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2.23颜渊篇——子贡问友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无忍乎?‛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5、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6、自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颜渊篇》原文、注释及译文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颜渊篇》原文、注释及译文

2023年最新整理《论语.颜渊篇》原文、注释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颜渊篇》。

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第一章、子思问礼篇子思问礼。

子曰:“倾瓶之未尝也,斯已矣夫!”犯我者,退而唾;由也,喧而不可使止。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友,不失其真;如无其为,则仄陋而不实;行不由径,事不离纪,是以君子恭其所不好,亲其所不亲,约违藏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第二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四章、八佾篇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五章、里仁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叶公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则祭如在;末也,曰:‘何以祭?祭于神也。

’以求嗣也,曰:‘何以事?事于人也。

’”叶公曰:“色难。

”子曰:“患被其恶人之褊未能忍也。

”第六章、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

第七章、雍也阖庐篇子使雍朝请曰:“请与我赋。

”子曰:“诗云‘嘘缁,女常青以尔岁月。

’”以山川之,观其所由,溪而未尝,沅乎不盈,浏乎冱,“山可平也匪由也。

可以附委也自诗以之可以骜意也。

”子曰:“是品也。

”第八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约而不费。

”第九章、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求妄言之,陈蔡父之说而问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见礼。

’”第十章、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鲁虽小邦,其政教若何?”子曰:“夫其匹夫也溥勇也!未知焉得闻政也?冯唐老马之驰也,其犹贤乎?”第十一章、宪问篇季康子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则哲者,其言则信。

动素之礼,之从政者,其人则温正者。

其未得之也,其康诸?”第十二章、子贡篇子贡问友,子曰:“忠尔乎?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夫!告尔而知。

一起学《论语》12.2颜渊篇——仲弓问仁

一起学《论语》12.2颜渊篇——仲弓问仁

一起学《论语》12.2颜渊篇——仲弓问仁一起学《论语》12.2颜渊篇——仲弓问仁【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仲弓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

孔子说:“平时出门也要像会见重要宾客一样(敬),使用民力也要像承办重大祭典一样(诚)。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恕)。

在邦国中不怨恨别人,在大夫之家中不怨恨别人。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按照夫子的话去做。

”【释词】大宾:重要的宾客。

《正义》:“出门,谓出大门与人相接语时也。

如见大宾,‘见’谓往迎宾也。

宾位尊于己,故称‘大’也。

凡迎宾之礼,宾降等者于门内,宾敌者或尊者,皆于门外。

此言‘出门’,又言‘大宾’,故知是尊于己也。

”《注疏》:“大宾,公侯之宾也。

”使民如承大祭:使民,在上者使用民力。

承,承办、举办。

大祭,重大的祭祀典礼,如褅郊之礼。

施:施加。

邦:邦国、诸侯之国,指在诸侯国做官。

家:卿大夫之家,指在卿大夫之家做官。

怨:怨恨别人。

钱穆:“非人不怨己,乃己不怨人。

”张栻:“凡人有欲而不得则怨,若夫平易公正,欲不存焉,则己无所怨于人;和平之效,人亦何所怨于己哉?”唐文治:“必在我先无怨于邦家,而后邦家无怨于我,犹《孝经》言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而后人不得而恶慢之也。

此皆敬恕之所推也。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在敬恕也。

人之出门,失在倨傲,故戒之出门如见公侯之宾;使民失于骄易,故戒之如承奉褅郊之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此言仁者必恕也。

孔安国曰:为仁之道,莫尚乎敬。

李炳南曰:见大宾必须敬,承大祭必须诚,诚与敬即可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能行恕道,即可为仁。

《论语正义》曰:“如承大宾、如承大祭”,言仁者能敬畏人,故能爱人也。

钱穆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

在邦谓仕诸侯,在家谓仕卿大夫。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

复:返、归。

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

事斯语:事,从事、践行。

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

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

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

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

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

六、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

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

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

明:明智、贤明。

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

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展开全文『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

」曰:「斯言也□,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6』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7』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U+979F,犹犬羊之U+979F。

」『9』哀公问於有若曰:「年□,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0』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以异。

)『11』齐景公问政於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忠告而善导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忠告而善导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忠告而善导之【原文】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1)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2)自辱焉。

” (《论语·颜渊第十二》)【注释】(1)忠告:尽心规劝。

告,古音“故”。

(2)毋:不要、莫。

【翻译】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尽心规劝并且善意地开导他,如果他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当复杂也有着无限可能,孔子因材施教,问答也很有针对性,子贡口才好,如果心性修养也很好,就能善用口才“忠告而善导”朋友,达到很好的效果;反之,误用口才也可能使自己自取其辱。

口才这方面技能好,不等于心性修养也那么好。

如果我们做不到以理启发人、以善心感动朋友,那所谓的“忠告而善导”是不是容易流于说服?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待人的真诚、语气中的善心,加上话中的道理,不是口才本身,没有好口才,一样可以表现出真诚、善心和道理,但是不正确的社会风气和导向,常让人追求时尚,随大潮,舍本逐末,忘记待人之道,贵在真诚、善良和宽容谅解等高尚品德的沟通交流,其实“以友辅仁”才是正确的交友态度。

本着待人的真诚、语气中的善心,加上话中的道理、“以友辅仁”高标准对待朋友,可能做起来不容易,如果能坚持下去,心性可以得到不断升华,能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成熟起来之路,以后对待朋友,“忠告而善导”的效果就会很好,但是过程中还没成熟时,真诚、善心和学习道理都还很不足,“忠告而善导”的效果不行时,就应该查找自己心性的不足、学习道理,修去很多的执着和欲望。

因为这些不足不去,我们的真诚、善心和学习道理就不够,就没法成熟。

“忠告而善导”的效果不行时,还不懂得查找自己的不足,可能就要“自取其辱”了,因为你可能就陷入具体问题中去了,向外找解决办法了。

【延展】1、想想看:回顾一下,当朋友有过失而不自知时,你有没有帮朋友指出来?你有没有给朋友忠告和善导?你真的是在为朋友着想吗?或者是在为自己设想比较多呢?通常你的语气中善心够不够呢?你会为朋友分析明白道理吗?通常你给朋友忠告和善导的效果如何?效果不好时,通常你会怎么想?朋友又是怎么认为你呢?你有没有因此而导致“自取其辱”的情况?为什么会那样呢?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时你会如何处理呢?2、反过来再想想:回顾一下,自己是否曾经有过失而不自知呢?朋友有没有帮你指出来?朋友有没有给你忠告和善导?你觉得朋友真的是在为你着想吗?或者朋友其实是在为他自己设想比较多呢?你觉得通常朋友的语气中善心够不够呢?朋友会为你分析明白道理吗?通常朋友给你忠告和善导的效果如何?效果不好时,通常朋友会怎么想?你又是怎么认为朋友呢?朋友有没有因此而导致“自取其辱”的情况?为什么会那样呢?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时你会如何处理呢?。

《论语》:颜渊篇全文

《论语》:颜渊篇全文

《论语》:颜渊篇全文导读:本文《论语》:颜渊篇全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翻译

论语颜渊翻译

论语颜渊翻译【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上了。

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解读】这一章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

读此章文字,我的感慨极深,在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聚在寝室看黄色影碟,这些人因此想入非非,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业。

为此,我很为他们苦恼。

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

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原文】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

颜渊篇第十二 -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颜渊篇第十二 -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颜渊篇第十二|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本篇共计24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

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

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12 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11 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子贡问友。

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

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

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论语》颜渊篇内容较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11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2.23----13.13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2.23----13.13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令:教令。
《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 人何?” 从政,指为政,也就是治理国家。
孔子认为,如果能正其身,则为政一切不难。
注释:“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历生。置诸 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 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君子以文会友,这里强调的是好朋友可以丰富生命 的内涵。
《论语》中的“仁” 仁:“爱人” 仁人: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与人字有关:一是修已,二是安人。 孔子论仁,常与智勇并说。
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先之劳之:之,指民。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 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故为政者贵能劳其民。
先之者,尤贵能以身先其民而劳,故民劳而不怨。
4、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 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 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 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 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诗经的作用 反映民风及大臣的意见:
《国语· 周语》召公谏厉王日 :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普敲肉,史敲书,师茂 ,瞍 赋 ,朦诵 ,百工谏,鹿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普史教侮, 者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不悖。” 此处 “ 曲 ”、“ 赋 ”、“ 诵 ”的内容是指民间搜集来的歌谣。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论语》:颜渊篇全文

《论语》:颜渊篇全文

【导语】颜渊问仁,⼦⽈:“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仲⼸问仁,⼦⽈:“出门如见⼤宾,使民如承⼤祭。

⼰所不欲,勿施于⼈。

在邦⽆怨,在家⽆怨。

”仲⼸⽈:“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司马⽜问仁,⼦⽈:“仁者,其⾔也讱。

”⽈:“其⾔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为之难,⾔之得⽆讱乎?” 司马⽜问君⼦,⼦⽈:“君⼦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已乎?”⼦⽈:“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忧⽈:“⼈皆有兄弟,我独亡。

”⼦夏⽈:“商闻之矣: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敬⽽⽆失,与⼈恭⽽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何患乎⽆兄弟也?” ⼦张问明,⼦⽈:“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谓远也已矣。

” ⼦贡问政,⼦⽈:“⾜⾷,⾜兵,民信之矣。

”⼦贡⽈:“必不得已⽽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

”⼦贡⽈:“必不得已⽽去,于斯⼆者何先?”⽈:“去⾷。

⾃古皆有死,民⽆信不⽴。

” 棘⼦成⽈:“君⼦质⽽已矣,何以⽂为?”⼦贡⽈:“惜乎,夫⼦之说君⼦也!驷不及⾆。

⽂犹质也,质犹⽂也。

虎豹之鞟犹⽝⽺之鞟。

” 哀公问于有若⽈:“年饥,⽤不⾜,如之何?”有若对⽈:“盍彻乎?”⽈:“⼆,吾犹不⾜,如之何其彻也?”对⽈:“百姓⾜,君孰与不⾜?百姓不⾜,君孰与⾜?” ⼦张问崇德辨惑,⼦⽈:“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恶之欲其死;既欲其⽣⼜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孔⼦对⽈:“君君,⾂⾂,⽗⽗,⼦⼦。

”公⽈:“善哉!信如君不君、⾂不⾂、⽗不⽗、⼦不⼦,虽有粟,吾得⽽⾷诸?” ⼦⽈:“⽚⾔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路⽆宿诺。

⼦⽈:“听讼,吾犹⼈也。

必也使⽆讼乎。

” ⼦张问政,⼦⽈:“居之⽆倦,⾏之以忠。

” ⼦⽈:“博学于⽂,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参考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参考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参考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参考本篇共计24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

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

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11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论语:子贡问友(12-23~24)

论语:子贡问友(12-23~24)

论语:子贡问友(12-23~24)12-23朋友之间必须重“信”,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加以劝导。

如果朋友坚持不听,就不要强行劝告,否则就会自取其辱,甚至疏远朋友。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注释】告:告诫,劝告。

善道:善,合适、恰当的方式。

道,用“道”去引导;一说同“导”。

【译文】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以善道去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作为朋友,相互之间要做到“忠告而善道”,这是一种道义和责任。

当朋友面对是非难以明辨而有可能误入歧途时,必须及时给予忠告甚至规劝。

如果不能劝善规过,就对不起朋友,真正的朋友一定会用善道来引导朋友。

但是,劝告一定要注意方式,既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张旗鼓地批评指责,又不能强迫对方全盘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朋友之间,彼此关系亲密、地位平等,相互规劝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柔和、表达要委婉,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盛气凌人。

并非每次劝告,对方都能听得进去,遇到固执己见的朋友,则要适可而止。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是交友之道,纠正朋友的缺点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一方面,“不止”会导致自辱;另一方面,朋友会对“不止”产生反感而远离,也就没有机会再听到善意的劝告,最终会导致朋友不能及时止损。

从“仁”的角度看,“不止”表面上看是一番好意,实则也是对不起朋友,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过犹不及”。

针对弟子不同的毛病,孔子的教导方式都不一样,不同的弟子问仁,都是根据不同的心性和悟性给予不同的解答,有的是直言其过,有的则是点到为止,有的则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感召。

12-24曾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注释】文:孔安国释为“文德”。

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指诗、书、礼、乐。

辅:辅助、帮助。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颜渊第十二》

《论语·颜渊第十二》

《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法,就是仁德。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是个仁德的人了。

实行仁德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允许我问一下它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法的不看,不合于礼法的不听,不合于礼法的不说,不合于礼法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您的话去做吧。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出了门,就好像会见高贵的宾客,役使老百姓好像承担着盛大的祭祀典礼,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施加给别人,在治理邦国时没有怨言,回到家也没有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您的话去做吧。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言语迟滞,话不轻易说出)。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通“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译文】司马牛(孔子弟子)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仁德的人说话迟钝。

”司马牛问:“说话迟钝,这就称之为仁德了吗?”孔子说:“做事情很难,说起它来,能不迟钝吗?”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惧怕。

”司马牛又问:“不忧愁不惧怕,这就称之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在内心里反省不感到愧疚,那还忧愁什么惧怕什么呢?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通“无”)。

”子夏曰:“商(子夏的字)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12.23颜渊篇——子贡问友
一起学《论语》12.23
颜渊篇——子贡问友
【原文】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白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

孔子说:“要直言忠告他是非对错,并用善道来引导他,若不听从就止住不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释词】
忠告:直言忠告,让他明白是非对错。

对于朋友不要知而不言。

饶氏:“忠告者,尽此心之诚。


善道之:用善道来引导朋友。

善,善道。

道,同“导”,引导、开导。

陈祥道:“忠告属言,善道属行。

”按:另,“善导之”亦解作“善其言词以引导之”,亦可。

不可:不认可、不听从。

止:止住、停止,不再说。

毋:不要。

蕅益大师:“自辱,则反带累朋友,所以不可。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友也。

包咸曰:忠告,以是非告之。

以善道导之,不见从则止。

必言之,或见辱。

朱子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

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

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

(按:此处“善道之”解为“善其说以道之”。


张栻曰:忠告者,有不善则告之而无隐也;善道者,以善诱掖之也。

斯二者,亦足以尽友道矣。

苟其不以为可,则止焉。

盖友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有止之义。

若强聒焉,非徒无益,反以自辱伤友道矣。

《四书辨疑》曰:朋友有过,固当尽心无隐,竭忠以告之,然其告之之际,须当心平气和,善其辞色以为言,不从则止,无得峻数,以取自辱也。

《论语正义》曰:责善,朋友之道也。

然不可则宜止,不复言,所以全交,亦所以养其羞恶之心,使之自悟也。

李炳南曰:朋友地位平等,只能说以善道引导朋友,不能说以善道教导朋友,教导便不免自辱。

张伯行曰:不可则止,非必绝之也,不强以必从,徐俟其自悟以为他日忠告之地耳。

刘宗周曰:忠告而善道之,大抵匡救如是,则宜见可矣。

不可则止焉而已,何至强颜?不入,徒自取辱乎!不负友,亦不自辱以伤友谊,此所以为朋友之交也。

唐文治曰:忠告善道,仁也;不可则止,知(智)也。

仁知流行于交际之间,故《里仁篇》首言“仁知”,亦以“朋友数斯疏”终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言交友贵始终相成也。

盖友以义合,既尽其心,又全其义,交友之道不过如此。

庶规诲切磋,相与有成。

【附录】
《论语稽》曰:君臣朋友皆以义合者也,然事君有“三谏而去”之义,必不食其禄而后可,不与其事也。

友,则谏而已矣,不待三不可则止而已矣,无去法。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大义》《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讲要》《论语会笺》《论语全解》《论语稽》《四书辨疑》《四书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