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

合集下载

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化学化工C hemical Engineering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邓海波1,薛敬营2,于志洲2(1.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2.河南绿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甘肃某金矿选矿厂自成立以来,选矿生产工艺先后经历了堆浸-炭吸附,全泥氰化炭浆工艺。

《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规定,固体危险废物的产生排放,将针对氰化尾矿收取1000元/吨的环境保护税,这将对企业带来极大的限制。

所以急需开展无氰药剂浸出工艺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为增加企业效益,缓解安全环保压力,选矿厂开展了针对金矿氧化金矿石的无氰药剂浸出工艺改造试验项目,并成功应用于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金矿;无氰药剂;工艺改造;环保中图分类号:T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116-3Experimental study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yanide free leaching process foroxidized gold ore from a gold mine in Gansu ProvinceDENG Hai-bo1, XUE Jing-ying2, YU Zhi-zhou2(1.The third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50,China; 2.Henan lvji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Zhengzhou 450000,China)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ld ore dressing plant in Gansu Province, the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heap leaching carbon adsorption and all sliming cyanidation carbon slurry process. The 25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ass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aw on December 25, 2016.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aw will co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18. The law clearly stipulates that for the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of solid hazardous was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f 1000 yuan / ton will be charged for cyanide tailings, which will bring great restrictions to enterpris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yanide free reagent l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increase enterprise benefits and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centrator has carried out the test project of cyanide free reagent leaching process for gold oxide ore,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roduction.Keywords: gold Mine cyanide free reagent process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 某金矿无氰药剂浸出工艺试验研究内容某金矿无氰药剂浸出工艺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试验内容:无氰浸出药剂的实验室筛选选矿试验、生产现场验证试验、生产现场半工业试验和生产现场工业应用。

镍精矿的浸出用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研究

镍精矿的浸出用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研究

镍精矿的浸出用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研究镍精矿是一种重要的镍矿石,通常需要通过浸出工艺来提取出镍的金属。

在浸出过程中,硫酸硫酸亚铁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可以有效地将镍精矿中的镍氧化物还原为可溶性的镍盐,从而实现镍的提取和回收。

硫酸硫酸亚铁(FeSO4)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氧化物还原为可溶性的金属离子。

在镍精矿的浸出过程中,硫酸硫酸亚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与镍矿石中的氧化镍反应,将氧化镍还原为可溶性的镍离子,从而实现了对镍的提取。

研究表明,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对镍精矿的浸出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选择性,尤其适用于镍氧化物含量较高的镍精矿。

在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中,一般会选择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浸出过程,并控制还原剂的添加量和浸出时间,以实现最佳的还原效果。

在浸出过程中,硫酸硫酸亚铁与镍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镍离子,并伴随着硫酸铁的生成。

这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加速进行,从而促进镍精矿中的镍离子的释放和溶解。

同时,硫酸铁的生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镍的还原速度,从而提高浸出的选择性,减少对其他金属元素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中需要避免过量添加还原剂,否则会导致过度还原,使得镍精矿中的其他有价金属元素也被还原为可溶性离子。

此外,还原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产物,如含铬的溶液,需要进行后续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常常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提高浸出效率和产出纯度。

例如,可以采用浸出-还原-晶化工艺,将浸出得到的含镍溶液经过还原和晶化过程,得到纯度较高的镍盐产品。

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解方法将含镍溶液电解得到纯度更高的镍金属。

总的来说,硫酸硫酸亚铁还原工艺是一种有效的浸出方法,对于镍精矿的提取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还原工艺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实现高效、选择性的镍浸出,并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镍产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工艺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硫化铅精矿氯化浸出新工艺研究

硫化铅精矿氯化浸出新工艺研究
液作 为 浸 出剂 。氯 化 湿 法 冶金 理 论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将 Na 1C C 。 Mg 1 等氯 盐加 入到 稀盐 酸 溶 液 中 C 、 a 1、 C 。
作 者 简 介 : 淑梅 (9 8) 女 , 宁 省 绥 中县 人 , 级 工 程 师 李 16 一 , 辽 高

Ke r s:Le d s l hie c n e ta e y wo d a u p d o c n r t ;Hy r c o i cd o y e yse ;Ch o i a e e c i g;Le c ig a e d o hlrca i- x g n s tm l rn t d l a h n a h n r t
o t m a a t r h tc t l s o p rin c n e tain i 1 4 / pi mu p rmee s t a aay tc p e o o c n rto s . 5 g L,h d o h o i cd d s g s 1 5 y r c lrc a i o a e i . t st h o e ia u n iy x g n f w s4 i ot e r t 1 a tt ,o y e l i 0mL/ n,ma n su c l rd o c n r to s5 5mo / me c q o mi g e im h o iec n e ta in i . lL,
1 ・ 4
有色金属 ( 冶炼 部 分 ) h t : y y. g i m. n ( t / s 1b r p / m c)
21 0 1年 1 O期
时 , 酸的活度 都 会 大 幅度 增 大 。与氯 化 钠溶 液 比 盐
较, 氯化 镁溶 液 中浸 出硫 化铅 精 矿更 为有 利。 在

硫酸浸出赤泥中铁、铝、钛的工艺研究

硫酸浸出赤泥中铁、铝、钛的工艺研究
第 3 卷第 4期 l
21 0 1年 O 8月
矿 冶 工 程
M Ⅱ NG I AND ETALLURGI M CAL ENGI EERI N NG
Vo . 1 N 4 13 Q Au u t2 1 g s 01
硫 酸 浸 出 赤 泥 中铁 、 、 的 工 艺 研 究 ① 铝 钛
王 琪, 姜 林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院 固废污染 防治研究所 , 北京 1, 研究 了赤 泥中 3种金属铁 、 铝和钛的浸出工艺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 固比、 液 硫酸浓度 、 赤
泥颗粒粒径 、 焙烧温度 、 焙烧 时间对浸 出率 的影 响, 确定 了 3种金属 离子 的最佳 浸 出工艺条 件。实验结 果表 明 , 粒径 为 0 1 将 . 5— 0 1 II .8IT 的赤泥颗粒于 60 o T I 0 C下焙烧 5h后 , 在温度为 6 0℃ , 硫酸浓度为 1 o L 液 固比为 5的条件下反应 1h F 、 1T 的浸出 2m l , / ,eA 、i 率 分别 为 4 . % 、3 3 6 7 6 . %和 5 .% 。此外 , 43 实验还采用扩散控制的收缩 未反应 芯模 型对浸 出反应 的动力学进行 了研究 , 通过对实验 数 据的模拟分析 , 得到 了 3种金属的浸出动力学方程。 关 键词 : 赤泥 ; 硫酸浸 出; 动力学方程 ; ;铝 ; 铁 钛
WA G Q , I N i N i JA G Ln ( oi at P l t n C nrlDis n eig Mu ip lR sac ntue o ni n e t rt t n e'g S l W s ol i o t v i ,B in n i e r Istt f E v om n lP o c o ,B  ̄ d e uo o io j ca e h i r a ei l i n

金属冶炼过程中的浸出技术

金属冶炼过程中的浸出技术
氧化浸出通常使用氧化剂如硝酸、过 氧化氢等,将矿石中的不溶性金属氧 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的金属离子,然后 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
还原浸
总结词
通过加入还原剂将矿石中的金属离子浸出到溶液中的过程。
详细描述
还原浸出通常使用还原剂如碳、氢气等,将矿石中的高价金 属离子还原为低价态或零价态,使其从矿石中溶解出来,然 后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
钴的浸
要点一
总结词
钴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钴转化为可溶性钴 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钴的过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钴的浸出通常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将矿石中的钴转化为硫酸钴溶液,然后通过电解或还原等 方法获得纯钴。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浓度 等参数,以确保浸出效率和钴的回收率。
02
浸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冶炼 手段,广泛应用于铜、镍、钴、 金等金属的提取和纯化。
浸出技术的分类
根据浸出剂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酸浸 、碱浸、盐浸等。
根据浸出方式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搅 拌浸出、渗滤浸出、 堆浸等。
根据浸出温度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常 温浸出和高温浸出。
浸出技术的原理
锌的浸
总结词
锌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锌转化为可溶性锌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锌的 过程。
详细描述
锌的浸出通常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矿石中的锌转化为硫酸锌溶液,然后通过 电解或还原等方法获得纯锌。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以确保浸出效率和锌 的回收率。
03
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 中的应用
铜的浸
总结词
铜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铜转化为可溶性铜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铜的过程。

钾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钾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1 试 验 部 分
1 1 原料 .

污染和设备 的高 度腐 蚀。彭清 静等 人 以氯化钠 熔浸钾长石提钾 , 烧结物料经水浸提钾后 , 滤渣即成 为失 去工 业利 用价值 的废渣 , 无法 实 现循环 利用 , 从 经济角度看缺乏工 业投产 的可行性。赵恒勤等 ] 人用高压水化法浸出钾 , 其工艺流程复杂 , 且对设备 有较高的要求 , 不利 于工业 的推广。邱龙 会等l 人 9 在钾长石热分解生成硫酸钾的试验研究中以石灰石
古映 莹‘ ,苏 莎 ,莫红兵 徐 文泱 ,
( 中南大学化 学化 m学 院 。湖南 长 沙 40 8 ; 2 湖南省食 品质 量监 督检 测所 , 南 10 3 . 湖 长 沙 4 08 ) 103
摘 要: 对湘西某钾长 石矿 进行 了活化焙烧 一酸浸新工 艺的研究 。在焙 烧过程 中 , 过添加 低熔点 的碳酸钾作 通 助熔 剂 , 钾长石的熔解 在助熔剂的液体状态下进行 , 使 在增 加反应 的接触面积 的同 时生成 了一种在 酸性介质下易 溶的化合物 , 而有 效的提高了钾长石的分解能力 。在浸 出过程 中, 从 采用 了先水浸 后酸浸 的方式 。由于焙炒本身
呈碱性 , 先水浸 有利 于降低其 p H值 , 得后续的酸浸 可在保持酸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钾长石的分解率 。本试验 主 使
要考察了焙烧过程 中助熔剂与矿 石的物料配 比、 焙烧 温度 、 焙烧 时间 以及 硫酸浸 出过程 中酸浸 液固 比、 酸浓度 、 硫
酸浸 温度 、 酸浸 时间等因素对钾长石分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表明 : 焙烧过程 中控 制助熔 剂碳 酸钾 与钾长石 的质 量 比为 0 7 在 9 0C 焙烧 15 . , 5  ̄下 .h后所得的物料 , 3 o L硫酸在室 温下浸 出 1 , 用 ml / h 控制 液固 比为 3 1 钾长 石的分 :,

采矿业中的矿石浸出与浸出工艺创新案例

采矿业中的矿石浸出与浸出工艺创新案例

采矿业中的矿石浸出与浸出工艺创新案例矿石浸出是采矿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从矿石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或矿物。

为了提高矿石浸出效率和产出质量,不断出现创新的浸出工艺。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采矿业中成功应用的矿石浸出与浸出工艺创新的案例。

一、氰化浸出工艺在金矿开发中的应用氰化浸出工艺是金矿开发中常用的一种浸出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氰化物溶液对金矿石中的金进行溶解,形成可溶性的金氰离子,并通过吸附树脂或者电沉积的方式将金离子还原为金属,从而实现金的提取。

近年来,氰化浸出工艺在金矿开发中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应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溶液组成和浸出条件,提高了氰化浸出工艺的效率和金的回收率。

同时,引入新型的吸附树脂材料,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树脂的吸附饱和和再生问题。

这些创新的应用使得氰化浸出工艺在金矿开发中更加可持续和高效。

二、压裂浸出工艺在页岩气开发中的突破压裂浸出工艺是页岩气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页岩气储层的低渗透性和低孔隙度常常导致气体产量低下,难以进行经济有效的开发。

压裂浸出工艺通过应用高压水射流等方法,将岩石矿石进行裂解和破碎,从而增加气体的渗透和流动性。

近年来,压裂浸出工艺在页岩气开发中取得了一些突破。

例如,工程师们不断改进压裂技术和设备,使得压裂效果更加准确和可控。

同时,引入新型的压裂液,例如加入纳米颗粒物质,能够显著提高裂缝的稳定性和增透效果。

这些创新使得页岩气开发中的压裂浸出工艺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三、生化浸出工艺在铜矿冶炼中的应用生化浸出工艺是铜矿冶炼中常用的一种浸出技术。

传统的铜矿冶炼主要采用氧化还原浸出工艺,而生化浸出工艺则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对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作用来实现铜的浸出。

近年来,生化浸出工艺在铜矿冶炼中获得了一些创新的应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筛选强生物氧化能力的微生物,显著提高了铜矿石的浸出速率和浸出效果。

同时,优化浸出条件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环境,实现了对矿石中其他有毒元素的去除和稀释。

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研究

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研究

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研究加压氧化浸出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工艺,在浸出过程中,也是多种工业过程中解决难溶性金属矿物浸出难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就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加压氧化浸出工艺是指在高压和氧化性环境下,通过化学氧化将含金属矿物体中的金属元素与矿物体分离。

在加压氧化浸出中,金属矿物通过高温、高压和高氧化还原环境下的化学反应中,将金属元素溶解入浸出液体系中,以达到浸出开采的目的。

从机理上说,加压氧化浸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元素溶解出矿石。

这种反应的具体机理是金属硫化物(矿物)通过氧化反应转换为金属氧化物,进而溶于浸出液中。

加压氧化浸出中涉及到多种氧化反应,其反应机理复杂,但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步骤1:原位氧化原位氧化是指矿体中元素的氧化与萃取发生在矿石颗粒内部或表面(常常是金属硫化物)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氧化还原孔是捕获离子的矿徽,溶解是发生在氧化的矿物内部或矿物孔隙中,当矿物被氧化时,它会向其周围释放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向溶液中迁移到其他地方。

步骤2:挥发金属硫化物在加压氧化浸出过程中,毒性气体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毒性气体会随着矿石中的水分一起被挥发出来,而稀释到安全范围之外。

在挥发的同时,气体中的氧气可以侵蚀和氧化已经被挥发的元素和化合物,促进金属的浸出过程。

步骤3:金属的溶解在加压氧化浸出过程中,金属的溶解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因为它能够直接决定到金属的回收。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可以与酸化物、碱性物质或氧化物联系在一起,使其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从而进入浸出液中。

研究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了解其彻底的反应机理后,才能够对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获得更高的工业价值和经济收益。

因此,需要对加压氧化浸出工艺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这种工艺技术。

金的浸出工艺综述

金的浸出工艺综述

金的多种浸出工艺综述原矿品位低于10克/吨的矿石是常见的,而且某些尾矿再处理作业所处理的品位在1克/吨以下。

较大的颗粒状金,现在都用机械方法回收。

但是,较小的金颗粒常常分散在整块矿石中,因而只能用化学方法回收,也就是浸出。

1.1氰化物浸金法氰化法仍是目前国外主要的提金方法。

氰化法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它工艺简便、成本低廉。

一、溶金原理现已公认,氰化法浸金是金的电化学自溶解过程,即金腐蚀过程,为一共扼电化学反应,它遵循电化学动力学规律。

氰根一金溶解反应一般写成如下形式:根据电化学机理,阳极反应为金的溶解:阴极反应为:在碱性氰化体系中,极溶解的可逆性较大,氧阴极还原可逆性小而极化较大。

若NaCN 浓度低于0.05%时,金溶解受CN-扩散控制,当NaCN浓度大于0.05%时,金的溶解速度由氧阴极还原反应所决定。

我国氰化浸金时,NaCN浓度大多大于0.05%,控制步骤主要为氧阴极还原过程。

二、氰化法浸金实践氰化浸金的最大缺点之一就是浸出速度太慢,一般需要24一48h才能达到浸出终点。

随着氰化浸金工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矿浆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影响浸金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为提高溶解氧的浓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早期的氰化浸金都是通过鼓入空气来提供金溶解所需的氧。

就改善供氧条件来说,使气体充分弥散或用纯氧代替压缩空气的方法,虽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还很难构成突破性的进展。

最近几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真正的突破性进展是通过加入各类化学氧化剂(H2O2,Na2O2,BaO2,O3,KmnO4)而实现的,其中尤以H2O2:和Na2O2:等过氧试剂效果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过氧试剂除能大大提高矿浆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外,还具有活性氧利用率高等优点。

德国Degussa公司于1987年开发了过氧化氢助剂(PAL)法,同年9月在南非Fairview金矿试用成功。

实践表明,PAL法可大大加快浸出速度,缩短浸出时间,降低氰化物耗量。

高铟高铁锌精矿氧压浸出新工艺研究

高铟高铁锌精矿氧压浸出新工艺研究
艺 流程冗 长 , 气 需 制 酸 。长期 以来 在 硫 酸 过 剩地 烟
有 的 含 铟 在 2 0 6 0g t 富 的 可 达 90 0g t是 最 1 ~ 7 / , 0 / ,
硫化 锌精 矿 的加压 氧化 酸浸 工 艺 , 国外 已有 2 9
年 的工业 实践 。该 工艺 的原 料适用 性强 , 出率高 , 浸 也 可用 于 处 理 高 铁 锌 精 矿 。然 而 , 10 及 0 7 在 5℃ .
维普资讯
有 色金属 ( 冶炼 部分 ) 2 0 0 8年 3期
・ 7・ 2
高 高铁 锌 精 矿 氧压 浸 出新 工 艺研 究
夏 光祥 张 广积 韩 宝玲 潘 百胜 陈 宗涛 , , , ,
( .中国科 学院过程 工程 研 究所 , 1 北京 1 0 8 ;.柳州 鼎立 废渣 回收 有 限公 司 , 00 02 柳州 5 5 0 ) 4 0 1
Zi n e r t t g n a n e t nc Co c nt a e wih Hi h I nd Fe Co t n
XI Gu n - in ZHANG a g j HAN a —i g , A a g xa g , Gu n -i , B o l PAN i n , n Ba— ma CHEN o g t o Z n -a
中 图 分类 号 : 8 . ; TF 4 1 TFI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5 2 0 ) 3 0 2 - 0 1 0 —7 4 (0 8 0 - 0 7 4
S u y o y e e s r a h ng Ne Te h l g f t d n Ox g n Pr s u e Le c i w c no o y o

浸出冶炼的原理和工艺

浸出冶炼的原理和工艺

原料准备
原料准备
浸出冶炼的原料通常为低品位矿石、冶炼厂的残渣或尾矿等。在开始浸出之前 ,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破碎、磨碎等预处理,以减小其粒度,增加表面积, 提高浸出效率。
化学成分分析
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其中所含的金属种类和含量,为后续的浸出工 艺提供依据。
焙烧与烧结
焙烧
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焙烧,使其 中所含的硫化物等转化为氧化物 ,以降低后续浸出过程的反应难 度。
烧结
将焙烧后的物料进行高温熔融, 形成致密的烧结块,以增加其强 度和耐久性,便于后续处理。
破碎与磨碎
破碎
将大块物料破碎成小块,以便于后续 的磨碎处理。
磨碎
将破碎后的物料进一步磨碎,减小其 粒度,增加表面积,提高浸出效率。
浸出与萃取
浸出
将破碎和磨碎后的物料与酸、碱或其他溶剂混合,在一定温 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使所需金属溶解进入溶液中。
浸出冶炼的原理和工艺
目录
• 浸出冶炼原理 • 浸出工艺流程 • 浸出设备与操作 • 浸出冶炼的应用与案例
01 浸出冶炼原理
浸出过程原理
浸出过程是将矿石、精矿或其他物料与一种或多种溶剂混 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化学反应,使有用组分转化 为可提取的金属或化合物的过程。
浸出过程中,有用组分从固体物料中溶解出来,进入溶液 中,从而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
03
的意义。
浸出过程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浸出过程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变化,包括反应平衡常数、自由能 变化等参数。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了解浸出过程的自发性和方向性,以及各组分在溶 液中的稳定性。
热力学数据对于指导浸出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 有助于理解浸出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铅锌矿的矿石浸出技术研究

铅锌矿的矿石浸出技术研究
铅锌矿:用于提取铅锌等金属元素 金矿:用于提取金等贵金属元素 铜矿:用于提取铜等有色金属元素 铀矿:用于提取铀等放射性元素 稀土矿:用于提取稀土等稀有金属元素 磷酸盐矿:用于提取磷酸盐等化学元素
03
铅锌矿的矿石浸出技术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铅锌矿的矿石浸出 技术开始出现
20世纪初,氰化法被广泛应用 于铅锌矿的矿石浸出
浸出技术是一种 利用化学溶剂将 矿石中的有用成 分溶解出来的技 术。
浸出技术广泛应 用于金属、非金 属、稀有金属等 矿石的提取和分 离。
浸出技术的原理 是利用化学反应, 使矿石中的有用 成分与溶剂发生 反应,生成可溶 性的化合物。
浸出技术的优点 是操作简单、成 本低、效率高, 适用于大规模生 产。
浸出技术的原理
缺点:需要专 业的技术人员 进行操作和维

实践应用的经验教训总结
浸出剂的选择:根据矿石性质 选择合适的浸出剂,提高浸出 效果
浸出时间的控制:合理控制浸 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浸 出时间影响浸出效果
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根据矿石 性质和浸出剂的性质,控制温 度和压力,提高浸出效果
矿石粒度的控制:根据矿石性 质和浸出剂的性质,控制矿石 粒度,提高浸出效果
提高自动化程度: 通过采用自动化 设备和技术,提 高浸出过程的自 动化程度,降低 人工成本。
06
铅锌矿的矿石浸出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绿色环保技术的 发展:减少污染, 降低能耗
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成本
纳米技术的应用 :提高浸出效率 ,降低浸出时间
生物技术的应用 :提高浸出效果 ,降低毒性
浸出剂的选择:根据矿石的性质 和浸出要求选择合适的浸出剂

浸出技术的发展概况

浸出技术的发展概况

浸出技术的发展概况浸出技术是一种从固体物质中提取溶质的方法,常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工等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浸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以下是对浸出技术发展概况的介绍:一、传统浸出技术:传统的浸出技术主要包括卧式浸出法、竖式浸出法、分阶段浸出法等。

这些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效率低,产品纯度和产率不高。

二、新型浸出技术:1.超声浸出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提高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物质传递速率。

超声浸出法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温度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传统药材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领域。

2.超临界流体浸出法:在超临界条件下,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进行溶质的浸出。

超临界流体浸出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3.微波浸出法:利用微波的能量在短时间内使样品中的溶质快速溶解,并加快物质传递速度。

微波浸出法具有能耗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环境分析等领域。

4.高压浸出法:通过提高浸出过程中的压力,增加浸出溶剂与固体样品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物质传递速率。

高压浸出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率、易于实现连续生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化工等领域。

三、浸出反应机制研究:总结来说,浸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浸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型的浸出技术不断涌现,为溶质提取过程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方法。

同时,对浸出反应机制的研究也为浸出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浸出技术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智能化,为工业生产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与研究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与研究

挑战:技术更新换代快,需要不断研发和创新
机遇:市场需求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挑战:人才短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机遇:政策支持,有利于行业发展和推广
浸出技术的前沿研究热点
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纳米技术:研究纳米材料在浸出技术中的应用,提高浸出效率
智能化: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浸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绿色环保:研究高效、低能耗、低污染的浸出技术
THANK YOU
汇报人:
浸出技术的原理还包括利用生物作用,如微生物浸出,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溶解出来。
浸出技术的应用范围
浸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
浸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非金属矿的选矿和提取,如稀土矿、萤石矿等
浸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金属矿的选矿和提取,如金矿、银矿等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主要用于铜矿的选矿和提取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与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浸出技术概述
03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
04
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
05
浸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1
浸出技术概述
P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02
浸出技术的定义
浸出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溶剂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溶解出来的技术。
添加标题
浸出技术主要包括酸浸、碱浸、盐浸、有机溶剂浸等。
铜矿选矿过程中的浸出技术
PART 03
铜矿的浸出工艺
浸出工艺流程:包括矿石破碎、磨矿、浮选、浸出等步骤
01
02
浸出剂选择:根据铜矿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浸出剂,如硫酸、硝酸等

海绵铜浸出工艺研究

海绵铜浸出工艺研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海绵铜浸出工艺研究李耀星1,李相良2,刘三平2,苏立峰2,曲志平1,邓秋凤1(1.徐州北矿金属循环利用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6;2.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摘要:针对海绵铜的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常压—加压两段逆流浸出工艺。

试验结果表明,Cu 的总浸出率可达99%以上,贵金属不溶出,在浸出渣中得到富集。

关键词:海绵铜;两段逆流;加压浸出中图分类号:TF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4)09-0016-03Study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ponge CopperYaoxing Li 1,Xiangliang Li 2,Sanping Liu 2,Lifeng Su 2,Zhiping Qu 1,Qiufeng Deng 1(1.Xuzhou Institute of Metal Recycling ,Xuzhou221006China ;2.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Metallurgy ,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ponge copper.A new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atmospheric and pressure countercurrent leaching was proposed.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ching ratio of copper could reach 99%,noble metals were not leached and gathered in slag.Keywords :sponge copper ;countercurrent ;pressure leaching海绵铜是镍冶炼企业镍电解造液脱铜系统产出的副产品。

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硫酸浸出锰的工艺研究

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硫酸浸出锰的工艺研究

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硫酸浸出锰的工艺研究还原焙烧-酸浸出法是目前处理软锰矿的主要方法,传统的还原焙烧-酸浸出法主要以煤作为还原剂,但是该法存在高能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相对低能耗、无环境污染、还原效率高的新工艺代替传统焙烧工艺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一种主要副产品,其廉价易得,同时甘蔗渣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其H/C比煤高,理论上可以作为焙烧还原剂。

本实验用甘蔗渣作为还原剂焙烧还原软锰矿,研究了其焙烧-浸出工艺、焙烧还原反应机理及焙烧还原反应动力学。

在焙烧-浸出工艺的研究中,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焙烧因素对锰的转化率影响显著,而浸出因素对锰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焙烧工艺,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及配料比的-次项、二次项对锰的浸出率均具有显著影响,而焙烧时间的一次项影响相对较小,其二次项几乎无影响,然而焙烧时间与焙烧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其它交互作用不明显。

响应面法优化设计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其决定系数R2为0.9729。

模型拟合所得最优的操作条件为:矿渣的配料比为10:0.9,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为30min,液固比为5:l,硫酸浓度为3mo1.L-1,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40min以及搅拌速率为100r-min-’。

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8.18%。

在焙烧还原机理的研究中,通过应用TG-FTIR与Py-GC/MS法对焙烧还原过程进行研究,两者的数据分析都表明:甘蔗渣的裂产生的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在焙烧还原软锰矿中起关键的作用。

焙烧还原反应的DSC曲线表明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的反应主要发生在350℃~550℃温度区域,根据DSC曲线两个吸热峰把反应划分为两个反应区域,应用ABSW法求取这两反应区域的动力学参数为:在350℃~470℃区域,其反应机理属相界面反应控制过程,对应的反应模型为方程f(α)=(1-α)2,活化能E=90.965KJ·mol-’;在470℃~550℃区域,其反应机理属扩散控制过程,对应的反应模型为二维Jander方程f(α)=3/2(1-α)2/3[1-(1-α1/3)]-,活化能E=122.423KJ.mol-1。

浸出工艺原理

浸出工艺原理

浸出工艺原理今天来聊聊浸出工艺原理。

我最初接触到浸出工艺的时候,是在看到路边有人用盐水泡菠萝。

你们知道吗?菠萝吃的时候会有刺口的感觉,用盐水泡一泡就会好很多。

这个泡菠萝的过程呢,就有点像浸出工艺的一个简单类比。

浸出工艺,说起来简单理解呢,就是利用溶剂把固体物料中的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专业点说,就是基于相似相溶原理。

我给你打个比方啊,就像咱们生活中,油和水不容易混合,但是油却可以很好地溶解在洗洁精里面,这就是不同物质之间不同的溶解关系。

在浸出工艺里,如果我们想要从一种矿物或者植物原料里提取某种有用的成分,就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这个溶剂就像一个“小货车”,专门来拉走我们想要的“货物”,这个“货物”就是那些要提取的成分。

比如说从大豆中浸出油脂。

大豆里面有油脂,我们用有机溶剂,这个有机溶剂能够很好地和油脂混合,就像钥匙开锁一样匹配。

油脂就会离开大豆这个“房间”,跑到有机溶剂这个“大巴车”上。

然后呢,再通过后续的操作把有机溶剂和油脂分离,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大豆油了。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浸出的效果。

比如说温度,就像我们喝咖啡时糖在热水里溶解得比在冷水里快很多一样,提高温度可能会让浸出的速度变快,能更快地把那些有用成分提取到溶剂里。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浸出需要特定的温度压力或者浓度条件。

后来才了解到,固体物料内部的结构对浸出也很关键。

就像一堵墙,如果墙很严实,上面的小孔又少又小,那么溶剂这个“攻城士兵”进入里面搬运有用成分就很困难。

但是如果给它点外力,比如加热提高溶剂的“活跃”程度(也就是溶解度增大),或者调整溶液的浓度让“攻城士兵”更强,那么就更容易把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种工艺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那是肯定的。

因为很多浸出工艺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往往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的,这就像是在玩火药一样危险。

所以操作中必须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危险发生。

盐酸和氯酸钠浸出铜阳极泥中金的研究

盐酸和氯酸钠浸出铜阳极泥中金的研究

盐酸和氯酸钠浸出铜阳极泥中金的研究张保平;沈博文;师沛然;郭美辰;刘运【摘要】以铜阳极泥为原料,采用盐酸和氯酸钠为浸出剂,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对浸出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浸出时间、液固比、氯酸钠浓度和盐酸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金浓度[Au]T的降低和总氯浓度[Cl-]T的增加均有利于金的浸出.随着总氯浓度的增加,体系中含金物种的主要存在形态发生Au3+→AuCl3(aq)→AuCl-4→AuCl-2的转变,理论最佳浸出剂组成为盐酸与氯酸钠摩尔浓度比为6:1.在搅拌速度为400 r/min、液固比为4:1、浸出时间为3 h、盐酸浓度为3.0 mol/L、氯酸钠浓度为16 g/L、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金的最大浸出率为98.89%.【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6【总页数】7页(P422-428)【关键词】金;铜阳极泥;盐酸;氯酸钠;氯化浸出;同时平衡原理;热力学分析;浸出率【作者】张保平;沈博文;师沛然;郭美辰;刘运【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831金是一种贵重金属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首饰、电子、热能、催化、镀膜、光学及制药等领域[1-3]。

阳极泥作为粗金属电解精炼的副产物,其含金量可达0.1%~4.0%,远高于原生金矿中的相应值,是回收金的主要二次资源。

从阳极泥中提取金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火法、酸碱联合浸出法及氰化浸出法,其中火法和酸碱联合浸出法需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使金富集,工艺流程繁琐、能耗高且污染严重、直收率低,而氰化浸出法虽然工艺流程简单、浸出率高,但浸出时间较长且氰化物本身有剧毒。

因此,开发经济高效且无污染提取金的新工艺已成为研究者努力探索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浸出工艺,如外场在浸出工艺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型的浸出设备对冶金浸出工艺的帮助。

通过本文可以清楚地了解浸出工艺对现代冶金的影响。

关键词:浸出设备外场强化搅拌前言:浸出是湿法冶金关键的一部分,对金属的收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此找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比较先进的浸出方法以及和浸出设备的的强化浸出,例如外场强化下的浸出:微波,超声波,加压浸出。

在浸出设备中的浸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管道中的浸出,搅拌中的浸出,还有利用细菌进行一系列的浸出。

1.浸出设备优化的浸出过程冶金工业的方法的进展往往伴随着设备的改进。

浸出是冶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浸出方法的改进依赖于浸出设备的改进。

下面我介绍几种主要的浸出设备改进实例。

1.1机械活化浸出1.1.1机械活化浸出的原理按照过程控制步骤的不同, 通常采用下列措施以强化浸出过程:通常采用提高温度和浸出剂浓度,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固相的活性降低原料粒度提高浸出液与被处理物料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或设法降低内扩散阻力等。

在活化矿物原料的各种现代方法中, 机械活化法在浸出过程中的磨细过程中机械能并不都转变为热能,有5%~10%的能量是以新生成表面及各种缺陷的能量形式被固体吸收, 从而增大了固体的能储量及反应活性。

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矿物原料活性增大, 且在固体接触处的温度及压力局部瞬间增大(压力可高达15~18×108Pa,对于难熔物温度可达1300K), 而引起某些在常温下不易进行或十分缓慢的反应, 即发生所谓机械化学反应, 从而使矿物化学成分发生某些变化。

例如黄铜矿在行星磨中进行干式或湿式机械活化后, 活化样的DTA曲线上, 相应于放热峰的温度下降约100℃ , 而且矿物将部分氧化而生成一些化合物, 如CuSO4·5H2O及4Fe2(SO4)3·5Fe2O3·27H2O。

磁黄铁矿机械活化后, 在X射线衍射谱上也会出现s“及1/2Fe2O3·H2O的谱线〕。

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甚至可能发生某些在一般条件下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过程,如Cu+H2O→CuO+H2。

1.1.2机械活化浸出设备用于机械活化的设备是各种高能强度磨机(加能磨), 如振动磨、离心式行星磨、散碎机、气流喷射磨、电磁磨、脉冲气力磨和搅拌磨等。

一般使用钢磨筒和钢磨球, 实验室中也采用碳化钨制的磨筒和磨球。

1.1.3机械活化浸出的应用1.1.3.1轻金属矿浸出拜耳法采用压煮浸出, 设备复杂, 能耗较高。

若先在搅拌磨中机械活化铝土矿15min , 则在90℃常压下即可将铝完全浸出。

高岭土和粘土将是重要的提铝原料。

这种高硅原料适于酸法生产氧化铝。

若硫酸浸出前在振动磨中机械活化高岭土, 则铝的浸出率可由未活化时的﹤50%显著增至100%。

1.1.3.2重金属硫化矿浸出直接湿法处理复杂硫化矿可综合回收有色金属, 但浸出率往往不高。

例如含Ni1.8%﹑Co0.16%、Cu1.2%的硫化矿, 在110℃、P O2=106Pa条件下用6M H2SO4浸出90Min ,Ni、Co的回收率仅为69% 和30% ;若复杂矿在振动磨中机械活化3h , 然后用上述条件浸出, 则Ni、Co、Cu的浸出率分别高达90%、60%和87% ,而铁溶解率仅10%。

若改用4 M H2SO4浸出, 则Co浸出率增至80% ,铁浸出率降至5%。

高压氧化浸出处理黄铜矿的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若先在离心式行星磨中活化, 则浸出速度可达未活化矿的2~3 倍。

在110 ℃、P O2(1.5~2.0)×108Pa和H2SO4介质条件下活化的黄铜矿精矿可在1~2h 内将铜全浸出,若精矿仅在球磨机中磨细, 则Cu浸出率仅20% 。

酸性FeCl3溶液既可处理复杂的Cu、Pb或Zn 精矿, 也可以浸出复杂精矿。

示范工厂生产和半工业试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此工艺在经济上可与通用流程竞争。

若在浸出前机械活化精矿, 更可降低浸出温度和溶剂浓度, 提高浸出速度和回收率。

如锌精矿经振动磨活化20min , 然后用0.25 mol/L FeC13和0.3 mol/L HCl在55 ℃下浸出20 min ,Zn 浸出率为95% ;浸出40 min ,浸出率达98% ; 而未活化锌精矿即使在0.5mol/L FeCl3。

、0.5mol/L H C I 和90℃条件下浸出20 min ,Zn 浸出率仅55 % 。

1.1.1.3贵金属矿浸出直接用硫脲溶液浸出黝铜矿,Ag的浸出率<10% 。

若在行星磨中机械活化含Ag 0.21 % 的黝铜矿45 min ,则其结构无序度显著增大, 在同样浸出条件下(溶液含CS(NH2)2:10g/L 、Fe2(SO4)3:5g/L、1%H2SO4、293K、浸出时间120min)可获得48%的银的浸出率。

目前不能直接氰化处理的顽固金矿日益增多, 其中极细的金粒分布在硫化矿物(如砷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中。

因此提高金浸出率的关键是破坏这些稳定的矿物, 以暴露微细金粒。

为此, 近10 余年来, 多采用氧化焙烧、高压酸浸或碱浸及细菌浸出作为预处理过程, 但它们均有某些不足之处。

近年来提出的机械活化矿常压氧化浸出法研究表明, 黄铁矿经40 min 机械活化后, 其氰化浸出反应活化能从未活化时的69 kJ/mol 降至48 kJ/mol 。

因而在溶液成分(mo l/ L )为0.5 HNO3+1.5H2SO4及60℃下浸出45min,即可使黄铁矿完全溶解, 暴露微细金属。

浸染金粒大小<1µm的黄铁矿直接氰化, 金回收率仅8 一10 % , 即使超细磨细也只能达到23~28 % 。

但经机械活化的砷黄铁矿, 用30~40 g/L Na0H 、0.15%NaCN及5.0g/L胺酸的溶液与离子交换树脂AM-25一道进行吸附浸出48 h , 则金回收率可达了79.4%。

1.2管道浸出1.2.1管道浸出的原理液体在管内流动时,流体内部存在静压力(相对压力),通称管道压力。

浸出中加入带压管道必须给浸出液做功#以克服此压力,即必须增加一个提高液体能量的设备,目前普遍用泵来提高液体机械能,理论上讲只需加压泵便可实现管道加入浸出液。

管道浸出尾矿的工艺流如下:图3 管道浸出尾矿的工艺流程图1.2.2管道浸出的应用管道浸出主要应用在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中。

由于尾砂由于粒级较细,颗粒表面积大,浸出速度快,比较适合采用搅拌浸出工艺回收。

但尾砂品位低,采用搅拌浸出成本高,没有一定的规模难以盈利。

因此,必须采用新型的浸出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尾砂这一潜在的二次资源。

尾砂的输送必须采用砂浆泵通过管道以一定的速度将尾砂浆压送至尾砂坝,在此过程中,尾砂不会沉淀。

若将溶浸液代替砂浆中的水,尾砂输送的过程就是在搅拌槽中的搅拌过程,只不过搅拌槽以密闭管道的形式存在。

尾砂经沉淀后留在坝内,浸出液从堆内的集液系统流到尾砂坝周围的集液站,再泵送到萃取车问。

管道浸出工艺只需在选矿厂尾砂输送站内增设一套溶浸液制备系统,并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尾砂内,再泵送至尾砂坝,在管道内完成尾砂浸出过程。

尾砂坝按设计构筑若干过滤池,浸出液经过滤管网自流至集液系统,在集液站内富液被泵送到萃取车间,贫液返回到尾砂输送站,在此与萃余液汇合组成溶浸液,构成闭路循环。

新工艺中浸出过程是在尾砂输送管道中进行的,对于新尾砂,尾砂浸出可与尾砂排放同时进行,对于堆存的旧尾砂,必须先采用水力机械化开采技术采出尾砂坝内的尾砂,水枪冲采,造浆并泵送到尾砂输送站立式尾砂仓,然后再利用管道浸出技术回收尾砂内的目的矿物。

与搅拌浸出相同的是,管道浸出根据尾砂性质可采用酸浸、碱浸。

与搅拌浸出不同的是,管道浸出周期适用范围大,从几分钟到几个月之间,而搅拌浸出只能控制在几十分钟至数几十小时内。

另外,管道浸出只能用于常压、常温条件下浸出,而搅拌浸出的温度能控制在60—90℃。

与搅拌浸出相比,管道浸出投资小、成本低,规模容易与选厂相匹配。

浸出设备、设施少,动力消耗低,维修量小,管理简单。

2.外场强化下的新浸出工艺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殊冶金领域所应用的外场主要有电磁场,重力场,浓度场,压力场,超声波,瞬变温场,等离子体,激光波等,把外场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冶金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后逐步形成了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特殊冶金新技术,现在特殊冶金新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青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其目录中专门列出几项有色冶金新技术,包括等离子体技术、微波技术、电子束技术、激光技术和电磁冶金技术等。

目前在矿冶炼过程中使用较多的外场技术有微波浸出技术,加压富氧直接浸出技术,超声波冶金技术等。

2.1微波浸出技术微波是波长在lmm~lm之间,频率在300M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2.1.1微波浸出原理微波遵守光学法则,当微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材料时,会产生反射、吸收和穿透现象。

其行为和与其相互作用的材料有关。

材料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其电导率。

电导率低的材料,如绝缘体,可以高效的透过入射波,不以热的形式储存能量。

电导率高的材料。

如金属,能够反射微波,没有明显的加热效果。

电导率适中的材料(通常l~10Sm-1),如半导体,能够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的能量,被有效加热。

然而,由于微波系统的加热机理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当电导率低的材料加热超过其临界温度时,也能够吸收微波辐射甚至与微波有效偶合。

微波加热的前提是微波能可以透过材料并被其吸收。

微波微观加热微波加热电介质材料是由于电场能够极化材料的电荷,导致介质的极化取向不断发生变化。

电介质极化的主要类型有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定向极化(偶极子极化)和界面极化[1]。

在微波频率上定向极化(偶极子极化)是最重要的微波加热机理。

因为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所需要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微波频率能够产生的能量,不能促进在微波频率上的电介质加热。

图1表示在微波场中极化分子按照电场的迅速变化重新定位的情况。

当微波透过并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一定体积内产生内部电场。

介质中的偶极子的极化取向在迅速的转变(在频率2.45GHz下约2.4×109次/S)。

在转变过程中,分子不能够快速对方向变化作出反应,产生了类似摩擦的作用,使极性分子获得能量,并以热量形式表现出来,介质的温度也随着升高。

离子导电是另一个重要的微波加热机理。

当微波场应用于含有离子的溶液时,离子由手固有电荷产生移动。

结果离子发生碰撞,碰撞使动能转化为热能。

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发生更多的碰撞,导致溶液快速加热。

根据与微波场相互作用情况,材料可以划分为主要的4类:绝缘体、导体、介质和非均质材料。

非均质材料含有不同介电特性的两种或多种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