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货币金融理论(ppt 49页)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研究》PPT课件

第四章 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研究》PPT课件
第四章 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4.1 货币供给口径不断扩大
研究货币供给理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货币供给的涵盖范围,即 货币供给口径问题。货币是什么?货币供给涵盖什么?货币供 给总量如何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观 点,但总体趋势是货币的外延不断扩大,货币供给涵盖的内容 不断丰富
4.1.1 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货币供给口径与货币的定义紧密相连,随着西方经济学家对货 币的本质与职能的看法发生变化,从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到更加注重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货币的定义也开始逐渐从狭 义转向广义。
1)狭义货币的观点
2)广义货币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 随着更多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强调货
大多接受狭义货币的观点,他们强
MD
任何一项,因此,C 和R的变动将导致货币存量的反
MD
向变动。卡甘模型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基础 货币的变动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的变 动成反比。
3)乔顿模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有五个:基础货币、准备金比率、通货比 率、定期存款比率、政府存款比率。
用D、T、G分别表示这三类存款,用R表示银行系统内的存款 准备金总额,用r表示各类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金比率,可得 出下式:
最后,“旧观点”模型假定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独立决定的, 不受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新观点”模型则认为中央银行难 以单独决定基础货币,它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有因果关联,因 此是一个难以单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
4.3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供给量究竟是由中央银行控制还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 量决定,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一直是货币金融 理论中一个富有争议又极其重要的问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 指货币供给量不由中央银行控制,而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 如收入、储蓄、投资等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 量主要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而不取决于经济运行中的 实际变量。

3章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需求)

3章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需求)
1 M = 2 2bY r
这个公式表明:人们具有适量的交易性货 币需求,其量的确定原则是使现金存量的成本 降到最低限度。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立方根定律——惠伦对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的修正。 惠伦对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的修正。 ( 三 ) 立方根定律 惠伦对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的修正
惠伦研究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变动的关系, 同样发现预防性货币需求也受利率的影响,并提 出立方根定律论证了二者呈反方向变动。立方根 定律的公式为: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4.弗里德曼----施瓦茨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型。 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比率、存款通货比率。若以H、D/R、 D/C分别代表上述三个因素,以M表示货币供 给量,弗里德曼一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为:
D D (1 + ) C M =H× R D D + R C
2 1
+ B
1
B = p(N = N
2
+ B )
+ D
= qM
于是,货币供给量为:
G M = n (1 − q ) [1 − p (1 − m ) ] + L q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2)第二种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对其所有 负债保持相同比例的黄金准备——货币供给量 的决定。 L = m , 在这种银行制度下,由于 设 L = m = L ' ,于是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即货币供给 量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外生 变量?还是由经济内在因素决定的内生 变量?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3.3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
3.3.1威克塞尔的货币均衡理论 经济均衡的关键在于货币均衡,而要实现货 币均衡需要三个条件: (1)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威克塞尔将金融 市场上存在的借贷利率称为货币利率,将实物 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相一致时的利率称为自然利 率); (2)资本的供求平衡,即储蓄等于投资; (3)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稳定不变。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导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导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导论
目录
• 货币与金融市场概述 • 古典货币理论 • 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 • 现代货币理论发展 • 货币政策实践及其影响 • 金融创新与监管挑战
01 货币与金融市场概述
货币定义及功能
货币定义
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用于购买商品、服务和偿还债 务。
货币功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等五大功能。
其他新兴学派
货币主义
01
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主张实行单一
规则的货币政策。
供给学派
02
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供给因素,如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等,主张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供给。
奥地利学派
03
关注货币的价值储存功能,强调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会导致
通货膨胀,主张实行金本位制等固定货币价值制度。
区域货币政策合作
区域货币合作旨在促进区域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例如,欧元区成员国通过采用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 政策,实现了经济的紧密融合和共同发展。
06 金融创新与监管挑战
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
结构性金融产品
通过组合基础资产与衍生工具, 创造出具有特定风险收益特征 的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和担保债务凭证 (CDO)。
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日益显著。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旨在减少政策冲突,提高政策效 果,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
国际金融机构合作
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 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金融学之货币概述PPT(共 47张)

金融学之货币概述PPT(共 47张)
缺点 破坏了货币的统一性、排他性等特点,是不 稳定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双本位 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 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 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 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三)金本位制
原因: (1)格雷欣法则的作用; (2)世界黄金产量激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基础; (3)黄金比较稳定; (4)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刺激作用。
(三)金本位制
类型: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货币体系
四、国际货币制度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一、按货币形态分类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商品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一)实物货币
诗词中的货币
《诗经》中有“菁菁者我,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 百朋”,诗中的“朋”,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壳的计 量单位。 《诗经》中的《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即商品交换,“抱布贸丝”即用“布”买丝,可见 诗中的“布”是当时的一种货币。 卓文君:《三头吟》诗:“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男女重气义,何用钱刀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前言一、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一)货币金融理论逐步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二)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1.关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2.关于银行券和货币发行制度3.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4.关于信用和利息理论回顾20世纪初期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除了上述在货币金融基本理论问题方面有了重新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还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货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金银铸币,而是扩大到存款、商业票据等形式2.把货币供给与需求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3.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4.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之,20世纪初期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在经过此前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在许多方面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认识深度,并建立了货币金融学科体系最初的研究框架。

二、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根据20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脉络可以简要概括如下:(一)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二)1929-1933年的大危机至"二战"结束(三)"二战"结束至60年代末(四)20世纪70-80年代(五)20世纪的最后十年第一章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第一节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的形成1、迂回生产说2、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3、自然利率说4、时间偏好说与投资机会说(二)储蓄投资的利率决定古典利率理论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利率由实物资本的供求所决定;2、强调利率在经济中的自动调节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储蓄与投资相等是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

如下图所示:(略)二、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1、概述在利率决定的问题上,凯恩斯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都看到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即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忽视了货币因素的影响。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第三节 现值
• 现值的概念:PV=1/(1+r) n •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 一年以内多次计息时的现值:
• 连续复利时的现值: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计息间隔与现值数额(三年后的100元, 贴现率为12%)
计算间隔 年 半年 每季度 月 连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第二节 复利与终值
• 单利与复利
– 单利的计算公式:TVn=P(1+rn) – 复利的计算公式:TVn=P(1+r)n
• 连续复利
– 一般计算公式:TVn=P(1+r/m)mn – 当计算期间趋向无穷小时: TVn=Pern , 其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炎热
25%
40%
正常
50%
10%
凉爽
25%
0
– 计算公式: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 资产的流动性
– 流动性的分类情况 – 流动性对收益的影响 – 资产选择时的依据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 风险
– 例子:小王的扇子与冷饮投资的比较分析
天气情况 出现概率 收益率(1) 收益率(2)
• 跛行本位制:金银地位不平等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二、金本位制
• 金币本位制: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 出入
•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货币银行学教材金融学
三、纸币本位制
• 建立原因 • 特点 • 优缺点分析

西方金融理论PPT

西方金融理论PPT

70年代后期发展出新资本结构理论
2014-10-16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发 展 的 时 间 简 史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
莫迪利安尼对经济学理论作出了两个重要贡献: 一是 在50年代与美国经济学家布伦伯格和艾伯特· 安 共同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 二是与美国经济学家默顿· 米勒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 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 莫迪利阿尼作为一个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消费理论 和投资理论两个方面发展了凯恩斯的学说。他关于利 率对国民收入影响的论述对IS—LM模型的发展有重大
0.01 VL
2014-10-16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
• 两个投资方案的回报额相等,由于两个公 司的经营风险相同,因此,投资额也相等, 即没有财务杠杆公司的市场价值等于有财 务杠杆公司的市场价值。
0.01 VL 0.01 VU VL VU
2014-10-16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
• 考虑另外一类投资者,他们愿意冒更大的 风险,决定购买有财务杠杆公司L的 1%的 股票。
第八章 MM定理
———第三部分
金融结构与发展理论
2014-10-16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
• 什么叫资本结构(融资结构或者筹资结构)?
• 资本结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 企业全部资金的来源及各种融资方式的组合情况,具体来 说包括企业的自有资金、长期负债、短期负债、普通股、 优先股、可转债等各种资金来源。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 业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这也是资本 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本章所指资本结构是指狭义的资本 结构。
2014-10-16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
税差理论存在的问题
其成立的前提是资本利得所得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率,投资者可以通过延迟实现 资本利得而延迟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然而,实际生活并不一定完全如此。 比如西方国家的退休和养老基金,就既不用对股利也不用对资本利得纳税。 另外,如果是股利支付率越低越好,支付率为零时股票价值最大,那实际中公司 为什么还要支付股利、甚至某些公司总是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呢?税差理论对此也无 法解释。 另外,由于股利的税收是在收到股利时支付,而资本利得的税收可以递延到股票

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当物品所有者延缓对物品的现在消费而转借给他人消费时,就要求对 方支付相当于价值时差的贴水。以货币形态表示,这种贴水就是利息。所 以利息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PPT文档演模板
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
n “均衡利息论”者,是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形成和决定 的。他们承认利息是等待的收益,是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即获得现 在消费的人对延期消费的等待者支付的报酬),但认为等待或延期消费只 能形成储蓄,仅仅构成资本的供给。与之对应的另一面是资本的需求。资 本的需求取决于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而不取决于“等待”和“节欲”。资 本边际生产力越高,投资吸引力越强,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大。
n 一、货币金属观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斯 塔福德、托马斯·孟)的货币思想: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 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和实质价值。
n 二、货币名目观
主要代表人物是尼古拉斯·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克 纳普等,基本观点:货币本身没有实质价值,它只是便利交换 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
➢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它是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的理论。主要侧重于有关货币理论 流派的学术观点(思想)的介绍和评析,因而本课程 的理论性较强。
PPT文档演模板
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主要参考书目
1、[美]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货币金融学,
PPT文档演模板
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费雪认为物价决定于三个因素:(1)流通的货币平均数量M; (2)流通货币的效率(即流通速度)V;(3)商品的交易数量E。 以P作为加权平均后的一般物价水平,T表示用货币进行交易 的社会总商品量。则: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课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课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现代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的第一位大师:凯恩斯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货币本质观一、货币金属观(金属主义)以16、17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主要观点:1 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2 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二、货币名目观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

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

只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三、两种货币本质观在20世纪的交替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本质观占上风,恢复金本位制第二节货币数量说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一、早期货币数量说主要观点:认为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是由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的。

货币数量增加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有一个传导过程。

并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例关系二、近代货币数量说(18/19世纪)主要特征是运用数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1 现金交易数量说(甘末尔、费雪)主要观点: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物价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MR=NEPM:货币流通数量R:货币流通速度MR:货币流量供给N:所交易的商品数量P:商品的价格E:交易次数NE:商品供给NEP:货币需求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 MV/T=P费雪认为物价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流通的货币平均数量(2)流通货币效率V (3)商品的总数量T从流通角度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2 现金余额数量观(马歇尔、庇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观点:一定时期人们的现金余额即手持货币数量决定物价庇古的剑桥方程式1)公式:M=KPY(K货币形态的财富与总财富之间的比率,Y总财富,M货币供应数量)2)庇古认为人们拥有的财产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于事物形态,从事生产;二是用以直接消费;三是保持货币形态,形成现金余额,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即使货币数量不变,货币也必然升值,物价必然下跌从贮藏角度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第三节信用利息理论一、信用理论1 信用媒介论(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就是为信用提供媒介。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全套课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全套课件

• 二、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
• 1、货币理论中心主题的转变 • 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一种物价的货币理论。
该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中研究,因而不能解释失业问 题。为此,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 和产量的理论。这种转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由此,凯 恩斯将就业作为其货币理论的中心主题。同时,将利息率的 决定看作是纯粹的货币问题。货币与利息一道成为凯恩斯解 释就业问题的关键。
• 2、凯恩斯对古典理论原理的批判
• 凯恩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个 原则:
• (1)“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凯恩斯则 颠倒过来,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创造供给。
• (2)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储蓄等于投 资,且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供求所决定 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对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起 作用的是产量或收入,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相反。
• 3、两者的共同缺陷: • (1)两者都以充分就业为假定前提,这不符合现实。 • (2)两者都是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的理论,而对导致经济
变动的经常性的短期经济变动未作分析。
• (3)两者都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 上,方程式中的各因素都是可变的,且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 (1)相关概念
• 有效需求:指产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 总需求。
• 总供给价格:全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所生 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的最低限度卖价。
• 总需求价格:社会购买这些产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 (2)原理关系
• 就业和产量由有效需求决定,而有效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有效需求能否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取决于投资需 求的大小。而投资需求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边际效率和 利息率。前者大于后者时,资本家才会投资。而利息率又取 决于货币的供求。由于货币供给由央行控制,是外生的,故 决定利息率的关键是货币需求。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名词解释:8*3’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萨伊定律、信用媒介论、信用创造论、流动偏好、预期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市场分割理论、期限选择与流动性升水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相机抉择、托宾“q项”理论、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一价定律、抛补利率平价、粘性价格模型、汇率超调、金融抑制。

简答:8*6’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货币需求的特征;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利率结构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期限选择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的三个经验事实;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冲突;货币政策时滞;汇率超调分析;分析:2*14’汇率超调过程分析;内外均衡理论:米德冲突、斯旺图示、蒙代尔政策指派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BP模型货币金属论:货币就是贵金属,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它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由其内含的金属价值决定的。

货币名目论:它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具有实质的价值,认为货币不过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票券,是一种筹码,是一个名目上的存在。

货币数量论:简称数量论,就是关于货币流通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一种西方货币理论,认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由货币数量的变化所决定,即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或货币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

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 (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 (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4)局部的产品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的提供作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

第十章 金融危机理论的不断《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发展研究》PPT课件

第十章  金融危机理论的不断《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发展研究》PPT课件

1)弗拉德和迦伯的政府非线性行为与多重均衡模型 2)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模型 3)羊群效应 4)传染机制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改进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假设过于严格、政府 单一行动准则等问题。
1)道德风险模型 2)流动性危机模型 3)资产负债表模型
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独立性。因此,货币危机理论成为了金融危机理论 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克鲁格曼—弗拉德—迦伯模型框架 该模型假设:第一,小型开放经济,只消费可贸易品,
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因此购买力平价成立,即 Et=PP*;第
二,公众持有的财富分为三种形式,即本国货币、本国债 券和外国债券,资本完全自由流动,资产之间完全替代,
MPtt=α0-α1it
将购买力平价条件和利率平价条件带入货币市场均 衡条件,可得:

Mt=Et(b-αEt )
其中:b=α0Pt*-α1Pt*it*α=α1Pt*。-该国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将汇率固定在E,并且公众

预期该汇率能够维持,因此E=0,则该国的外汇储备水平
为:

Rt=bE-Dt
图 10-1 扩张性政策引发货币危机的过程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 过度波动性的解释主要有三个:
一是过度投机。 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三是交易和市场结构的某些技术性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前,货币危机通常被视为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一
种表现。此后,随着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金 融全球化的发展,其他形式的金融危机都没有货币危机涉及的范围广、 影响力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大多源于货币危机,且表
20世纪70年代,货币学派开始从银行危机的角度对1929—1933年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PPT课件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PPT课件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滞涨危机
➢ 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失效
新科技革命
➢ 新能源的出现、微电子技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崛起
经济结构:大中小并存格局 企业结构:资本和劳动扩张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货币学派、合理预期
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
第三节 20世纪以来两大思潮及阵营的交替起伏与主导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 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奥地利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3、两大阵营主要学派概览
凯新新新瑞 恩剑凯古典 斯桥恩典学 主学斯综派 义派主合
义学 经派 济 学 派
弗奥供货合哈
莱地给币理耶
堡利学学预克
学学派派期的
派派
学经
派济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家干预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凯恩斯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把货币金融 因素深深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货 币经济学”的基础
2、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
从20世纪40年代起,凯恩斯主义被捧上了官方经济学的宝 座,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20世纪中期以后东欧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 借鉴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政策主张,可以说凯恩斯主义的 政策主张无论从其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从实施范围 来说,还没有那一学派能超过它的。
第一节 凯恩斯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学
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原则
➢ 核心内容:自动均衡理论 经济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理论
➢ 原则: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

第十一章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系统构建《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发展研究》PPT课件

第十一章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系统构建《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发展研究》PPT课件

APT是一个比CAPM更为一般的资产定价模型,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 面:
第一,APT是一个多因素模型,而CAPM是一个单因素模型。
第二,APT假设投资者为逐利者,能够在资产价格中发现套利机会, 通过投资者的无风险套利使市场实现均衡;而CAPM假设投资者为风 险规避者,根据其风险—收益偏好做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投资决策, 从而使市场实现均衡。
第二,投资者为逐利者。 第三,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无套利机会。
第四,经济中存在的风险资产数量比影响资产收益的因 素的数量大得多。
基于上述假设,罗斯推导出了 APT 的基本模型:
K
μi = Rz + k∑=1λkbik 其中:Rz 为所有风险因素均为零时资产 i 的期望收益,如果 存在无风险资产,则 Rz 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如果不存在无 风险资产,则 Rz 为零 β 资产收益率;λk 为风险溢价,λk= (μi-Rz);bik 是资产 i 对因素 k 的敏感度,即因素负荷系 数。APT 表明当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任何资产的收益率与 多种风险因素线性相关。
图 11-2 对应市场组合 P 的转换线
μP=R+μσMM-R×σP 图 11-3 最优风险资产组合
μi=R+βi(μM-R) 图 11-4 证券市场线
1)放松无税收假设的 CAPM μi=R+[μM-R]×βi+T[Di-βi(DM-R)]
2)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 CAPM——零 βCAPM
R
R-d u-d
Cu
+
u-R u-d
Cd
C-
1 RT
N

n =0
T! n!(T-n)!
πu
πd
(un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第九章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第九章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
失衡状态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等问题;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会出现通货紧 缩、物价下跌、经济衰退等问题。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护 货币市场的均衡。
PART 03
货币政策与传导机制
REPORTING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及挑战
相互促进
金融创新可以推动金融监管的完善和发展,而金融监管也可以为金融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规范引导。
相互制约
金融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金融监管及时跟进和应对;同时,金融监管也可能对金融创新产 生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及挑战
技术挑战
01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都面临着技术更新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
某些部门的需求超过供给,导致部分物价上涨,进而引发整体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普遍 下跌的现象。
绝对通货紧缩
物价全面下跌,经济活动减缓。
相对通货紧缩
物价上涨速度放缓或下跌,但经济仍保持增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通货膨胀的原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 需求超过供给。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
经济结构失衡。
成本上升。
01
03 0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01
控制货币供应量。
02
调整经济结构。
03
提高生产效率。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01 02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 条件:汇率确定的基础要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 不宜过大;国际储备要适度,过多容易引起世界 性的通货膨胀,太少可能出现国际清偿能力的不 足;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国际收支的不平 衡。在国际收支调节方面,国际货币体系要做到 两点:全部调节损失最小;各国公平合理地承担 调节的责任。一般说来,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 系应更多地依赖国际管理下的储备资产,并且最 好不要局限于一国或少数几国的通货。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三国货币协定”(Tripartite Agreement) 为了恢复国际货币秩序,英美法三国进行了
一系列的协商和谈判,于 1936年9月达成所谓“三 国货币协定”(Tripartite Agreement),这个协定不提 金本位与固定比价,也没有谈协调各国政策的正 式机制,三国只是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 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 的稳定。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美元区”(Dollar Area)
美国于1933年放弃金本位后建立了美元集团 ,1939年这个货币集团发展成为“美元区”(Dollar Area),参加的有美国及其属地、加拿大、菲律宾 、利比里亚以及中南美一些国家。它是一个比较 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它只规定区内各国货币盯住 美元,贸易。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了国际金融 会议(Genoa Conference),该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 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实现黄金再货币化,以防止 因黄金存量不足而引起世界经济紧缩。在讨论重 建有生命力的货币体系问题时,金汇兑本位制被 认为是可行的方式,各国决定采用。
2004年10月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二)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美元危机是1960年爆发的 。
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措施主要有:稳 定黄金价格的协定;《巴塞尔协定》;建立黄金 总库;签订互惠信贷协定;签订借款总安排等。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961年 11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十国在巴黎 成立了“十国集团”(Group of Ten),达成“借款总安 排”,规定十国出资总额为60亿美元,在一定条件 下贷给基金组织,以应付成员国可能发生的货币 危机。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各种货币改革方案
(一)恢复金本位制 (二)彻底改革基金组织,把它变成中央银行 (三)建立“混合储备单位”(Composite Reserve Unit) (四)扩大金汇兑本位制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3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一)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批评 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单靠IMF来调节国际货币 体系,难以维持国际货币稳定。
另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过于 保守,应该彻底地抛弃黄金的影响,实行“黄金非 货币化”。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特里芬难题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特里芬。他认为:布雷 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是完 全不同的。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保证美元与 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这就要求美国 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 体现为尽可能地积累美元储备,这就要求美元大量 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这 种矛盾使得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美元 的这种两难,称为“特里芬难题”。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2.“凯恩斯计划”
“凯恩斯计划”极力主张减低黄金在国际结算中 的作用而采取更灵活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张采取 透支原则,设立一个叫做“国际清算同盟 ”(International Clearing Union)的世界性中央银行, 由该银行发行一种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 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班柯”等同于黄金 ,各国可以用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 取黄金。会员国的货币直接同“班柯”联系,并允许 会员国调整汇率。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2.第二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又称“纸黄金”,作为对美 元的一种补充,以重整国际货币秩序。在基金组 织范围内,特别提款权和黄金、美元共同作为国 际储备货币,遇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来代替 黄金进行结算,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国际协调 和国际纪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信用储备资产。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1)各国纸币仍 然规定含金量,代替黄金执行支付和清算职能, 黄金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2)本国货币与 黄金挂钩或通过另一种同黄金挂钩的货币(主要是 指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与黄金间接挂钩,即与 黄金保持直接或间接的固定比价。各国国内不再 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位币流通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对其运行政策效果的
评价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
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旨在促进国际货 币合作。
2.建立以黄金一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是对国际资本 流动进行限制。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3.2 牙买加体系评述 牙买加体系是一种“没有体系”(non- system)的体
系。 牙买加体系的核心是浮动汇率制。从牙买加体
系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自广泛实行浮动汇率以来 ,外汇市场情况良好,没有对外汇实行大规模的 限制,金融管制有不断放松的趋势。
2004年10月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英镑区”(Steding Area)
英国于1931年组成英镑集团,1939年9月又进 一步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货币集团,即“英 镑区”(Steding Area),它包括英国、英联邦国家以 及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它规定各成员国 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可以自由兑换,区内 资金流动不受限制,贸易、信贷等一律用英镑结 算,成员国所得黄金、外汇要卖给英国,集中在“ 黄金美元总库”作为共同储备。这就形成一种英镑 汇兑本位的运行机制。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3.第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971年12月18日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 的国际金融会议上,达成了《史密森协议》 (Smithsonian Agreement)。该协定要求恢复国际货 币安排的稳定,制定新的中心汇率,把汇率波动 的幅度由原来的上下1%扩大到 2.25%。这个协定 虽然勉强维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但 它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它是以美 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重要里程碑。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各国在“国际清算同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 前三年进出口贸易的平均数计算,会员国并不需 要缴纳黄金或现款,而只需在清算机构中开设往 来账户,通过“班柯”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 方的债权债务。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主要目标都是 稳定战后各国货币的汇价,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则和方法上存在着严重 的分歧。前者强调黄金权势,后者强调贸易权势 ;前者主张较大的汇率稳定性,用“尤尼他”作为国 际货币,主张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而后者则 希望增加汇率变动的灵活性,主张用“班柯”作为国 际货币(实际上班柯和尤尼他都未被采用,而是以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采取多边清算制,不主张回 到金本位。
第二,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 黄金仍然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汇 率的波动受到严格限制、约束,所以,汇率得到 相对稳定,因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极 大的便利,使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增长大 大超过从前。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三国黄金协定
同年10月又签订了三国相互间自由兑换黄金 的“三国黄金协定”。根据规定,汇率逐日商定, 三国外汇稳定基金协同干预市场,并决定买卖某 一共同的通货,每天用黄金进行结算。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11.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
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会 议召开期间,与会44国代表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辩论的核心最后集中在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两个 方案上:是采用“凯恩斯计划”呢,还是采用“怀特 计划”?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怀特计划”
“怀特计划”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 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 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 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 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 权。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名为“尤尼他 ”(Unita),作为计算单位,其含金量为137 1/7格令 ,相当于10美元。“尤尼他”可以兑换黄金,也可以 在会员之间相互转移。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 1880~1914年,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 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铸币本位制。在 国际金本位制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内外 均衡目标可以在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
,通过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实现。
2004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