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

合集下载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作者:黄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9期[摘要] 本文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微观和宏观结构进行了阐述,以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过程中纤维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碳纤维的表面改性,并从纤维结构的特点上阐述了聚丙烯腈独特的应用。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结构性能制备应用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是指纤维化学组成中碳元素占总质量90%以上的纤维。

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

目前碳纤维的制备是利用现有的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如PAN纤维、粘胶纤维等,经过预氧化热稳定后,再经炭化等工艺,间接制造具有一定性能的碳纤维,或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纳米碳纤维或短碳纤维。

本文主要介绍以聚丙烯腈为前驱体制造的综合性能较好的碳纤维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应用前景。

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结构碳纤维中主要是石墨和过渡态两种形式,而过渡态碳包括无定形碳、乱层石墨结构和一些三维石墨结构。

1.1微观结构构成碳纤维的基本结构是sp2型碳的原子条带组成,类似于石墨结构中的六元环网面但是在碳纤维中这样的二维面是不完整的,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带面内包含有空洞,原子错位等缺陷。

1.2宏观结构普遍认为碳纤维是由平行于纤维轴的二维乱层石墨微晶组成,并具有晶相结构、非晶相结构和针状微孔。

在乱层石墨结构中,石墨层片是基本的结构单元,一般由数十张层片组成石墨微晶,由石墨微晶再组成原纤维,最后由原纤维组成碳纤维单丝。

1.3形态结构PAN基碳纤维截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以看到原纤结构。

碳纤维的纵向表面有许多与纤维轴平行的不均匀沟纹,在截面上还有皮芯结构及纤维表层圆周取向结构。

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性能碳纤维的比重轻、密度小具有超高强力与模量且纤维细而柔软具有很好的耐磨、耐疲劳、减震吸能等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和盐腐蚀,可形成多孔表面活性、吸附性强的活性炭纤维。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生产工艺改进
针对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 ,研究者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高性能化
未来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将继续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以满足高端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更高要求。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绿色生产 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包括采用环保原料、优化生 产工艺等。
耐疲劳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的耐疲劳性能,能够承受 长期的交变载荷作用。
热稳定性及耐候性评估
热稳定性
PAN基碳纤维在高温下能 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 易发生热分解或氧化反应 。
耐候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的耐候性能,能够抵抗紫 外线、酸雨等自然环境的 侵蚀。
耐腐蚀性
由于碳纤维的化学稳定性 较高,因此它对于多种化 学物质都具有良好的耐腐 蚀性。
汽车工业领域应用
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 强度高、比模量高等优点,是实 现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可用
于车身、底盘等结构件。
安全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碰撞时能够吸收 大量能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舒适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 能,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 动和噪音,提高乘坐舒适性。
体育器材领域应用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 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丝 制备、预氧化、碳化、石墨化 等步骤,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 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 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 器材、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如飞机结构件、汽 车轻量化部件、高性能运动器 材等。
02
CATALOGUE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引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高性能和轻质化特点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体育器材等领域。

本文将从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其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碳纤维的制备方法碳纤维是一种由高度纯净的碳素原料制备而成的纤维。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聚丙烯腈纤维炭化法、沥青纤维炭化法和煤沥青纤维炭化法。

聚丙烯腈纤维炭化法是最常用的制备碳纤维的方法,其过程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炭化和高模拉伸等步骤。

该方法制备的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沥青纤维炭化法利用含碳的原料,如煤沥青或石油沥青,制备碳纤维。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低。

煤沥青纤维炭化法是一种利用煤沥青作为碳纤维原料的方法。

通过将煤沥青纺丝成丝线,然后炭化处理得到碳纤维。

这种制备方法的碳纤维具有竖直排布的孔隙结构,结构独特,但强度较低。

二、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是将碳纤维与树脂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层叠和固化等步骤。

预处理是指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其与树脂的粘结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碱处理和氧等离子体处理。

碱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形成羟基官能团,提高粘结性能。

而氧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增加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提高其化学反应性。

层叠是将预处理过的碳纤维与树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层叠,形成复合材料的初始结构。

层叠可以通过手工层叠和机械层叠两种方式进行,手工层叠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机械层叠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固化是指将层叠好的碳纤维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放入固化设备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固化反应。

固化过程中,树脂将热固化,与碳纤维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三、性能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力学性能是衡量复合材料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指标,包括拉伸、弯曲和剪切等性能。

浅谈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的几种关键技术_张旺玺

浅谈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的几种关键技术_张旺玺

专题论述浅谈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的几种关键技术张旺玺(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山东济南250061)摘要:从国外研究较多的共聚单体、聚丙烯腈原丝的改性、上油油剂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的几种关键技术。

聚丙烯腈原丝的热性能与共聚单体的种类和加入量有重要关系。

共聚单体的加入促进纤维预氧化反应,使碳纤维性能和炭化收率都得到提高。

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用于改性聚丙烯腈原丝后,对改善最终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油剂的使用对聚丙烯腈原丝的质量,如耐热性、亲水性、集束性、分纤性及加工毛丝率等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碳纤维;聚丙烯腈;共聚单体;改性;油剂中图分类号:TQ34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4X(2002)02-0019-04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作为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是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材料。

我国现在又把/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碳纤维0列入了国家化纤业/十五0发展规划。

但是,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先后有吉林、北京、上海、山西、甘肃、山东等地进行了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碳纤维的研制,虽然一些科研单位的小试、中试成果通过了国家或省、部级鉴定,长期以来,仅有吉化合成树脂厂的硝酸一步法生产的聚丙烯腈原丝小批量生产,获准用于特种应用。

国内许多专家普遍认为聚丙烯腈原丝的质量不过关是制约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地改进聚丙烯腈原丝的质量,提高碳纤维的性能,成为目前摆在我们科研工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就在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碳纤维研制工作中感到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性能影响较大,但国内又缺乏深入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作浅要论述。

1共聚单体X一般纺织用聚丙烯腈纤维不能制得理想性能的碳纤维。

经过研究发现适合于高性能碳纤维需要的聚丙烯腈原丝有如下特点:(1)高相对分子质量(U 105);(2)合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 w/M n U2~3;(3)最少的分子缺陷;(4)原丝的线密度为015~1 dte x;(5)合适的共聚单体及用量,使原丝的放热峰宽化,低温开始环化放热;(6)高的炭化收率(>5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研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研究

碳纤 维初始 样 品 , 以英 国考 陶尔 ( C o u r t a u l d s )
公 司聚丙 烯腈 ( P A N) T 3 0 0级原 丝 为原料 , 经过 吨
和并易 于控制 、 纤 维表 面处理 均匀 、 易于 工业化 而
得 以广 泛应 用 。
级 连续 预氧化 、 碳化 和表 面处理 制得 的碳 纤维 ; 碳 纤 维标 准 样 品 , 经 过 表 面 处 理 的东 丽 T 3 0 0碳 纤 维; 碳 酸氢铵 ( N H H C O ) , 沧 州化 学试 剂 厂 生产 ;
文章 以碳酸 氢 铵溶 液 为 电解 液 , 对碳 纤 维 进
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 运用 x射线光 电子能谱 ( X P S ) 、 扫 描 电子 显微镜 ( S E M) 、 力学 性 能分 析等
手段 , 研究 上述 电化学 氧 化 表 面处 理 工 艺 参 数对
碳纤 维及 其复 合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影 响 ; 表 面 处理 前后 碳纤 维表 面形 貌 变 化 、 表 面 处理 前 后 碳 纤 维 增 强热 固性树 脂复合 材料 断面 形貌 和表 面形貌 的
季春 晓 常 丽 周新露 李 昌俊
( 中国石 化上 海石 油化 工股份 有限公 司, 2 0 0 5 4 0 )
摘 要 : 介绍 了电化学氧化法聚丙烯腈基碳 纤维表面处 理工艺 , 研 究了不同表 面处 理工艺对 碳纤维及碳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 表 明采用 碳酸氢铵 为电解 液进行 电化学氧化表 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 电解液质量分数 9 . 5 %、 电流密度 1 . 2 m A / c m 、 电解时 间 9 0 s 、 电解 温度 3 4 。 经过 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的碳纤维表面的沟槽变得更深 、 更宽 , 树脂可 以牢 固地嵌 入纤维表面 的沟槽 之中 , 且碳纤维与树脂的黏结性越好 , 复合材料的 I L S S越大 ; 碳纤维表面 大量 的含氧官能团和含氮 官能 团有利 于 改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 能, 碳纤维 I L S S可达到 9 0 MP a以上 。 关键词 : 碳纤维 电化学氧化 表面处理 形貌 表面化学分析

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复合材料2010136103徐铭华摘要:对PAN基碳纤维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以其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PAN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主要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航天领域;使用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of PAN-based carbon fiber, its character and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it is overviewe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on aerospace is also introduced here .Finally, the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PAN-based carbon fiber is discussed.Key words: PAN-based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aerospace; application1.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各国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进一步需求,空间遥感器必然向高分辨率、长焦距、大口径、大视场、大体积而质量更轻的方向发展[1],然而,发展质量更轻的空间光学遥感器,必须采用性能优异的轻质结构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好途径之一。

CFRP是以树脂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2]碳纤维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土性,是新一代军民两用的增强纤维。

它优异的综合性能是任何单一材料无法和其比拟的,现在己经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之一。

CFRP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一经问世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3,4]。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简史及生产应用概述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简史及生产应用概述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简史及生产应用概述姓名:学院:学号:日期:目录引言 (5)一、碳纤维的发展史 (5)1.1碳纤维的先驱——斯旺和爱迪生 (5)1.2碳纤维的三大原料路线 (5)1.3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发明者――近藤昭男 (6)1.4从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PAN基原丝的重要性 (6)1.5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6)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概要 (7)2.1聚丙烯腈纤维的形态结构 (7)2.2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特征 (7)2.3聚丙烯腈纤维的纺丝技术 (9)2.4聚丙烯腈基纤维的制备 (9)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工艺 (10)3.1基纤维—聚丙烯腈的生产工艺流程 (10)3.1.1聚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 (10)3.1.2聚丙烯腈纤维的纺丝与牵伸 (11)3.2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 (11)3.3工艺设备的选配及布置 (12)四、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应用及相关标准 (14)4.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主要应用 (14)4.1.1航空航天 (14)4.1.2文体和医疗用品 (14)4.1.3一般工业 (14)4.1.4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相关标准 (15)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成本构成分析及其控制 (15)5.1年产500T PAN基碳纤维生产成本构成及规模效益成本分析 (15)5.1.1PAN原丝生产成本构成 (16)5.1.2碳纤维生产成本构成 (16)5.1.3规模效益成本预测及分析 (16)5.2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控制措施的探讨 (18)5.2.1工艺改进,提高产品产量与品质 (18)5.2.2能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18)5.2.3生产设备国产化,降低一次性设备(固定资产)投入 (19)六、国内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19)6.1国外PAN基碳纤维成产现状 (19)6.2全球碳纤维的发展态势 (20)6.3我国与世界PAN基碳纤维科研技术先进国家之间的比较 (20)6.3.1我国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20)6.3.2东丽公司T300与国产GCF的性能对比 (21)参考文献 (2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简史及生产应用概述摘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人造合成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体育、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碳化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碳化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5.1聚丙烯腈纤维碳化碳化是聚丙烯腈纤维由有机高分子向无机碳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聚丙烯腈纤维的碳化一般由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两个工艺阶段组成,其中低温碳化的温度通常为300-1000℃,高温碳化的温度通常为1000-1600℃。

碳化是在高纯惰性气体保护下对PAN预氧化纤维作进一步高温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PAN预氧化纤维中直链状分子和预氧化所形成的环状分子进一步交联、环化及缩聚,使形成的环化和芳香结构向二维芳香层状结构转变,N、H、O等含量逐渐减少,C含量增加,最终C含量达90%以上。

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形成的梯形结构经过低温和高温碳化后逐步转变为折叠的乱层石墨结构,同时纤维直径变细,密度提高,强度和模量大幅度提高。

最终碳纤维的性能与碳化工艺密切相关,其中最高处理温度对纤维强度模量等性能影响最大。

5.1.1 碳化工艺聚丙烯腈原丝经过预氧化后形成具有耐热梯形结构的不溶不熔的预氧化纤维,随后进入以高纯惰性气体(通常为氮气)保护的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处理。

在碳化阶段,影响最终碳纤维性能的主要工艺因素包括温度、时间和张力。

另外,由于在碳化阶段纤维碳含量由预氧化纤维的63%左右提高到90%以上,纤维发生大量的裂解反应,裂解废气的排放也对碳纤维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聚丙烯腈纤维的碳化一般由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低温碳化温度一般为300-1000℃,高温碳化为1000-1600℃。

低温碳化一般在由3-6个逐渐升高的温度区间的低温碳化炉中进行,第一段起始温度一般为300-350℃,然后以100-200℃温度间隔逐渐提高到700-900℃。

低温碳化温度很少超过1000℃。

高温碳化则是在低温碳化之后进行,一般是在一个与低温碳化炉独立的高温碳化炉中进行,高温碳化炉由1-5个温区组成,通常中段温度最高,两端温度相对较低,起到维持中段高温的作用。

对于生产制备通用型碳纤维,最高碳化温度一般在1200-1400℃。

高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在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的性能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优异的材料性能。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之一。

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建筑等领域。

本文将从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两个方面,介绍高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一、材料制备1.树脂基体的选择树脂是复合材料的基础组成部分,树脂基体的选择对于复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通常采用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醚酮树脂等作为基体材料。

不同的树脂基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环氧树脂具有高强度、耐热、耐化学腐蚀等特点;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成型性、低成本等优点;聚醚酮树脂具有高温耐受性能好等特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树脂基体。

2.碳纤维的制备碳纤维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加强组件。

通常采用聚丙烯腈(PA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等方法制备碳纤维。

其中,PAN法是最主要的制备方法之一。

PAN法可将聚合物纤维经氧化、碳化等工艺变成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低膨胀系数的碳纤维。

3.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形成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包括手工层叠法、模塑法、压缩成型法等。

手工层叠法是最早采用的方法,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

模塑法采用母模和子模,通过压缩成型的方式得到所需的材料形状。

压缩成型法则是把材料放入模具中,通过热压缩或者热水喷淋成型。

二、性能研究1.强度高强度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之一。

其强度可达到2000MPa 及以上。

高强度使得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等领域的应用得以实现。

2.刚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传统材料的10倍左右。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应用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应用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应用张超,黄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200540)摘 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PAN-CFRTP)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刚韧平衡性能等特性,在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化工机械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主要介绍了上浆剂法、液相氧化法、等离子体法三碳纤维界面改性方法以及拉挤成型、缠绕成型、真空辅助成型三种CFRTP成型工艺。

最后通过介绍碳纤维增强尼龙(CF/PA)、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CF/PPS)、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三种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说明CFRTP在市场中的巨大应用需求潜力,尤其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成型工艺中图分类号:TB 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7X(2021)01-0059-005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的制备分为聚丙烯腈原丝液的制备以及碳纤维的制备。

首先,聚合反应单体丙烯腈与加入的少量第二单体(如丙烯酸甲酯)和第三单体(如亚甲基丁二酸),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二甲基亚砜(DMSO)或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通过共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原丝液。

接下来,聚丙烯腈原丝液经过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石墨化等工艺过程,得到含碳量大于90%的无机碳材料,即PAN-CF[1]。

PAN-CF的碳化收率能达到45%,高于其他几种原料(沥青、粘胶、酚醛等)制备的碳纤维。

PAN-CF成为如今生产应用研究最为广泛的碳纤维,得益于其生产工艺流程易控,成本较低。

碳纤维由于其独特的乱层石墨结构,高强高模,且耐高温、耐腐蚀。

一般来说,碳纤维主要是通过与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复合,通过一定的成型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才能发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

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

【复材资讯】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复材资讯】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复材资讯】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引言酚醛树脂是最早工业化的合成树脂,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由于它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以及树脂固化后性能能满足很多使用要求,因此在模塑料、绝缘材料、涂料、木材粘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等要求的提高,具有阻燃、低烟、低毒等特性的酚醛树脂重新引起人们重视,尤其在飞机场、火车站、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设施及飞机的内部装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

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相比,酚醛树脂的反应活性低,固化反应放出缩合水,使得固化必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长期以来一般只能先浸渍增强材料制作预浸料(布),然后用于模压工艺或缠绕工艺,严重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为了克服酚醛树脂固有的缺陷,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的性能,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对酚醛树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酚醛树腊的韧性、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改善工艺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国内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新型酚醛树脂,如硼改性酚醛树脂、烯炔基改性酚醛树脂、氰酸酯化酚醛树脂和开环聚合型酚醛树脂等。

可以用于SMC/BMC、RTM、拉挤、喷射、手糊等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介绍了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及RTM、拉挤等酚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应用情况。

1 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1.1 聚乙烯醇缩醛改性酚醛树脂工业上应用得最多的是用聚乙烯醇缩醛改性酚醛树脂,它可提高树脂对玻璃纤维的粘结力,改善酚醛树脂的脆性,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降低固化速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成型压力。

用作改性的酚醛树脂通常是用氨水或氧化镁作催化剂合成的苯酚甲醛树脂。

用作改性的聚乙烯醇缩醛一般为缩丁醛和缩甲乙醛。

使用时一般将其溶于酒精,作为树脂的溶剂。

利用缩醛和酚醛羟甲基反应合成的树脂是一种优良的特种油墨载体树脂。

1.2 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经聚酰胺改性的酚醛树脂提高了酚醛树脂的冲击韧性和粘结性。

用作改性的聚酰胺是一类羟甲基化聚酰胺,利用羟甲基或活泼氢在合成树脂过程中或在树脂固化过程中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而达到改性的目的。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聚合、纺丝、氧化、炭化和后处理。

首先,原料准备是生产过程的第一步。

原料主要包括聚丙烯腈、聚合物助剂和纺丝助剂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分、洗涤和干燥等处理,确保纤维的质量。

接下来是聚合的过程。

将聚丙烯腈与聚合物助剂和溶剂混合,并由聚合剂催化,进行聚合反应。

聚丙烯腈的均聚度和聚合温度会影响最终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

然后是纺丝过程。

聚合完成后,将溶剂除去,得到聚合物纤维化。

纺丝可以通过湿法或干法进行。

湿法纺丝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溶液中,然后通过喷射、旋转或拉丝等方法将溶液拉伸成细丝。

干法纺丝是将聚合物直接熔融,并通过气流将熔融聚合物拉丝。

氧化是将纺丝得到的聚合物纤维经过热氧化处理。

在高温下,聚丙烯腈纤维会氧化成高分子含氮的纤维,氧化反应可以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炭化是将经过氧化的聚丙烯腈纤维经过高温处理,使其转变为碳纤维。

炭化过程是在非氧化条件下进行的,通常会使用一定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来控制炭化程度。

炭化反应可以使纤维中的非碳成分脱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碳纤维。

最后是后处理。

经过炭化后的碳纤维需要经过表面处理,包括浸渍、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

浸渍是通过浸泡碳纤维在树脂浆料中,以提高纤维的强度和刚度。

热处理是通过高温处理,改变纤维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机械加工则是将碳纤维进行切割、编织、缠绕等加工,使其符合具体的使用要求。

以上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参数和条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一、介绍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是指将碳纤维与树脂进行复合,形成高性能、高强度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制备工艺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预浸法、热固性树脂模塑法和酚醛树脂浸渍法等几种。

预浸法是将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后,再将其放入氯化物树脂或酚醛树脂中进行浸润,利用热压或热固化等工艺将其固化成型。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相对较低,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

热固性树脂模塑法是将树脂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均匀后,再将其放到模具中进行成型。

在模具中加热、压缩制成硬化形态,最终得到复合材料。

该方法制备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但难以控制纤维的取向。

酚醛树脂浸渍法是将酚醛树脂涂覆在碳纤维上,并通过压实等工艺使其固化成型。

该方法强度高、耐磨性好,但成本较高,被应用于高强度、高温环境下的部件生产。

三、性能特点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高强度、高刚度:碳纤维具有非常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使得其强度和刚度明显高于传统金属材料。

2.轻质化:相比于金属材料,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更轻的重量,可以实现车身、机身等部件的轻质化设计,提高整体性能。

3.良好的耐腐蚀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能够防止复合材料在潮湿或高温环境下的破坏。

4.易加工:根据不同的成型工艺,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各种形状和结构的设计。

四、应用领域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示例:1.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用于生产飞机机身、机翼等部件,可以实现整机重量轻量化,提高飞行性能和维修效率。

2.汽车工业: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用于生产车身、发动机罩等部件,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3.体育用品: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用于生产鱼竿、高尔夫球杆等体育用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轻质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1.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聚丙烯基碳纤维是继粘胶基碳纤维后第二个开发成功的碳纤维。

它是目前各种碳纤维中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碳纤维。

聚丙烯腈(PAN)是由(AN)聚合而成的链状高分子。

由于PAN在它的熔点317℃以前就开始热分解,因此不能采用熔融纺丝而只能通过溶剂进行湿法或干法纺丝。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生产过程分三步:(1)预氧化;(2)高温碳化处理;(3)高温石墨化处理。

(1)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预氧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原丝在碳化时熔融,通过氧化反应使得纤维分子中含有羟基,羰基,这样可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氢键,从而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

在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和氧化脱氢反应。

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约200℃左右约有75%氰基发生了化学反应。

未环化的杂化发生氧化脱氢反应,使纤维中结合一部分氧。

一般认为,在制造聚丙烯腈碳纤维时,纤维仅需要部分氧化,含氧量在5%~10%较好。

预氧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空气氧化法和催化法。

原丝在200~300℃空气中预氧化时,其颜色从白→黄→棕→黑,说明聚合物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并开始形成石墨微晶结构。

催化环化是将聚丙烯腈原丝在225℃的SnCl4二苯醚溶液中催化成环。

催化法有可能使部分氰基未被氧化,造成结构缺陷。

目前工业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空气预氧化法。

同时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在原丝预氧化时同时采用引力牵伸。

(2)预氧化的碳化预氧化的碳化一般是在惰性气氛中,将预氧丝加热至1000~1800℃,从而除去纤维中的非碳原子(如H,O,N等) 。

生成的碳纤维的含碳量约为95%。

碳化过程中,未反应的聚丙烯腈进一步环化,分子链间脱水,脱氢交联,末端芳构化成氨。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分子链间的交联和石墨晶体进一步增大。

碳化温度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碳化过程中,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在拉伸强度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

这是由于随温度的提高,碳纤维中的石墨晶体增大,定向程度提高,因而拉伸模量升高而拉伸强度趋于下降。

(3)PAN的石墨化石墨化过程是在高纯度惰性气体保护下于2000~3000℃温度下对碳纤维进行热处理。

碳纤维经石墨化温度处理后,纤维中残留的氮,氢等元素进一步脱除,六角碳网平面环数增加,并转化为类石墨结构。

在PAN石墨纤维的制备中,牵伸贯穿生产全过程。

不仅在生产PAN原丝时需要多次牵伸。

牵伸使微晶沿纤维轴向择优取向,微晶之间堆积更加紧密,从而使密度和模量提高。

1.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结构碳纤维是由片状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的所谓“乱层”结构,通常也把碳纤维的结构看成由两维有序的结晶和孔洞组成,其中孔洞的含量、大小和分布对碳纤维的性能影响较大[7]。

碳纤维各层面间的间距约为3.39~3.42.,各平行层面间的各个碳原子,排列不如石墨那样规整,层与层之间借范德华力连接在一起。

1.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特征碳纤维的化学性能与碳十分相似,在空气中当温度高于400℃时即发生明显的氧化,氧化产物CO2、CO在纤维表面散失,所以其在空气中的使用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在360℃以下。

但在隔绝氧的情况下,使用温度可大大提高到1500℃~2000℃,而且温度越高,纤维强度越大。

碳纤维的径向强度不如轴向强度,因而碳纤维忌径向强力(即不能打结)。

碳纤维有通用型(GP)、高强型(HT)、高模型(HM)、高强高模(HP)等多种规格,其性能指标见表3。

碳纤维有如下的优良特性:①比重轻、密度小;②超高强力与模量;③纤维细而柔软;④耐磨、耐疲劳、减震吸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⑤耐酸、碱和盐腐蚀可形成多孔、表面活性、吸附性强的活性炭纤维;⑥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高,不出现蓄能和过热;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好,不燃,热分解温度800℃,极限氧指数55;⑦导电性、X射线透过性及电磁波遮蔽性良好;⑧具有润滑性,不沾润在熔融金属中,可使其复合材料磨损率降低;⑨生物相容性好,生理适应性强。

碳纤维力学性能主要是抗张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等3个参数,变异系数即CV值= 标准偏差/平均值×100(%) ,碳纤维的 CV值是设计构建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碳纤维的CV值较小,涉及碳纤维拉伸强度等利用率高,可充分发挥其增强效果。

在使用碳纤维时,大多制造成复合材料的结构件。

对于同一性能的结构件,碳纤维的CV值越小,用量少,增强效果好;如果CV值较大,用量较多,构件笨重,增强效果差。

表4为民用碳纤维的力学性能[9]。

1.4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相关标准目前,我国针对碳纤维的性能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制定了相关标准,现行碳纤维相关标准有:GB/T 3362—2005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适用于1K~12K碳纤维复丝浸胶后测定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GB 3362—1982碳纤维复丝纤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是适用于测定碳纤维复丝中的纤维根数。

GB 3364—1982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圆形截面碳纤维的直径和异形截面碳纤维的当量直径。

GB 3365—1982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用于测定单向、正交及多向铺层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孔隙含量。

GB/T 3355—2005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适用于硫酸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树脂基体完全分解又过分地腐蚀纤维的碳纤维增强塑料GB 3366—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单向、正交及多向铺层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纤维体积含量。

QJ 3074—1998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方法,适用于航天产品用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测试目前,碳纤维产业正处于上升期,随着碳纤维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碳纤维的产量会增加,质量会提高,品种也会有所增多,碳纤维性能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工业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为确保材料、产品、过程能够符合需要,也必须制定更新、更跟得上时代要求的标准。

2.热固性酚醛树脂2.1合成原理在NH4OH、NaOH或NaCO3等碱性物质的催化下,过量的甲醛与苯酚(其摩尔比大于1)反应生成热固性酚醛树脂。

其反应过程如下: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使反应介质PH大于7,苯酚和甲醛首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羟甲基苯酚:室温下,在碱性介质中的酚醇是稳定的,一羟甲基苯酚中的羟甲基与苯酚上的氢的反应速度比甲醛与苯酚的邻位和对位上的氢的反应速度小,因此一羟甲基苯酚不容易进一步缩聚,只能生成二羟甲基苯酚和三羟甲基苯酚:当以上反应生成的羟甲基苯酚受热后,又可发生羟甲基苯酚上的羟甲基与苯酚上的氢的缩合反应生成次甲基桥,或发生羟甲基与羟甲基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醚键连接,以上产物继续受热会进一步缩合。

如果反应更深入,则会发生交联,最终形成体型结构的大分子,这在树脂生产阶段是应当避免的。

所以应严格控制得到具有类似下列结构的产物:其中n=4—10,m=2——5。

这是含有羟甲基的线型或支链型酚醛树脂,由于分子中含有羟甲基,它们在受热情况下会进一步相互缩合形成高度交联的体型结构产物,因此,这些含有羟甲基的酚醛树脂是热固性树脂。

2.2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性能及生产特点热固性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用途广泛,在防腐工程中以涂料、胶泥、塑料和玻璃钢等多种形式应用。

2.2.1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性能(一)良好的工艺性能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具有各种不同粘度的酚醛树脂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一般分为高粘度、中粘度和低粘度三种。

高粘度树脂适用于制备挤压石墨制品,其中较低粘度的树脂适用于制造石棉酚醛塑料和酚醛清漆。

中粘度树脂适用于制作酚醛胶泥和酚醛玻璃钢。

低粘度树脂适用于浸渍石墨,也可以用来制作玻璃钢。

在热固性酚醛树脂中,由于其大分子中存在的羟甲基的缩合作用而使树脂的粘度增长较快,最终形成体型结构产物。

在热固性酚醛树脂中加入苯甲醇可以相对地减少树脂分子中羟甲基的缩合反应;从而延长树脂的贮存期,一般苯甲醇的用量为树脂量的10%。

(二)良好的耐蚀性能固化后的酚醛树脂的结构主要是苯酚基通过次甲基桥连接的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化学结构。

然而,由于结构中存在大量苯环,在苯环上能发生硝化反应和磺化反应,因此它不能耐浓硫酸和硝酸等强氧化性介质。

除强氧化性酸之外,酚醛树脂几乎能耐一切酸,如任何浓度的盐酸、稀硫酸、大部分的有机酸以及酸性气体和PH<7,的酸性盐溶液等。

酚醛树脂的耐碱性差,即使在室温,稀碱就能将它破坏。

这是因为酚醛树脂的结构中含有许多酚基,这些苯环上的羟基具有弱酸性,羟基上的氢能被钠所取代生成水溶性的酚钠产物,为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碱性,可使二氯丙醇与酚醛树脂进行醚化反应,消耗一部分羟基,据报导,用20%的二氯丙醇醚化后的酚醛树脂固化后可在100℃下耐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

此外,在酚醛树脂中添加环氧树脂改性,也可提高其耐碱性,同时还可提高它的粘结性和降低收缩率。

(三)其它性能固化后的酚醛树脂一般可在120℃下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其耐热性优于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

酚醛树脂的某些性能很不理想,例如:树脂固化时的体积收缩率较大,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粘结性较差,固化后产物较脆,延伸率低等。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改性措施来解决。

2.2.2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生产特点热固性酚醛树脂产品可以是固体状、乳液状,或酒精与水的溶液,根据其工业用途而定。

热固性树脂的性能与酚与醛的配比、催化剂的种类及制造方法有关。

制造铸型树脂或木材黏结剂时,常按1mol苯酚与1.5~2mol甲醛配比,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催化剂。

用于制造各种层压制品的热固性酚醛树脂所用配比为6mol酚类与7mol甲醛,并以氨水为催化剂,酚类可用苯酚、甲酚等。

制造模塑粉及其他常用的Resole 型树脂的配方、特点及应用见表3-3。

催化剂对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有影响,常用催化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碱土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氨水、六亚甲基四胺和叔胺。

有时使用的催化剂要在反应结束后除去,尤其在对电性能、耐老化和耐湿性要求高时。

一般,氢氧化钠、碳酸钠常保留在树脂溶液中;应用钙、钡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时,常在反应后加硫酸或通CO2,使其沉淀除去;叔胺可蒸馏除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