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Ⅳ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A=lg1/T=lgI0/It
二、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 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 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κ cl 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 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l 为透光液层厚度。
子时,可引起吸收峰的位移和吸收强度的改变,这些基团称为助 色团。如苯环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些基团取代后,苯环在254nm处 的吸收带的最大吸收位置和强度就会改变。
化合物 苯 氯苯 溴苯 苯酚 苯甲醚
取代基
max / nm 254
Cl 264
Br 262
OH 273
OCH3 272
m ax
300 320 325 1780 2240
1.定性分析 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测出未
知物的吸收光谱,原则上可以对该未知物作出定 性鉴定,但对复杂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有一定的困 难。
2.纯度的鉴定 用紫外吸收光谱确定试样的纯度是比较方便
的。
如蛋白质与核酸的纯度分析中,可用 A280/A260的比值,鉴定其纯度。
3.结构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般不用于化合物的
光源不是点光源,比色皿光径长度不一 致,光学元件的缺陷引起的多次反射等,均 造成光径不一致,从而与定律偏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品
1 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 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 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 氢灯和氘灯。
结构分析,但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 中的共轭结构和芳环结构还是有一定价值。
药物分析计算题总结1
(一)杂质限量计算题4道1.检查*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 〔每1ml 相当于1μg 的As 〕制备标准砷斑,砷盐的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多少? 答:g 0.2%0001.0%100102g/m l 1%1006=⨯⨯⨯=⨯=-ml L CV S μ 供试品应取2.0g2.取葡萄糖4.0g ,加水30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溶液〔pH3.5〕2.6ml ,依法检查重金属〔中国药典〕,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问应取标准铅溶液多少ml ?〔每1ml 相当于Pb10μg/ml 〕 答:ml C LS V 2%10010ml /g 10g 0.4105%1006-6=⨯⨯⨯⨯=⨯=-μ 标准铅溶液应取2.0ml.3.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称取肾上腺素0.250g ,置于25mL 量瓶中,加0.05mol/L 盐酸液至刻度,量取5mL 置另一25mL 量瓶中,用0.05mol/L 盐酸液稀释至刻度,用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310nm 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05,问肾上腺素的限量是多少?〔以百分表示,肾上腺素 %1cm 1E =453〕答:%055.0%100g250.0ml 5ml 25ml 25100145305.0=⨯⨯⨯⨯==S CV L 肾上腺酮的限量为0.055%4. Ch.P.〔2010〕泼尼松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取本品,加三氯甲烷-甲醇〔9∶1〕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 中约含3 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细量取2 ml ,置100 ml 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甲醇〔9∶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77∶12∶6∶0.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105 ℃枯燥10分钟,放冷,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立即检视。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拟,不得更深。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吸光系数法 盐酸氟奋乃静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精密 称定,加盐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 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 光度法,在25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吸收系数为553~593。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贝诺酯片含量测定
•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 适量(约相当于贝诺酯片15mg),置100ml 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振摇,微温, 使贝诺酯溶解后,放冷。加无水乙醇稀释 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240nm得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7H15NO5 得吸光系数为药7典4中常5见计的定算量分析,方法即简介 得。
• 高氯酸法的标准溶液是什么?指示剂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 应用较广的沉淀滴定法是什么?其指示剂是什么? • 配位滴定法的标准溶液是什么?指示剂是什么?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基本原理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溶液时,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 和液层厚度成正比。
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基本原理
采用气体为流动相流经装有填充剂得色谱 柱进行分离测定得色谱方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应用
溶剂残留量得检查、乙醇检查、挥发性杂 质检查、维生素E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得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
缝; ⑤出射狭缝。
2019/2/21 17
3.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 (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注意:用作盛空白溶液的比色皿与盛试样溶液的比色皿应 互相匹配,即有相同的厚度与相同的透光性。为了减少反射损 失,比色皿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 不能用手指拿比色皿杯的光学面,用后要及时洗涤,可用 温水或稀盐酸,乙醇以至铬酸洗液(浓酸中浸泡不要超过 15分 钟),表面只能用柔软的绒布或拭镜头纸擦净。
2019/2/21
Hale Waihona Puke 2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使用
2019/2/21
21
2019/2/21
22
721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
1.预热仪器。为使测定稳定,将电源开关打开,使仪器预热20min, 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要连续光照。预热仪器和不测定时应将比 色皿暗箱盖打开,使光路切断。 2.选定波长。根据实验要求,转动波长调节器,使指针指示所需要 的单色光波长。 3.固定灵敏度档。旋动灵敏度档,使其固定于某一档,在实验过程 中不再变动。一般测量固定在“1”档。 4.调节“0”点。轻轻旋动调“0”电位器,使读数表头指针恰好位于透 光度为“0”处(此时,比色皿暗箱盖是打开的,光路被切断,光电 管不受光照)。 5.调“0”和调“100%”。比色皿中装入参比溶液近4/5,放入比色皿座 架的第一格内,其它格内放入样品或标样,把比色皿暗箱盖子轻轻 盖上,用参比溶液重复调“0”和“100%”,至仪器稳定。 6.测定。轻轻拉动比色皿座架拉杆,使样品或标样溶液进入光路, 此时表头指针所示为该溶液的吸光度A。读数后,打开比色皿暗箱 盖。 7.关机。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切断电源。将比色皿取出洗净,并 将比色皿座架及暗箱用软纸擦净。
药物分析计算题
药物分析计算题Datou1.容量分析(1)直接滴定法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2054g,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在30秒内不褪,消耗碘滴定液(0.04999mol/L)23.48ml。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剩余滴定法尼可刹米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1517g,加冰醋酸10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
1036mol/L)滴定, 至溶液显蓝绿色,消耗高氯酸滴定液( 0.1036mol/L) 8.23ml;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空白试验消耗高氯酸滴定液(0。
1036mol/L)0.05ml.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
1mol/L)相当于17。
82mg的C10H14N2O。
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紫外—可见光光度法(1)对照法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41。
3mg,置250ml量瓶中,加0。
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
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57nm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
589,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
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吸收系数法炔雌醚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49.5mg,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另一5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80nm 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
502;另精密称取炔雌醚对照品19.8mg,置2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80nm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
498。
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参考答案1.容量分析(1)直接滴定法%6.100%10010002054.005.004999.048.23806.8%100%=⨯⨯⨯⨯=⨯=WTVF 含量(2)剩余滴定法%5.99%100101517.01.01036.0)05.023.8(82.17%100%30=⨯⨯⨯-⨯=⨯-=WF V V T )(含量2。
仪器分析4大分析方法
附录V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这种方法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准品同时操作。
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对照品比较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
附录ⅧA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是容量分析中用以确定终点或选择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
选用适当的电极系统可以作氧化还原法、中和法(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沉淀法、重氮化法或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等的终点指示。
1.电位滴定法选用两支不同的电极。
一支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随溶液中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支为参比电极,其电极电位固定不变。
在到达滴定终点时,因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指示电极的电位突减或突增,此转折点称为突跃点。
2.永停滴定法采用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间加一低电压(例如50mV)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时,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
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
仪器装置电位滴定可用电位滴定仪、酸度计或电位差计,永停滴定可用永停滴定仪。
电流计的灵敏度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水分时用10-6A/格,重氮化法用10-9A/格。
方法电极系统说明水溶液氧化还原法铂-饱和甘汞铂电极用加有少量三氯化铁的硝酸或用铬酸清洁液浸洗水溶液中和法玻璃-饱和甘汞非水溶液中和法玻璃-饱和甘汞饱和甘汞电极套管内装氯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光谱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吸收或发射的光线强度,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紫外光谱通常指波长范围为200-400纳米(nm),可见光谱通常指波长范围为400-700nm。
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是由电子跃迁引起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因而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强度的变化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所含有的共轭结构和它的质量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主要仪器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样品室、分光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实验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分析,然后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量。
当光线穿过样品之后,被检测器捕捉到,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差异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制药行业中,可以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纯度检验等;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含量;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合格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二篇示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和应用,来深入了解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被激发到高能级状态,并发生颜色变化。
通过检测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1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法的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
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A=log1/T=ECL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C溶液浓度;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 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
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
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
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
因此,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
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中国药典2005二部凡例及附录
二 部凡例目次(增修订的附录)附录Ⅰ制剂通则Ⅰ A 片剂Ⅰ B 注射剂Ⅰ C 酊剂Ⅰ D 栓剂Ⅰ E 胶囊剂Ⅰ F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Ⅰ G 眼用制剂Ⅰ H 丸剂Ⅰ J 植入剂(增订)Ⅰ K 糖浆剂Ⅰ L 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Ⅰ M 膜剂Ⅰ N 颗粒剂Ⅰ O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Ⅰ P 散剂Ⅰ Q 耳用制剂Ⅰ R 鼻用制剂Ⅰ S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Ⅰ T 搽剂涂剂涂膜剂Ⅰ U 凝胶剂Ⅰ V 贴剂附录Ⅳ分光光度法Ⅳ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Ⅳ C 红外分光光度法Ⅳ 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Ⅳ E 荧光分析法Ⅳ F 火焰光度法附录Ⅴ色谱法Ⅴ B 薄层色谱法Ⅴ D 高效液相色谱法Ⅴ E 气相色谱法Ⅴ G 毛细管电泳法Ⅴ H 分子排阻色谱法附录ⅥⅥ E 旋光度测定法Ⅵ G 黏度测定法Ⅵ H pH值测定法附录ⅦⅦ H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附录ⅧⅧ L 干燥失重测定法Ⅷ N 炽灼残渣检查法Ⅷ P 残留溶剂测定法(原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Ⅷ Q 热分析法Ⅷ R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增订)附录ⅨⅨ A 溶液颜色检查法Ⅸ C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Ⅸ D 结晶性检查法Ⅸ 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Ⅸ F X射线粉末衍射法Ⅸ 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Ⅸ H 可见异物检查法(原澄明度检查法)Ⅸ J 质谱法(增订)附录ⅩⅩ A 崩解时限检查法Ⅹ C 溶出度测定法Ⅹ D 释放度测定法Ⅹ E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Ⅹ G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Ⅹ H 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Ⅹ J 锥入度测定法(增订)Ⅹ K 贴剂黏附力测定法(增订)附录ⅪⅪ A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Ⅺ C 异常毒性检查法Ⅺ D 热原检查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Ⅺ G 降压物质检查法Ⅺ H 无菌检查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Ⅺ K 过敏反应检查法(增订)附录ⅫⅫ O 降钙素生物检定法(增订)Ⅻ P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增订)附录ⅩⅥ制药用水附录ⅩⅦ灭菌法附录ⅩⅨⅩⅨ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ⅩⅨ B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ⅩⅨ C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ⅩⅨ D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ⅩⅨ E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ⅩⅨ F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增订)ⅩⅨ G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增订)ⅩⅨ H 含锝[99m 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增订)ⅩⅨ J 药物引湿性指导原则(增订)返回顶端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应用范围广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均可直接或间 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2
3
4
5
第一节 概述
一、光的本质与物质的颜色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 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 760nm。人的眼睛感觉不到的还有红外光(波长>760nm)、 紫外光(波长<400nm)、X射线等。
9
10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根据光学系统不同分为单波长分 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两大类。单波长又分为单光束 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国产UV755B型分光光度 计的外形如下图。
1.波长读数窗 2.试样架推拉杆 3.试样室盖 4.数字显示屏 确认 键5.功能键
8.测定完毕,关闭仪器开关,切断电源,将各旋钮恢复至原 位,将比色皿清洗干净,置于滤纸上晾干后装入比色皿盒,罩好 仪器。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 1.比较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未知物和标准品的吸收光谱,比较二者的 一致性。当没有标准物时,可以将未知药物的吸收光谱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收录的该药物的标准图谱进行严格的 对照比较。如果这两个吸收光谱特征,如形状、肩峰、吸收峰的数目、 峰位和强度(吸光系数)等完全一致,则可以初步认为是同一化合物。但 只有在用其他光谱方法进一步证实后,才能得出较为肯定的结论。因为 官能团相同的物质,可能会产生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的光谱曲线,所以, 吸收光谱曲线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种化合物。但如果这两个吸收光谱曲线 的光谱特征有差异,则可以肯定不是同一种化合物。
中国药典关于维生素A
维生素A测定法附录Ⅶ J 维生素A测定法本法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在特定波长处的吸收度来计算其含量,以单位表示,每单位相当于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0.344μg或全反式维生素A醇0.300μg。
由于维生素A制剂中含有稀释用油和维生素A原料药中混有其他杂质,所测得的吸收度不是维生素A独有的吸收。
在以下规定的条件下,非维生素A物质的无关吸收所引入的误差可以用校正公式校正,以便得到正确结果。
校正公式系采用三点法,除其中一点是在吸收峰波长处测得外,其他两点分别在吸收峰两侧的波长处测定,因此仪器波长若不够准确时,即会有较大误差,故在测定前,应校正仪器波长。
测定应在半暗室中尽速进行。
合成维生素A和天然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是酯式维生素A。
如供试品中干扰测定的杂质较少,能符合下列第一法测定的规定时,可直接用溶剂溶解供试品后测定;否则应按第二法,经皂化提取,除去干扰后测定。
第一法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环己烷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9~15单位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其吸收峰的波长,并在下列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各吸收度与波长328nm处吸收度的比值和波长328nm处的E1% 1cm值。
波长/nm 吸收度比值300 0.555316 0.907328 1.000340 0.811360 0.299 如果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且所测得各波长吸收度比值不超过上表中规定的±0.02,可用下式计算含量:每1g供试品中含有的维生素A的单位=E1% 1cm(328nm)×1900如果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但所测得的各波长吸收度比值超过表中规定值的±0.02,应按下式求出校正后的吸收度,然后再计算含量。
A<[328]>(校正)=3.52(2A<[328]>-A<[316]>-A<[340]>)如果校正吸收度与未校正吸收度相差不超过±3.0%,则不用校正吸收度,仍以未经校正的吸收度计算含量。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2.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
• (1)溶剂参比:试样组成简单、共存组份少(基体干扰少)、显色剂 不吸收时,直接采用溶剂(多为蒸馏水)为参比;
• (2) 试样参比:如试样基体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 应时,可以试样作参比(不能加显色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子的能量变化E为各种形式能量变化的总和:
ΔΕ ΔΕe ΔΕv ΔΕr
电子能级间隔比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间隔大1~2个数量级, 在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伴有 振-转能级的跃迁,形成所谓的 带状光谱。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Lambert-Beer 定律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不仅适用于紫外光、可见光,也适用红外光;在同一波长下, 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A1+A2++An
(1)入射光必须为单色光 (2)被测样品必须是均匀介质 (3)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之间不能发生相
偏离Lambert-Beer 定律的因素 1. 样品性质影响
1)待测物高浓度--吸收质点间隔变小—质点间相互作用—对特定辐射的吸收 能力发生变化--- 变化;
2)溶剂的影响:对待测物生色团吸收峰强度及位置产生影响; 3)被测溶液不均匀导致的偏离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LIGHT SOURCE 出现ok!自检通过
SELFTESTING 狭缝宽度测试 SLIT=2 OK! 自检通过
SELFTESTING 滤色片测试 FILTER OK! 自检通过
SELFTESTING 自检单色器 MONOCHROMATOR OK!自检通过
546.0 nm BLAKING
546.0 nm0.000A/100﹪T 自检完毕进入测试状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2450(C0630)干燥失重10.2%
天平型号:天平AL104(C0803)
W对|g Ar W样|g Ax 含量 平均含量 相对平均偏差
0.03750 0.496 0.07721 0.482 100.03 100.0 0.01%
0.03820 0.472 0.07700 0.475 100.05
±2nm以内。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药物检验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主要内容……………………………………………………….…3 1仪器 ……………………………………………………….……3 1.1仪器组成……………………………………………..………3 1.2 仪器的基本操作 …………………………………..………4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4 2.1吸收系数测定 ……………………………………….………4 2.2鉴别及检查 ……………………………………….…………5 2.3含量测定及含量计算 …………………………….…………6
1.仪器
1.1 仪器组成:
紫外—-可见分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规程:
1简述
紫外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4.2鉴别及检查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波长,有的并须测定其在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小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4.3含量测定
4.3.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l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单光束仪器以751g型为例可将选择开关放在01位置透光率读数放在100或选择开关放在x1透光率放在10关小狭缝打开光闸门缓缓转动波长盘寻找汞灯54607nm峰出现的位置若与波长读数不符应调节仪器左侧准直镜的波长调整螺丝如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应顺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如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则应反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调整好后再按汞灯的下列谱线测试记录每条谱线与仪器波长读数的误差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盐酸普萘洛尔的含量(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盐酸普萘洛尔的含量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片的含量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操作。
方法取本品适量,加水振摇使盐酸普萘洛尔溶解,并加甲醇定量稀释,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6H21NO2·HCl的吸收系数(E1m)为207计算,即得。
关键字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普萘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片的药理作用:1 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竞争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阻断心脏上的β1、β2受体,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作用,降低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关系在低水平上恢复平衡,可用于治疗心绞痛。
2 抑制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品亦可通过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抑制肾素释放以及心排出量降低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
3 竞争性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阻断β2受体,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可致支气管痉挛。
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迟低血糖的恢复。
4 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主要与药物的膜稳定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膜Ca2+转运有关。
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在18个月内,大鼠或小鼠每日给药150mg/kg,为期18个月,无明显毒性反应,无与药物相关的致癌作用。
生殖实验未见与普萘洛尔作用有关的生殖能力损伤。
当给与动物10倍于人用剂量时,显示本品有胚胎毒性。
药物相互作用:1 与抗高血压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利血平合用,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致极度低血压。
2 与洋地黄合用,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使心率减慢,需严密观察。
3 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是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要十分警惕本品对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抑制。
4 与肾上腺素、苯福林或拟交感胺类合用,可引起显著高血压、心率过慢,也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5 与异丙肾上腺素或黄嘌呤合用,可使后者疗效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Ⅳ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1. 波长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 253.65nm, 275. 28nm,296.73nm, 313.16nm, 334.15nm, 365.02nm, 404.66nm, 435.83nm, 546.07nm与576. 96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 02nm与656. l0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 . 4nm, 287. 5nm, 333.7nm,360.9nm,418. 5nm,460.0nm,484.5nm,536.2nm与637.5nm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nm,278.10nm,287.18nm,333. 44nm, 345. 47nm,361. 31nm,416. 28nm,451. 30nm,485. 29nm,536. 64nm和640. 52nm。
仪器波长的允许误差为:紫外光区±lnm,500 m附近±2nm。
2. 吸光度的准确度可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
取120°C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mg,精密称定,用0. 00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并计算其吸收系数,并与规定的吸收系数比较,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波长/nm 235(最小)257(最大) 313(最小)350(最大)吸收系数(E1%1cm) 124. 5 144.0 48. 6 106. 6
的规定值
吸收系数(E1%1cm) 123.0~126. 0 142.8~ 146. 2 47.0~ 50. 3 105.5~108. 5
的许可范围
3.杂散光的检查可按下表所列的试剂和浓度,配制成水溶液,置1cm石英吸收池中,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试剂浓度/%(g/ml) 测定用波长/nm 透光率
碘化钠 1. 00 220 <0. 8
亚硝酸钠 5. 00 340 <0. 8
对溶剂的要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
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
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为205nm。
另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
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
即将溶剂置1cm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
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围内不得超过0 .20围内不得超过0. 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测定法
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
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mn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读数,以在0.3~0. 7 之间为宜。
仪器的狭缝波带宽度宜小于供试品吸收带的半高宽度的十分之一,否则测得的吸光度会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小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光度不再增大为准。
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或由仪器自动扣除空白读数后再计算含量。
当溶液的pH值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时,应将供试品溶液的pH值和对照品溶液的pH值调成一致。
1. 鉴别和检査分别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2. 含量测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士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下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 x = (A x/A R)c R
式中c 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 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 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A 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2) 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 计算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计算分光光度法一般不宜用作含量测定。
(4) 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光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人适当的显色剂,使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移至可见光区,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准品同时操作。
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人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