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无论是开心还是焦急、愤怒或是忧虑。
而这些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尤其是在驾驶时。
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愤怒是一种最容易影响驾驶员行为的情绪之一。
当驾驶员遇到其他车辆的不礼貌或者违规行为时,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驾驶员的冲动行为,比如超速、频繁变道甚至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焦虑是另一个常见的影响驾驶安全的情绪。
当驾驶员在路上遇到堵车、迷路或者时间紧迫等情况时,会容易感到焦虑。
焦虑情绪会使驾驶员的集中注意力下降,容易造成疲劳驾驶或者不良的决策。
这样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会影响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
此外,忧虑也是一个常见的情绪状态,在驾驶时同样会对驾驶安全造成影响。
例如,担心家人的健康或者工作上的压力等问题,都会在驾驶时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驾驶员的心思不能完全放在驾驶上,容易导致疏忽大意或者驾驶失误,增加事故的风险。
然而,相比较于负面情绪,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等对驾驶安全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
快乐的心情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和注意力,使其更容易集中精力在驾驶上。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违章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总的来说,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愤怒、焦虑和忧虑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冲动行为、不良决策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警惕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驾驶员在驾驶前应尽量保持平静和愉快的情绪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407-94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愤怒、压力、疲劳和酒驾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本篇文章将分析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会导致驾驶员过度担心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让驾驶员不能应对突发状况。
据研究表明,焦虑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
对策:驾驶员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并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
例如听轻松的音乐、呼吸练习、冥想等都能减轻焦虑。
此外,驾驶员需要保持冷静。
道路上的每一种紧急情况都需要对应的反应,如果紧张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愤怒往往是由不满和失望引起的,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不良的驾驶行为,容易激发驾驶员的愤怒。
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冷静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消除愤怒的技巧。
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深呼吸和冥想技巧,让自己放松一下。
当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常常由工作时间、压力、以及生活负担等各种因素引起。
当驾驶员处于高压环境下,其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变得有些迟钝,常常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
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进行一些运动等,这些都可以缓解压力。
同时,驾驶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睡眠调整,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疲劳疲劳是一种身体状况,会导致驾驶员在车上打瞌睡、反应速度变慢,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
根据研究结果,疲劳驾驶时间长达二十四小时,其影响与酒后驾驶达到一样的程度。
对策:驾驶员需要避免疲劳驾驶。
如果在连续行车中出现疲劳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停车休息一下。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不良心理的产生往往会导致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错误判断、决策不当,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措施。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焦虑情绪:驾驶员可能会因为行车压力、时间紧迫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容易影响驾驶技术和注意力,增加事故的概率。
2. 激进驾驶心理:一些驾驶员可能存在激进驾驶的心理,喜欢超速、变道频繁等。
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危险驾驶行为,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3. 疲劳驾驶心理:长时间的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疲劳,疲劳驾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为了预防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量,避免过度的工作压力和时间压力。
2. 培养正确的驾驶态度: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驾驶员正确的驾驶态度,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冷静等。
3. 鼓励驾驶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驾驶员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避免疲劳驾驶。
4.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员工辅导等,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和焦虑。
5. 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驾驶行为。
总之,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正确的驾驶态度、鼓励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加强监督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驾驶员的不良心理,提高行车安全性。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196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万伟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方面,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也让社会、家庭蒙受经济损失,产生家庭悲剧和人生痛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问题。
在涉及交通安全的人、车、道路、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安全行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此,从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导致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的策略,以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心理特征 心理分析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我们强调交通安全,就是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
有些交通事故,好像是偶然的,但仔细分析,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这种必然性包含人、车、道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又是人所要接受并受其影响的。
车辆、道路、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关键在人,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核心,尤其是人的心理素质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
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必须做好对驾驶人员驾驶心理活动过程的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1.气质。
气质大致有四类:一是兴奋型,这一类型的人,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遇事不冷静、处理不理智。
二是灵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灵活,但是性格不稳定,往往草率行事,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交通问题的加剧,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
尤其是在2024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威胁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压力与焦虑、愤怒与冲动、疲劳与缺觉三个方面,对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压力与焦虑在现代社会中,压力与焦虑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面对工作、家庭还是经济等多种压力源,这些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首先,压力与焦虑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使其分散注意力,增加行车事故的风险。
当人处于压力和焦虑下,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对道路交通的关注度减少,错过重要的交通标志或交通信号灯等,从而产生危险行为。
其次,压力与焦虑还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影响决策能力。
在紧张情绪下,人们的行为常常冲动、鲁莽,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压力与焦虑还会引发身体疲劳,降低反应速度,使人的行车能力下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愤怒与冲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交通堵塞、不文明驾驶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
然而,愤怒与冲动是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另一大威胁。
首先,愤怒与冲动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影响人的身体状态,进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在愤怒情绪下,人们容易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比如超速、违法变道等,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行为冲动,易冲动驾驶。
当人处于愤怒与冲动状态时,常常会采取激烈的驾驶行为,如急刹车、急变车道等,容易造成碰撞或翻车等严重事故。
此外,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其他驾驶者发生冲突,进一步加剧行车安全的威胁。
三、疲劳与缺觉在2024年这个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经常面临着疲劳与缺觉的问题。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范本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范本驾驶员的不良心理是指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懒散、冲动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导致驾驶错误、违规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心理对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下是一些预防不良心理的范本。
1. 自律意识的培养驾驶员应该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制定严格的驾驶纪律并坚守。
驾驶员应该明确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驾驶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松懈或冲动。
2. 心理压力的释放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例如交通堵塞、不友好的交通参与者等。
为了避免心理压力对驾驶行为的负面影响,驾驶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如听音乐、打电话与家人朋友聊天、适度的运动等。
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正确的心态调整驾驶员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驾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扰。
遇到交通堵塞,他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冷静,不要盲目超车或变道,从而引发事故。
当遭遇其他驾驶员的不理智行为时,驾驶员应该保持冷静,不与其发生冲突。
同时,驾驶员要学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对其他人的不良行为过于偏激。
4. 科学驾驶技巧的掌握驾驶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巧,熟练掌握车辆操作和安全驾驶技巧。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学习,驾驶员可以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减少因意外事件而导致的不良心理。
5. 安全意识的增强驾驶员要时刻保持对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高度重视,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
他们应该将道路交通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酒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交通参与者等。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驾驶员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驾驶情境,减少不良心理的出现。
6. 定期身体检查的重视驾驶员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自己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安全驾驶的前提条件,如果驾驶员出现身体不适或疲劳现象,容易导致驾驶错误的发生。
通过定期身体检查,驾驶员可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行驶。
2024年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3篇)
2024年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驾驶员已成为现代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长时间的驾驶和交通环境的复杂性,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不良心理,并可能对他们的驾驶行为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驾驶员的不良心理,提高交通安全,本文将从常见的驾驶员不良心理入手,提出预防的方法。
首先,驾驶员的压力问题常常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
长时间的驾驶和面对交通堵塞、不文明驾驶等问题,容易使驾驶员感到压力和疲劳。
为了预防驾驶员的压力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交通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前实施交通拥堵的预警措施,减少驾驶员在拥堵中的时间和压力。
同时,驾驶员自身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运动缓解压力。
此外,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相关政策,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驾驶员解决压力问题,更好地应对长时间驾驶带来的挑战。
其次,驾驶中的焦虑和紧张也是驾驶员不良心理的常见表现。
面对高速公路的快速行驶、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等情况,驾驶员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为了预防驾驶员的焦虑和紧张,驾驶员在行驶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此外,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加他们面对紧急情况的信心。
另外,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减少驾驶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
此外,长时间的驾驶容易引发驾驶员的疲劳和厌倦,进而产生不良心理。
为了预防驾驶员的疲劳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驾驶时间的管理和监控,制定合理的驾驶员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此外,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如停车休息、拉伸运动等,提高身体和精神的舒适感。
另外,驾驶员自身需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疲劳情况的发生。
最后,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可能与工作环境的压力和不稳定性有关。
一些驾驶员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容易产生不良心理。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1、麻痹大意。
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
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
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
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如何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以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安全为主,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谨慎驾驶车辆的美德。
要注意到驾驶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情绪出现。
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
要多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活生生2、要加强思想修养。
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的交通事故案例,来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要向有道德涵养的人学习,在行车中,以忍让为主,树立与人为善的美德。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克服不良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在任何情况下,对事物都不过分的乐观和悲观,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心胸开阔,做到情绪稳定,在复杂的环境中处变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而有效的动作。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一篇: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
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
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
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
驾驶员心理健康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ONE
KEEP VIEW
驾驶员心理健康对交 通安全的重要性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驾驶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 驾驶员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 驾驶员心理健康评估与监管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交通安全问题严峻
驾驶员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复杂交 通环境和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培养良好驾驶习惯
通过培训,使驾驶员掌握正确的驾驶技能和行车规范,养成遵守交 通规则、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
提高危险预知能力
教育驾驶员如何观察和感知交通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提高其危险预 知和应对能力。
PART 02
驾驶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01
02
0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评 、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内容
包括驾驶员的情绪状态、 压力水平、睡眠质量、焦 虑抑郁症状等方面。
调查结果
发现部分驾驶员存在不同 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 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 失眠等。
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
治疗心理障碍
01
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驾驶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如认
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药物辅助治疗
02
在必要情况下,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驾驶员的心理问
题进行综合治疗。
监测与评估
03
定期对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的驾驶员进行监测和评估,确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模版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模版一、引言铁路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而行车安全是铁路事业发展的基石。
然而,不同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对铁路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出发,探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心理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1. 驾驶员心理状态驾驶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对铁路行车安全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工作压力、疲劳、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会导致驾驶员在行车中注意力不集中,处理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乘客心理状况乘客的心理状况也会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安全。
乘客如果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骚动,干扰驾驶员的操作,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士,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其行为表现往往会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这些人可能会产生冲动行为,甚至自杀的想法,这对驾驶员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解决方法1.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培训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其应对压力和焦虑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其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压力管理、焦虑缓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
2.提供乘客心理疏导服务铁路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师团队,为乘客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减轻乘客的焦虑和恐惧,降低其对行车安全的负面影响。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铁路公司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通过宣传教育,能够增加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和帮助患者,减少由此引发的安全风险。
4.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机制铁路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其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四、结论心理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铁路行业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在驾驶员培训、乘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监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引言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因为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分散注意力、高度紧张或冲动驾驶等不安全行为。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1. 分散注意力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散注意力可能是由驾驶员心理上的压力、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状态引起的。
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到紧急电话、收到令人沮丧的消息或处于焦虑状态。
这些心理因素会使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影响其对道路环境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高度紧张紧张是另一个常见的驾驶员心理状态,通常由交通拥堵、不熟悉的路况或紧急情况引起。
高度紧张会导致驾驶员反应不灵敏、决策迟缓,甚至可能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误。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 冲动驾驶驾驶员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冲动驾驶行为。
例如,驾驶员在愤怒、不满或焦虑的情绪下驾驶,无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变道频繁等。
冲动驾驶不仅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也会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1. 健康生活方式驾驶员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心理状况。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此外,避免或限制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自我管理技巧驾驶员可以学习自我管理技巧,以应对潜在的心理压力。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冥想和积极思考等方法,以帮助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学会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也对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有帮助。
3. 避免干扰驾驶过程中尽量避免干扰,特别是来自手机、音乐、聊天等干扰因素。
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关闭,并使用车载蓝牙设备来接听电话,以减少分散注意力的风险。
此外,在行车前安排好行程和路线,提前了解道路状况,可以减少驾驶中的焦虑和紧张。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愈加频繁。
而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心理素质的不良影响也渐成为公认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分析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个人心态驾驶员的个人心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其驾驶风格、行车意识、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对其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情绪波动大的驾驶员容易在行驶中一时冲动,忽视交通标志或者变道,甚至理智消失,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2. 疲劳驾驶长时间的行车后,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容易感到疲劳、昏昏欲睡,而疲劳驾驶是非常危险的。
据统计,超过3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疲劳驾驶引起的。
3.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有些患者会因为抑郁情绪的影响而驾驶不稳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4. 酒驾酒后驾驶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非法行为,而酒后驾驶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驾驶员在饮酒后,容易放弃自己的驾驶责任感,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引发法律责任。
针对性对策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保障行车安全,以下是几点对策。
1. 心态调整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以正常、平稳的心理状态全程行车。
要有耐心,保持冷静,因为减速,避让和观察能力是安全的基础。
此外,驾驶员需要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有正确的认识和看法,不盲目自信,但也不过分自卑。
2. 合理休息长时间的行车会损耗驾驶员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进行主动的身体运动和呼吸训练,巩固身体状况,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休息时间应当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用于疲劳恢复,避免疲劳行车。
3. 心理治疗对于由于抑郁症等因素导致的驾驶员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判断。
4. 酒后驾车禁令毋庸置疑,酒后驾驶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对于违反酒驾法律法规的驾驶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浅谈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B.气质在实践中的意义 a.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b.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的性格有密切 联系。 c.汽车驾驶员应当善于利用自己气质的积极方面, 抑制气质的消极方面。因此了解自身气质方面优 点与不足,对于安全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少汽车驾驶员尽管气质不同,但都能达到百万 公里无事故的优秀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d.驾驶员可根据顾客的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针对 性的工作。 e管理者可根据驾驶员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 育;安排搭班等。
2. 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紧张、恐慌、焦躁 等心理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
出自己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 心事,会影响他们的心情(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 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 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 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而另一方 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又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以及 诸多难以想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 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例如,当驾驶员在承受某种心理负 担时,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驾驶过程中出现 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 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 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
3.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 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 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 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 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 去“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 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 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 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做法根 本不予重视。由于心里有所顾忌,他们一直处于 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既担心被查处又 害怕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根本难以做到全神贯 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驾驶员不良心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h
驾 驶 员 不 良 心 态 对 行 车 安 全 的
邵 军 王 林 强
影 响
不 良 心 态 的 种 类 及 危 害
理 没底 , 容易 头脑发 热 , 容易蛮 干而 酿成 大祸 。
( 1 ) 好 胜 心理 。是 指 内心有一 种不 甘人后 、 争 强
( 9 ) 急切 心 理 。是 指 缺 乏 稳 定 的情 绪 、 急 于 达
惯。
( 4 ) 报 复 心理 。是指 对 于有损 自己的人 和事 , 给 予 过 激 的 回应 。这种 心 理是 导致 驾 驶员 开 霸 王车 、 赌 气 车 的主要 原 因 , 有些 驾 驶员 往 往把 别人 的无 意 行 为 错误 的认 为 是对 自己 的故 意挑 衅 , 进 而采 取过 激 行 为给予 回应 . 最终 导致 事故 发生 。 ( 5 ) 投 机 心理 。是指 不讲 原则 的走捷 径 、 投机 取 巧 。这种 心 理 的驾 驶员 开车 往往不 能严 格遵 守交 通 规则 和标 识 标 线 。 有时爱耍点小聪明 。 却 往 往 是 聪 明反 被 聪 明误 , 不是 出现交 通 违法 就 是发 生交 通 事 故。 ( 6 ) 逆 反 心 理 。是 指有 意 的敌 对 、 反 其 道 而 行 之 。这 是一 种纯粹 的病 态心 理 。这种 心理 的驾驶 员 平 时不太 服从 管理 , 在 开 车过 程 中这 种心 理危 害 极 大, 往往 出现 逆 行 、 酒 后 驾 驶等 严重 交 通违 法 行 为 . 事故 发生 的可 能性也 比较 大
( 7 ) 放 纵心 理 。是指 不 计后 果 的对 自己放 松 了 要求 。这种 心理 的驾 驶员作 风懒 散 , 自身要 求不 严 .
( 2 ) 要 有 亲情沐 浴 。家庭 是情感 的温 床 , 是 歇息 的港 湾 , 是 安全 的后 花 园 。和 睦 的家庭 孕育 着 愉悦 的心 情 、 滋 润着 健康 的心理 、 养育 着幸福 的情 感 。要
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范文
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范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一切都需要司机的准确判断和敏锐反应。
然而,司机们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往往成为行车安全的大敌。
本文将探讨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尤其在高压和紧张的驾驶环境下。
焦虑会导致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
例如,当司机感到焦虑时,他们可能会频繁检查后视镜,忽略前方的交通状况,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解决焦虑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采用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司机可以使用驾驶前的冥想和放松技巧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行车的专注力和冷静度。
其次,愤怒和冲动也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当司机受到其他驾驶员的挑衅或不礼貌行为时,很容易激起愤怒情绪。
愤怒会导致司机忽视安全规则,冲动地超速或采取其他危险行为。
为了控制愤怒情绪,司机可以采用深呼吸和计数的方法来缓解情绪,同时避免与其他司机争吵和冲突。
此外,司机们应该养成宽容和礼让的态度,与其他驾驶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争执。
此外,疲劳和压力也是影响司机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驾驶和工作压力会使司机感到疲倦和不安。
疲劳会导致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为了减少驾驶疲劳,司机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如果在长途驾驶中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休息,避免继续驾驶。
此外,司机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和伸展来放松身体,减轻压力。
最后,分心驾驶也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由车载娱乐设备和手机使用引起的。
司机对手机、音乐和导航系统的过度关注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从而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避免分心驾驶,司机们应该关掉手机并将其放在不容易触及的地方。
此外,司机们应该提前设置导航系统并调整音乐选择,以减少对这些设备的操作。
综上所述,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焦虑、愤怒、疲劳和分心驾驶都可能影响司机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增加事故的风险。
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模版
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模版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虽然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之一。
本文将探讨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善心理状态,确保道路安全。
一、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分散注意力不良心理状态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导致对道路和前方情况的观察不足。
比如,情绪激动、恼怒或心烦意乱的驾驶者往往不能专心驾驶,容易因此产生危险性驾驶行为,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或频繁变道等。
2. 增加决策失误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驾驶者的决策能力,导致不理智或错误的决策。
比如,沮丧或情绪低落的驾驶者可能会过度谨慎或没有信心,导致错失从容处理突发状况的机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引发疲劳驾驶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导致驾驶者长时间处于紧张或压力下,加重驾驶者的疲劳程度。
长时间的疲劳驾驶会降低反应速度和注意力,容易导致驾驶过程中的低级错误或突发事故。
二、解决方案1. 情绪管理驾驶者应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并避免在驾驶过程中因内心的不满或恼怒而冲动行事。
建议在驾驶之前进行简单的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或听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
2. 专注驾驶驾驶者应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注意力的干扰,如手机、娱乐设备等。
专注驾驶,保持对道路和前方情况的持续观察,以及适时的反应和提前规划,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
3. 合理规划行程驾驶者应合理规划驾驶时间和休息,以避免长时间的疲劳驾驶。
在长途驾驶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停车休息,放松身心,补充精力。
4. 对驾驶者进行心理支持为了提高驾驶者在心理上的健康水平,有必要加强对驾驶者的心理支持。
相关部门应该提供心理援助课程,教导驾驶者如何面对压力和适应不同情况。
此外,驾驶员也可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以获得更好的心理状况。
结论: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多年来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
“道路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道路伤害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在道路伤害死亡人数和道路伤害死亡率上,我国都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刘殿武博士)安全行车是每个驾驶员时刻都注意的一大问题,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更重要,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极大。
一驾驶员常见不良心理现象及其表现1 好胜心理。
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表现为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付,导致事故。
2 急躁心理。
遇有天公不作美、事不顺心、车不争气、时不等人等情况,又急又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
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3 负重心理。
因家庭出现矛盾、亲人发生病灾、本人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等原因,导致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情绪低沉、思维迟钝、往往是手握方向盘,思想开小差,事故也就再所难免。
4 赌气心理。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超车时前车不让、被人甩了方向、车被他擦挂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远行灯等等,如果遇上这些情况,就气从心来,火冒三丈,殊不知:“气是事故根,十赌九丧生。
”5 过瘾心理。
换了新车和开上高档车,有种骄傲感,头脑易发热,遇到较好路段,油门一踩到底,然而一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
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因高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6 侥幸心理。
遇有危险复杂路段、不良天侯、车带故障或酒后驾驶,本应谨慎驾驶或改道而行或耐心等待或排除故障再行,却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硬抢硬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7 麻痹心理。
在熟悉的路段,经常跑的区域和较好的路段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满以为很有把握。
岂不知,正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造成多少车毁人亡的悲剧。
8 寄托心理。
遇到会车,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先慢、先让、先停、自已却占道行驶,不肯礼让,结果是谁都不让、谁都不慢、谁都不停,导致两车相撞,损失惨重。
9 自满心理。
开了几年车,跑了几年路,自以为技术差不多了,听不进提醒,见不得指点,开起车来满不在乎,我行我素,甚至违章蛮干,这种心理是驾驶员行车的大敌。
10 恐惧心理。
驾驶员因本人出过事或见过其他事故现场。
或遇有抢险救灾等危险运输,造成心理恐惧,一上车就情续紧张,一有情况更是手忙脚乱,不能正常发挥,控制不了车辆。
二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分析1 竞争日益激烈产生焦虑,出现开“英雄车”。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2 无视交通法规产生侥幸和紧张心理,出现开“运气车”。
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
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3 长时间行车产生厌倦心理,出现开“疲劳车”。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4 遭遇不快之事产生紧张恐慌,出现开“情绪车”。
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三不良心理的的预防和克服对策1 及时调控自己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
现代社会,情况瞬息万变,其竞争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以往,对手往往以各种各样的攻心术,激将法逼人妄动。
此时司机要沉得住气,要善于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善于驽驭自己性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稳住方寸,找到合理解决问题方法。
生活中,司机难免有受辱的情况,若受辱而震怒,虽不失阳刚之气,而非智者之所为。
人在发怒时,往往“自善”意识得到强化,唯已正确,自我调整能力减弱,容易盲目蛮干。
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横冲直撞,不计后果。
因此司机应冷静思考,慎之又慎,主动制怒,切忌一意孤行。
司机在高兴、兴奋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
平时应谨慎驾驶,高兴时勿快速行车。
因此司机应自动调节,把心理状态主动调在正常位置。
一般情况下,人在伤心悲痛时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对客观事物关注程度明显降低。
司机心情忧郁时,往往把事情看得复杂,对不利因素看得多,有利条件看得少,遇事优柔寡断,贻误决策时机,影响行车速度。
司机行车应克服忧郁心理,增强安全行车、适速行车意识,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司机开车前如果遇到伤心悲痛之事应积极节哀,主动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集中精力驾驶。
司机生气一是易生病,二是容易开赌气车,引发车祸。
遇险而不慌司机在长期的行车中,难免遇到险情,在遇到险情的一瞬间,首先应稳住自己的心态,紧接着调整自己的情绪,急中生智,寻找解除险情的办法。
司机如果遇险就慌神,便会束手无策、酿成大祸。
2 抵制外界诱惑,提高自制能力,学会自控。
目前,一些酒家、饭店等在公路两旁应运而生,那些“三陪”女都盯着司机的钱包。
如果司机抵挡不住诱惑,就会失去人格又犯法,还受经济损失,司机应做坐怀不乱的真君子、伟丈夫,坚决抵挡住意乱情迷的诱惑。
见钱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路就是合情合法。
司机应做到不为钱超载行驶,不装违物品,不开疲劳车,以免引出悲剧。
想酒而不沾司机饮酒是安全行车之大敌。
当司机血液中的酒精达0.5%时,大脑皮层会受影响,四肢活动灵敏度下降,易出事故。
因此司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最好是戒酒。
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4 养成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
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
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中国职业安全网.专家告诫驾驶员预防心理疾病. 2007.1.8/txrzh/shownews.asp?info_id=12956http[2] 刘志宏.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心理.济南黄河出版社.2004.5.1[3] 王存宝.驾驶员个性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gb/newspaper/2006-09/06/content_656527.htm[4]何存道.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卫生与安全.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