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前言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篇,被誉为东篱九首之一。

这首诗深刻地
表达了诗人离情别绪的状态,引人深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诗歌的语言、意境等方面来进行解析和鉴赏。

诗歌语言的解析
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被称为“豪放派”,这一风格在唐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用字、用词和语言表达上来看,李商隐采用了纯美的语言,时而浪漫抒情、时而深情绵绵,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用词精练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极其精准地用词,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状态。

例如,“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他思念远方的爱人的情感,具有较强
的表现力,打动了读者的心。

意境的解析
意境构建
李商隐通过构建清晰具象的意境来提升诗歌的艺术性。

全诗使用了大量的自然
景观描写,如“梧桐树,三更雨”,“灯火阑珊处”,“征衣载道、深秋人去”的描写令
人有一种深刻的感触,贴近了人们的感受。

情感表达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爱人的深情和思念。

这种远距离相思的境况也
让人深感万般无奈,强烈的情感体验是诗歌得以流传千古的关键。

思考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精华,无论在任何年代,都会有诗人以诗歌
来表现生命,来表达情感,来传达思想。

阅读诗歌让我们去体会往昔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受,领略一份心灵的内涵。

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夜雨寄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夜雨寄北》 知识清单

《夜雨寄北》 知识清单

《夜雨寄北》知识清单《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情、含蓄的笔调,传达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夜雨寄北》的知识清单。

一、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作品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身处遥远的蜀地,环境孤寂,又逢秋雨之夜,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四、诗歌赏析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即直抒胸臆,妻子来信问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未有期”三字,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惆怅,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巴山的夜晚,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涨”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雨水的充沛,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也在不断地积聚。

3、“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由眼前的景想到未来的相聚,想象着有一天能够和妻子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话。

“何当”二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

4、“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句是说,到那时再回过头来讲述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以未来相聚时的温馨回忆来反衬当下的孤独寂寞,更增添了思念的深沉和痛苦。

五、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对未来相聚的想象,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六、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诗中既有眼前的实景,如“巴山夜雨涨秋池”,又有想象中的虚景,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相生,使诗歌更富有韵味。

2、含蓄委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苦,而是通过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思念。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阅读(68分)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首句两个“期”字连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分析。

ABC.正确;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理解分析。

首句两个“期”字连用,第一个“期”是妻子(或友人)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话。

妻或友人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答案:(1)D(2)首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夜雨寄北》全文及分析

《夜雨寄北》全文及分析

《夜雨寄北》全文及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先来看“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

诗人开篇便以对话的形式,写出了亲人对自己的思念和询问,而自己却无法给出确切的归期。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惆怅的基调。

“未有期”三个字,简短却有力,仿佛能看到诗人在面对亲人的期盼时,那一脸的无奈和愧疚。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是对环境的描写。

在巴山的夜晚,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池塘里的水也因雨水而不断上涨。

这里的“涨”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雨水的充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在不断地积聚。

秋夜的雨,总是带着几分凄凉,而身处异乡的诗人,面对这连绵不断的秋雨,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更是被无限放大。

接下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想象着有一天能够与亲人重逢,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话。

“共剪西窗烛”这个场景充满了温馨和亲密,与此时的孤独和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团聚的渴望。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诗人进一步的想象。

当重逢之时,再回首今日在巴山的雨夜中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孤独、思念和忧愁,都将成为彼此倾诉的话题。

这一句不仅呼应了前文的“巴山夜雨”,也使得整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让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悠远。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诗构思巧妙,时空交错。

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想象,通过今昔对比,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巴山夜雨”在诗中两次出现,既营造了一种连贯的氛围,又强化了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在这雨夜中的情思。

在情感表达方面,《夜雨寄北》含蓄而深沉。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痛苦和哀怨,而是通过对归期的不确定、雨夜的描写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雨绵绵,雨水涨满了池塘。

一位身在异乡的男子独坐窗前,望着外面绵绵的秋雨,思念起远在北方的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家书”式的诗歌——《夜雨寄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一下羁旅游子的“苦与乐”。

二、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知诗歌意蕴;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准确把握本诗所流露的羁旅之愁和思归之苦的情思。

三、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何时将要。

却话:回头说,追述。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五、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六、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越发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题目:《夜雨寄北》2、作者:李商隐3、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翻译要点5、赏析角度二、原文翻译11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翻译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111 此句开篇即直抒胸臆,通过夫妻之间的问答,展现了归期的不确定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羁旅之愁。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为: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21 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秋雨连绵,池水上涨,烘托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翻译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131 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未来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14 “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为:那时再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1 这一句回扣前文的“巴山夜雨”,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绵邈。

三、诗歌赏析21 情感表达211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多种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212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展现了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22 意境营造221 诗中通过“巴山夜雨”这一特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222 同时,“西窗烛”的想象又为诗歌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结构巧妙231 诗歌采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从眼前的实景到未来的想象,再回到眼前的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动人。

232 首尾呼应,“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语言特色241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42 用词精准,如“涨”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雨之盛,池水之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总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巧妙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1.1 诗歌背景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歌,写于公元760年。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贬谪到草堂时写的,当时他身处草堂,与家人分离,心情孤寂。

诗中的夜雨象征着他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示例:1.1.1夜雨寄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草堂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的开头就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被贬谪到巴山,而夜雨涨秋池则象征着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示例:1.1.2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待。

他希望能有英雄出现,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这里的龙城和胡马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国家的命运和外来的侵略。

通过这样的对比,杜甫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杜甫在被贬谪期间的心情和思想。

他通过描写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1.2 作者简介1.2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自小聪明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各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激昂、慷慨激昂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创作以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为题材,他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②:泛指巴蜀之地。

③:再。

诗的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体裁是七言绝句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

还,且。

表示轻微的转折作者的介绍:李商隐(813年—858年),男,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接下来,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先来看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就给人一种无奈之感。

爱人询问诗人的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的感觉,通过简单的七个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君问”表明了远方的牵挂,“未有期”则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苦衷。

在这句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对着远方的爱人,满心愧疚又满怀愁绪的模样。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将笔触转向了眼前的景色。

诗人身处巴山,夜晚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也因为雨水的不断注入而上涨。

这里的“夜雨”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如这雨水般连绵不断。

而“涨秋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积累和蔓延。

秋,本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到伤感的季节,再加上这不停的夜雨和上涨的池水,更增添了几分萧瑟和哀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凄苦景象一下子飞到了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他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够与爱人相聚,一起在西窗下剪着烛花,温馨而又亲密。

这里的“何当”二字,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团聚的急切向往。

同时,“共剪西窗烛”这个画面温馨而美好,与前面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着相聚时与爱人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了一起,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珍视。

尽管此刻身处困境,但他相信,未来与爱人分享这段经历时,会别有一番滋味。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眼前的实景与未来的想象相结合,把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对归期的迷茫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表现得细腻而深刻。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 夜雨寄北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古诗词曲鉴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巴山夜雨涨秋池。
返回目录
炼字:“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 之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 归乡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修辞】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期”的 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归的急切与 愁苦之情尽显。请品味“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3分) 【答案】“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1分),又流 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乡之苦(1分),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1分)。 3. 请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分) 【答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情。
夜雨寄北
返回目录
何时将要。
何当共剪西窗烛, 回头说,追述。 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何当”表示愿望,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 欢乐的憧憬。虚实相生,设想未来团聚的场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孤 寂以及急切想和妻子(友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
返回目录
【主旨】描写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想象来日相聚之时 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 聚的思归之情。
夜雨寄北
返回目录
【名句默写】 (1)君问归期未有期,_巴__山__夜__雨__涨__秋__池___。 (2)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烛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一问一答中将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 之中的句子是:_君__问__归__期__未__有__期___,__巴__山__夜__雨__涨__秋__池__。 (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 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烛___,_却__话__巴__山__夜__雨__时___。 (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 生的句子是: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烛___,__却__话__巴__山__夜__雨__时__。

中考古诗词之《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中考古诗词之《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中考古诗词之《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⑵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的日期,可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期告诉你。

“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友人盼归,诗人思归,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

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都蕴含在这“未有期”三字之中。

“巴山夜雨涨秋池”,忽然宕开,描写景色:巴地深秋季节,夜雨声声,连绵不断,涨满秋池;而诗人呢,旅舍独居,孤灯听雨,面对来信,长夜难眠……诗人没有直说愁苦之情,而是把这种情熨帖地融入这幅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同那绵绵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诗人抒发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把无形的情化为具体形象,寄赠友人,深切感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呢?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中的愁苦,李商隐的诗恰恰说出了人们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共同心理感受,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⑶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⑷“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一:《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情感表达《夜雨寄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充满了思念与期盼。

诗人通过写给远方的亲人的回信,表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无奈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孤寂相互呼应,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郁。

同时,诗人又借雨中涨满秋池的景象,暗示出内心的期盼与等待。

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细腻,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二、意象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运用独具特色。

诗人巧妙地运用“夜雨”、“秋池”、“巴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个充满秋意的意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等待。

此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虚幻意象,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使诗歌意蕴深远。

三、语言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雨寄北》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用词简练、质朴自然、节奏明快。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

四、结构安排《夜雨寄北》的结构安排非常严谨。

整首诗由四句组成,前三句写景叙事,后一句直抒胸臆,既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又表达了期盼重逢的美好愿望。

诗中时空交错,现实与想象相互交织,使得诗歌结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同时,“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为整首诗的主题句,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综上所述,《夜雨寄北》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中考试题集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中考试题集

《夜雨寄北》李商隐主题内容:这首小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蕴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名句赏析: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分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字作用。

“问归期”点出妻子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和关心,暗示两人的恩爱。

一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3.句子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写了一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在屋内独自凝思,“秋”字除点明季节外,还烘托出人物孤寂凄凉的心情。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

这首诗,前两句写写实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虚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

离愁是实,欢聚是虚。

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诗人跨越现在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构思奇妙,出人意外。

4.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虚写),两次出现,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

5.“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6.“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还乡,同妻子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

一、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有什么作用?4.一位评论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极。

”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5.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8.这两首诗中都有表示时令的词语,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起着一定的作用。

试选择一首诗中的这类词语,分析其作用。

作者: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寄北”?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12.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写了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夜雨寄北》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夜雨寄北》

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
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
子更为贴切。
3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 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
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
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 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 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
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12
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
花,使烛光更加明亮。西窗,西窗之下。这里指亲
友聚谈指所。烛:烛花。
11、却:副词。还,再,且。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同步练习题】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
11
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
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
2
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 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 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 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

2021年贵州省中考语文古诗曲复习:夜雨寄北

2021年贵州省中考语文古诗曲复习:夜雨寄北
【课下重点注释】①何当:何时将要。②却话:回头说,追述。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何时(我们)将要在西窗下共剪烛花,再追述今夜我在巴山夜雨时对你的思念。
写作手法:“何当”表示愿望,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同时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孤寂的心情。
情感:表达了诗人急切想和妻子(友人)团聚的心情。
2021年贵州省中考语文古诗曲复习: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原文
译文
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归去的时间,(我)归期尚未确定,巴山连夜暴雨,涨满了水池。
炼字:“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 Nhomakorabea出巴山之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乡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修辞: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八年级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八年级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3.写出出自此诗的两个成语。

4.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案】
1.“秋”字点明了季节(点明了诗的具体时间,是秋天的一个夜晚),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烘托)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2.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巴山夜雨剪烛西窗
4.从写景的角度看:“巴山夜雨”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从情感的角度看: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从意境的角度看: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从构思的角度看: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5.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6.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1 (六)夜雨寄北(青海近7年未考)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错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错误! 【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

《夜雨寄北》体裁为七言绝句。

【本诗主旨】描写了秋雨连绵的巴山夜景,抒发了诗人思念亲朋、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写作手法】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1.(2016泰安中考)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__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__
2.(2016泰安中考)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__示例:“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__
3.(2016原创)请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__几年后,诗人和妻子(朋友)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雨夜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念之情。

(意思对即可)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