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竞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
浙江省运动场地标准及施工流程指导书(2016.6.6)(1)
![浙江省运动场地标准及施工流程指导书(2016.6.6)(1)](https://img.taocdn.com/s3/m/98a360f258f5f61fb736667a.png)
浙江省运动场地标准及施工流程(试行)指导书浙江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行业协会2016年6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内容 (1)1.3引用标准及相互关系 (1)1.4适用范围 (2)第二章运动场地基础设计与建设 (3)2.1运动场地基础结构层 (3)2.2材料选用 (3)2.3基础结构层质量控制要点 (4)第三章场地面层合成材料 (9)3.1运动场地合成材料生产企业资质要求 (9)3.2运动场地建设性能指标 (9)3.3运动场地面层弹性颗粒 (9)3.4运动场地底层弹性颗粒 (10)3.5运动场地弹性颗粒环保指标 (11)3.6塑胶跑道成品环保指标需符合GB/T14833-2011标准。
(11)3.7运动性能指标(塑胶跑道物理性能指标) (12)3.8人造草坪足球场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 (13)3.9人造草坪填充颗粒 (14)3.10人造草坪系统中弹性地垫技术指标 (16)3.11测方法与规则 (17)第四章面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18)4.1施工企业要求 (18)4.2施工控制要点及施工规范 (18)4.3划线 (24)4.4送检样块制作 (24)4.5球场施工控制要点及施工规范 (24)第五章人造草坪场地 (27)5.1施工企业要求 (27)5.2人造草坪足球场的施工质量控制 (28)5.3放线 (28)5.4摊铺人造草坪 (28)5.5人造草坪的拼接和粘合 (28)5.6标志线的切割和粘合 (28)5.7场地边沿的固定 (29)5.8人造草坪的修正和清理 (29)5.9填充石英砂 (29)5.10填充弹性颗粒 (29)5.11检查和清理施工现场 (29)第六章运动场地(馆)木地板、座椅设施 (30)6.1运动场地木地板 (30)6.2运动木地板施工质量控制 (32)6.3运动场地座椅 (33)6.4体育场馆座椅施工安装质量控制 (34)第七章施工流程、验收及使用与保养 (36)7.1 设计阶段 (36)7.2 施工阶段 (36)7.3 验收阶段 (36)7.4 使用与保养 (36)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编制《浙江省运动场地设施标准及施工建设指导书》的宗旨是,指导设计施工,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准则,是判定产品满足使用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是促进行业升级,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建好绿色运动场地,杜绝有毒、有害、劣质产品,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场地,让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用户和社会,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体育赛事中心改造工程方案
![体育赛事中心改造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3ba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a.png)
体育赛事中心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赛事中心作为重要的体育场馆,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施的老化,很多体育赛事中心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体育赛事中心改造工程方案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改造方案,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二、项目意义体育赛事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一座体育场馆,更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因此,对体育赛事中心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更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项目范围本次改造工程涉及体育赛事中心的各个方面,包括场馆设施、景观环境、安全设施等内容,从细节上全面提升体育赛事中心的品质和形象。
1.场馆设施改造针对现有的场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包括体育场地、看台、休息室、更衣室、媒体设备等。
2.景观环境改造优化体育赛事中心的周边环境,提升景观效果,包括绿化、灯光、广场等。
3.安全设施改造增加消防设备和应急设施,提升场馆的安全性。
四、改造方案1.场馆设施改造(1)场地改造:对体育场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打造,优化场地的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2)看台改造:对现有的看台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座位的舒适性和观赛体验,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休息室和更衣室改造:对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休息室和更衣室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便利设施,提升使用体验。
(4)媒体设备改造:更新现有的媒体设备,提高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
2.景观环境改造(1)绿化美化:增加植被和花坛,提升场馆的绿化水平,改善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2)灯光美化:增加景观灯光,改善夜间的景观效果和安全性,提升场馆的品质和形象。
(3)广场改造:对场馆周边的广场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提升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增加社交和活动空间。
3.安全设施改造(1)消防设备增加:增加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提高场馆的火灾防护能力。
浙江省省本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清单
![浙江省省本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39520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f.png)
2.观众座位为固定ຫໍສະໝຸດ 。大型体育馆指配备有专门设备,能够进行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
—
工0.6
能开展多项大型室内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可进行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活动;符合应急、疏散、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1.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2.观众座位为固定座。
大型
游泳馆
指可供游泳、戏水活动的室内体育场地。
—
工0.3
能开展游泳、水球和花样游泳等室内比赛和练习。
1.应配置10泳道50米室内标准游泳池和1个准备池;
2.观众座位为固定座。
大型
全民健身中心
指专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室内空间环境为主的综合性体育设施。
≥3000
—
能开展多项群众体育运动和中小型体育比赛活动。
1.应配置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地,以室内场地为主,体育项目应不少于12项;
2.不设固定看台。
专属设施
主要指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残疾人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设施。
—
一
能开展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中小型体育赛事活动。
因地制宜,根据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设置相关场地和设施器材。
浙江省省本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清单
项目
项目定义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座位数(万座)
设施功能
配置要求
备注
体育场
指有8条以上标准400米跑道、场地中心含有11人制足球场、并建有固定看台的体育建筑。
—
三4
能开展大型田径、足球运动等比赛和练习;可进行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活动;符合应急、疏散、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
![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6e70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3.png)
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29•【字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84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84号《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10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2020年10月29日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中心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办法所称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审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专项体育运动设施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室内健身房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18f292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b.png)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10.29•【字号】杭发改投资〔2014〕542号•【施行日期】2014.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杭发改投资〔2014〕542号杭州市奥体博览城建设指挥部:你指挥部《关于要求对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的报告》(杭奥博指[2014]23号,中心项目编码:B-C41201021606)文悉。
我委已组织各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会审,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出具了该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评估报告,专家组经讨论后形成了专家组意见,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进行了调整、修改。
经研究,原则同意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国AREP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建设地点位于萧山区杭州奥体博览城东南角,东临滨江二路(奔竟大道),南临飞虹路(奥运路),西临利民河绿化带,北与奥体博览城双塔相邻。
二、建设单位杭州奥体博览中心萧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主要内容包括训练中心、五大中心(体育科研中心、运动员救护中心、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反兴奋剂科研中心、体能训练中心)、自行车馆和新闻中心、运动员宿舍及配套用房等设施,总建筑面积18453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64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8040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约58871平方米(以实测为准)。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容积率不大于2.0;2、建筑密度不大于45%;3、绿地率不小于20%;4、建筑限高120米;5、以《杭州市奥体博览中心交通影响分析》专家审查会的会议纪要(杭规发[2010]65号)及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已批项目为基础深化交通设计,落实基地机动车出入口、内部路网、地库出入口位置及各项停车配建要求。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5d9a0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5.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6•【字号】浙政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发〔2021〕3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11月6日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系统理念和数字化引领发展,加快推动建成覆盖城乡、便民惠民、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我省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到202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 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 8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4 5%以上,创成体育现代化县(市、区)30个以上,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建设。
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引领工作,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
实施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和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制定全民健身重点领域相关标准,鼓励体育社会团体制定项目团体标准。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38cc2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7.png)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使用体验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选址问题。
一个理想的选址应当交通便利,便于民众到达。
最好靠近公共交通站点,如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同时要有充足的停车位,以满足自驾者的需求。
此外,选址周边的环境也很重要,应远离污染源和噪音源,确保场馆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安静的氛围。
还要考虑到与周边社区、学校、商业区等的融合,以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在确定了选址之后,就要对场馆的规模和功能进行规划。
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可能需要建设大型综合性的体育场馆,能够举办大型赛事和容纳大量观众。
而对于中小城市或社区,则可以建设规模适中、功能实用的场馆。
功能方面,要多样化且具有针对性。
除了常见的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外,还应考虑设置健身房、游泳池、瑜伽室等不同类型的运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
同时,要配备完善的休息区、更衣室、淋浴间等附属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场馆,如游泳馆、滑冰场等,还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体育场馆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外观上看,要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能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内部设计则要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人性化布局。
比如,场地的高度和面积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运动员和观众有足够的活动和观看空间。
照明和通风系统要良好,以保证场馆内的舒适度。
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环保和安全性,确保使用者的健康。
在建设体育场馆时,资金的预算和筹集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预算要全面、细致,包括土地购置、建筑施工、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各项开支。
资金的筹集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以减轻财政压力,同时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
![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fafb3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5.12.21•【字号】浙体经〔2015〕368号•【施行日期】2015.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浙体经〔2015〕368号各市及县(市、区)体育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为加快完善全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切实保障体育场地设施用地,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浙政发〔2015〕19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取得良好成效。
至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体育场地124944个,用地面积11429.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79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2.7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8平方米。
相比2003年,全省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248.33%,人均场地面积增加了51.02%。
但总体看,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总量偏低和人均场地面积不足、结构功能不合理等问题,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需求不相适应。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加快推进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举措。
二、全面落实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目标任务(2016-2025年)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文件)要求,全力实现到2025年全省体育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5平方米;新建足球场地500片以上,实现全省90%以上乡镇建有足球场;新建或改建社区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馆2000个,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目标任务。
杭州奥体中心项目规划方案
![杭州奥体中心项目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3c784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a.png)
杭州奥体中心项目规划方案项目介绍杭州奥体中心项目是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和秋涛路的交汇处,总占地面积约250公顷。
项目包括主体场馆、附属设施及配套设施等,并可容纳较多的观众数量。
该项目是为了配合2022年杭州亚运会而建设的。
规划设计总体规划杭州奥体中心项目的总体规划着眼于满足亚运会的需求,同时结合区域景观、交通、环境等特点,对场馆建筑、道路、人车分流、停车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分为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两部分,其中空间布局以场馆为重心,以道路自然轴线为界,中心为商务区,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功能布局分为场馆、旅游配套、商业、休闲配套等四部分。
总体规划中,场馆建筑占比较大,有主体场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田径场馆、网球中心、国际青年体育文化中心等。
建筑设计场馆建筑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要点:1.设计风格:建筑设计风格简洁大方,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如宫殿式建筑、檐口翘角、顶饰翘角等。
2.建筑功能:主体场馆是场馆建筑中的核心,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
该场馆主要用于开闭幕式、会议、足球比赛、田径比赛、闭幕式等活动。
3.建筑造型:主体场馆的建筑造型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莲花,莲花的“花瓣”则代表着不同的座位区域。
整个建筑外观优美,富有流线感和立体感。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主要考虑场馆交通的便捷性,同时也要考虑配套设施和周边商业的发展。
具体设计措施如下:1.交通导向:规划了内环、外环、中轴路、宜环路等主要交通干道,交通导向明晰,方便观众到达各个场馆。
2.人车分流:在主体场馆周边设置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以分流行人和车流量,从而减少拥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环保设计环保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项目建设过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1.节约用能:场馆内部采用绿色节能的理念,强调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
在设计上,采用了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地源热泵系统等。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场馆水资源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和雨水回收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用来浇灌植物,同时雨水回收后用于冲洗厕所,从而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节约了水资源。
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d69fe6f8c75fbfc77db2d6.png)
浙 江省 体 育竞 赛 表 演 业 区域 布 局优 化 研究
应 继 华 沈锡 昂 康 志辉 , ,
(. 1 宁波大 学 科技学院 , 浙江 宁波 3 51 ;. 1 2 1 2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 宁波 3 57 ) 1 1 5
摘 要 : 育 竞 赛 表 演 业 作 为体 育产 业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研 究 目的 可 分 为 经 营性 与 公 益 性 体 育 竞 赛 表 演 业 , 演 业 体 按 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 t a t As a mp r a tp r f s o t n u t y p r s c mp tt n p ro ma c a e d d d i t a a o u s o sr c : n i o t n a t o p r s i d sr ,s o t o e ii e r n e c n b M e n o c t l g e f o f p o i b e a d n n p o ia l Th c t n o p r sc mp tt n p r o ma c a ih c r ea i n wi h c t n o r f a l n o - r ft b e t " e l a i fs o t o e ii e f r n e h sh g o r lt t t e l a i f o o o o h o o
s o t a i t s a d h sad csv n l e c n t e s a ea d d r c i n o p r sc mp t i n p ro ma c e e o me t p r sf cl i n a e ii ei fu n eo h c l n ie to fs o t o e i o e f r n ed v l p n . ie t
浙江省体育馆 设计任务书
![浙江省体育馆 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255778c281e53a5802ffdf.png)
附件二:设计任务书某市体育公园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某市体育局二ΟΟ九年七月十日1.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市体育公园1.2 设计内容:某市体育公园建筑方案设计1.3 组织单位:某市体育局1.4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根据某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及市政府呈报省政府《关于申请承办浙江省第15届运动会的请示》(绍政【2009】7号)精神,某市决定申办2014年浙江省第15届运动会。
省运会的申办和承办给某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建设市体育公园,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加快镜湖新区核心区块及构建某大城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业余训练,加快某体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某品位,扩大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1.5本地块位于某大城市镜湖新区核心区域,东侧为南北向的解放大道已建成通车,东西向的洋江西路已通车至本地块东南端;东南侧为即将兴建的文化科技中心,东北面紧邻即将兴建的某市行政中心和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交通便捷、区位极佳、环境优美。
区内北侧与西南侧水域宽广,河道从地块中间将北侧与西南侧大面积水域联通,脉络清晰且与古越水域连通。
1.6区域现状:该地区现状大部分为农田。
1.7设计范围(附件三:某市体育公园规划选址图):总用地约46.8公顷,具体四至范围见规划红线图。
2.项目定位2.1 核心区块的聚焦中心(某大城市建设需要)。
市体育公园地处镜湖新区核心区块,规划建设市体育公园,并使之成为镜湖新区核心区块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向往。
2.2 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功能需要)。
满足承办省运会、全运会部分项目比赛、国际国内高水平单项体育大赛、市民体育健身、开展业余训练需要的综合性体育健身中心。
2.3 新业态中心(建后运营需要)。
适应新时期体育场馆建设要求,成为寓会展、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业态中心,为建成后的运营打好基础。
2.4 山水生态旅游中心(某特色需要)。
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c9ade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4.png)
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体育局•【公布日期】2021.03.29•【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86号•【施行日期】2021.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8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体育局2021年3月29日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浙江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
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浙江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实施意见》总体部署,为明确“十四五”时期浙江体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体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民健身服务达到新水平。
率先启动体育强县(市、区)、体育现代化创建。
实现城乡“15分钟健身圈”。
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42%,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8%。
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87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等798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532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5560个,百姓健身房1015个,社会足球场地1013片。
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2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人。
竞技体育成绩取得新突破。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8f77b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8.png)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场馆的功能和实用性,还要兼顾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一、规划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在进行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之前,深入的调研和全面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对当地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体育爱好和参与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定场馆的潜在使用人群和使用频率。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年轻人较多,且对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热情较高,那么在规划中就应适当增加相关场地的数量和规模。
其次,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进行评估。
建设体育场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必须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场馆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以保证场馆能够长期正常运转。
另外,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要加以研究。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场馆的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要注重场馆的通风和防潮设计。
二、场馆的功能定位与布局明确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是规划的核心环节。
体育场馆可以分为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
综合性场馆通常能够举办多种体育赛事和活动,如田径、游泳、球类比赛等;专业性场馆则侧重于某一特定的体育项目,如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在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场馆与周边交通、商业、居住等区域的关系。
场馆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观众和运动员的出行。
同时,周边最好有配套的商业设施,如餐饮、购物等,以满足人们在观赛和运动之余的需求。
此外,场馆的内部布局也要合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要相互衔接,流线清晰,避免人流和物流的交叉干扰。
例如,观众入口和运动员入口要分开设置,避免造成拥堵;更衣室、休息室、医务室等配套设施要靠近比赛场地,方便运动员使用。
三、场馆的设施与设备体育场馆的设施和设备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8d452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b.png)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体育局•【公布日期】2020.07.14•【字号】浙体竞〔2020〕162号•【施行日期】2020.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浙体竞〔2020〕162号各市、县(市、区)体育部门,省体育局各直属单位,各省级体育协会: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体育赛事改革发展,加快健康浙江和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体育力量,省体育局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体育局2020年7月14日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体育赛事是建设健康浙江、打造现代化体育强省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体育赛事蓬勃开展,各地举办赛事积极性不断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健康浙江和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改善和丰富民生、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成为展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成就的重要窗口。
同时,我省也存在赛事管理多头、办赛质量不高、高水平赛事不多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赛事改革发展,助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体育赛事规划布局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省服务,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体育力量。
体育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体育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5d8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9.png)
体育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体育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以及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我们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体育场。
二、项目目标1.打造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提供全方位的体育活动场所。
2.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3.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需求,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引进高水平的体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
三、项目规模和布局1.总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包括体育场地、园区和其他相关设施。
2.主体设施:主体体育场、训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
3.辅助设施:会议室、展览厅、餐饮区、休闲区、停车场等。
4.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灵活可变。
四、项目建设内容1.主体体育场:设计容纳XXX人,可以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场馆内设施完备、舒适、安全。
2.训练场:设置多个训练区域,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需求,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
3.篮球场和网球场: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可举办各类篮球和网球比赛。
4.游泳馆:设有标准的游泳池和观众席,可进行各类游泳比赛和水上活动。
5.健身房:提供先进的健身设施和专业的健身培训,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6.辅助设施:会议室、展览厅等,可用于举办会议、展览和其他文化活动。
五、项目建设进度1.前期准备:完成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和土地手续等工作,预计耗时3个月。
2.建设阶段:预计耗时12个月,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和安装等工作。
3.竣工验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保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六、项目投资和运营1.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XXX万元,设备采购和安装费XXX万元。
2.运营阶段:由政府或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通过赛事举办、培训活动、租赁等方式获取运营收入。
3.运营收入主要包括场地租赁费、门票收入、培训费等,预计年收入为XXX万元。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37e6b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e.png)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4.01.15•【字号】湖体〔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湖体〔2024〕2号各区县文广旅体局:为确保《湖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顺利推进和实施,结合2024年省、市建设任务和各区县申报情况,对2024年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进行分解。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项目(一)省级1.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村级全民健身广场4.足球场(笼式足球场)5.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百姓健身房7.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8.国球“两进”(进社区、进公园)(分中央、省级任务)(二)市级1.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2.多功能运动场3.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4.笼式足球场二、建设标准(一)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以室内为主,由政府主导建设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建设。
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其中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面积不少于3500平方米。
至少能够开展12个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体质测试室、室内器械健身房为必配),建有健身用房(大空间健身用房和小空间健身用房)和服务用房。
大空间健身用房是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不小于7米、体育场地活动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场所;小空间健身用房是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不小于3米、体育场地活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场所。
室外有绿化较好、规模适当、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的健身场地。
(二)乡镇(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1.室内综合馆:建有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适合当地开展的体育项目场地设施,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街道不少于600平方米),建有小型健身房,配有一定数量的训练力量、柔韧性的健身器材。
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5499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e.png)
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体育场馆是承载体育比赛、训练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水平,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我们制定了本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本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计划旨在加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提高体育场馆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完善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体系,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体育场馆。
具体目标如下:1. 健全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制度;2. 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进程,提高体育场馆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3. 逐步完善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体系,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体育场馆。
三、重点任务1. 加强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健全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制度。
要根据国家体育发展规划和地方体育发展需求,制定体育场馆建设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推动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工作。
2. 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进程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完善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
加强对体育场馆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体育场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
同时,推动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推进,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进程,促进体育场馆建设的快速发展。
3. 提高体育场馆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体育场馆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提高体育场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的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制度,促进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强对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提高体育场馆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
四、具体措施1. 完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机制(1)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2)建立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形成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环节有效衔接;(3)加强对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规划管理水平。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8c653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9.png)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体育场馆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规划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场馆不仅能够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还能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空间。
一、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重要性首先,良好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有助于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专业的场地设施、先进的设备以及合理的布局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训练和比赛条件,有助于他们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创造更好的成绩。
其次,它能够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方便、舒适、多样化的体育场馆可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再者,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化、标志性的体育场馆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前期调研在进行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之前,充分的前期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对当地人口规模、体育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了解人口规模和结构,可以准确预估体育场馆的使用频率和人流量,从而合理确定场馆的规模和容量。
对体育需求的调研则需要了解当地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现有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和设施配备。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
建设资金的投入、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都需要与当地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地理环境的考察包括地形、气候等因素。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需要加强场馆的抗震设计;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要考虑通风和防潮等问题。
三、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设计原则(一)功能性原则体育场馆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体育活动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体育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保场地尺寸、设施配备、照明、通风等符合标准规范。
(二)人性化原则要注重观众和运动员的体验,提供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座位、清晰的标识、完善的服务设施等,让人们在体育场馆中感受到便捷和舒适。
体育场馆建设方案
![体育场馆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7014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4.png)
(3)采用封闭施工、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4)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确保施工材料、设备堆放有序,通道畅通。
(5)加强对施工废料、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规定。
(6)开展绿色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2. 风险应急管理
4. 绿色环保: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运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5. 智能化系统:搭建智能化管理体系,包括安防、消防、信息发布、赛事管理等功能。
6. 施工工艺: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施工组织与人员安排
施工组织方面,本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主体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各阶段明确分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本工程的目标是:
1. 满足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需求,具备举办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赛事的能力,同时兼顾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
2. 打造一座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的体育场馆,为运动员、观众舒适的比赛和观赛环境。
3. 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利用,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
4. 竣工验收阶段
(1)成立验收小组: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等组成。
(2)人员安排:验收小组负责对工程进行自检、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3)竣工验收: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竣工验收。
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人员安排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1. 专业对口:确保各岗位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前期准备阶段(1-3个月):完成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手续办理等工作。
(2)主体施工阶段(4-12个月):
竞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竞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4e8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3.png)
竞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竞赛基地建设是为了提供优质的竞赛环境和培训条件,为广大竞赛选手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机会。
下面是一份竞赛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1. 提供优质的竞赛场地和设施,为竞赛选手提供有利条件。
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供专业的教练团队,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
3.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组织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和竞技水平。
4. 培育和培养优秀的竞赛选手,为国家培养人才储备。
二、建设内容:1. 场地建设:选取适合的地点,占地面积达到建设规模要求,拥有足够的室内和室外场地。
建设标准化的竞赛场地,包括赛场、训练场、观众席等。
2. 设备配备:根据竞赛项目需求,提供专业的比赛用具和训练设备,满足不同项目不同需求。
3. 教练团队建设:招聘专业的教练队伍,包括主教练、助教和专家顾问等,根据选手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4. 培训机制建立:建立科学的竞赛培训制度,包括基础培训、专项培训和集中培训等,为选手提供系统化的训练和发展机会。
5. 竞赛活动组织: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包括校际交流、区域赛事和国际比赛等,提供多样化的竞赛机会。
6. 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选手,为国家培养竞赛人才储备。
三、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需求:调研市场需求和选手需求,确定竞赛项目和建设规模。
2. 场地选址和规划:找到合适的地点,并制定场地规划和设计方案。
3. 设备采购:根据项目需求和规划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和配置。
4. 教练团队招聘和培训:根据项目需求,招聘专业的教练团队,并提供培训和辅导。
5. 培训机制建立: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建立培训机制和评估体系。
6. 竞赛活动组织: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建立竞赛赛事体系。
7. 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选拔和培养优秀选手。
四、资金投入:竞赛基地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可以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合作机构投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规划范围为浙江省内能承办省级及以上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家级及以上单项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其余体育场馆由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规划建设。
(四)体育场馆资源多功能开发和区域共享成为可能
体育场馆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其功能已从单纯的体育竞赛逐步向体育竞赛、商贸会展、重大集会等多功能转变,对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强化,要求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在满足体育竞赛和多功能开发经营的基础上,与周边区域的功能相协调,与区域整体开发的目标相一致。
1、总体目标
以加快我省竞技体育及体育经济发展、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为目标,结合国家和省级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和优势体育项目建设,统筹布局全省竞赛体育场馆,形成承办全运会、城运会和国际重大单项体育赛事的场馆群;推进群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互相发展;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现代职业体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场馆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体制,保障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各地陆续兴建了一批高规格竞赛体育场馆,培育了一批体育世界冠军。“十一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竞赛体育场馆建设为抓手,以申办重大体育赛事为突破口,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繁荣体育事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建设“体育强省”奠定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竞技体育发展,优先发展奥运优势项目和具有浙江特长的项目,建成教育、训练、科研一体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国一流的训练基地,提高全面参与竞争的综合实力。统筹规划竞赛体育场馆,积极申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已成为我省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建设“体育强省”的必然选择。
二、背景与趋势
(一)体育产业将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亮点
2005年浙江人均GDP已达3300多美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居民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体育产业也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以优势体育项目和现有场馆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我省重大赛事承办能力为主要目标,统筹布局全省竞赛体育场馆,杜绝场馆资源铺张浪费,在周边半小时车程内的相邻地区已有大型综合性竞赛体育场馆的市县,原则上不再布局类似场馆。加强地区间、院校间、院校与地方间场馆资源共享,推进体育场馆有序建设。
本规划年限为2006~2010年。
一、现状与问题
(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有待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GDP达1336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列全国第3位。按“五普”口径,我省城市化水平达55%,居沿海各省市前列。“十五”期间,我省运动员共取得世界冠军49个、亚洲冠军62个、全国冠军308个。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共夺取4金1银1铜,金牌数列广东、北京之后,与山东、辽宁并列全国第三位,奖牌数列第五位。2003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437.81亿元,增加值96.6亿元,占全省GDP的1.05%,高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全国领先,体育彩票发行量居全国前三位。
(三)职业体育发展初具规模,赛事组织有待加强
目前,我省已拥有绿城足球、万马篮球、利群男排等8家职业体育俱乐部,职业体育发展初具规模,但相对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我省还亟待通过承办重大赛事来培育职业体育市场。2004年,上海市举办了F1大奖赛中国站比赛、NBA季前赛、ATP大师赛等30余项重大国际比赛项目;北京市已承办了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亚洲杯足球赛等21项重大国际比赛;广东省已承办了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巴足球对抗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等18项重大国际比赛,而我省仅承办了西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等4项国际性赛事,且缺乏媒体影响力和市场带动力。
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省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体育相对发达省市相比,我省体育产业也存在一定差距。2003年,北京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的1.7%,高出我省0.65个百分点。上海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虽为0.52%,但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54.9%,而我省仅为15.1%。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大省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体育法》,按照区域共享和竞赛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要求,统筹安排全省竞赛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发挥机制体制优势,深化体育场馆的多元化投融资和市场化运营改革;大力培养我省优秀体育竞技人才,拓展高水平体育赛事,推进全民健身,创建体育品牌;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竞争力,促进体育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进程,高起点开创我省体育发展新局面。
——杭甬温台嘉具备承办省运会的场馆能力。在2010年前后,杭甬温台嘉五市具备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内外部分重大单项赛事的能力;各县(市、区)建有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原则上每个设区市拥有一座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
——形成一批具备承办国际赛事和职业联赛的场馆。结合国内外职业体育赛事发展和我省群众体育基础,兴建或改扩建一批能够承办重大单项国际赛事和国内联赛的体育场馆,组织引进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培育竞赛体育市场,提高场馆综合利用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与组织功能不断加强,以城市为中心的服务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重大体育赛事在中心城市举办的频度也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大型竞赛体育场馆向区域性中心城市集中。同时,由于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场馆的数量和规格要求较高,而我省经济发达的县市和地方群众体育基础较好的县市,已具有一定的体育场馆基础,且省域范围内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场馆资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共享创造了条件。
(二)体育场馆整体水平提高,承办赛事能力有待提升
根据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报告,到2003年底,除京津沪外,我省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投入、万人标准体育场地数三项主要指标中,前两项仅次于广东,居各省区第二位,第三项仅次于广东、福建,居各省区第三位。目前,我省已建成黄龙体育中心、温州体育中心、宁波体育中心、台州体育中心(一期)、义乌体育中心(一期)等一批标志性竞赛体育场馆,以及北仑体育馆、路桥体育馆、黄岩体育馆、湖州极限运动场等重点竞赛体育场馆,已具有一定的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条件。同时,我省许多场馆还存在规模小、内场小、缺少现代配套设施等问题,场馆的建设布局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场馆数量多、档次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场馆数量相对较少,如丽水市区迄今尚无一处标准体育场馆。此外,由于目前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多以行政区域为单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场馆的重复建设和无序攀比,也使高规格的特色专项场馆相对缺乏,影响了承办重大赛事的能力。
深化改革,多元投资。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主要由政府投资为主,同时应加快完善场馆的股权结构和运营机制改革步伐,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场馆规划建设要考虑适当配套商贸、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积极通过组织体育赛事来强化场馆造血功能,通过多元经营提升场馆运营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发展目标
2、具体目标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规划建设,到2010年前后,全省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全省具备承办全运会的场馆能力。以杭州为中心,结合全省群众体育基础和场馆资源,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场馆资源和建设一批高规格竞赛体育场馆,使我省具备承办全运会的场馆条件和能力。
——杭州具备承办城运会的场馆能力。结合赛事申办情况和赛事要求,合理布局和整合杭州市及周边城市体育场馆资源,使杭州具备承办城运会的场馆条件和能力。
(二)竞赛体育职业化和院校化成为发展方向
自国际奥委会允许职业球队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竞赛体育职业化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在美国,目前职业体育收入已占美国体育总收入的72%左右,成为美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西欧各国竞赛体育职业化起步于20世纪初,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职业足球联赛已成为全球竞赛体育职业化的重要标志。同时,竞赛体育的院校化步伐呈加快发展趋势,以有利于形成“训、学、研”三位一体的良好运作机制和场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而已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现代化体育强国广泛采用。
浙江省竞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 2010-7-30 14:25:00 竞赛体育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提升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竞赛体育场馆是以职业运动员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场所,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全省体育场馆,对于推进浙江“体育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省拥有8家职业运动队,运动队职业化进程已走在全国前列。面对竞赛体育院校化发展趋势,我省已组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省体育院校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场馆设施水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体育场馆设施的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它反映国家或地区(城市)已具有经济实力来建设现代化场馆,也有群体基础来欣赏或者从事体育活动,更有管理运营能力来组织大型赛事。不少国家或地区(城市)把提升竞赛体育场馆设施水平作为重要手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布局优化,推进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我省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匮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利用我省较好的体育产业基础,优先发展体育经济,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扶持体育经纪和赛事经营推广代理,将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同时,我省繁荣的民营经济,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市场化运营、职业体育赛事的组织承办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不断完善,长三角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省通过引进高规格职业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赞助商和长三角地区大批体育观众群的时机已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