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代历史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3讲 课题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具体表现在:(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监察、考核制度逐渐完善。
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4)文化璀璨: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
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则全面走向繁荣,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课题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一、三国与两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蜀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吴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西晋的灭亡背景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思维提升五胡内迁(1)原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2)影响: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北方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但民族矛盾也被激化。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衰
20
(3)陆容 (1)前代公主寡,再为择婿;今无之。(2) 前代中官被宠,于(与)朝臣并任,有以功封 公者;今中官有宠者,赐袍带,有军功者,增 其禄食而已。(3)前代府刺史皆有生杀之权; 今虽王公不敢擅杀人。(4)前代重臣得自辟 任小寮;今大臣有专权选官之律。(5)前代 文庙圣贤,皆用塑像;本朝初建国学,革去塑 像,皆用木主。(6)前代岳镇海渎,皆有崇 名美号;今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 及历代忠臣烈士,后世溢美之称,俱令革去。 (7)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挟妓宿娼有 禁,甚至罢职不叙。(陈继儒《狂夫之言》)
3
民国张又铭《朝代系统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晋, 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民国。
(一)朝代形态差异与领土差异之间的关 系 (二)正统朝代与僭伪朝代
二、朝代的终始 (一)朝代的开始
建国号的时间为朝代的开始
(二)朝代的终结与中兴
4
1、中兴释义 唐肃宗(756—762):“宣皇帝” 清“同治”、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祺 祥”、周祖培、“熙隆”、“乾熙”、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 2、中兴与复兴 中——仲——第二的——再——另一个、建武 中元、中大通、中大同 3、偏安王朝与中兴 最明显的例子:南明诸王、黑契丹(Khara Khitai) 4、朝代在时间上的重叠 外部重叠、内部重叠
其间必有名世者。” 例子二:邵雍的年表 例子三:王勃之说
11
赵翼《廿二史札记》之“东汉诸帝多不永年”:
国家当气运隆盛时,人主大抵长寿,其生子亦必 早且多。独东汉不然。光武帝年六十二,明帝 年四十八,章帝年三十三,和帝年二十七,殇 帝二岁,安帝年三十二,顺帝年三十,冲帝三 岁,质帝九岁,桓帝年三十六,灵帝年三十四, 皇子辨即位,年十七,是年即为董卓所弑。惟 献帝禅位后,至魏明帝青龙二年始薨,年五十 四。此诸帝之年寿也。人主既不永年,则继体 者必幼主。幼主无子,而母后临朝,自必援立 孩稚,以久其权。„„盖汉之盛在西京。至元、 成之间,气运已渐衰。故成帝无子,而哀帝入 继;哀帝无子,而平帝入继;平帝无子,而王 莽立孺子婴。班书所谓“国统三绝”也。光
中国历史-第一课-第三讲-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 方鼎。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 的青铜方鼎,该鼎是商王祖 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西周 利簋(guǐ):又称“武王征商簋”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等重要活 动都会演奏,是统治者专用的乐器,反映身份,是等级 和权力的象征。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双头龙 蜈蚣纹戈
钺yuè
镞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左传·成公·成事情,在于占祭卜祀?和战
争。
战争、占卜、祭祀对早期国家相当 重要。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二讲 夏商西周更迭
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第三讲 青铜器和甲骨文
占卜用的卜甲,占卜是古代祭奠中一项重要的仪式,一 般选择龟腹甲,用钻凿的方式在龟甲的一面钻孔,然后 烧灼,根据另一面的裂纹卜问凶吉。裂纹叫兆纹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思考:
•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能够摆脱近四百年 分裂的困境,重新走向统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分裂、混乱的年代 中,在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能够 继续延续下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的研究概况
• 吕思勉 • 陈寅恪 • 王仲荦 • 唐长孺 • 汤用彤 • 田余庆
吕思勉(1884~ 1957),字诚之,江 苏武进(今常州市) 人。吕思勉先生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 高。他的史学研究遍 及各时代、各领域,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 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 出了独到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佛教的急剧发展期
• 般若学盛行 •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佛学探讨
• 儒释道论争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发展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的大流动和民 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文化的大交 流。 • 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给其它思想文 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 汉文化同域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 流和融合,给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吹进 强劲的新风。
注重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特点:
• 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吕思勉 先生时有将该时期历史与罗马史的对 比研究。如在该书“总论”中,吕先 生就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 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 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 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 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而五胡扰 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 也。”
《曹全碑》 全称《汉合 阳令曹全碑》,汉中平二 年(185年)刻,1956年藏 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 书法清秀娟雅,字体结构 扁平匀齐,为汉隶奇葩。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的《丧乱、二谢、得示贴》
什么叫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的字面意 思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 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 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以 “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 “有无”问题的辩证思考,解决名教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2.古代经 济重心南 移的历史 因素
探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南移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 1.(2021·全国乙卷,2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答案 B 解析 秦汉时期制定了保护牛、马等畜力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 重视,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对牛、马的保护,既有惩罚,也有奖励,排除 A项;题干材料与社会治安状况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 更加成熟,排除D项。
易错点拨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和马是中国古代 主要的农业畜力,保护牛、马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知这是南方 深入开发的表现,C项正确;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A项错误;开 垦丘陵山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人口南迁是开垦丘 陵山区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
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牛、马等畜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5.(2021·安徽淮北一模)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 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 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素养提升
2.(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 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 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清朝京剧
B
阶段特征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
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
权力、评价
中
央
地 方
2、经济
洪武后期(1391)在三 司之上设置阶巡段抚特征一职, 节制三司,总览地方大 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出现风力水车。
阶段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影响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1、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对阶比段特。征 2、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无法促进社会
B
考点:明朝地方体制
阶段特征
2.[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转型的原因。
明清小说反映 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
社会生活
阶段特征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第3讲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修与选必修融合版)
(2022·全国·高考真题)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 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 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 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1、农耕文明:武力征服 古巴比伦王国:武力扩张,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亚述帝国:武力征服,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 (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
赫梯王国:BC2000兴起,BC1700 建国,约BC800被亚述灭亡。
亚述帝国(公元前650年左右)
(二)文明扩展的方式 2、海洋文明:移民殖民
K
(二)亚历山大帝国
梅
1、建立:公元前4
花
世纪晚期 2、版图:灭亡波斯 后,建立起地跨亚
山图
大 大
案 即
帝是
亚
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历
选必三·第5单元 ·11课P61-62.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1)影响:①消极: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
有的文化发展进程。②积极: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建立统一的大 帝国,加强了地区经济的联系与发展。C.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2)统治措施:①文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②政治:
——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
(二)文明扩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闫步克03_02第三讲 唐代制度及其变迁下
户 口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 肃宗乾元三年(760),
900万户 193万户
户/丁/田
代宗大历年间(766-), 120万户
四、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两税法
宰相杨炎上疏,奏曰:
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 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 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 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 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 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 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 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 旧式。
三、法律制度:律令格式
1、唐代的法典体系
式:按工作性质归口的章程细则
《唐六典》卷六《尚书刑部》:
凡式三十有三篇,亦以尚书省列曹及秘书、太常、司农、光禄、太仆、 太府、少府、及监门、宿卫、计帐为其篇目,凡三十三篇,为二十卷。
三、法律制度:律令格式
2、以礼入法
以礼入法,法律儒家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 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 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并不过五十日。
“纳绢代役”
——《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
唐代木牛车
四、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1、均田制与租庸调法
租
平
庸
國家初定令式,有租賦庸調之法。至開元中 均
调 ……人户寖溢,隄防不禁,丁口轉死,非舊名矣; 掩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 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
第三讲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演变
2、丞相
(1)“相”职权的演变及其原因 丞相起源于封建时代的“相”,“相”是诸 侯朝聘宴享时辅导行礼之官。 春秋:由相礼之官变为掌理国政的官员 由相礼之官变为掌理国政的官员 战国: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原因: 原因:一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和治理国事的 需要,二是皇权抵抗贵族擅权的需要。 需要,二是皇权抵抗贵族擅权的需要。
第三是社会结构的影响 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科举制实行之前,世族社会并没有完全被打破, 皇权面临着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萧何:“入朝不屈,践履上朝” 公孙弘:“人主病不扩大,人臣病不俭节” 唐宋以后,开科举,世族结构逐渐瓦解,皇权日 益伸张。 唐初门下省政事堂议政大权应由南北朝以来门阀 政治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唐初尚存的门阀势力对 三省制下宰相拥有议政大权有相当的作用。 第四是选举制度的影响 的影响。 第四是选举制度的影响。 北宋:九朝167年,居相位者75人,除了赵普等 六人不是科举出身外,其余69人都是科举出身。
e以宰相权力的大小可以分为权相和弱丞相是?王者佐社稷器?由于天子是传子的但这又不能保证将来的太子都是聪明勤勉之人因此就要依靠宰相传贤来弥明君贤相皇权专制专制权力实质官僚集团军事集团宦官集团外戚集团皇族集团常规权力一窃取皇权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刘皇帝二代行皇权张居正我非相乃摄政三分割共行皇权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四制约皇权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历史上皇权的处境三皇权与相权1皇帝皇权
分封制对周天子的限制。 (3)分封制对周天子的限制。 宗教信仰的制约。 (4)宗教信仰的制约。 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 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为词 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 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周穆王将征犬 戎,辅政贵族祭公谋父也是搬出“先王”之制 来加以劝谏。
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生活
• 考纲要求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 的基本史实。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 考纲要求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 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6、宋代的社会生活。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唐朝 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 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 理国家?(5分)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 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 型史实各一例。(2分)
熟、天下足”,反咉了中国南方经济 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史实。这一现象
最早发生在( D )
A.汉朝 C.唐朝 B.隋朝 D.南宋
18、(2010•山东泰安)我国从唐朝
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
成于( B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19、“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 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
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
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 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 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 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是( B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10、“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
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
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C ) A.唐玄宗时期 C.唐太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第三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澶 渊 之 盟
岁赐
庆 历 和 议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空前庞大的军队
冗
募兵政策
兵
政府机构重叠
冗
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官
养兵养官成为负担
冗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费
天下六分之物,五 分养兵
积 国家财政入不
贫
敷出
积 军力不振,战
弱
争败多胜少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市易法:在大城市收购滞销货物待 机出售,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
增收,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收,稳定物价
富国 保甲法:编制乡村民户,农闲时军 强兵 训,平时夜间轮差巡逻,维持治安
加强对农民控制 节省募兵、养兵费用
实际:
中央:为推行新法,提拔了一大批投机取巧者,政坛风气大为败坏
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将新法由建议变为强制且程度进一步加重
宋初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藩镇割据、君弱臣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管理
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收归人
设“四监司“监控各州 事权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 收归财
财政
权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 军 守内虚外
实行“更戍法”
收归兵 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收权
宋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散机构权力——中央管理
机构重叠,分权制约 强枝弱干,守内虚外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变
城市的人口结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 城市的人口文化结构:商品经济的活跃,营造出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酝酿
化 出全新的市民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经济发展
元 朝 运 河 取 直
第三讲五代史伶官传序(完整讲解)
• 908年(23 23岁) “与尔三矢” 23 与尔三矢” • 912年(27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27 系燕父子以组” • 923年(38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38 函梁君臣之首” • 926年 (41 41岁) “身死国灭, 身死国灭, 41 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
少有智勇 有智勇 壮年威猛
A、此 三 者,吾 遗 恨 也 、 B、盛(之)以 锦 囊 、 C、系 燕 王 父 子 以 组 、 D、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 E、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F、遣 从 事 以 一 少 牢 告 于) 庙 、 ( G、燕 王,吾 所 立 、
介词短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 被 动 句: 判 断 句: 省 略 句:
相关历史背景
• 五代十国——乱世 五代十国——乱世 —— • 发展 • ↓ ↓
• 北宋建立——社会相对稳定,生产有所恢复和 北宋建立——社会相对稳定, ——社会相对稳定
• 统治者日益荒淫腐化,社会矛盾日益扩大加深 统治者日益荒淫腐化, • 人民暴动 西夏侵扰
•
•
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 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 李存勖 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庄宗, 子,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庄宗,要 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 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谨记父亲遗 讨刘仁恭,伐契丹,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 后唐政权 言,讨刘仁恭,伐契丹,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 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中,宠信伶人,不问国事。 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中,宠信伶人,不问国事。四方藩 镇见伶人被宠爱,纷纷贿以财物,谋取私利, 镇见伶人被宠爱,纷纷贿以财物,谋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 僚因不肯行贿,为伶人谗言所诬陷,竟无辜被杀。 僚因不肯行贿,为伶人谗言所诬陷,竟无辜被杀。后唐国政 于是日趋衰败,动乱接连而生, 于是日趋衰败,动乱接连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终也死在他极 为宠信的伶人郭从谦的手中。 为宠信的伶人郭从谦的手中。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 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 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 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 忧劳可以兴国, 的见解, 提出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见解,意在为当时 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讲地方治理体系之优化 课件-2025年新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核心概念阐释』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
防御任务的需要。
『核心概念阐释』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8
对唐王朝国家秩序的作用: 监察地方、军事巩固、 边疆稳定、安抚安史余党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战乱不 断,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 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④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 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4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 ⑦明清达到顶峰
②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 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 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十、江户时代
幕府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250个藩地位不同,亲藩、谱代、外样大名 大名相对独立,实施参觐交代 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制 锁国,脱离朝贡体制 与荷兰通尚,朝鲜通信使 勤业革命基础上的经济发 前三代将军武治,推崇朱子学 五代将军纲吉,大阪、京都的元禄文化
徐福的故事
四、古坟时代
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奈良地区出现大和政权(倭国) 巨大古坟遍及列岛大部(仁德天皇陵) 氏姓与部民制度 占据朝鲜半岛伽耶(任那) 向大陆政权派遣使节 引进文字、儒学、佛教 学习冶炼、纺织、建筑
仁德陵——大阪堺市
五、律令时代
公元七世纪——公元八世纪 圣德(厩户)太子改革 冠位十二阶、十七条宪法、提倡佛教 小野妹子使隋,日出处之国、东天皇 618年唐朝建立,630年派遣唐使至894年 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灭苏我家族 完善行政机构、公地公民(班田制) 663年为百济复国与唐军在白村江开战 编制律令,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制度
足利义政 银阁寺 东山文化
九、战国时代
战国大名独霸一方,相互征战 1543年葡萄牙人传火枪、基督教到日本 织田信长1555年灭守护代,统一尾张国 1560年今川义元上洛,桶狭间大败 1582年家臣明智光秀叛变,本能寺之变 丰臣秀吉1590年统一日本 刀狩令、太阁检地、兵农分离 1592、1597年两次侵朝 1600年关原之战,德川家康获胜
绳纹时代陶器与居住
三、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陶器:形制一致、纹样简单、外形美观 稻作的普及,农耕技术进步 金属工具、阶级分化 弥生人与绳纹人相貌、身高均不同 弥生文化由西向东扩展 大陆文化的影响明显,“渡来人”徐福 北九州出现邪马台国,与大陆交往
弥生时代陶器与水稻传入
第三讲 古代历史
——融合与冲突
两个需要明确的史观
1、日本历史具有内在发展规律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具有独特性 内藤湖南:室町时代以前没有日本史 全盘唐化,没有科举制度 天皇为权威性人物,没有宦官制度 公地公民迅速为私有制取代 走上尚武之路,没有革命 2、中日两国具有两千年交往史 和平相处、兵戎相见、不相往来
后醍醐天皇 熊泽宽道
足利义满 金阁寺 北山文化
一休和尚(临济宗)
公家政治→武家政治 庄园制→领主制 分割继承→单独继承 家族关系→地域关系 公家、武家、平民等融合为传统文化 守护大名权利扩大,独立性增强 1467年将军继承,义政、富子→义视→义尚 东西两大武装冲突的“应仁之乱” 茶道、禅宗、朱子学传入 花道、能剧、建筑、园林艺术
939年平将门之乱
七、镰仓时代
1192年源赖朝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派御家人到各地任地头、守护 幕府拥有封地和寄进的庄园 朝廷、幕府二元统治体制 源氏三代终结,北条氏掌握政权 1221年后鸟羽上皇起兵倒幕,被打败 1274年10月,3万元军900艘战船攻北九州 1281年8月派东、南两路14万千余艘战船 元军败退,镰仓幕府被拖垮
源赖朝
源义经
元军与武士对阵
八、室町时代
1324、1331年后醍醐天皇发动倒幕活动 楠木正成起兵响应,幕府派足利高氏镇压 1333年中途倒戈,镰仓幕府灭亡 建武新政,三年,未获成功 足利尊氏另立天皇,1338年建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出逃,南北朝对立 1368年三代将军足利义满, 1392年南北朝统一,后小松天皇 1402年向明朝称臣入贡,勘合贸易
德川家康 德川纲吉
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幕府财政危机 八代将军吉宗的享保改革 十一代将军家齐的宽政改革 以江户为中心的化政文化 经营北海道、频繁的嫁娶 幕末的天保改革 批判朱子学的阳明学、古学、国学 吸收西方文化的兰学
德川家齐 东京大学红门
江户时代歌舞伎
圣德太子
六、平安时代
公元九世纪——十二世纪 八世纪中期班田制开始崩溃,土地私有化 贵族圈占土地形成庄园,不输不入权 为争取特权将庄园层层寄进 多集中到与天皇联姻的藤原家族 形成摄(政)关(白)政治 为保护庄园武士兴起,源、平两大集团 十世纪中期天皇利用武士实施院政政治 平氏专权,后被源赖朝打败,镰仓幕府
一、旧石器时代
存在时间:10万年前——1万年前
原始人类:通过大陆桥到达列岛
生产工具:粗糙的打制石器
生产方式:采集与渔猎
社会形态:原始群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
生活方式:冬则宿穴,夏则住樔
火的使用
因地震、火山等原因,认定最早3万年前
藤村新一旧石器考古造假
二、绳纹时代
一万年前——公元前三世纪 制造、使用陶器 陶器外部饰以绳纹 母系氏族公社 前期渔猎采集、后期出现农耕 磨制石器(新石器)、木制弓箭、骨制 动植物服饰、拔齿研齿 墓葬简单统一、原始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