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至清朝铜钱

合集下载

铜钱50珍

铜钱50珍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中国历朝历代钱币种类(最全最详细)

中国历朝历代钱币种类(最全最详细)
铁半两、铁五铢 建武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铁 五铢 五铢 五铢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魏五铢 魏五铢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夫。大泉亚千
蜀五铢、太平白钱、世平白钱、太平自金太平金金、 定平-百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西晋五铢
沈充造“沈郎五铢”或“沈充五铢”
907-926
926-947 947-951 951-969 969-982 982-1031 1031-1054
1054-1101
1101-1125 1032-1048 1048-1067 1067-1086 1086~1139
1139-1193
1193-1206 1206-1211 1211-1223 1223-1226 1226~1227 1115-1123 1123-1135 1135-149 1149-1161 1161-1189 1189-1208 1208-1213 1213-1223 1223-1234
丰货(大字、小字) 汉兴(横写、竖写)
凉造新泉 人夏真兴
四铢 孝建四铁、大明四铢 永光、景和、两铢
刘俊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天监五铁、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四柱五铢、丙柱五铢
天嘉五铢 太货六铢
太和五铢, 永平五铢 永安五铢
小样永安五铢 大统五铢、
常平五铢。
承光 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1260-1294
1294-1307
1308-1311
1311-1320
元末义军

南明 三藩,
清 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
英宗(硕德八刺) 泰定帝(也孙贴木 天顺帝(隔速吉八) 文宗(图贴睦尔)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秦朝:(前221~206)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西汉:(前221~23)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新(8~23)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汉:(25~220)帝王: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帝王: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帝王:废帝(刘弁)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三国魏(220~265)帝王:文帝(曹丕)年号:黄初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帝王: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吴(222~280)帝王: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蜀(汉)(221~363)帝王:昭烈帝(刘备)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西晋、东晋、十六国西晋(265~316)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帝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东晋(317~420)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帝王: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帝王: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帝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420~581)南朝:宋(420~479)帝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帝王: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南朝:齐(479~502)帝王:武帝(萧赜)年号:永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南朝:梁(502~557)帝王:武帝(萧衍)在位时间:502~549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帝王: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555~557年号:绍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南朝:陈(557~589)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年号:天嘉、天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帝王:宣帝(陈顼)在位时间:569~582年号:太建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北朝:北魏(386~534)帝王:太武帝(拓跋寿)在位时间:423~452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北魏)495年帝王:宣武帝(元恪)在位时间:500~515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帝王: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间:527~530年号:建义、永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安五铢(北魏)529年北朝:东魏(534~550)帝王:孝静帝(元善见)在位时间:534~550年号:天平、元象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北朝:西魏(535~557)北朝:北齐(550~577)帝王: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间:549~559年号:天保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北朝:北周(557~581)帝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时间:557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帝王: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560~578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帝王:静帝(宇文衍)在位时间:579~581年号:大象、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隋:(581~618)帝王:文帝(杨坚)在位时间:581~604年号:开皇、仁寿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唐(618~907)帝王:高祖(李渊)在位时间:618~626年号:武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帝王:高宗(李治)在位时间:649~683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帝王:肃宗(李亨)在位时间:756~762年号:至德、乾元、上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帝王:代宗(李豫)在位时间:762~779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帝王:德宗(李适)在位时间:779~805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帝王:顺宗(李诵)在位时间:805年号:永贞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帝王:武宗(李炎)在位时间:840~846年号:会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帝王:太祖(朱全忠)在位时间:907~910年号:开平、乾化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帝王:末帝(朱友贞)在位时间:911~923年号:乾化、贞明、龙德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后唐(923~936)帝王:庄宗(李存勗)在位时间:923~926年号:同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帝王:明宗(李嗣源)在位时间:926~934年号:天成、长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帝王:闵帝(李从厚)在位时间:934~935年号:应顺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后晋(936~946)帝王:高祖(石敬塘)在位时间:936~944年号:天福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帝王:出帝(石重贵)在位时间:944~947年号:天福、开运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后汉(947~950)帝王:高祖(刘知远)在位时间:947~948年号:天福、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帝王:隐帝(刘承佑在位时间:948~951年号: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帝王:太祖(郭威)在位时间:951~954年号:显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北宋(960~1127)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帝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998~1022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帝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帝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1068~1085年号:熙宁、元丰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帝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1086~1101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帝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帝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1126~·年号:靖康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南宋(1127~1279)帝王:高宗(赵构)在位时间:1127~1162年号:建炎、绍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帝王:孝宗(赵shen)在位时间:1163~1190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帝王:光宗(赵敦)在位时间:1190~1194年号: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帝王:宁宗(赵扩)在位时间:1195~1224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帝王:理宗(赵昀)在位时间:1225~1264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帝王:度宗在位时间:1265~1274年号:咸淳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帝王:恭宗(赵显)在位时间:1275年号:德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端宗在位时间:1276~1278年号:景炎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帝丙(赵丙)在位时间:1278~1279年号:祥兴发行钱币及备注:辽(907~1125)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间:907~926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帝王:太宗(耶律徳光)在位时间:926~947年号:天显、会同、大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帝王:世宗(耶律阮)在位时间:947~951年号:天禄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帝王:穆宗(耶律璟)在位时间:951~969年号:应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帝王:景宗(耶律贤)在位时间:969~982年号:宝宁、乾亨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帝王: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间:982~1031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帝王:兴宗(耶律宗真)在位时间:1031~1054年号:景福、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帝王: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1054~1101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乾统、天庆、保大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1038~1227)帝王:毅宗(李谅祚)在位时间:1048~1067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帝王:惠宗(李秉常)在位时间:1067~1086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帝王: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1086~1139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帝王:仁宗(李仁孝)在位时间:1139~1193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帝王:桓宗(李纯佑)在位时间:1193~1206年号:天庆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帝王:襄宗(李安全)在位时间:1206~1211年号:应天、皇建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帝王:神宗(李顺顼)在位时间:1211~1223年号: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金(1115~1234)帝王:太宗(完颜晟)在位时间:1123~1135年号:天会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帝王: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间:1149~1161年号:天德、贞元、正隆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帝王:世宗(完颜雍)在位时间:1161~1189年号: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帝王:章宗(完颜景)在位时间:1189~1208年号:明昌、承安、泰和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间:1208~1213年号:大安、崇庆、至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帝王:宣宗在位时间:1213~1223年号:贞佑、兴定、元光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元(1279~1368)帝王:世祖(忽必烈)在位时间:1260~1294年号:中统、至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帝王: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1294~1307年号:元贞、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帝王:武宗(海山)在位时间:1308~1311年号:至大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帝王:仁宗在位时间:1311~1320年号:皇庆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帝王: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1~1323年号:延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1323~1328年号:至治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位时间:1328年号:泰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时间:1333~1368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明(1368~1644)帝王: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1398年号:洪武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帝王:成祖(朱棣)在位时间:1403~1424年号:永乐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帝王: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1425年号: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帝王: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1426~1435年号:宣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帝王:考宗在位时间:1488~1505年号:弘治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帝王:世宗(朱厚璁)在位时间:1522~1567年号:嘉靖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帝王:穆宗(朱载厚)在位时间:1567~1572年号:隆庆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帝王: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3~1620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帝王: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1620年号:泰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帝王:熹宗(朱由校)在位时间:1621~1627年号:天启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帝王: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628~1644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帝王:南明在位时间:1644~1662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帝王:三藩在位时间:1673~1680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清(1616~1911)帝王: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1616~1626年号:天命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帝王: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1626~1643年号:天聪、崇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帝王:世祖(福临)在位时间:1644~1661年号:顺治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帝王:圣祖(玄烨)在位时间:1661~1722年号:康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帝王:世宗(胤禛)在位时间:1723~1735年号:雍正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帝王:高宗(弘历)在位时间:1736~1795年号:乾隆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帝王:仁宗(顒琰)在位时间:1796~1820年号:嘉庆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帝王:宣宗(旻宁)在位时间:1821~1850年号:道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帝王:文宗在位时间:1851~1861年号:咸丰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帝王:穆宗(载淳)在位时间:1862~1874年号:同治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帝王:德宗(载湉)在位时间:1875~1908年号:光绪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帝王:(溥仪)在位时间:1909~1911年号:宣统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太平天国帝王:洪秀全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明代铜钱最新价格行情表

明代铜钱最新价格行情表

明代铜钱最新价格行情表
明朝的方孔钱,比清代种类更多一点,但是样式更简单一些,做工也不如清代精细。

明代一共16位皇帝,正好铸造了主流16种铜钱,它们距今已有六七百年,有些已经绝版,有些略有存世量,还有一些存世量巨大,所以同样是明代的钱,价格却有很大的差别!
按照市场价格高低分为低价和高价两大类!
低价类
洪武通宝——35元左右
永乐通宝——33元左右
万历通宝——31元左右
天启通宝——30元左右
崇祯通宝——15元左右
高价类
大中通宝——350元左右
洪熙通宝——几千到几万,真品极少
宣德通宝——320元左右
弘治通宝——230元左右
嘉靖通宝——210元左右
隆庆通宝——450元左右
泰昌通宝——680元左右
南明类
大明通宝——2300元左右
弘光通宝——18元左右
隆武通宝——15元左右
永历通宝——110元左右
以上价格均以普通品种为主,通货的价格,品相越好,价格越高于上述价格,品相越差,价格达不到上面的数字,特殊品种,如背面的文字不同,图案不同,价格自然相差很大。

大钱,样钱,母钱,镇库钱,花钱等价格均是一币一价,以实际交易价格为主!。

古代铜钱价格表

古代铜钱价格表

发展方向
• 古代铜钱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和创新,如采用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实证研究 • 古代铜钱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如将古代 铜钱融入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播
古代铜钱对现代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对现代研究的启示
• 古代铜钱的研究为现代货币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 古代铜钱的研究启示现代研究者要关注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拓宽研究视野
铜钱的演变
• 汉朝时期,五铢钱成为主流货币 • 唐朝时期,开元通宝成为盛行的铜钱 • 明清时期,制钱制度逐渐完善
铜钱的兴衰
• 清朝末期,铜元逐渐取代制钱 • 辛亥革命后,银元成为主要货币 • 现代社会,铜钱已成为收藏品和历史研究的物件
古代铜钱的制作工艺与技术
铜钱的表面处理
• 采用研磨、抛光等技术处理表面 • 部分铜钱还有鎏金、鎏银等表面装饰
03 与文化事件的关联
• 通过铜钱的纹饰和寓意,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 化传统 • 通过铜钱的收藏和传承,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文 化交流
古代铜钱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 古代铜钱作为历史文物,被广泛应用于历史研究和文化 教育 • 部分铜钱上的吉祥图案,被现代人用于艺术创作和装饰 设计
铜钱的价值
• 作为货币,用于日常交易和财富积累 • 作为历史文物,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 作为收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铜钱的意义
• 体现了古代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 •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 • 传承了古代文化的历史传统和审美观念
03
古代铜钱的价格与收藏
古代铜钱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01 与政治事件的关联
• 通过铜钱上的皇帝年号,了解历代皇帝的统治政策和政 治事件 • 部分铜钱上的铸钱官名,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官员 变动

明清货币发展图表

明清货币发展图表

明清货币发展图表————————————————————————————————作者:————————————————————————————————日期:明清货币发展史09博物馆09504107 吴晓丽时间货币明代货币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大中通宝钱洪武元年(1368)洪武八年(1375)洪武通宝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永乐六年(1408)明成祖朱棣铸“永乐通宝”小平铜钱宣德八年至十年(1433-1435)“宣德通宝”小平钱弘治十六年至十八年(1503-150 5)“弘治通宝”小平钱,光背嘉靖七年(1528)“嘉靖通宝”小平钱嘉靖十三年(1534)仿洪武钱制,铸折二至折十记值大钱隆庆四年(1570)“隆庆通宝”小平钱,光背无文万历四年至四十八年(1576-1620)“万历通宝”小平折二钱天启元年(1621)“天启通宝”并补铸年号钱“泰昌通宝”1、崇祯元年至十七年(1628-1644)2、崇祯十七年(1644)3、甲申(1644)冬4、戊子(1648)1、“崇祯通宝”小平、折二、折五、折十钱2、李自成铸“永昌通宝”小平、当五钱,背光素3、张献忠铸“大顺通宝”小平钱4、孙可望铸造“兴朝通宝”小平、五里一分钱南明四朝钱币:1、1644年,大明通宝(鲁王朱以海铸)2、1644年,弘光通宝(福王朱由崧铸)3、1645年,隆武通宝(唐王朱聿键铸)4、1647年,永历通宝(桂王朱由榔铸)清代钱币太祖天命元年(1616年)“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大型,还铸“天命通宝”汉文,满文小平钱太宗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聪汗之钱”满文折十钱顺治元年(1644)“顺治通宝”有顺治五式“:二、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

清圣祖康熙年(1662~1722年)“康熙通宝”按背文可分背满文记局钱和背满汉文记局钱两种。

三藩钱:1、1674年吴三桂铸利用通宝2、耿精忠在福建铸裕民通宝3、1678年吴三桂昭武通宝4、吴世番铸洪化通宝雍正元年(1723年)铸”雍正通宝“,背文二满文,左为宝字,右为各省局名乾隆元年(1736)1、铸“乾隆通宝”初铸者未加锡,称为“黄钱”,以后加锡称为“青钱”背满文记局2、新疆钱局用纯铜猪“普尔钱”,又叫红钱,重二钱,无孔嘉庆元年(1796)“嘉庆通宝”,背铸星月纹,满文记局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道光通宝”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1、咸丰元年(1851)2、咸丰十一年(1861)1、“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1骨贝骨贝钱币长:26mm,阔:17mm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

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

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2 玉贝玉贝钱币长:20mm,阔:13mm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

3 铜贝铜贝钱币长:22mm,阔:14mm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4 西周(前11世纪~B.C.771)春秋(B.C.770~B.C.476)5 春秋时期铲币斜肩弧足空首布钱币长:85mm,阔:45 mm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6 战国(B.C.475~B.C.221)齐平首平肩方足布齐平首平肩方足布(平足布)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战国燕国:一化战国赵国:阳曲布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战国中后期:半环商中晚期:铅贝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刀币尖首刀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秦始皇:半两汉汉文帝刘恒:四铢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三国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三国时期:太平百钱三国刘备父子:直百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南北朝太货六铢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唐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五代十国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大有元宝五代十国梁国朱温:天成元宝五代十国闽王王延政:天德通宝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元宝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汉元通宝五代时期闽国王延政:天德重宝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大夏真兴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十国南唐元宗李璟:大唐通宝十国闽王王延曦:永隆通宝十国后蜀孟昶: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南唐中宗李璟: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 李升):大齐通宝平安朝醍醐天皇延喜:延喜通宝前蜀国高祖王建:永平元宝楚王马殷:天策府宝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元宝宋宋代时蒙古汗国:大朝金合大朝通宝宋朝铸的官铸镇库钱:泉府元神北宋太宗赵匡义: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北宋英宗赵曙: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符通宝元符重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重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应历重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宝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北宋钦宗赵桓: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北宋徽宗赵佶: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北宋农民起义李顺:应感通宝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应运元宝南宋孝宗赵昚: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南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四铢南宋太祖赵匡胤:宋元通宝南宋派大将刘光世:招纳信宝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宝嘉定崇宝嘉定新宝嘉定正宝嘉定永宝嘉定泉宝嘉定洪宝嘉定珍宝嘉定真宝嘉定至宝嘉定重宝嘉定隆宝嘉泰元宝嘉泰通宝圣宋重宝庆元元宝庆元通宝开庆通宝开禧元宝开禧通宝嘉定通宝聖宋重宝南宋理宗赵昀:嘉熙通宝嘉熙重宝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宝庆元宝景定元宝皇宋元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淳祐通宝淳祐元宝淳佑通宝淳佑元宝绍定万岁瑞平重宝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南宋度宗赵孟启:咸淳元宝▪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通宝开丹圣宝通行泉货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通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宝大辽天庆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通宝天顯通宝会同通宝辽世宗耶律阮:天禄通宝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宝辽穆宗耶律璟:应历通宝应曆通宝辽景宗耶律贤:乾亨元宝保宁通宝辽德宗耶律大石:康国通宝辽国天祚帝:天庆元宝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宝咸雍通宝大安元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清宁通宝▪金金章宗完颜璟:泰和通宝泰和重宝承安宝货(存世极少)金熙宗完颜亶:天眷通宝皇统元宝金宣宗完颜询(兴定元宝仅存一枚):贞佑通宝贞祐通宝贞祐元宝兴定元宝元光重宝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金世宗完颜雍:大定通宝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元宝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通宝金代伪齐政权刘豫: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阜昌元宝▪西夏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福圣宝钱西夏襄宗李安全:皇建元宝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元宝西夏仁宗赵仁孝:天盛元宝乾佑元宝乾祐元宝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宝钱大安通宝西夏桓宗赵纯:天庆宝钱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重宝元德重宝元德通宝▪元元英宗颖德八刺:至治元宝至治通宝至治元年元武宗海山:大元国宝大元通宝至大元宝至大通宝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通宝泰定元年致和元宝泰定元宝元顺帝妥灌帖睦尔:元统通宝元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元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穆清铜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宝中统元宝交钞元仁宗爱育:延祐元宝延祐通宝皇庆元宝元成宗铁穆耳: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元贞元宝元代供养钱:大元元宝圣历元宝陈友谅:大义通宝大義通宝元末明玉珍:天统元宝天统通宝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龙凤通宝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天佑通宝天祐通宝元末起义军徐寿辉:天完通宝天定通宝▪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东平王孙可望(张献忠的义子):兴朝通宝云南大理土司:水官通宝太官通宝火官通宝吴三桂孙吴世璠:洪化通宝太平天国平西王吴三桂:昭武通宝利用通宝南明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宝南明桂王:永历通宝永曆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通宝明光宗朱常洛:天啟通宝明孝宗朱佑樘:弘治通宝明熹宗朱由校:天启通宝泰昌通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通宝万曆通宝明仁宗高炽:洪熙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通宝明惠帝朱允炆:建文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通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通宝李自成:永昌通宝福王朱由崧:弘光通宝清天地会:天元通宝皇帝通宝平靖胜宝平靖通宝天朝通宝太平天国:天国通宝天国圣宝靖南王耿精忠:裕民通宝清宣宗旻宁:道光通宝清文宗奕泞: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清太宗皇太极:天聪通宝清世祖福临:隆武通宝顺治通宝清世宗胤禛:雍正通宝清圣祖玄烨:康熙通宝康熙重宝清仁宗顺埮:嘉庆通宝清穆宗载淳: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宝巩通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清高宗弘历:乾隆通宝乾隆宝藏龙圆通宝乾隆重宝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清代臆造品:汉兴元宝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政权——大成国:洪德通宝清末地方钱,不详谁氏所铸:永正通宝广东三合会陈开:明道通宝溥仪:宣统通宝白莲教:嗣统通宝▪民国袁世凯:洪宪元宝▪安南南安翼帝嗣德:嗣德宝钞李朝太宗佛玛:天感元宝后李朝仁宗李乾德:天符元宝后黎襄翼帝:陈公新宝后黎朝神宗黎维祺:永寿通宝永寿之宝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通宝后黎朝襄翊帝黎滢:洪颐通宝安南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通宝安南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保泰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黎潆:洪顺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洪顺:光顺通宝安南后黎朝高宗:天瑞元宝安南后黎朝太宗:大宝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濬:大和通宝安南后黎朝恭帝黎椿:统元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通宝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通宝后黎朝愍帝:昭统通宝后黎朝威穆帝:端庆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浚:延宁通宝太和通宝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佛法僧宝后黎朝废帝黎琮:天兴通宝广南国世宗阮福润:天明通宝陈朝裕宗:绍丰元宝陈朝太宗天应:正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政平通宝陈朝圣宗:绍隆通宝陈朝明宗:开泰元宝安南王:天庆通宝安南阮成泰帝:成泰通宝安南朊翼祖:嗣德通宝安南阮光瓒:景盛通宝安南阮朝阮文惠:光中通宝安南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通宝安南阮朝世祖阮福映:嘉隆通宝安南阮朝阮光纉:宝兴通宝安南阮朝启定帝阮福昶:启定通宝阮圣祖阮福晈:明命通宝安南保大帝阮永瑞:保大通宝安南阮景宗阮福昪:同庆通宝安南阮朝顺化肃宗阮福澎:安法元宝安南阮朝简宗阮福昊:建福通宝安南起义军钱:元隆通宝安南莫朝莫福源:永定之宝正元通宝光宝通宝开建通宝康和通宝广和通宝永定通宝安南李太宗乾符:明道元宝安南李朝高宗李龙韬:天资通宝安南大瞿越国:太平兴宝安南黎氏:景兴重宝安南黎桓:天福镇宝安南胡朝:圣元通宝聖元通宝安南陈朝皇帝陈嵩:天应通宝安南陈朝重光帝陈季扩:重光通宝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明德通宝安南后李朝神宗李阳焕:天顺通宝安南后黎朝末期地方割据势力铸造:正和通宝安南陈朝外戚胡季犁:圣通元宝疑为安南起义军首领范玉:永宁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未知年代与帝属:大越通宝印平元宝永治之宝画隆元宝咸统元宝弘万元宝咸丝元宝成丝元宝祥圣元宝竟宁元宝长和通宝开定通宝永始通宝祥元通宝景元通宝玄聪通宝经利通宝祥圣通宝永治通宝建顺通宝崇明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壹“美品”贰“珍品”铜元美品鉴赏1.太货六铢银、铜美品鉴赏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钱形规整,肉好具周郭,制作精美。

钱文篆书清晰匀称,玫丽无比,以其精美著称于世,居南朝钱之冠首。

太货六铢初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后贬为一当一用。

旧谱注:币质青铜。

今发银、铜二品太货六铢为同模所铸,可证银质史上有铸。

2.真、篆中统通宝小平鉴赏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中统钱。

旧谱录有真、篆中统元宝小平钱,通宝未载。

今发真、篆中统通宝二品,请泉友鉴赏。

3.中统元宝银、铜小平鉴赏中统元宝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币。

目前发现,小平钱也有多个版别。

钱文有真、篆二体。

今发银、铜二品为同版同模,一母双胞。

4.南宋“见钱关子”钞版珍鉴(一)“准敕”版(二)“景定五年颁行”版(三)“宝瓶”版(四)“见钱关子”版南宋初绍兴元年(1131年),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宋廷印行了一种“见钱关子”。

见钱关子与会子都是南宋发行的票据和货币,而“见钱关子”则近似现代汇票。

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朝廷重新发行一种见钱关子,也称“铜钱关子”、“金银见钱关子”、“银关”。

这种关子与绍兴年间的见钱关子不同,而与会子无殊,实际上是一种新货币。

当时,会子因滥发而贬值过甚,至无法收拾。

贾似道当国,企图挽回信用,逐发见钱关子,每贯折合铜钱七百七十分,十八界会子三贯,钱楮亏折之弊并不能因此而革。

相反,关子的发行增加了楮币的流通量,其结果是“物价益踊,楮益贱”,虽一再下诏“严申减落之禁”,也未能挽回信用。

不数年,元兵南下,会子、关子与宋皆亡。

南宋关子、会子的发行,流传至今已非常少见,其钞版更显珍贵。

1983年7月安徽东至县废品仓库发现“关子”钞版一套(八件),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钞版。

明代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

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摘要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态势。

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银本位的确立。

然而,白银货币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在官府与民间,白银与纸币和铜钱的博弈中造就的。

白银货币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唐宋元时期白银的使用提供了社会基础,明朝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和外银内流使得白银供给较为充足,明朝混乱的货币制度使得白银这种硬通货的吸引力提高,政治势力的角力等等。

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国家赋税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实介绍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分析其原因以及社会影响,以反映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明朝货币政策白银货币化一、导论(一) 选题原因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并推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的禁令,逐步取代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

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

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明十六帝铸行古钱币详览

明十六帝铸行古钱币详览

明十六帝铸行古钱币详览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明朝是中国第一个以白银为货币体系的朝代,由于受到元朝货币制度影响,洪武早期以铜钱为主要小额货币,后大力推行大明宝钞,但由于民间习惯使用铜钱,导致中后期逐渐形成大额白银为主、小额铜钱为主的货币体系。

1、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年号大中、洪武发行钱币及备注:大中通宝、洪武通宝2、神宗后改惠宗(朱允炆),在位时间1399年-1402年,年号建文3、成祖(朱棣),在位时间1403年-1424年,年号永乐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4、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1425年,年号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存世仅数枚,真假未知)5、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1426年-1435年,年号宣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6、英宗(朱祁镇),在位时间1436年-1449年,年号正统,被瓦剌俘虏后释放回国。

7、景宗(朱祁钰),在位时间1450年-1457年,年号景泰6、英宗(朱祁镇),在位时间1457年-1464年,年号天顺8、宪宗(朱见深),在位时间1465年-1487年,年号成化9、孝宗(朱祐樘),在位时间1488年-1505年,年号弘治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10、武宗(朱厚照),在位时间1506年-1521年,年号正德11、世宗(朱厚璁),在位时间1522年-1567年,年号嘉靖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12、穆宗(朱载厚),在位时间1567年-1572年,年号隆庆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13、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3年-1620年,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14、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1620 年,年号泰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15、熹宗(朱由校),在位时间1621年-1627年,年号天启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16、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628年-1644年,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崇贞通宝。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太平通宝金钱中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

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鉴定,这就是中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图一)。

从实物看,该钱径24mm,厚1.2mm,穿径5mm,佛像凸出浮雕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

该钱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贩到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刻换一辆高级轿车,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

我国当代收藏家、著作家、钱币鉴定家华光普先生在其专著《彩照中国古钱目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该钱评定为一级。

每枚价值10万元人民币。

这种佛像金钱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和花纹精细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宋代是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

由实物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币正面刻有行书“淳化元宝”四字。

字体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笔法隽永流连,十分洒脱。

宋太宗一生酷爱书法,他即位后,留意翰墨,叫人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

于淳化三年编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拓赐给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学开始在宋代盛行。

钱币背面的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右边为手持莲花,正结枷跌坐于八叶莲花宝座之上的观音菩萨。

宝座底下祥云缠绕。

左边为头上结发,双手合十,颜貌天真活泼,身体微向右侧站立在莲花瓣座上的善财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画图。

宋初的淳化元宝有宋太宗亲自书写的真、行、草三种书体,即所谓御笔钱。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的多种钱币都是宋徽宗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

明朝各代铜币说明

明朝各代铜币说明

永乐通宝
•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 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 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传世较多。
宣德通宝
• 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 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 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 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
隆武通宝
•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 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 • 隆武通宝属于南明铸币,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分背有文及 无文两类。目前光背小平钱存世较丰富。小平有背星纹及户、工、 南、留等字。背无文小平钱有“正”隆、“生”隆、“缶“隆, 又有武字笔画分上下点区别。折二钱直径约29毫米,重6克左右。 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 入闽,俘明绍宗,明绍宗绝食死于福州囚处。隆武政权灭亡。
建文通宝
• 那么存世建文钱又从何而来呢?《明史·食货志》载,嘉靖六年(1527年)、三十二年(1553年)两次补铸前朝年号钱,有人据 此认为存世建文钱为嘉靖年间补铸钱。但钱币学界现在已大致认定嘉靖年间没有补铸过钱,纠正了史料的错误。于是又有人认为 这些建文钱可能是明代建文帝在位时或其后各帝在位时民间私铸的年号钱。《古钱大辞典》认为存世建文钱为伪造品,于是在其 上刊载的建文钱拓图旁标注“伪品”二字,干脆否认了存世建文钱的真实性,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 • 是真钱还是伪品?是官铸还是私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文钱问题已成为货币史上的一个谜。由于史料和实物的缺乏,建文 钱之谜的破解,还寄希望于货币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明代钱币大全

明代钱币大全

目录一.洪武通宝 (3)洪武通宝 (3)“洪武通宝”钱的来源 (3)“洪武通宝”钱版式研究 (3)(一)背“记局名”钱 (3)(二)“素背”钱 (4)(三)背“记值”钱 (4)(四)背“记重”钱 (4)“洪武通宝”及其后货币的演变情况 (4)明代初期 (4)明朝洪武年间 (4)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 (4)明宣宗宣德八年 (5)明世宗嘉靖六年 (5)明穆宗隆庆四年 (5)明神宗万历时期 (5)“洪武通宝”部分钱币价格 (6)二.建文通宝 (7)建文通宝 (7)三.永乐通宝 (8)永乐通宝 (8)简介 (8)版式特征 (9)与郑和下西洋 (9)发现情况 (9)四.洪熙通宝 (9)洪熙通宝 (9)五.宣德通宝 (10)宣德通宝 (10)六.正统通宝 (11)七.景泰通宝 (11)八.天顺通宝 (11)九.成化通宝 (11)十.弘治通宝 (11)弘治通宝 (11)十一. 正德通宝 (12)正德通宝 (12)十二. 嘉靖通宝 (13)嘉靖通宝 (13)十三. 隆庆通宝 (13)隆庆通宝 (13)简介 (14)相关介绍 (14)十四. 万历通宝 (14)万历通宝 (14)简介 (14)相关介绍 (14)价值分析 (15)十五. 泰昌通宝 (15)泰昌通宝 (15)历史 (16)形制 (16)现状 (16)十六. 天启通宝 (16)天启通宝 (16)简介 (16)种类 (17)文字 (17)辨别 (18)总述 (18)从钱版书法上看 (18)从形体上看 (18)传说 (18)参考价 (18)十七. 崇祯通宝 (19)崇祯通宝 (19)引崇祯通宝简介 (19)崇祯通宝背文 (20)崇祯通宝种类 (20)崇祯通宝种类一 (20)崇祯通宝种类二 (21)崇祯通宝价格 (21)十八.声明 (21)一.洪武通宝洪武通宝洪武通宝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

明朝历代钱币历史(图文)

明朝历代钱币历史(图文)

明朝历代钱币历史(图文)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应天府,传十二世,历十六帝,明开国距今652年,灭国距今享国376年。

共传承276年。

大中通宝~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明太祖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

《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

当十钱重一两,余地降至一钱止。

'钱文真书,直读。

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

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要从清末的一件事儿说起,王懿荣这个名字,相信对收藏感兴趣的读者,都不会陌生,他是发现并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是有名的收藏家。

王懿荣对收藏非常痴迷,什么书籍,字画,金石文物,印章,钱币,甚至是残石,瓦当,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王懿荣有一次,意外地得到了一枚“建文通宝”的小平钱。

这枚小平钱直径在约3厘米,重3.44克,正面清晰地写着“建文通宝”四字。

通过对铜色,形制,文字和声音等方面的判断,断定该钱和传世的其他明代钱币极其相似。

王懿荣当时如获至宝,要知道,他收藏的明代钱币中,独缺建文帝时期的钱币,“建文通宝”小平钱还是第一次发现。

但即便以发现的“建文通宝”小平钱真是赝品,那问题是,为什么没有真的“建文通宝”流传下来呢?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币都能流传了下来,而且还数量可观。

明朝铜钱币目录大全

明朝铜钱币目录大全

明朝铜钱币目录大全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5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京”500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鄂“450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北平”1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浙”1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济”700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1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福”1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豫”8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一”320元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广”6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3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2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4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10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北平”8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济”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桂二”4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浙”1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福”7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1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广二”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3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4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3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北平”1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鄂”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浙”12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福”1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京”4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济”4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桂三”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广三”6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豫”150洪武通宝楷书折五光前11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2800元洪武通元宝楷书折五背“五钱”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北平”12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浙”3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济”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京”4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鄂”60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桂五”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福”4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豫”28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广五”5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3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6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北平十”22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广”22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京十”12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济十”22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鄂十”28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豫”1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桂十”50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福”150元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浙”150元永乐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永乐通宝楷书小平银质6000元洪熙通宝隶书小平光背无价宣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20元宣德通宝楷书小平省一“德”300元弘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5元嘉靖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65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50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50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十雕母背“十一两”无定价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十大观改范2500元嘉靖通宝楷书折二十光背6000元隆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6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宽缘大样25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大字1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星2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天”16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月”2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正”5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河”50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公”1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工”6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15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分”,,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江”,,,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厘”2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背纹15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户”5000元万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40元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包星月8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矿银”8000元万历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钱”45000元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北斗星800元万历通宝楷书小平旋背10元万历通宝楷书特大型光背无定价泰昌通宝楷书小平背月15元泰昌通宝楷书小平心泰2800元泰昌通宝楷书折二光背300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得2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月15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浙”50元天启通宝楷书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新”60元小平背“工”8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8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壹钱”85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京”65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院”8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分一钱”3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6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奉”1500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二分”22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70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1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户”15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星15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二”星60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4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7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35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45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府”3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镇十”6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密”200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1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星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丁”15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乙”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丙”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戊”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日”2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嘉”90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局”1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广”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220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应”1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宫”月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加”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重”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宁”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下“宁”30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府”2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制”45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制奉”3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青”15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清忠”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共”18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忠”4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合背10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二”3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二”120元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无定价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30000元崇祯通宝楷书折二背“监二”200元崇祯通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四手”4500元宝楷书折五背“监五”35元崇祯通宝楷书折五背“工五”250元崇祯通宝楷书折五背“户五”30元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2500元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5000元大明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50元大明通宝楷书小平背“工”、“户”150元大明通宝楷书小平背“帅”350元大明通宝楷书小平背“招”7000元弘光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弘光通宝楷书折二背“贰”500元弘光通宝隶书小平背“凤”120元弘光通宝隶书折二光背10000元隆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元隆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工”、“户”8元隆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南”2500元隆武通宝楷书折五光背120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工”、“户”8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御”200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道”600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督”30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国”25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明”25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定”25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留”20元永历通宝楷书小平背“部”100元永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永历通宝楷书折三光背80元永历通宝行书折二光背80元永历通宝篆书20元折二光背80元永历通宝楷书折三背“五厘”10元永历通宝楷书折十背“壹分”25元永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60元永昌通宝楷书折五光背60元大顺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5元大顺通宝楷书小平背“工”25元大顺通宝楷书小平背“户”40元大顺通宝楷书小平背“川户”6000元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铜质50000元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银质150000元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金质无定价兴朝通宝楷书小平背“工”5元兴朝通宝楷书折五背“五厘”10元兴朝通宝楷书折十背“壹分”20元利用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利用通宝楷书小平背“贵”5元利用通宝楷书小平背“厘”1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二背“云”2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二背“二厘”2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五背“五厘”15元利用通宝楷书折五横“五厘”5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十背“壹分”12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十背”一分”15元利用通宝楷书折十背横“一分”70元利用通宝楷书折十背横“壹分”500元昭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昭武通宝篆书小平光背60元昭武通宝篆书折五背“壹分”80元洪化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洪化通宝楷书小平背“工”、“户”4元洪化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壹分”3500元裕民通宝楷书折二背“一分”30元裕民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5元裕民通宝楷书折五背“壹分”120元裕民通宝楷书折五背“浙一钱”300元。

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铜合金。

我国历代铜钱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地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代新疆等地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

钱以青铜为主,后来青铜和锡等金属混铸,到了明代嘉靖通宝以黄铜为主,因为嘉靖通宝是中国古代铜钱中最先使用黄铜的钱币,可以说嘉靖通宝是开中国古代铸币用黄铜的先河。

从隆庆通宝开始黄铜质的钱逐渐多起来。

扩展资料
铜钱的种类:
1、嘉靖通宝钱
这件嘉靖通宝钱黄铜质,折三钱。

直径3.3厘米,重10.4克。

宽缘窄郭,缘郭深峻,文字清秀疏朗。

背穿左“三钱”。

... 精整。

2、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钱始铸于隆庆四年(1570年),有青铜、黄铜质,小平钱,直径2.4~2.5厘米,重4~4.5克。

钱文楷书。

有粗字、细字、钱文连缘接郭、离缘接郭、光背、背四决纹、背吉语等版别。

3、隆庆通宝钱
这件隆庆通宝钱黄铜质。

直径2.5厘米,重4.3克。

宽缘窄郭, ... 精整,面文“隆庆通宝”,对读。

光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铜钱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至1367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

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大中通宝】制造年代: 明朝材料: 铜规格: 直径4.4厘米。

明初期货币。

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

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

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

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

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

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

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

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25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

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达人民币2700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4800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洪武通宝】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

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钱文真书,直读。

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

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

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

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

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

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

洪武通宝5000元。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

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

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

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

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

清世祖(顺治)——【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

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

一千铜钱称为一串。

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

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顺治通宝5000元。

清圣祖(康熙)——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

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

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

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楷书小平背“西”3000元背“巩”“子”“丑” “寅” “巳” “福”2500元清世宗(雍正)——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

雍正年间计有15个铸钱局,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据载其中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数量上的失衡,而严重的比例不协调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却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许多诱惑和乐趣。

【雍正通宝】凡美品者“南”约450~500元,“川”约110~150元,“武、昌、济”约55~70元,“晋、河”约30~40元,“安、巩、黔、苏”约15~25元,而普品“云、浙、泉、源”约8~15元。

清高宗(乾隆)——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

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

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乾隆通宝(雕母)500--20000元。

清仁宗(嘉庆)——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

钱径2.2-2.6厘米,重2-4克。

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清代钱币特点:一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而形制较简单;除个别例外,所有年号钱均称通宝,钱文:皆为工整楷书,读法均对读,除个别例外。

嘉庆通宝100元。

清宣宗(道光)——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

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

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

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

“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

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

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400元。

清文宗(咸丰)——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

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

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

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

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

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

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

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

“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

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咸丰通宝”50 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6000元;“咸丰元宝”200元。

清穆宗(同治) ——同治通宝清朝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铸造。

版式类似“康熙通宝”,同治通宝“乾隆通宝”,有苏,川,云,源。

昌,桂等记局,但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

如宝陕,济,伊,武,福,南,黔,广,晋,阿克苏等局仅见与部颁样钱。

同治帝,清穆宗,爱新觉罗氏,名载淳(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

在位十三年(1861—1874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十九岁。

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

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通宝”于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开始铸行。

但因铸钱亏损等因,铸造很不正常,常见的仅有“宝泉”(户部)、“宝源”(工部)、“宝苏”、“宝浙”、“宝昌”、“宝川”、“宝桂”和“宝东”等局,其余很少发现或仅见部颁样钱。

“同治通宝”面文汉文宋体、楷书互见,各局所铸,大小、轻重参差不齐,一般径为22毫米左右,重约3克,铜质较差,铸工不精。

穆宗同治年间铸。

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2.5厘米,重5.5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2.3--3.8厘米,重6--12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

【同治通宝价值】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700;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