美元。

保尔森起势于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这一灾难带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他当时的判断是,很多在虚高股价支撑下的并购案会“黄”掉,因此他大量卖空,在互联网股票狂跌的2001和2002年,他的基金分别增长了5%。

随着眼红的投资人纷至沓来,到2003年,保尔森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亿美元。

而两年后,他管理的总资产更达到了40亿美元。

但因为人低调,在对冲基金行业之外,他的名声仍未远扬。

直到次贷危机爆发,保尔森终于“封神”。

2005年的保尔森坚信地产泡沫的破灭已经不远,其大规模的调研发现,房贷方回收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2006年初,美国最大的次贷公司Ameriquest Mortgage出资3.25亿美元,调查房地产借贷行业中的不规范贷款行为。

这些都更加坚定了保尔森对房地产业中存在泡沫的判断。

虽然之后美国房地产借贷方还是对购房者倾囊以授,后者也乐于接受宽松的借贷条件,并且在此催生下,房价一路攀升,保尔森迎来的是不断亏损。

但是在2006年底,次贷危机已经初见端倪。

保尔森的基金已经扭亏为盈,升值20%。

次年,保尔森终于赌赢了“灾难”的发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他管理的两只基金在华尔街异军突起,直至年底,第一只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升值350%,基金总规模已达到280亿美元。

随后3年,他疯狂的做空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旧主贝尔斯登与很多商业大帝国都轰然倒下,保尔森则愈发显得一枝独秀。

成败皆黄金
做空房地产使保尔森一战成名,随后他料定政府势必会提高美元的供应量以稳定市场。

QE的推出证实了保尔森的推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一路贬值,高通胀风险的担忧使得美元已经不再是优质资产,而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有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

因此黄金再次成为了经济危机中的“硬通货”
而此时,保尔森早已做好了坐收渔利的准备,2008年在房地产市场大获全胜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建仓与金价挂钩的投资产品,疯狂做多黄金。

2年后,保尔森经营的黄金基金全年涨幅达35.08%。

他也史无前例地将50亿美元收入个人腰包,再一次成为华尔街的“最赚钱机器”。

据计算,保尔森在这一年的赚钱速度是每秒158.55美元。

然而2012年开始,经济复苏的态势初现端倪,金价的走势开始迷茫。

随之保尔森深陷漩涡,由于他对黄金的执着,让其贵金属交易的投资获利开始大幅缩水,尽管黄金的下行仍未停止,保尔森却始终坚信黄金将帮助他收复失地,为此他也付出了不断赔钱的代价。

也许在保尔森看来,黄金触底已经近在眼前。

但是美国经济的复
苏让更多的人怀疑他的韬光养晦能否重演次贷危机的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