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师潘光旦的图书馆情结

合集下载

论潘光旦人文的教育思想-模板

论潘光旦人文的教育思想-模板

论潘光旦人文的教育思想内容提要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县人,是我国著名优生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教育家。

他站在生物遗产学的角度,以社会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着近代教育的本质、目的、宗旨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以“位育”观为核心、以人格培养、“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理念。

从中表达了他对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人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位育” 人格品格通识教育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潘光旦的名字是不应当被人们遗忘的。

他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长达18年,不仅担任社会学系教授,而且还担任过清华、西南联大的教务长、秘书长、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务;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优生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学家,在他一生所涉猎广博的诸多学术领域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他以坚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站在现代生物学理论的独特视角,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刻阐发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

其中,关于社会“位育”的教育观、全人格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的观点和方法构成了他整体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

下面,仅就此略加评述。

一、基于“社会位育”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达到“以群则和,以独则足”的理想所谓“社会位育”(Social adjustment),是潘光旦从现代生物学理论中引申出的一个教育理念,以此奠定了它在整体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深受西方社会生物学派的影响。

1926年回国后,受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Bateson)观点的启发,提出“言生物演化者,动辄论生物位育(Organic adjustment),晚近治社会生物学与社会学者,亦竟相发探社会位育之说。

”(1)1932年,他主编《华年》杂志期间,比较明确地阐述了这个观点。

他借鉴中国传统典籍《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思想,结合西方社会生物学的观点,论述道:“位者”,是“安其所也”;“育者”,是“遂其生也”,即所谓“安所遂生”,这是“位育”观的基本涵义。

瘸腿的雅阁—潘光旦

瘸腿的雅阁—潘光旦

“瘸腿的雅各”潘光旦文/贺雄飞著名作家冰心说过:“费孝通与潘光旦比邻而居,他视潘光旦为活字典,凡是不知道的事情,不查字典,跑到隔壁去问潘光旦,一问就知道了。

”费孝通是潘光旦的学生,也是潘光旦的挚友,但在社会学界的知名度比潘光旦大多了。

潘光旦是一个被遮蔽的先知,是一名真正的“瘸腿的雅各”,即使找不到最后一匹马,他还是拄着自己的双拐,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调查行脚。

潘光旦于1899年8月13日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门第世家,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不仅担任过江苏省资政院议员,还亲自创办过一家洋学堂。

他后来外语成绩优秀,在美国受到摩尔根等社会学大师的赏识,有赖于他幼年受洋学堂教育的影响所致。

上帝对他的锤炼,不仅仅是让他很早就丧失父亲,变成了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学生,还让他在16岁时就截肢成为一名真正的残疾人。

但这些磨难不仅没有摧垮他,还使他具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无论遇到任何嘲讽,他都可以坦然含笑面对。

在他1922年出国之前,已经达到不用查字典随意阅览英文书的程度,很早就通读过英文原版的霭理士六大册《性心理研究录》。

他还刻苦自修国学典籍,深受梁启超等大师的青睐,还和闻一多成为挚友。

1922—1926年,潘光旦先后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学习动物学、古生物学、遗传学。

这段经历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不仅使他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且还经受了巨大的人生考验。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纬度大概相当于我国的吉林省,每年冬季大约有5个月大雪纷飞,他刚到的第一年,拄着拐杖去上课,曾经摔过七跤,但第二年就只摔了两跤。

他从来不为自己的残疾而自卑或气馁,坚持不懈练习架拐走路,不肯落后,到后来不仅行动敏捷如常人一般,还经常和朋友一起爬山野游与搞田野调查,连他的女儿都承认他们在活动中早就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残疾人。

这一切艰难困苦,不仅是他与上帝“夜战”的记录,而且在黑暗时代激发了中国人对光明的渴望。

正如俄罗斯人评价《往事与随想》的作者赫尔岑一样:“你是枯树上一根健康树枝。

作文素材:大师潘光旦

作文素材:大师潘光旦


让受教育者学会区分是非真伪,使这种辨别力不仅 仅限于科学家、哲学家;学会辨别善恶荣辱,使这种辨 别力不限于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会识别利害取舍的 途径,使这种辨别力不限于商人和企业家;学会美丑精 粗的鉴赏的能力,使这种审美能力不限于文学家、艺术 家。人由“自求”至“自得”,便是水到渠成。
• 面对这样高山景行的先辈贤哲,能不肃然起敬、能不赫 然地深省自问: 我们应该怎样继续潘先生曾经献身的教育事业?
?发挥了中国儒家的基本精神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力图为人类寻求一条中和位育遂生乐业之道费孝通语发挥了中国儒家的基本精神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力图为人类寻求一条中和位育遂生乐业之道费孝通语1949年陈毅参观清华大学潘光旦年陈毅参观清华大学潘光旦左二左二顾毓琇与清华同窗闻一多和潘光旦顾毓琇与清华同窗闻一多和潘光旦右一与同时代的大学者与费孝通与同时代的大学者与费孝通潘光旦对教育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会出现教育技术化的不良倾向?为什么近代中国教育会背离对人的全面培养这一根本原则
1949年陈毅参观清 华大学,潘光旦(左 二)
顾毓琇与清华同 窗闻一多和潘光 旦(右一)
与同时代的大学者
与费孝通
潘光旦对教育提出的问题
• 为什么近代中国会出现教育技术化的不良倾向 • 为什么近代中国教育会背离对人的全面培养这一根本原 则? • 为什么会出现教育的专业化技术化的不良倾向? • 究竟怎样才是“人”的教育
独持己见 直来直去
生活中的潘光旦具备“温、良、恭、俭、让”等诸多 传统美德,但他不会畏首畏尾,不会明哲保身,不会趋 利避害。 潘光旦的嘴上常叼一支竹根大烟斗,斗腹上的铭文是: “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这12个字,是 潘光旦的自勉,也是他为人的传神写照!
思想与贡献

历经百年,潘光旦的教育思想仍然熠熠生辉

历经百年,潘光旦的教育思想仍然熠熠生辉

历经百年,潘光旦的教育思想仍然熠熠生辉他年少成名,学贯中西,是中国近代社会学研究的灵魂人物;他的学术造诣与陈寅恪比肩;他和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并列,获称“百年清华四大哲人;梁启超赞他:无论研究文学、科学及至从政,都可大有成就。

研究中国现代教育,他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最早发现专业化教育弊端,提出通才教育思想。

在他眼中,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破除成见、少受蒙蔽。

0114岁那年,潘光旦的父亲不幸去世。

同一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学校。

在一次跳高时,意外摔伤一条腿,因治疗不及,被迫截肢,他从此“独”行一生。

在清华,潘光旦功课全优,英文是年级之冠,他的英语口语,“隔室不辨其为华人”。

他写了一篇《小青的分析》,交给老师梁启超。

梁启超读后大为赞赏,在文章上批注:以子之才,无论研究文学、科学乃至从事政治,均可大有成就。

1921年,潘光旦问当时代理校长严鹤龄:“我一条腿能否出洋?”严校长说:怕不合适,人家会说中国两条腿的人不够多,把一条腿的也送来了!美籍女教员司达为潘光旦打抱不平:他不能出洋,谁该出洋!后来校长换成曹云祥,潘光旦得以出国。

1922年,潘光旦进入美国达茂大学,插入三年级,学习生物。

当时清华毕业生赴美,一般是插入二年级。

他读了一学期以后,教务长给他写信说:对不起,你应该读四年级!1924年,潘光旦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学习生物。

两年后,又获得哥大硕士学位。

在哥大期间,潘光旦对社会学产生兴趣,这成为他研究方向转折点。

1926年,潘光旦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执教。

1934年,应校长梅贻琦之聘,他回到清华。

后来,潘光旦曾任清华教务长、秘书长,及社会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西南联大期间,潘光旦两度出任西南联大教务长。

他和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并列,获称“百年清华四大哲人”。

他在社会学、优生学、民族学领域研究名噪一时;他学识渊博,生物学、心理学素养深厚;他熟稔中国古典文献,对经史子集、小说、方志、年谱、家谱样样在行。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1.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何年?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

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

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你知道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吗?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在1916-1920年间陆续建成的图书馆(东部)、科学馆、体育馆(前部)和大礼堂,全部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主持设计。

四大建筑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3.您是否了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建于1916-1919年间,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

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

图书馆于1930-1931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

由杨廷宝(1921届校友,在建筑界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建筑面积5588.56平方米。

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先后建造的,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

曹聚仁的图书馆生涯

曹聚仁的图书馆生涯
兰 台 史
l a n t a i s h i h u a
曹 聚f _ : , 字挺岫 , 号听涛 , 笔名彭观清 、 陈思 、 丁舟 、 袁大郎等 , 浙 江浦江 ( 今 兰溪 ) 人 ,于清 光绪 二 十六 年庚 子 五月 十 日
( 1 9 0 0年 6月 2 6日西时 )在浙江浦江蒋畈
周恩来和陈毅等 与此 了当时国家领导人毛泽东 、 海从事教学工作 ,后来相继担任复旦大学 、 等人一起成为了救国会 的重要领导人 , 并积极踊跃地 向其他刊 首长的屡次接见。曹聚仁先生的著述丰硕 , 暨南大学 、上海大学等著名 高等学校 的教 同时还奋发于写作 ,
《 国学大纲》 、 《 国学概论》 、 而且还积极创办了《 涛声》 的进步报 主要作品大致有 : 授 ,与此 同时坚持完成一定的写作任务 , 尤 物投稿 , 文史讨论集 》 等重要论著 ; E 行小语 》 、 《 文 以其散文享誉文坛 。 在上世纪 3 0 年代初 , 曹 刊 , 刊头 以讽 刺 国民党 当局 的“ 乌鸦 ” 为标 《
曹 聚仁 读 曹聚仁先生还担任 了《 芒种》 的主 建 有 较 为新 型 的 图书馆 。在 那里 , 由于一贯秉承 自己的家学渊源 , 曹聚仁 的论语派 , 到 了章太炎 的《 检论》 与《 国故论 衡》 、 《 水浒 先生从小就是一直受着父亲的教导 , 读书之 编之职 。 也正是在这一年, 与沈钧儒 、 邹韬奋
场、 台儿庄战役 、 淞沪战役等。 等到抗 战胜利 生还 严 厉 批 判胡 适 等一 派 人 的 学术 主张 , 并 之后 , 曹聚f ■ 先生 回到 了上海 , 并在高校担 专门编著 了《 国故学大纲》 ( 上册 ) , 由此逐渐
二、 曹 聚 仁的 图 书馆 实践
在 1 9 1 5 年 ,也就是曹聚 在杭州第一

简论潘光旦的德育思想

简论潘光旦的德育思想
和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结合 , 试图找出一条 当时传说有位参与吃肉的教授的夫人威胁要
相对完美又适合中国教育的道路。潘光旦先 离婚Ⅲ 玎 。至于当时那道 由老鼠烧制的菜究竟 生一生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 , 从身体到思想 , 好不好吃 , 潘先生的小女儿后来回忆说 : 又香 他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 , 但是都是研究如何 又脆, 很好吃。
使 中国人变得全面, 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 所以 除了在教育学方面 , 在优生 、 性心理 、 家庭问 题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

潘光旦一 向倡导学术 自由, 不以观点相

潘光 旦 的人 生经 历与 为 人
潘光旦出身于书香 门第 , 父亲是清末翰 有一回他给学生讲述家庭关系问 体的教育 , 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 , 这也符合 林修编,从小便饱读诗书 , 1 3岁进入清华学 左论对错 。 0岁 我们现在提出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 只 校读 书。在校期间异常刻苦, 成绩名列前茅 , 题时提到一个观点 ,他认为女人应该 4 因为这个时候 的妇女 已经嫁 是在当代教育中因为教育机构的功利性而 2 3岁留学美国 , 在美 国期 间, 潘光旦学 习依 以后参加工作 , 旧刻苦 , 嗜书如命 , 回国的时候仅剩一块钱 , 人生子 ,子女 已经基本不需要父母整天照 很难贯彻好。他认为职业教育也需要强调全 面发展 , 单一的职业教育培养不出社会真正 其余 的钱全部用来购买书籍 , 为了方便阅读 , 顾 ,这时候工作就没有很大的顾忌 和压力 ,
潘光旦是一位 国学大师 , 在很多现代 的 地认清 自己。 他发现在教育的过程 中, 应该把
大部分都是 围绕提 受教育对象当做一个“ 人” 来进行教育 , 教育 就是看书写作 , 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 这样的 学科中也有很高的成就 , 高国人的素质 , 包括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 , 他 过程应该是教育对象 的 自我发展 和 自我完

潘光旦 - 清华大学图书馆

潘光旦 - 清华大学图书馆

新清华/2008年/9月/19日/第004版学堂潘光旦:做学问要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史轩我国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潘光旦(1899~1967),与清华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1913年~1922年,他在清华学校做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9年;1934年~1952年,他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授,是授业和服务的18年。

在这期间,他还兼任清华大学教务长10年(1936年~1946年)、秘书长2年(1939年~1941年)、图书馆主任(后改称馆长)14年。

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潘光旦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多个学科,在清华社会学系讲授过6门课程:家庭演化、家庭问题、优生学、人才论、西洋社会思想史、儒家之社会思想。

1952年调到中央民族学院后,他又在民族学研究上取得了学界公认的成绩。

他的为人,与刻在他自制老竹根烟斗上的十二字铭文是相当吻合的,那就是“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

早年在清华上学时,潘光旦因运动而致腿伤,后来由于结核菌侵入膝盖而不得已锯掉右腿。

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打击,但他最终克服困难,竟从未缺席同学们的周末郊游,在1934年秋他还走了20公里山路攀上北京妙峰山顶。

他当年的学生回忆说:“坚强的意志力,使他的精神比一个正常的人,显得更为富有生意。

”梁实秋认为潘光旦学贯中西,头脑清晰,有独立见解,其作品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凝合”;冰心则评价他是“男子中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一个”。

他是费孝通的良师兼益友,费孝通回忆道:“潘先生这一代人不为名,不为利,觉得一心为社会做事情才对得起自己。

他们写文章也不是为了面子,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人格不是一般的高,我们很难学到。

”做学问要抓住不放日积月累潘光旦认为,治学就是四个字“抓住不放”;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须要一点一点日积月累的。

堆聚既多,自有豁然贯通的一天。

别的事也许可以速成,但学问是积铢累寸的东西,根本不能速成。

他还认为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取得的所谓成就,对个人或许有些益处,但对学问本身和社会而言,则是害多而利少。

大师们的嗜好

大师们的嗜好

大师们的嗜好作者:易鸣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说潘光旦最大的嗜好就是好奇,并讲述了一件事情:潘光旦从没吃过老鼠肉,某天突发奇想,令家人一起,翻箱倒柜,掘地三尺,逮了几只老鼠,煮食之,以满足好奇之心。

在重庆,潘光旦兄弟是个银行家,听说哥哥吃老鼠肉,心中十分难过,赶紧汇了一点钱来,叫他买猪肉吃。

并去信叮嘱,日后生活紧张,可来电,绝对不可再这样,搞得全中国都骂自己不照顾兄长。

章太炎嗜吃臭东西,以臭为美味。

一次,画家钱化佛带来一包紫黑色臭咸蛋,章大乐,竟然开口说:“你要写什么,只管讲。

”隔两天,钱化佛又带来一罐极臭的苋菜梗,章更是乐不可支,说:“有纸只管拿来写。

”钱要他写“五族共和”四字,他竟一气写了四十多张。

后钱又陆续带来臭花生、臭冬瓜等物,让章又写了一百多张,不管什么内容,章居然无不言听计从。

章太炎最别致的嗜好是替人医病,他不仅为亲属或友邻开过药方,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先生开过药方。

但因他缺少临床经验,故虽说起来头头是道,却根本治不了病,但他总洋洋自得。

朋友如到他家去,偶尔说起患牙痛或发胃病等,他立刻便要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

而他用起药来,动不动就是一两八钱,弄得谁也不敢吃他的药。

黄侃的为人处世,自有众多耿介畅快之事。

而他最可爱之处,却在于他的偏爱佳肴与美酒。

一次,黄侃在酒楼请人吃饭,主宾落座以后,忽然听见隔壁的房间有人在很大声地讲话。

黄侃探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学生,心底就颇为不悦。

黄侃的师道尊严是出名的。

眼尖的弟子也发现了自己的老师,也晓得自己的喧哗孟浪惹恼了老师,就赶紧跑过去问好。

黄侃当然是板着脸,对他大加训斥,而且话题似乎有言之不尽的意思。

见此状况,弟子赶忙把跑堂叫来,当着先生的面讲:“我不是讲过我先生要在这里请客吗?为什么不上十年的花雕醇酒呢?今天请客的钱记在我的账上。

”黄侃一听,训斥之声立即戛然而止。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时常让她脱掉鞋子,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潘光旦:“中国性文化史上的第一流人物”

潘光旦:“中国性文化史上的第一流人物”
家。
《 冯 小青》 ( 即《 冯 小青考》 的正式 出版文本 ) , 译 著《 性 的道德 》 《 性 的教 育》 和《 性心 理 学》
译注 ,树 立 了中国性 文化史上 的 四块丰碑 。
无论从 成就还是从 影响力方面 而言 . 潘光 旦 都 无 疑是 2 O世 纪 中 国 性 文 化 史 上 的 第 一
则 按预先定 好 的计 划读 书 。他说 : 我是 中国 人, 要是没 学好 中文 , 那 是一桩 羞耻 的事情 , 要 是没 学好 英 文 , 跑 到 国外 去 留学 , 岂不 是
学 生跑 图书馆 , 闯书 库 , 乱翻书, 说是“ 跌 跌 撞撞 ” 大 有好 处 。学生本人在 准备成 为一 个“ 通才 ” 的 同时 , 会“ 撞 出” 个 比较 专 门的名 堂来 。清华 的藏书一直 比较 多 , 当时号称 国 内最 现代化 的馆 所建成 以后 , 库藏更 充实 , 环 境更 吸引人 , 借 阅也更方便 。特别是 到了高年级 , 很多课 的主要 内容就 是要 求学生多看参 考书 , 搞些 小题 目, 从事写 作 , 长 短虽不 拘, 却 要别 出心裁 , 不蹈前人 窠 臼。 这无 形 中给潘光 旦创造 了极好 的条件 。1 9 2 0年 , 潘光 旦在清华 图书馆发现 了西方 性心理 学大师霭理 士 的英文 原著《 性 心理学研 究录》 , 共六 大册 。这 部书在 当时还不能公 开借 阅 , 平时锁 在书库 以外
部 中国性 文化史 的大纲 ”
在 北京清 华学校 读书 。 1 9 2 2年至 1 9 2 6 年 留学美 国。学成 归 国后在 上海 、 长沙、 昆明 、 北京 等地 的大 学任教 , 以其 学 贯 中西 、博 通 古今 的学 M和 卓然 不群 的独 到 见识 著称 于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作者:王莹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05期摘要: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文章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及人文,为建设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建筑;环境;馆员;读者一、清华大学图书馆(一)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说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了。

由我国一些著名建筑学家精心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获国家级金奖、建设部、教育部、邵逸夫工程一等奖等项奖励(注:这次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是第二次扩建,时间是1987年底,由关肇邺先生进行设计;第一次扩建是在1930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建成后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与老图书馆有机相连,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从整个建筑群体到造型色彩,既保持清华园建筑传统的特色,红砖清水墙,灰瓦坡屋顶,又简朴典雅而富有时代意义和文化气息,使原来以清华大礼堂为中心的建筑群得到完善”,新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囊括16个普通和专业阅览室,有2000个读者座位,藏书近200万册。

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廊、文物陈列室、研究室以及复印和计算机检索等先进设施。

新馆内外庭院配置树木花草、灯柱小品、座凳水池等;并且还配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

引用一句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女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的评价,它有着“近乎神话般的瑰丽色彩”,当时图书馆的模样是:拉开沉重的铜门,就走入了清华图书馆老馆,这儿有意大利的大理石石墙,软木的地,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的,透过这地能望见楼下的光……(注:杨绛女士的评价应是在第一次扩建后,因为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

(二)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在老清华毕业生郑天生(1926年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文章中说,清华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浓厚的读书气氛。

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

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

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潘光旦是我国闻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清华百年前史上四大哲人之一。

下面和我们共享一下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潘光旦,1899年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14岁考入清华。

彼时,他已是家喻户晓的“书痴”,其阅览面涉猎广泛,文理兼具,特别对性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具有特别的偏好。

1920年,在“各门功课都独占鳌头,英文更是全级之冠”的基础上,潘光旦在性心理学学术范畴开端锋芒毕露。

其时,在费了很大一番曲折之后,潘光旦将图书馆中还不揭露的英国心理学家蔼理士的《性心理学研讨录》六大册逐个借出啃完,成为全校首位通读此书的学子,俨成此中威望。

蔼理士不仅是学术巨擘,亦是欧西文豪,其书历来以难读闻名,而潘光旦年当弱冠就通读原著,其不易自可想见。

翌年,他又读了精力剖析派的论著,颇有斩获。

读到支如增的《小青传》时,他便试用其方法写了一篇《小青的剖析》,当成作业交给梁启超。

梁大为激赏,批曰:“以子之才,不管研讨文学、科学甚至从事政治,均(可)大有成果。

”转年,他又将此文收拾成书,交梁审理,梁又批语大加欣赏和鼓舞。

1926年,潘光旦学成归国,一直在大学任教,1934年又被母校清华聘请。

因为博学多才,他被同行亲热地称为“活字典”。

在西南联大这大师聚集之地,遇有难题,我们都不谋而合地说:走,问潘光旦去!在长时间的治学过程中,潘光旦将读书演化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素日里,潘光旦几乎足不出户,除了吃饭,便是看书。

潘光旦近视达一千二百度,看书时书几乎要贴着鼻尖。

家人都笑话他,说这已不是“看”书,而是“闻”书了。

对潘光旦而言,读书、买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嗜好,他的生活费大部分都用来买书了,以至于口袋里有时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用,但藏书却堆满了几间屋子。

1936年,潘光旦住在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曾结出过一对并蒂的葫芦,他欢喜之余便将个人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坐拥书城,藏书上万余册。

博学、济世、风趣的社会学家潘光旦

博学、济世、风趣的社会学家潘光旦

博学、济世、风趣的社会学家潘光旦
刘绪贻
【期刊名称】《社会学家茶座》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潘光旦先生(1899~1967年)不是社会学科班出身,但因其家学渊源,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不独中文底子极好,外文(主要是英文)也学得特别出色,英文写作词汇丰富,文采风流,深为师友所赞许。

20岁出头,他便博览群书。

【总页数】8页(P97-104)
【作者】刘绪贻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2
【相关文献】
1.幽默风趣潘光旦 [J], 孟祥海
2.博学济世,行己有耻——从《红楼梦》中的两个士人说起 [J], 邱丽梅
3.博学明理立诚济世——西安财经学院校训再解读 [J], 王克西
4.幽默风趣潘光旦 [J], 孟祥海
5.幽默风趣潘光旦 [J], 孟祥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师》-潘光旦

《大师》-潘光旦

《潘光旦》解说词他的一生,对优生学、性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史学以及中国传统儒学精华的发掘,等诸多的方面,都拥有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今天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他用毕生之力,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帮助人认识自己,他终生的理想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在共同的生活中,成为不断前进的积极和健全的人,他自己却是终生的撑着拐杖,这两根拐杖伴着他艰难坎坷地,然而是积极健康地行走了一生。

潘光旦(上集)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开了一门课,中国历史研究法。

学期末,一个学生向老师交了一份读书报告,梁启超读完文章想必是十分感慨,写了一段批语。

【采访】清华大学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梁先生就给它做了一个批语,以你这种这种才华,你研究什么就能够有什么成就,你研究文学就可以当文学家,你研究史学就可以当史学家。

但梁先生笔锋一转告诫他的学生,希望将趣味集中,不要像我这样泛泛地研究,泛而不收。

这时的梁启超是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领域,叱诧风云了三十年,是开风气之变的一代大家,梁的批语自然引起了别人对这个学生的注意,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写的怎样的一篇文章。

这是22岁的潘光旦,写的一篇读书报告《冯小青考》,今天已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文章考据了明万历年间,一个叫冯晓青小的女子的死因,冯小青天资聪颖,会写诗作赋,却因家境贫寒,15岁嫁给杭州一富商的公子做妾,因为大妇嫉妒,被关在西湖边的院子里,两年后,冯小青病故,他的死因世人众说纷纭,却仅止于猜测,潘光旦是被冯小青的红颜薄命触动了,在潘光旦童年的记忆里,不止一次看到女子因痨病故去,她们的疾苦不为人知,一张张模糊的面孔,藏着不为人知的悲欢,默默地归于寂静,这在数千年的专制社会里,如冯小青这般的悲剧,曾无数次的上演。

【采访】《潘光旦图传》作者吕文浩——潘光旦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与他的考虑是有关系的,当时社会啊,是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专制社会,对女性缺乏必要的尊重,所以使得女子的性心里、性生理,都得不到一个适当的满足,因为这方面会产生很多问题,产生了很多疾病。

学术大师潘光旦的图书馆情结

学术大师潘光旦的图书馆情结

学术大师潘光旦的图书馆情结
陈荣华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潘光旦(1899-1967),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和民族学家,他一生勤奋,嗜书如命,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陈荣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敬惜字纸:读网时代的纸张崇拜和文献情结——"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J], 王蕾
2.领略大师学术风采学习大师治学之道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傅斯年 [J],
3.领略大师学术风采学习大师治学之道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冯友兰 [J],
4.领略大师学术风釆学习大师治学之道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朱自清 [J],
5.敬惜字纸:读网时代的纸张崇拜和文献情结——“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潘光旦先生的民大岁月

潘光旦先生的民大岁月

潘光旦先生的民大岁月
郭丹丹;苍铭
【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5)001
【摘要】潘光旦先生1952年从清华大学调入中央民族学院,1967年6月去世,在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历史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5年.这期间,潘先生在土家族民族识别、中国犹太人研究方面的成果举世瞩目.此外,他还系统整理了《二十五史》中的中国少数民族史料、参与了《辞海·民族卷》的编撰、应外交部之请翻译整理了《中印中巴边界史料》、指导培养了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为民族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回顾了其在民大工作的岁月,披露了其在土家族识别以及民族研究方面鲜为人知的诸多细节,以缅怀潘先生对中国民族学、民族史的贡献.
【总页数】10页(P48-57)
【作者】郭丹丹;苍铭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
【相关文献】
1.潘光旦先生的社会科学翻译贡献
2.务本的教育——兼论潘光旦先生的乡土教育观
3.从"事物"到"人":民族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兼论潘光旦先生教育思想之启
示4.潘光旦先生\"位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启示5.鸿雁往还忘年交橘中岁月堪追忆——记与排局名家黄大昌先生的一段棋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谈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谈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潘信芳;顾常庆
【期刊名称】《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兼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郭沫若同志曾经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目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斗,而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以下,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潘信芳;顾常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S-4
【相关文献】
1.谈谈中职英语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J], 王诗
2.谈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德育职能 [J], 刘焕蔼;
3.谈谈档案工作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J], 史敬阳
4.谈谈档案工作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J], 史敬阳
5.谈谈如何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语文有效课堂”的理解与实践[J], 宋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旦之华】光旦

【光旦之华】光旦

【光旦之华】光旦在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中,潘光旦是一个暌违已久却不容淡忘的传奇人物。

这不仅因为他学贯中西、融会文理,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和翻译家,更因为他至纯至真的个性和人格…… 爱书藏书:最大的乐趣潘光旦爱书如命,早在学生时代,钻图书馆、逛书库是他最大的乐趣。

在美国留学期间,每个月80元的津贴,他省吃俭用,一有余钱就逛犹太人的旧书店用半价买回一些书。

这些书中最珍贵的是一部《达尔文全集》,这套书当时在中国绝少有人私人收藏,而一个穷留学生却倾其所有把它买了回来。

回国时,船到上海码头后,他口袋里仅剩下一块钱。

早在1932年,他还在上海教书时,一二・八事变日军入侵上海,潘光旦携眷逃入租界,但他忧心自己的藏书,费尽周折,终于把藏书运离危险地带。

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中国谱牒学研究的,因此在优生和家谱两类书籍的收藏上,他有目的、有系统地苦心张罗,收集的数量非常可观,按他自己的话说,在国内藏书楼里找不到一个对手。

在清华教书期间,潘光旦的书房叫“葫芦连理之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1936年时,潘光旦住的清华大学新南院11号,门前院子里种的葫芦藤,千载难逢地结出了一对并蒂的葫芦,两边完全对称,长得特别好看。

这对葫芦也一直被他珍藏。

以后他的书房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存人书屋”,大概与他注重对人的研究有关。

潘光旦的书房常常是高朋满座,来与之探讨、求教、聊天的朋友、学生不断。

来访问他的人络绎不绝,朋友、同事、学生,最多的还是学者,谈话的内容海阔天空,包罗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间还常常穿插着潘光旦的大笑声。

私淑霭理士,一片新天地潘光旦20岁在清华学校高等科肄业。

清华的藏书十分丰富,他发现了霭理士的六大册《性心理学研究录》,当时这部书锁在书库以外的一间小房子里,只有教师和校医可以问津。

19世纪末英国社会对性问题存在各种偏见,不仅不能阻止书的流传,反而更引起读者的注意,霭理士曾经预言:“你们可以举火把我的书焚毁,但它们的浓烟烈焰将化为下一代人的道德灵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刊后颇有一些心得与收获,特别是当他阅读 敏捷,既深谙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知识素 由》的文章,说“:我近年因为职务的关系,与
支如增的书稿《小青传》后,便尝试着采用精 养,又熟稔四部中子部、集部的各类古典文 图书出纳的接触较多,对于青年人读书的习
神分析手法写就了一篇《小青的分析》的学 献,而且善于运用统计手段开展相关的学术 惯,也就多得了几分了解”,因此对于青年的
遍。英国学者蔼理士不仅是一位性心理学大 师,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文豪,他的著作
□ 陈荣华
于社会的事情[2]54。 为了鼓励和传播图书文化知识,作为图
讲解精深,论述丰富,而正当弱冠之年的潘 级。”[1]109 在 1924 年于达茂大学获得硕士学 书馆馆长的潘光旦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
光旦能够通读原文,的确是一桩相当了不起 位后,潘光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 干劲经常在学校图书馆中组织各种文化讲
曰:“以子之才,无论研究文学、科学乃至从
1926 年,自美国学成归来,潘光旦先后 语上说的‘温、良、恭、俭、让’诸美德,他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事政治,均大有成就,但切望勿如吾之泛 在上海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书,与闻 当之无愧”;他的老同学梁实秋也曾说“:其
滥。”后来,潘光旦将此文整理成书稿出版赠 一多、徐志摩、梁实秋、胡适等创办《新月》杂 为人也,外圆内方,人皆乐与之游”,因此是
像化和高贵化的偏执教育,树立起科学知识 的真正性能,即“存疑而不武断,宽容而不排
充分掌握这方面的学科知识,潘光旦将图书 馆书库当中尚未公开的蔼理士的《性心理学
的图书馆情结
斥,通达而不蔽锢”,呼吁学生和民众将学问 和行动联合起来,运用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多
研究录》总计六大册逐一借出悉心通读了一
做一些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和有益
术论文,作为选修的“中国五千年历史鸟瞰” 研究,养成了异乎常人的学术思想“,游刃于 读书倾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正确引导。对于
课上的研究习作而递交给了导师梁启超,梁 自然、人文、社会诸学科之间而运用自如”。 潘光旦的卓越贡献,潘光旦的同学、燕京大
启超阅读完该篇习作后对其大为赞赏,批
二、浓郁的爱书情结
学校长梅贻宝曾说“光旦秉性温和忠厚,论
的事情。早年,在清华读书时,潘光旦曾因跳 动物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等科目,并在两年 座活动,他“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
高导致右腿伤残,由于后来未能得到及时有 后再获硕士学位。在四年的美国留学过程 通”,与学生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使学
效的治疗成了“独腿客”,但他志存高远,目 中,利用美国大学强调通才教育的便利条 生有如沐春风般的喜悦感动。许多到图书馆
般是插入二年级,而他是直接插入到三年 国优种”,可以有效增长人们的基本知识,增 农遗书 14000 册、苏州金氏藏书 15000 册,
1922 年,潘光旦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 个角度深刻意识到了图书阅读对于提高民 亲自多方奔走,马不停蹄。比如抗日战争胜
会,他进入美国东部素以学术著称的达茂 族知识和素质的重要意义。潘光旦认为,读 利之时,为了争取战后敌伪图书的分配,洽
大学攻读生物学,当时清华毕业生赴美一 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强 购私人的大批藏书,潘光旦组织收购了刘半
中国人,将来是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的。
卓越贡献。
读洋书与去国外,只是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
一、深厚的读书情愫
一个手段”,因此他大力主张建设和发展国
潘光旦自幼便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内大学和社会图书馆,鼓励和号召教师、学
在 1913 年考入清华学校之时,他已经是一
生和民众构筑自己的书屋、书斋。对于图书
个颇负盛名的“小文豪”了,其涉猎广泛,文
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望将趣味集中, 学校图书馆馆长,并且担任此项职务长达 作,秉承“以适用为主,不存偏见,不究版本,
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对其 14 年。对于图书馆事业,潘光旦是非常热心 不专收买太贵却不常用之书”的购书原则,
日渐增长的学术水准给予了很高评价。
和踊跃的,他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两 为了获得和搜集珍贵善本和重要图书而曾
送给梁启超审阅,梁又批曰“对于部分的善 志和新月书店,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文化事 “我所敬爱的人物”。
为精密的观察,持此法以治百学,蔑不济矣。 业。1934 年,潘光旦回母校清华大学执教,
在担任清华图书馆馆长期间,潘光旦一
以吾弟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以吾弟 以渊博的知识和谦逊的为人,1938 年荣任 直延续了他的爱书情结,重视图书编目工
光远大,面临腿残、目疾的困难却丝毫未影 件,潘光旦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便是图书馆 请教他的学生回忆:“潘先生对于学术上的
响他的鸿鹄之志,其曾赋诗述怀“:谈兵膑脚 了,他似乎与图书馆有一种天生的亲密情 问题总是诚恳地予以解答”“;潘先生的为人
传孙子,述史丧明说左丘。此思尚存志仍在, 愫,以广泛的兴趣爱好,沉浸于对优生学、人 也同他的圆圆的脸一样和蔼可亲”。对于向
纵教偏废亦何忧”,表现出超之于常人的坚 类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阅读与吸 他求教的学生,潘光旦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忍不拔与坚强意志。1921 年,整日泡在图书 纳当中,最后转入社会学研究的道路。由于 “读书要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有成功的希
馆的潘光旦在阅读了一些精神分析派的书 刻苦勤奋,孜孜不倦,潘光旦学识渊博,思维 望”。1948 年,他还写了一篇名为《读书的自
馆在人才培育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潘光旦
理兼具,尤其对于性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具有
潘光旦 将其与个人倡导的通才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的偏好,到 1920 年,在“各门功课都名
力求打破学科知识间的壁垒,革除将科学偶
学术大师潘光旦 列前茅,英文更是全级之冠”的基础上,潘光
旦在性心理学学术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为了
N 名人档案·mingre nda ng'a
潘光旦(1899—1967),是我国著名的社
毅,任重而道远”,危难中则体现“见危受
会学家、优生学家和民族学家,他一生勤奋,
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坚强志节。尽管曾经
嗜书如命,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
出洋留学美国,但潘光旦认为我们“毕竟是
长,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