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68章:用人之力
《道德经》第68章
《道德经》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①;善战者,不怒②;善胜敌者,不与③;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④,古之极也⑤。
注释:
①士:古代男子的通称,在此指有力量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兵士。
不武:不尚武力。
②怒:气势很盛。
③与:交接。
不与:不对斗。
④配:合。
⑤古之极:自古之极则。
意译:
善于做“士”的人,不逞勇武;善于战斗的人,不动怒气;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交锋;善于借用别人力量的人,甘居人下。
这就叫做不与人相争的“德”,借用别人力量的功效,这就叫做与天相合。
是古来最高的境界。
点题:
这一章所展示的是老子的军事思想。
在军事斗争中,老子所主张的依然是不逞勇武、不怒、不争,并认为两军对垒时哪一方能进入这一境界,则哪一方能够稳操胜券。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用人之力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用人之力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为将帅者不逞武;善战者不发怒,善胜者不硬拼,善用人者对人谦下。
这叫作不争的品德,这叫作用人的力量,这叫作顺应自然之道。
问道心得一、真正的将帅必具大德:带兵不是为了尚勇,而是为了尚仁;打仗不是为了逞强,而是为了示柔;胜敌不是为了力胜,而是为了德胜;用人不是为了役使,而是为了锤炼。
二、战争永远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杀戮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降到最低,因为好战是最伤天和的。
只有那些怀着慈爱之心又勇于为保卫国家人民的平安幸福而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三、人类千万不要逞强炫武,要发挥人民的才智能力,这种不争而胜才是符合天道的。
“不争之德”也就是用人之力,是符合古老的最高行为准则的。
四、为人要懂得谦卑,留有余地,才可能走向圆融。
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完美的安排!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了指引自己回到“道”,与道同行!五、做领导的人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是让事把自己累死,而是更愿意把舞台让给大家绽放!有能力,还能尊重别人,培养别人成为柱子,成为爱的环境,这叫本事!六、学会妥协、释怀、宽容、简单和换位思考的人生,才会形成合力,才能温暖自己的成熟人生。
在生命旅途中任何情境的发生,永远让自己去做那个问题的解决者!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完美的安排!七、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无论经商还是从政,想要成功都必定需要两只手:一手忠诚、一手勤奋。
如果没有忠诚与勤奋,终将一事无成!八、人身上最重要的财富有三:一是心;二是嘴;三是行动。
命运的奥秘,就是大道至简!当我们圆满觉悟大道品质并践行时,我们就是被滋养的、是绽放的!我们就是活在内在喜悦、和平的恩泽中!九、万事万物都是一种运动形式,改变思想的运动就是改变命运的指令,让生命到达一个良好的状态。
十、修行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所以修行的道场不在山林——家庭是我们的道场、工作是我们的道场、身体是我们的道场。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展开全文阳春三月,北京《道德经》学用读书会上,又有三位新朋友是被“《道德经》学用”公众号上大家所写的真实故事吸引过来的。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工业平面设计师,他读《道德经》八年了,来到北京以后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理工男的性格让他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先是系统的搜集了北京几十家关于《道德经》的公众号;然后,大量、仔细阅读了每家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比对;最后,经过全方位的衡量,他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我们的最好——因为都是讲《道德经》学用的真人真事,落地有声!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来参加北京读书会。
还有一位朋友,虽然同在北京,但她住的很远,到读书会往返需要一百多公里。
所以,她看了一年我们公众号上大家的故事。
这一次决定亲自过来参与读书会。
当她听完大家的分享,眼含热泪,说出了自己当下激动的心情。
她是家里的老大,平时付出最多,妈妈患了癌症以后,出钱出力,都由她照顾。
这些她本来都不在乎,但妈妈却把自己的房子、钱、还有爱都给了弟弟妹妹。
因为妈妈说她是老大,小时候只有她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里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她。
到弟弟妹妹出生,家里供不起那么多孩子,弟妹小时候都没享到福,现在她就应该多付出一点。
所以,现在若是她少给一点钱、少付出一点,妈妈就会用很难听的话骂她。
就这样,她对妈妈越来越不满,和弟弟妹妹干仗,连她的女儿都不管外婆叫外婆,而称之为“你妈妈”。
当她受了委屈时,女儿会气得说:“我要找你妈妈去问问,她怎么教育的子女?是怎么把你弟弟妹妹教育成这幅德行的!”但妈妈年龄大了,又得了癌症,弟弟妹妹是不会伸手照顾的,做这些事只有她。
所以,再委屈,她也得强忍着泪水,继续照顾妈妈。
渐渐的,她的憋屈变成了愤懑,愤懑得她都觉得自己要变态了——她经常在给妈妈洗内衣时,因为心里太生气,控制不住手劲,把衣服撕破,然后再出去买……就这样,她把自己整成了乳腺癌患者!说到伤心处,她双眼中噙满了泪水。
理解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①之,是以能为川谷王。
大國者,江海也,天下之交;小邦者,川谷也。
江海纳川谷,归流入江海。
大國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國,则取于大國。
故或下以取②,或下而取。
大國不过欲兼畜③人,小邦不过欲入④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⑤,大者宜为下⑥。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为川谷王,因其谦下包容纳下善为河流的归宿,所以能够为川谷王。
大國如同江海,居天下群川众流派合(水流汇合)处;小邦如同小河流。
江海汇纳群川众流,归流入江海。
大國为归宿而下小邦,则得小邦;小邦以归流投降于大國,则趋向大國。
所以,有谦下包容恩泽下布以得,有投降而得。
大國不过是要兼并天下、兼济天下、大化天下、化育人民,小邦不过是要入朝奉事君人。
双方各得其所欲,大者应当谦下包容恩泽下布、慊下(为人民造福,满足人民)、兼下(兼并天下,兼济天下)。
注释①下: (1)施行;使用。
(2)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3)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4)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
——《三国演义》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
比喻屈服)。
(5)归宿,止宿,歇宿,收留。
徐孺下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
——《西厢记》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
(6)表示有空间,能容纳;收容,容纳,包容,纳下。
《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
”汉王符《潜夫论·明闇》:“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
”(7)臣下;百姓;人民;群众;居人之下;下层;根基;下人,下民;下邦,下国。
(8)居人之下;谦让;谦下。
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
谦下:谦逊,屈己待人。
谦逊:谦虚恭谨;虚、不浮夸、低调、为人低调,不自满;引申为有追求,低调,希望不断进步;是一种自我的认识,良好的品德。
(9)下流。
下流:河流的下游;能引起群众羡慕嫉妒恨的地位,能引起群众羡慕嫉妒恨的位置,置身于众人所难以理解的憋屈位置;群川众流的归宿;众流所归,众流所向往,众流所向,向下流逝;喻君上的恩泽下布。
第68回 德之善用人力
第68回德之善用人力上回说到,老聃将自然大道“慈、俭、不先”之三宝,悉授弟子尹喜,并着重强调三宝之中,尤当以用“慈”为本。
为人主者,果能持而保之,必能战胜守固,无敌于天下。
关尹子听完老师所授三宝之妙,随之问道,老师所言之“慈道”,倘用于为人主者治国理政,弟子基本能够心领之而神会之。
但是,兵者,本就是武力之争。
倘若为将士者但知以慈用兵,而不尚武力,那还谈什么用兵作战呢?还望老师详加指点才好。
老聃听了,却是哈哈大笑,说道,看来,你只知身为将士,当以征伐争战为职,却不知真正能称得上“士”者之将士,更加深晓以“慈”道用兵之奥妙啊。
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讲过“善为士者”之七貌具全之说吗?关尹子说道,弟子尚能记得-----或犹或豫、或俨或涣、或敦或旷、浑兮若浊。
善为士者七貌具全,独无勇武刚强之容。
但这是形容那“见一而可知十”的“为道之士”,与今日所论讲武用兵之“将士”,恐怕有所不同吧?此言差矣!老聃说道,凡善为道者,皆可称之为“士”,无论何职何业,概莫能外,兵凶战危,关乎生死存亡,尤需“善为士者”。
故而真正的“将士”,必当善晓用兵之道当以“慈”为本。
我们此前也讲过,军营之中,上将军居右而不居左,及其用兵,也只是“善有果而已”、“不得已”而已。
若不得已而“杀人之众”,亦以悲哀泣之。
这样的将士,才是善晓用兵之道,当以“慈”为本,视之为宝。
老聃如此一说,关尹子深为折服,一揖到地。
遂又问道,以慈为本,乃以“道”言之,敢问临阵用兵、攻守之际,用兵之“术”,又当如何?老聃见弟子有此一问,颔首微笑,说到,你不会又是认为老朽所言,大而无用罢。
不过能有此思考,倒也十分难得。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
用兵之术,如能秉持“三不一下”,便能称得上深晓以“慈”为本的用兵之道了。
关尹子闻言下拜,说,愿闻其详。
老聃微微点首,示意其稍安勿躁,遂说道,“三不”者,其一“善为士者不武”,其二“善战者不怒”,其三为“善胜者不与”。
“一下”者,善用众人之力而为之下也。
利他的思维做到了多赢——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利他的思维做到了多赢——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道德经》帮助我们提升视野、提升心灵品质,帮助我们从那个自私自利的小我世界把心量打开,帮助我们心怀天下苍生!我们向高能量的经典还有古圣先贤来亲近、学习。
你如果学到这种智慧并应用开来,你到处都能够跟众生广结善缘、积阴德。
如果一直在小我的世界里面强化自我,然后自私自利,去跟别人勾心斗角、对立、冲突。
到最后只是赢到表面,你会失去更多。
今年7月,堂弟联系我:他做了一个项目,因资金不畅,拿也拿不起,放又放不下,无法运行下去,希望我们接手。
经过预算和项目评估,我们勉强接手了这个项目,经过多方努力,原来每2个月付一次工程款的,现在改成一个月付一次工程款,这时我们这个项目只要稍稍用好材料商的资源,不太需要资金垫付就可以轻松完工。
昨天又收到消息,因楼层封闭需要,要求加快外装饰的施工进度,业主在每个月支付70%进度款的基础上又主动增拨500万到幕墙装饰项目部作为备料款,这时候的反倒没有了需要支付的例项,这在我们做工程十几年以来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的事。
还是这个项目:工班原来是一包再包的,连续分包了二层,发现这样的情况,考虑到后面真正施工的工人最后的收益,撤了一拨施工力量弱的,接着又撤掉工班的包工头,用现金补贴该包工头在这个项目中可能的完全收益,用了其中一拨被转包的人,给了他原来包工头承包的价格,原包工头满意撤退、较有实力的分包提高了工价和工作量,对项目更加有信心,全力投入,工程质量和工期有和保障,业主也能如期收到满意的产品。
这一整个项目在前期看起来压力重重,工班不利,闹不好去劳动局,免不了耗费心力;工程付款如果两个月一付,这个项目也需要多好几百万的垫付,仅财务成本一项就不少,这件事情的转变有人会说是运气好,对于增付工程款或许有运气的成份,但对于工班这件事的处理,绝不是运气这么简单!如果当时看到眼前对工班的赔付损失,用以前的思维我一定会对项目进行再三盘点和止损,然而现在先生做事我很放心,只要是支付安全的,手续齐全一律付款,做决定也果断了很多。
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①之,是以能为川谷王。
大國者,江海也,天下之交;小邦者,川谷也。
江海纳川谷,归流入江海。
大國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國,则取于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过欲兼畜②人,小邦不过欲入③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④,大者宜为下。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为川谷王,因其谦下包容纳下善为河流的归宿,所以能够为川谷王。
大國如同江海,居天下群川众流派合(水流汇合)处;小邦如同小河流。
江海汇纳群川众流,归流入江海。
大國为归宿而下小邦,则纳取小邦;小邦朝向归宿大國,则趋向大國。
所以,有谦下包容恩泽下布以积畜,有谦下归流而趋向。
大國不过是想兼并融合(小邦)教化人民,小邦不过是想并入(大國)奉事君人。
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大者应当谦下包容恩泽下布。
注释①下: (1)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引力牵引收纳,收留,收容,包容,容纳,纳下,谦下,歇宿,归宿。
谦下:谦逊,屈己待人。
谦逊:谦虚恭谨;虚、不浮夸、低调、为人低调,不自满;引申为有追求,低调,希望不断进步;是一种自我的认识,良好的品德。
谦逊的反义词:傲慢、自负、自满、骄傲。
收纳:收留,容纳;收集。
容纳:包容受纳。
归宿:所归,意向所归;止宿,歇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
包容:容纳;宽容大度。
《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
”(3)下流。
下流:河流的下游;能引起群众羡慕嫉妒恨的地位,能引起群众羡慕嫉妒恨的位置,置身于众人所难以理解的憋屈位置;群川众流的归宿;众流所归,众流所向往,众流所向,向下流逝;喻君上的恩泽下布。
恩泽,是指恩惠赏赐,比喻恩德及人,像雨露滋润草木;亦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恩泽:君主恩赐惠及臣民,如雨泽润物;帝王或朝廷赐给臣民的恩惠,言其如雨露之泽及万物,故云。
《逸周书·时训》:“大雨不行时,国无恩泽。
”归流:流入海的河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之①,故能为川谷王。
大國者,江海也,天下之交;小邦者,川谷也。
江海纳川谷,水之就下也。
故大國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國,则取于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过欲兼恤②人,小邦不过欲入③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④,大者宜为下。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够纳取川谷而为川谷的君王,是因为江海知道谦下包容纳下川谷,所以能够做川谷的君王。
大國好比江海,位于天下各个派系汇合交融处;小邦好比小河谷。
江海纳取群川,是因为水往低处流,谦下容物。
所以大國因为谦下地兼并包容小邦,所以能纳取小邦;小邦因为谦下的听从并入大國,所以能取信于大國。
所以有的谦下得以纳取,有的谦下而取得信任。
大國不过是想兼并融合教化恤民,小邦不过是想并入奉事君人。
双方各得所需,大者应当谦下容物。
注释①下之: 引力牵引吸纳之,谦下包容之,收留之,收下之,拿下之,纳下之言。
下:(1)引力牵引吸纳,谦下包容,收留,收下,拿下,纳下。
(2)下,是引力的方向。
地球范围的下是指向地心的地心引力方向,星球范围的下是指向星球球心的引力方向,星系范围的下是指向星系中心的引力方向。
星系若淵,太阳系的核心太阳在太阳系是居下的,星系中央黑洞在星系是居下的。
②恤:(1)(形声。
从心,血声。
本义:忧虑)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2)体恤。
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3)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唐·沈佺期《移禁司刑》(4)周济。
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5)抚养。
恤孤寡。
——《礼记·月令》(6)〈名〉葬仪。
恤典(丧葬礼仪)(7)通畜。
畜:养育,培养,喜欢,喜爱,收容,保存,顺从,驯服。
③入:入朝。
入朝:(1).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
道德经第68章个人体会感悟
道德经第68章个人体会感悟
道德经第68章提到了“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我的个人体会和感悟如下:
这一章主要强调了以柔克刚的原则,通过不争斗、不傲怒、不与敌人对抗的方式来实现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拼搏、争强好胜,而很少强调退让、绕道而行的价值。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以柔克刚的方法往往更加智慧和有效。
在个人生活中,我体会到,在与他人的争吵或冲突中,如果我保持冷静和理性,不随着对方的情绪升高而陷入情绪化的状态,我会更有可能达成和解的目标。
在工作中,当我担任领导时,如果能够践行下为上的原则,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贡献,将他们放在第一位,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自由度,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成果也会更高。
道德经还提到信任的重要性,善于使用人才是真正的智慧。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我能真诚地信任和尊重他人,并能够将他们的长处和能力发挥到最大,我相信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将会大大增强。
通过学习道德经第68章,我意识到与人相处时,应该更加注
重以和为贵,以柔克刚。
凡事不要以对抗、争斗为本,而要尽可能以合作、和谐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结果。
相信他人,善用人才,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和平的环境。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爭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極。
译文:能做好士的,不用武力;善于战斗的,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和对手争斗;善于运用人才的,让人自愿效劳。
这就是不争的美德,这就是运用人才的能力,这就是与天地古代相配的极致。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是一篇充满睿智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做好士不一定需要用武力,善于战斗也不一定需要发怒,战胜敌人也不一定需要争斗。
这些都是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
我们往往会认为,想要做好士就必须要用武力,想要战胜敌人就必须要争斗,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一个真正的好士,应该是一个有着高超智慧和技能的人。
他应该能够理智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使用武力。
他应该能够平静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轻易地发怒。
他应该能够以智慧和技能为武器,战胜敌人,而不是通过争斗来解决问题。
同样地,善于战斗的人也不应该轻易地发怒。
发怒只会让他的思维变得混乱,影响他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他应该保持冷静,以智慧和技能来应对任何挑战。
战胜敌人也不一定需要争斗。
争斗只会让双方都受到伤害,而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一个真正的战士应该能够通过智慧和技能,找到对手的弱点,从而战胜对手。
最后,善于运用人才的人,应该让人自愿效劳,而不是通过强制来达到目的。
他应该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总之,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告诉我们,不争才是做好士、战斗和运用人才的关键。
只有通过智慧和技能,才能达到与天地古代相配的极致。
《道德经》第68章的学习体会——忠言逆耳精英不多
《道德经》第68章的学习体会——忠言逆耳精英不多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
既以予人矣,已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一、白话翻译讲信用的话一般不讨人喜欢;专讨人喜欢的言语很可能没有信用。
真正明白的智者往往不博杂;知识博杂的人往往不是智者。
擅长某事的人一般为少数,多数人都会做的事称不上擅长。
圣人不积累习气(顺道而行),全心为别人,自己却越来越富有。
全心给予别人,自己得到越来越多。
所以,天地法则利益万物,同时不伤己身;做人法则,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信,指真实,不虚伪,有信用。
美指喜欢。
讲信用的言语往往有很多限制,很难讨人欢心,例如合同就属于信言的一种,里面会有一下内容,比如什么时间不能完成,将要承担某种的后果。
花言巧语让人心生欢喜,但往往混淆是非,一般是骗子所为,通过投其所好,可以获得自己的私利。
博杂,是因为向外求,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最后反而容易障碍自己。
智者通过内求,把握根性思维,去掉细枝末叶,可以举一反三,圆融无碍。
真正擅长做某事的人一般不多,正如各行各业的精英。
很多人都能做的事,也称不上擅长做,比如走路、吃饭。
引申一: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是信言的一种。
忠言立足实际,有时候不符合被进言者的心意,所以不被喜欢,但从长远的角度,却能帮助被进言者实现愿望或避免灾祸。
(二)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
既以予人矣,已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积,本义:堆积谷物。
圣人不积累经验、习气等,因为“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正因为无积,没有成见和预设,所以每次都能实事求是,顺势而为。
全心为别人,自己越来越富足;全心给别人,自己得到也越来越多。
全心为别人、给别人,说明有富足之心,当然也越来越得到、富足。
害,指伤害,本句有两种解释,伤害物或伤害自身,个人更偏向于后一种,若为第一种,利物与不害物,有重复嫌疑。
国学精粹道德经(六十八)
国学精粹道德经(六十八)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字面理解善为士者,不武;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是不会用武力争霸于天下的。
善战者,不怒;善指挥军队打仗的将军,是不会用凶恶来树立威望的。
善胜敌者,不与;善于出奇兵克敌制胜的将军,是很有主见的,不会跟着别人的意思打转转的。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领导谦虚、低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就是不争的道行,这就是用人之所长,这就是顺其自然。
2、通俗理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是不会用武力争霸于天下的。
从古到今,用武力争霸天下的,有哪一个是长久的?武力争霸必然会大量消耗国力,必然会增加本国和别国人民的负担,必然会引起本国和别国人民的不满,人民不满就会失去民心,哪有失去民心还能够把国家治理好的呢?以仁慈对待人民,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
同样以仁慈对待别国的人民,别国的人民照样会尊重他。
既然如此还需要武力统治吗?这就是不争的表现。
善指挥军队打仗的将军,是不会用凶恶来树立威望的。
军队的士气是要靠胜利来鼓舞的,没有听说哪一支常打败仗的军队还士气旺盛的。
将军的威望要靠“运筹帷幄之中”,然后率领士兵“决胜千里之外”,威望是靠胜利来建立的。
善于指挥战争的优秀将领,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别人看出内心的真实意图。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才能保证战略的保密性,才能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一定是善于制定出奇兵克敌制胜谋略的人,既然是出奇致胜的谋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乃至于还会被别人反对、嘲笑,所以常胜将军一定是很有主见不会跟着别人的意思打转转的人。
最可怕的谋略是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谋略,没人相信的谋略还会遇到抵抗吗?善于用人的领导谦虚、低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
老子道德课章节翻译-【老子·第六十八章】
老子道德课章节翻译-【老子·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注释
1、善为士者:士,即武士,这里作将帅讲。
此句意为善作将帅的人。
2、不与:意为不争,不正面冲突。
3、配天古之极:符合自然的道理。
一说“古”字是衍文。
道德经第68章个人体会感悟
道德经第68章个人体会感悟道德经第68章是一篇思考人生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个人体会和感悟,我希望能够从道德经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道德人。
这一章节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为开篇,强调了一个道德人的特质:和平、宽容、不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冲突和困境,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展现我们的道德和品格,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道德人应该以和平为本,以宽容为德。
和平不仅仅是指没有战争和冲突,更是指内心的平静,以及对他人的宽容和善意。
在面对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以怒火和敌意去对待。
只有以和平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不争不抢,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道德经第68章接着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于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认知。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关注外在的成功和成就,追逐名利和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自我成长。
然而,真正的道德智慧和力量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自省,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局限,并不断提升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境和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展现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智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道德经第68章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道德人应该知足常乐,满足于现有的条件和生活,不贪图名利和物质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止于适度,不要过度追求,以免走向极端和灾祸。
只有在知足和知止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幸福和成功。
道德经第68章给了我们很多关于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启示和指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和平和宽容为德,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人和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认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自省,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道德经》第68章
《道德经》第68章承前启后,明德亲民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主讲 | 涣朴老师经典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内容简要:这里连续用四个“善”,是描述把道用出来的人的状态。
善为士者不武。
“不武”是不倚仗自己的武力。
人分两种:一种是强大了之后会欺负弱小,还有一种是强大了之后会帮助弱小。
“善为士者”属于强大之后会帮助弱小的,不会因为自己的力量强,有武力,就恃强凌弱,也不会因为别人有武力就惧怕别人。
因为他有道,有慈,既能与强者周旋,又能保一方安宁。
他不把武力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保护神,而是把道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保护神,既没有逞强好胜之心,也不会有杞人忧天的烦恼。
虽然不逞强好胜,但战斗始终是存在的,不管是文斗,武斗,还是竞技斗,斗争无处不在。
虽然不好战,但是也不怕战。
善战者不怒。
不怒才会理性,《孙子兵法》里也多次谈到这个观点,前文讲过“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如果取强,就变成了好胜,就会怒,从而会伤及无辜,更有甚者,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善战者”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以怒气而战,要为正义而战,知道怒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迷茫。
于是他不会被人激怒,也不会自己嗔怒,如此才能称之为善战者,才会善胜。
善胜敌者不与。
“与”是与他人相争,既不与敌人争,也不与士兵争,更不与君主争,都不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否则,虽胜而留有遗患,是很麻烦的事情。
善用忍者为之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善用人者,一定是处下的,而且不是术上面的处下,是心极其平和,对人会很谦逊,不是装出来的。
学习《道德经》,我们想要的大多数都在这四个里面:为士,善战,能胜,能用人。
善为士者不倚靠自己力量的强弱;善战者不会动怒;善胜敌者不会跟别人有太多的周旋,既很理性,又不居功劳;善用人者,一定是处下的。
是谓不争之德。
《道德经》六十八章、六十九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六十八章、六十九章精解及译文开经语道妙德善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老子宣说谦下不争之德无敌于天下。
上章讲三宝的威力最大,慈是三宝之首,是不可战胜的。
弟子对老子三宝无敌(慈悲无敌)的教理有疑惑,于是有懂兵法的弟子向老子提出疑问:“慈悲”和“谦下不争”的教理虽然可以用于和平环境(家庭生活、工作、交友等场合),但不能适用于战争场合。
提问者认为,战争中失败者的命运由胜利者决定的,因此三宝教理毫无用处。
严遵版本把此章和下章合为一章,实际上第69章也是文意相连,应该分章合意来解读。
唐代王真把《道德经》看成兵法,后世不少人这样来理解。
老子确实讲了兵法,并引用兵家的格言(“兵者有言: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来宣说慈悲无敌的教理。
但老子是讲兵法还是用兵法为喻不可混淆。
毫无疑问,老子是在回答弟子疑惑,充分用兵法印证三宝无敌的教理,证明慈悲和谦下不争的力量大于一切军事力量。
最后弟子心有开悟,感激而退。
慈悲和谦下不争的教理适用于和平环境,同样适应于战争环境,虽然战争是最激烈争斗的场合,同样没有违背三宝教理,这样使慈悲和谦下不争的三宝教理更有说服力。
第68章第一段: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第二段: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第三段: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第68章经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经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前面有水之七善和救人五善法。
此处出现同样的语言结构。
善法就是妙法,救人五善法就是救人五妙法。
只有妙法才能救人,不是妙法不能救人。
此处提出用兵四善法,同样是用兵四妙法,是百战百胜之法。
“武”指主帅的战争意志,“怒”指前线将领的英勇气概,“与”是指正面交战。
经文: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注:“士,卒之帅也。
”士就是军队统帅。
关公、张飞都是猛将,统帅身先士卒,英勇无比,对部下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指挥的军队都是勇往直前,这样的部队容易取得胜利。
理解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①之,是以能为川谷王。
大國者,江海也,天下之交;小邦者,川谷也。
江海纳川谷,归流入江海。
大國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國,则取于大國。
故或下以取②,或下而取。
大國不过欲兼畜③人,小邦不过欲入④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⑤,大者宜为下⑥。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为川谷王,因其谦下包容纳下善为河流的归宿,所以能够为川谷王。
大國若江海,居天下群川众流派合(水流汇合)处;小邦若小河流。
江海汇纳群川众流,归流入江海。
大國为归宿而下小邦,则得小邦;小邦以归流投降于大國,则趋大國。
所以,有谦下包容恩泽下布以得,有投降而得。
大國不过欲兼并天下、兼济天下、大化天下、化育人民,小邦不过欲入朝趋奉君人。
双方各得其所欲,大者应当谦下包容恩泽下布、慊下(为人民造福,满足人民合理需要)、兼下(兼并天下,兼济天下)。
注释①下: (1)(指事。
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
本义:下面,位置在下,位置在低处)(2)同本义。
下,底也。
——《说文》又如:下溜头(下流头。
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
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3)归宿,止宿,歇宿,收留。
徐孺下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
——《西厢记》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
(4)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
——《山海经·西山经》又如: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5)表示有空间,能容纳;收容,容纳,包容,纳下。
《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
”汉王符《潜夫论·明闇》:“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
”(6)指某些动物生产;生;养。
如:下仔(生仔)。
(7)谦让;谦下。
谦让:谦虚退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68章:用人之力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为将帅者不逞武;善战者不发怒:善胜者不硬拼;善用人者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品德,这叫做用人的力量,这叫做自古以来最高的准则。
【神奇生命】
1、生命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要懂得转圆,留了余地,才可能转圆。
2、做领导的人,是让自己成为环境,引领大家做人做事,把舞台让给大家绽放。
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是让事把自己做死了!
3、有能力还能尊重别人、有能力还受欢迎的人叫本事;有能力处处让人看不顺眼,那铁定会闯祸。
4、生气是下下策,生气产生的黑色毒素,登陆在人体哪里,哪里就产生不舒服,不生气命才大。
5、如果我们思想有病,那我们将收获病痛、失败、挫折。
爱与感恩的思维是一种高频率的光能振动,能改变体内细胞原子活动而引发化学变化。
6、如果我们的健康发生问题,您可以先构建一条健康程序,并将它印在您的心灵中,直到被您的血液吸收为止。
7、大自然的启示是:应该生发的时候就生发,应该静默的时候就静默,自己还给它个自己!
8、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秋天低垂的谷穗告诉我们,应该学会谦虚,过分张场昂首是不成熟的表现。
9、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0、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为;无为就是无执著;无执著就是没有任何愿与事违。
11、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玩笑,您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您越远;您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得不到回报的付出,要懂得适可而止。
12、常常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帮助的手,您便可立地成佛,与上帝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