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制度
第二章 货币制度
原因:规避“劣币驱逐良币”
19世纪70年代世界银价大跌,金银名义比价已经日益脱离市
场比价,“劣币驱逐良币规律”驱使着货币制度倒退至银本 位制,限制银币的自由铸造就是保证货币制度不倒退的措施 之一;
第三,有限法偿性。即限制其一次交易的支付金额,在一次支付行为中,在 一定的金额内可以用辅币去支付,如果超过一定金额,卖方有权拒绝接受。
如美国规定,10分以上的银辅币每次的支付限度为10元;铜镍所铸造的辅币,
每次的支付限度为 25 分。也有国家没有具体规定辅币是否具有无限法偿性,
如中国。
第四,自由兑换性。法律规定,辅币可以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就 保证了实际价值低的辅币可以按名义价值流通。
第二,大规模交易的需要,白银体重价低不适合巨额支付,而
黄金相对白银的同单位体积的价值大得多, 19 世纪后期各国逐
渐舍弃白银而采用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
(二)金银复本位制
银、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金需求增加的时候,银并没有
立即消失,两者共存了一段时间,出现了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 币制度,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并在市面上平行流通。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 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一般以贵金 属金作为发行准备,也叫金准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现 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仍然保留着发行保 证制度,作为发行准备的资产有黄金、 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物物交换古埃及的壁画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通过媒介的交换畜牧、贝--司马迁《史记》古代货币起源说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货币起源说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管子·国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司马迁《史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
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扩大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或者一袋粮食,或者几捆烟叶等等一般价值形式:2把斧头80斤小麦=1头羊2匹布3克黄金货币的产生从扩大价值形式阶段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说明为交换而生产的关系,也即商品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日益确立。
第二章货币制度
三、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流通程序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不定期的债务
凭证。 最初的银行券由许多大银行各自发行, 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改由中央银行集 中发行。 纸币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发行与流通的 价值符号。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都是不 兑现的信用货币,即按信用程序由中央 银行统一发行和调控的纸币,所以在纸 币流通条件下,如信用发行程序控制不 好,就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现 象。
☆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 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 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 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 (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 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 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 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 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 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123.27447格令,磨损后的 铸币重量不得低于122.5格令。
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 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 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 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 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 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 ☆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 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 “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 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
一、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的确定
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材料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哪种或哪几种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 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 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 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 体系。
(二) 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 要内容: 1.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 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掌 握国家货币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和 特点,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 程和原因,掌握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
3.重点掌握我国现行货币制度的 内容与特点,掌握人民币的发行程 序。
4.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 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利弊。
5.了解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过程,了解欧洲货币联盟等几 种主要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
7.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 度?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 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 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 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 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 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 用具有积极意义。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 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 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 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 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了解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 弊?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 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 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 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文案
(四)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领域涵盖了商品流通内外
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借贷以及工资和各种劳务报酬的支付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 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结论: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几个概念的区分:通货、 货币、 财富 和 收入 Currency, money, wealth and income
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
• 金融资产是对未来收益的一种索取权。 • 货币,特别是今天所使用的货币,都是对某一
机构的索取权。 • 货币的两大组成部分
– 通货是对中央银行的索取权, – 存款是对商业银行的索取权。 • 所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都以货币标价,并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 • 货币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侧重于货币与国民收入的相 关关系,界定为可由央行加 以控制,并与国民收入有较 强关系的流动资产的集合
(一)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 –主要是不同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二)货币层次的基本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量) 准货币
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降低交易费用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任何一种货币形态都体现了 货币的信用特征,货币是信 用的载体。
货币形 态的基 本特征
物质 特征
社会 特征
易标 准化
易于 分割
易于 携带
持久 耐用
广泛 被接受
预期价 格比较
稳定
货币形态的划分即 货币的种类
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二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 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人民币制度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1. 货币制度的概念及产生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 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货币制度最早伴 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 贱金属;分散性、地方性;差别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才逐 步建立统一的、完整的货币制度。
银价上涨,通货紧缩,经济萧条 银价下跌,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可分为: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2014-4-26 9
2.2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 币 银 行 学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1. 金属货币制度
② 金银复本位:金银同为本位币币材, 自有铸造,无限法偿。 历经的三种形态:
2014-4-26
白银——黄金——纸币——电子货币
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 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
2014-4-26 3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② 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 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英“镑”:7.97克黄金 美“元”:0.888671克黄金 中国“圆”:23.977克纯银
具体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 的货币名称:
美元、卢布、法郎、英镑、里拉、泰铢、越南 盾、比索„„
2014-4-26 5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的实例
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 落,如市场上生金、生银的比例为1:16。 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 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 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 银币充斥市场,美国18世纪即如此,这实际 上是币制的倒退。
(二)纸币的产生过程
1、铸币的自然磨损带给人们的启示; 2、不足值的货币同样可流通的现实; 3、为了摆脱货币发行金属准备金的限制,发行没 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纸币
忽必 烈监 督用 金银 交换 纸币
(三)纸币制度产生的条件
1、集权的民族国家
2、广阔的民族市场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货币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需要对货币的
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 制度建立后,这种规范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 确定下来,此谓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引论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 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 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 织形式。 属上层建筑和国家主权 范畴。
关于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
英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镑”,按照第1870 年铸币条例,其重量规定为123.27447格令 (合7.97克)。 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根据1934年 法令,一美元含金量规定为13.714格令(合 0.888671克)。 我国近代以银作为货币币材,1914年的“国 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 每圆含纯银合23.977克。
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1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 2.1.2.4 电子货币
• 电子货币是一种通过银行的电子计算机自 动转帐系统进行收付的货币。它是指在零 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 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功 能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2.1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 电子货币具有以下特点:①以电子计算机 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② 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 域;③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 功能为一体;④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 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⑤现阶段电子 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 为媒体。
• 2.1.1 货币的产生 • 物物交换的弊端 :
• 一是“需求的双重巧合”制约了交换的顺 利实现。 • 二是参与交换的商品越多,价格关系就越 复杂。 • 三是比价的波动影响“交叉兑换比率”的 实现。 • 四是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2.1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 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 的方式就成为价值表现形式。
2.1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 2.1.1.3 一般价值形式 • 市场上所有商品都由一种商品表现价值,即一般 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下,商品的直接物物 交换变成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 等价物具备了货币的一般性质。 • 2.1.1.4 货币形式 • 第二次大分工后,产生了专门的商品生产,一般 等价物的固定化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 一般等价物相对固定在某种特殊商品上后,这种 从商品 货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2.3 货币制度构成及其演变
• 2.3.1.1 货币材料
• 货币材料也称币材,就是国家规定哪种材料作为 货币,这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 用哪种商品作为币材就称为那种商品的本位制, 比如用金、银作为货币材料就分别形成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等。 • 2.3.1.2 货币单位 • 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 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 少货币金属。
第2章货币制度
第2章货币制度第一篇:第2章货币制度第二章货币制度本章重要概念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
②无限法偿。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②汇率制度的确定。
金融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2000年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资本流动及货币往来而引起的货币兑换关系,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或惯例
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四是国际间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结算原则。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
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欧洲货币单位( ECU)
(二)建立稳定汇率的机制
(三)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 (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 • 1989年----2002年
316.4 745.6 753.6 753.6 765.2 765.2
217.7 398.1 395.0 395.0 600.0 600.0
(2)外汇准备是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抵御金融危机重要条件
积极作用 (1)汇率安排多样化 (2)国际储备多元化 (3)用综合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 局限 (1)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更加尖锐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四 、欧洲货币一体化
1、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含义 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
② 外汇基金由政府设立。收到发钞银行交来的外汇储备,外汇基金给发钞银行开具无息的负债证明书。
③一般的存款货币银行需要港币,则需用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兑换。
第2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
货币
经 形态
济
学 院
的演
变
1、 足值 货币
2、 表征 货币
3、 信用 货币
4、 电子 货币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计量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
经 济
M0 = 流通中现金
学
院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短期票据等。
经 济 学 院
辅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 的小额通货,供小 额周转使用,通常 用贱金属铸造。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 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中国的辅币
经 济 学 院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关系。
5、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 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 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
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学习要点
6.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 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500多 年。 中 国的先秦 时期,牲 畜、兽皮、 珠玉、贝、
1500年, 商代已有 铜贝币; 早在殷商 时代,金 属货币就
800年, 春秋初期 已有青铜 铸造的布 币和刀币;
2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2-2 货币制度的演变2-3 我国的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以铸币的流通为前提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内容)1.货币金属(币材)的确定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币材作为本位币;“本位”是货币制度的一个术语,它表明以什么材料作为标准货币的币材。
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
2.货币单位的确定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3.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包括本位币和辅币⑴本位币,亦称主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本位币特点:①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②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和超差兑换。
③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属于无限法偿币。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不得拒收。
⑵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币值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用。
辅币的特点:①辅币一般由贱金属铸造;②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是非足值货币;③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④辅币实行限制铸造。
即不能自由铸造,只能国家铸造。
⑤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所谓有限法偿,是对辅币规定的,指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辅币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无权拒收。
思考:为何规定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而辅币实行限制铸造和有限法偿?①自由铸造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②规避“格雷欣法则”4.准备制度: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银行券的发行要以黄金作准备,所以,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
第02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3.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
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4.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5.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6.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本章重要概念货币制度铸币本位币辅币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格雷欣法则银行券纸币准备金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联系汇率制国际货币制度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浮动汇制度特里芬难题欧元欧洲货币体系本章讨论四个问题。
一是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二是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是我国的货币制度,四是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
1、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货币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是在资本主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
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今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二是就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征货币制度的稳定;三是就充当货币的金属作出规定。
西方国家政府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克服币两流通混乱的状况,将已颁布的本位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等法令和条例集中起来制度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又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2、金属铸币流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自先后出现了铸币流通。
所谓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的含量)并检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最初的金属铸币是富商大贾铸造发行的。
后来逐步演变为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
这一时期的铸币流通有以下几个特点:(1)材料价值较低。
前资本主义黄金还不是主要的货币材料。
(2)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
(3)铸币不断变质。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般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主要指金属货币制度)1、货币金属。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职能
❖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具有交易媒 介、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三大基本职能。
1、交易媒介
❖ 物物交换——贱金属——金银等贵金属——纸 币——电子货币
物物交换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 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从普通
商品中独立出来,成为商品交易的媒介。 金、银等贵金属,即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 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可以用来进行借贷和其它的资
而也有一些货币继续保持了原有的货币单位, 但却与货币的重量完全没有关系,如英镑的 “镑”。
3、价值储藏手段
❖ 储存未来的购买力,当需要的时候即可用来支付或购 买。
❖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耐用消费品不仅能 够储藏价值,而且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
❖ 货币持有,特别是现金持有,不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收 益。那为什么人们偏爱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易于分割性,便于与具有不同价值的商品交 换
易于保存性,可避免或减少保存期的价值损 失
易于携带性,便于在更广大的地区使用。
金、银等贵金属因更具有这些特性,因 而逐步取代其他实物货币成为最终的实 物货币。
2、铸币
❖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以块状流通的,这很不方便。因为每 笔交易都要称重量、鉴成色,甚至还要进行分割,使用 成本较高。
第三节 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不断演变,货币职能的有效发挥是 与货币制度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在信用货币时 代,没有完善的货币制度的法律保障,正常的 货币流通秩序将难以保证。
一、货币制度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 1.货币制度定义:是指一国以法律所确定的 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简称币制。
❖ 2.货币制度分类: ❖ 根据货币制度存在的具体形式,可分为金属
2.货币制度
自从产生了货币,货币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就扮演 着重要角色,并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 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便 产生了货币制度。
11:46
1
第一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 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 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 于白银产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 的相对稳定。到了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 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11:46 9
11:46
22
金单本位制的缺点:
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不均衡,价值 符号无法兑现,无法满足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 对黄金的需求。
11:46 13
四、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银行券代替金 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金块,但兑换的起点很高。实行 金块本位可以节约黄金的使用,暂时缓解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 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 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从本质上讲,金 汇兑本位制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 采用。
二、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 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 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 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一)平行本位币制 平行本位币制就是金币和银币按照它们所包 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 市场比价进行交换。其缺点是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 会导致商品双重价格比例的波动,不利于商品交易。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2.1 货币的起源在商品经济萌芽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商品交换和商品交易媒介——货币,无论是古代人或现代人,在生产活动或生活中都与货币息息相关,但对货币的本质、职能和作用,过去是一个谜,直至现在理性的认识和论述各有千秋,难免偏颇。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已经融入并影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因此,学习、研究货币理论,必须把货币起源的追溯作为起点。
一、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从公元前524年的周景王到唐朝、北宋的诸子百家,创建并坚持先王货币说,认为先王为了救民拯灾而创造出货币;后来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即“维货之行,以通农商”,“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从古罗马法学家J.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到法国经济学家N.奥雷司姆(1325-1382),他们认为社会苦于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产生的纠纷与争议,从而由国家和先哲发明创造了货币,作为工具便于人民交换。
英国经济学家A.斯密(1723-1790)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是为了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
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1773-1842)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但随着财产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工具,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称之为保存财富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
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
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
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第33-35页)●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
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36-38页)●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⑴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
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⑵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第38-39页)。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⑴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⑵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
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
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第39-40页)●5.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点是:⑴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⑵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⑶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⑷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⑸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⑹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第40页)●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
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
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
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第40-41页)。
●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⑴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
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⑵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表示。
⑶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⑷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开。
(第44-45页)●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⑴国际货币制度即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②汇率制度的确定。
③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方式。
⑵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
具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⑶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⑷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
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控制。
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第45-50页)●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⑴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
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
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⑵国际汇率制度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
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
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
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第50-51页)●1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
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
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⑵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
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
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⑶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
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2001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
《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2)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
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4)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5)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
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1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