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复习材料(20201204171026).pdf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一、绪论1、在企业的运营活动中,运营、理财、营销师企业最基本的活动。
运营是企业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活动之一。
2、运营管理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3、运营管理特征:低成本、合格质量、满意的服务、准时性、清洁生产。
CQSTE4、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1、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运营设施的选址和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2、运营系统的运行(主要设计生产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3、运营系统的维护(主要涉及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运营的核心是运营计划(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5、运营:是一切社会组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输入可以是原材料、顾客、劳动力等资源,输出的是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
运营管理:是对一切社会组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过程的管理。
6、按输出物的性质,运营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制造性生产:1、流程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 2、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按企业组织生产特点分类) 3、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按生产的重复程度分类) 服务性生产:1、纯劳务服务和一般劳务服务(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2、顾客参与的服务性生产与不参与(按顾客是否参与)服务性生产的特点:1、服务的产出是无形的,不可存储的。
服务过程就是产品2、有顾客参与,顾客作为服务系统的输入,服务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3、生产率难以确定4、质量标准难以确立5、服务管理具有服务运作和服务营销双重职能7、运营管理面临的形势:1、经济全球化2、环境问题3、基于时间的竞争8、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1、业务流程再造2、精益生产3、供应链管理4、敏捷制造5、大量定制生产二、运营战略企业制定企业战略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的变化、经营环境的3C(顾客、竞争、变化)特征和企业赢得竞争的主要因素的变化1、企业的竞争不仅基于价格的竞争和基于品种的竞争,还基于时间、服务、环保的竞争。
运营管理复习重点
7、预测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某种预测方法时,要考虑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成本和精度。
其他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历史数据的可获得性、预测周期、决策者技能、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必要的准备时间等。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可能会使用多种预测方法来得到相互独立的预测结果,以相互验证。
8、预测结果的利用
消极的方法:视预测结果为未来可能的需求,管理者对此做出被动反应。
生产率=产出/投入
生产率的增长率=(当期生产率-前期生产率)/前期生产率
7、什么是战略、战略的等级、总体战略的三个部分
战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复杂的环境下,为企业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并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最佳配置和组合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逻辑思考的过程对未来进行取舍并以此指导企业日常的运营决策。战略是到达目标的途径,是决策的核心。常见战略:
3、制造设计(并行工程、生产要求、再循环、再制造、零件共性等)
并行工程指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将设计和制造工程的人员召集起来,同时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的流程的开发.
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称为CAD,指运用电脑图表进行产品设计。CAD的主要优点是提高了设计者的生产率.
生产要求:为制造而设计(DFM)这一概念用来表示与企业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设计。为装配而设计(DFA),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是如何制造的,还要考虑产品是如何装配的.可制造性,指产品制造或装配的容易程度。
生产运作复习重点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1、企业的三个基本职能:财务、运营、营销
2、运营系统、运营过程
运营系统利用运作资源将输入转化为理想的输出。
3、价值增值、产出价值
运营职能的实质是在转换过程中带来的价值增值。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1.运营是将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与顾客的需求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2.运营管理就是对组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整个流程的计划、设计、组织和控制。
3.运营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关注流程。
4.运营管理由运营的4个“P”构成。
这4个“P”:政策、实践、流程和绩效。
5.生产管理的观点认为系统是封闭的,运营管理的观点认为系统是开放的。
6.企业战略体系包括:公司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3个层次,运营战略处于企业战略体系的第三个层次。
7.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8.一家企业的产品结构可用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来定量描述。
9.影响设施选址决策的因素一,地理区域1.原材料的供应2.市场位置3.劳动力来源4.其他因素,如气候与税法也在设施选址中扮演重要角色二,社区环境三,相关场地10.生产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优缺点1.工艺原则。
工艺原则也称工艺专业化,是指按照生产工艺的特征来设置生产单位,即将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操作人员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每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使用相同工艺方法加工的作业。
按照工艺原则设置生产单位,有如下优点:1产品的生产路径比较灵活,有一定的弹性,能较好地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2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个别设备出现故障,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小;3操作人员固定操作一种设备,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4设备管理相对容易。
按照工艺原则设置生产单位,有如下缺点:1各生产单位不能独立完成产品或零件的全部加工,各单位之间的衔接容易混乱;2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径较长,运送原材料、半成品的工作量大;3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留和等待时间过多,生产周期较长;4在制品存货较多,占压流动资金较大;5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量大,生产管理复杂且费用大。
2.对象原则。
对象原则也称对象专业化,是指按照生产对象,即按照所要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来设置生产单位。
按照对象原则设置生产单位,优点:1可以缩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设备、人力和费用;2可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留和等待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3可以降低在制品的存货量,减少仓库面积、生产面积和流动资金的占用;4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流水生产、成组加工等等;5可以减少生产单位之间的协调与联系,简化管理程序,降低管理费用;6有利于质量管理和成本核算。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以实现企业的运营目标。
为了帮助您复习运营管理的知识,我准备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包括运营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功能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一、运营管理的定义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内部各个环节,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生产、采购、物流、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运营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流程优化和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优化供应链:通过精细化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3.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 管理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5. 实现战略目标:运营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运营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三、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运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以整体优化为目标。
2. 系统性原则: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运作的系统。
3. 灵活性原则:运营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和流程。
4. 高效性原则:运营管理需要追求高效率和高质量,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来降低成本。
5. 持续改进原则:运营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运营管理的功能1. 生产计划与控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协调生产资源,控制生产进度和质量。
2. 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协商采购合同,控制采购成本和质量。
3.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4. 物流管理:优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准时率。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看,社会组织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基本职能:(1)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用以制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
(2)理财: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
(3)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关系: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没有市场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只能看着别人抢占市场。
有了市场或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但没有资金,显然也是不行的。
所以生产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本活动,生产活动是营销活动的保证,理财中资金是社会组织的血液,是对营销、生产活动的保障。
营销是发现和创造顾客的需求,促进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1)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目标: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并且这些取决于设计阶段形成于制造阶段。
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4.说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1)流程式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连续性生产。
连续性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生产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高,协作与协调任务少,易于管理的特点。
(2)加工装配式生产指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离散性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具有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协调、组织任务相当繁重,生产管理复杂化的特点。
运营管理基础复习
《运营管理基础》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1.流程:指的是任何一种或一组活动,它选择某些投入,并向这些投入中转移或增加价值,进而向客户提供一种或多种产出。
P32.运营管理:指的是对流程的指导和控制,而流程则是能够将投入转化成产品和服务。
广义来讲,运营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职能的基础,因为在所有的业务活动中都能找到流程。
狭义来讲,运营特指某一部门(更有可能是一些部门)。
运营部门管理那些为外部客户提供主要服务和产品的流程活动,但它也和企业中的其他部门紧密相关。
P53.制造战略(简答题):备货型生产战略、订货装配性战略、订货性生产战略是制造型企业流程的竞争重点。
P23备货型生产战略:有些制造型企业出于立即交货的考虑而拥有库存,从而使交货时间最小化,他们采用的就是备货型生产战略。
这种战略适用于标准化的产品,量很大而且能够进行比较精确的预测。
这种战略还使用于以下情况:如果批量足够大的话,企业为特定客户生产一种独特的产品。
竞争重点是:始终如一的质量和低成本。
订货装配性制造战略:是用来生产客户定制产品的一种方法。
其典型的竞争重点是客户定制和快速交货时间。
其具有为装配流程积累适量的存货,禁止库存成品,保证成本足够低,组装流程灵活性等特点。
订货性生产战略:生产很少量的客户特定要求的产品时,制造型企业往往采用订货性生产战略。
其竞争重点是客户定制程度很高。
其主要的生产特点是制造流程的足够灵活。
4.大规模定制:订货配备型战略就是一个极端情况就是大规模定制,它是指企业的柔性流程在合理的低成本的基础上生产出大量的客户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其竞争重点还是市场上的大规模需求量,其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把这种差异化工作延迟到最后可能的那一刻。
P245.流水线流程:通过流水线流程生产的产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玩具等。
流水线流程位于批量流程和连续流程之间,产品批量很大,产品或者服务是标准化的,这使企业可以围绕一个产品或某一服务来组织资源。
运营管理复习仅供参考-21页文档资料
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只整理老师最后一节课提到过的以及老师上课时强调的部分内容)题型:老师说,除了名词解释各种题型都有,计算题分值约占40%左右1.1.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对象的发展:企业→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概念(内涵):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社会组织概念(外延):包括企业(公司) 、学校、商店、医院、旅馆、银行保险和体育机构等,既包括生产各种有形产品的企业(公司),也包括提供各种无形服务的生产要素集合体.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以其内部资源条件为基础,并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输入劳动.各种社会组织出现,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目标变化:企业→社会组织(过去主要是考虑企业盈利、市场份额、市场价值等具体目标,现在还需要考虑社会要求和社会效益等目标:环保、支持教育的社会公益事业、慈善捐款等).1.2生产运作分类(制造性生产,服务性运作)制造性生产分成两种:①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化工、炼油、造纸等②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机械、电子、家具、服装等加工装配式生产可以采取备货型(make-to-stock, MTS)生产方式,也可以采取订货型(make-to-order, MTO)生产方式现在也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MC :Mass Customization 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1.3单件小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缺点:①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货提前期长;②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③成本高;④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1.4能力与需求的匹配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的影响;如何使能力适应需求的变化;理想的供需关系:准时生产1.5供需链瓶颈及其影响:瓶颈是制约整个系统产出的部位或环节(一条高速公路的某段正在修路,修路部分就成为这条高速公路的瓶颈一个链条在加力的情况下,总是从最薄弱的环节断开,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瓶颈)供需链的瓶颈在供方,形成卖方市场供需链的瓶颈在需方,形成买方市场(我国的瓶颈是国有企业、管理企业)1.6利用数学方法提高生产能力例某机械厂的产品部件由Ⅰ和Ⅱ两个零件组成,这两个零件均可以分别由三台机器加工,每台机器加工这两种零件的小时生产率如表1-3所示,若产品的市场状态看好,为使能按1:1的比例成套出产,即在一定时间内两种零件的生产数量一样多,怎样利用设备才更为合算?解:有人利用平均小时生产率的概念进行各自独立配套得出公式:a =(aⅠ*aⅡ)/(aⅠ+aⅡ),机器生产1零件数量:60*30*1/(60+30)=20;等于是得出1机器加工20套;2机器加工36套;3机器加工27套,这样,三台机器1小时共加工83套。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运营管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1.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 对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所进行的管理。
2.运营管理目标—— 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
a 高效:投入/产出,沃尔玛 vs 凯马特;b 灵活:快速适应市场变化;c 准时:按时、量、品种提供产品/服务;d 清洁:即生产、使用、报废过程节能环保,多晶硅; e满意产品/服务:成本、质量、服务、时间、环保二、运营管理的历史演进三、运营管理发展趋势1、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2、电子商务——商务活动电子化,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商务活动3、柔性——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4、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5、绿色制造<制造过程无污染/使用过程无公害/产品报废无污染>a 柔性(flexibility )——运营系统应对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稳定性的能力 。
b 系统柔性的表现:1、品种、产量柔性;2、新产品开发/引入速度;3、顾客响应速度;4、环境柔性(技术、竞争、政策等);c 流程再造——93年,哈默和钱皮《公司重组》中首次提出,从根本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使组织关键绩效(成本、质量、服务、速度)获得戏剧性改善。
四、生产与运作类型生产类型:1.按工艺过程特点:流程式生产——工艺过程连续不间断 装配式生产——工艺过程是间断的2.按物流特征:V 型企业、A 型企业、T /I 型企业3.按生产的组织方式:备货型生产(MTS )订单型生产(MTO ):<订单装配 assembly-to-order 订单制造 make-to-order 订单采购 purchase-to-order 订单工程 engineering-to-order>4.按系统产出性质:制造性生产——以提供有形产品为主。
服务性运作——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多选题1.企业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是指(ACD)。
A.财务B.人力资源C.营销D.运营二.填空题1.通常把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成本、关注质量、关注定制(顺序不能颠倒)2.实现工业4.0有两大手段,即:企业制造系统的网络化集成、价值链数字化集成三.判断题1.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值。
(×)最终目标顾客满意,经济效益。
2.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
(✔)3.运营管理涉及到的就是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
(×)包括长期规划与日常控制。
四.简答题1.简述运营管理的实质。
通过有效管理实现增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特定的需求。
2.简述运营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关联性。
(3)目的性。
(4)环境适应性。
3.简述精益生产的内涵。
(1)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模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
(2)准时化生产。
(3)稳定快捷的供应链。
(4)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
4.简述运营管理的新发展。
(1)对运营战略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2)先进技术对运营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
(3)企业社会责任与运营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五.名词解释1.运营系统由输入-转换-输出过程构成,包括反馈机制,通过增值这一直接目标实现顾客满意、经济效益最终目标的-种系统。
2.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控制。
3.泰勒制泰勒在20世纪初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体系。
4.精益生产以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为基础,以丰田生产系统(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和稳定快捷的供应链为支撑,通过精准定义价值,让设备浪费环节的价值流真正流动起来,最终实现卓越绩效的生产模式。
5.工业4.0以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为基础,实现企业制造系统的网络化集成以及价值链数字化集成,进而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以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和制造业的商业价值的工业变革。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运营管理复习资料运营管理基础第⼀章:绪论1.1运营管理定义:⼀是运营管理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全⾯作⽤和贡献;⼆是运营管理在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把更多的精⼒放在⽇常业务上。
(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关注⽇常业务)1.2运营管理对社会贡献:提⾼⽣活⽔平,提⾼产品、服务质量,关注环境,改善⼯作条件1.3运营管理的新特征:服务业在运营管理中的应⽤,对质量定义的扩展,运营管理的理念向市场营销和⼈⼒资源等其他职能部门扩展,运营管理使最终产品的增值得以实现。
1.4运营管理的动态环境:全球化竞争,技术进步(互联⽹B2B、⾃动化机器⼈)第⼆章:运营战略与企业竞争⼒2.1运营管理战略总览企业总体战略(corporate strategy):企业为寻求持久竞争优势⽽做出的关于企业整体业务组合的谋略,以及相应的获取资源和配置资源的筹划。
每个独⽴经营业务在集团企业中通常被称为“战略业务单元”(SBU),每个SBU的战略就称为竞争战略(business strategy),主要涉及每个SBU如何在市场中竞争(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以及服务对象)运营战略:在运营管理职能领域内如何⽀持和配合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
基础性战略:包括劳动⼒问题(数量和技能⽔平)、质量问题、计划和控制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战术决策问题,因为时间跨度较短)由企业的竞争优势要素构建:a低成本b⾼质量c快速交货d柔性e服务运营战略是⼀项长期的规划,以最有效的利⽤企业的关键资源,⽀持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和企业的总体战略2.2运营战略对客户价值的增值公式⼀:客户感知价值=产品总收益/产品总成本(客户感知价值⽐率>1,客户认为产品有价值,⽐率越⼤,价值越⾼;相反,若是<1,则感觉物⾮所值)公式⼆:客户感知价值=总收益-总成本(为+时,有价值;为-时,则认为物⾮所值)如何增值:a降低成本b增加购物便利c提供快速服务d提供信息服务e提供个性化服务2.3影响运营战略决策的新趋势:全球化,新技术2.4竞争优势要素下⼀个竞争优势要素:A环保公益和环保产品的运⽤B信息的运⽤2.5由竞争有事要素构建运营战略:聚焦和权衡⼚中⼚(PWP)聚焦⽅式:在企业内的不同地⽅装上不同⽣产线,每条⽣产线都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要素。
运营管理复习材料
运营管理复习材料一、运营管理概述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供应链、质量控制、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和提高竞争力的过程。
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运营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效率:运营管理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保证质量:运营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3. 提升竞争力:运营管理可以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管理风险:运营管理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5. 实现可持续发展:运营管理可以通过推动绿色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1.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控制等,旨在确保产品按时交付、质量稳定。
2.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旨在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认证等,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4. 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价、渠道管理等,旨在提升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5.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6.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优化等,旨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7.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旨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运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Lean生产:通过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浪费,提高效率。
2. 六西格玛:通过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和改进业务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
3. 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协同管理。
4. 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产品和服务运作的异同:(1)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2)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3)运作和消费结合,顾客接触;(4)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运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面临的现状:(1)运营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先进运营方式将在服务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3)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制约组织发展的障碍,而是组织生存和发展新的着力点;(4)道德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归位;趋势:(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全球化(2)生产经营一体化;(3)生产与运作模式的主流发生转移——多品种生产、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变;(4)人本管理与不断创新;(5)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6)追求“绿色生产”;运营战略:(1)使命:组织存在的基础与原因。
(2)战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谋划。
(3)策略:用来完成运营战略的方法和措施。
(4)实际运营:落实运营策略的具体行为。
起草使命书的五个基本要求:(1)反映行业特点;(2)理念:争创第一;(3)关注公众、职员等的利益;(4)有保证措施;(5)简明扼要;订单资格要素和订单赢得要素:(1)订单资格要素: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值得购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2)订单赢得要素: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优于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所需具备的因素。
生产率:(1)单要素生产率:产出/单一投入要素;(2)多要素生产率:产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入要素;(3)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全部投入要素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1)管理:综合的、根本性的影响因素;(2)资本:资本的足量供应是提高生产率的直接保证;(3)质量:高质量意味着高产出和低消耗;(4)技术:先进的技术可提高单位消耗的产出水平;第三章产品和服务设计一、新产品:在产品特性、材料性能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或仅一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
二、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必要性:(1)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竞争地位的维持;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法令法规的约束;(3)产品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反映服务的基本特点:(1)服务是无形的;(2)服务需求更具不确定性;(3)服务不能储存;(4)服务过程的可视性;运营能力规划1、设计能力: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
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时间:6月5日晚6:30——8:30 考试地点:D210题型:单选(1*15=15)多选(2*5=10)判断(1*5=5)简答(6*5=30)计算(10*4=40)第一章1、运营管理:投入原料→加工转换→形成产出→提供产品(服务)到客户2、制造性运营与服务性运营的区别:3、运营管理的目标(QTSC)F柔性(1)持续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质量:使用功能、操作性能、保全性能(可维性、可靠性)、社会性能(安全环保)、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服务质量)—→(质量管理)(2)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产品的数量、交货期)—→(时间管理)(3)确保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又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成本管理)(4)围绕服务柔性而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传统服务模式挑战:顾客需求多变、服务不稳定)—→(个性化定制)习题:1、下列生产属于加工装配型生产是(A)A、汽车B、饮料C、造纸D、烟草2下列生产术语流程型生产是(D)A、机床B、计算机C、家具D、纺织3、下列不属于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是(D)A、提高质量B、降低成本C、保证交货D、保证顾客满意4、下列运作系统中,与客户接触度较高的有(BC)A、汽车制造业B、咨询业C、零售业D、批发商E、电子产品加工5、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ABCE)A、生产率难以测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与客户接触度高D、可以通过库存来调节需求E、提供无形产品第二章1、生产过程先进性与合理性的主要标志(1)连续性(连续进行、减少等待)要求:①合理布局②采用良好的生产组织形式③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④要有科学的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⑤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工作(2)平行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工件在工序间移动有三种典型方式:①顺序移动②平行移动③平行顺序移动(3)比例性(4)节奏性(也叫均衡性)(5)适应性(又称柔性)2、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差异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相同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运营管理知识点学习资料
运营管理知识点学习资料运营管理(选择、判断、简答)1.运营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关联性、⽬的性、环境适应性。
2.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企业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是运营、财务和营销。
运营职能是核⼼地位。
企业组织的顾客服务、质量保证、⽣产计划控制、进度安排、⼯作设计、库存管理等均由运营职能来实现。
企业组织其他所有活动,如营销、⼯业⼯程、公共关系、⼈⼒资源、财务、采购等都与运营管理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3.SWOT(机会O、威胁T、优势S、劣势W)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的市场潜⼒;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法律、经济、政治和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竞争对⼿的活动。
波特五⼒模型图(2)、BCG矩阵从两个维度分析:即“相对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4.企业竞争⼒:是企业在⾃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产优质产品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从⽽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的能⼒。
企业竞争⼒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很多⽅⾯,如价格、质量、柔性、速度(交货期)等。
5.⽣产率:即投⼊产出⽐。
⽣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产过程中的投⼊(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个相对指标。
从本质上讲,⽣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程度。
6.⽣产率的影响因素: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标准化、⼯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
7.评价并选择决策⽅案:(1)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借助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等)来评价决策⽅案;(2)风险型决策环境下,采取最⼤期望值准则进⾏选择;(3)不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则⾸先选定决策准则:乐观准则,即⼤中取⼤准则;悲观准则,即⼩中取⼤准则;折中主义准则,即a准则;等概率准则;后悔值准则,即最⼤最⼩后悔值准则。
8.9.新产品开发的动⼒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模式是指按照被称为Seed Theory的⽅式进⾏新产品/服务开发。
即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管理第一章一、运营管理(名词解释)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二、运营管理的目标(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
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 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
顾客满意是前提,只有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三、运营管理的实质(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实质可概括为三句话:通过有效管理实现增值,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特定的需求。
四、运营管理的特征(填空、简答)(1)集合性运营管理由多个可以识别的子系统所组成, 如物资管理系统由计划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质量检验子系统等组成。
(2)关联性若干个体集中在一起,只能算一个“群” ,只有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相互作用时,才能成为一个系统。
(3)目的性一个现实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实现一定的效用且有一个或多个目的, 如果这些目的达到它们的最大等级,就说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
(4)环境适应性运营系统必须适应周围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五、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名词解释)1、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第二章一、运营战略、运营策略、实际运营(名词解释、填空)1、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组织在组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组织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
2、运营策略:运营战略是针对某一运营战略而形成运营模式。
3、实际运营:主要涉及组织内的产品、工序、方法、使用的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准备时间及进度安排等。
二、生产率(名词解释、填空)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
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
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论述、多选、简答)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10000 单位的产品,产品售价为 5 元/单位。
为生产这些5000 元的原材料一、1、新产品:新产品是指在产品的特性、材料性能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或仅一方面)2、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即采用新技术、新发明生产的具有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3、换代新产品:换代新产品即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基本原理不变,部分采用新技4、改进新产品:改进新产品即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效用,提高质量,增加规格型5、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从研制成功投入市场直至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是指按照被称为“种子理论”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给予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生和变化。
7、技术推动型:即开始于技术创新和变革,并确定可以使技术和市场相匹配的产品开发方案。
8、质量屋:是实施质量效用展开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质量屋是一种形状如房屋9、服务包:是指包括用于提供服务的硬件、辅助物品、显性服务和隐性服务在内的三、新产品/服务开发的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四、DfX:就是为产品生命周期内某一环节或某一要素而设计。
2 DfM:即可制造性设计。
DfM 主要研究产品本身的物理设计与制造系统各部分之间的3DfC :即面向成本的设计。
其出发点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对原设计方案中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项目进行修改,以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
DfE :即绿色设计,也称作面向环境的设计或环境友好的设计。
绿色设计体现了循环经济中企业内部小循环的3R 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五、“3R ”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六、盈亏平衡分析 :又称保本点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
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品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字分析。
七、盈亏平衡分析设计 :p52八、服务设计的基本要求1、与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相一致2、有统一的服务宗旨3、所设计的服务对顾客来说是有价值的4、所设计的服务是稳健的九、服务流程设计(设计过程)例:超市服务流程设计: 1、超市选址2、确定是否要开店3、货架确定好之后要搭7、开业建起来4、商品的陈列展示5、开业前是否需要做活动 6、开业前的宣传工作十、例题计算(与第七点相同, P52)第四章一、1、运营能力 :主要指企业运营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2、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
3、有效能力 :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的能力。
4、实际能力 :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再既定的有效能力基础上,考虑实际运营条件后能够实现的产出。
实际能力总是小于有效能力。
5、运营能力规划 :就是确定新建运营系统的规模,扩大(缩小)现有运营能力等。
6、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一门研究拥挤现象(排队、等待)的科学。
它是在研究各种排队系统概率规律性的基础上,解决相应排队系统的最优设计和最优控制问题7、服务系统利用率 :是服务能力利用的百分比,即平均到达率与平均服务率之比。
8、排队长:是指系统中排队等候服务的顾客数9、队长:是指服务系统中的顾客数,包括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和排队等候服务的顾客数。
二、运营能力的度量 :实际中,为度量运营能力,可从设计能力、有效能力和实际能力来度量运营能力。
三、调整运营能力的方案1、建设标准厂房,灵活配置设备2、培养多面手3、建立机动灵活的聘用制度四、扩大运营能力的策略 :1、超前策略 2、滞后策略 3、同步策略五、规划运营能力要考虑的因素1、规模经济效应2、需求与资源3、选址与设施布置4、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阶段性5、提供链方面的因素一、1、工艺专业化布置: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
2、产品专业化布置: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 即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
3、成组技术:建立在工艺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
4、节拍: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二、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1)工艺专业化布置三、流水生产线的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
四、(计算题)流水生产线效率计算公式:效率。
t 表示第i 个项目作业的加4OT 表示计划期内有效作业时间, D 表示计划期内产量。
53、动作研究:又称“方法研究”或“工作方法设计”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发现、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 涉及三个方面的关系, 即动作与时间的关系, 动作与人体,动作与产品的关系。
4、时间研究: 又叫做作业测定,即对实际完成工作所需时间进行测量和预测,是工作研5、 工作分解: 即把要进行时间研究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作业单元或动作单元。
五、(计算N NT NT t F =测量值的平均值 × 发生频数 × 绩效评价因子;一、1、质量: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
2、质量管理: 是组织为使产品质量能够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达到顾客满意而开展的策划、组织、实施、控制、检查、审核和改进等所有相关管理活动的总和。
3、6σ管理:σ 越大,缺陷制错误就越少。
/ 单位数(通过该检查的单位数)4、DMAIC 模式: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与控制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三、6σ水平的测算: 如果过程结果的缺陷了减少到 3.4ppm 时,就认为该生产过程的6第九章一、1、经济订货批量: 就是使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达到最小的订货批量。
即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
2、 订货提前期(LT ):即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所用的时间。
一般情况, 存货需要在存货没有用完的前提下订货,在此时订货,等下批订货到达时,原有的库存刚好用完。
3、 服务水平: 是衡量随机库存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提前期内的库存需求不超过库存给予的可能性。
4、 安全库存: 是指超过预期需求之外的附加库存,即为应对需求率或提前期的意外变化而额外持有的库存。
二、ABC 的分类管理法:就是把库存物资按其品种、数量和金额的大小划分成类,进而针对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管理与配置方法的分析方法。
三、规范的困物资收发存管理流程 :1)商品验收: 对单验收、 数量验收、 质量验收; 2)填写“商品入库验收单” ; 3)记载商品存货帐; 4)商品入库。
ABC 三四、呆滞物料发生的原因 :1)外部原因: 顾客退货或更换订单、 提供物料质量问题;2内部原因:过量采购或错误采购、试生产余料、设计变更或产品终结。
处理方案( P204 ):1)订单变更导致的呆滞,在其他客户订单中消化,无法消化的,分类统计造表,提出变卖申请;2)提供商原因造成的按地址,协调退换货;3)采购过量或错误采购造成的呆滞,造表提出退换货申请;呆滞,提出替换使用或改造后使用。
4)试生产、设计变更或产品终结导致的五、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六、经济生产批量模型七、数量折扣模型P206P208P210八、随机库存问题的订货量九、订货点P215第十章一、1、生产计划体系 :企业生产计划体系由运营规划能力、需求预测、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作业计划等组成,是以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为基础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复杂的系统。
2、综合计划: 综合计划又称生产大纲,它是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 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数量, 产出内容, 劳动力水平, 库存投资等问题所做的大致性描述。
3、追逐策略: 追逐策略即在计划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能力来匹配需求。
当需求变化时, 通过雇用或解雇员工使生产能力与需求达到一致。
这一策略成败的关键在于:当需求增加时,是否有一批容易培训、可供雇用的工人。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存货水平相对低。
主要缺点是缺乏营运的稳定性。
特点是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会有意放慢速度,因为他们害怕订单一旦完成后就会失去工作。
4、平准策略: 平准策略即在计划期内使生产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通过库存的缓冲作用、提前或延迟交货来应对需求的波动。
这种策略最大的优点是人缘稳定、产出均衡。
缺点是当需求低于正常生产能力时,导致存货,资源利用不平衡。
5、主生产计划( MPS ):所谓 MPS ,是指根据预期产品到达量、定货提前期和现有库存等因素而规定的计划期内必须完成的具体产品的数量和进度。