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15省(区)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和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6]126号)要求,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本项目为“AA省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项目目标在去年该项目实施一年的基础上,从2007年5月起,继续为我省350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一年的免费中医药治疗。
通过实施中医药治疗,达到延缓发病,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案。
完成全省从事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系统总结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对今后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工作提出建议。
二、组织实施(一)组织领导: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小组领导下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项目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省级考核。
各项目市、县(市)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二)设立项目专家组:成立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疗专家组,专家组由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染病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负责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项目市、县(市)成立本级专家组,负责本地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及巡诊工作。
(三)工作机制:实施“三统一、四结合”的原则,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西药抗病毒治疗相结合、重点村与一般村相结合。
将中医药艾滋病关怀救治项目纳入艾滋病防治总体工作中,与医政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分级负责,定期考核。
(四)项目市、县(市)选择: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安排,根据我省艾滋病的发病人数及疫情轻重和中医药工作基础等因素,确定若干市、县(市)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一、马光亚医案(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吴某,男,38岁,居台湾彰化县福兴乡沿海路4段。
1996年一月二十四日初诊。
艾滋病已第三期,在林口某医院就医已两年余,致信马医师求治。
马医师持一个信念: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学理自成体系,技能代代相传,有其特殊性,对艾滋病危害能够克服,他愿为此尽力。
症状:关节疼痛,腹中自觉积粪甚多,坚如石粒,排除夹有未消化菜叶食物;口中溃烂,背上红斑甚多;脉沉玄,重按无力,舌质淡嫩,苔白湿。
分析为风寒之邪外束,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衰退至极,艾滋病毒显现于外使然,服升阳益胃汤减黄连,处方如下: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甘草、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半夏、茯苓、白芍、泽泻。
另服自制蟾酥丸:蟾酥、朱砂、雄黄、铜绿、枯矾、蜗牛、轻粉、麝香、胆矾、寒水石。
-----共研细末,水和为丸,如绿豆大,早晚三粒。
服方七付,关节疼痛减轻,消化功能没有进展,大便顽谷不化依旧。
只能起到解关节之寒,对脾胃之寒没有效果,改方附子理中汤加温散风寒之药,并另服蟾酥丸。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甘草、羌活、桂枝、防风、白芷。
服上方,肠胃寒邪减轻,大便渐正常,唯背上红斑、口中溃汤未退。
改用附子理中汤为主,合千金内托散为辅,再增益活血解毒之药,以温脾经之寒和内托散解艾滋病毒外显的红斑和溃汤。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肉桂、白芷、防风、黄芪、当归、白芍、桔梗、木香、山楂、厚朴。
蟾酥丸另服。
本方适证,患者每周来诊一次,咸用此方,有时因气候变化偶感时邪,方有增减,而主方始终不变。
病症慢慢减轻:消化正常,背上红斑先退,口中溃汤收敛较慢。
马医师加用艾灸,每次灸身柱穴三柱,功效显著。
自1月20日起,患者每日服药一剂,蟾酥丸十余粒,身体渐渐正常,体重增加,原先有的膀胱结石,也无意排出。
7月10日,患者背部突发带状疱疹,痛似火烧。
匆忙到某医院就诊。
主治医生认为死期已到,用药不会有效果,疱疹扩散,难逃过此关,必须住院。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一种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受损,临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慢性腹泻等,最终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下称HIV/AIDS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HIV主要通过性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发病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本病传播迅速、病程漫长、死亡率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艾滋病明确记载,结合其病证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疫毒”、“虚劳”等范畴。
一、病原学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 nm球形颗粒,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将其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两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40%~60%。
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型。
HIV-1型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含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包括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1,P11)。
核心外层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
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HIV-2的生物学特性与HIV-1相似,但其传染性较低,引起的艾滋病临床进展较慢,症状较轻。
HIV基因全长约9.8 kb,含有3个结构基因:核心基因gag(P24,P17)、逆转录酶基因pol(P66,P32,P11)、包膜基因env(gp120,gp41);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 蛋白和vif毒粒感染性因子)。
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Yigoonet
艾滋病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因“肝脾湿热,循经蕴肤,兼感邪毒所致”,是艾滋病常见的合并疾病。
临床特点:可见于HIV感染者各期,多在体虚的基础上发生,皮损严重,疼痛重,病情和年龄、CD4高低有明显关联,后遗神经痛多,可反复发作。
一、诊断(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是以成簇水泡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为主要表现的疱疹类皮肤病。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 Blot确证试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HIV感染的各期均可见。
皮疹多沿单侧皮肤区域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开始红斑,继则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
伴见神经痛,甚至为持续性、严重的疼痛最多。
其他并发症包括三叉神经累及导致失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
Tzanck检测显示为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但不敏感,不能与单纯疱疹病毒区别,除非行病毒分离(3-5天)、病毒培养或FA染色(1-2小时)。
(二) 证候诊断1.皮肤损害期(1) 气虚毒滞证:有明显的疲劳、外感、药物或酒精使用等诱因;或女性月经前后发病。
皮损可见红色丘疹,粟粒样大小,簇集成群,基底色红、灼热疼痛,部分形成水疱,恶心干呕,口干,大便硬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湿毒蕴结证:皮损红斑色红,水多而胀大,疱壁紧张,痛如火燎,烦燥易怒,夜寐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艾滋病诊疗指南
艾滋病诊疗指南一、概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截至2020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约为3770万,每年新发HIV感染者约为150万,其中2750万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
在我国,艾滋病疫情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自1985年艾滋病传入我国以来,疫情迅速蔓延,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为105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为1万。
我国艾滋病疫情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传播途径多样化、高危人群扩大化等,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规范艾滋病的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我国制定了《艾滋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是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制定。
本指南涵盖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与分期、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抗病毒治疗、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原则和职业暴露的处理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诊疗指导。
本指南的特点在于:一是系统性和全面性,涵盖了艾滋病从基础到临床、从治疗到预防各方面的处理原则二是科学性和前瞻性,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原则撰写,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三是实用性和创新性,尽可能汇集国内专家的共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诊疗方案四是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主要基于国内已有药物,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艾滋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我国艾滋病的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德文韦德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
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
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
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
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着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
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能有显着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
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1、血液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一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技术方案设计。
一、辨证施治1.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方法,艾滋病患者的辩证需要结合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2.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虚型、阴虚火旺型、湿热蕴毒型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3.根据辨证施治结果,评估疗效,对病情进行调整和监测。
二、药物治疗1.补气药物:选用黄芪、党参等中药补益气血,增强患者免疫力。
2.滋阴药物:选用知母、天冬等中药滋阴养血,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情。
3.清热药物:选用黄连、黄芩等中药清热解毒,降低体内病毒水平,减缓病情发展。
4.利湿药物:选用车前子、茯苓等中药清热利湿,减轻患者体内湿毒引起的不适。
5.中草药配方:根据患者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个体化的中草药方剂。
三、针灸治疗1.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调节患者气血平衡,提高免疫功能。
2.针灸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来制定,可以采用局部针刺、全身针刺或耳针等。
3.针灸治疗的频率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通常可每周一次或两次,持续治疗数月。
四、中药熏蒸疗法1.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效,改善患者症状。
2.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制成熏蒸剂,用蒸汽或者火熏的方式进行治疗。
3.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
五、饮食调养1.饮食调养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改善患者体质。
2.中医药认为,艾滋病患者脾胃功能虚弱,需要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生蛋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蒸疗法和饮食调养等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常用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长期以来,专业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一些民间中草药被称为能够简便高效地根治艾滋病的良方。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被认为有效的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案例。
1. 黄连黄连,中药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
根据一些实际医案,黄连与其他中草药的配合使用,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HIV病毒在人体的复制和增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根治艾滋病的目的。
2. 人参人参,中药名,被视为滋补强壮的良药。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对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患者在配合专业治疗药物的同时,适量摄入人参,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病毒的侵袭,并提高生活质量。
3. 当归当归,中药名,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然而,近期有研究认为当归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当归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抵抗能力。
一些服用了当归的艾滋病患者,证实了其对病毒抵抗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状况的改善。
4. 中草药的局限性虽然中草药在一些艾滋病治疗方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草药无法完全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现代药物和中草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对中草药的疗效也会有所差别。
因此,在考虑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时,建议患者要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民间中草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只有通过科学的、综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HIV感染者中医诊疗方案_6856
HIV感染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2011年)。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国家指定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纳入方案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在350个/μl以上。
(二)证候诊断1.脾气亏虚证: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体倦,乏力,气短,自汗,体重减轻,逐渐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2.气阴两虚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动则加剧,或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或见干咳少痰,或见腰膝酸软;舌体瘦薄,舌质淡,苔少,脉虚细数无力。
3.湿热壅滞证:纳呆,脘痞,便溏不爽,头晕昏沉,胸闷,口渴不欲多饮,口粘,肢体困倦;或女子带下黏稠味臭;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气亏虚证治法:益气健脾、扶正固本。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白扁豆厚朴陈皮砂仁仙灵脾巴戟天生姜大枣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颗粒(丸)、参苓白术丸、益艾康胶囊等。
2.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人参黄芪山药茯苓五味子天花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杜仲山药熟地黄甘草推荐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片(胶囊)、参麦颗粒等。
3.湿热壅滞证治法:清热祛湿、通利化浊。
推荐方药: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加减。
杏仁白豆蔻薏苡仁滑石通草淡竹叶半夏厚朴藿香茯苓猪苓泽泻淡豆豉推荐中成药:甘露消毒丸、唐草片等。
(二)艾灸治疗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脾气亏虚证患者。
选穴:关元神阙足三里取穴: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神阙,位于脐正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方法:艾条灸,每穴每次10至15分钟,一周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4个疗程。
注意事项:控制距离,防止烫伤。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导读:三统一,三结合原则为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工作方针和指导原则。
统一组织领导。
保证了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总体的方针方案和政策规划能通过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并进一步落实到每个患者。
统一治疗方案。
试点项目开展初期,多数专家对艾滋病还不够了解,对其常见症状、证候演变规律还不熟悉,接触患者时很难做到快速、有效地对症治疗。
必须融合既有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诊疗经验和各学科专家智慧,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以便项目专家快速掌握有效的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方法。
统一观察指标。
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患者情况,方便对患者管理以对比观察疗效,同时也对艾滋病的科研工作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
从短期来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主要是政府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项目。
从长期来看,试点项目中数千份临床数据和资料,对艾滋病的科研有较大的样本意义。
临床救治能立竿见影地为艾滋病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而基于临床救治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将为艾滋病患者带来长效福音。
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艾滋病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因免疫力下降感染多种疾病。
然而,每个艾滋病患者所处的艾滋病分期不同,自身所生存的环境也不同,临床会表现出不同的机会性感染。
基于此,项目确定此原则。
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
一方面,艾滋病治疗要降低患者体内艾滋病毒数量,减少艾滋病其对免疫细胞的破坏,西药抗病毒药物虽然有一些毒副作用,对机会性感染效果不佳,但是其抗病毒效果非常显著;另一方面,艾滋病治疗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和抵御机会性感染的能力,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临床数据表明,同时接受中医药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艾滋病是一种慢性、可控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
根据病原学、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等特征,艾滋病归属中医“疫病”、“虚劳”等范畴,多由疫毒侵袭、耗伤正气、日久全身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而发病,中医临床采用病证结合治疗可以扶正祛邪、改善症状、延缓发病及减毒增效等。
本方案是中医辨证论治艾滋病(成人)的总体方案。
对于艾滋病感冒、咳嗽、呕吐、泄泻、血浊、贫血、痹症、蛇串疮、皮肤瘙痒、药物性肝损伤、免疫重建不良、HIV感染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参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泄泻等12个艾滋病常见病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5〕83号)。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
(二)证候诊断HIV侵袭人体后,正邪交争,元气渐亏,气血阴阳日损,最终脾肾阳虚、阳损及阴、阴阳离绝。
证候演变多由实证向虚实夹杂证、虚证发展,其中HIV感染者以肺脾两虚证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
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阴虚内热、脾肾阳虚为主。
静脉吸毒者以热毒内蕴、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主。
有偿供血者以肺脾两虚、脾肾阳虚为主。
临床常见证候如下:1.热毒内蕴证:不规则发热,体温38℃左右,皮肤红疹或斑块或疱疹(疼痛剧烈,面积大,反复难愈),或口疮(多发、易复发、面积大,缠绵难愈),或有脓疱,或躯干四肢有疖肿,或疮疡,伴红肿热痛,或咳嗽痰黄,口苦口臭。
舌质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静脉吸毒感染者、早期感染者较多见)2.肝郁气滞证:胸胁胀满,善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全身淋巴结肿大(一般大于1cm,多发于耳前、耳后、下颌、腋下、腹股沟等处);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结块。
舌苔薄白,脉弦。
(早中期感染者、性传播感染者较多见)3.肺脾两虚证:声低懒言,神疲乏力,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咯痰清稀,面白无华,食欲不振,食少,腹胀,便溏,以慢性腹泻多见,次数多于3次/日,持续时间长,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千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
一、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对HI V A I D 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A I D 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HI V A I D S患者所生子女,以及具有疑似HI V 感染高危行为和(或)临床症状的临床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 V 相关检测及相应的咨询服务(Cl)。
三、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2:HI V筛查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通过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HI V12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HI 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来确认HI V感染(Al)。
推荐意见3:初治HIV感染者在启动A R T之前应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确诊HIV感染者或使用CA B-L进行Pr E P后仍感染HIV的患者,如考虑存在HIV对INST!耐药,则应进行整合酶基因突变检测(C l)。
六、诊断标准推荐意见4: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 I DS 期;H IV/A I 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A l)。
七、常见机会性感染(一)PCP推荐意见5:PCP的病原治疗首选SMZ-TMP,甲氧节唗15~20 mg· g-1 · d-1, SMZ 75~ 100 mg· g-1 · d-1,分3~4次用,疗程为21d;重症患者(Pa02<70m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 mmHg)早期(72h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静用甲泼尼龙)治疗,激素总疗程为21d (A l)。
艾滋病血浊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是指患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的高脂血脂,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在治疗周后,即有病人出现血脂升高,开始治疗的年龄、基础胆固醇水平、开始治疗时使用司他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年)。
.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艾滋病诊疗指南(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阳性,经确证实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阳性即可诊断。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年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简易临床分型: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正常值上限),甘油三酯正常;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增高> (正常值上限),总胆固醇正常;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降低V (正常值下限)。
(二)证候诊断.痰浊阻遏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纳呆,恶心,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腻,脉弦细或濡缓。
.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浮肿;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痰浊阻遏证治法:燥湿祛痰。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厚朴推荐中成药:血脂康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0年版)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xy vius,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一、疾病诊断
依据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HIV感染可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期,其中对急性HIV感染、无症状感染者统称为HIV感染者,对AIDS期的患者称为AIDS病人。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感染期(发病二周以内)
(1)气虚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头痛无汗,乏力身困,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败毒散加减。
组方:党参15g,茯苓15g,苏叶12g,葛根15g,防风9g,陈皮12g,前胡12g,桔梗15g,甘草9g。
加减:风寒明显者,可用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
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柴胡饮。
(2)阴虚风热证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组方:玉竹15g,葱白10g,白薇15g,薄荷6g,豆豉15g,桔梗15g,连翘15g,生草9g,芦根15g。
加减:风热明显者,可用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VC银翘片、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2.潜伏期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烦躁焦虑,胸闷肋痛,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小腹结块,舌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组方: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白术15g,茯
苓15g,当归15g,白芍15g,薄荷3g,生甘草10g。
加减:偏于肝郁气滞者,可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中成药: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
(2)痰热内扰证
症状:易于心烦急躁,口苦吞酸,呕恶嗳气,失眠,目眩头晕,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理气和中。
方药:温胆汤加减。
组方: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枳实8g,竹茹10g,甘草8g。
加减: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g,香附10g。
(3)气血亏虚证
症状: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易感冒,食少纳呆,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八珍汤加减。
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0g,丹参15g,茯苓15g,龙眼肉15g,灵芝20g,灸甘草10g。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人参10g;血虚明显者,加熟地10g;兼见不寐者,加酸枣仁20g,五味子10g。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当归丸、十全大补丸。
3.发病期
(1)热毒内蕴,痰热壅肺
症状:咳嗽,喘息,胸肋痛,痰多色黄,疱疹,口疮,舌红苔白或兼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宣肺。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
组方:黄芩10g,龙胆草15g,柴胡12g,泽泻10g,栀子12g,全瓜萎20g,陈皮15g,茯苓15g,杏仁15g,桔梗15g,生草9g。
加减:有皮肤瘙痒及疱疹,加地肤子15g,白藓皮15g;口疮者,加半夏、生姜、黄连、细辛等;咳痰黄稠者,加芦根、冬瓜仁、前胡、鱼腥草等;疮疡者,加土茯苓、滑石、苦参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羚羊清肺散。
皮肤疱疹,可用冰鹏散、锡类散、湿毒膏外涂患处。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包括PCP)初、中期可参考此型论治。
(2)气阴两虚,肺肾不足
症状:干咳少痰,痰稠难咳出,低热盗汗,乏力心悸,口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肺益肾。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方: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桑叶15g,桔
梗15g,熟地15g,山药15g,茯苓15g,百合15g,五味子15g,生草9g。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或胶囊、养阴清肺丸、六味地黄丸、生脉注射液。
艾滋病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包括PCP)之后期可参考此型论治。
(3)气虚血瘀,邪毒壅滞
症状:乏力,胸闷气短,面色不华,自汗,易感冒,躯体或四肢有固定肿块伴疼痛,肌肤甲错,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虚弦。
治法:益气化瘀。
方药: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组方:党参15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5g,柴胡12g,白术15g,陈皮15g,枳壳12g,生草9g。
中成药:鳖甲煎丸、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艾滋病见周围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症、脂溢性皮炎等,可参考此型论治。
(4)肝经风火,湿毒蕴结
症状:疱疹,口疮,不易愈合,皮肤瘙痒或糜烂、溃疡,或小水泡、疼痛、灼热,或发于面部躯干,或发于口角、二阴,口苦,心烦易怒,苔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方: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5g,当归10g,生地黄10g,柴胡10g,生甘草1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或防风通圣丸内服,冰硼散、锡类散、湿毒膏外涂患处。
艾滋病见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脓疱疮、脂溢性皮炎、药疹等,可参考此型论治。
(5)气郁痰阻,瘀血内停
症状:瘰疬肿块,抑郁寡欢,病情常随情绪而变化,善太息,按之不痛或轻痛,胸胁胀满,可见梅核气,或大便不爽,妇女可见月经不畅,或痛经,或兼血块。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利气化痰,解毒散结。
方药:消瘰丸合逍遥丸加减。
组方:海藻10g,昆布10g,牡蛎10g,玄参10g,半夏10g,陈皮15g,连翘10g,贝母10g,川芎10g,茯苓12g,桔梗10g,当归10g,柴胡10g,白术15g,芍药8g。
中成药:内消瘰疠丸、牛黄解毒片。
艾滋病出现的卡波西肉瘤,或淋巴瘤紫色丘疹和结节,或颈部淋巴结核等,可参考此型论治。
(6)脾肾亏虚,湿邪阻滞
症状:乏力,消瘦,纳差,腹泻,便溏,面色萎黄,腰膝酸软,语怯声哑,夜尿增多,喘息气短,舌淡,苔灰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补天大造丸加减。
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后下)10g,薏苡仁10g,山药15g,山萸肉15g,当归15g,陈皮15g,泽泻9g,炙甘草9g。
加减:五更泄者,加补骨脂、菟丝子、肉豆蔻等;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乌药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葛根芩连丸、四神丸。
艾滋病以消化道为主的各种慢性疾病,可参考此型论治。
(7)元气虚衰,肾阴亏损
症状:消瘦脱形,乏力身摇,水谷难入,四肢厥逆,神识似清似迷,冷汗淋漓,或喘脱息高;耳鸣重听,齿摇发脱,排尿困难,鸡鸣泄泻,下利清谷,或洞泄不止;或口腔舌面布满腐糜;或面色苍白,疲惫腰酸,两耳不聪,小便频数,夜尿增多,甚至失禁;女子月经不行,带下清稀,或子宫脱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舌苔灰或黑,或舌光剥无苔,脉沉弱,或虚大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大补元气,滋阴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