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拓展阅读-咏雪诗欣赏
咏雪的诗句赏析
咏雪的诗句赏析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的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
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
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
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因为经常能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呈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
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
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
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
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颖,独具特色,出奇制胜。
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经过去,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
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
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
“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咏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咏雪》原文、译文及赏析《咏雪》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雪》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咏雪 / 咏雪联句南北朝: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咏雪》《雪》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咏雪》《雪》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雪南北朝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雪唐代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4.(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作都是以雪作为直接描写、吟咏对象的咏物诗。
B.吴诗通过“微风摇”“细雪下”“如雾转”等词体现出江南雪景的特点。
C.吴诗五六句对比鲜明,眼前不见杨柳的绿意,但见桂树枝头上的白雪。
D.罗诗在看似平和的叙写中流露出冷隽的讽刺,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愤怒。
15.(6分)同样是写雪,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4.A 15.内容:吴诗直接描写了庭院中的细雪在帘隙间、空中、阶上、桂枝头等的景象;罗诗并未直接写雪,而是借题发挥。
情感:吴诗表现诗人“不见杨柳春”的叹惋以及“相思”无人倾诉的感伤与孤独;罗诗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怒,流露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这两首诗作都是以雪作为直接描写、吟咏对象的咏物诗”错误。
罗诗并未直接描写雪,且不是咏物诗。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分析内容:《咏雪》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
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
“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
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
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
“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
这与“下帘隙”不同。
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
咏雪文言文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撒盐空中似梅花,梅花满地尽皑皑。
【注释】1. 咏雪:以雪为题材进行吟咏。
2. 纷纷:雪花飘落的样子。
3. 所似:像什么。
4. 撒盐:比喻雪花飘落的样子。
5. 差可拟:大致可以相比。
6. 梅花:此处比喻雪花。
7. 皑皑:洁白的样子。
【翻译】雪花纷纷飘落,像什么样子呢?撒盐在空中,大致可以相比。
撒盐在空中,就像梅花一样;梅花满地,都是洁白一片。
【赏析】这首《咏雪》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以疑问句的形式开头,直接将读者带入雪的意境之中。
诗人没有直接描述雪的形状,而是通过“何所似”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在心中自行构建出一幅雪的图画。
次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撒盐”来比喻雪花的飘落,既形象又生动。
盐粒在空中飘洒,与雪花飘舞的景象相似,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三句“撒盐空中似梅花”,将雪花与梅花相提并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这样的比喻使得雪花不仅具有了美丽的外表,还赋予了它一种高尚的品格。
最后一句“梅花满地尽皑皑”,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洁白的雪花将整个世界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比喻和联想,将雪花的美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雪为题材,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诗人在描绘雪的美丽景象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总之,《咏雪》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值得后世读者细细品味。
咏雪文言文及翻译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译文及赏析:《咏雪》这首诗以冬季的雪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美丽画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翻译: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天地,纷纷扬扬地飘舞在晴朗的天空。
)赏析:首句以“白雪皑皑”形容雪的洁白无瑕,覆盖了整个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
次句“纷纷扬扬舞晴空”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晴朗天空中的飘舞,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翻译:山川被银白色的雪花覆盖,显得更加秀丽;玉树和琼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第二句“银装素裹山川秀”通过“银装素裹”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玉树琼花映日红”则通过“玉树琼花”和“映日红”描绘了雪中的树木和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翻译:寒冷的北风凛冽,大地被冰雪覆盖;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
)赏析:第四句“寒风凛冽冰封地”通过“寒风凛冽”和“冰封地”传达了冬季的严寒和雪后的寂静。
第五句“皎洁月光照长空”则描绘了夜晚雪景的宁静,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翻译:梅花在雪中傲然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雪后的景象如同诗画中的美景。
)赏析:最后两句“梅花傲雪迎春开”以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雪中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而“雪景如诗画图中”则将雪后的美景比作诗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咏雪古诗词意境赏析
咏雪古诗词意境赏析雪,这一自然界的奇妙景象,自古以来就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兴。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雪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营造出了各种令人陶醉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
在这茫茫天地间,所有的生命似乎都销声匿迹,千山万径,一片寂静。
唯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不仅渲染了环境的严寒,更烘托出了老翁内心的孤寂和超脱。
这种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宁静、超脱境界的追求。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另一番景象。
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春风中盛开的梨花。
这一比喻,瞬间让寒冷的雪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夜之间,大地被装点得银装素裹,那枝头的积雪,就像洁白的梨花般娇艳动人。
这里的雪,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了惊喜和美好的,展现出了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再看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花似乎也有了人的情感,嫌弃春天来得太迟,于是纷纷扬扬穿过庭院的树木,化作飞花。
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赋予了雪俏皮、活泼的性格,使雪景充满了灵动之美。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
在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中,我们通过诗人的笔触,感受到了一种静谧而宏大的美。
隔着窗户听到风吹动竹子的声音,打开门,眼前是满山的积雪。
这种由听觉到视觉的转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那份宁静与壮美交织的意境。
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柴门内传来犬吠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来。
短短两句诗,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沧桑的氛围。
那风雪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坎坷,而归来之人,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对归宿的渴望。
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将雪与梅相比较,从颜色和香气的角度,巧妙地展现了雪的洁白和梅的芬芳。
《雪》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雪唐代:罗隐原文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
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
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
“尽道”二字,语含讥讽。
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
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
“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
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
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
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
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
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
雪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雪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雪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雪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原文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翻译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注释尽:全。
道:讲,说。
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若何:如何,怎么样。
宜:应该。
赏析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
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
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
“尽道”二字,语含讥讽。
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
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
“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
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
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
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
一年级《咏雪》赏析
一年级《咏雪》赏析
1.【问题】一年级《咏雪》赏析
【答案】一年级《咏雪》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咏雪
【作者】郑燮【朝代】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咏雪句子赏析
自古以来,雪作为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一直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雪》便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描绘了雪的形态、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咏雪》。
《咏雪》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一、开篇点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描绘了北风凛冽、草木凋零的景象。
诗人以“北风卷地”形容风势之猛烈,使得“白草折”,形象地表现了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
同时,“胡天八月即飞雪”也点明了时间,胡天指的是北方,而八月正值秋季,按常理而言,应是秋风扫落叶之时,然而北方的八月却飘起了大雪,为后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象做了铺垫。
二、对比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前两句的恶劣环境与后两句的美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前两句写风雪交加,草木凋零,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而后两句则写春风吹拂,梨花盛开,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感受到恶劣环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
三、意象运用“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中的意象运用得非常巧妙。
梨花象征着纯洁、美好,诗人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雪后的景象,既表现了雪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梨花盛开也与“春风”相呼应,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
四、情感表达《咏雪》这首诗在描绘雪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前两句写风雪交加,草木凋零,反映了诗人对恶劣环境的无奈;而后两句写春风吹拂,梨花盛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五、语言特点《咏雪》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朴实,富有韵律感。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将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咏雪诗歌及赏析
咏雪诗歌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雪诗歌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咏雪》(南朝·梁)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雪》(元)吴澄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关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赏析:吴均摹写细雪纷纷、天地皆白的迷人景致,笔触细腻,似十八少女手持银针绣出一幅“庭院观雪思人图”;吴澄描绘大雪飞扬、江山莽莽的开阔意境,气魄雄奇,如三十大汉手执横笛吹出一支“江山赏雪遐想曲”。
仔细品读,前首诗如香茗一般耐人涵咏,后首诗则如醇酒一样令人激奋。
两首诗作笔法不同,情调各异,境界有别,但同样令人激赏,同样给人新奇别致的美感享受。
吴均的《咏雪》笔触细腻,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上。
前两联着重绘景。
微风起,庭树摇,细雪纷纷,飘下帘隙;“微”、“细”抓住景物特征“庭”、“帘”点明观雪处所。
起笔开门见山,直写雪景又带出观雪之情事,笔墨简洁。
三、四两句通过比喻写景,“萦空”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如雾转”突出其飘飘洒洒的动态美,这是仰视之景;“凝阶”绘雪花凝聚台阶之状,“似花积”展现出雪花的静态美,这是俯视之景;连用两个贴切比喻,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后两联转入抒情。
五、六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
“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
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
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那么,诗人为何见雪而思春呢?尾联直陈诗人心迹。
原来他正在思念着一个人!或许此人曾与诗人相聚,但不久又分别,他们约于来年杨柳吐翠的春日再见,互诉万千心曲、别绪离情。
《雪》课文及赏析
《雪》课文及赏析暖国〔2〕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3〕,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4〕;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语丝》周刊第十一期。
〔2〕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3〕宝珠山茶据《广群芳谱》卷四十一载:“宝珠山茶,千叶含苞,历几月而放,殷红若丹,最可爱。
”〔4〕磬口的蜡梅花据清代陈○子撰《花镜》卷三载:“圆瓣深黄,形似白梅,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
咏雪原文及赏析
咏雪原文及赏析咏雪原文及赏析(集锦3篇)咏雪原文及赏析1原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
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注释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
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凝阶:凝结于台阶。
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落泪。
道:诉说。
赏析: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
咏雪原文及赏析2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译文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
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词名由乐府相和歌辞《采桑曲》(陌上桑)变来,它本是大曲的“摘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韵,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吕宫。
癖(pǐ)爱:癖好,特别喜爱。
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
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陆游《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诗:“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谢道韫曾咏过雪花。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问子侄辈何物可比,有答以“撒盐空中差可拟”者,谢道韫则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文言文_咏雪翻译及讲解
(唐)白居易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天地一片白,江山尽染银。
雪似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带雨,犹抱琵琶半遮面。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白雪皑皑,瑞气盈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天地皆白。
柳絮飘飞,如烟似雾。
银装素裹,瑞雪飘飘。
松柏傲雪,挺拔苍翠。
雪压青松,青松挺立。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飞雪连天,白茫茫一片。
天地间,银装素裹。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瑞气盈门。
松柏青青,雪压不倒。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白雪皑皑,瑞气盈门。
翻译及讲解:《咏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雪的美丽和它所蕴含的吉祥寓意。
首联“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用“银装素裹”形容雪覆盖的景象,而“玉树琼枝”则比喻雪中的树木和枝条,如同玉石一般洁白无瑕。
“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表达了雪的吉祥寓意,认为瑞雪预示着丰收和好运。
“天地一片白,江山尽染银。
”再次强调了雪的覆盖范围之广,使得整个天地和江山都变成了银白色。
“雪似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雪比作梨花,形容雪的洁白和美丽,如同梨花盛开一般。
“梨花带雨,犹抱琵琶半遮面。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梨花拟人化,表现出梨花在雨中的娇美和哀愁。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描绘了雪花在风中旋转飞舞的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松柏傲雪,挺拔苍翠。
雪压青松,青松挺立。
”通过对比雪压青松的坚韧,突显了松柏的坚强不屈。
“飞雪连天,白茫茫一片。
天地间,银装素裹。
”再次强调雪的覆盖范围,使得天地间一片银白。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瑞气盈门。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雪后景色的赞美,认为雪后的江山如画,充满了吉祥之气。
《咏雪》阅读答案
《咏雪》阅读答案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是雪,描绘了雪花飞舞、覆盖大地的景象,以及雪的美丽和纯洁。
2. 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描绘雪?作者通过对雪的形象描写,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描绘雪。
他用诸如“飘香”、“霏霏”、“舞雨纷纷”等形容词和动词,将雪描绘成细腻、飘逸的景象。
他使用了比喻,将雪花比作精灵和花朵,增加了雪的魅力。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雪雨与草木、大地进行对比,突出了雪的纯洁和美丽。
3. 作者对雪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对雪的态度是赞美和喜爱的。
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雪的美丽和纯洁,表达了自己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充满了对雪的赞叹和对雪的赞美之情。
4.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他用美丽的形象描绘雪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同时,诗中的纯洁和美丽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惊叹。
5. 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受是怎样的?对于这首诗,我非常喜欢。
诗中的描写十分细腻,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雪花飘落的场景,让人心生赞美之情。
诗中的纯洁和美丽也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
同时,诗句的流畅和节奏感也让人读起来愉悦。
通过这首诗,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雪的美丽与纯洁,也让我对雪产生了更深的喜爱。
咏雪,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描绘和动人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众多咏雪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首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纯洁的赞美。
诗人以娴熟的笔触,在读者的心中勾勒出了一个纯净的冬日世界。
他以“飘香”、“舞雨纷纷”等词语,将雪花比做绽放的花朵,将雪雨比作秋天的细雨,描绘出飘零的雪花在空中旋舞的美景。
透过诗人的抒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雪花飘落的轻盈和美丽。
雪花纷纷而下,如同一个个洁白的精灵在空中漫舞,给世界带来了凛冽的寒意,却又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美丽。
可以说,诗人的笔触如同一双精美细腻的画笔,将雪的美景一一绘制出来。
咏雪辛弃疾赏析
《咏雪辛弃疾赏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写的咏雪的诗词。
辛弃疾写的雪呀,可有意思啦!他说“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就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世界。
而这时呀,士兵们还在雪地里赶路,他们的心情很急切,可能是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
比如说,有一群勇敢的小朋友,他们要在雪天去给山上的护林员爷爷送吃的,雪那么大,路那么滑,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一心想着快点把东西送到爷爷手里。
小朋友们,能感受到那种急切的心情吗?
《咏雪辛弃疾赏析》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辛弃疾的咏雪哟!
他还写“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意思是说呀,雪不像花那样娇艳,但是雪有自己独特的精神。
雪很纯洁,很坚强,不管天气多冷,它都勇敢地从天上飘下来。
就好像咱们班的小明同学,他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也不像有些同学那么会唱歌跳舞,但是他特别善良,经常帮助别人,这就是他的“雪精神”。
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这样有“雪精神”的人吗?
《咏雪辛弃疾赏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讲讲辛弃疾的咏雪。
比如说,辛弃疾写“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小朋友们想想,山峰像尖尖的竹笋,都变成了玉石,松树和藤萝像是开了好多好多银色的花。
这景色多美呀!
就像我们在冬天去公园,看到树上挂满了雪花,亮晶晶的,好像童话里的世界。
小朋友们,辛弃疾笔下的雪是不是特别美呀?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发现冬天的美!。
《雪》原文及赏析
《雪》原文及赏析一、原文雪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
我已经有三年未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此刻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
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
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
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
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此外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翱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本身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澜声,丛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安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日,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二、赏析这是一篇充满历史沧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
作者写阳关,不是一般的探幽访胜,不是单纯的咏物抒怀,而是借助阳关这一历史遗迹来折射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作出的贡献,来追寻中国古代文人曾经经历过的生命体验。
《咏雪》赏析
《咏雪》赏析
《咏雪》这篇文章,那可真是妙趣横生啊!
你瞧,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空中欢快地舞蹈。
谢太傅一家人聚在一起赏雪,这场景多温馨呀!这时候谢太傅发问了:“白雪纷纷何所似?”嘿,这问题可真有趣,不就像是我们平时看着天空问:“那朵云像个啥呀?”
他侄子谢朗马上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哎呀呀,把雪花比作撒在空中的盐,好像也有点道理,盐也是白白的嘛。
不过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
这时候谢道韫不紧不慢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哇塞,这可真是神来之笔呀!柳絮随风飘舞的样子,多形象多美妙呀!比起撒盐,那可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就好比有人说月亮像个盘子,有人却能说月亮像个会发光的大玉盘,是不是高下立判啦?
想想看,那轻盈的柳絮,在风中自由自在地飘飞,可不就是雪花飘落的样子嘛。
谢道韫能想出这么绝妙的比喻,真不愧是才女呀!她的这个比喻,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美丽的雪花如柳絮般漫天飞舞的场景,真的是太有画面感了。
再看看我们自己,有时候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能不能也像谢道韫这样想出这么精彩的比喻呢?还是只会干巴巴地说一句“好看”或者“真美”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锻炼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呀?
《咏雪》这篇短文虽然字数不多,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思考。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描绘。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辜负了这美好的世界,要像谢道韫一样,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表达呀!这就是我对《咏雪》的赏析,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冰雪世界中的文学瑰宝《咏雪》赏析与感悟
冰雪世界中的文学瑰宝《咏雪》赏析与感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有一篇短小精悍却又韵味无穷的作品——《咏雪》。
它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雪之世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思索。
《咏雪》的原文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这短短数语,却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将家庭聚会中赏雪论诗的温馨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集家中的晚辈们,一同谈论文章的义理。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家庭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就在大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时,雪突然下得更大更急了。
谢太傅兴致勃勃地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这个问题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众人的思维涟漪。
胡儿首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将雪花比作撒在空中的盐粒,从形态上看,盐粒和雪花都有细小、分散的特点。
这个比喻虽然形象,但总让人觉得少了几分灵动和诗意。
而兄女的回答则令人眼前一亮:“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把雪花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瞬间赋予了雪花轻盈、飘逸的美感。
柳絮本就是春天里轻盈的象征,与雪花的洁白、柔软相得益彰。
这个比喻不仅描绘出了雪花的形态,更传递出了一种灵动、优美的意境。
谢太傅听后大笑乐,他的“笑”中蕴含着对兄女才华的赞赏,也有对这次精彩讨论的满意。
这个小小的故事,通过简单的对话,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思维方式和文学素养。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咏雪》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雪的形态、颜色和触感,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雪的美妙。
这种含蓄而间接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同时,《咏雪》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注重文学修养和才华的展示,家庭聚会也成为了交流学问、切磋才艺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诗欣赏
郊行值雪
[北周]庾信
风云俱惨惨,原野共茫茫。
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
还如驱玉马,暂似猎银獐。
阵云全不动,寒山无物香。
薛君一孤白,唐侯两肃霜。
寒关日欲暮,披雪上河梁。
解析:天上的风和云都黯淡了,原野上一片茫茫。
六瓣的雪花下了起来,雪光像九光灯一样明丽,还像驱赶着玉马,又像捕猎银獐。
云形似兵阵一动也不动,寒冷的山上什么也没有。
雪又像薛君(孟尝君)的白狐裘和唐侯(春秋时的唐成公)的马一样洁白。
寒关的天色将要晚了,我迎着雪走上了桥。
诗中的比喻用得好,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茫茫雪原的壮美图景。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析:这首咏雪诗别开生面,前两句写春天姗姗还迟,一个“都”字反映了诗人久盼春天的急切心情,一个“惊”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见到初生的草芽时那种格外欢欣的心情。
后两句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衿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解析:诗人不正面描绘夜寒雪大,而是从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入手,从视觉入手,从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雪之大、厚,雪之重。
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咏春雪
[唐]韦应物
徘徊轻雪意,似惜艳阳时。
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解析:春雪轻轻飘飞,好像有意徘徊流连,珍惜那艳阳高照的明媚春光似的。
它不明白自己的飞舞会让风儿花儿都感到寒冷,反倒使梅花迟开,柳树迟绿了。
全诗融情于雪,以雪抒情,别有情趣。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把春雪轻飘漫舞、情意绵绵
的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语气婉转,由扬而抑,对春雪迟了梅柳有责备之意。
既写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时令特征,又表现了作者呼唤春光早至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