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精品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fef532650e2524de4187eeb.png)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再通过课本的“资料分析〞和“观察与思考〞层层递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意义以及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会区分是否是生态系统。
课前准备课件、景点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景点图片,看看生物与环境是怎样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的。
通过熟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观察几幅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念辨析:(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个湖泊。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让学生观察P21的“资料分析〞,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称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1〕分析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和非生物具体有哪些?〔2〕绿色植物与动物在生理功能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复: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应植物自身,还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因此,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提问:动物能不能像植物那样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呢?〔答复:不能!人和动物只能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局部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知识明确:动植物的寿命是有限的,必然会死亡,留下尸体,植物还会有枯枝落叶掉在地上。
基于初中生物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基于初中生物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645199da38376baf1fae5f.png)
基于初中生物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者:穆曼容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9期摘要:阐述如何根据初中生物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点、方法、实验等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列举了具体的活动案例。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在学生自主确定课题并探讨解决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自身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某些活动课题会受到非常大的阻挠,并最终会挫败学生主动探究实践的兴趣,不能达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鉴于对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不失为一种高效并可行的方式。
下面就如何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一、化零为整,发展综合能力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分散着许多零散的探究实验或一些可作为实验原理的知识点,把这些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可以较为全面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活动课题。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还能真正地锻炼自己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空气质量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全国各大城市每天都会通过新闻媒体定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我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不同环境的空气质量究竟有多大的差异就可作为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课题。
而检测空气质量的哪些指标以及如何制定检测方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课程中寻找答案。
以比较不同环境空气质量这一课题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检测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尘埃粒子量、细菌量、有害气体含量。
首先检测方法,七年级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中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就为检测空气中尘埃粒子量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方法。
而根据八年级上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节中的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可制作细菌培养基置于空气中暴露5-10分钟,再密封培养2-5天,最终以菌落数的多少来判断其细菌的数量。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https://img.taocdn.com/s3/m/3747be4cbb4cf7ec4afed0f8.png)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
《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初中生物教研计划5篇
![初中生物教研计划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b7f6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5.png)
初中生物教研计划5篇初中生物教研计划篇1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各处室的领导下,以“率先发展,奋力当强”为主题,争取为学校跨越发展再创佳绩。
我组本学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个工作: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
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我组提出老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
教和学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管则是调控、指导教和学的中介。
教师教学的五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五认真,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
二、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各备课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研究课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等。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改试验、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
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三、密切关注课程改革,准确把握《课标》理念新的课程改革从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基础出发,确定了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
在课程类别上坚持了学科课程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在课程范畴上坚持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坚持了学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结合;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统一要求和承认差异的结合;在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中注意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结合。
这种体系会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加快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步伐。
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从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生物入侵》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生物入侵》活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18f114aef8941ea66e050e.png)
七彩教育网免费供给Word版教课资源关注生物入侵活动事例一、检查背景“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处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必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很多防备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此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重点,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必定数目之下。
所以,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往常其实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可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域,失掉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快速增添并延伸成灾。
“”生物入侵最近几年来在我国成为热点词汇,一些部门也纷繁采纳举措加以防备。
但是,生物入侵现象并未所以消亡,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科学家日前检查发现,我国生物入侵防守体制仍旧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破绽”,这些破绽一日不填,生物入侵现象将很难根绝。
我国当前已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精选之地”——全国已发现的入侵生物就达数百种之多,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发现入侵生物,19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也大多发现了入侵生物。
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危害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
二、主题确实定一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己家中养的巴西龟带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供同学们观察,同学们都比较快乐。
有一名同学在察看完后,没有将巴西龟放到养殖缸内,次日就找不到它了。
我提出了“假如巴西龟跑到野外生计,对自然界和人类来说是存心仍是有害”的辩论,同学们的看法让我惊讶。
他们一致以为野外放养巴西龟,有益于保护野生动物,有益于保持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是百利而无一害。
在学生的心目中完整没有生物入侵的看法,更不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有多大,所以,我才确定把生物入侵作为一个检查课题引入讲堂。
三、活动目标确实立活动总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入侵的基础知识。
2、理解生物入侵在我国的现状、危害和预防举措。
3、学会经过阅读、查阅资料、网上搜寻、野外检查,掌握必备的方法和手段。
4、经过检查实践,指引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命、经济、生态等。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Word版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490a66e87101f69e31956b.png)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1、练习使用显微镜2、观察植物细胞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5、观察草履虫6、观察种子的结构7、观察叶片的结构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1、晚育的意义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7、测定反应速度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2、模拟膈肌的运动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1、测量胸围差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4、膝跳反射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1、发酵现象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1、饲养和观察蚯蚓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4、动物的绕道取食5、蚂蚁的通讯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1、扦插材料的处理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4、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七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仅供参考)分组实验目录1、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2、采集和制作植物昆虫标本(兴趣小组)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5、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6、观察人血涂片并分析血常规化验单7、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8、探究骨的成分演示实验目录1、练习测量2、观察小麦花果实3、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4、探究家禽骨的特点5、观察小肠绒毛6、眼球成像原理7、探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8、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9、探究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抚宁县教育局2006.12.25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仅供参考)分组实验目录1、观察种子结构2、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永久切片)3、探究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4、制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5、彼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永久切片7、观察花的基本结构8、探究鼠妇的的生活环境演示实验目录1、探究种子成分2、植物茎的结构和运输功能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4、观察蚯蚓5、探究蚂蚁的行为6、测定小动物的耗氧量7、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8、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放热抚宁县教育局2006.12.25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目录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1、晚育的意义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7、测定反应速度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2、模拟膈肌的运动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1、练习使用显微镜2、观察植物细胞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5、观察草履虫6、观察种子的结构7、观察叶片的结构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1、测量胸围差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4、膝跳反射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4、动物的绕道取食5、蚂蚁的通讯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1、扦插材料的处理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4、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1、发酵现象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1、饲养和观察蚯蚓高中生物实验目录必修11.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P7)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18)3.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4.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P40)5.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P47)6.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P54)7.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61)8.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9.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的分解(P78)10.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83)11.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91)1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1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P104)14.实验: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P110)1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16.演示实验:渗透作用演示实验(P60)必修21.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P6)2.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P21)3.模型构建: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P23)4.模型构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P50)5.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P57)6.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7.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8.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P116)必修3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P7)2.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P9)3.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P26)4.探究:建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P51)5.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P61)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68)7.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8.调查: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P97)9.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102)10.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P112)11. 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P120)注:必修教材总计实验13个、探究11个、模型建构4个、制作2个、调查3个、资料收集与分析1个选修1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P2)2.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P6)3.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P9)4.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14)5.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21)6.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27)7.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P32)8.专题3—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P37)9.专题4—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P42)10.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P46)11.专题4—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P49)12.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54)13.专题5—课题2:PCR技术(P58)14.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64)15.专题6—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P72)16.专题6—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P77)选修31.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P6)2.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P34)3.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P115)注:选修教材合计生物技术实践16个、模拟制作1个、实验1个、实践活动1个。
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
![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9405c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2.png)
LiberalArtsGuidance2023年第26期(总第494期)文理导航No.26,2023Serial No.494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开展融合式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足初中生物学课堂,开展融合式教学会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认知,从广度和宽度上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文主要探究了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知识,丰富信息,打破单一学科只是壁垒的传统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融合理念;教学实践《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贴近生活、融合多学科,生物学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代生物学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的支持,通过跨学科探究,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探索生命的奥秘。
在多维角度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会逐步提高,建构出知识框架,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在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中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会提升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在不断进阶中发展。
一、生物与生活融合,博学之生物学科主要介绍的就是生物界的万物,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
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要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概念,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会拉进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给学生带来愉快学习体验,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并掌握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大豆种子,种子种在花盆中,摆放在教室中进行观察。
每个小组种植的种子均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由不同的同学照顾,生长的就不一样。
通过学生主动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学生就会了解到植物种子的萌芽规律。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203b7e03d8ce2f01662320.png)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
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为他们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生物课和应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方面1、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能力方面1、能够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
2、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
4、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三)思想情感方面1、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能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的世界。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1、选取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知识,以生理知识为中心,着重阐明生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2、选取重要的生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辨认周围环境中赏见的一些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0ee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8.png)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份专为初中生物课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咱们不搞虚的,直接上手,保证实用、有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主题“身边的生物奥秘”三、活动内容1.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学校附近的公园、绿地或者田野,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树木、花草、昆虫、鸟类等。
2.拍摄生物微电影每组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编写一个简短的剧本,拍摄一部生物微电影。
要求内容真实、有趣,能够反映出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制作生物手抄报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制作一份生物手抄报。
要求内容包括生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版面设计要美观、大方。
4.生物知识问答竞赛组织一场生物知识问答竞赛,题目可以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观察到的生物特点、生态环境等。
比赛可以分组进行,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
5.生物实验操作安排一次生物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现象。
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等。
四、活动流程1.准备阶段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们活动内容和要求,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同时,组织学生们分组,每组确定观察对象和负责人。
2.实施阶段(1)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特点和生活习性。
(2)拍摄生物微电影: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编写剧本,拍摄微电影。
(3)制作生物手抄报: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制作手抄报。
(4)生物知识问答竞赛:组织比赛,学生们分组参加。
(5)生物实验操作: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现象。
五、活动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拍摄生物微电影、制作生物手抄报等环节,要求学生们全员参与,确保活动效果。
初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10篇
![初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aefc7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b.png)
初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10篇初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
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word教案(4)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word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a9f2d530f121dd36a22d8260.png)
第七节哺乳动物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
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哺乳动物》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本章主要按照动物的进化顺序(如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先后学习,所以本节安排在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的最后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生活习性,而不同的种类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哺乳动物主要突出识记其主要特征,而前面学习的其它类型的动物特征以及这些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本节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由于前面学习了鸟类等动物,给了学生一个基础,而本节课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所以我把本节课目标定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1.阐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结和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和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哺乳动物,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不少哺乳动物,但是对于哺乳动物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对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的也很是有限,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概括出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把难点定为识记哺乳动物的特征和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话,好奇心也比较强,想象力也很丰富,而学生对于多媒体也很有兴趣,于是我决定使用观察和讨论法,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案精品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070e4df2f60ddccdb38a01b.png)
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进行哺乳动物的观察。
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对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得理解。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根底上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总结。
教学媒体家兔,家兔浸制标本、常见家畜的图片、视频等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九节哺乳类一、家兔二、哺乳动物的特征动物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根本结构。
3.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熟练掌握制片的过程及动物细胞的结构。
2.通过比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知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识别动物细胞的根本结构。
【教学难点】比拟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课件、相关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严重腹泻时我们需要输入0.9%的生理盐水为人体补充水分,清洗伤口也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这是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可防止人体细胞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
讲授新课一、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实验方法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方法步骤:〔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绘图。
学生质疑:〔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什么?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2〕在刮取材料前为什么要将口腔漱净?〔3〕刮取口腔上皮细胞的部位是哪里?在刮取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精品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0a1e4df2f60ddccdb38a0e8.png)
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根底。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三、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器材的活动;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胞。
活动准备:变形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
过程和方法1、制作变形虫玻片标本。
2、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形虫。
〔注意缩小光圈〕3、用高倍镜观察变形虫,观察:变形虫伸出伪足,在载玻上作缓慢运动;运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伸出伪足摄取食物的方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食物泡。
4、染色:用醋酸甲基绿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的细胞核。
讨论: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学生进行活动准备变形虫图学生制作玻片标本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进行染色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学生总结由于变形虫体积较小,呈半透明、半流动的胶状,在强光下不易区分,观察时需要显微镜光圈适当调小,使观察的视野暗一些。
观察时尽可能不要震动,防止观察时变形虫因震动缩成小团,难以发现。
五、教学反思这节主要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发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343f2fe87101f69e31959f.png)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问题提出(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概念的界定:在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须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基于学生的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的要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已经有多人进行过研究,目前都是个人结合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不具有广泛性,且实际操作有困难。
选题意义:我校是甘肃省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校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方便的实践基地,同时我校正好紧邻国家黑河湿地公园,一片自然湿地生态防护绿地,有提供了天然实践基地,正是依托这些条件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顺理成章。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
于是设计了这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的综合实践活动。
价值: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感受我们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大家提高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研究的目标:1.了解校园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这些植物,培养爱护校园植物的意识,深化环境育人的功能。
2.让学生了解国家级黑河湿地公园的概况,了解湿地公园中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湿地公园有一定的认识。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绿地生态系统的责任感。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11275436376baf1ffc4fadff.png)
论文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摘要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标准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如何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界定生物科学素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分析整合的可行性,具体实践了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途径。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整合1概念界定1.1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文件中都着重提出了落实“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生物新课程的主要宗旨。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己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
1.2 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2]。
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体现对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补充,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
2可行性论证2.1从课程内容看初中生物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上,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生物的无性生殖》公开课(教案)word版(1)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生物的无性生殖》公开课(教案)word版(1)](https://img.taocdn.com/s3/m/e458785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d.png)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生殖方式。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够进行植物的嫁接或扦插。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举例说出植物体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概念〔区别有性生殖〕
2.方式:出芽生殖〔酵母菌〕营养生殖〔嫁接、杆插、压条〕
二、植物组织培养
1.方法
2.用途:快速繁殖、无病毒植物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种子的萌发
二、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指导教师:于敏
三、活动内容:1、首先以学生收集种子发芽有关资料入手,带学生进入神奇的种子世界,由老师以课本资料为例抛砖引玉,提出关于种子发芽你想探究什么?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班上共同讨论确定活动子课题。
2、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策划活动,并分享探究计划。
3、在课后去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工作。
4、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以照片,录像,小论文,表演、种子发芽展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五、活动策略:本活动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节课得出实验结论根本不可能,第一节课完成主题生成实践活动设计,课下进行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
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
四、活动时长:两周时间,2课时+课后活动
五、活动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推断出种子萌发的必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探究实验法完成对种子发芽的探究活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学习,感悟人生的一点道理。
3、学生在对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六、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做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器具(绿豆、花生、黄豆、培养皿、塑料口杯、带盖容器、锡箔纸、吸水纸、标签、土壤、清水、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收集种子发芽相关资料、准备各种状态的植物的种子等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